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如何提高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

如何提高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

發布時間:2021-03-12 10:48:43

❶ 如何提高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制定教學目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確定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指南針,它即是活動設計的起點,也是活動設計的終點;即是選擇活動內容、活動組織方式和教學策略的依據,也是活動評價的標准。 這就意味著,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在組織活動時,教師和幼兒的所有活動都是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的,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幼兒參與活動的最終目的,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先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不僅在方向上對教學活動的設計起著指導作用,而且對教學過程中的步驟和方式也具有規約的功能。一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正確與否,決定著教學過程的意義,它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教與學的最佳效果。那麼,一份合理並雙方能達到最佳效果的教學目標應該是怎樣呢?我想,它應該是通過知識、技能的教學培養幼兒的能力,在能力提高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幼兒的素質,通俗的講,就是讓不聰明的孩子變聰明,讓聰明的孩子更加聰 二、制定教學目標時時常出現的問題 許多教師對「如何制定教學目標」缺乏明確的認識,在實際教學目標制定過程中往往存在著諸多問題。 問題 一、目標不夠全面:只就學科提出單一技能目標或只有知識與技能、知識與情感態度興趣等方面的目標。 問題 二、活動目標不具體:目標無法在教學活動中真正地貫徹與落實,其他教師看後不能清楚地了解授課老師的教育思路。 問題 三、主語不夠統一:在目標中同時出現教育目標與幼兒發展目標,提法較亂。 問題 四、幼兒能力發展目標較模糊:不能就具體的活動,清晰而明確地陳述幼兒應獲得的某方面、某層面認知策略及能力的發展。 問題 五、幼兒個性、社會性教育目標較籠統:雖然幼兒個性、社會性發展在許多目標中有所體現,但陳述的較為寬泛,多為「培養興趣」「萌發情感」等等。 問題 六、目標缺乏針對性:教師們在借用別人的教材時,照搬照用。 問題 七、先有活動,再制定目標,喪失了目標的在活動過程中的指導性功能。(本末倒置,覺得該活動可以實現哪些目標,就寫上哪個,而不是活動圍繞目標來進行。) 三、如何制定教學目標 (1)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目標要以《綱要》中各領域的目標為指導。《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目標要以《幼兒園工作規程》和《綱要》中規定的各領域的目標為指導,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來制定。要想制定出科學、准確的教學目標,首先要學習綱要內容,理解綱要要求,領會綱要精神,這樣我們制定的目標才不會偏離大方向。 (2)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目標要根據本班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及認識規律,因此制定教學活動目標時要結合本階段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遵循兒童的「最近發展區(即幼兒跳一跳能夠得著)」的原理。 同時,教育活動目標的的制定還要遵循幼兒的認識規律,據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認識規律一般為:動作——感知——表象——概念。 (3)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要建立在深入分析研究教材和幼兒原有經驗的基礎上 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時要建立在充分地研讀材料、分析材料,對材料所蘊含的意義和對本年齡段幼兒的發展作用有一個比較深層的挖掘和思考。如果教師對教材分析不夠透徹,目標就會出現導向上的錯誤, 同時,還要建立在本班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也就是說,目標的制定要從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和認知規律出發。