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數學如何根據《三維目標》進行教學評價設計
課堂學習之《三維目標》
三維目標是新課程的「獨創」,是新課程推進素質教育的根本體現,它使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堅實的操作性基礎。可以說,知識與技能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學會,過程與方法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會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難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樂學,任何割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教學都不能促進學生的健全發展。
三維目標是三種目標嗎
-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新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而不是三種類型。三個維度指的是同一事物的三個方面(側面),如同一個立方體都有長、寬、高三個維度—樣,課程目標也有三個維度:學生學習任何知識和技能都要運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還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經歷一個過程,不管是主動探究還是消極接受。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總會伴隨一定的情感和態度,不管是積極的情感還是消極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態度還是認真的態度;總會有一定的價值取向,不管是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所以說,三維的課程目標是一個問題的三個方面,而不是獨立的三個目標。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完成了—維目標再落實另一維目標,它們是聯系在—起的,就像拿一個立方體,不可能只拿起「高」而不拿起「長和寬」—樣。(王敏勒)
總之,三維目標是具有內在的統一性,統一指向人的發展,我們可以用下圖表示這三個關系:
上圖是一個立體三角形,A點表示知識和技能目標;B點表示過程和方法目標;C點表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D點表示目標整合;O點表示教學目標——人的發展(直線OD垂直於底面ABC)。從圖上可以讀出如下信息。
1.三維目標的核心是人的發展
每門課程的三維目標都是為人的發展服務的,垂線OD是學生在教學中發展的軸心,A、B、C三維目標的整合,都要不偏不倚地朝著人的發展挺進。任何學科的教學都要以人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
2.三維目標是交融互進的
上圖的每個頂點,都是與其他各點發生聯系的。即相對於人的發展這一目標,任一目標都不能脫離整體而單獨優質服務,缺失任一維度都無法築成完整的教學金字塔。其中,知識和技能目標只有在學習者的積極反思、大膽批判和實踐運用的履歷過程中,才能實現經驗性的意義建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只有伴隨著學習者對學科知識技能的反思、批判與運用,才能得到提升;而過程與方法,只有學習者以積極的情感態度為動力,以知識和技能目標為適用對象,才能體現它本身存在的價值。蘇霍姆林斯基曾經精闢地指出:「只有當知識在變為個人信念,變為人的精神財富,從而影響到他生活的思想方向和勞動、社會積極性及興趣時,知識的獲取過程和知識的深化過程才能成為智育的要素。世界觀的形成乃是智育的核心。」
3.三維目標不是均等存在的
人的發展是三維目標的整合,缺乏任一維度,都會使發展受損,但這並不意味著三維對人的發展的貢獻是等值的。因而,著眼於人的發展的教學要根據各學科的特殊性和學生原有基礎有所側重。
三維目標怎麼統一呢?
比如朱自清的《春》寫春天來時,「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這句話,一位老師這樣引導學生閱讀:
師:春天到了,小草長出來了。小草怎麼長出來的呢?作者用了「偷偷地」這個詞。「偷偷地」,就是說小草趁人家不注意,讓人毫無察覺地、無聲無息地從土裡長出來了。但是沒有用「長」,而是說從土裡(老師用右手食指做了一個向上的手勢)——
學生齊聲:鑽出來了。
師:用「鑽」這個詞,寫出小草的生長是很不容易的。它要穿過厚厚的土層,有時還會碰到石頭瓦塊,就要頂翻它們,然後茁壯地生長出來。可見一個「鑽」字,就寫出了春草雖小,但是它們的生命力,卻是極頑強、極旺盛的。大家看,「偷偷地」和「鑽」這些詞用得多好啊!
在這段教學中,教師顯然在對字詞「鑽」「偷偷地」的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認識小草生長的勁頭,領悟小草默默無聞、不嘩眾取寵的品質,領悟小草不怕困難挫折、頑強進取的拼搏精神。由此可見,在字詞的教學中,同樣可以融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
實際上,不論是寫字;閱讀、寫作還是練習,都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和方法的學習、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獲得。在任何一個顯性領域中,都有隱性的目標維度存在。所謂的三維目標,應該是一個目標的三個方面,而不是三個互相孤立的目標,對其理解,可以准確表述為「在過程中掌握方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
--------------------------------------------------------------------------------
[1] 引自張聰慧:「三維目標如何統一」,《語文建設》2005/8
《課堂教學》第三主題三維目標
強調三維目標是否意味著否定「雙基」
--------------------------------------------------------------------------------
三維目標中把知識與技能目標放在首位,顯然並沒有把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排斥於目標之外,也沒有輕視它們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問題在於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在教學中是如何完成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學習的過程中處於什麼地位。[1]
新課程重視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我們對新課程課堂教學中出現的知識與技能不實的現象也進行反思:知識、技能目標,該實的不實。相對而言,知識、技能目標是三維目標中的基礎性目標,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課堂教學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常規性任務,它是教師鑽研教材和設計教學過程首先必須明確的問題。然而由於認識上的片面和觀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課堂上,最應該明確的知識、技能目標,反而出現缺失或者變得含糊。一些課聽下來總覺得心虛,我們不能像傳統課堂那樣只抓「雙基」,但也決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放棄「雙基」。「雙基」畢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抓手,也是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不可缺少的「物質」載體,因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平台。因此,每節課都應該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2]
但雙基教學顯然落後時代的要求。傳統的雙基教學是一種以知識和技能為本位的教學,知識和技能是第一位的,知識和技能的價值是本位的,智力、能力、情感、態度等其他方面的價值都是附屬的,這種教學在強化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從而使學生成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
