⑴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
幼兒園教學反思範文2
一次游戲活動時間,我讓幼兒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可是一慣當老鷹的曾一名小朋友卻遲遲不動,像很委屈似地低著頭,問他怎麼了,他竟然說:「老師,我想玩『小雞捉老鷹』的游戲!」「為什麼?」我急忙問道。曾一名仰著小臉,滿懷希望地說:「老鷹一次次捉不到小雞,小雞們更不怕它了,越來越勇敢,一看到老鷹就去追趕它!」啊……
看到這個場景,我首先想到的是,為什麼要讓一個孩子「一貫的當老鷹」呢?其餘的大部分孩子一定就會一貫的當小雞,還有一個孩子一貫的當母雞了!這樣的「老鷹」,說實在話,其實也真的沒有「喜歡當」的理由!游戲的特點之一就是自主性,趣味性!所以,假如我遇到以上這樣的場景,我會幫助曾一名,教他做個勇敢、厲害的老鷹!
我想,既然曾一名能夠一貫的當老鷹,既然是滿懷希望的對老師說那些話,表明他是多麼的想捉到小雞,表明曾一名還對自己存有希望,只是想得到幫助,讓自己可以捉到小雞!所以我會給於幫助!
找到原因,我准備對症教育!「曾一名,想想你為什麼會一次次捉不到小雞呢?」讓孩子自己找找原因,是否是因為個子過矮,跑的速度過慢、轉身的靈敏性不夠,不會聲東擊西麻痹母雞媽媽……..然後,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找對原因,尋求對策!
為了讓曾一名學會掌握方法,我示範給他看。我扮作一名老鷹,給曾一名小朋友一個學習的機會,讓他學到捉小雞的訣竅!師:「老鷹家族的孩子,都是勇敢的、厲害的,要有過硬的本領才行啊!我是一隻老鷹,讓我教給你捉小雞的本領,好嗎??你可要用心學習啊!」然後教師示範游戲,請曾一名仔細觀察,學習技巧。然後在游戲中指導孩子,運用技巧!相信孩子在掌握要領之後,會勝任老鷹的角色,激起游戲的興趣,才會自主投入到游戲中去!
⑵ 怎麼寫幼兒園教學反思
如何撰寫幼兒教學反思?
.從一個經典的實驗看反思的重要性。
咱們先提出一個問題:蒼蠅和蜜蜂哪一個更聰明?
實驗:兩位美國生物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們現在兩個玻璃瓶中一個裝5隻蒼蠅,一個裝5隻蜜蜂,然後將玻璃瓶的底部對著有光亮的地方,而將開口朝光亮淺暗的一方。幾個小時後,科學家們發現,5隻蒼蠅找到了開口的一端跑掉了,而5隻蜜蜂在撞擊瓶底無數次後全部死在玻璃瓶里。這是為什麼?研究分析:蜜蜂的生活經驗,它們總是認為有光源的地方就有出口,所以每一次總是全力以赴地沖向光源方向,即使是沖在前面的同伴經過幾次的撞擊終於殞命瓶底,它們也不假思索地前赴後繼。而蒼蠅沒有這樣的經驗,更重要的是,幾次在瓶底碰壁後,它們改變了單一的線路,終於在瓶口找到了出路。
這個實驗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
教師要積累經驗,更重要的是要不斷地反思經驗和更新的經驗,這對於自身生存與發展有著直接關系的。
2.我們再提一個問題
如何搞垮一個企業,一位美國企業家曾說「你要搞垮一個企業,很容易,只要往那裡派一個具有40年管理經驗的主管就行了。」這說明:只有經驗,不反思,不與時俱進,不創新,一桶水那就腐爛發臭了,質量就不高了。
喊一句口號:讓教育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
智慧從何而來?