本班孩子的一般實際水平發展到何種程度是我們首先要了解的,而不是照搬現成的教案中所制定的那些目標, (4)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要具體、明確,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在目標的制定上,我們要做到具體、明確、可操作性強。像培養習慣、激發情感這些表述都是比較空洞的說法,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根本無法抓住,也不可能在一次的教學活動中實現這種目標,所以,我們應細化目標,把每一次活動中能實現的目標表述出來,讓我們自己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心中有數,有據可依。如本次活動要傳授、激發幼兒那些基本的技能、技巧,培養幼兒的哪一種情感都要有較明確的說明,否則教育活動目標表就失去了它的指導作用,使得活動組織起來比較困難。如果只是使用「了解」、「學會」、「掌握」等詞,缺乏質和量的具體規定性,可測性和可比性很差,很難達到教學的效果。 例如,有的老師在進行消防安全教育活動設計時,目標設定為「使幼兒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識」,這是一個不夠明確的教學活動目標。消防安全知識的含義是什麼,哪些屬於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識,都沒有說明,教學活動中很難去把握。一般的基本消防安全知識包括發現火情時應該撥打119報警,報警時應說出自家的地址、火場逃生的方法、如何撲救初起火災等。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要求。在提出教學目標時,教師應當明確提出幼兒掌握具體那種消防知識。 (5)幼兒園教學活動目標制定既要面向全體,又要適應個別需要 在教學活動中,幼兒的學習經驗和學習能力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制定一個適合全班幼兒水平的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作為班級的教學活動又必須圍繞著一個統一的教學目標進行,那麼我們如何使教學活動目標既有統一要求,又能適應不同幼兒的需要?因此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要有一定的彈性。首先要使幼兒明確完成的最低標准,即教學的下限,使他們了解要達到怎樣的水平基本合格。制定最低標准,有助於保證學習者的學習質量,必要時也可規定完成目標的上限,以鼓勵學有餘力的幼兒精益求精,使他們的學習潛力得以充分發揮。 (6)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要注意各領域目標之間的整合 幼兒園的教育目的是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是整合性的活動,一次活動中有五大領域相互滲透,那麼它的教學目標也不是孤立的,它應該成為一系列教學目標群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和其他教學目標的相互聯系。 (7)幼兒園活動目標的制定要因時因地 由於地域的不同,其氣候條件、地理環境、民族風俗文化、動植物都有很大的不同。教育目標要根據本地的氣候與文化資源來制定。不能簡單的跟隨教材。 若想制定科學的、合理的教學目標並非易事,但我們應該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首先就是要豐富自己的理論基礎,其次是要找出自己在目標制定中存在的問題,然後通過教研、請教、反思等多種形式,分析大量優秀案例,尋找制定目標的規律,通過大量的變式練習,將他人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教學技能,從而使教學目標真正能體現教育總目標,並真正能落實於教學活動各環節之中,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四、目標的表述 目標最終將以文本方式呈現,體現著我們對於目標的整體思考,也直接反映出我們的教育觀念。准確的目標表述,對於整個活動的設計和展開有著舉足輕重的引領作用,是設計者對於活動價值的思考與把握。因此,制定目標的確需要「咬文嚼字」,力求用隻字片語將我們心中的目標精準到位地加以表述。 對目標進行表述,也就是將目標寫下來,落實到文字上,落實到紙上,怎麼寫,才算寫的最好呢?基本要求就是簡練、准確、到位。 (1)表述的方式 首先,我們先介紹一下寫的方法。即表述的方法。 目前,對於教學目標的表述方式有兩種,一是把教師作為主體,也就是我們在專家著作中看到的名詞「教師主語」。它是從教師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標。如:「使幼兒掌握…知識」、「教會幼兒…技能」、「培養幼兒…能力(習慣)二是把幼兒作為主體,即「幼兒主語」,它是從幼兒學習的角度提出的目標。如:「能夠… …」「學會… …」「懂得… …」,