雙基教學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傳授,講究精講多練,主張「練中學」,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礎知識的記憶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練,以使學生獲得扎實的基礎知識、熟練的基本技能和較高的學科能力為其主要的教學目標。對基礎知識講解得細致,對基本技能訓練得入微,使學生一開始就能夠對所學習的知識和技能獲得一個較為系統的、全面的和深刻的認識。[3]
總之,在傳統教學中,無論是教材還是教師都把關注焦點置於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自然也就成為我們學生的強項。時至今日,不少教師因此還對傳統的雙基教學有很深的情結。
通過我國與西方教育的比較,也可以發現,我國學生的優勢在於知識、技能、解題能力、勤奮與刻苦,不足之處則在於實踐能力、創造性、情感體驗與自尊自信等方面。
我國學生一向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扎實而著稱,這是我國教育的傳統和優勢。但由於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分關注和重視,從而使我們的教育偏離了方向。突出表現在:
第一,太重基礎扎實,導致迷信權威、思維定勢。即使是正確的必要的基礎,也應講究適度。過度了就會產生副作用,表現在:(1)對基礎不分析其形成過程,不以實踐檢驗其正誤、新舊、高低,不汲取其正確的、有現實意義的部分加以應用、發展、創新;(2)過分強調基礎的系統、嚴謹面,給人以完美無缺的絕對真理的錯覺;(3)以灌輸的方式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現成結論,造成學生思維定勢,不會跳出框框想問題,抑制了學生創造性的發揮。
太重基礎扎實,使學生長期淹沒在本本主義的汪洋大海中,忘記了一切真知都是出自實踐的相對真理,忘記了一切真知必須隨實踐發展而不斷檢驗、批判、提高,隨實踐發展而逐步接近事物本質這一唯物認識論的最重要原理與指導思想。太重基礎,恰恰不利於創新,甚至是阻礙、扼殺了創新。
第二,太重基礎扎實,導致負擔過重、興趣喪失。真正抓好基礎應是將該學科最基本、最有用的內容,融會貫通、簡明扼要地講深、講透、講活,引起學生以好奇心,令其在廣泛選擇的基礎上,挑選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個性化學習,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從而能夠少而精地學到手。現在有些人將基礎扎實簡單化為知識數量的堆積,學生長時期超負荷強化訓練,致使學生疲於奔命、趣味索然,對學習產生逆反抵觸心理,完全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4]
可以說,正是由於太重基礎扎實,使我們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進而導致我國中小學生在綜合素質上存在較嚴重的缺陷,尤其是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這直接影響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創新能力、綜合實力的提高。我們再也不能為傳統的「雙基」沾沾自喜,那是陳舊落後的教學質量觀和人才觀的表現。
當然,批評雙基教學並不意味著不需要雙基,否定雙基,我們強調的是:
第一,雙基的內涵要以終身學習和發展為取向,而不能僅以學科需要和發展來定位。學科本位論的雙基是一種封閉的雙基,缺乏與生活、時代的聯系;是一種過於深厚、寬厚的雙基,超越了學生學習的接受可能。以人為本的雙基,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興趣,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體現時代發展的變化。
第二,雙基只是課程目標的一個維度,把雙基孤立起來加以絕對化,最終只能走向其反面,喪失雙基自身的價值。與其他兩個維度有機結合,才能發揮其促進學生發展的價值和功能。
--------------------------------------------------------------------------------
[1] 引自蔡鐵權:「三維目標的課程觀詮釋」,《全球教育展望》2006/3
[2] 引自余文森:「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成績與與問題反思」,《課程·教材·教法》2005/5
[3] 引自邵光華,顧泠沅:「中國雙基教學的理論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2
[4] 參見周洪林、吳國平:「基礎扎實」誤區批判,《重慶教育》2002/6《課堂教學》第三主題三維目標
如何處理知識、技能與過程、方法的關系
--------------------------------------------------------------------------------
知識、技能與過程、方法的關系實際上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結論與過程的關系,與這一關系有關的還有學習與思考、接受與發現、掌握與感悟、學會與會學、知識與智力、繼承與創新等關系。
從學科本身來講,過程體現該學科的探究過程與探究方法,結論表徵該學科的探究結果(概念原理的體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關系。什麼樣的探究過程和方法論必然對應著什麼樣的探究結論或結果,概念原理體系的獲得依賴於特定的探究過程和方法論。如果說,概念原理體系是學科的「肌體」,那麼探究過程和探究方法就是學科的「靈魂」。二者有機結合才能體現一門學科的整體內涵和思想。當然,不同學科的概念原理體系不同,其探究過程和方法論也存在區別。但無論對哪一門學科而言,學科的探究過程和方法論都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學科的概念原理體系只有和相應的探究過程及方法論結合起來,才能有助於學生形成一個既有肌體又有靈魂的活的學科認知結構,才能使學生的理智過程和精神世界獲得實質性的發展與提升。
從教學角度來講,所謂教學的結論,即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或所需獲得的結果;所謂教學的過程,即達到教學目的或獲得所需結論而必須經歷的活動程序。毋庸置疑,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結論,所以必須重結論。但是,如果不經過學生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認識活動,即如果沒有多樣化的思維過程和認知方式,沒有多種觀點的碰撞、論爭和比較,結論就難以獲得,也難以真正理解和鞏固。更重要的是,沒有以多樣性、豐富性為前提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就不可能培養起來。所以,不僅要重結論,更要重過程。從學習角度講,重結論也即重學會,重過程也即重會學。學會,重在接受知識,積累知識,以提高解決當前問題的能力,是一種適應性學習;會學,重在掌握方法,主動探求知識,目的在於發現新知識、新信息以及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是一種創新性學習。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學生在學校獲得的知識到社會上已遠遠不夠用。人們只有不斷更新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是暴露學生產生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學生發展聰明才智、形成獨特個性與創新成果的過程。正因為如此,新課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當然,強調探索過程,意味著學生要面臨問題和困惑、挫折和失敗,這同時也意味著學生可能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結果表面上卻一無所獲,但是,這卻是一個人的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展的內在要求,它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一種難以言說的豐厚回報,而眼前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說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但是,我們也要防止過程的泛化:過程、方法目標,出現了「游離」的現象。首先,由於「過程、方法」這一維度的目標,是以往課堂教學所忽略的新要求,因而一般教師設計這類目標的意識不強,有些教師是有明確的意識,卻在設計和操作中明顯地出現了「游離」現象:游離於知識、技能目標之外,游離於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之外,游離於學生發展之外,從而使過程、方法的價值喪失殆盡。下面這個案例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師:小朋友,怎樣記「菜」字?