讀書啟迪智慧;
實踐中的感悟產生智慧;
更來自反思的升華。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
一、什麼是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充實自己,優化課堂教學。
「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學,教中學,學中教。
⑶ 幼兒園如何寫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的一個反思和總結,針對於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以提出自己的一些解決吧,辦法同時做的好的方面也可以提出來。
⑷ 幼兒園教師如何寫好教學反思
幼兒園教師如何寫好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的自我察覺水平來推動教師專業成長,改善教師教學行為,促進教師能力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徑。教師的成長等於經驗加反思。對於什麼是反思,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西方哲學通常把反思看作精神的自我活動與內省的方法。洛克認為經驗按其來源可分為感覺與反思(又譯反省),前者即外部經驗,後者即內部經驗;反思是心靈以自己的活動作為對象而反觀自照,是人們的思維活動和心理活動。也有人把反思定義為行為主體立足於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和情境的能力。筆者認為反思是個體在分析自我經驗、監控和評價自我行為的基礎上,依據某種標准對自己的經驗和行為所進行的批判性的思考。 為激發教師的研究意識,培養教師的反思能力,在教研活動中,我們倡導幼兒教師寫教學反思,要求課後小反思——一每周大反思——一主題總反思。針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有效組織形成一條反思鏈,由淺入深,螺旋上升,在反思過程中加強課程研究,提高教學技藝。在實踐中,有的教師得益非淺,而有的教師無所適從。翻開教師的反思筆記,存在著空、浮、雜等現象,有些教師把教學反思看成是任務型、應付性的工作,如上了科學活動《沉浮》,教師反思記錄:幼兒對探究活動有興趣,能大膽嘗試,觀察物體的沉浮現象,就是時間拖長了點;上了語言《桃樹下的小白兔》,教師反思:小朋友對故事感興趣,想像豐富,就是沒有注意麵向全體……諸如此類,反思浮於表面,也有點八股味道。教師的教學反思需要適當的引導。 教學反思說到底是教師的一種自我意識、思維習慣、批評精神。有時,經驗反思是教師個人的一種緘默知識,慣於理性思考的人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內省和剖析,從而進行自我調控。那幼兒教師應該從哪些角度去反思,如何引導教師寫教學反思呢?本人就此談幾點不成熟的想法,僅供參考。 一、 實話實說——寫得、失 一節課下來,教學的狀況教師在不同程度上是心知肚明的,教學效果抑或超乎所想,抑或不盡人意。組織教學活動可因教師一個有趣的開頭而使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可因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種新的教法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因為講得多坐得多而使幼兒索然無味;也會因為一個環節的疏忽而開了小叉走了彎路。再者,「因」與「果」是相互作用的,不管得失成敗,教師皆應實話實說,將其記錄在案,以期在往後的工作中考慮更周到,操作更自如,不走彎路,少走彎路。如幼兒提出的問題,教師一時難以回答,教師課後應記錄下來,日後查找資料,再補充解答。 【反思案例:科學活動——拆裝圓珠筆】 在本次活動中,我沒有注意幼兒已有的經驗差異,所以,一些幼兒很容易就能完成整個過程,顯得無所事事。我應該事先准備一些更復雜的筆,一旦出現以上情況,就可以給這些幼兒創設進一步探索的空間。另外,請個別幼兒為大家演示的時候,雖然使用了實物投影儀,但是效果還是不理想,幼兒依然看不清楚一些細小的、關鍵的步驟,可以用小組學習的方式,讓每組會裝的幼兒在組內演示,這樣不僅解決了問題,加強了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同時,也能夠給這些幼兒帶來自信。還有,在把筆拆開後,要引導幼兒加深對各個零件的認識,特別了解圓珠筆里彈簧的作用。 二、 及時反饋——寫師、生 教學過程是師生對話、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情緒,教師的舉手投足,教師對幼兒、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對教法、學法、教具的運用直接作用於幼兒,影響課堂氣氛和活動質量。相反,幼兒的注意情況、參與程度、疲勞狀態、個性特徵和經驗差異等也反作用於教師。此二者同時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牽連,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因此,組織活動結束後教師應及時反饋,將師生雙向的表現與活動的質量作辨證的分析,以幫助教師在日後備課、上課時能對「師」與「生」的情況作更全面的把握。如公開課效果不好,教師往往會說「這些孩子沒配合好」,這裡面就要反思教師你,你了解孩子以及他對於學習相關內容的經驗和最近發展區嗎?活動中你是一相情願還是能顧及幼兒獨特的想法與感受呢?你的提問語言能夠讓幼兒明了你的要求和意思嗎?教師要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求對策。 【反思案例:主題活動——春天在哪裡】 在開展主題活動《春天在哪裡》的初次談話中,發現孩子們對春天已有一定的了解,經驗較豐富,涉及了天氣、植物、動物、人們的活動等幾個方面。有幾個孩子能用優美的語言去描述春天的美景,當問什麼是芽?什麼是冬眠?