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即時性評價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即時性評價

發布時間:2021-03-12 19:32:48

㈠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評價

吳正憲老師的講座《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評課》,現把他所講的怎樣評課的方法提供給大家。
如何評一堂數學課?既看學生,又看老師。
看學生:
①看學生是否積極參與。
②看學生是否體驗、感受、經歷數學學習過程。
③學生是否在學習活動中學會了什麼。
④學生在課堂中學會了什麼?得到哪些有助於自身發展的能力。
看老師:
① 是否關注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是否得到和諧時學生愉悅的學習交流。
② 是否對學生進行有效性指導。
③ 是否為學生提供優秀的學習資源,為學生創設有利於學生思考、探索的空間。
④ 是否關注了課堂上的生成
「教學評價」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環節,而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更是教學活動中過程性評價的重要體現。能否使學校的課堂教學評價具有科學性、目的性和多樣性,以便激勵廣大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改革,直接影響到教師工作潛能的提升和發展。
把握公開課的評價角度:
在對課堂教學進行宏觀管理過程中,通過一定規模的公開課教學,開展評價活動,使教師不斷改進課堂教學,確實是推進新課程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然而,在這樣的活動中,除遵循課堂教學評價的一般規律外,針對不同的授課目的、把握不同的評價角度尤為重要,因為這直接關繫到活動的效果及影響,如對授課人的教學評價或者對一個教研群體的評估。
1.初試課。執教初試課的主要是實習教師和剛從事教學工作或剛從事該學段教學工作的教師,公開課的目的在於鍛煉他們的從教能力。因此,評課的立意不要過高,要注重基礎。在組織對初試課評價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幾方面:第一,對授課人目前所具有的基本素質,應盡量給予充分肯定,從而激發其進取心。第二,由於這部分教師一般具有可塑性,接受新生事物快、反應靈活,因此,在給予充分肯定的同時,各方面還要從嚴要求,評說中從嚴把握,使他們明確要求,找出差距,繼續努力。第三,根據大家評說的意見,主持人應歸納值得肯定的一面,重點指出今後改進的措施和執行的過程要求,確保他們的提高能夠落實。
2.研究課。研究課重點研究教學問題,因此,無論授課、評課,都要從研究的角度出發。評價研究課時,應在主持人的正確引導下開展研討,並要特別注意如下幾點:第一,聽課之前明確交代該研究課側重研究什麼問題以及該項研究的意義,使評課人在聽課時有重點,評課時有核心。第二,要創設一種探討、切磋問題的氛圍。既然是探討,就應允許各抒己見,既然是切磋,就應提倡互相商討,主持人在引導發言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過早下結論,因為結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權威性或影響性,就可能導致不同意見者欲說又罷,使問題的探討無法深入,直接影響評課的效果。第三,主持人要對研究和評價情況作簡潔的歸納,包括對問題的研究有什麼收獲和進展、大家對問題的看法主要有幾種、認為哪一種有代表性或比較合理、對此類問題的教學建議等,目的在於肯定研究課的價值所在。第四,研究課對授課的教師來說具有風險性,因此,不管效果如何,都應在評課現場給予精神上的鼓勵,以號召更多的人參與研究。
3.評優課。評優課的要求、范圍、形式各有不同,但歸根到底是要評出高低優差來。根據目前開展的各級評優課來看,一般可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絕對評優,即不限定名額,嚴格依據統一的評價標准或評價方案評出優秀課或分出等級,這類評優就要求每一位評價者細致考察教學活動的全過程,進行有理有據的價值評判,然後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確定評價結果,所評出的優秀課應是出類拔萃、獨具特色的,否則不如空缺,以確保評優的嚴肅性。第二種是相對評優,即根據參評課的情況按一定的比例評出相應的等級,這類評優不足之處是易發生意見不一致而引起導向失誤等情況,因此需要謹防以偏概全和置評價標准於不顧,草率分類。
發揮評課的激勵功能:
課堂教學評價評的雖說是課,但教師作為講課人實際上也處在被評的地位。在課堂教學評價的過程中,評課人與講課人形成了評與被評的一對矛盾,運用好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來處理評與被評的關系,發揮課堂教學評價的激勵功能,有助於調動教師的教研工作熱情,展示教師的教研工作才能。
1.喚醒「勝任內驅力」。一般來說,人們對勝任的工作會越做越感興趣,越干越好,尤其是在工作中時常得到同行的贊譽、認可和鼓勵,就會引發強烈的勝任內驅力,從而不斷進取。評課時要以「優點談足,缺點抓准」為原則。優點談足,就是要能合情合理地滿足人的受贊譽需要,從而使其產生良好的自我感覺,增強做好工作的自信心,同時也使其樂於接受評課人善意的指點;再加上缺點抓得准,自然讓人心悅誠服,評與被評雙方就會實現較為理想的溝通。當然,有時會遇到優點極少而缺點甚多的課,評價時可以將優點拆大為小分開評,連同表揚其認真的態度和做出的努力,總之,是先讓其得到適當程度的認可。缺點多,可歸類抓主要的說,或點出缺點的根源,或進行鼓勵式的探討,使講課人感覺到評在點子上,談在情理中。
2.激發「創新內驅力」。當人們在某種活動中獲得成功,並引起他人特別關注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心理上的滿足感,甚至是自豪感,這種良好的感覺可以激發起強烈的創新內驅力,使其樹立更高層次的理想目標,追求更好的表現。在課堂教學評價活動中,許多有經驗的評課人都注意「評出特色」、「點出創新」,較好的教師、較好的課一般都有與眾不同的優點、特色。評出優點,可以對教師產生特殊的激勵作用;點出特色,可以培養他的成就動機,還可喚起其他聽課人對特色的注意,使他們產生學習效仿的心理
1、評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確定:全面、具體、適宜制訂教學目標, 有針對性、導向性。
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
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
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大綱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2)教學目標實施:教學目標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盡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得到鞏固和強化。
2、評教材處理
知識教授得准確、科學,准確把握教材重點難點,,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精心組織、處理教材:根據教學規律、教學目的、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充實與處理,重新組織、科學安排教學程序,選擇好合理的教學方法,使教材系統轉化為教學系統。
3、評教學程序
(1)看教學思路設計
教學思路設計,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學生實際;有一定的獨創性,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清晰;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好
(2)看課堂結構安排
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 一節好課的結構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與銜接恰當
(a).計算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要看教學環節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要看有沒有「前松後緊」或「前緊後松」的現象,要看講與練時間搭配是否合理等。
(b).計算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間分配,要看是否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沒有教師佔用時間過多,學生活動時間過少的現象。
(c).計算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與學生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要看學生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沒有集體活動過多,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作業時間太少的現象。
(d).計算優差生活動時間。要看優、中、後進生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沒有優等生佔用時間過多,後進生佔用時間太少的現象。
(e).計算非教學時間,要看教師在課堂上有沒有脫離教學內容,做別的事情,和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的現象
4.評教學方法和手段
1).教學方法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2).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多樣化下一番功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
3). 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看課堂上的思維訓練的設計,要看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看主體活動的發揮,要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看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
4).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看教師是否適時、適當地用了投影儀、錄音機、計算機、電腦、電視、電影等現代化教學手段。
5.評教師教學基本功
1).看板書:好的板書,首先,設計科學合理,依綱扣本。其次,言簡意賅,有藝術性,再次,條理性強,字跡工整美觀,板畫嫻熟。
2).看教態:據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表達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聲音+7%的言詞。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融洽。
3).看語言: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繫到一節課的成敗。教師的課堂語言,首先,要准確清楚,說普通話,精當簡煉,生動形象,有啟發性。其次,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4).看操作: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等熟練程度。有的還要看在課堂上,教師對實驗的演示時機、位置把握得當,照顧到全體學生。課上演示和實驗操作熟練准確,並達到良好效果。
6.評學法指導
(1)要看學法指導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確
幫助學生認識學習規律,端正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提高學習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2)學法指導的內容是否熟悉並實施
7.評能力培養
評價教師在課題教學中能力培養情況,可以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
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強化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挖掘學生內在的因素,並加以引導、鼓勵;
培養學生敢於獨立思考、敢於探索、敢於質疑的習慣;
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的習慣和心理品質;
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平時,教會學生在多方面思考問題,多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8.評師生關系
(1)看能否充分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2)看能否努力創設寬松、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9.評教學效果
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
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都能達成。
三是有效利用40分鍾,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的「什麼樣的課才是一堂好課」的見解,對我們教師很有借鑒意義。葉瀾教授認為,一堂好課沒有絕對的標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她倡導的「新基礎教育」而言,大致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有意義。葉教授說,在一節課中,學生的學習首先必須是有意義的。初步的意義是他學到了新的知識;進一步是鍛煉了他的能力;往前發展是在這個過程中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要求;再發展一步,是他越來越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她說,這樣學習,學生才會學到新東西。學生上課,「進來前和出去的時候是不是有了變化」,如果沒有變化就沒有意義。如果課堂一切都很順利,教師講的東西學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這節課呢?換句話說,有意義的課,它首先應該是一節扎實的課。

