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幼兒園教學活動是教師創造和體驗的過程嗎

幼兒園教學活動是教師創造和體驗的過程嗎

發布時間:2021-03-13 11:31:36

Ⅰ 幼兒園教育活動是由教師的教與幼兒的學夠成的什麼

一、教育的途徑 課程的實施是一個多層面面的運作過程,包括顯著性課程、理想課程、潛在課程和隱性課程,顯著性課程是指幼兒園在實際中實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教學活動,飲食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教學方法或策略,教材內容、物資環境、管理、規章制度等因素,這些因素也可以隱性在課程標准、大綱之中;理想課程是顯著課程的理論應該努力的方向.隱性課程所蘊涵的教育觀、兒童觀、知識觀、學習與發展觀等在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理論取向,並制約著整個課程的運作.潛在課程是指學習者從學校的組織形式,學校環境及教師教學方法中得到的經驗,包括一系列的態度、感覺、傾向和價值.隱性課程是指有意識地迴避那些不符合教育目標、不能教給學習者的知識、技能或過程.這四個層面的課程是相互聯系和影響的.「沒有理想課程則教育過程無統整和方向,」流於雜亂縣城支離破碎;沒有顯著性課程則原則和計劃變得好高騖遠,不能實現;沒有潛在課程則課程變成一個愚人天堂,只有學習活動,而沒有人在接受教育. 因此教育的途徑應該是多種形式的,並縣城有機地整合在教育過程之中.從我國的教育現狀來看教育的基本途徑有:學習活動,游戲活動,生活活動.這些活動在幼兒的發展中都具有特殊的價值,起著特定的作用,也是幼兒園課程實施不可缺少的環節.因此,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應關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類活動,並注意各類活動之間的有機聯系,發揮這些活動的互補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學習聯系生活、利用生活,游戲反映生活,反映學習,使一日生活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整體.組織好幼兒一日生活是招待教育方案、實現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保證.幼兒園教育方案中體現的觀念、教育要實現的目的、任務、內容和要求,主要是通過幼兒的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來實現的. 1、教學活動 我們強調教育過程中幼兒的主動性,但並不能削弱教師對幼兒的積極影響,幼兒由於其身心發展的不成熟,使得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和教育兒童,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是幼兒教師從幼兒的興趣和實際水平出發,根據幼兒園教育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按照《綱要》提出的教育內容和基本要求,採取靈活多樣的活動組織形式,循序漸進地向幼兒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強調教師、幼兒雙主體作用,主張教與學、活動與指導的有機統一.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教師不敢提教學,忽視必要的知識學習;在選擇課程內容時完全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既不考慮哪些知識是幼兒必須掌握的,也不考慮如何幫助幼兒整理、擴充、提供其自然、零散的日常經驗,使之概括化、系統化.雖然幼兒園課程不以傳授知識為目的,不強調系統知識的學習,但一些生活必需的知識還是需要掌握的,幫助幼兒將其已獲得的知識經驗更加系統化. 2、生活活動 生活活動是幼兒在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入園、進餐、睡眠、盥洗、間歇活動、自由活動、離園等與幼兒的生活直接相聯的活動.對於幼兒來講,身體的發展、基本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形成是最為重要的目標,因此生活活動在幼兒課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同時活動中飲食了多領域的豐富的教育內容.生活活動是幼兒獲得經驗、體驗生活、學習社會技能的重要五一節.幼兒園的教育目標和內容有很多是通過日常生活完成的.尤其是各種生活能力的培養和習慣的養成等.幼兒在園的生活必須使幼兒感到安全、快樂. 3、游戲活動 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游戲就是課程,課程就是游戲」,這是幼兒教育區別於學校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對於幼兒來說游戲不僅是玩,也是一種學習、工作和生活.