孩子們則難以回答。因此,如何根據幼兒當前的水平幫助幼兒去豐富經驗,如何才能發揮幼兒尋找春天的最大能動性與創造性呢?《春天在哪裡》這個主題內容復雜、頭緒繁多,如果按一個線索發展可能太偏又不利於幼兒整體經驗的獲得和積累,而且容易掉入傳統教育的模式。基於對本班幼兒的分析和思考,我想是否大膽一些,用分組的形式來滿足不同幼兒需要,幾個線索同時展開,不僅能加快探究進程,而且能相互補充,讓幼兒與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獲得的經驗?思來想去,我決定作這樣的一次嘗試。 三、 綜合分析——寫教、學 教學反思應該是說課的外延,它與說課互補,形成一個完整的「說課——備課——上課——寫教學反思」的基本程序。一節課過去了,教師要從教與學兩個方面來綜合分析。本內容幼兒的興趣和接受程度如何?教法應用如何?兒童的主動性有沒有得到發揮?提問的效度怎樣?理答和追問的方式、兒童的學習方式有效嗎?環境和材料的互動效果怎樣?幼兒的學習出現困難嗎?幼兒學到了什麼?有沒有達成預期的目標……。一個主題延續了一段時間,做完後教師同樣要綜合分析:通過這幾個活動,能不能完成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開展的具體活動哪些比較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經驗,效果反應好;哪些內容幼兒缺乏興趣、遠離生活經驗,效果不夠理想?主題展開中是如何在預設中進行有機生成的?教師如何對幼兒進行跟蹤觀察,激勵幼兒自主探索、多元表達?再者,也可進一步反思,在主題背景下如何兼顧領域平衡……教師應對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問題的關鍵,把影響教與學的因素綜合出來,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日積月累,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反思案例:美工活動——做拉花】 這個活動是從我班的生成性主題《我們喜歡玩蹦蹦床》,幼兒從蹦蹦床的彈簧到觀察生活中有彈性的東西引導而來,孩子們在實驗過程中了解到彈簧是由沒有彈性的東西——鉛絲做成的。我們鼓勵大班幼兒來做拉花:將沒彈性的紙想方設法變成有彈性的東西,從而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彈性,領悟事物之間的轉換和變化關系,了解事物的性質和特徵。 這看似小小的剪拉花活動,卻包括了許多知識難點。如數學概念:折成三角形、平行的概念、幾層、對等,從何剪起,……美感:粗細、寬窄、勻稱、色彩……在引導孩子學習時,要等待,成人必須學會等待!因為每個孩子身上都有無窮的潛能,有自己的創造和想像。如果一開始成人就想用教的方法,也許就束縛了孩子的思維空間,所以要給孩子琢磨、探究的機會和時間,讓他們在一次次的嘗試中積累經驗,學會主動探索、認真做事。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我告誡自己,讓幼兒在前,我退位一步,竭力把前一天想教孩子的念頭一再壓制在我的心底,事實證明,我做對了。 四、 找准要點——寫特點 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上一節好課不容易,一節課要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一節課能有個特色,有個閃光點,能有一種值得借鑒的好做法,就得承認其成功。如我市一所幼兒園有一
⑸ 幼兒園教學反思如何寫好
講一節課從頭到尾的想一遍,然後反思本節課中孩子的掌握程度,好處和不足之處,下次應該怎麼改進!
⑹ 如何寫好教案,幼兒園教案書寫格式,如何寫好教學反思
五、寫素質教育教學過程(Teaching Procere) 素質教育教學過程是教案的主要部分.寫教學過程主要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 寫教學環節.教學環節即教學任務是什麼要寫清楚,做到心中有數.目前有些教師採用"三階段六環節"教學模式,即:准備階段(自由交流、復習檢查)、講練階段(導入課程、分層操練)和發展階段(鞏固發展、布置作業). 2. 寫知識點和所用時間.寫好知識點,教師使用教案時能一目瞭然,有的放矢.寫好所用時間,能使教師從容掌握教學速度,合理安排每個教學環節所需的時間,充分利用課堂時間. 3. 寫教師活動.不僅要寫教師"教什麼",還要寫出教師"怎樣教",即寫清楚教師要教的內容,寫出講授這些內容的方法.寫出課堂用語和各環節的過渡語.課堂用語要求簡練、口語化,用學生已經學過的熟悉的、聽得懂的英語來解釋或表達新的教學內容.各環節之間的過渡語要自然流暢.寫出使用教具的時機和方法,寫板書內容等. 4. 寫學生活動.寫出學生學習的內容和學習方法,特別是怎樣學應寫清楚.不能簡單地把學生活動寫成聽、讀、思考、操練、做題等. 六、寫課堂訓練題(Exercises) 備課時精心設計的有針對性的隨堂練習題和達標題要寫在教案中.寫清出示這些題的辦法,如用小黑板、看刻印材料或學生已有材料等.寫出這些題的答案和解題方法. 七、寫課堂小結(Summing-up on Teaching) 課堂小結是教師幫助學生回顧和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小結的方式和方法要在教案中寫清楚,不論是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還是由教師歸納總結,都要注意把本節課的內容納入知識系統之中,使學生在整體上把握知識. 八、寫板書設計(Blackboard Designs) 板書是有聲有色的教學語言,它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啟發性.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有計劃地使用黑板,板書什麼內容、寫在什麼位置、用什麼顏色的粉筆等要在備課時設計好,並寫在教案中.避免課堂上東寫一個句子、西寫一個短語、一會兒寫、一會兒擦、一會兒擦了又寫的板書混亂現象.好的板書能使講課的內容系統化、結構化,有利於學生復習本節課的知識.