生:菜,上下結構,上面草字頭,下面是采字,合起來是「菜」字。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菜,上面草字頭,下面彩色的彩去掉三撇,合起來是「菜」字。
師:很好,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菜,上面是辛苦的苦去掉古,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合起來是「菜」字。
師:很好,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菜,上面是花字去掉化字,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合起來是「菜」字。
師:很好,還有其他方法嗎?……
學生們越記越復雜,越學越糊塗。這種為過程而過程、為方法而方法的教學失去了應有的價值。
案例一:「蝴蝶」的啟示
有人發現已裂開一條縫的繭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掙扎,他於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繭剪開,幫助蝴蝶脫繭而出。可是這只蝴蝶卻因身體臃腫,翅膀干癟,根本飛不起來,不久便死去了。蝴蝶必先在痛苦中掙扎,直到把翅膀練強壯了,再破繭而出,才能飛得起來,省去了過程看似為其免除了痛苦,但結果卻是適得其反。學生的學習不也是這樣嗎?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排斥了學生的思考和個性,把教學過程庸俗化到無需智慧努力只需聽講和記憶就能掌握知識的那種程度,於是便有了掌握知識卻不思考知識、詰問知識、批判知識、創新知識的「好學生」。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摧殘,誇美紐斯指斥中世紀學校「變成了兒童恐怖的場所,變成了他們才智的屠宰場」;恩格斯批評英國的愛北斐特中學雖然經費充足,但由於它「流行著一種非常可怕的背書制度,這種制度半年時間就會使一個學生變成傻瓜。」毛澤東批評舊的教育「摧殘人才、摧殘青年」,使學生「越讀越蠢」,指的都是這種情況。
案例二:孩子們的精彩(楊明明)
春天,我和孩子們一起讀了首寫春天的詩。詩很精彩,孩子們更精彩。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五月的雨滴
像熟透了的葡萄
一顆、一顆
落進大地的懷里
到處是蜜的氣息
到處是酒的氣息
我沒有把詩句一下子都展現在他們的面前,而是讓孩子們逐句品味詩句,或者故意留有空白,讓他們猜猜詩人會怎麼寫。
詩中說:「五月的雨滴,像熟透了的葡萄。」
孩子們說:是啊!是啊!熟透了的葡萄才會掉下來,熟透了的葡萄水分才多呢!
詩中寫「一顆,一顆」,我問:「一顆,一顆,落下來的是什麼呀?」
甲孩子說:「落下來的是雨滴。」
乙孩子說:「不,落下來的是葡萄。」
丙孩子說:「你們說得不對,落下來的是像葡萄一樣的雨滴。」
丁孩子說:「應該說,像雨滴一樣的葡萄。」
多麼執著的討論啊!何必去追究他們誰說得對呢?只需讀讀他們一臉的認真。我便滿足了。
接下去的爭論更精彩了,詩中寫道「落進……」,還沒等我念完後半句,他們又接腔了。直言不諱:「落進我的嘴巴里!」
反唇相譏:「你的嘴巴盛得下嗎?」
爭先恐後:「應該落進池塘里!」
「不,落進乾旱的土地里!」
「落進沙漠里!」
「落進果園里!」
「落進莊稼地里!」
最後是一個偉大的總結:「落進大自然的懷里!」
我亮出了詩人的原話:「落進大地的懷里!」
「哦!」孩子們歡呼了!他們歡呼什麼?是歡呼猜對了嗎?不是吧!他們是歡呼自己也有詩人的水平。
最後兩句,我是讓孩子們填空的。「到處是( )的氣息,到處是( )的氣息。」
他們對這個括弧有興趣極了,答案五彩紛呈:寫葡萄的,寫香的,寫糖的,寫豐收的,寫喜悅的,居然也有孩子寫出了與原詩一模一樣的文句:「到處是蜜的氣息!」
真驚訝孩子的能力!他們不僅會讀詩,會體味詩,同樣也會創作詩。
《課堂教學》第三主題三維目標
如何在教學中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
--------------------------------------------------------------------------------
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是以人為本思想在教學中的體現,其實質就是關注人。關注人(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與關注學科(關注知識、技能與過程、方法)也是教學中一對至關重要的關系,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它表現為樂學與學會、會學的關系;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它表現為教書與育人(教知識與教做人)的關系,從教學的角度來說,它表現為認識與情感的關系。
學科教學的重心在學科還是在人?關注學科還是關注人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教育價值觀。過分關注學科,過分強調學科的獨立性和重要性,是學科本位論的反映。學科本位論把學科凌駕於教育之上,凌駕於人之上,學科成為中心,成為目的,學校教育、課堂教學成為促進學科發展、培養學科後備人才的手段,這種只見學科不見人的教育觀從根本上背離了基礎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的基本性質和神聖使命。從實踐層面講,以學科為本位的教學是一種「目中無人」的教學,它突出表現為:
1.重認知輕情感
學習過程是以人的整體的心理活動為基礎的認知活動和情意活動相統一的過程。認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學習過程中是同時發生,交互作用的,它們共同組成學生學習心理的兩個不同方面,從不同角度對學習活動施予重大影響。如果沒有認知因素的參與,學習任務不可能完成;同樣如果沒有情意因素的參與,學習活動既不能發生也不能維持。情意因素不僅決定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水平,促進知識的掌握和智能的發展,還對形成學生以學為樂、樂此不疲的良好學習態度起著巨大推動作用。
以學科為本位的傳統教學,把生動的、復雜的教學活動囿於固定、狹窄的認知主義的框框之中,只注重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掌握,而不關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教學的非情感化是傳統教學的一大缺陷。
2.重教書輕育人
以學科為本位的教學把教書和育人割裂開來,以教書為天職,以完成學科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為己任,忽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教學過程不能成為學生道德提升和人格發展的過程,這是以學科為本位的教學的最大失職。改革教學必須進行價值本位的轉移,即由以學科為本位轉向以人的發展為本位,學科本位論的錯誤不在於學科本身,而在於指導思想,學科教學依然要體現和重視學科知識的特點,遵循學科發展的規律,但是,學科教學一定要以人的發展為本,服從、服務於人的全面健康發展。
