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作文教學中的疑難

小學作文教學中的疑難

發布時間:2021-03-11 23:10:30

① 如何突破小學作文教學的難點

作文反映的是學生對所學語文知識的領悟及綜合運用能力,是衡量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尺度。探究作文教學,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是語文學習的重要課題。 作文教學也始終是整個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在日常的的教學中我體會到,突破這一難點的關鍵是要解決好「寫什麼、怎麼寫、怎樣才能寫的更好」的問題。為此,我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認真備好綜合性實踐課努力抓好課外活動,解決學生「寫什麼」的問題
在本人施教的過程中,有部分學生常常拿筆就頭痛,總覺得沒有東西可寫,有時在頭腦里想好了,一下筆又不知道從哪寫起,腦子變成一片空白。這里說明了不知道「寫什麼」的問題依然困擾著學生。 而新課標下語文教學中的綜合性實踐環節為我們提出了解決這類問題的答案。尤其我們農村的孩子,教師可以建議他們在雙休日的時候適當准備一些與本單元綜合性實踐有關的素材,再回到課堂,開展集體探究活動。這與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張的「我們要解放孩子的空間,讓他們去接觸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會中之士、農、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對宇宙發問,與萬物為友,並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學習。」的觀點相吻合。這句話至少給我們兩點啟示:一是讓孩子去接觸大自然,運用課內學到的觀察本領去廣泛地觀察大自然,從而豐富感性知識,豐富自己的語言;二是讓學生去接觸社會,新課改把語文教學引向廣闊的社會生活大課堂,從而在社會交際中,積累語言,發展思維。實踐證明,開展各種課外綜合性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通過參觀、訪問、搞社會調查,接觸實際,接觸社會,領略祖國大好河山,了解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變化,能開拓知識領域,開闊眼界,豐富生活,激發與發展學生的各種興趣、愛好,進一步培養學生寫作的動機。同時,還使學生有機會把自己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踐,可以更好地掌握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實現認識上的飛躍。從而,提高獲得知識、駕馭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理論聯系實際和手腦並用的能力,提高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不斷追求新知、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於創造的精神。 當然,綜合性實踐活動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應當組織學生積極開展天地廣闊的校外課外活動和豐富多彩的校內課外活動。同時綜合性實踐活動的內容是豐富多採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什麼樣的活動方式最能幫助學生解決「寫什麼」的問題,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發揮條件優勢,因地制宜,揚長避短,有選擇地開展,課內外結合,這樣才能更好地開發引導學生的天資和稟賦,啟迪學生的智慧,從而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另外,應牢記新課改的要求: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處在從旁邊輔導、咨詢的地位,應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造精神,克服以「教師為中心」的弊病。要注意的是,綜合性實踐活動要有明確的方向和目的,要防止和克服「為活動而活動」的傾向。總之,我們的作文教學應該是「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學生一旦掌握了這些知識,就會通過這些知識去輻射自己的感性認識,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別致新穎、匠心獨運的文章就會脫穎而出,作文教學的預期目的也就達到了。
二、 研究作文課堂教學,解決學生「怎樣寫」的問題
課堂教學是雙方共同的實踐活動。因此,必須處理好「教」與「學」、「動機」與「效果」的關系,這就要求教師諳熟學生的寫作實際水平,針對學生「不知道怎樣寫」的問題指點門徑,力求做到一課一得。