❷ 淺談如何保證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

如何實現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是廣大幼兒教師不斷探索的問題。教師既要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要關注幼兒的現有水平;既要重視幼兒知識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既要重視教師的教法,又要重視幼兒的學法。根據本人的從教經驗以及擔任教研員後的學習與研究,我對如何實現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一、選擇好教材
由於幼兒園的課程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對教材的選擇有充分的自主權。而教材的好壞是保證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應該考慮它的科學性,給幼兒的信息是否正確,是否科學:其次要考慮它是否具有教育意義,能讓幼兒懂得什麼道理,培養幼兒什麼品質;第三,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原有基礎,即選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兒接受,跟幼兒的年齡特點有多大差異:第四,要考慮幼兒的興趣需要,關注選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兒,讓幼兒有興趣地學。教材的選用只有考慮了本身的科學性、教育性、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點,才會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才會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因此,選擇好的教材是確保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訂適切的目標
選擇了一套好的教材後,教師便要結合教材內容制訂適切的教學目標。適切的教學目標是實現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基礎。在制訂目標時,教師要考慮目標的全面性、適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滲透和涵蓋知識與技能、習慣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維度。適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實際,既聯系幼兒的已有經驗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操作性則是指活動目標要具體明確,突出對幼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目標的表述上,教師應以幼兒的角度出發,使用「體驗」「感受」「喜歡」「探索」等詞彙。如「手印螃蟹」的活動目標是體驗用手掌印畫螃蟹貝殼,嘗試運用畫的方式來表現螃蟹的不同動態;使幼兒樂意介紹自己的作品,能獨立創編有趣的故事情節。這樣的目標具體明確,操作性強,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標就顯得比較空洞,如「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提高感受力、表現力」等,這些可能是教學的中、長期目標,而不是一個活動就能實現的。
三、合理設計教學環節
一個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除了選材好、目標適切之外,教學環節的合理設計是關鍵。對此,我認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激發興趣、引發問題、喚醒守望、注重體驗、尊重差異、關注全體」這六個環節。
首先,要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形象生動的手偶、色彩鮮艷的教具、多媒體課件等。根據幼兒注意力的特徵,把最重要的內容安排在上課後5分鍾~15分鍾這個時段;其次,要根據幼兒思維的特點,使教學的內容由易到難、具體形象、生動有趣;再次,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創設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還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動靜交替,又要考慮幼兒個性發展的特點,安排有層次性、挑戰性的內容,既尊重差異,又關注全體。盡可能地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得到心靈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設計恰當的問題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非常重要。一個好的問題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能夠引起幼兒的思考和探索。那麼,到底怎樣設計問題呢?
首先,教師要考慮問題與活動主題的聯系性。如「我要上小學」活動中,教師提問「幼兒園與小學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幼兒對此能緊扣主題展開討論,列舉了許多方面的差異,對小學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直截了當的問題,能引導幼兒迅速進入活動的主題,節約達到教學目的的時間。
其次,教師要考慮問題的適宜性,即幼兒能否回答這些問題,是否適合回答這些問題。對幼兒的提問,要從幼兒已有的親身體驗出發,使幼兒在對問題的思考時,能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知。
第三,設計的問題要注重開放性和挑戰性。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否引發幼兒的思考,激發幼兒的探索行為,這直接關繫到能否順利地進一步推進或延伸教學活動,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帶有開放性和挑戰性的問題能提高幼兒的思考深度,讓幼兒在自身原有的經驗之上去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探索新的知識。否則,幼兒的認知就得不到發展。
第四,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幼兒的發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兒個體性的差異要求教師的問題也帶有一定的層次性。如難度大、較靈活的問題,可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基礎性、綜合性的問題,可請中等能力的幼兒回答;比較簡單的問題,請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回答。這樣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自信,提高學習興趣。
另外,在整個活動的進程中,教師還要留給幼兒提問的時間與機會。一個活動中不應只有「教師問,幼兒答」,也可採用「幼兒問,教師答」「幼兒問,幼兒答」等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也可訓練幼兒的思維方式,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❸ 如何提高幼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英盛觀察在復目前幼兒園制普遍存在較大班額的現實背景下,集體教學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仍佔一定的地位,也是我國幼兒園較為普遍的一種教學形式,確保教學的有效性是所有幼兒教育工作者的目標,也是當前幼兒教育面臨的難題。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既要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要關注幼兒的現有水平;既要重視幼兒知識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既要重視教師的教法,又要重視幼兒的學法。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就表現為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是否得到了發展。

❹ 如何實現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目標

1、教學活動目標空泛、含糊、缺乏可操作性《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目標及其實現》告訴我們:有些教師將活動目標與活動建議及活動過程混為一談,活動目標與活動內容混為一談。教學目標設計是對教學活動預期所要達到的結果的規劃,它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一個規范、明確的行為目標的表述,應當包含:行為主體,指學習者,因為行為目標描述的是兒童的行為,而不是教師的行為;行為動詞,用以描述兒童所形成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情境條件--指影響兒童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圍,主要說明兒童在何種情境下完成操作;表現水平或標准--指兒童對目標所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用以評量學習再現或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 2、選擇活動內容時忽視幼兒年齡特點,忽視本地區、本園、本班幼兒的特點,內容忽難忽易在選擇活動內容時,應注意: (1)、選擇適宜、恰當的內容,與目標無關或關系不大的內容應該刪除。 (2)、所選內容應考慮幼兒年齡特點,在兒童的最近發展區內,即以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為基礎,以有發展的空間。 (3)、所選內容應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既具有適度的新穎性,又要避免脫離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應著重於幼兒身邊的科學。 3、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單一,忽視領域間的滲透具體來說,這一問題表現為注重形式上的新穎而忽視內容本身的有機聯系,仍然注重教師的教及其控製作用的發揮,忽視幼兒只通過"做"而不是"聽"來學科學,知識傳遞的痕跡較重。 4、不注重科學活動過程中的提高設計,封閉型提問及無效提問較多《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目標及其實現》在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主要依靠提出問題來引導幼兒探索,因此,提問的設計非常重要。一般而言,提高應以開放性問題為主,能指向幼兒的操作、探索與思考,引發幼兒自由的表達、發揮。

