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小學數學教學建議

小學數學教學建議

發布時間:2020-12-15 17:28:07

A. 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進措施有哪些建議

①策略之一:調控課堂提問的頻度
頻繁的提問往往被人們理解為是討論式的課堂,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對話和交流。事實上,成功的教學經驗表明,提問過多不僅煩瑣費時,而且會導致學生「隨大流」,增加回答問題的盲目性,使課堂教學重點不突出,難點得不到化解,從而制約教學目標的實現。因而課堂提問的次數應當適量。
在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抓住知識的重點、難點,設計思考量大的問題,注重提問的質量和效率,避免問題過於繁瑣。這樣的提問才能夠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探索新知的能力,只有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才可能成為有效的課堂提問。
②策略之二:注意調控提問的等候時間。長期以來,課堂教學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就是,教師在提出問題後只停留1、2秒就開始點名回答。從實際效果看,學生由於思考時間不充分、精神緊張、准備不足等原因,通常無法回答或者倉促回答導致錯誤,所以,老師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給學生提示或者對所提問題進行思考。
因而,有效的課堂提問,一方面要根據問題的難度適當控制提問的等候時間,也就是說,教師在提出問題後應該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時間,以提高學生回答的准確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般來說,從提出問題到指定學生回答,至少應該等待3~5秒鍾為宜。如果教師所提的問題是開放性的,那麼留給學生的等待時間以10秒左右為宜。
③策略之三:恰當配搭封閉性問題與開放性問題
在有效的課堂提問中,所提問題的開放程度是影響提問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一般地,封閉性問題是將回答限定在一個或少數幾個答案之內的問題,而開放型問題是指問題沒有固定的唯一答案。封閉性問題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既定的、有確切答案的知識而設置的問題,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有關調查表明,當課堂教學內容的復雜性較低時,封閉性問題和開放性問題的最佳比是7:3;而當課堂教學內容的復雜程度較高時,二者的最佳比以6:4為宜。
④策略之四:利用鑒別課堂提問有效性的重要指標—沉默率。衡量課堂提問有效性最簡單的辦法之一就是通過課堂提問的沉默率做出判斷。
所謂課堂提問的沉默率,是指課堂提問後學生沉默的次數與提問的總次數之間的比。沉默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發出問題信息以後,學生由於信息接收不暢、信息理解出現困難、偏差或者根據現有信息無法做出判斷等而出現長時間的「無語狀態」。
例如,在一節40分鍾的數學課上,某教師提問20次,而學生沉默了16次,課堂提問引起的沉默率達到了80%。多數問題的思維含量普遍偏低,問題缺乏啟發性,無法真正啟發學生的思維;或者是提問引起長時間的沉默,或者回應人數寥寥,或答非所問,不知所雲,讓聽者雲里霧里。實際教學表明,這種提問幾乎都是無效的(至少是低效的)。

B.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質量和措施

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抄生,讓每個學生在襲原有基礎上都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和提高,這也是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教學中,教師要正確處理好"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的關系,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知識起點,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幫助,讓他們都有自我表現、自我成功的機會,都能獲得知識、能力和自信心。這既是小學數學教學十分艱巨的任務,也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方面。我們要對暫時後進的學生充滿愛心和信心,用滿腔摯愛和熱忱,營造出祥和的心理環境,消除他們學習的心理障礙,使他們置身於教師的期望之中,在無卑無怯、積極主動的課堂氣氛中抬起頭來學習。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說明,師愛能引起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它不僅能激起後進生學習的良好興趣,而且能轉化為他們學習的內部動機,從而提高智力活動的積極性。