(一)引導學生分析習作要求(包括命題作文)。作文的特點在作文教學中我發現,學生怕寫作文,其實最怕老師布置命題作文,學生對命題作文的內容不熟悉,感到無話可說,硬叫寫,其結果只能是敷衍了事。任何一種作文命題,無論是何種體裁,也不管是何種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好在現行的課本中,文章反映的內容與現代生活距離較近,從而了降低習作難度。我們可以選擇 相應的文章作為剖析的對象,針對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決某種技巧問題,這樣就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教師能把握這一教學特點,就能避難趨易,像皰丁解牛那樣,「以無厚入有間」,做到「游刃有餘」。
(二)指導學生把握思維的方法。同一個題材,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發現的問題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各有不同。作文教學要使學生在構思時思路開闊,八方輻射,「萬塗競萌」,要想使學生立意時獨出機杼,不落窠臼,想人之所未想,發人之所未發,必須在培養學生集中思維的基礎上適當發展他們的發散思維方式。運用這種「擴散」型的思維,學生就會感到思如泉湧,要寫的東西很多,就會感到作文絕非是「自古華山一條路」,而是「條條大路通羅馬」。這樣,就可以從諸多的角度中選擇自己體會深刻、材料新穎、立意獨特的角度來寫,克服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的毛病。
(三)引導學生辯證分析問題。青少年思想解放,喜歡獨立思考,勇於標新立異,但和成年人比,他們還缺乏社會生活的經驗,思想還幼稚,看問題往往容易片面,沒有深度。這些特點常常在他們的作文中表現出來。因此,教師應對他們加強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使之用全面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提高他們辯證分析能力。通過這樣辯證地分析,才能去偽存真,尋找出材料所揭示的正確觀點,在此基礎上抒發感情,進行評論,文章必然會抓住要領,褒貶得當,就不至於泛泛而談,單薄無力了。
(四)範文引路,模擬訓練。教學範文在寫作手法和技巧上還是有可取之處的,可以把其當作學生模仿寫作的典範。但是,教師應在教這些課文之前,作好寫作安排,做到教者心中有數,學者學有目標。在評析課文時,著重分析作家觀察、發現、思考、聯想、選材、構思的方法,講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點,讓學生有法可效。範文引路要注意的問題是:要求學生學範文的取材分析、布局謀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襲,讓學生通過模仿開拓自己的思路,並加以發揮,最終變為自己的東西。學生一旦掌握了這些知識,「怎樣寫」的心理障礙問題得到了解決,教師往後的作文教學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礎。
三、培養學生參加社會活動,細心觀察留意生活,勤於練筆的習慣 ,解決「 怎樣寫的更好」的問題
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是有限的,這與相對穩定的知識與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顯得並不協調。社會的飛躍發展,知識的不斷更新將會給學生提出許多新的課題,等待他們去探索去征服。所以只滿足在課堂上傳授作文知識是不夠的,也是消極的。提高作文能力離不開對知識的不斷攝取和積累,而知識的攝取和積累又有賴於不斷地擴展視野,開拓領域。作文教學,要訓練學生眼中有物,心中有感,筆下才有物可寫。因此,教師培養學生參加社會活動,課外細心觀察、勤懇練筆的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 「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作文與生活實際聯系非常緊密,社會又是個五彩繽紛的大課堂,通過參觀訪問等活動,從中汲取新空氣,充實生活,提高辨別是非能力,對增強作文教學的時代感和社會意義是非常有益的,當然文章也就會寫的更好。同時要求學生養成堅持寫日記和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近年來,學校都程度不同的為學生開設了讀好書的活動,教師要促使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閱讀,讀書後要指導學生練筆,積累寫作素材。還可以在班級中組織作文興趣小組,經常開展作文競賽,從這種活動中培養尖子,帶動一般。在此過程中多組織寫限時作文與限時演講,即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完成達到一定要求的作文和一定主題的演講。本人從實踐過程中看出,這種形式的作文與訓練,開始時學生可能不大習慣,有一定的困難,但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絕大多數人是能夠完成的。這種快速構思、快速成文的技能是應試必須具備的,也是學生今後進入社會適應工作的需要,必須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當然,突破小學作文教學的難點,我們不只局限於解決這三個方面的問題。如果教師能從這三方面入手,使學生懂得寫什麼、怎麼寫、怎樣才能寫得更好,那麼,小學作文教學也就不是什麼難的事了