二有效率。她認為有效率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面上而言,這節課下來,對全班學生中的多少學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間的、學習困難的;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沒有效率或者只是對少數學生有效率,那麼這節課就不能算是比較好的課。在這個意義上,一節好課應該是充實的課。整個過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都發生了一些變化,整個課堂的能量很大。

三生成性。葉教授介紹,一節課不應該完全是預先設計好的,在課堂中應有教師和學生情感、智慧、思維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動的過程,氣氛相當活躍。在這個過程中,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生成,這樣的課可稱為豐實的課。

四常態性。葉教授說,不少教師受公開課、觀摩課的影響太深,一旦開課,容易出現的毛病是准備過度。教師課前很辛苦,學生很興奮,到了課堂上就拿著准備好的東西來表演,再沒有新的東西呈現。當然,課前的准備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但課堂有它獨特的價值,這個價值就在於它是公共的空間,需要有思維的碰撞及相應的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相互生成許多新的知識。她倡導的「新基礎教育」反對借班上課,為的就是讓教師淡化公開課、觀摩課的概念。在她看來,公開課、觀摩課更應該是「研討課」。因此,她告誡教師們:「不管是誰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長、市長,你都要旁若無人,你是為孩子、為學生上課,不是給聽課的人聽的,要『無他人』。」她把這樣的課稱為平實的課,並強調,這種課是平時都能上的課,而不是有多人幫著准備才能上的課。

五有待完善。她認為,課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課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實的就會有缺憾。公開課、觀摩課要上得沒有一點點問題,這個預設的目標本身就是錯誤的,這樣的預設給教師增加很多心理壓力,然後做大量的准備,最後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她告訴記者,生活中的課本來就是有待完善的,這樣的課稱之為真實的課。

扎實、充實、平實、真實,說起來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來卻很難,但正是在這樣的一個追求過程中,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開闊起來,同時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學作為一個創造過程的全部歡樂和智慧的體驗」。

但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往往一些機械化、模式化、概念化的評價標准束縛了教學的創新與個性發展。那些面面俱到而又刻意追求完美的評價標准給教師的教學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如:憑借一張經過量化的評價標准表,一張表若干項,包括教材處理、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思路、課堂結構、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每一項還可分為若干小項,這項多少分,那項多少分,或以A、B、C劃等次,評一節課竟有十幾項甚至幾十項之多。教師為了達到教學表情、語速、板書、時間安排等細節標准而在課堂上忙於應付、疲於奔命,影響了教學內容的展開,使得教師的教學精力牽扯很大。這樣的評價標准還會出現誤判的現象,即在教學實踐中往往各項得分較高的課不一定是好課,而有些很有特色、效果也不錯而且深受學生歡迎的課,卻由於某項指標的缺失而得了低分,這樣一堂有意義的課可能就被否定了。