❺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

評價環節非常有價值,它能幫助幼兒對正在進行的主題有更全面的了解,也能讓幼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困惑。當然,這需要教師敏銳地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宜的引導,或鼓勵其他幼兒參與討論。分享環節不僅能讓幼兒分享經驗,而且能激勵幼兒進一步探索。遺憾的是很多教師把評價環節看成一個簡單的總結環節。我從事幼兒教育工作二十七年了,自己組織了不少活動,也聽,歸納起來有這樣幾個情形: ①以教師發言為主。教師像是在獨白,並不期望幼兒回應。 ② 交流的內容較膚淺,缺乏意義。教師常說的話是「今天小朋友們玩得高興不高興啊…今天小朋友們在活動中的表現都不錯」,等等,缺少深層挖掘和探討。 ③ 師幼之間、幼幼之間缺少互動,大多是教師獨自。或教師只和個別幼兒交流,其他幼兒無所事事,導致評價環節有名無實。 杜威曾批評道,「學校中的大多數活動,時間過於短暫,不容許把活動徹底展開,也不容許把一項活動引導到另一項活動,而這一點如果不改變,良好的反思思維習慣就不能得到發展。」 那麼在集體教學活動中何時需要評價如何組織評價呢我們知道評價應基於教師對幼兒活動進程的把握。當多數幼兒的學習進程出現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幼兒停下來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當部分幼兒的學習行為具有創新性、示範性,而其他幼兒已經歷充分的自主探究時,教師可以組織集體討論和交流,發揮優秀經驗的教育價值;當幼兒的學習過程需要概括和提升,且概括和提升是學習過程的自然結果而非教師的灌輸時,教師可以適時幫助幼兒形成初級概念和經驗體系。 我認為組織集體教學活動中為了讓評價環節發揮應有的作用,教師需要傾聽,以便及時發現幼兒有價值的觀點和困惑,啟發、引導幼兒對未完成或較膚淺地完成的活動作更深入的探索。 第一,激發幼兒參與評價的主動性。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不僅可以幫助幼兒思考自己的行為,還便於其他幼兒了解同伴在操作過程中的思路以及對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作出適當的評價,促進幼兒發展。 第三,開展小組互評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對各個小組活動情況的整體評價,以培養幼兒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第四,評價時機要合適。如果對於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幼兒來說,不適時的評價活動是干擾,而且容易使幼兒養成不善於傾聽的習慣,破壞幼兒繼續探究的慾望。 第五,評價形式要豐富多樣. 評價的目的是在了解幼兒發展現狀的同時幫助他們整合、提煉相關經驗,更好地促進他們的發展。我們可以採用豐富多樣的評價形式,如,以教師為主講評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請幼兒說說自己在探索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鼓勵幼兒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採取哪種形式,我們都要充分了解幼兒現有的興趣、能力水平及活動特點等,盡量引導幼兒圍繞具有共性或比較感興趣的問題來思考、討論。 第六,評價場所要機動。第七.評價要以幼兒發展為切入點,