⑺ 幼兒教師怎樣寫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的自我察覺水平來推動教師專業成長,改善教師教學行為,促進教師能力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徑。教師的成長等於經驗加反思。對於什麼是反思,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西方哲學通常把反思看作精神的自我活動與內省的方法。洛克認為經驗按其來源可分為感覺與反思(又譯反省),...前者即外部經驗,後者即內部經驗;反思是心靈以自己的活動作為對象而反觀自照,是人們的思維活動和心理活動。也有人把反思定義為行為主體立足於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和情境的能力。筆者認為反思是個體在分析自我經驗、監控和評價自我行為的基礎上,依據某種標准對自己的經驗和行為所進行的批判性的思考。 為激發教師的研究意識,培養教師的反思能力,在教研活動中,我們倡導幼兒教師寫教學反思,要求課後小反思——一每周大反思——一主題總反思。針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有效組織形成一條反思鏈,由淺入深,螺旋上升,在反思過程中加強課程研究,提高教學技藝。在實踐中,有的教師得益非淺,而有的教師無所適從。翻開教師的反思筆記,存在著空、浮、雜等現象,有些教師把教學反思看成是任務型、應付性的工作,如上了科學活動《沉浮》,教師反思記錄:幼兒對探究活動有興趣,能大膽嘗試,觀察物體的沉浮現象,就是時間拖長了點;上了語言《桃樹下的小白兔》,教師反思:小朋友對故事感興趣,想像豐富,就是沒有注意麵向全體……諸如此類,反思浮於表面,也有點八股味道。教師的教學反思需要適當的引導。 實話實說——寫得、失 一節課下來,教學的狀況教師在不同程度上是心知肚明的,教學效果抑或超乎所想,抑或不盡人意。組織教學活動可因教師一個有趣的開頭而使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可因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種新的教法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因為講得多坐得多而使幼兒索然無味;也會因為一個環節的疏忽而開了小叉走了彎路。再者,「因」與「果」是相互作用的,不管得失成敗,教師皆應實話實說,將其記錄在案,以期在往後的工作中考慮更周到,操作更自如,不走彎路,少走彎路。如幼兒提出的問題,教師一時難以回答,教師課後應記錄下來,日後查找資料,再補充解答。 反思案例:科學活動———拆裝圓珠筆 在本次活動中,我沒有注意幼兒已有的經驗差異,所以,一些幼兒很容易就能完成整個過程,顯得無所事事。我應該事先准備一些更復雜的筆,一旦出現以上情況,就可以給這些幼兒創設進一步探索的空間。另外,請個別幼兒為大家演示的時候,雖然使用了實物投影儀,但是效果還是不理想,幼兒依然看不清楚一些細小的、關鍵的步驟。可以改用小組學習的方式,讓每組會裝的幼兒在組內演示,這樣不僅解決了問題,加強了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同時,也能夠給這些幼兒帶來自信。還有,在把筆拆開後,要引導幼兒加深對各個零件的認識,特別了解圓珠筆里彈簧的作用。 二、時反饋———寫師與生 教學過程是師生對話、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情緒,教師的舉手投足,教師對幼兒、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對教法、學法、教具的運用直接作用於幼兒,影響課堂氣氛和活動質量。相反,幼兒的注意情況、參與程度、疲勞狀態、個性特徵和經驗差異等也反作用於教師。此二者同時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牽連,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因此,組織活動結束後教師應及時反饋,對師生雙向的表現與活動的質量作辨證的分析,以幫助教師在日後備課、上課時能對「師」與「生」的情況作更全面的把握。如公開課效果不好,教師往往會說「這些孩子沒配合好」,其實這裡面還需要教師反思自己:是否了解孩子以及他對於相關學習內容的經驗和最近發展區;活動中是一相情願還是能顧及幼兒獨特的想法與感受;教師的提問語言是否能夠讓幼兒明了教師的要求和意思,等等。教師要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求對策。 反思案例:主題活動——春天在哪裡 在開展主題活動「春天在哪裡」的初次談話中,我發現孩子們對春天已有一定的了解,經驗較豐富,涉及了天氣、植物、動物、人們的活動等幾個方面。有幾個孩子能用優美的語言去描述春天的美景,但是當問到什麼是芽?什麼是冬眠?孩子們則難以回答。因此,如何根據幼兒當前的水平幫助幼兒豐富經驗,如何才能發揮幼兒尋找春天的最大能動性與創造性呢?「春天在哪裡」這個主題內容復雜、頭緒繁多,如果按一個線索發展可能太偏又不利於幼兒整體經驗的獲得和積累,而且容易掉入傳統教育的模式。