教學一直提倡教無定法,在教學中允許教師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那麼在評課時也不應用那些死的標准和條條框框去束縛教師的教學個性,使教師的備課、上課圍繞著過於細化的評價標准這個指揮棒轉,這會導致教師的個性和創造力受到束縛和壓制。為了能夠得高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哪一個細節遺落了,擔心哪個知識點忘記了,因為聽課的教師彷彿都在拿著放大鏡來聽,都想雞蛋里挑骨頭,以在評課時能說說授課者的缺點。這些意見固然有針對性和指導性,但同時又有多少是應景之作呢?或者簡直可以說有很多是廢話,因為如果聽了每個人的發言才來備課、上課,根本沒辦法上公開課。道理很簡單,一節課35分鍾,能把大家的觀點都整合嗎?

我認為應更多從學生的學習接受和發展方面來評價教師的教學,而對那些瑣碎的標准盡量簡化。評價標准宜粗而不宜細。當然評價一堂課也應該有基本的要求,而這基本的要求,我以為葉瀾教授的「五條基本要求」是值得借鑒和參考的。

㈡ 小學數學講課過程怎麼進行過程性評價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方面獲得協調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通俗地說,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的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為此,面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我們需要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理解和實踐,談談幾點不成熟的想法和途徑。 一、深鑽教材,確保知識的有效性。 知識的有效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對學生而言,教學知識的有效是指新觀點、新材料,他們不知不懂的,學後奏效的內容。教學內容是否有效和知識的屬性以及學生的狀態有關。第一,學生的知識增長取決於有效知識量。教學中學生知識的增長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第二,學生的智慧發展取決於有效知識量。發展是教學的主要任務,知識不是智慧,知識的遷移才是智慧。在個體的知識總量中並不是所有的知識都具有同樣的遷移性,而是其中內化的、熟練的知識才是可以隨時提取,靈活運用,這一部分知識稱為個體知識總量中的有效知識,是智慧的象徵。第三,學生的思想提高取決於有效知識量。這種知識是指教學中學生獲得的、融會貫通深思熟慮的、實在有益的內容,即有效知識。第四,教學的心理效應取決於有效知識量。通過對知識的獲取產生愉悅的心理效應,才能成為活動的原動力和催化劑。 二、探究有效的學習過程。 1.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引發主動探究慾望 所謂問題情境是指一種具有一定難度,而經過自身努力又能夠解決的問題。恰當的問題情境具有兩個特點:一是處在學生思維發展水平的最近發展區,學生對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學生的學習慾望;二是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接觸到的不是現實的條件,而是一種情境。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創造愉快學習的樂學氣氛,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探求知識。在此情況下,提問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形式,它的內容應設計科學。必須能引發學生進行層層深入,津津有味的認真思考,能促進學生進行有價值的思維活動,引起廣泛的聯想,從而得出規律性認識。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時,我出示一個圓,然後以圓半徑作為正方形的邊長,以圓心為頂點畫一個小正方形,讓學生猜測一下,圓的面積大概是小正方形面積的幾倍?有的猜2倍多一些,有的猜3倍多一些……學生眾說紛紜。然後組織學生討論:你能不能想個法來說明你的猜想是合理的,有的學生把這個小正方形來量已知圓,得不到結果失敗了。有的學生把圓平均剪成4塊,再拼成近似平行四邊形,還是不行,有的學生想出剪的份數多一些,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就更接近,減少了重合與空隙部分。教師給學生用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創設這樣一個質疑猜想的教學情景,可使學生獲得探究的樂趣、認知的樂趣、創新的樂趣。2.鼓勵學生敢於質疑,重視提問方法指導。質疑問難是探求知識,發現問題的開始。因此,從兒童的好奇、好問,求知慾望盛等特點出發,引導學生勤於思考問題,善於發現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措施。例如在教學「循環小數」時,有意識讓學生計算7÷3,58.6÷11,學生在計算時發現總是除不盡,而且商的各位上的數字總是不斷重復出現,於是心裡充滿了好奇疑問。這時教師適時地問學生,你發現了?什麼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心中的疑問:「為什麼這兩道題總是除不盡?」「為什麼商當中總有重復出現的數字?」教師指出這樣的小數叫循環小數。接著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疑問,給循環小數下定義。在學生動口、動手、動腦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發展。以往學生習慣跟隨老師的思路進行思考,不習慣獨立思考,也就無從質疑,很難發展他們的個性。其實學生在聽課時,腦子里肯定有產生疑問的瞬間,但大多數學生都不敢或不願向教師請教。對於這些有畏難情緒的學生要予以熱情鼓勵,「說說自己的看法及問題。」「說錯了,也沒關系。」鼓勵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增強學習信心。與此同時,在體溫方式上可給予指導。如學生剛剛學習發問時,完全可以從小疑問開始:老師講的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這樣講?自己有沒有掌握?通過老師講的,發現了什麼新?問題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在教師指導或自主解決問題的同時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挖掘。3.注重學生學習體驗,激發主動參與熱情。 《數學課程標准》提出讓學生「體驗數學」的過程性目標,強調數學課程要從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新課程改革的課堂中,學生的學習體驗,一般來源於強烈的認知沖突,並在親歷性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中解決問題,獲得體驗。不斷地強化和拓展學習體驗,有利於為後續學習積累新的經驗。「聽過了,可能就忘記;看過了,可能會明白;只有做過了,才會真正理解。」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和思維的關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思維正處在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兒童的認知結構類似於一個倒置的圓錐體的螺旋圖,它表明認知的螺旋是開放性的,其開口越來越大,意味著兒童的認知發展過程是一個連續不斷的認知建構過程,也就是由平衡狀態逐步地向另一個更高的平衡狀態發展。毫無疑問,這個認識螺旋中布滿很多節點,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如果當這些節點正在生長時,就讓學生實施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的學習是從手、眼、腦協調活動開始的,對於小學生而言操作可以使認識的對象與學生之間縮短距離,進行直接的認識活動。