幼兒通過各類游戲,不僅可以發展動作技能、語言能力、解決總是的能力以及想像和創造力,而且游戲時是幼兒感到最快樂的時候,在游戲中幼兒可以了解個人與環境的關系,緩釋情緒,促進情感與社會性的發展,游戲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游戲都對兒童的發展有利,這就需要教師在游戲中幫助幼兒,成為幼兒的游戲夥伴,幫助他們做出恰當的選擇,發揮游戲的教育功能.我們應該給予幼兒充分的游戲時間和游戲空間,為幼兒良好的游戲條件,使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獲得自我的發展. 4、學習環境 環境的教育作用是潛在的,兒童的發展是在其主動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獲得的.對於兒童,環境是會說話的,什麼樣的環境就會引發相應的行為模式,「環境是我們的第三位教師」,經過精心設計的環境對於幼兒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可以誘發幼兒積極的行為. 5、家庭與社區 早在1927年,陳鶴琴先生就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物,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發揮優勢互補,充分調動家庭的因素以補充教育資源.使家長和教師在合作的過程中,共同接受教育. 二、活動形式 1、集中性的活動 主要指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活動,依靠教師通過教學把內容傳授給幼兒,教師可以通過介紹、解釋、演示、表演等形式,將所要講授的內容展現給幼兒. 2、分散性的活動 分散活動是多種多樣的,也應該是我們研究的重點.兒童大部分時間是分散性的活動,而根據《綱要》精神要把教育的內容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之中,要發揮各領域之間的事例作用,還有幼兒的養成教育、習慣的培養,對幼兒好奇心的滿足,能力的培養等,單靠集中性的活動是秀難做到的.要對兒童進行個性的培養,我們更應該發揮分散活動的作用.分散性的活動更能體現幼兒的個性,更能發揮教師對幼兒的個別指導作用. 3、獨自活動 當幼兒自己在一個他認為安全的狹小空間里,他會發揮自己自言自語及想像的能力,做著自己最高興的事情.滿足幼兒的這種需要也體現出對幼兒的尊重. 4、區角活動 為了幼兒的充分活動,在區角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在幼兒自願的情況下自主選擇,給幼兒充分的自主權,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學習、去發展.在活動區里,幼兒的個性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各種需要得到滿足,容易形成對未知事物積極的探索態度,有利於幼兒形成自信心,讓幼兒的個性品質得到發展. 5、自由活動 為幼兒自由活動的空間和時間,讓幼兒能根據自己的意願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滿足孩子自由交往的需要,對於成長中的幼兒也是一種教育活動. 三、教學方法 「教育正在日益向著包括整個社會和個人終身的方向發展」,而且正逐漸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擴展到它的真正領域--人的各個方面.在這樣一種全新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活動,越來越重視學生,改變過去教育「無人」,而重視人在教育過程中地位,人的感受,人的收獲,怎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要培養學生把學習當成對知識的征服,而不是記憶那些符號.過去我們研究教學方法更多的是研究教師如何教,而很少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學方法的要領應該包括教的方法和學的方法.應該站在兩個角度去研究教學過程. 四、幼兒園教育活動過程組織的程序 找到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方法與幼兒的發展切合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教師要在幼兒的生活、幼兒的需要、幼兒的發展特點的基礎上設計符合幼兒的教育內容以實現幼兒教育的發展目標.我們的教育要通過幼兒真正參與社會生活來進行,在生活中發展幼兒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識,形成習慣,鍛煉思想,並激發他的情感和情緒,這種不知不覺的教育,使幼兒逐漸積累經驗並獲得發展.因此,教師必須跳出過去對教育的狹隘理解,好像只有孩子正襟危坐,老師將一知識內容在課堂中向幼兒講清楚才是教育. 首先,教師要把幼兒的發展目標融化在自己的教育思想中,有自己對教育的獨特理解,有自己對教育的理想,有自己對教育持久的追求,並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其次,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興趣點,並將幼兒的興趣與我們的教育建立連接.引導幼兒主動地去探究、去發展,當幼兒對周圍的環境產生興趣時,不要因為計劃里沒有,而漠然視之.應該把幼兒隨時.