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它意味著:
第一,關注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展的人、有尊嚴的人,在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學生在內的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是自己應該關注的對象,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牽掛,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對學科學習的態度是越來越積極還是越來越消極?學生對學科學習的信心是越來越強還是越來越弱?這一切必須為我們教師所關注,這種關注同時還要求我們教師必須用「心」施教,不能做學科體系的傳聲筒。用「心」施教體現著教師對本職的熱愛,對學生的關切,體現著教師熱切的情感。
第三,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課堂教學潛藏著豐富的道德因素,「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這是教學活動的一條基本規律。教師不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因素,還要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就成為人格的健全與發展過程,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當然,這也要求教師一定要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完善自己。
總之,關注人的教學才能使學科教學同時成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從而真正實現人的發展。
這番警世之言告訴了我們什麼?
一位從納粹集中營中逃脫的倖存者,戰後做了一所中學的校長。每當一位新老師來到學校,他都會交給那位老師一封信,信中這樣寫道:「親愛的老師,我是一名納粹集中營中的倖存者,我親眼看到了人類不應當見到的情境:毒氣室由學有專長的工程師建造,兒童被學識淵博的醫生毒死,幼兒被訓練有素的護士殺害,婦女和嬰兒被受過高中或大學教育的士兵槍殺。看到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為了什麼?我的請求是:請你幫助學生成長為具有人性的人。你們的努力絕不應當被用於創造學識淵博的怪物,多才多藝的變態狂,受過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們孩子具有人性的情況下,讀寫算的能力才有其價值……」
《
B. 如何寫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教學評價設計
您好,模板如下,僅供參考。記得採納
一、教學內容分析(簡要說明課題來、學習內容、這節課的價值以及學習內容的重要性)
《利息》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材,本課是使學生初步了解有關利息的初步知識,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並通過製作使學生理解「影片剪輯」在Flash動畫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教學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該課題預計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做出一個整體描述)
1、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有關利息的初步知識,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探索本金和利息、利率之間的數量關系的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語言表述問題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使學生明白儲蓄的意義,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說明學習者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等三個方面的學習准備(學習起點),以及學生的學習風格。最好說明教師是以何種方式進行學習者特徵分析,比如說是通過平時的觀察、了解;或是通過預測題目的編制使用等)
1、學生是本校六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特別感興趣;
2、學生已有初步書面表達能力,但也有不少同學較差,發展極不平衡;
3、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比一般,有十位同學基礎很好,但也有十位同學連基本的數學計算也不會;
4、經過動員,學生能掌握調查訪問的基本方法,大部分同學對研究問題有著濃厚的興趣,當然也有極個別同學完全不感興趣;
5、學生對有關利息的數學知識了解不多。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說明本課題設計的基本理念、主要採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
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情境製作購物的場景,以任務驅動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對新知的渴望.以師生直觀演示的方法來促進學生技能的掌握.以教師歸納和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突破重難點.
在學習方法主要以探究式學習為主,結合小組討論,觀察與對比分析的學習方法和知識遷移的方法獲取新知.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說明本課題的重難點)
1、初步了解有關利息的初步知識,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
2、讓學生經歷探索本金和利息、利率之間的數量關系的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語言表述問題的能力。
六、教學過程(這一部分是該教學設計方案的關鍵所在,在這一部分,要說明教學的環節及所需的資源支持、具體的活動及其設計意圖以及那些需要特別說明的教師引導語)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導入:同學們,下圖談論的是哪裡的事情呢?具體在談論什麼呢?