這樣做有利於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例如:在教學《分數除法》時,我跳出了認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則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為唯一的目標,而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自身實踐探索的過程中實現發展性領域目標。教學時圍繞例題重點探索,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允許並鼓勵他們有不同演算法,尊重他們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錯誤的,讓他們在相互交流、碰撞、討論中,進一步明確算理。重點探究後,並不急於得出計演算法則,而是繼續讓學生口算做一做,仍允許他們選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得出「分數除以整數,當分數的分子能整除整數時,用分子除以整數的商作分子,分母不變。」這樣的計算方法來得簡便,並通過學生動態生成的例題,如:分子不能被除數2整除,讓學生在不斷的嘗試、探索中感悟到:這時應採用「分數除以整數(零除外),等於分數乘以這個整數的倒數。」雖然整節課都沒有刻意追求得出所謂形式上的計演算法則,但學生所說的不就是算理演算法的核心嗎? 三、巧用電教媒體,提高課堂效率。1.利用媒體,激發興趣 「凡是富有成效的學習,學生必須對要學習的材料,具有濃厚的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拓寬視野,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動力。在數學教學中,常常出現這樣的現象,老師在講台上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在講台下流露出消極厭煩的情緒或自己做別的事。這種現象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師講解很難對未親身經歷過的學生產生興趣。而多媒體教學圖文並茂,生動逼真,它能及時喚起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我充分利用電教媒體的直觀性與可操作性強等特點,結合教材內容,或以鮮艷的圖片刺激學生的感官,或以有趣的情境調動學生的興趣,或以直觀演示展現新舊知識的矛盾點,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從心理上為學生獲取新知鋪路搭橋。例如,在講「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這節課時,我首先出示一張投影,通過數方格的方法,求出了投影上所畫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然後啟發學生思考:如果一塊地或一個操場是平行四邊形,還能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出面積嗎﹖不用數方格的方法,又怎樣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通過設問,同學們學得很有趣,急於知曉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教師由此誘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慾去聽新課。2.利用媒體,突破難點探索新知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階段。數學教學中的重難點,如果只通過簡單,枯燥的講述,很難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表象,輕易地掌握。數學教學中,運用電教手段,通過形象化的畫面,有助於學生對重點內容的掌握和難點內容的突破。利用電教媒體直觀、形象的特點,生動地顯示了各種圖形的變化,使學生眼隨圖動、心隨圖思,積極參與到對每一種圖表的分析與思考上來。我在講「正方體、長方體的認識」時,通過投影片抽拉演示,讓學生目睹長方體或正方體的一條棱通過移動和相對的棱可以完全重合,從而得出「長方體或正方體相對的棱平行且相等」這一結論。這既強化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又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再例如,在教學行程問題時,為了讓學生了解實際生活中「行程問題」,還有各種不同情況,當堂演示了以下內容:(1)兩人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未相遇。(2)兩人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交叉而過。(3)兩人從兩地相向而行,甲先行一段路程;乙才出發,再經過一段時間兩人相遇;(4)兩人同時同地反向而行。(5)兩人同時從兩地反向而行。(6)兩人同時同地同向而行,由於速度不同,經過時間越長,相距越遠。(7)兩人同時從兩地向同一方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後,經過一定時間,後者追上了前者。通過這一展示,使學生很清楚地明白了題目的意義,從而縮短了教學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 3.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樂學氛圍。 蘇聯心理學家贊可夫主張在教學工作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十分重視學生的「情緒生活」,設法造成一個愉快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愛學」、「樂學」,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課堂教學成功與否,其主要標志是教學效率的高低,而這又常取決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態度是否積極主動。兒童有了飽滿的學習興趣,便會對學習產生強烈的需求,積極地投入學習,堅持不懈地與學習中的困難作斗爭,不再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能夠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的感官刺激,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元、角、分」時,教師採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小動物、交通工具、電動玩具來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設計「買賣情境」,讓他們在樂中買,樂中認,認中學,學中記,使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有機融合,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緊密相接。 4.利用媒體,及時反饋 練習是形成技能的基礎,也是發展學生獨立思維的一種活動方式。在達標練習中運用電教媒體可以為學生提供的練習時間和機會,從而鞏固所學知識,使教師能夠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利用反饋信息及時點撥評價,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在數學教學中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傳統教學強調知識的傳授和關注技能的掌握,轉向側重於促進學生的發展,地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習慣和態度的形成,著眼於學生可持續發展。要從課堂的有效教學出發,從學生的自身發展出發,找准起點,合理運用和安排各種教學手段與環節,讓數學課堂教學更富實效,讓數學課堂煥發強大的生命力。