Ⅱ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組織途徑和方法是什麼

組織途徑主要有:

1、集體教育活動。全班幼兒共同參與,教師面向全體兒童。短時間提供大量共同經驗,注重教育內容的邏輯性,兒童在活動中相互啟發、發展自律、合作意識。但是集體教育活動容易導致不能充分考慮每個幼兒的特點、興趣、需要,幼兒的表現機會少,不利於有針對性地培養各種能力。

2、小組活動。幼兒分小組進行活動,教師提供環境和材料,發揮間接指導的作用。幼兒自主探索、協作的機會更多,可以充分表現自己,有利於獨立、自主、協作等精神的培養。幼兒小組合作能力的培養是小組活動有效進行的前提條件。

3、個別活動(區角活動)。幼兒獨自活動,教師予以個別指導。有利於因材施教,發揮兒童的主體性。個別活動對師資、設備有更高的要求,對教師的教育技巧要求更高。

方法:

1、直觀法。直觀法是幼兒園教學的主要方法。它是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配合講述、講解向幼兒顯現實物、教具或作示範性實驗和表演,藉以說明和印證所講授知識的1種方法。

2、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向幼兒出示各種實物、教具、模型進行示範性操作的-種方法。這種方法常與講述法、談話法一起使用。演示法包括分步演示、連續演示、局部演示、對比演示、反復演示等多種形式