2 組織學生一起學習有關利息的問題。 學生觀察圖片,小組討論 利用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初步了解利息
1理解本金、利率的含義
2 得出利息公式 自主學習,匯報學習成果
用喜歡的方式記憶
充分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也為利息做准備。
發揮學生主體性
指導學生利用課件進行學習試一試以及練一練 自由組合進行聯系,小組討論 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歸納本節課學習的內容。 學生聽講。 通過教師的總結,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七、教學評價設計(創建量規,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也可以創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八、板書設計(本節課的主板書)
九.教學反思
1、從學生已有的生活實際出發 ,挖掘數學因素
數學是抽象的,但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它就變得活潑可愛起來,變得那麼鮮活、那麼富有生命力。課標強調,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創設情境中,我並沒有局限於書本,而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著眼開發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選擇學生所熟悉的眼保健操轉化為數學情景,密切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因此,在利息的學習這一課,我旨在讓學生利息的學習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
2、在互動中引導學生自我感悟,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教師的作用僅僅在給學生提供有效的活動機會,在活動討論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都是以學生為主,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給學生廣泛參與的機會和發展的餘地。整個教學過程都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設計練習時,我注意到學生情感方面的問題,特地設計了題型豐富、形式多樣的練習,激發學生自主活動的積極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不僅讓學生充分、主動、積極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愛學、樂學,樹立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3、 在教師評價的語言上,我還需再仔細斟酌,力求讓評價的語言再靈活一些,更有針對性。
C. 如何寫小學數學 教學設計 的教學評價設計
教學設計一般分為這幾個部分,課程導入,新授,鞏固練習,布置作業。
D.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評價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
一、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內涵
一個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一個或多處疑難問題,
同時也可能包含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小學數學教學案例應該描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境中教師與學生典型的、生動的交往狀態與外在行為,刻畫他們豐富的、細膩的精神狀態和內心世界。
二、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特徵
1、素材真實性
案例所反映的應該是一個真實事件,即案例描述的是真人、真事、真情、真知,要能激發起大家的思考。
2、選材典型性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敘述的是一個數學教學的典型事例,這個事例要有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情節,並包括一些戲劇性的沖突,這些沖突主要集中在數學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數學思維上的沖突。
3、情節具體性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敘述要具體、特殊,要能夠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生動地描述出來。例如,反映某一個數學教師與學生圍繞一個特定的數學教學目標和特定的數學教學內容的雙邊活動,不應是對活動總體特徵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性的說明,而應是對雙邊活動的具體情節展示敘述,做到翔實、有趣。
4、時空廣延性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描述要把事例置於一個時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說明事情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等。案例的描述要放在一個現實的生活場景之中,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5、目標全面性
小學數學數學案例對行為等的敘述,要能反映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特性,涵蓋教學目標的全部,揭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數學認知的思維活動,對教學的態度、情感,學習數學的動機、需要等。
三、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功能
小學數學教師寫作案例具有以下功能:
1、記錄功能——案例寫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了一個記錄自己教學經歷的機會。案例寫作實際上是對教師職業一些困惑、喜悅、問題等等的記錄。如果我們說一個數學教師展示其自身生命價值的主要所在,是在課堂、在學校、在與學生的交往的話,那麼,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師生命之光的記載。在案例中,有教師的情感,同時也蘊涵著無限的生命力。案例能夠折射出教育歷程的演變,它一方面可以作為個人發展史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社會背景下教育的變革歷程。
2、導向功能——案例寫作可以促使小學數學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能夠成為案例的事實,往往是小學數學教師工作中魂牽夢繞的難題,或者是刻骨銘心的事件。如果你對案例寫作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工作方式,那麼隨著案例材料的增多,你就會逐漸發現你自身工作的難點在哪裡,今後努力的方向是什麼。
3、反思功能——案例寫作可以促進小學數學教師對自身行為的反思,提升教學工作的專業水平。如果把反思當成數學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一時沖動或歲末特有的行為,就可以極大地促進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其向專業化水平邁進。
4、傳播功能——案例為教師間分享經驗、加強溝通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教師工作主要體現為一種個體化勞動過程,平時相互之間的交流相對較少。案例寫作是以書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師的教育教學經歷。它可以使其他教師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為,使個人的經驗成為大家共享的財富。同時,通過個人分析、小組討論等,認識到自己所從事工作的復雜性,以及所面臨問題的多樣性和歧義性,並且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緘默的知識提升出來,把自己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或不證自明的知識、價值、態度等,通過討論和批判性分析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
四、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編制
1、編制原則
(1)客觀性原則。一個案例就是關於某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它不能用「搖椅上杜撰的事實」來代替,也不能用「從抽象的、概括化理論中演繹出的事實」來代替。堅持實事求是,盡量依據時間發展順序客觀記錄事例。杜絕摻假現象,不會「合理構想」。不搞「文字游戲」,不因文字篇章的需要而扭曲或改變事實。
(2)獨特性原則。在撰寫案例活動中,倡導教師開展創造性的工作,不人雲亦雲,不見風使舵,要有個性的觀察、個性的實踐、個性的反思、個性的表述。
(3)價值性原則。撰寫案例的目的在於推動教學的改革。因此,所選事例的先進性與實用性價值程度,與案例本身的實際意義成正比。所以,要站在時代的高度面向教學實際需要選擇事例。
2、編制格式