㈢ 怎樣撰寫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評價典型案例

1.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
主要反映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是否處於最佳心理狀態.
它表現為:()最佳注意狀態:注意集中,專心致志,全神貫注,注意穩定.
(2)最佳認知狀態:感知清晰、觀察敏銳、思維活躍、想像豐富、記憶牢固、大腦處於最佳興奮狀態.
(3)最佳情感狀態:態度認真、學習熱情、興趣濃厚、充滿活力、生動活潑.
(4)最佳意志狀態:動機強烈、求知好問、主動積極、克服困難、能自製、有毅力.
2.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
主要評價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留有的思維空間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認知需要.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臘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有合適的學習條件,絕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和繼續學習的動機等方面將變得十分接近.造成學生個別差異的三個變數是:學生已有經驗和能力的程度,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教師的教學適應於學生的程度.」它表現為:任何一個學生在所處的情況下發揮最大的潛力,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最少的幫助,達到同等的學習目標.
3.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間.
主要測評學生在學習活動里自學能力結構和合理遷移創造性思維水平.包括:獨立閱讀數學教材和用已有知識、方法解決新問題,自我組織學習活動和反饋發散與聚合思維統一體,直覺與分析的有機結合,創造性想像的參與.
4.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主要評價學生掌握「雙基」的方式是否科學、合理,形成過程是否高效、省時、獨立構建知識體的能力.掌握知識應包括四個方面,是什麼、哪裡找、怎麼學、有什麼用.不等同於記住或模仿做題.
5.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疑難的能力.
主要評價學生從生活中感知數學,收集整理信息中發現、抽象數學規律,用數學眼光觀察、解答生活中實際問題.包括:課前收集生活信息,課內交流、整理和操作分析信息,用所獲知識再認識和想像創新實踐信息.真正體現出: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服務於生活.
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關鍵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在課堂上盡可能減少教師的規定行為,只要學生是圍繞學習的言行,教師都必須給予鼓勵;教師應善於發現學生的學習個性,加以引導和發展,避免學習過程公式化;算理溶入生活情境並兒童化,克服單調枯燥.調查數據表明,小學生從喜歡某位教師到喜歡這位教師所教學科,進而在課堂上表現出最佳心理狀態.
「教學的最優化就是教師設計的一切活動都能啟發學生的思維,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大的收獲.」教學設計應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例出發,用自己學生最感興趣的形式,提供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材料,保證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時間.把學什麼?怎麼學?還給學生,教師可以提供學習材料而不是講解,是組織原始信息而不是處理加工;應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用不同的速度、自己的方法、學好不同水平的數學.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互助學習、敢於發表新想法和新做法.真正形成開放性課堂,設計開放性問題,學生才能主動參與,培養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才有可能.小學數學應視為應用數學而不是理論數學,教學時應把抽象的書本內容形象化,枯燥的練習游戲化;讓學生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身邊疑難問題,感受到學數學是生活的需要.變「要我學數學」為「我要學數學」.
實驗表明,改變教學評價對象,能促使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引出了備課、上課的一種新模式.更能體現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綜上所述,實施新課程標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量化為:
一、教師活動
1.能把握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慾.
2.根據重點、難點、疑點有效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設計實質性集體學習內容,用正確的數學術語進行學法指導,並滲透數學思想,培養能力.
3.溶入學習小組,進行個別輔導.
4.緊扣目標設計嘗試、實踐和創新練習進行思維訓練.
5.能採用質疑探究,小組交流,作業自改互改,抽檢等多種方法獲得反饋,並及時給予適當的評價.
二、學生活動
(一)自主性學習狀態
1.充分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信息.
2.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並能自評、自檢和自改.
(二)合作性學習狀態
1.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實行分工合作,各互其責.
2.爭論與和諧統一,有效地進行小組內的互幫互學.
(三)創造性學習狀態
多向觀察,善於質疑,變式思維,舉一反三,靈活實踐.

㈣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即時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對應的策略有哪些

課程改革以來老師們的教學理念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課堂教學的即時評價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過去的絕大多數教師都是以教知識為主,不關注對學生的即時評價,到現在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通過課堂有針對性的、及時的、豐富的即時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然而在現實的**常課堂教學當中,老師們對即時評價的關注程度和方式、方法也依然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問題一:即時評價的語言不豐富,過於簡單,沒有針對性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面對的大多是 6 —— 12 歲的兒童,因此我們的課堂應該是生動活潑的、充滿朝氣的、積極向上的,是符合兒童需求的。而要營造出這樣的課堂氛圍與教師的即時評價語言的豐富性也是密不可分的。而在現實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一些教師的即時評價往往語言過於單一、呆板、枯燥,與小學生渴望被老師欣賞、渴望被老師關注、渴望被老師表揚的內心世界不貼近,不能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求。
案例:二年級《軸對稱圖形》
在初步認識了軸對稱圖形之後,教師有這樣的提問:
生 1 : 先折一折,如果不一樣就不是對稱的,如果一樣就是。
生 1 :對折。
生 2 :一個圖形,兩邊都是一樣的,就是軸對稱圖形。
生 1 :是。
師:好,請坐。
此時生 3 還在舉手,教師又叫生 3
生 3 :對折後,只要兩邊不多出來一塊,也不少一塊就行。
師:可以,對折後兩邊不多出來一塊,也不少一塊,就是完全重合。
面對二年的小同學,教師只用簡單的「好」、「好,請坐」、「可以」是否就顯得太貧乏、太蒼白了!
第一名學生能夠想到通過對折進行判斷,這是很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許多知識都是要靠學生動手實踐去嘗試、去證明的,因此對於第一名學生我們是否可以這樣進行評價:你很會學習,想到了通過動手對折進行判斷,好辦法!這樣的即時評價就比一個「好」字豐滿多了,它既給予了學生充分的肯定與鼓勵,又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我們再來看學生 2 的回答,能用如此簡單概括的語言進行描述,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是實屬不易了,教師是否可以這樣進行即時評價:你說的即簡潔又清楚,如果能加上「對折後」兩邊都一樣就更完整了。這樣的評價既肯定了他的優點,又指出了他存在的問題,相信一定比「好,請坐」留給學生更深刻的烙印。
學生 3 很明顯是在聽了學生 1 的回答後想對他進行更形象的補充,所以一直高高的舉著手。他的回答確實很形象,也許這樣的兒童語言,更容易會被他的同伴接受、理解。同時他又一直在高高的舉著手,說明他具有很高的學習熱情,教師要對他的這種學習積極性給予很好的保護,我們看是不是可以這樣進行即時評價:多麼形象的描述啊,不多出來一塊,也不少一塊,不就是完全重合嗎!能夠堅持發表自己的意見,好樣的。這樣相對豐富的即時評價語言,相信一定比單一的幾個字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策略:靜心傾聽學生發言,捕捉學生思維的亮點,用貼切、真誠、豐富的語言進行積極的即時評價。