基於對本班幼兒的分析和思考,我想是否大膽一些,用分組的形式來滿足不同幼兒需要幾個線索同時展開,不僅能加快探究進程,而且能相互補充,讓幼兒與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獲得的經驗。思來想去,我決定作這樣的一次嘗試。三、綜合分析——寫教與學 學反思應該是說課的外延,它與說課互補,形成一個完整的「說課——備課——上課——寫教學反思」的基本程序。一節課過去了,教師要從教與學兩個方面來綜合分析。如幼兒的興趣和接受程度如何,教法應用如何,兒童的主動性有沒有得到發揮,提問的效度怎樣環境和材料的互動效果怎樣,幼兒的學習是否出現困難,幼兒學到了什麼,有沒有達成預期的目標,等等。一個主題延續了一段時間,做完後教師同樣要綜合分析通過這幾個活動,能不能完成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開展的具體活動哪些比較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經驗,效果反應好;哪些內容幼兒缺乏興趣、遠離生活經驗,效果不夠理想;主題展開中哪些內容是有機生成的;教師如何對幼兒進行跟蹤觀察,激勵幼兒自主探索、多元表達的再者,也可進一步反思,在主題背景下如何兼顧領域平衡等。總之教師應對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問題的關鍵,把影響教與學的因素根據出來,記錄在教學反思中,以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反思案例:美工活動——做拉花 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上一節好課不容易,一節課要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一節課能有個特色,有個閃光點,能有一種值得借鑒的好做法,就得承認其成功。常州市一所幼兒園有一位男教師,他上體育課用的道具材料特別簡單。他善於用簡單的材料創設富有情趣的游戲和學習情境,如用一根長繩圍成圓圈變成「池塘」,讓幼兒在池塘里學做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再把長繩變成「河」,讓青蛙選擇寬窄不等的距離跳「過河」。有的教師特別注意活動中動態資源的生成和利用;有的教師對合作學習或小組活動有獨到的做法……在教學反思中就可以把這些閃光點扼要地記上,寫下該活動的特點,以便於日後有重點有選擇地採用教法,設計教學程序,做到一課一特色,課課有特色。久而久之,有利於形成一個教師個性化的教學特色。 思案例:科學活動——桔子和柚子 這次活動中我們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來比較發現桔子和柚子的不同之處,並要求幼兒作記錄。兒童的成長有自己的發展步調,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與思維方式,教師應該站在兒童的角度去理解他們「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想法。如活動中楊凱和居婷波小朋友想到了分別用畫棉襖和裙子來表示柚子皮的厚和桔子皮的薄。而一向害羞的袁琦小朋友居然能帶頭要求讓他自己來做記錄,讓我感到非常驚喜。從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表現來看,幼兒的能力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樣弱,是很有潛力可挖。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相信孩子「能行」,並給孩子更多的自由探索的時間與空間。四、捕捉靈感——寫遐想 幼兒教師常有這樣的感覺:上課時原本沒有涉及的內容,因實際需要隨機生成,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給活動帶來勃勃生機。課堂上的一些開放性提問能打開幼兒想像的門
⑻ 幼兒教師如何寫教學反思
為激發教師的研究意識,培養教師的反思能力,我園提倡的是教師的自我反思、自我成長。主題反思。是針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有效組織形成一條反思鏈,由淺入深,在反思過程中加強課程研究,提高教學技藝。那麼如果寫好反思呢?本人從以下六方面找准一個切人點: 1、寫得、失; 2、寫師、生; 3、寫教、學; 4、寫特點; 5、寫遐想; 6、寫建議 一、 實話實說 一節課下來,教學的狀況教師是心知肚明的,教學效果的成功和不盡人意。組織教學活動可因教師一個有趣的開頭而使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可因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種新的教法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因為講得多坐得多而使幼兒索然無味;也會因為一個環節的疏忽而開了小叉走了彎路。