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如何設計有效的提問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中,教師如何提高幼兒教學的有效性,開展好每一節教學活動,我認為教師對教學活動的准備非常重要。《指南》中明確指出:教師既要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要關注幼兒的現有水平;既要重視幼兒知識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既要重視教師的教法,又要重視幼兒的學法。
『貳』 幼兒教師在課堂中如何做到有效提問
一、什麼是有效提問?在幼兒園教育中,如何做到有效提問是每位幼兒教師所頭疼的問題。就我個人認為,在對幼兒提問時,要做到以下幾點:(一)、啟發性:即所提問題能夠給幼兒以指向性,讓幼兒明白所提問題的大致方向。(二)、層次性:即所提問題要做到由淺入深,不能追求一蹴而就。(三)、情趣性:對幼兒提的問題,一定要...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四)、開發性:即所提問題能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二、 幼兒教師在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一)提出的問題沒有經過認真的課前准備,隨意性較大 一些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提出問題時由於沒有充分的考慮和思索或不能查到更多的資料,准備很不充分,或提問帶有隨意性,不是按照本節課教學要求向幼兒提出問題,提出的問題不著邊際,使孩子們的思維游離了課堂教學中心。 例如:在大班語言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的主題是「美麗的春天」,教師要引導幼兒敘述春天美麗的景色,教師可以從讓幼兒敘述春天看到的花草樹木講起。但教師在一開始就提問「在這么美麗的景色里,你最想做什麼?大家說一說?」然後就讓小朋友舉手發言,這個問題不錯,可以使幼兒加深對美好景色的認識,但是因為沒有放在恰當的時候提出,所以顯得太隨意了,沒有起到好的效果。(二)提問的語言貧乏不生動,調動不了幼兒的積極性 孩子們喜歡新鮮的、有吸引力的、富於啟發性的問題。可有些教師的提問如同一杯白開水,讓孩子們在回答問題時產生不了興趣。這樣,很多孩子都不願或不敢回答問題,課堂氣氛單調乏味。所以教師應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加上適當的語氣甚至運用肢體語言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出的問題富於啟發性,語言生動形象。 例如在一次大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教幼兒學習7的組成,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老師一直採用:「7還可以分成幾和幾?」這樣一問題向幼兒提問。語言枯燥又單調,一遍又一遍的提問使幼兒感到越來越枯燥、厭煩,沒有一點積極性,慢慢地開始不集中注意力、開起了小差。正是因為教師的提問太過於乏味,吸引不了幼兒,才導致了不良後果,影響了教學效果。 (三)沒有充分考慮問題的內容,不會對提問加以引導和控制 教學中常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是幼兒回答問題積極性很高,不讓他說他也要說;二是幼兒不懂回答問題的方法,不懂思考問題的方法,老師提出問題後幼兒亂說,課堂活而亂。出現以上兩種情況使得有些教師不知所措,使下一個環節的教學無法進行。 例如:大班科學活動課上教學關於熊貓的知識,可是老師提問:「你喜歡什麼動物啊?」因為班上小朋友家裡養寵物的比較多,大多數小朋友對這個問題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室里的氣氛立刻就活躍了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沒有經驗去加以控制,只是與一些坐在前排離自己較近的幼兒進行交流,結果課堂變得混亂不堪無法控制。(四)提問沒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徵,不切合幼兒實際情況 對於不同的年齡班,提問的要求不同,教師應該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小班的提問應具體明確,小問題一個個地問,不可以提幾個連續性的問題,大班則不能提太簡單的問題,要提些有點深度、概括性的、多樣性的問題,中班幼兒適中即可。例如:大班折紙活動課——「會變的樹」。老師先拿出一張畫有一棵樹的紙,對小朋友說:「你們看,這是什麼啊?」小朋友回答:「一棵樹」。老師說:「很好,下面老師要給大家變魔術。」於是就拉開紙張,「哇」——伴著小朋友的歡呼聲,筆者發現原來是紙張上的樹變高了,開始看到的是折疊後的紙張,現在全部展開,所以變高了。然後教師給小朋友看了幾遍後,提問:「你們知道為什麼樹會變高嗎?請知道的小朋友告訴我?」。此問題一出,很多小朋友躍躍欲試,但是由於知識結構的限制,很少有小朋友回答正確。而老師也無法用一種兒童能夠容易理解的言語來表達。因此只能說這個問題提的不切實際。