② 怎樣突破小學作文教學中的重難點

怎樣突破小學作文教學中的重難點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都有作文訓練項目。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教師要面面俱到、詳詳細細的指導,甚至要作一些必要的板書和口述,來幫助學生理順思維的做法。盡管每次指導寫作時,教師苦心經營,講得頭頭是道,但效果還是不盡人意。因為多半是命題作文,加上受到教師先聲奪人的固定思維約事,所以學生寫文章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現象也就在所難免。撇開這一點不說,單以內容來講就可能毛病百出:有頭無尾、畫蛇添足、主次不分、廢話連篇、內容空洞、層次混亂、抓不住中心、不善於觀察和聯想,如此種種,不一而足。學生提到作文就感到頭痛。可以這樣說,學生圍繞教師轉,只是按照「教師學生記」這樣陳舊的模式,反反復復地進行訓練。一旦離開了老師的「攙扶」,學生就會立刻感到無所適從。於是乎,小學作文教學就成為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難點。怎樣突破小學作文教學的難點
我們都由衷地感嘆,小學作文教學難乎其難。到底難在哪裡?回顧自己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不妨對學生稍作一下分析,就可以看出存在的問題。一是學生讀得少。除了學過的課本上的文章以外,幾乎不曾誦讀過其它文章,作起文來無話可說也就理所當然了。二是觀察得少。很少觀察或不會觀察導致學生對某些事物認識模糊,從而作文時不是亂形容一通,就是亂修飾一氣,文不達意,不形象逼真,更沒有活潑生動。三是寫得少。沒有養成練筆的良好習慣,單靠每學期為數不多的幾次作文來有限地訓練一下,怎麼能「筆下生花」呢?
看來,要想學生寫好作文,就必須要求學生從這三個方面努力去做。
第一,廣泛閱讀。蠶不吃桑葉吐不出絲,蜜蜂不採花粉釀不成蜜。只有通過閱讀才能見多識廣,「取左右逢其源」。可適當補充與課文有聯系或相類似的篇章,作為學習語文的延續、補充。這有點像滾雪球,往往一篇帶上幾篇,「雪球」越滾越大。也可讀報讀刊,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大知識面,間接了解生活,吸收寫作營養。
第二,學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多看看,不看到一點就寫,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積累寫作素材,培養使用眼睛的習慣,對事物的形狀、大小、多少、顏色等有所認識,再用「畫家的手腕」,把它的形象和式樣勾畫出來,這樣就不至似是而非,或者層出不窮的「雷同」了。

第三,勤寫多練。配合閱讀課中學習的寫作知識,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動手寫作,如描寫一個肖像、一副表情、一串動作、一段對話。有課文作範文,生活中取材,難度不大,學生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因而興趣濃,勁頭大,積極性高。在寫作中,有的學生刻畫自己老師的肖像,用他們童稚的眼睛看大人,寫得維妙維肖,使人一讀便知寫的是誰;有的學生描繪媽媽生氣的神態,抓住臉色,眼神和動作去寫,使人看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總之,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有什麼感受,都可以寫出來,在形式上可以不必拘泥一格,可長可短,可段可篇,可描寫可記敘,但必須要有內容、有中心,要有真情實感,不無病呻吟,不裝模作樣。
綜上所述,探索學生知識結構和寫作實際的發展,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指導、訓練、化難為易,易重為輕,長期堅持下去,學生會嘗到寫作的樂趣,作文教學不再是教師頭痛的事情了。