C.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提高小學畢業班數學教學質量,方法如下:
一、多措並舉,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魏書生曾說過:「采百花,釀自己的蜜」。如果說上課是我們「釀蜜」的過程,那麼備課就是我們「采百花」的過程。
二、精心設計,充分發揮作業的作用。作業是鞏固教學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是為鞏固課堂教學效果而設計、供學生課外進行的練習。它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擴大知識面,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才能,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傾注愛心,轉化學困生,最大限度提高平均分和優良率。眾所周知,優良率在我們教學成績的評價體系中越來越重要,而學困生就是影響優良率的最大桎梏因素。「讓不聰明的學生變聰明,讓聰明的學生更聰明」。這是教育的智慧,更是教師的追求。面對學困生,必須先弄清「差」的原因和差距所在。
四、思想教育,心理輔導,引導學生愛學、樂學。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從情感方面拉近和學生的心理距離,通過舉事例、講事理等教育方法,使學生從思想上增強學好文化科學知識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讓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明白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同時,小學六年級的學生,由於各種原因,思想上會出現各種不穩定情緒,一定要掌握每位學生的思想動態,對厭學的學生要進一步了解原因,對症下葯;對成績較差、自卑的學生,降低作業難度,及時肯定表揚;對違紀學生,用紀律、制度來加以約束,同時也要對他們進行情感教育,堅持實行個別談話、家訪等制度,就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D.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幾點建議

所謂問題意識,指思維的問題性心理,人在認知過程中經常遇到一些問題或疑問,並且產生懷疑、探索等情緒的心理意識狀態。從根本上說,疑問是產生求知慾、推動科學乃至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對於創新活動教育來說,問題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切入點。由此可見,在啟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顯得尤為重要,對學生今後學習發展具有奠基意義。而傳統小學數學是結論性教學,教師講,學生聽,學生習慣於接受既定的知識,缺乏思考過程。將問題意識培養引入小學數學教學中,是對傳統數學教學思想的一種顛覆,體現了由規律認識事物到由事物認識規律的根本轉變。在素質教育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問題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仍然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師探索的重點。
一、營造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
首先,我們要審視傳統教學理念或教學方式,傳統小學數學以規律教學為主,輔以題海戰術,讓學生從規則出發,認識事物、熟悉事物。誠然,如此能讓學生快速了解知識本質及應用場景,但課堂學習過程枯燥,學生思考時間與空間較少,教師在課堂中擁有絕對權威,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探究樂趣被人為抹殺。而權威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道路上最大的阻礙,缺乏學習樂趣的課堂不足以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因此,教師必須優化教學結構。一方面改變過去一言堂式的教學策略,讓學生擁有足夠的思考空間,實現自主探究學習,獲得知識,感受數學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及探究樂趣。另一方面建立平等、寬松、民主的教學環境,讓學生獲得良好的課堂學習情感體驗,敢於挑戰權威,在課堂上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同時教師也要教會學生聆聽,尊重他人,在課堂上有序發言,多給學生一點發言自信,少給學生一點發言顧慮。
二、建立合理問題情境
情境教學法是小學數學課堂常用的教學方式,通過創設一定教學情境,讓學生思維處於特定環境之中,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再現生活情境
小學生學習生活經驗有限,通過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熟悉感,有助於促進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發現問題的習慣,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例如,學習《多邊形的面積》一課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的房子有九十六平方米的,也有一百九十六平方米的,這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往往人們會忽略身邊習以為常的事物,小學生同樣如此,通過生活化問題情境,在學生腦海中產生一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創設問題探究情境
探究學習與優秀問題情境的創設是分不開的,通過設置相關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開展探究活動,讓學生實現知識與思維能力的雙重發展,而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必然會發現一系列問題,並著手解決問題,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與問題解決能力。問題探究情境需要教師建立一個開放的教學環境,學生在高度自主的環境下進行探究活動,完成相關教學目標,對學生自學能力、思維能力、自覺性及教師教學藝術等都提出較高的要求,因此一般用於高年級數學教學中。
(三)沖突式問題情境
所謂沖突式問題情境,指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與學生認知經驗相沖突,在學習過程中解決矛盾、發展矛盾,利用矛盾調動學生求知慾,推動課堂教學發展。例如,學習《四則運算》一課時,前面我們已經分別學習過加、減、乘、除四種運演算法則,教師可以給出一道例題,如3×5+9÷3﹣2,讓學生進行計算,絕大多學生得出的計算結果是等於6,會按從左至右的順序計算,這時教師可以給出正確答案「16」,引起學生好奇,讓學生思考為什麼等於16,再適時引入四則混合運算規則,糾正學生所犯錯誤,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認知沖突中進步。沖突式問題情境不僅要學生學會相關知識,更要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對與自身認知相沖突的地方提出質疑,從而增強學生問題意識。
三、走出課堂
僅靠課堂教學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是不現實的,需要引導學生走入廣闊的生活之中,多方面培養、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其一,教師要在課堂上留「尾巴」,既可以家庭作業的形式,又可以是課後探究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課堂,讓學生在課後有問題可想。其二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這種閱讀是廣泛的,不一定是數學,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展開思考、質疑,從而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有利於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科學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向素質教育方向發展。問題意識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在長期教學中善加引導,運用優秀教學方式,制定增強學生問題意識的有效途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E. 怎樣寫小學數學的教學建議