最後老師只能用「跟我一起折」、「是這樣折的」、「不對,再看我折一遍」這樣一些話來教幼兒折紙,浪費了很多教學時間。三、 解決問題的建設性對策 (一)注意提出問題的特性1.提出的問題要符合幼兒年齡特性 幼兒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因其知識結構及思考能力的多種原因限制,他們不可能對一個問題有多方面、深層次的思考,不能做到很好的把握問題的內涵,因此教師的提問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性,問題的難度要適宜,提出的問題使幼兒能夠接受,在幼兒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 例如:音樂教學活動中讓幼兒欣賞《獅王進行曲》,當活動快結束的時候,老師提問:「這首曲子表現了獅王怎麼的情緒?」可是幼兒缺乏這樣細致的情境體驗,是難以回答這類問題的,應該換個幼兒能理解的問題:「這首曲子欣賞完了,大家知不知道獅王的心情是怎樣的啊?開心的?還是難過的?」這樣的提問就符合幼兒的年齡會讓幼兒容易理解容易回答。 2.問題的表述要明確,不能產生疑義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問應具體明確,以便幼兒回答。因為幼兒經驗少,對許多概念還不是很明確,提模糊不清的問題,容易對幼兒產生誤導,發生不必要的錯誤,浪費課堂時間,耽誤教學目標的完成。 如科學活動中,教師向幼兒提問:「雞蛋是誰下的?」於是幼兒七嘴八舌把能下蛋的動物名字全都說出來,很顯然這個問題使幼兒產生了疑義,回答出乎意料。所以教師應問:「是公雞會下蛋,還是母雞會下蛋呢?」這樣的問題就清晰明了許多,幼兒可以很容易作出選擇,說出答案:母雞會下蛋。3.提出的問題要有系統性,不能雜亂無章 教師在活動中可以根據具體的目的,合理的安排問題的難易次序,一般以認知性問題在前,理解性問題次之,創造性問題最後。這樣,既體現了活動中教師由淺入深的引導,又為幼兒積極主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提供了「腳手架」。例如詩歌教學「家」。教師首先提認知性問題:「今天老師帶來一副美麗的圖畫,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畫上都有些什麼?」(答案:天空、樹木、河水、花兒);其次是提理解性問題:「天空是什麼樣子的?樹木長得怎樣?河水是什麼樣的?」等等;最後是提創造性問題:「藍藍的天空、密密的樹林、清清的小河會是誰家的呢?還有什麼地方會是誰的家?」通過這樣層層遞進的提問,達到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4.提問要突出重點、難點,不能一概而論 教師在故事、詩歌等教學中,首先要認真進行分析,找出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然後據此考慮、設計問題,這樣所提問題才有價值。教學重點是指幼兒應該掌握的內容,因此圍繞教學重點要設計反復提問,使幼兒理解和掌握重點,從而保持思維的條理性、連續性和穩定性。至於教學難點就是幼兒學習掌握有困難的內容,教師就應該更加耐心地提問引導,讓幼兒慢慢理解掌握所學內容。 例如故事《三個和尚》,主要是要對幼兒進行勤勞積極,不懶惰、不相互依賴的教育,所以應重點提出以下問題啟發幼兒思考:大廟是怎麼起火的?起火後三個和尚都想到什麼?他們應該怎樣做等等。這樣的問題能啟迪思維,揭示要害,使幼兒受到教育。這類問題應屬於較高水平的提問,應在幼兒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幼兒的分析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注意選擇合適的提問類型1.描述性提問:即讓幼兒細致地觀察並描述事物。如在出示大象的圖片後可以向幼兒提問「大象的鼻子長得什麼樣?」,然後讓幼兒來描述大象的鼻子。2.比較性提問:即啟發幼兒比較事物的異同。 如在出示獅子和老虎的圖片後可以向幼兒提問 「獅子和老虎有什麼不同?」,這樣能讓幼兒開啟心智,仔細觀察兩種動物。3.分類性提問:即啟發和訓練幼兒運用概念進行思維的提問 如可以給幼兒出示一些典型動物的圖片,讓幼兒觀察,然後可以提問「說說在這些動物中哪些可以飛?哪
『叄』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怎樣的提問方式有效
老師:誰能回答上我的下一個問題就可以回家
小明馬上把書包扔出窗外
老師:是誰乾的
小明:是我乾的,我要回家了,再見
『肆』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幼師互動提問形式如何開展