③ 淺談小學作文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從教師的角度而言,一方面,由於長期以來作文教學的效果不佳,導致很多教師對作文教學失去熱情和信心,並產生畏難情緒,往往更加側重於基礎知識的練習,而作文訓練次數太少,教學脫離生活實際,且缺乏對學生的指導;另一方面,教師作文評改方法過於簡單,批閱過程中缺乏對學生改進文章的具體方法的提出,過分限制學生的自由發揮,導致學生的寫作趨向雷同。從學生的角度而言,存在的問題則主要是小學生作文的「模式化」「成人化」,文章缺乏真實情感的表達,題目陳舊,寫作千篇一律,不具體,不真實,話題更是老生常談,只會一味進行機械模仿,缺乏創新,寫作中詞語匱乏,語言蒼白無力,只會說套話,說空話,沒有個性,不具備新鮮感。這正是目前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兩難局面,也是一直以來限制小學作文教學的最大障礙,針對這種現狀,還需要廣大語文教師不斷探索,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改變作文教學現狀,提高教學質量
二、解決措施
1.立足生活,積累素材
寫作素材是寫作的前提條件,而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只有擁有生活的體驗才會有創作的激情,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立足生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不要讓小學生禁錮在學校和家庭兩點一線的模式中。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得存在,而寫作的過程也正是由觀察生活開始的,正如羅丹所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教師在組織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自然景觀,學會抓住事物特點,並將生活中的瑣事轉化為寫作的素材。可以說,作文是生活的反映,離開了生活作文也就失去了意義。新課標也強調寫作要多角度的觀察生活。因此,教師應針對小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好奇心和求知慾旺盛等特點,加強實踐,開展實踐課,不斷豐富學生的生活,給學生感悟生活的機會,使學生在自然中得到釋放,調動小學生的多種感官,使他們充分體驗生活,發現生活的多姿多彩,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孩子的獨特視角去創作,使屬於小學生的童真童趣在作文中得以充分的展示,避免模式化,成人化的寫作。
2.培養個性,大膽想像
根據《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培養學生個性發展已經成為了作文教學中的重點。我們倡導個性,但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寫作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目前,仍有部分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只注重寫作形式,採取「填鴨式」教學方法,嚴重禁錮學生思想,阻礙學生發散思維,導致小學生作文趨向雷同。寫作內容和寫作形式是作文教學最主要的兩大內容,教師要求學生反復練習遣詞造句,布局謀篇,但收獲的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給學生鍛煉的機會,單純的灌輸,只能扼殺學生的智慧和個性,要使小學生的作文呈現個性風格,響應個性時代的號召,教師就要引導學生主動表達。由於小學生的想像力發展較早,受年齡影響,他們往往藉助幻想來理解周邊事物,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這一特點,鼓勵學生大膽想像,誘導學生進行想像,進而激發他們潛在的想像力,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幫助他們開闊視野,增強意境,創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個性化文章。此外,教師還要注意作文訓練的方法,鼓勵學生突破常用文體的限制,勇於表露自己現貨的思想,強調真實情感,不進行命題,不限制篇幅,創設開放環境。
3.注重評改,加強指導
注重作文的批閱和評改是提高作文質量的有效途徑。一般來說,批閱可分為教師批閱和學生互閱兩種形式。教師的評改對學生寫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適當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教師要講究評改的藝術,針對不同水平和層次的學生採取「分層」評價,多採用激勵法,及時表揚,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並對學生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方面具體的指出不足之處,並給予指導。學生互閱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相互學習,改善自身的機會,逐步縮小差距,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學生在評改的同時也鍛煉了書面語言表達能力,這也間接的提高了學生的作文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找出作文的不足,自己修改文章,和同學分享修改的方法,在評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水平。
【結 語】
總而言之,小學作文教學要立足生活,教師要不斷探索,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加強寫作技巧的指導,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切實改變作文教學耗時低效的情況,使學生體驗寫作的樂趣,加強課外閱讀,使作文教學變得愉快、生動。

④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一、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重視課文教學,輕視作文教學
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許多老師非常重視課文教學,在每一學期初,老師都能根據教學計劃、大綱制定詳細、合理的課文授課計劃,並嚴格按照計劃執行。而對作文教學卻沒有一個詳細的計劃,即使有也缺乏系統性,隨意性很大,可操作性很差。在作文教學中,老師往往是隨心所欲,甚至應付了事。究其原因,主要是課文教學與考試分數關系明顯,只要是平時老師講到的內容,在考試中學生遇到會立竿見影,體現老師的教學水平,因而把課文教學當作重中之重。而對於作文教學來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的作文成績很難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而對於考試成績來說,無論學生寫的作文如何不好,也能得一點分數,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作文閱卷主觀隨意性較大,同樣水平的作文在分數上可能有較大的差距,增加了作文成績的風險性,進一步消減了老師作文教學的積極性。
問題二、農村生活空間狹隘,視野狹窄
農村師生生活在鄉村,受生活環境的制約和經濟條件的限制,一般都走不出校園,走不出學校、家庭這個生活區。出門少、閱歷淺、視野窄,對外面的精彩世界缺乏了解,無法感知日新月異的周圍世界和新人新事。其結果,導致學生作文的素材貧乏,只能局限於校園師生或學生之間或家庭之中,作文的立意、選材難以出新。
問題三、注重寫作數量,忽視寫作質量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各科教學都有追求「精講多練」的趨勢,作文訓練也不例外,許多老師曾片面地認為,只要不斷的增大作文訓練量,學生的作文成績就會提高,因此不斷的鼓勵學生多些多練,一周交一次作文,天天寫日記,讀書札記,每天的所見所聞等等,學生拚命的寫、湊字數,甚至抄襲,老師拚命的批改,講解,師生不堪重負。造成了事實上的兩敗俱傷。究其原因,一是受理科教學的影響,搞題海戰術,錯誤地以為廣種就能博收。二是「多讀多寫」一直被公認為是傳統經驗而加以推廣,教學大綱也要求老師盡可能的給學生以更多的寫作機會,許多老師靜止的理解了這句話的內涵,沒有將「數量」和「質量」結合起來統一考慮,沒有認真地研究 作文教學的客觀 規律 。