小學數學教學建議
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階段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學科。其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學習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基於以上學科的特點及現階段的教學實際,特提出以下教學建議。
第1條,教學目標是引領課堂教學的航標,教學目標的擬訂須建立在教材研讀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要通盤考慮總體目標、學段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要善於把課時目標合理地分解為環節目標。
第2條,課時教學目標的擬訂要關注知識技能目標與過程性目標。知識技能目標的描述要明確、清晰,可檢測。過程性目標要關注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落實,著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可以從學生的學習任務為視角進行敘述,也可以從教師的教學任務為視角進行敘述。
第3條,教材是凝聚教學經驗,體現課程標准及教學理論的規範文本。教材提供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教師組織教學的主要依據。教學前要認真研讀《課程標准》與教材。

F.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需要注重的幾種意識

義務教育「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因而,小學數學課堂要結合學情,注重培養這幾種意識。從教學實踐出發,淺談新課標下小學數學如何樹立這幾種意識。
2011年版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教育的目標是「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課程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積累學生的活動經驗,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下面筆者結合平時的教學實際,說一說小學數學教學如何樹立以下幾種意識。
一、問題意識——數學的心臟
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異議的是問號。」數學是問題的科學,沒有問題就沒有數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就是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循環過程。
1.激發問題意識
小學數學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敢問、愛問、善問。如何激發呢?一是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老師是課堂的把控者,也是課堂氛圍營造的主導者。筆者覺得應該做一個會微笑的數學老師。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與愛笑的老師親密接觸,也敢於向愛笑的老師問問題。微笑是打消人與人之間隔閡的最好方式。敢問、愛問是問題意識的第一步。同時,應該做一個有耐心的數學老師。「這個問題不是剛在課堂上講過嗎?還問?」「這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懂,你上課時在做什麼?」等之類的回答關閉了學生的提問之門。耐心為學生答疑解惑本來就是老師的職責。為了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從做一個耐心的老師開始。
2.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窗口。如何創設呢?
一是用視頻、圖片等引發學生質疑、設疑。比如,筆者要教學「找規律」時,引入糖果、冰激凌、水果等圖片,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圖片中找出規律。筆者教學「平移和旋轉」時,先讓學生觀看《貓和老鼠》的視頻片斷,並要求學生在視頻里找到平移和旋轉的例子。又如,播放《瘋狂動物城》的視頻片斷,讓學生從這些動作人物身上找相關的圖形,並畫出這些圖形。這些視頻、圖片是問題的媒介,學生接觸這些媒介,觸發他們的問題意識,進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二是用數學故事、游戲等來創設問題情境。數學並不一定是枯燥的,它也可以是生動的。比如,筆者在教學「對稱圖形」時,講述《動物城比美》這一故事,蝴蝶等動物在比美,請學生找出圖片中各種動物的對稱圖形。也可以用游戲的方式創設問題情境。比如,學生愛玩魔方游戲,用這一游戲來創設問題情境,提高空間想像能力。又如,摸出同色球游戲。把一些形狀、大小、重量都相等的玻璃小球放在布袋裡,玻璃球顏色有紅、綠、黃三種。不允許挑選,只允許學生把手伸到布袋裡任意摸取,問:至少摸幾個小球,才能保證有三個小球是同一種顏色的?學生在故事、游戲等情境中學習數學,學會用問題來思考。