❻ 談談怎樣提高幼兒園的集體教學

教師是影響集體教學效率的核心因素:一、教師要策劃設計出好的課案。1.要了解孩子的基礎;2.要透析課標和教材;3.要注重課案設計的生動有趣;4.「有效提問」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二、教師要當好孩子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等角色。三、教師的教學反思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又一個途徑。 關鍵詞:幼兒園集體教學效率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活動多數是以集體教學活動為主,那麼如何提高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效率就成為我們幼兒園應該長期研究、不斷探索的問題。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效率是指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孩子們發現知識的多少、能力和情感增長的幅度、師幼是否在活躍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活動,這三者之和所達到的分值越高,說明課堂教學效率越高。我是幼兒園的老師,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聽課所獲得的感想,我認為雖然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很多,但是我們教師才是核心因素,所以說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我們做老師的應該做到:一、教師要策劃設計出好的課案。 教案設計時關鍵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1.孩子。教師要了解孩子的基礎,包括年齡特點、個體差異、已有經驗、興趣需要等,從而確定切實有效地設計教學對策。我在設計課案《會變的月亮》時,是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通過猜謎語引出「月亮」,然後讓孩子說說自己看見的月亮的樣子。對於孩子們來說這樣通俗易懂,而且趣味性很強,孩子們很感興趣。 2.課標和教材。首先,教師在設計教學案之前要認真研究教材,掌握好「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其次,教師要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和知識結構,了解不同層次孩子的學習要求,解決因材施教、「差異教育」問題等。要編寫一份好的教案,要求每一位教師能吃透教材,全面了解孩子的知識現狀、能力現狀,還要了解課標、大綱等,光靠一個人的思維去考慮可能不足,還需要集體備課組的群體力量。 3.教學活動採取的形式。我們不僅要注重課案設計的生動有趣,還要注意設計時要有孩子們聽的,要有孩子們看的,要有孩子們想的,要有孩子們做的,更要有他們創的東西。聽的、看的均是教師的新授知識部分,而想的、做的、創的才是孩子們對新知識獲得的過程,是教師對傳授新知識鞏固的過程,是孩子們反饋所學知識的過程,它也是體現課堂效率的環節。 4.教師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的「有效提問」也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有效提問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教學活動中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精心設置問題情境,提出有計劃性、針對性、鋪墊性、啟發性的問題。一堂課中的「有效提問」可以提高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教師要當好孩子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等角色。 當我們教師設計好課案之後,就進入了「導演」的環節,我們的孩子就是「演員」。 首先,教師是組織者。教師是每一堂教學活動的發起人,是整個活動的組織者,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均是組織者的分配和安排。作為教育組織者的教師,其任務應該是:以孩子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孩子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徹底改變一講到底的做法,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提高孩子的認知興趣和求知慾望。 其次,教師是引導者。當今的社會教育提倡素質教育,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與深化,不斷地要求教師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善教育教學行為,要求我們教師一改以往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注重在教學中激發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通過對孩子的尊重,才會使孩子樂學、愛學、喜歡學,增強孩子的自信心等等,這樣孩子們才會積極地參與到教師組織的活動中來。 第三,教師是參與者。在孩子們活動的操作環節以及自主活動環節中,教師的參與,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使活動多了些活力而少了些沉悶,使孩子們更有了方向而少了迷茫。 三、教師的教學反思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又一個途徑。 教學反思對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深遠的影響。通過教學反思觀察所發生的行為,就好像自己是局外人,藉此來理解自己的行為與孩子們的反應之間動態的因果聯系。而後,再進一步分析所發生的事件,並得出用以指導以後教育教學的策略。如此更替,成為連續發展的過程。教師的教學反思,形成習慣並且將反思的結果自覺地運用於教學之中,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不就是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嗎! 集體教學活動是我們幼兒園教學的主陣地,作為老師的我們除了活動前的周密准備、活動中的求真務實,不斷改進教育教學結構和教育教學方法,營造和諧的教育教學氛圍外,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思考與實踐的。我相信,只要我們面對問題和困難時冷靜思考、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一定會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❼ 如何讓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更有效

