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一、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情境創設不當,缺少針對性
數學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數學素材,創設一個適合教學和兒童發展需要的情境,是非
常重要的環節。據不完全統計,80%以上的課都是從生活中或創設情景引入,其中有很多
精彩的案例,但有些也有牽強之感。聽課中發現,部分教師過於注重教學的情境化,為了
創設情境可謂是「冥思苦想」。好像數學課脫離了情境,就脫離了兒童的生活,就不是新
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事實說明,有些教師辛辛苦苦創設的情境,由於諸多原因,情境創
設往往「變味」、「走調」,缺少針對性,失去了應有的價值。
問題二:合作形式濫用,缺少實質性。
合作學習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是學生的一種需要,一種發自內心的
合作慾望,是確實有合作必要的選擇,而不是教師認為什麼時候合作就什麼時候合作。在
聽課過程中,我們發現幾乎每一節觀摩課上都有小組合作這一環節,少則一兩次,多則三、
四次。一至六年級都在用。有的教師一提出問題,馬上組織學生合作討論,有的學生還不
知道干什麼,因此看似「熱熱鬧鬧」,但結果卻是「蜻蜓點水」;有的課合作次數過多,
反而削弱了師生間信息的交流與反饋,使教學目標無法在40分鍾內完成;有的合作學習,
教師為急於完成預設的活動,在學生意猶未盡時就終止合作,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問題三:教學方式呆板,缺少啟發性
有的數學課堂教學把傳統的"滿堂灌"變成"滿堂問"。「知不知」、「是不是」、「對不對」、「怎麼樣」、「好不好」、「還有嗎?」„„之類的毫無啟發性的問題充斥課堂,
一方面把整體性的教學內容肢解得支離破碎,從而大大降低了知識的智力價值;另一方面
把對話變為問答,課堂上一問一答,形式呆板,表面上師生、生生在互動,實質上是用提
問的方式去「灌」。學生很少提出自己的問題,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復,師生、生生沒
有真正動起來。就像塗長順老師說的,由原來的「填鴨子」到現在的「問鴨子」了。
問題四:評價形式失真,缺少個性化
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因此在課堂上,經常聽到的是「啪,啪,表揚他!」「棒,
棒,你真棒!」的表揚聲。
其實,過多外在的獎勵並不利於培養學生內在的持久的學習興趣。在上述片段中,教
師用的贊賞實在是太多太濫了,這樣的鼓勵已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如果這些學生
確實提出了有創見的問題(從學生的角度)
,或者有明顯的進步,這樣的表揚是適當的。但有些學生僅僅是回答了一個簡單的問題,或者重復別人的發言,那麼這樣的表揚就有違發展性評價的初衷了,更有些教師對一些學生的錯誤回答也不敢馬上加以糾正,長期以往就會造成學生對表揚的「迷失」,就會造成評價的失真。這主要是未能掌握激勵性評價的「度」而造成的。
望採納 謝謝
B. 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實驗的逐步深入,一些課堂教學問題也隨之出現。下面針對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分別加以分析,以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
1. 情境創設不恰當。 關於「創設情境」,有些課只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創設情境,與本節課所學內容關系不大;有些課雖然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沒有富有思考性的問題或可以提出的問題太多,利用價值不大;有些乾脆就是把課本情境圖片做成課件,費力、費時而效果不大。 數學課上的情境創設應該為學生學習服務, 既要有趣又要有數學價值,並與本節課密切相關,還要有利於激起學生的疑問,能從中提出本節課要探索的數學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後,組織學生探索這個問題,從而進入探究過程。
2.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而現在,我們在數學課堂上看到幾乎都是小組合作學習,這似乎成為了一種時尚,尤其是在公開課、觀摩課教學中。學生圍成一圈,當教師號令一下「現在開始合作」,學生馬上動了起來,有的小組內所有學生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有的小組學生連合作干什麼還沒有搞明白,教師又說「停止」,學生則馬上恢復原狀。過一會兒,當聽到教師的號令則又再來一次「合作」。當教師說「現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小組內每個學生馬上都開始了發言,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教室里很是熱鬧,可小組內誰也沒有聽清同伴的發言,有的甚至連自己說了什麼都不清楚;當教師讓小組推選代表發言時,總有個別學生「代表」了全組,成了專門的「發言人」,更多的學生只是旁觀者。 小組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能有效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眾多有差異學生的教學不足,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小組學習只是眾多學習方式中的一種。因此,合作與交流首先應該是作為一種意識來激發,其次是作為一種能力來培養。在數學課堂進程中適合採用小組學習的時機一般有:個體操作條件不充分需要幫忙時,獨立探索有困難需要相互啟發時,形成不同意見有分歧需要交換時,學生爭著發言教師不能滿足其表現欲時,等等。