⑤ 當前小學生作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小學生作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比較的困難常常是拿到做完以後覺得無話可說。這種情況就需要讓學生在平時多去閱讀多積累,然後才可能在寫作文的時候有話可說。

⑥ 中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

有的同學掌握的詞彙量很少,作文時一提起筆來就覺得沒有詞兒,腹中空空,肚子里什麼可寫的東西也沒有,有的即使勉強寫出來了,也是空空洞洞,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的詞語,優美的句子,精彩的片段等.教師平時就應要求學生不斷積累詞彙.把平時學習中一些有用的材料記錄下來,如名言警句、小趣聞、小常識,小故事等.知識積多成學問,用起來就會思如泉湧,順理成章.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要求自己班上的學生准備好幾個摘抄本,以便進行好詞佳句的摘抄,養成摘抄的好習慣.
1、從課文內容中積累
在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有「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抄好詞佳句這樣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優美從摘抄中積累材料.學生通過平時的積累為寫作打下鋪墊,在寫作時不至於「無話可說,無從下筆」.我要求學生反復誦讀,並把課文中優美的片斷和自己喜歡的地方抄寫下來.
2、通過寫日記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有效途徑.我讓學生每天堅持寫日記,日記的內容不限,體裁不限,學生可以寫看到的,可以寫聽到的,也可以寫想到的,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以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比如:搞完一次大掃除,辦完一次學習園地,參加完一次課外活動等都可以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自己的真實感受、心得體會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這樣,學生的寫作水平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⑦ 如何解決作文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作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重要的地位:怎麼想就怎麼說,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寫人不親、情感,很多是其生活體驗的獨特感受,是學生啟動積累,這是小學作文中的普遍現象、確定中心,「寫什麼」不能逾越老師劃定的范圍,必須自始至終地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在尊重主體的志趣、結尾等都作細致入微的指導。教師的「滿堂灌」,使人覺得索然無味?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教師本身、選材,作文中存在著的「千篇一律」:題目由老師指定。也許那種成人無法體會到的童真、童語。教師要改變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但是?為什麼提筆作文時,對於教師來說是膚淺而直接的,在於我們的指導思想,小學生習作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但內容空洞、獨立思維?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這里;「怎麼寫」必須遵循教師指定的幾種模式、理解、組合加工的過程。從命題、敘事不明」、探索:這是習作主體的真實反映,習作過程本身就是學生主體思維,忽視了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其認知,我就自己的教學談幾點個人淺見,轉化為自己的作文能力、主體創作的過程,因材施教、語言等綜合水平的集中反映,實際上是由抽象到抽象、「虛假空洞」等弊端大都與此有關、更新觀念。小學作文教學一直被限制在「師授作文」的狹隘天地中、童趣,有的雖有材料寫,怎麼說就怎麼寫、性格等基礎上因勢利導、情感。在作文教學活動中,就覺得無話可說?需要我們去研究。而小學的作文是從具體觀察到抽象概括的思維過程。教材中還就習作做出導向,這里強調的是教師盡可能尊重學生的原始表達,但一直以來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大多數小學生在作文時都覺得「無話可說」「沒啥可寫」、聽到的、思想、思想,才能切實加強作文教學,需要學生在長期的作文實踐中去認真體會和訓練,違背了學生思維規律,轉變指導思想學生的作文為什麼上不去、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能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衡量小學作文教學成敗的關鍵、童樂。作文按說應該是學生自己的事,「寫景不美。實際上。只有這樣,達到我們預期的目的。小學生作文為什麼會「無話可說」、開頭。一。教學大綱中也明確指出。長期的作文教學實踐證明。但我們要知道,縱觀當前的作文教學,其狀況是不盡人意的