㈤ 如何進行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即時評價

過去對於課堂的即時評價只是一個粗淺的認識和簡單的操作,大多數的即時評價只是對學生回答問題對與錯的回應,即時評價的語言不豐富,過於簡單,沒有針對性;即時評價的態度不理智,對學生缺少理解與尊重;即時評價的手段缺乏藝術,對學生缺少耐心和等待;即時評價的方式缺乏多樣,單一的方式過多過濫。我通過不斷的學習讓我深入的了解了什麼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即時評價,以及即時評價在課堂教學中所發揮的作用,通過觀看課堂教學案例,結合教學實踐的過程,更讓我深刻了解到了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即時評價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也是我們日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過去也曾經思考過的問題,但是怎樣評價才是科學規范的,曾經幾度迷茫,最近聽了專家給我們提出的相應的應對策略以及幾點建議:1 .有效的課堂教學即時評價源自於正確的學生觀,教師要從內心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接納學生,才能夠通過自然、誠懇、真摯的評價語言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 2 .有效的課堂教學即時評價要富有個性,要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發言,選用恰當、生動的即時評價語言。 3 .有效的課堂教學即時評價要實事求是,不能不誇大其詞,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是對學生最好的教育。 4 .有效的課堂教學即時評價應當是正常的師生交流,越是自然的、越是美麗的。 5 .有效的課堂教學即時評價要關注差異,教師要從不同學生身上發現有價值的閃光點,給予不同層次的學生同樣的尊重與關愛。 6 .有效的課堂教學即時評價既需要預設,又需要結合課堂教學即興生成,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斷的歷練。 我漸漸明朗起來,以後在教學過程中多加實踐,我想通過本專題的學習將對教師如何進行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即時評價起到有益的幫助。
我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就需要關注即時評價,要結合對學生的了解精心預設一些即時評價語言,並通過課堂教學實踐對即時評價語言進行不斷的積累,只有有了豐厚的積淀,才能更好的即興生成,才能創造課堂教學的精彩與活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教書育人,才能更好的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