3、教材使用率過低。 在教育改革過程中,廣大教師的課程觀、教材觀也在不斷變化,但由於對「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一理念的片面理解,致使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走入了誤區。多數課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全都沒有安排看書閱讀或練習的環節。一節課下來課件代替了課本。 其實,每一本教材都凝聚著眾多專家的智慧和心血,從主題圖到情境創設,從例題到練習,都是根據課程標准要求精心挑選和設計的。課本是我們的教學之本,更是學生的學習之本。有些概念性、規律性的東西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是否完整、准確,讓學生看書更系統准確。練習題目在書上,學生人人有教材,可以打開教材使用。我們課堂教學提倡返璞歸真,課堂教學使用教材這是實事求是,這才是最真實的課,省時高效,何樂而不為。作為教師,要深刻地懂得: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局限於教材,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不是教材忠實的執行者,而是合理的開發者,要做到知「材」善用。
4、只關注預設,不注重生成 。 大多的課堂教師在課前已經把要說的每一句話都寫得清清楚楚,有的甚至把教案背下來,上課以後按照預設展開教學,只關注她的教學環節進展情況,對於學生的回答出現的錯誤顧及不暇,學生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不予理睬。這是典型的完成任務式教學,走過場。這樣的課,讓人聽完總覺得有些缺憾--課堂生成不夠。 真實的課堂不是靠預設可以完成的。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共同構成了教學。學生也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教師要善待學生的錯誤或個性見解,及時抓住契機,把它們轉化為寶貴的教學資源。
C.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容易出現哪些問題
一、在情境設計上,要淡化「新、奇、趣」,力求數學化。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因此,情境創設成為許多數學教師煞費苦心的一件事。他們往往為了突出「新、奇、趣」,用盡心思地創設各式新穎的情境,情境創設的「形式化」嚴重,削弱了情境本該側重的「數學化」,其效果反而不利於新知的教學。
案例(一):《7的乘法口訣》教學片斷。
在應用鞏固環節,教師設計了一個游戲情境--「開小火車」。這位老師帶上逼真的「火車頭」頭飾,自己當「火車頭」,手裡拿著許多口算卡片,嘴裡說著:「嗚……」 ,並且火車開到哪兒,就指定身邊的一位同學回答卡片上的口算題,回答對了,這位學生就可以跟在後面做「車廂」,下一個同學接著這樣做。「火車」一直在教室里開著,不一會兒,「火車」變得越來越長了,場面也越來越熱鬧……
在這節課中,教師創設了符合二年級學生心理特徵的游戲情境--「開小火車」」,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表面上看,學生是動起來了,似乎參與率很高。其主體作用也得到了發揮。但仔細觀察便會發現,這堂課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熱熱鬧鬧,並沒有激發起學生深層次的思考。分析問題所在,我認為:這位教師在創設情境時,雖然注重了形式新穎有趣,卻忽視了對教學內容的關注。因而,盡管學生很認真地參與了,但他們更感興趣的是「開火車」這一活動本身(這一活動本身與教學內容無關),而並未進入數學情境。
案例(二):《有餘數的除法》教學片斷。
(師課件出示)情境圖:45個編成號碼的綵球,按紅、黃、藍的順序排列。
師:「同學們,屏幕上有很多綵球,每個球上都有一個號碼。老師不看屏幕,只要告訴我球的號碼,我馬上就能說出它的顏色,信不信?誰來考考老師?」
(學生出題,教師回答)
師:「老師為什麼能很快地猜出綵球的顏色呢?想知道這里的奧秘嗎?學完今天的知識,你也一定有這樣的本領。」
本案例中,教師用「猜綵球顏色」的情境導入新課,簡潔而有趣,既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又巧妙地照應了本課的教學內容,而情境留給學生的問題,又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尋求奧秘。這一情境的創設融趣味化和數學化於一體,實際價值很高。
所以,一個好的數學情境應既妙趣橫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又能夠緊扣教學內容,產生一連串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的數學問題。因此,我們在創設情境時,要思考這樣的情境是否存在華而不實的狀況,它蘊含了多少與本節課有關的數學問題,激發了多少數學思考,過於追求「形式化」而忽略「數學化」的教學情境是沒有實際價值的,必須摒棄。在創設情境時,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圍繞教學內容,淡化情境的新、奇、趣,力求創設數學化的情境。
二、少一些低效甚至流於形式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多思考感悟。
在數學教學中,必要的課堂活動不但可以促進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而且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但是,現實中很多的課堂活動學生的「手」動了,「心」卻未動,操作多了,氣氛活躍了,可思考、感悟少了。
案例(一):《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學片斷。
師:請同學們摸一摸圓柱的底面,你發現它是什麼形狀的?