再者,因與果是相互作用的,不管得失成敗,教師皆應實話實說,將其記錄在案,以期在往後的工作中考慮更周到,操作更自如,不走彎路,少走彎路。 二、及時反饋 教學過程是師生對話、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情緒,教師的舉手投足,教師對幼兒、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對教法、學法、教具的運用直接作用於幼兒,影響課堂氣氛和活動質量。平時一節活動的效果不好,教師往往會說這些孩子沒配合好,這裡面就要反思教師我們教師自己,你了解孩子以及他對於學習相關內容的經驗和最近發展區嗎?活動中你是一相情願還是能顧及幼兒獨特的想法與感受呢?你的提問語言能夠讓幼兒明了你的要求和意思嗎?教師要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求對策。 三、綜合分析 教學反思應該是說課的外延,它與說課互補,形成一個完整的說課備課上課寫教學反思的基本程序。一節課過去了,教師要從教與學兩個方面來綜合分析。本內容幼兒的興趣和接受程度如何?教法應用如何?兒童的主動性有沒有得到發揮?提問的效度怎樣?理答和追問的方式、兒童的學習方式有效嗎?環境和材料的互動效果怎樣?幼兒的學習出現困難嗎?幼兒學到了什麼?有沒有達成預期的目標。 四、找准要點 上一節好課不容易,一節課要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一節課能有個特色,有個閃光點,能有一種值得借鑒的好做法,就得承認其成功。在教學反思中就可以把這些閃光點簡單扼要地記上,寫下該活動的特點,以便於日後有重點有選擇地採用教法,設計教學程序,做到一課一特色,課課有特色。久而久之,有利於形成我們教師個性化的教學特色。 五、捕捉靈感 常有這樣的感覺:上課時原本沒有涉及的內容,因實際需要或隨機生成,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給活動帶來勃勃生機。課堂上的一些開放性提問能打開幼兒想像的門窗,展現智慧的火花。一些童稚趣語、幽默問答,探究性的發現、展示性的表現或隨機生成的問題能夠拓展幼兒思維的空間,幫助幼兒遷移經驗,進一步豐富學習的內容。有時,活動中節外生枝的小插曲也應記下來,以 吸取教訓。 在教完每堂課、組織完活動後,我們要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這堂課的得與失,學習材料的提供、活動環境的支持、組織的方式方法,教學重點的把握、難點的分析,是否有新的生長點或者遺留點,根據自己的教學體會和幼兒反饋出的信息,寫寫修改建議,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質疑或提出修改意見,也可以重點考慮某個環節應該怎樣處理才更有效,一步步明確問題,尋找對策,使自我反思達到一定的深度。
⑼ 如何寫幼兒園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的自我察覺水平來推動教師專業成長,改善教師教學行為,促進教師能力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徑。教師的成長等於經驗加反思。對於什麼是反思,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西方哲學通常把反思看作精神的自我活動與內省的方法。洛克認為經驗按其來源可分為感覺與反思(又譯反省),前者即外部經驗,後者即內部經驗;反思是心靈以自己的活動作為對象而反觀自照,是人們的思維活動和心理活動。也有人把反思定義為行為主體立足於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和情境的能力。筆者認為反思是個體在分析自我經驗、監控和評價自我行為的基礎上,依據某種標准對自己的經驗和行為所進行的批判性的思考。
為激發教師的研究意識,培養教師的反思能力,在教研活動中,我們倡導幼兒教師寫教學反思,要求課後小反思——一每周大反思——一主題總反思。針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有效組織形成一條反思鏈,由淺入深,螺旋上升,在反思過程中加強課程研究,提高教學技藝。在實踐中,有的教師得益非淺,而有的教師無所適從。翻開教師的反思筆記,存在著空、浮、雜等現象,有些教師把教學反思看成是任務型、應付性的工作,如上了科學活動《沉浮》,教師反思記錄:幼兒對探究活動有興趣,能大膽嘗試,觀察物體的沉浮現象,就是時間拖長了點;上了語言《桃樹下的小白兔》,教師反思:小朋友對故事感興趣,想像豐富,就是沒有注意麵向全體……諸如此類,反思浮於表面,也有點八股味道。教師的教學反思需要適當的引導。
實話實說——寫得、失
一節課下來,教學的狀況教師在不同程度上是心知肚明的,教學效果抑或超乎所想,抑或不盡人意。組織教學活動可因教師一個有趣的開頭而使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可因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種新的教法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因為講得多坐得多而使幼兒索然無味;也會因為一個環節的疏忽而開了小叉走了彎路。再者,「因」與「果」是相互作用的,不管得失成敗,教師皆應實話實說,將其記錄在案,以期在往後的工作中考慮更周到,操作更自如,不走彎路,少走彎路。如幼兒提出的問題,教師一時難以回答,教師課後應記錄下來,日後查找資料,再補充解答。