分析有關案例不難發現案例的一般格式與寫法。目前專家撰寫的案例主要格式是「案例+分析」,其變式主要有「提示——案例——分析」與「提示——案例——訪談錄——分析」。「提示」,主要簡介「案例」與「分析」中將要涉及的基本教育理論,可以促進理論知識與教學實例的融合。「訪談錄」以對話的形式記錄對有關教師進行的訪談,以外化教師的緘默知識,便於他人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案例產生的背景、過程和做法。教師撰寫的案例主要格式是「片斷+反思」,其變式主要有「背景——片斷——反思」與「片斷——評析——反思」。
可見,案例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即「案例+反思」。案例是為了一個主題而截取的教學行為片斷,這些片斷蘊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論。它源於實踐,但高於實踐。案例以真實的教師和事件為基礎,但又不是簡單而機械的課堂實錄,它是教師對自身典型教學事件的描述,它可以描述一節課或一個片斷,也可以圍繞一個主題,把幾節課的相關片斷疊加。從案例內容的表述形式看,主要有「敘事式」和「對話式」;從案例內容的編排方式看主要有「單一式」、「對照式」和「遞進式」。反思一方面是基於案例,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實例印證理論;另一方面要高於案例,要從案例的分析中生發出新的問題,提出新的觀點。
E. 怎樣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
1.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
主要反映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是否處於最佳心理狀態。
它表現為:(1)最佳注意狀態:注意集中,專心致志,全神貫注,注意穩定。
(2)最佳認知狀態:感知清晰、觀察敏銳、思維活躍、想像豐富、記憶牢固、大腦處於最佳興奮狀態。
(3)最佳情感狀態:態度認真、學習熱情、興趣濃厚、充滿活力、生動活潑。
(4)最佳意志狀態:動機強烈、求知好問、主動積極、克服困難、能自製、有毅力。
2.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
主要評價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留有的思維空間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認知需要。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臘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有合適的學習條件,絕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和繼續學習的動機等方面將變得十分接近。造成學生個別差異的三個變數是:學生已有經驗和能力的程度,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教師的教學適應於學生的程度。」它表現為:任何一個學生在所處的情況下發揮最大的潛力,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最少的幫助,達到同等的學習目標。
3.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間。
主要測評學生在學習活動里自學能力結構和合理遷移創造性思維水平。包括:獨立閱讀數學教材和用已有知識、方法解決新問題,自我組織學習活動和反饋發散與聚合思維統一體,直覺與分析的有機結合,創造性想像的參與。
4.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主要評價學生掌握「雙基」的方式是否科學、合理,形成過程是否高效、省時、獨立構建知識體的能力。掌握知識應包括四個方面,是什麼、哪裡找、怎麼學、有什麼用。不等同於記住或模仿做題。
5.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疑難的能力。
主要評價學生從生活中感知數學,收集整理信息中發現、抽象數學規律,用數學眼光觀察、解答生活中實際問題。包括:課前收集生活信息,課內交流、整理和操作分析信息,用所獲知識再認識和想像創新實踐信息。真正體現出: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服務於生活。
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關鍵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在課堂上盡可能減少教師的規定行為,只要學生是圍繞學習的言行,教師都必須給予鼓勵;教師應善於發現學生的學習個性,加以引導和發展,避免學習過程公式化;算理溶入生活情境並兒童化,克服單調枯燥。調查數據表明,小學生從喜歡某位教師到喜歡這位教師所教學科,進而在課堂上表現出最佳心理狀態。
「教學的最優化就是教師設計的一切活動都能啟發學生的思維,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大的收獲。」教學設計應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例出發,用自己學生最感興趣的形式,提供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材料,保證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時間。把學什麼?怎麼學?還給學生,教師可以提供學習材料而不是講解,是組織原始信息而不是處理加工;應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用不同的速度、自己的方法、學好不同水平的數學。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互助學習、敢於發表新想法和新做法。真正形成開放性課堂,設計開放性問題,學生才能主動參與,培養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才有可能。小學數學應視為應用數學而不是理論數學,教學時應把抽象的書本內容形象化,枯燥的練習游戲化;讓學生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身邊疑難問題,感受到學數學是生活的需要。變「要我學數學」為「我要學數學」。
實驗表明,改變教學評價對象,能促使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引出了備課、上課的一種新模式。更能體現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綜上所述,實施新課程標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量化為:
一、教師活動
1.能把握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慾。
2.根據重點、難點、疑點有效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設計實質性集體學習內容,用正確的數學術語進行學法指導,並滲透數學思想,培養能力。
3.溶入學習小組,進行個別輔導。
4.緊扣目標設計嘗試、實踐和創新練習進行思維訓練。
5.能採用質疑探究,小組交流,集體評價,作業自改互改,抽檢等多種方法獲得反饋,並及時給予適當的評價。
二、學生活動
(一)自主性學習狀態
1.充分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信息。
2.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並能自評、自檢和自改。
(二)合作性學習狀態
1.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實行分工合作,各互其責。
2.爭論與和諧統一,有效地進行小組內的互幫互學。
(三)創造性學習狀態
多向觀察,善於質疑,變式思維,舉一反三,靈活實踐。
F. 如何優化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實施,評價三個方面的教
教師只有把握好自己,把握好數學,才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能力,更好的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和教師的專業發展.一、為什麼要進行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提高學生素質的最基本的途徑,有效地設計是教學成功的基礎條件.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在關注教學目標,關注學生參與,關注課堂效益和質量上,做了許多創造性的勞動,但仍然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1、現在的學生與過去的學生有很多不同,面對學生的變化,教學中的變化不能跟進.2、一些教師的教學目標全面而空泛,在教學中過程與方法游離,使得教學目標落實不夠;3、一些教師熱心於新課程下多種教學方法的使用,但經常迴流於形式,有形式無實質;4、教學評價不能有效地引導與激勵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5、教師不能對教學積極的改進與調控.6、教學的本質是根,教師在關注教學手段,形式的同時,有時會忽視教學的本質.感悟:對於作者指出的這些問題,逐一對照,感覺自己在很多地方都存在著不少問題,在教學中對學生會出現哪些問題考慮的還是不多,如何應對考慮的也不充分,也就是備課中備學生方面做得還時不夠好. 二、什麼是教學設計教師要進行教學設計,必然要從下面四個方面進行考慮:要教授什麼,即教學目標是什麼,圍繞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目標;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根據對學生的了解和教學內容的需要設計前測;怎樣開展教學,設計出讓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路線;如何評價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的程度,設計評價問題. 