生:圓形。
師:它有幾個這樣的底面?
生:兩個。
請各小組的組長把圓柱的側面沿高剪開,看看展開後是什麼形狀的?
學生動手操作反饋:長方形或正方形。
……
在上面的案例中,學生「剪」的方式被固定了(沿高剪開),得到的結論只有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這樣學生心裡不禁會問:假如沿著側面任意一條線剪開,會是怎樣的呢?學生的探究性思維缺少了。這個活動只是按照教師的指令機械地進行了一回操作,按部就班地經歷數學知識產生的過程,並沒有自己的探究和發現。這樣的活動缺乏好奇心的驅使、缺少學生思維的探究以及批判性的質疑,而真正有效的課堂活動應是帶有一定目的性、指向結果的,並又能達成一定「過程性目標」的探究活動。所以類似這樣的活動也就變成了沒有內涵和精神的空殼。
D. 如何處理小學數學課堂突發事件教學敘事
小學生一般都很純真,思想不會很復雜,所以應該保持平靜,切勿驚慌,耐心對待,小孩子是喜歡大人們哄的,所以先平靜學生的情緒,再想辦法解決,,希望能幫到你。
E. 如何化解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生成的意外
有些教師認為主觀預設和動態生成是一對矛盾體,猶如一副蹺蹺板,主觀預設多了,動態生成就少了;動態生成多了,主觀預設就沒用了。甚至有人對「主觀預設的教案」的作用開始了懷疑,生怕預設的教案束縛了教師的思維,約束了課堂的生成,限制了學生的發展。「預設」和「生成」變得「水火不相容」。因而正確認識「預設」和「生成」,正本清源很有必要。
所謂教學預設,是指教師課前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及學情分析等的預先設計;什麼是課堂生成?課堂生成源於學生的思考過程,思考指向於目標的達成,是一種為解決問題而進行的積極的思維活動,課堂上的生成應當是學生圍繞問題解決,通過積極思維所形成的對問題的理解、感悟、解決方案以及疑問等。
F.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需要解決什麼問題
大多的課堂教師在課前已經把要說的每一句話都寫得清清楚楚,有的甚至把教案背下來,上課以後按照預設展開教學,只關注她的教學環節進展情況,對於學生的回答出現的錯誤顧及不暇,學生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不予理睬.這是典型的完成任務式教學,走過場.這樣的課,讓人聽完總覺得有些缺憾——課堂生成不夠.\x0d真實的課堂不是靠預設可以完成的.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共同構成了教學.學生也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教師要善待學生的錯誤或個性見解,及時抓住契機,把它們轉化為寶貴的教學資源.