反思案例:科學活動———拆裝圓珠筆
在本次活動中,我沒有注意幼兒已有的經驗差異,所以,一些幼兒很容易就能完成整個過程,顯得無所事事。我應該事先准備一些更復雜的筆,一旦出現以上情況,就可以給這些幼兒創設進一步探索的空間。另外,請個別幼兒為大家演示的時候,雖然使用了實物投影儀,但是效果還是不理想,幼兒依然看不清楚一些細小的、關鍵的步驟。可以改用小組學習的方式,讓每組會裝的幼兒在組內演示,這樣不僅解決了問題,加強了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同時,也能夠給這些幼兒帶來自信。還有,在把筆拆開後,要引導幼兒加深對各個零件的認識,特別了解圓珠筆里彈簧的作用。
二、時反饋———寫師與生
教學過程是師生對話、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情緒,教師的舉手投足,教師對幼兒、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對教法、學法、教具的運用直接作用於幼兒,影響課堂氣氛和活動質量。相反,幼兒的注意情況、參與程度、疲勞狀態、個性特徵和經驗差異等也反作用於教師。此二者同時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牽連,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因此,組織活動結束後教師應及時反饋,對師生雙向的表現與活動的質量作辨證的分析,以幫助教師在日後備課、上課時能對「師」與「生」的情況作更全面的把握。如公開課效果不好,教師往往會說「這些孩子沒配合好」,其實這裡面還需要教師反思自己:是否了解孩子以及他對於相關學習內容的經驗和最近發展區;活動中是一相情願還是能顧及幼兒獨特的想法與感受;教師的提問語言是否能夠讓幼兒明了教師的要求和意思,等等。教師要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求對策。
反思案例:主題活動——春天在哪裡
在開展主題活動「春天在哪裡」的初次談話中,我發現孩子們對春天已有一定的了解,經驗較豐富,涉及了天氣、植物、動物、人們的活動等幾個方面。有幾個孩子能用優美的語言去描述春天的美景,但是當問到什麼是芽?什麼是冬眠?孩子們則難以回答。因此,如何根據幼兒當前的水平幫助幼兒豐富經驗,如何才能發揮幼兒尋找春天的最大能動性與創造性呢?「春天在哪裡」這個主題內容復雜、頭緒繁多,如果按一個線索發展可能太偏又不利於幼兒整體經驗的獲得和積累,而且容易掉入傳統教育的模式。基於對本班幼兒的分析和思考,我想是否大膽一些,用分組的形式來滿足不同幼兒需要幾個線索同時展開,不僅能加快探究進程,而且能相互補充,讓幼兒與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獲得的經驗。思來想去,我決定作這樣的一次嘗試。三、綜合分析——寫教與學
學反思應該是說課的外延,它與說課互補,形成一個完整的「說課——備課——上課——寫教學反思」的基本程序。一節課過去了,教師要從教與學兩個方面來綜合分析。如幼兒的興趣和接受程度如何,教法應用如何,兒童的主動性有沒有得到發揮,提問的效度怎樣環境和材料的互動效果怎樣,幼兒的學習是否出現困難,幼兒學到了什麼,有沒有達成預期的目標,等等。一個主題延續了一段時間,做完後教師同樣要綜合分析通過這幾個活動,能不能完成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開展的具體活動哪些比較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經驗,效果反應好;哪些內容幼兒缺乏興趣、遠離生活經驗,效果不夠理想;主題展開中哪些內容是有機生成的;教師如何對幼兒進行跟蹤觀察,激勵幼兒自主探索、多元表達的再者,也可進一步反思,在主題背景下如何兼顧領域平衡等。總之教師應對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問題的關鍵,把影響教與學的因素根據出來,記錄在教學反思中,以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反思案例:美工活動——做拉花
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上一節好課不容易,一節課要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一節課能有個特色,有個閃光點,能有一種值得借鑒的好做法,就得承認其成功。常州市一所幼兒園有一位男教師,他上體育課用的道具材料特別簡單。他善於用簡單的材料創設富有情趣的游戲和學習情境,如用一根長繩圍成圓圈變成「池塘」,讓幼兒在池塘里學做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再把長繩變成「河」,讓青蛙選擇寬窄不等的距離跳「過河」。有的教師特別注意活動中動態資源的生成和利用;有的教師對合作學習或小組活動有獨到的做法……在教學反思中就可以把這些閃光點扼要地記上,寫下該活動的特點,以便於日後有重點有選擇地採用教法,設計教學程序,做到一課一特色,課課有特色。久而久之,有利於形成一個教師個性化的教學特色。