在寫教學設計時,要圍繞幾個方面來寫:1、教學的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在設計教學的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時不要浮於表面,不能簡單的將一些寬泛的理念作為萬能的點綴,要讓理念真實的進入教學.體現教師在本節課或本單元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理論依據是對觀點的支撐,依次說明做法的有理有據.2、教學的背景分析.包括學生情況分析,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技術准備,以及前期教學狀況,問題、對策等研究說明和反思.3、教學的目標設計.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安排等.教學目標應當描述學生通過學習後應知、應會的行為變化.4、教學的過程與資源設計.本部分是教學設計的核心,應把教學內容、教學進程、學生活動、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及教學指導策略表達清楚,可附教學流程圖.5、教學的學習效果評價設計.對本節課學生學習效果以及教師自身教學效果的評價分析,評價方式應應盡可能做到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強、靈活多樣. 三、教學設計時教案新的表現形式教師更習慣於撰寫教案,教學設計對教師而言是新生事物.將兩者進行比較時,發現主要有以下不同:①教案主要為教師的教服務,教學設計的作用更為廣泛;②教案更關注如何教學,教學設計更加系統化,更注重教學實效;③教學設計的起點更高,視野更寬泛;④教學設計更注重在每個教學環節中開展有效教學活動,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⑤教師在寫教案時將自己對學生情況的了解和學習效果的評價在大腦中呈現,而教學設計時教師更明確地分析學生情況,將對學生的了解明晰化,並事先思考評價手段來檢驗本課教學設計的實效性,對教學效果、對學生學習效果採取一定的評價工具進行客觀、科學評價、適時反饋,及時調控.教學設計關注教學目標的實施落實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關注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設計的形式本身利於教師圍繞教學目標的落實進行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規律和自己所教學生的特點進行預設,盡可能考慮學生學習活動的各種可能性,增強預設的開放性,某些問題的處理在預設時可以採取多個方案,課上針對學生情況選擇方案即時處理,減少低水平和可預知的「生成」,激發學生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從而增強教學目標落實的效果.在課堂教學實施後完成的教學設計,還可設置反思的環節,在反思中評價自己教學目標落實的情況,並從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等方面的審視中分析原因,思考落實教學目標的有效做法. 四、在教學目標設計中要注意的細節問題:1、教學目標從關注教師的教向關注學生的學轉變. 教師要根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多個預案,根據預設目標,教學過程可由過去的直線型向樹型轉化,事先預設學生的多種狀況,特別是要考慮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設計的有差異的教學方案,根據學生的不同反應決定選哪個樹枝,繼續實施數學教學.在互動中推進教學目標的提升.學生的思考問題的方式與成人不同,教師要考慮自己的設計是否順應了學生的思慮,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當學生出現問題時,也就是學生的反應與教師不一致時,學生為什麼會出問題,原因是學生不夠聰明,還是因為沒有順應學生的想法,事實上很多情況都是因為教師這個前因帶來的後果,學生跟不上教師節奏的轉換,學生仍停留在對前一個問題的思考之中.教師因為是設計者,認為幾乎每個環節都是水到渠成的,但學生是這樣的思考方式嗎?當學生「出問題」時,建議老師給我自己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此時思考些什麼2、教學目標不要漂浮要融入教師在教學目標設計中存在知識技能目標虛化,過程方法目標游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貼標簽的情況.設計目標注意要切實.三維目標可以藉助教學活動實現,他們不是彼此分離的.任何學習過程都是一定的認知過程和情感過程的有機整體,不存在脫離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或脫離情感態度的學習過程,可以通過恰當的數學活動設計,將三維目標融入同一個教學活動之中. 3、教學目標從關注知識技能目標向關注三維目標發展.但教學目標不能太寬泛,不是每節課都能凸現三個維度的目標.教學目標設計中允許對三個維度中的某個目標有所側重.與其面面俱到,不如有所突破.既關注預設目標,又關注生成目標: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規律和自己所教學生的特點進行預設,盡可能考慮學生學習活動的各種可能性,增強預設的開放性,某些問題的處理在預設時可以採取多個方案,課上針對學生情況選擇方案即時處理,減少低水平和可預知的」生成』,激發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從而增強教學目標落實的效果.對於教學設計來說,教師要在認真分析教材,分析學生的基礎上,處理好教學預設與教學生成的關系,使有效預設成為有效生成的前提.教師動態把握教學過程中可能生成的問題,有效進行引導,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4、設計教學目標要從整體考慮,既考慮長期目標,又考慮近期目標和一節課的目標.五、教學設計關注教學背景分析教學設計中教師能夠深入分析學生情況,深入分析教學內容,並針對教師自身及學校教學實際,根據教學內容的適切性和學生特點預期學習效果,分析本節課所採用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背景分析的同時給以對策,通過背景分析給實施方案以具體支持,使實施方案更具有說服力.教師分析學生情況時不僅要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而且要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 六、教學方式設計重實效 根據教學內容對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比較,根據教師自身的教學優勢和所教學生的特點,作出更加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實現課堂教學多樣教學方式的有機組合,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教書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可以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七、深化教學設計案例研究進入課堂教學的只能是教師,課程改革的深層次發展,對教師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師在新課程實踐中自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對課堂教學質量的調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進行教學設計研究,是教師將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的過程.其一:有利於教師專業化發展.教學設計為教師潛能的發掘提供了空間,有效激發了教師創新的慾望,能夠使教師以自身的教育智慧開拓出很多富有創造性的勞動成果,再通過創新型工作的開展,促進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其二:有利於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加強.教學設計研究引導教師思考課堂教學動態生成的資源,處理好教學預設與教學生成的關系.在課堂教學研究和實施中圍繞教學目標,在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上設計教學活動,並對以往相關教學行為深刻反思,促進教師思考和檢驗課堂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審慎思考,全面規劃,提高教學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教師提高教學設計的水平,可以關注一下幾個方面.1、教師要認可自己的經驗和智慧,在與專家及教師同伴的對話中生成新的經驗和智慧,使自己逐漸成為研究型教師.2、教師要加深對學生的了解,思考有效了解學生知識基礎和思維方式的有效方法.3、多學習.深入解讀教材,並參考其他教材,更好的挖掘數學本質,借鑒他人經驗,對比其他教師的教學設計.4、多思考,勤反思.在教學設計實施後,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思考其中的成功與坎坷.有時成功與否就差那麼一小步.大家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向前走那麼一小步,就將使你位於前列.5、多研究.與身邊的教師共同研討,聽骨幹教師和專家的意見,並吸取其中適於自己的成分.