摘要幼師根據集體課教學的目標以及幼兒學習的需要,設置問題情境以引起幼兒反應,啟發幼兒思維的一種集體課教學方式。提問作為師幼互動的一種形式,需要幼師與兒童雙方的真實投入,包括幼師和兒童之間的情感溝通、思維激發與信息交流。 關鍵詞幼兒園集體課教學活動互動提問 一、互動提問的內涵與展開的意義 (一)互動提問的內涵 互動提問就是指在集體課集體課教學的過程中幼師根據集體課教學的目標以及幼兒學習的需要,設置問題情境以引起幼兒反應,啟發幼兒思維的一種集體課教學方式。在這種集體課教學方式中,語言是主要的表達方法,但在某些集體課教學情境中,幼師的表情、手勢等都可能成為發問的信號,激發幼兒的思考和回應。 (二)互動提問展開的意義 提問作為師幼互動的一種形式,需要幼師與兒童雙方的真實投入,包括幼師和兒童之間的情感溝通、思維激發與信息交流。集體課中的互動情況是檢驗集體課教學效果的標志。為了能夠吸引幼兒,幼師需要使用多種交流符號。互動提問形式的展開可以調動幼兒的積極主動性,讓師生思維互動起來,集中感覺和視覺的注意力於講課內容,以便更好地完成集體課教學任務。 二、幼兒園集體課教學活動中幼師提問的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環境的影響 集體課教學的主要場所在室內,由於大班的緣故,教內的場所有限,所以幼師在上課時不能顧及到互動提問交流課上里的每一個孩子。而且一些年輕幼師較多地受到年長幼師的影響,慢慢地就會融入到年老幼師缺乏創新的教學經驗氛圍當中因而缺乏改革意識。二是幼師間相互對比競爭使年輕幼師在教學上不敢有太多創造性思維,因為創造性思維總要冒一些風險。在短時期內課堂紀律不好把握,幼師的壓力會比較大,即使選用了互動提問交流模式也擔心教學效果而經常反復。 (二)互動提問交流流於形式化,不充分,不深入 2.幼師對孩子的組織能力和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缺乏必要的信心,不敢放手讓孩子獨立活動,所以小組互動提問交流的形式主義更嚴重,往往互動提問交流尚未完成甚至還未充分展開就被幼師中止,不利於孩子互動提問交流問題能力的培養。 (三)組織效率低 喜歡交流的小朋友只顧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而沒有組織全體參與互動提問交流的責任感或觀念,使互動提問交流參與率不高,內向小朋友很少有發表意見和提出問題的機會。正式的互動提問交流一般都有總結發言的。但是我們的一些集體課互動提問交流說結束就結束,在沒有有效組織的情況下,孩子總是會開小差,互動提問交流一些與上課無關的話題。由於沒有有效的反饋方式,幼師不知道孩子在干什麼。有的老師認為互動提問交流模式下教學,孩子是集體課的主體,幼師就完全在集體課上「失聲」,缺少集體課評價和及時的點撥。 三、幼兒園集體課教學活動中幼師互動提問形式的展開 (一)問題的類型應多樣化 問題的劃分方法很多,可以分為:封閉型問題,開放型問題,事實化問題和思考化問題,微認知問題、低認知問題和高認知問題等。這些問題之間沒有好壞之分,即並非後者好於前者,幼師應根據具體情況綜合使用各種問題。在非整休參與型集體課教學活動中,幼師的互動提問多以單一偏低型為主,即多是低認知問題和微認知問題,高認知問題所佔比例極少;而在整體參與型集體課教學活動中,幼師的互動提問則常為多樣組合型,即高認知、低認知和微認知問題的比例適中。 (二)通過追問促進兒童反思 追問是指追根究底地問,是幼師基於兒童反饋的進一步的互動提問,是其對兒童反饋的積極回應。追問不僅指幼師的問與兒童的答在時間上的先後交叉排列,更具有內在的連續性。追問,是集體課教學活動中幼師和兒童對話的形式。通過追問,兒童在幼師的吸引下,不斷地進行思考,由淺入深、由表及裡,逐漸建構知識及其意義。通過追問,幼師的每一個互動提問都從兒童的反饋導出,兒童的下一次反饋又是對幼師追問的回應,問題與問題之間精心鏈接,環環相扣,鏈接點是兒童的每一次反饋。如在「夏天的水果怎麼吃才幹凈」中,自始至終,幼師的互動提問都是「你吃過什麼水果,你是怎麼吃的?」追問應具有外在的邏輯性。如在美術活動中,幼師一般都遵循固定的程序(由問題構成的)進行集體課教學。對於幼師來說,活動中的問題是具有邏輯性的問題鏈,但對於兒童來說這種邏輯關系則是與其生活世界相脫離的外在的凌亂的問題集合。
『伍』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如何進行有效提問
1、關鍵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何愁教不好?他們自己也會學了.
2、掌握有版效的教學方法.
3、教師自己要權有文本解讀能力,課堂上要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要重視教學,培養學生用「我手寫我心」.文章不在於技巧,關鍵在於富有真情實感.
5、掌握一些實用的教學法,多向名家學習,學習他們的課堂教學技能和方法,比如老一輩的教育家一些新課程改革後出現的特級教師的教學方法.
『陸』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提問的形式有哪些
首先、要確定由哪位教師進行教學和她要組織的活動內容。第二、教師要精心版設計教學活動(就是權備課),准備教具學具。第三、教師要選擇班級試講,並請指導教師幫助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然後i完善教學活動內容。根據實際情況決定試講的次數。第四、教師進行公開教學。第五、課後該教師進行教學反思,觀摩教師進行講評。
『柒』 如何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設置有效提問
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取決於師幼互動的有效性,而互動的有效性又取決於教師提問的技版巧與技術.提問是教權學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種互動方式,教師提問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也直接關繫到教學活動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