㈥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運用表現性評價

表現」一詞在英文中經常可視為「show」(做秀),有表達、表示、展現、表露出來的意思。所謂表現,強調的是將內在的東西表露、外顯、展示出來,讓別人(也包括表現者本人)能夠清晰具體地感受到,直觀形象地觀察到。在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表現」作為一種觀念和行為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表現」不僅是為了張揚個性,也是為了打造優秀的自我。「注重個性發展」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我們希望學生有豐富的知識內蘊、靈活的頭腦、頑強的毅力,更應有張揚的個性。不善表現、不會表現的人,消極等待、被動等待的人失去的不僅僅是一次張揚個性和開放自我的機會,更是失去一次追求卓越、實現自我的機會。因此,「表現力」已成為當今學生不可或缺的一種基本素質。
一、表現性評價的價值
課堂是培養學生表現力的主陣地,但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普遍發現這一現象:低年級的孩子愛發言、愛嚷嚷,而高年級的學生則很少舉手發言,即使有些人講得很不錯,他們也不願舉手交流。此外,學生普遍存在著表現手段單一、表現層次膚淺、表現內容貧乏等不足。表現力滯後實質上影響著兒童創新人格的發展。因為創新,於兒童來說,是不斷追求新意、嘗試冒險和體驗成功的過程,是一種與眾不同的表現,是建立在兒童表現力基礎之上的。實施課改後,學生表現力滯後的現象雖有所改觀,但是情況還是不容樂觀。
評價具有導向、激勵、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現代教學論和評價論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其實是在一步步或明或暗、或大或小的評價活動基礎上展開的。要發展和培養學生的表現力,以評價促表現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手段。通過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多方位的評價,讓學生在民主和諧、寬松的氛圍中盡情地展現自已的特長和才華,在表現過程中發現和發展自己的表現潛能,激發學習願望,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增強能力,讓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評價中充分體現,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表現性評價的目標
課堂表現是否出色包含兩個方面的意思:敢表現、樂表現的意願和會表現、善表現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表現力首先要關注他們願不願表現、愛不愛表現,其次,要考慮他們能不能表現、會不會表現。因此,「表現性」評價的目標應該落實在「表現意願」和「
表現能力」的評價上,通過多樣化的評價,激發學生的表現意願,最大程度地發展學生的表現能力,促使兒童願表現、愛表現、敢表現、會表現,形成個體多樣表現,群體共同發展的氛圍,促使學生敢表現、樂表現、會表現、善表現,在表現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創新人格的發展。
三、表現性評價的內容和指標
1.表現意願方面
表現意願可分為三個層次:1)被動表現:在老師或同學的指定下勉強參與表現活動。2)主動表現:自覺自發地參與表現活動。3)積極表現:自覺自發地參與表現活動並有與眾不同的獨特表現。
2.表現能力方面
表現能力可劃分為三個層次:1)模仿性表現:能依葫蘆畫瓢地模仿老師或同伴的表現作出相同或相仿的表現活動。2)求異性表現:能在模仿性表現活動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想法,簡單修飾進行表現活動。3)創新性表現:學生能在模仿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獨特的創意並採取獨特的展示方式進行表現活動。
表現性評價的內容可根據各個學科的具體情況來定。以音樂學科為例,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可分為參與課堂發言、參與小組或大組的合作交流、課堂上是否願意質疑問難、在眾人面前表現展示學習成果情況等內容,具體內容如下:
學生課堂表現評價表
表現意願和表現能力是評價學生課堂表現的兩個方面,劃分層次的目的在於讓教師了解學生的表現現狀,以便通過評價促使學生的表現水平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使他們逐步具有明確的努力目標和較高的抱負水平,學習和生活中具有奮發向上的動力,積極地參與活動過程,熱愛生活。有樂觀進取的精神,有自控力,富有同情心和愛心,能與人和諧相處。
四、表現性評價的方式和方法
表現性評價是一種直接的評價,它的評價方式有別於傳統的紙筆測驗評價。傳統的紙筆測驗評價在評價人的能力(傾向)表現時採用的是間接的方式,即通過受測者在紙筆測驗上的表現來預測他未來的工作或學習表現,並據此作出評價;表現性評價則與傳統的紙筆測驗相反,它繞過了作為測驗與徵兆的紙筆測驗,對學生能力行為進行直接的評價。表現性評價可通過以下形式來呈現:1)演示。演示是一種按要求作出的能力表現,學生藉此展示他能夠使用知識技能來完成一件復雜任務。2)口頭描述與表演。口頭描述可允許學生說出他們的知識,並以會談、演講的方式使用口語技能。其中,爭論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口頭表現,這是讓學生之間的觀點對立起來,有理有據地爭論問題。3)作品選集。作品選集是表現性評價的一種基本方法。作品選集最初是藝術家、攝影家、作家用來收集和展示其最佳作品的。在這里,作品選集並不僅僅是學生所有作品的集合,其中往往還包括判斷優秀作品的標准、學生對作品的分析、修改與反思。實施表現性評價時,具體可採用以下做法:
1.自評、互評及師評相結合
表現性評價主要採用自評、互評及師評相結合的方式,針對學生在課堂某一環節或整堂課的表現進行評價、打分,三項合計得分即為學生課堂表現的總得分。
其中,自評是學生對自己表現進行評價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因為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可讓學生在評價中正確地認識自我,了解自已在課堂表現中的進步與不足,從而養成自我反思的良好習慣。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重點應放在自我發展的縱向比較上。實施表現性評價,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必不可少。研究表明,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與他(她)對事物的態度和興趣有著密切關系,同伴間的肯定和認可可使學生獲得無窮的前進動力,使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倍增,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主動表現自己,以更出色的表現展示自我。表現性評價的互評應關注評價學生的表現過程。教師的評價具有導向功能,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可為學生的表現指明正確的方向,促使學生調整表現的目標,完善表現的行為。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教師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用多種評價手段鼓勵學生標新立異。
2.平時評價與即時查評相結合
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我主要採用平時評價和即時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並以成長樹的形式來呈現。所謂「成長樹」評價就是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的一種動態評價。教師在教室內設置兩顆成長樹(一棵評價表現意願,一棵評價表現能力),學生將課堂表現評價表內「星星」(每得一次優秀便奪得一顆「星星」)的數量統計出來,將每五顆「星星」換成一個小水果圖案貼在樹上,讓學生能天天看到自己在長「高」,為自己的點滴進步而驕傲,從而受到激勵。
3.整體評價與分析評價相結合
整體評價建立在對表現的整體印象上,而不是對個別成份的考慮上。整體評價在評分指標的指導下進行,按照評分指標得出總體印象分。分析性評價則是對學生表現的各個部分或特點進行評價,再將這些部分的分數相加得到一個總分。
五、表現性評價需要注意的問題
1.選定評價任務,設計明確的評價標准。考慮到表現性評價往往比較費時,因而在選定評價任務時要作一定的思考。首先,教師需要關注那些復雜認知技能與學生表現的學習結果。教師還應根據學習內容的重要性,設計和選擇任務,從而確保評定任務與教學目的緊密聯系。其次,了解學生的學習背景及對他們的預期目標後,構建評定的指標體系。為防止不同的教師或同一教師在不同時期對評定的不一致,在任務設計時要澄清評定的內容,並設計十分具體的、明確的評分規則,構建一個恰當的任務框架,以便於認真遵循這一評分規則,提高評定結果的可靠性,使不同學生之間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2.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評價本身在某種意義上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在評價過程中給學生提供適當的指導,有利於提高評價效率。教育評價包括表現性評價在內,都有使學生達到一定目標的取向。因此,在達到一系列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不斷的指導,尤其要尋求教師設計明確的、使學生能夠很好理解的指導語。含糊的指導語會產生眾多不一致的行為表現,以至於難以用公平、可靠的方法評價它們。表現性評價在探索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和提出新穎問題方面,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但這一特點並不意味著指導語功能的喪失。
3.盡可能使評價誤差最小化。幾乎所有評價都是評定主體在事實判斷基礎上對客體作出的價值判斷,因而它是主觀與客觀的有機統一。主觀性是難以避免的,相對於標准化測驗而言,表現性評價具有更大的主觀性,由此也會產生許多評定誤差。顯然,評定誤差的存在對於教師與學生雙方都具有負面效應。誤差完全消除是極其困難的,但盡可能減少誤差卻是可行的,這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選擇最適合評定目的的評定任務和評分規則;在評定另一個任務之前,對所有學生的當前表現給予評定;可能的情況下,進行匿名評定;適當綜合考慮多個教師的評價結論。
4.教會學生自評和互評。將評定任務與評定標准提供給學生,同時向學生介紹教師的記錄工具,學生以此來判斷自己的表現。從教學角度看,讓學生自評他們的行為和結果,再與教師的評定相比較,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給自己評定的理由,學生也可以了解教師評定的過程,為雙方的溝通創造條件。其優點大致有:(1)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實驗的目標和目的。(2)更有效地診斷自己的優勢和存存的不足。(3)在此過程中學會自我評定的技能,而且這種技能會遷移到其他方面。自評的同時,也可進行學生之間的互評,自評與互評能力會相互促進、相互遷移。
實踐表明,多元、多樣的表現性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課堂參與作出了准確的評價,在民主、開放的評價過程中,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與技能的吸收和掌握,還有過程與方法的經歷與體驗,更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內化與發展。由於評價恰當地體現了新課程中的三維目標,它的層次性、過程性、發展性使多元智力功能、成功激勵功能在學生表現的過程中得到完善,從而保護了學生參與表現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激發了學生更強烈的表現慾望。學生可以真正地憑自己的個性意願來表現自己的獨特感受,創意更新穎,表現更精彩,其個性也得到了張揚。