⑧ 小學作文教學的困惑

[小學作文教學的困惑]寫作一直讓很多小學生感到苦惱與頭痛,小學作文教學的困惑。許多學生拿到作文題後,總覺得沒什麼可寫,腦子里空白一片,或者幾句話就簡簡單單把要寫的內容解決了。有的甚至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活、自身的經歷、切身的感受,而是《同步作文》。他們在記憶中搜索曾經看過的類似文章,搜索人家安排的故事情節,以至於作文出現了千題一式、千人一面;不真實,說假話;不具體,說空話;缺真情,說套話的現象。小學生的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的內心應該充滿童真童趣,為何我們的學生沒有感受到童年的樂趣,沒有我手寫我心的慾望呢?究其原因,說明我們小學生生活經歷少,知識儲備少,沒有掌握寫作的技巧與方法,對寫作不感興趣,不善於發現和觀察,缺乏寫作素材。針對以上困惑,我們不妨試試採取以下幾條相應的對策,看看能否改善這些困惑。一、關注課文教學,滲透寫作方法。農村學生獲取知識主要來源於課本,在我們的小學課本中,課文就是我們學生很好的寫作範文,我們在教學中,隨時教學生積累好詞、好句、好段,並試著背誦、運用到作文中去。以課文為範文,多進行仿寫練習和片斷練習。葉聖陶老先生曾經指出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就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語文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課文在作文教學中的示範作用,我平時授課時盡量和作文教學同步進行,多進行仿寫、續寫、改寫等不同方式的寫作訓練。比如在教《我愛故鄉的酸棗樹》一文時,便讓同學模仿此文按春、夏、秋的時間順序寫酸棗的形狀、顏色、味道及樹的特點的寫作方法,來歌頌家鄉的酸棗樹,讓學生以《我愛家鄉的……》為題寫一段話,學生有了具體模擬的對象後,他們就不感到束手無策了,達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應。再如當學習完歐·亨利的小說《麥琪的禮物》,了解到其創作風格之一即在結局出人意料,情理之中,便適時補充閱讀歐·亨利的另一代表作《最後的藤葉》,並要求學生按照作家的創作風格續寫一個結局。這樣,通過關注課文教學,既提高了農村學生的作文水平,又使農村學生千題一式、千人一面的創作現象得以改變,同時也使農村學生的寫作潛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小學生作文《小學作文教學的困惑》。二、重視作文教學的指導工作,正確引導學生。反思一下自己的作文教學,以往我對教學生如何寫作文時,訓練目標不夠明確,訓練過程沒有扎扎實實,對學生如何習作指導得不夠全面。聽了北京市級教師袁志勇的精彩講座,我明白了寫作文要先教學生如何設計構思,如何寫習作語段,要一步一步詳細地指導,只有讓學生學會了走,基礎打得扎實了,才能慢慢走穩,千萬別急於求成,讓學生沒走穩就去跑,去寫成篇作文,可想而知,學生的作文能寫得好嗎?教師對學生作文的指導一定要細,因為教師教給學生的是作文的方法,如我聽到的兩堂課,都是上《石榴》,也是作文遷移,學習了課文中的有關石榴果的描寫後,兩位老師同樣是教學生寫一種水果,一位學習了範文後,覺得時間來不及了,就沒多指導,直接讓學生模仿課文寫自己所帶的水果;而另一位老師則從外形、顏色、手感、氣味、品嘗的感受細細地指導學生,並適當讓學生展開想像,進行一些比喻、擬人,兩位老師展示的學生習作真可謂大相徑庭,後一位教師指導的學生寫得作文十分細膩,連剝桔子時,桔子皮散發的香味都寫得淋漓盡致。可見後一位老師所教的學生以後不管碰到寫什麼水果,都能寫得像模像樣的。從中可以看出學生的作文水平,教師的作文教學指導是至關重要的。三、培養學生習作的興趣,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是作文教學的突破口,要讓學生有樂於表達的願望與沖動,那麼習作就必須緊密圍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們周圍的人或事或物作為習作的內容,要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活動,如:組織開展中國傳統文化展示活動、春遊、參觀博物館等。並做好相應的習作指導,這樣學生就不愁無話可說、無情可抒了。四、要注重引導觀察,豐富寫作素材。從引導觀察入手,幫助學生豐富寫作素材。在引導學生觀察時,必須把握以下幾點:(1)要善於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小題材。在作文教學時,不能脫離學生的認識和生活實際,要求學生寫反映社會生活、具有社會價值的大題材,不能企盼學生寫出什麼驚人之作。 (2)要堅持把定向觀察有機的結合起來。 (3)要引導學生將平時觀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進行集中歸類整理,將源建庫,使零碎的變為系統的,分散的變為集中的,陌生的變為熟悉的。五、多練筆,提高書面表達能力。要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必須要多多練筆,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日記,就是一種很好的練筆形式,所謂日記,顧名思義,就是對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事情的記載。葉聖陶先生曾明示:凡是乾的,玩的,想的,覺得有意思就寫,一兩句也可以。一位作家在談到日記時說:日記應該是心靈與紙筆的對話,是自由的閑庭散步。可見這種不拘形式,不求長短章法的日記克服了習作教學的諸多弊病,一定會更受學生歡迎,對於小學生來說,這是練習寫作的一個很好的方法。最後,對當天優秀的日記或進步較大的日記,一定要在班上表揚或者在全班朗讀,讓學生體驗習作成功之樂。這樣學生就會期待收回日記,急於再次表達。一個學生在作文中這樣寫道我先用掃帚把垃圾、塵土……掃在一起。然後,我用掃帚把灰塵壓住,以免被風吹掉。我再把簸箕的後面拿起一點,再用掃帚用力一揮。但是,還有一些灰塵沒掃干凈,我再掃幾下,但還沒有掃干凈。我發了愁,突然,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我把簸箕放到門口高低處,再輕輕一掃,終於把垃圾掃干凈了。我又把簸箕里垃圾倒進了垃圾筒里。總之,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從農村學生寫作現狀出發,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吸收新鮮的教育經驗和理念,充分利用農村特有的教育資源,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寫作興趣和水平,相信總有一天學生不但會不怕作文,而且還會愛上作文。〔小學作文教學的困惑〕隨文贈言:【失敗是什麼?沒有什麼,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麼?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⑨ 如何解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常見疑難問題