G.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隨著新課程改革實驗的逐步深入,一些課堂教學問題也隨之出現。下面針對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分別加以分析,以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
1. 情境創設不恰當。
關於「創設情境」,有些課只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創設情境,與本節課所學內容關系不大;有些課雖然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沒有富有思考性的問題或可以提出的問題太多,利用價值不大;有些乾脆就是把課本情境圖片做成課件,費力、費時而效果不大。
數學課上的情境創設應該為學生學習服務, 既要有趣又要有數學價值,並與本節課密切相關,還要有利於激起學生的疑問,能從中提出本節課要探索的數學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後,組織學生探索這個問題,從而進入探究過程。
2.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而現在,我們在數學課堂上看到幾乎都是小組合作學習,這似乎成為了一種時尚,尤其是在公開課、觀摩課教學中。學生圍成一圈,當教師號令一下「現在開始合作」,學生馬上動了起來,有的小組內所有學生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有的小組學生連合作干什麼還沒有搞明白,教師又說「停止」,學生則馬上恢復原狀。過一會兒,當聽到教師的號令則又再來一次「合作」。當教師說「現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小組內每個學生馬上都開始了發言,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教室里很是熱鬧,可小組內誰也沒有聽清同伴的發言,有的甚至連自己說了什麼都不清楚;當教師讓小組推選代表發言時,總有個別學生「代表」了全組,成了專門的「發言人」,更多的學生只是旁觀者。
小組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能有效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眾多有差異學生的教學不足,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小組學習只是眾多學習方式中的一種。因此,合作與交流首先應該是作為一種意識來激發,其次是作為一種能力來培養。在數學課堂進程中適合採用小組學習的時機一般有:個體操作條件不充分需要幫忙時,獨立探索有困難需要相互啟發時,形成不同意見有分歧需要交換時,學生爭著發言教師不能滿足其表現欲時,等等。
3、教材使用率過低。
在教育改革過程中,廣大教師的課程觀、教材觀也在不斷變化,但由於對「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一理念的片面理解,致使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走入了誤區。多數課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全都沒有安排看書閱讀或練習的環節。一節課下來課件代替了課本。
其實,每一本教材都凝聚著眾多專家的智慧和心血,從主題圖到情境創設,從例題到練習,都是根據課程標准要求精心挑選和設計的。課本是我們的教學之本,更是學生的學習之本。有些概念性、規律性的東西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是否完整、准確,讓學生看書更系統准確。練習題目在書上,學生人人有教材,可以打開教材使用。我們課堂教學提倡返璞歸真,課堂教學使用教材這是實事求是,這才是最真實的課,省時高效,何樂而不為。作為教師,要深刻地懂得: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局限於教材,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不是教材忠實的執行者,而是合理的開發者,要做到知「材」善用。
4、只關注預設,不注重生成 。
大多的課堂教師在課前已經把要說的每一句話都寫得清清楚楚,有的甚至把教案背下來,上課以後按照預設展開教學,只關注她的教學環節進展情況,對於學生的回答出現的錯誤顧及不暇,學生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不予理睬。這是典型的完成任務式教學,走過場。這樣的課,讓人聽完總覺得有些缺憾——課堂生成不夠。
真實的課堂不是靠預設可以完成的。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共同構成了教學。學生也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教師要善待學生的錯誤或個性見解,及時抓住契機,把它們轉化為寶貴的教學資源。
H.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難或困惑是什麼
我個人覺得都是剛開始一節課的時候如何讓學生把前面學到的問題和新課連接起來,然後課堂中懂得讓學生融會貫通。
I. 如何處理數學課堂中的意外情況
一、當學生有意外意見需要表達時,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真誠地欣賞學生並能隨機 應變, 順應學生的實際, 根據學生心理的、 情感的知識的需要隨時對教學進程做出有創意的調整, 鼓勵學生敢想、敢做,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宣洩,從而也使課堂生成一步一步地走向深入。課 堂成為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創造、共同發展的空間。
二、冷靜對待,用耐心、智慧收獲精彩。我們的學生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 的個性,如果有的學生有個性激怒了老師,或因觀點不同意見不同頂起來,我認為首先教師切忌 動怒.必須克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駕馭感情,保持冷靜,恰當而有效地引導學生。如果老師將 學生訓斥一番,只會形成師生情緒的對立,課堂氛圍的緊張,不會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更不會 聽到學生後面精彩的發言。
倘若學生產生的意外,無法轉為數學學習資源時,教師也需要以理解、寬容的態度應對,切 不可簡單地批評、指責、嘲諷,而應該用將心比心的關懷,讓他們恢復原先的輕松、安全,繼而 再次認真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
三、正視意外情況,正確引領學生。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 其中會隱含著許多始料未及的突發事件。學生的奇 思異想和奇談怪論,正是學生思維花朵盛開的體現,是學生學習自主的表現,問題在於,當意外 出現的時候,我們是否意識到,並且能否引領學生欣賞「美麗的景色」?
教師要不斷增強自己的課程資源意識,抓住課堂中這些不期而遇的資源,正視意外,給意外 喝彩,讓我們的課堂因為「意外」而精彩。
所以,我們要關注課堂即時出現的「意外情況」,將它作為現場生成的教學資源,並從中捕 捉有價值的教學內容,才能使數學課堂煥發精彩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