㈦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有哪些基本方法

1.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
2.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
3.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間。
4.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5.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疑難的能力。
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互助學習、敢於發表新想法和新做法。真正形成開放性課堂,設計開放性問題,學生才能主動參與,培養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才有可能。小學數學應視為應用數學而不是理論數學,教學時應把抽象的書本內容形象化,枯燥的練習游戲化;讓學生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身邊疑難問題,感受到學數學是生活的需要。變「要我學數學」為「我要學數學」。
實驗表明,改變教學評價對象,能促使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引出了備課、上課的一種新模式。更能體現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綜上所述,實施新課程標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量化為:
一、教師活動
1.能把握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慾。
2.根據重點、難點、疑點有效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設計實質性集體學習內容,用正確的數學術語進行學法指導,並滲透數學思想,培養能力。
3.溶入學習小組,進行個別輔導。
4.緊扣目標設計嘗試、實踐和創新練習進行思維訓練。
5.能採用質疑探究,小組交流,集體評價,作業自改互改,抽檢等多種方法獲得反饋,並及時給予適當的評價
二、學生活動
(一)自主性學習狀態
1.充分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信息。
2.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並能自評、自檢和自改。
(二)合作性學習狀態
1.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實行分工合作,各互其責。
2.爭論與和諧統一,有效地進行小組內的互幫互學。
(三)創造性學習狀態
多向觀察,善於質疑,變式思維,舉一反三,靈活實踐。

㈧ 怎樣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

1.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

主要反映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是否處於最佳心理狀態。

它表現為:(1)最佳注意狀態:注意集中,專心致志,全神貫注,注意穩定。

(2)最佳認知狀態:感知清晰、觀察敏銳、思維活躍、想像豐富、記憶牢固、大腦處於最佳興奮狀態。

(3)最佳情感狀態:態度認真、學習熱情、興趣濃厚、充滿活力、生動活潑。

(4)最佳意志狀態:動機強烈、求知好問、主動積極、克服困難、能自製、有毅力。

2.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

主要評價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留有的思維空間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認知需要。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臘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有合適的學習條件,絕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和繼續學習的動機等方面將變得十分接近。造成學生個別差異的三個變數是:學生已有經驗和能力的程度,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教師的教學適應於學生的程度。」它表現為:任何一個學生在所處的情況下發揮最大的潛力,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最少的幫助,達到同等的學習目標。

3.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間。

主要測評學生在學習活動里自學能力結構和合理遷移創造性思維水平。包括:獨立閱讀數學教材和用已有知識、方法解決新問題,自我組織學習活動和反饋發散與聚合思維統一體,直覺與分析的有機結合,創造性想像的參與。

4.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主要評價學生掌握「雙基」的方式是否科學、合理,形成過程是否高效、省時、獨立構建知識體的能力。掌握知識應包括四個方面,是什麼、哪裡找、怎麼學、有什麼用。不等同於記住或模仿做題。

5.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疑難的能力。

主要評價學生從生活中感知數學,收集整理信息中發現、抽象數學規律,用數學眼光觀察、解答生活中實際問題。包括:課前收集生活信息,課內交流、整理和操作分析信息,用所獲知識再認識和想像創新實踐信息。真正體現出: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服務於生活。

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關鍵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在課堂上盡可能減少教師的規定行為,只要學生是圍繞學習的言行,教師都必須給予鼓勵;教師應善於發現學生的學習個性,加以引導和發展,避免學習過程公式化;算理溶入生活情境並兒童化,克服單調枯燥。調查數據表明,小學生從喜歡某位教師到喜歡這位教師所教學科,進而在課堂上表現出最佳心理狀態。

「教學的最優化就是教師設計的一切活動都能啟發學生的思維,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大的收獲。」教學設計應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例出發,用自己學生最感興趣的形式,提供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材料,保證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時間。把學什麼?怎麼學?還給學生,教師可以提供學習材料而不是講解,是組織原始信息而不是處理加工;應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用不同的速度、自己的方法、學好不同水平的數學。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互助學習、敢於發表新想法和新做法。真正形成開放性課堂,設計開放性問題,學生才能主動參與,培養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才有可能。小學數學應視為應用數學而不是理論數學,教學時應把抽象的書本內容形象化,枯燥的練習游戲化;讓學生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身邊疑難問題,感受到學數學是生活的需要。變「要我學數學」為「我要學數學」。

實驗表明,改變教學評價對象,能促使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引出了備課、上課的一種新模式。更能體現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綜上所述,實施新課程標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量化為:

一、教師活動

1.能把握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慾。

2.根據重點、難點、疑點有效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設計實質性集體學習內容,用正確的數學術語進行學法指導,並滲透數學思想,培養能力。

3.溶入學習小組,進行個別輔導。

4.緊扣目標設計嘗試、實踐和創新練習進行思維訓練。

5.能採用質疑探究,小組交流,集體評價,作業自改互改,抽檢等多種方法獲得反饋,並及時給予適當的評價。

二、學生活動

(一)自主性學習狀態

1.充分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信息。

2.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並能自評、自檢和自改。

(二)合作性學習狀態

1.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實行分工合作,各互其責。

2.爭論與和諧統一,有效地進行小組內的互幫互學。

(三)創造性學習狀態

多向觀察,善於質疑,變式思維,舉一反三,靈活實踐。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即時性評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