G. 小學數學教學評價設計怎麼寫
針對小學數學考試評價方法有許多:如試題評價、作業分析。 、 綜合能力測試、成長記錄袋、二次評價、課堂觀察、合作學習評價、 自我評價等。針對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方法。
H. 怎樣撰寫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評價典型案例
1.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
主要反映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是否處於最佳心理狀態.
它表現為:()最佳注意狀態:注意集中,專心致志,全神貫注,注意穩定.
(2)最佳認知狀態:感知清晰、觀察敏銳、思維活躍、想像豐富、記憶牢固、大腦處於最佳興奮狀態.
(3)最佳情感狀態:態度認真、學習熱情、興趣濃厚、充滿活力、生動活潑.
(4)最佳意志狀態:動機強烈、求知好問、主動積極、克服困難、能自製、有毅力.
2.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
主要評價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留有的思維空間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認知需要.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臘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有合適的學習條件,絕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和繼續學習的動機等方面將變得十分接近.造成學生個別差異的三個變數是:學生已有經驗和能力的程度,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教師的教學適應於學生的程度.」它表現為:任何一個學生在所處的情況下發揮最大的潛力,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最少的幫助,達到同等的學習目標.
3.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間.
主要測評學生在學習活動里自學能力結構和合理遷移創造性思維水平.包括:獨立閱讀數學教材和用已有知識、方法解決新問題,自我組織學習活動和反饋發散與聚合思維統一體,直覺與分析的有機結合,創造性想像的參與.
4.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主要評價學生掌握「雙基」的方式是否科學、合理,形成過程是否高效、省時、獨立構建知識體的能力.掌握知識應包括四個方面,是什麼、哪裡找、怎麼學、有什麼用.不等同於記住或模仿做題.
5.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疑難的能力.
主要評價學生從生活中感知數學,收集整理信息中發現、抽象數學規律,用數學眼光觀察、解答生活中實際問題.包括:課前收集生活信息,課內交流、整理和操作分析信息,用所獲知識再認識和想像創新實踐信息.真正體現出: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服務於生活.
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關鍵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在課堂上盡可能減少教師的規定行為,只要學生是圍繞學習的言行,教師都必須給予鼓勵;教師應善於發現學生的學習個性,加以引導和發展,避免學習過程公式化;算理溶入生活情境並兒童化,克服單調枯燥.調查數據表明,小學生從喜歡某位教師到喜歡這位教師所教學科,進而在課堂上表現出最佳心理狀態.
「教學的最優化就是教師設計的一切活動都能啟發學生的思維,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大的收獲.」教學設計應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例出發,用自己學生最感興趣的形式,提供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材料,保證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時間.把學什麼?怎麼學?還給學生,教師可以提供學習材料而不是講解,是組織原始信息而不是處理加工;應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用不同的速度、自己的方法、學好不同水平的數學.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互助學習、敢於發表新想法和新做法.真正形成開放性課堂,設計開放性問題,學生才能主動參與,培養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才有可能.小學數學應視為應用數學而不是理論數學,教學時應把抽象的書本內容形象化,枯燥的練習游戲化;讓學生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身邊疑難問題,感受到學數學是生活的需要.變「要我學數學」為「我要學數學」.
實驗表明,改變教學評價對象,能促使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引出了備課、上課的一種新模式.更能體現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綜上所述,實施新課程標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量化為:
一、教師活動
1.能把握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慾.
2.根據重點、難點、疑點有效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設計實質性集體學習內容,用正確的數學術語進行學法指導,並滲透數學思想,培養能力.
3.溶入學習小組,進行個別輔導.
4.緊扣目標設計嘗試、實踐和創新練習進行思維訓練.
5.能採用質疑探究,小組交流,作業自改互改,抽檢等多種方法獲得反饋,並及時給予適當的評價.
二、學生活動
(一)自主性學習狀態
1.充分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信息.
2.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並能自評、自檢和自改.
(二)合作性學習狀態
1.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實行分工合作,各互其責.
2.爭論與和諧統一,有效地進行小組內的互幫互學.
(三)創造性學習狀態
多向觀察,善於質疑,變式思維,舉一反三,靈活實踐.
I.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有哪些基本方法
1.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
2.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
3.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間。
4.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5.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疑難的能力。
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互助學習、敢於發表新想法和新做法。真正形成開放性課堂,設計開放性問題,學生才能主動參與,培養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才有可能。小學數學應視為應用數學而不是理論數學,教學時應把抽象的書本內容形象化,枯燥的練習游戲化;讓學生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身邊疑難問題,感受到學數學是生活的需要。變「要我學數學」為「我要學數學」。
實驗表明,改變教學評價對象,能促使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引出了備課、上課的一種新模式。更能體現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綜上所述,實施新課程標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量化為:
一、教師活動
1.能把握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慾。
2.根據重點、難點、疑點有效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設計實質性集體學習內容,用正確的數學術語進行學法指導,並滲透數學思想,培養能力。
3.溶入學習小組,進行個別輔導。
4.緊扣目標設計嘗試、實踐和創新練習進行思維訓練。
5.能採用質疑探究,小組交流,集體評價,作業自改互改,抽檢等多種方法獲得反饋,並及時給予適當的評價
二、學生活動
(一)自主性學習狀態
1.充分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信息。
2.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並能自評、自檢和自改。
(二)合作性學習狀態
1.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實行分工合作,各互其責。
2.爭論與和諧統一,有效地進行小組內的互幫互學。
(三)創造性學習狀態
多向觀察,善於質疑,變式思維,舉一反三,靈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