問題1:太在篇章上做文章,過多過細地分析文本而忽略重點語句的教學。
對策:教師應加強對文本的理解,吃透文本的重難點,結合文本所在單元,備課時較系統地歸納出單元訓練重點,有指向性地對學生進行訓練。在實踐性環節上設計可以更充分一些,可以讓學生通過課文,聯系生活中看到的人、事、物,來做一定的遷移,還可以和寫作指導結合得更緊密一些,這樣就使學生的言語實踐活動更加充分。
比如教學六年級下冊《夾竹桃》這篇文章,有兩個出彩的地方。如課文第四自然段中,有幾個句子是概括地寫:「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寫夾竹桃在春、夏、秋三季的形象,老師讓學生通過概括的語句調動想像,讓學生自己來描繪想像得到的畫面,並且反復朗讀,加強感受和體驗的過程。又如幻想的一段,讓學生用模仿的句式來造句,如果能多花點力氣,多花點時間,如果老師不給學生點明,從平凡中發現不平凡,從普通事物中發現其美妙的意趣,也是可以的。
問題2:問題的提出有的過於繁瑣,有的偏離語文。
對策:一篇文章問題不易過多,過細。應設計圍繞一個大問題逐步深入,引領學生層層深入地與文本對話,遞進似地悟出教師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教師要善於提出好的、到位的問題。什麼樣的問題好,那要看問題解決的實質是什麼?語文的問題不能是單純的追求「非語文的(如科學常識、道德倫理、歷史地理等)」,如果產生了「非語文」的問題,允許學生從這個角度來理解,但最終的落腳點還是為語言的內容和形式服務。在問題中,工具性與人文性是相互滲透的關系,相互依託。有時我們提出一些問題,學生無法解決。沖著這一點,就可以說明備課不夠充分,學生的學習底細摸得不夠清楚,或許從另個方面說明教師的文化底蘊不夠深厚。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已迫在眉睫。
課堂是動態生成的,所以學生可能會出現許多意外的問題,也就是說與本課的教學無關,教師要注意掌握分寸,實在不需要解決的,教師要藝術性避開,但不要傷害學生的積極性。需要解決,又無關緊要的問題,教師要掌握火候,不要佔據大量的時間。語文課決不是什麼問題都需要解決的教學。
問題3:教學目標不清晰,導致學生閱讀的盲目性。
教師應該思考,語文有沒有引領性的問題?應該是有。其理由,語文是課程,語文教學的閱讀與我們平時自由閱讀不一樣,盡管有人呼籲閱讀的自由化,但在教育領域實現不了,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和教育人,它是有一定政治色彩的,有一定目的性的,否則我們不能稱為教育。這樣來看,語文有引領性的問題,那麼什麼是引領性問題?大的方面說是課程標准強調的,小的方面說是教材編排的意圖,那麼教師建構的問題首先挖掘教材的意圖

閱讀全文

與小學作文教學中的疑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