3、示範法。示範法是指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所做的教學表演,為幼兒提供具體模仿的範例。在語言活動、科學活動的教學中,教師應經常運用語言示範,發展幼兒敘述、描寫、創造性講述及朗誦能力;在美工、音樂、體育教學中則通過動作示範幫助幼兒掌握學習內容和動作。

4、欣賞法。欣賞法是指教師指導幼兒體驗客觀事物的真善美,藉以陶冶情感的方法。如藝術美和自然美的欣賞,有助於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豐富精神生活;道德行為的欣賞,有助於培養道德品質、高尚的理想情操;理智的欣賞,有助於培養求知興趣、科學態度、創造精神。

(2)幼兒園教學活動是教師創造和體驗的過程嗎擴展閱讀:

運用演示法的要點是:

1、要選擇恰當的時機,激發幼兒的新鮮感。

2、使全體幼兒都能看清演示的對象,把注意力集中在對象的主要方面。

3、輔以簡明扼要的講解和談話,使演示的事物與所學的知識緊密結合,將個別的知識歸納成為完整的知識。

4、演示要技巧熟練、造型准確、程序正確、動作清楚、速度適宜。

5、演示的時間要短,根據需要可向全班、小組或個人進行演示。

Ⅲ 教學過程是教師體驗和創造的過程

i

Ⅳ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存在的必要嗎

在目前幼兒園普遍存在較大班額的現實背景下,集體教學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仍佔一定的地位,也是我國幼兒園較為普遍的一種教學形式,確保教學的有效性是所有幼兒教育工作者的目標,也是當前幼兒教育面臨的難題。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既要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要關注幼兒的現有水平;既要重視幼兒知識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既要重視教師的教法,又要重視幼兒的學法。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就表現為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是否得到了發展。那麼,在幼兒園我們又怎樣確保活動的有效進行,確保孩子得到進步和發展呢?根據本人的從教經驗來思考,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值得考慮: 關鍵詞: 幼兒園 集體教學 有效性 一、選擇好教材,保證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由於幼兒園的課程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對教材的選擇有充分的自主權。而教材的好壞是保證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應該考慮它的科學性,給幼兒的信息是否正確,是否科學;其次要考慮它是否具有教育意義,能讓幼兒懂得什麼道理,培養幼兒什麼品質;第三,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原有基礎,即選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兒接受,跟幼兒的年齡特點有多大差異;第四,要考慮幼兒的興趣需要,關注選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兒,讓幼兒有興趣地學。教材的選用只有考慮了本身的科學性、教育性、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興趣點,才會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才會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因此,選擇好的教材是確保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訂適切的目標,實現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選擇了一套好的教材後,教師便要結合教材內容制訂適切的教學目標。適切的教學目標是實現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基礎。在制訂目標時,教師要考慮目標的全面性、適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滲透和涵蓋知識與技能、習慣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維度。適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實際,既聯系幼兒的已有經驗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操作性則是指活動目標要具體明確,突出對幼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目標的表述上,教師應以幼兒的角度出發,使用「體驗」「感受」「嘗試」「探索」等詞彙。如:「有趣的想像旅行」的活動目標是感受大自然的奇景,進行大膽想像,創造性地表現想像旅行的情景;藉助音樂的旋律變化,嘗試用簡單的線條、圖形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想像,並用油水分離的方法展現出來;在想像、創作、展現過程中,體驗美術的樂趣。這樣的目標具體明確、操作性強,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標就顯得比較空洞。如: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提高感受力、表現力等,這些可能是教學的中、長期目標,而不是一個活動就能實現的。 三、把握環節的設計,確保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一個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除了選材好、目標適切之外,教學環節的合理設計是關鍵。對此,我認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激發興趣、引發問題、喚醒守望、注重體驗、尊重差異、關注全體」這六個環節。 首先,要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形象生動的手偶、色彩鮮艷的教具、多媒體課件等。根據幼兒注意力的特徵,把最重要的內容安排在上課後5分鍾~15分鍾這個時段;其次,要根據幼兒思維的特點,使教學的內容由易到難、具體形象、生動有趣;再次,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創設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還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動靜交替,又要考慮幼兒個性發展的特點,安排有層次性、挑戰性的內容,既尊重差異,又關注全體。盡可能地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得到心靈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設計恰當的問題,落實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很關鍵,好的問題設計能夠 有效地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能夠引起幼兒的思考、探索,能把活動引向深入。教師提問得當,對幼兒自我價值感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影響。為此,教師設計恰當的問題是落實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重點,教師提問的策略,看似簡單的環節,其實卻暗含著深厚的指導和教學作用。所以,教師要努力探索和掌握提問的技巧,克服無目的的、支離破碎的「滿堂問」,以達到啟迪幼兒思維,發展幼兒能力的目的。首先,提問的語言有吸引力,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其次,根據不同幼兒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教師的提問通常面對的是所有的孩子,但每個孩子的能力不同,理解水平不同,個性不同,所以有些問題對於某些孩子來說可能過於簡單,而對另一些孩子來說可能過於復雜。另外,教師也不可能讓每一個幼兒回答每一個問題,因此,針對幼兒的個體差異,教師要准確把握幼兒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使每個幼兒都樂於主動的回答問題,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如:針對謹慎、顧慮多,反復思量後才作答的幼兒,我們要採取先鼓勵,後提問的方法;針對活動中積極主動、有問必答的幼兒,我們除了加大問題難度以外,還請她們深入思考,做總結性發言;針對膽怯不願當眾表達的幼兒,我們應適當降低問題難度,幫他們建立自信,並想辦法多設計討論環節,使這樣的孩子也能暢所欲言。 那麼,到底怎樣設計問題呢?首先,要考慮問題與活動主題的聯系性。如:「我要上小學」這個活動中,問「幼兒園與小學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孩子們緊扣主題展開討論,列舉了許多方面的差異,對小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次,教師要考慮問題的適宜性,即幼兒能否回答這些問題,是否適合回答這些問題。對幼兒的提問,要從幼兒已有的親身體驗出發,使幼兒在對問題的思考時,能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知。如:你喜歡去哪玩?為什麼?孩子有自己親身的體驗,會說出許多喜歡的理由。 第三,設計的問題要注重開放性和挑戰性。如「你認為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你喜歡誰,為什麼?」「誰的方法好?假如是你,你會怎麼辦?」等等。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否引發幼兒的思考,激發幼兒的探索行為,這直接關繫到能否順利地進一步推進或延伸教學活動,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帶有開放性和挑戰性的問題能提高幼兒的思考深度,讓幼兒在自身原有的經驗之上去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探索新的知識。否則,幼兒的認知就得不到發展。 第四,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幼兒的發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兒個體性的差異要求教師的問題也帶有一定的層次性。如:難度大、較靈活的問題,可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基礎性、綜合性的問題,可請中等能力的幼兒回答;比較簡單的問題,請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回答。這樣可以幫助幼兒建立自信,提高學習興趣。 另外,在整個活動的進程中,教師還要留給幼兒提問的時間與機會。一個活動中不應只有「教師問,幼兒答」,也可採用「幼兒問,教師答」「幼兒問,幼兒答」等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也可訓練幼兒的思維方式,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提問就是有效的教,教師應樹立「為促進幼兒思考而提問」的觀念,對同一個問題,教師可以從怎樣更好地促進幼兒思維發展和語言表達這兩個角度出發,精心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此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努力培養自己的應變能力,努力汲取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系統學習現代化生成課程、支架教學等教學理論,以便在教學中能夠靈活地運用,使教學更具彈性。並且,教師在設計問題和選取提問方式的時候,應盡量考慮幼兒能出現的各種反應,以及具體的應對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使提問更具有效性。 五、採取有效的回應,保證集體教學的有