思案例:科學活動——桔子和柚子
這次活動中我們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來比較發現桔子和柚子的不同之處,並要求幼兒作記錄。兒童的成長有自己的發展步調,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與思維方式,教師應該站在兒童的角度去理解他們「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想法。如活動中楊凱和居婷波小朋友想到了分別用畫棉襖和裙子來表示柚子皮的厚和桔子皮的薄。而一向害羞的袁琦小朋友居然能帶頭要求讓他自己來做記錄,讓我感到非常驚喜。從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表現來看,幼兒的能力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樣弱,是很有潛力可挖。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相信孩子「能行」,並給孩子更多的自由探索的時間與空間。四、捕捉靈感——寫遐想
幼兒教師常有這樣的感覺:上課時原本沒有涉及的內容,因實際需要隨機生成,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給活動帶來勃勃生機。課堂上的一些開放性提問能打開幼兒想像的門窗,展現智慧的火花。一些童稚趣語、幽默問答、探究性的發現、競賽性的游戲、展示性的表現或隨機生成的問題能夠拓展幼兒思維的空間,幫助幼兒遷移經驗,進一步豐富學習內容。如有一位教師在組織大班幼兒關於「聲音」主題的活動時,讓幼兒說出大自然和生活中經常聽到的聲音及其作用,並區分哪些是好聽的,哪些是難聽的。當有的幼兒說到裝修房子的聲音很難聽時,有的幼兒辯解說:「裝修時聲音很難聽,但住進新房子就舒服了,我們有時聽到不好聽的聲音要忍一忍。」教師及時捕捉到這一動態生成性資源,把它寫在課後反思本上,隨後開展了「讓我們有個好心情」的健康教育活動,幫助幼兒調整消極情緒,培養積極情感,發揮了教學的教育性。有時,活動中節外生枝的小插曲也應記下來,以吸取教訓。
反思案例:音樂活動———小樹葉
新授歌曲《小樹葉》,歌曲中有一個難點:「明年春天我會回來,打扮樹媽媽。」如何幫助孩子理解這句歌詞呢?小樹葉落下來化作了肥料,樹葉媽媽從中吸取了養料,明年春天又長出了新的葉子……這是一種多麼抽象的知識,而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那如何幫助孩子理解這句歌詞,使幼兒投入感情來演唱呢?我決定帶孩子玩一個科學實驗,將落葉埋在樹下,過一階段再去觀察腐爛的樹葉,以此幫助幼兒理解肥料、理解打扮樹媽媽這句歌詞。我相信,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唱這首歌曲,一定會唱得深情並茂。五、深度反思——寫建議
在教完一堂課、組織完一次活動後,教師要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這堂課的得與失,學習材料的提供、活動環境的支持、組織的方式方法,教學重點的把握、難點的分析,是否有新的生長點或者遺留點等。然後,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體會和幼兒反饋的信息寫
反思案例:科學活動——吹泡泡
在組織幼兒「做中學」《吹泡泡》活動中,教師提問:你剛才在玩吹泡泡游戲的時候發現了什麼?幼兒一般比較關注泡泡的形狀大小和數量,這時教師特意提問幼兒:那你們是拿什麼形狀的泡泡器吹的?發現泡泡是什麼顏色的?於是孩子有了不同的看法。由於幼兒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顏色也不同。另外有的幼兒在游戲中是慢慢的吹出泡泡,因而發現了由於氣流不足泡泡在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下未能癒合成一個封閉的球體,因此是橢圓的。
在此活動中,教師應重點培養幼兒的質疑精神,提出問題,進行實驗驗證,並要鼓勵幼兒敢於說出與別人不一樣的看法。此外,作為活動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教師首先應掌握科學正確的原理,以免在活動中對幼兒的表現作出片面甚至錯誤的評價,誤導幼兒。其次教師要創設寬松情境,這是讓孩子在活動中敢於提出問題,勇於發表意見的前提。同時,教師在活動中還應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觀察,有意識的提出一些能讓幼兒有不同
想法的問題,鼓勵並引導孩子積極思維,這是培養孩子質疑能力的關鍵。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