二、應用意識——數學的靈魂
新課標指出:「應用意識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有意識利用數學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釋現實世界中的現象,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另一方面,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涵著大量與數量和圖形有關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抽象成數學問題,用數學的方法予以解決。」應用意識是數學的靈魂。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要努力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模擬生活場景是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最好方式之一。生活中的各種場景都有數學的身影,合理運用各種場景,有利於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比如,筆者每個學期都會組織全班同學模擬與數學息息相關的生活場景。超市、商場、家庭、餐館等場景都是有數學的具體應用。學習小數點時,布置一個小超市的場景。「超市」上的商品,貼上帶小數點的價格標簽。如薯片6.60元、可樂2.50元等。幾個同學扮演顧客,另幾個扮演收銀員。收銀員口算顧客所購買商品的總金額。筆者把班級學生分成10組,讓這10組同學輪流當收銀員,PK口算小數點的正確率。後面為了增加真實性,筆者還增加了稱重的環節。筆者特意借來電子秤並擺放一些水果、蔬菜,讓幾組學生輪流來為學生隨機拿的這些商品稱重,並標上這些重量的商品價格。
還有一學期組織學生模擬商場價格大戰場景。筆者要求學生從家中帶來一些干凈的衣服、鞋子,讓不同的小組進行商品打折大PK。如,讓學生作為顧客去購買一件打六折950元的衣服,與買二送一的活動,對比哪個更劃算。讓這些學生依次扮演顧客和店長的角色,作為顧客怎麼買更劃算,作為店長怎麼賣利潤更大。最後由裁判組來評比,獎勵在這一過程中表現優秀的學生。模擬生活場景是把數學與生活應用緊密聯系在一起,很好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更是用數學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總之,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要充分考慮學情,有計劃地樹立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切實實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總目標。

G. 淺談怎樣解決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幾個問題

方法不當反映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就是完全由教師安排教學程序,教師為學生的內學習做好容一切准備,無須學生更多的思考.學生始終處於一種茫然被動的狀態,只為教師的教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比如,學習應用題時,教師不是讓學生面對新的問題想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先給學生准備好解決問題要用到的知識.學習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時,先讓學生做兩步的和一步的應用題,再把它們合在一起就是所學的應用題了.學生解答新問題時根本就不用再去思考解答的方法,教師留給學生的只有繁難的計算.整節課學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麼,完全跟著老師的思路走.這種方法很普遍,根本不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好辦法.