,自主性個別活動、小組活動等教學形式以其「幼兒自由空間大,個性發展好」等特點為廣大幼教工作者所認可所推崇,並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隨即而來的是怎樣看待集體教學的問題。集體教學是否該壽終正寢?自主性個別活動、小組活動是否能取代集體活動?筆者認為,盡管組織化、結構化的集體教學,在為孩子提供自我發展空間等方面存在不足,但其特有的學習氣氛、經驗共享及其對幼兒產生的作用是其他教學形式所無法替代的,集體教學所爆發的教學效益、能量更是其他教學形式無法達到的。只要我們正視集體教學活動中存在的不足,改變教學策略,必將使集體教學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問題一:目標意識淡薄 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學目標一直處於核心位置。它既是教學設計的出發點,也是它的終點;既是選擇教學內容的依據,也是教學活動評價的標准。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教學目標的落實卻並未引起真正的重視。 案例:一個成功的集體教學活動結束後,筆者問教師「這個教學活動的目標是什麼?」教師答曰「教學目標是我從書上抄下來的,寫在備課本上,我等下翻出來給你看」。同樣的問題又問另一教師,教師答曰:「我也有點忘了,大概是這樣的…」,然後寥寥數語,說個大概。更有部分教師認為,「現在的教學活動強調隨機生成,只要滿足幼兒的興趣、需要,想怎麼上就怎麼上,無需考慮教學目標」。 分析:從此案例可以看出,在准備教學活動時,教師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集體教學活動的教學設計上,而忽視了對教學目標的研究。先選擇教學內容,再確定教學目標的現象屢見不鮮;即便是教學目標的確定,也往往只是簡單的從教學參考書上一抄了事或根據自己的意願隨意寫上幾條;教學目標僅僅停留在「虛」、「空」的文字表述上,教學過程中,並未發揮其應有的導向作用。更有著眼於幼兒發展的(例如自信心、探究精神)等目標,由於沒有什麼直接與之相對應的內容,致使這些目標常常被置於依附、可有可無狀態,產生目標流失現象。 對策:樹立目標意識,把握核心目標 盡管集體教學活動目標僅是微觀的目標,但正是這些微觀、具體的目標構成了整個課程目標體系,這些目標的達成直接涉及上位目標的落實。我們只有牢固樹立目標意識,處理好集體教學活動目標與其上位目標的關系,做到教學活動有的放矢,才能將大目標落到實處。更應引起關注的是集體教學活動中,由於過分強調認知性目標,知識與技能成了教師關注的中心目標,產生長遠目標流失現象。改變這一現象,就更需要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心中既要有具體的活動目標,更應該有大目標、整體目標,並有機地將這些目標滲透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有意識的將之貫穿於整個集體教學過程中,在尊重兒童興趣,滿足兒童需要的同時,靈活展開教學活動,使兒童「合目的」發展。 問題二:教學內容失效 如果說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靈魂,那麼「教學內容」似乎可以比作課程的心臟。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集體教學活動只佔極少的時間,所承載的內容亦有限,因此,要讓集體教學活動在單位時間內爆發其應有的效果,精選教學內容,是關鍵。 案例:中班集體教學活動《水》。教學重點:感知水的基本特性。環節一:看一看。教師在一隻臉盆里裝滿了水,另一隻臉盆里裝豆漿,裡面分別放著幾顆玻璃球,請小朋友們看一看,這兩只臉盆里有什麼?此環節的目的是感知「水是無色、透明」的。環節二:玩一玩。請小朋友把臉盆里的水舀到另一隻臉盆里。此環節的目的是「感知水是流動的」。環節三:聞一聞。請小朋友區分白酒就與水。目的:感知水是無味的。……最後,教師總結:水是無色、無味的、透明的,是流動的。 分析:案例中的教師缺乏對幼兒已有學習經驗的了解與認識。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在玩水中、在與同伴、父母的交流中,已經充分感知了水的基本特性,也積累了相關的學習經驗,教師卻依然選擇「感知水的基本特性」這一簡單經驗為重點內容,展開集體教學,這對於已經積累了「水」基本學習經驗的幼兒來說,教學活動中只是平行地擴大簡單的知識經驗,而並未得到真正地發展。 對策:關注基本經驗,畫龍點睛 集體教學中,幼兒都帶著原有的知識、經驗、思考、興趣參與教學。因此在選擇集體教學內容時,我們必須關注這些學習經驗,從整理、提升經驗出發展開教學,使集體教學產生「畫龍點睛」的效果。案例《水》中,盡管幼兒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在生活、游戲中已經積累了「水」的相關經驗,但這些經驗是零散的、不完整的,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水」的集體教學活動,其教學重點不在於增加多少全新的知識內容,而在於幫助幼兒整理日常生活中獲得的經驗,提升已有的自然經驗。在教學內容確定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參與幼兒的玩水游戲,藉助「你玩過水嗎?」「你有哪些有關水的問題?」等問題在觀察中,與幼兒的交流中,了解幼兒的興趣,並作深入分析,選擇「臟水怎樣變干凈」「有趣的沉浮」「水壓與水流量」等重點內容,展開集體教學活動,引導幼兒有目的觀察與探究,使原本零散的、基本的學習經驗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得以梳理,並使之清晰化、條理化、系統化、概括化。 問題三:教學程序僵化 集體教學活動一般計劃性較強,教師往往化很多的精力「備課」(即設計教案),把每個具體的教學活動如何進行,都詳盡的設計好並寫在教案中。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即使預設的再完美的教案,在執行過程中,也會出現諸多的問題。