H.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提出哪些教學建議

為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對新型人才的要求和提升人自身的發展,基礎教育的改革一直在不斷的創新和發展。當今社會對創新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時代要求教育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必須具備一定的創新和實踐能力,能夠在社會中實現自身的價值。所以,小學數學這門學科也在世紀教育的浪潮中醞釀出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在長期的提煉和創新修改中,一步步地在向新世紀人才培養的要求靠近,而這也將是一個值得不斷探索和研究的課題。接下來,我將結合這次國培學習的收獲和在新的課改要求下,談談小學數學在教學實施方面的幾點粗淺的看法。
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數學教育需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學應該是一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些與時俱進的課標要求是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時刻關注的工作準則。而這些要求要如何體現在我們的教學中,教學實施過程的改革就顯得迫在眉睫。
首先,轉變教學策略,優化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准要求,我們的教學過程需是一個雙邊互動的過程,「教」和「學」必須在教學中體現出和諧的關系,打破傳統的單一講授式教學方式,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實現「在做中學數學」的主體性地位的轉變。因此,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改變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效果。
(一)、創設貼近生活的數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而適當地從生活中創設數學情境,不但可以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還能讓學生感受數學源於生活的數學價值觀,這也是體現數學價值性的有效方式。故事導入、數學游戲、生活案例、直觀演示和模擬表演等都是創設數學情境的有效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在創設數學情境時應當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在學生自身認知基礎上搭建符合教學要求的學習情境。創設出的數學情境的有效性必須體現在能引出新舊知識的碰撞,能喚起學生對未知知識的思考,能輔助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
(二)、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交流式學習
新的數學課程標准要求教學過程應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地位。現今教育者對於新型課堂,特別是合作交流式學習課堂的探索越來越重視。邱學華老師的「嘗試教學法」、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學法」和魏書生老師的「六步教學法」等等,都是在基礎教育改革中有突出成績的探究和嘗試。例如,我所在地區所試行的「生本課堂」、「有效課堂」、「陽光課堂」等就是小組合作交流式學習的很好探索。它的宗旨是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通過設置前置作業引發學生思考,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獲取知識,通過課堂展示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條理性。讓學生在已有的認知和即將學習的新知所產生的矛盾沖突中激發探究知識的激情,讓學生親身感受知識的發生、發展和結果的過程,讓學生自主建構數學知識體系,形成自己的數學知識結構。這樣的一個過程使我們的學習成為一個自主獲取知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主體性活動,有助於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三)、結合實際,培養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
數學教育的導向是讓學生在數學上得到應有的發展,體現數學的價值。而要體現學生在數學上獲得的發展就需要通過了解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和是否具備創新意識來體現。錢學森曾發出世紀之問:「中國何時才能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對於創新意識的培養,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可謂是任重道遠。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創新意識的起點,而傳統的教育模式大多在一開始就扼殺了孩子的創新意識,因此,站在教育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們不得不反思,如何在小學階段就開始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數學是一門能很好地訓練孩子思維的學科,鼓勵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多思考、多應用,多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多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從實際出發,從小培養孩子的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
其次,轉變教學評價方式,體現多尺度、全方位的綜合性評價模式。
教學評價是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改善教法學法,提升教學質量的必要手段。小學數學教學評價不僅要求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同時還要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學習結果評價重在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便於查漏補缺,優化學習效果。學習過程的評價注重了解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習慣等一切與學習有關的活動,進而改善學生的不良學習行為和習慣,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此外,評價方式也要求多樣化,例如,利用評價量表的方式進行評價,形成性評價與診斷性評價相結合,定性定量評價與常模評價方式相結合等。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應注重公平、公正對待,尊重客觀實際,注意整體性和個體差異性的評價藝術。保證評價的全面性,教學評價不僅僅要求對學生的學習做出評價,還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日常道德行為規范做出評價,這也將從側面給學生的學習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
最後,注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發展的需要。
鑒於小學這一學習階段,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性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會逐步體現出來,特別是到了高年級就表現得特別明顯。差異性的體現是教學過程必然會呈現出來的特徵,而合理地處理好學生差異性的發展需求,是滿足不同學生知識需求,實現自身在數學上的適當發展的必然要求。這就是我們長期關注的一個話題「培優補差」,它是彌補現今教育體制的不足、實現不同學生獲得不同發展的直接體現。補充後進生的學習需求,達到應有的知識水平;擴充知識接納能力強的學生必要的數學知識以提升成長空間,真正實現個體差異性的發展需求。
在不同的形勢下,我們的課改在長期不間斷地進行著,而相伴課改進行的還有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不斷創新和探索的足印。這一切的嘗試和體驗都有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身影。而這一切的努力和探索都是為了將我們的教育提升到一個新的台階,一個可以滿足人的發展、實現人的價值的新台階。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教學建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