❽ 如何提高幼兒園集體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實現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是廣大幼兒教師不斷探索的問題。教師既要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要關注幼兒的現有水平;既要重視幼兒知識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既要重視教師的教法,又要重視幼兒的學法。根據本人的從教經驗以及擔任教研員後的學習與研究,我對如何實現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一、選擇好教材 由於幼兒園的課程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對教材的選擇有充分的自主權。而教材的好壞是保證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應該考慮它的科學性,給幼兒的信息是否正確,是否科學:其次要考慮它是否具有教育意義,能讓幼兒懂得什麼道理,培養幼兒什麼品質;第三,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原有基礎,即選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兒接受,跟幼兒的年齡特點有多大差異:第四,要考慮幼兒的興趣需要,關注選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兒,讓幼兒有興趣地學。教材的選用只有考慮了本身的科學性、教育性、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點,才會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才會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因此,選擇好的教材是確保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訂適切的目標 選擇了一套好的教材後,教師便要結合教材內容制訂適切的教學目標。適切的教學目標是實現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基礎。在制訂目標時,教師要考慮目標的全面性、適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滲透和涵蓋知識與技能、習慣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維度。適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實際,既聯系幼兒的已有經驗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操作性則是指活動目標要具體明確,突出對幼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目標的表述上,教師應以幼兒的角度出發,使用「體驗」「感受」「喜歡」「探索」等詞彙。如「手印螃蟹」的活動目標是體驗用手掌印畫螃蟹貝殼,嘗試運用畫的方式來表現螃蟹的不同動態;使幼兒樂意介紹自己的作品,能獨立創編有趣的故事情節。這樣的目標具體明確,操作性強,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標就顯得比較空洞,如「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提高感受力、表現力」等,這些可能是教學的中、長期目標,而不是一個活動就能實現的。 三、合理設計教學環節 一個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除了選材好、目標適切之外,教學環節的合理設計是關鍵。對此,我認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激發興趣、引發問題、喚醒守望、注重體驗、尊重差異、關注全體」這六個環節。 首先,要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形象生動的手偶、色彩鮮艷的教具、多媒體課件等。根據幼兒注意力的特徵,把最重要的內容安排在上課後5分鍾~15分鍾這個時段;其次,要根據幼兒思維的特點,使教學的內容由易到難、具體形象、生動有趣;再次,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創設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還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動靜交替,又要考慮幼兒個性發展的特點,安排有層次性、挑戰性的內容,既尊重差異,又關注全體。盡可能地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得到心靈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設計恰當的問題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非常重要。一個好的問題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能夠引起幼兒的思考和探索。那麼,到底怎樣設計問題呢? 首先,教師要考慮問題與活動主題的聯系性。如「我要上小學」活動中,教師提問「幼兒園與小學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幼兒對此能緊扣主題展開討論,列舉了許多方面的差異,對小學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直截了當的問題,能引導幼兒迅速進入活動的主題,節約達到教學目的的時間。 其次,教師要考慮問題的適宜性,即幼兒能否回答這些問題,是否適合回答這些問題。對幼兒的提問,要從幼兒已有的親身體驗出發,使幼兒在對問題的思考時,能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知。 第三,設計的問題要注重開放性和挑戰性。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否引發幼兒的思考,激發幼兒的探索行為,這直接關繫到能否順利地進一步推進或延伸教學活動,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帶有開放性和挑戰性的問題能提高幼兒的思考深度,讓幼兒在自身原有的經驗之上去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探索新的知識。否則,幼兒的認知就得不到發展。 第四,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幼兒的發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兒個體性的差異要求教師的問題也帶有一定的層次性。如難度大、較靈活的問題,可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基礎性、綜合性的問題,可請中等能力的幼兒回答;比較簡單的問題,請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回答。這樣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自信,提高學習興趣。 另外,在整個活動的進程中,教師還要留給幼兒提問的時間與機會。一個活動中不應只有「教師問,幼兒答」,也可採用「幼兒問,教師答」「幼兒問,幼兒答」等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也可訓練幼兒的思維方式,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閱讀全文

與如何提高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