Ⅳ 幼兒園教學活動是教師的什麼過程

總之比較艱苦

Ⅵ 簡答題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特點有哪些

幼兒園課程簡答題 1 幼兒園課程目標的來源與依據。 對幼兒的研究;對社會的研究;對人類知識的研究 14 幼兒園課程目標制定的六大原則 整體性原則,系統性原則,可行性原則,時代性原則,缺失優先原則,辯證性原則 2 幼兒園課程內容的范圍包括哪四部分? 有助於幼兒獲得基礎知識的內容; 有助於掌握基本活動方式的內容; 有助於發展幼兒智力和 能力的內容;有助於培養幼兒情感態度的內容 3 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及特點 集體活動, 是全班幼兒在同一時間內做基本相同的事情, 活動過程一般在教師的組織和直接 指導下進行 小組活動, 為幼兒提供了與同伴、教師交談討論、 合作和分享經驗的機會, 容易讓幼兒主動 積極地操作材料、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做所要做的事 個別活動,教師與個別幼兒互動,針對幼兒的特殊情況專門輔導 4 支架式教學的特點 1 設置問題情景 2 提出具有挑戰性、能引發幼兒新舊經驗之間沖突的任務,引導幼兒意識到 問題和沖突 3 提示解決問題的線索 5 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特點 1 重視幼兒的內在需要 2 強調藉助於能滿足內在需要的環境和活動促進幼兒的自我發展 6 主題網的功能 輔助教師的課程設計;輔助幼兒的學習 7 與學科課程相比,活動課程有哪些特點 活動課程以學習和個性發展為教育過程的重心, 強調實踐是知識和智慧的真正源泉, 注重活 動過程本身的教育價值, 強調學生的直接經驗和體驗, 注重教育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注重知 識的整合和能力的遷移 8 幼兒園課程內容的原則 1 含目的性的原則 2 基礎性原則 3 價值性原則 4 發展適宜性原則 5 興趣性原則 6 直接經驗性 原則 7 兼顧均衡與優先的原則 9 幼兒園教育的途徑及其特點 教學活動;游戲;日常生活和常規性活動;學習環境;家園合作 10 當前幼兒園時間資源浪費的主要原因 1 過分整齊劃一的集體行動 2 固定而不可改變的時間表 3 活動本身不適合幼兒 4 教育工作缺 乏靈活性 5 工作的計劃性不夠,准備工作沒做好 11 瑞吉歐要用彈性計劃組織活動的意義 彈性計劃不僅使教師對活動接下來的發展有了充分的准備, 而且為兒童的參與、 課程的發展、 為那些不期而至的教育契機留下了足夠的空間 12 單元主題活動的特點 幼兒生活中的世界是以具體的自然事物為本位, 而不是抽象的學科知識為本位, 幼兒接觸的 事物通常包含著多個領域,需要對事物有一個較為整體、 全面、生活化的認識,單元主題活 動注重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系 13 幼兒園課程的性質和特點 性質:基礎性,非義務性,適宜發展性 特點:啟蒙性,生活化,游戲性,活動性和直接經驗性,潛在性 15 科學的評價標準的四大基本特徵 准確性,保證所獲得的信息是需要的、可靠的 有用性,即評價結果具有實用價值 合法性,評價過程應符合社會道德准則、尊重機構和個人權益 可行性,即切實可行、投入的人力物力適宜有效 16 作業教學的主要任務及教師的作用 作業教學的任務重在利用兒童的自發經驗, 引進中心概念, 以此為基礎幫助兒童形成系統化 知識和認識方式 在作業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十分重要, 作業教學應有的發展功能能否實現, 兒童能否形成系統 化知識和認識方式,主要取決於教師的領導 17HIGH/SCOPE 學前教育方案的特點 1 以結構化了的「關鍵經驗」作為建構課程的框架 2 通過環境進行教育 3 在強調幼兒的主動學習同時,突出了教師的指導作用 4 重視語言在幼兒思維活動中的作用 5 方案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18 區域活動設計的基本思路 1 將教育意圖或目標轉化為活動材料的環境 2 透過創設環境影響幼兒的活動 3 通過幼兒的活動達到預期的發展 19 用活動解釋課程的優越處 1 活動具有主動性和對象性,是連接主客體的橋梁 2 活動自身是一種存在方式,容易把握和控制 3 活動能反映幼兒學習的本質和特點,更適合解釋幼兒園課程 20 幼兒園課程目標表述的性質 目標按其性質一般可以分為行為目標和表現性目標 行為目標: 是一種用可以具體觀察或測量的幼兒行為來表示的對教育效果的預期, 包括三個 構成要素:核心行為,行為產生的條件,行為表現標准 表現性目標:是一種非特定的,較廣泛的目標,它描述的是學習者身心的一般變化 21 為什麼說課程內容的組織形式不應該也不可能是單一的 課程內容的組織形式包括以學科為中心, 以社會問題為中心, 以兒童為中心等組織形式。 每 一種組織形式都有其優勢和弱項,都有其適用范圍。一般來說,年齡越小,越適合採用弱化 知識分類, 強調心理邏輯的課程內容方式。 現在幾乎所有課程, 都是兩種或兩面三刀種以上 組織形式的混合型或融合型,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有所提高 22 間接教學的局限性 1 幼兒通過這一方式進行的學習往往難以深入 2 幼兒所獲經驗一般比較零碎、表面、甚至會產生錯誤的認識 3 學習的有效性難以保障 23 為什麼給兒童的知識要系統化 因為知識體系可以有不同的深度和概括程度, 它可以是以表象或初級概念為基礎和核心組織 起來的經驗層次的前學科體系, 學前兒童所能掌握, 並對其心理發展有積極促進作用的知識 體系正是後一種, 這種系統化知識應該根據最近發展區原則來建立, 因此掌握系統化的知識 對學前兒童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24 課程設計的原則 能動性原則;充實性原則;結構化原則 25 什麼是隱性課程,試舉兩個隱性課程的例子 隱性課程指的是那些在學校政策和課程計劃中沒有明確規定但卻實實在在地構成了學生在 校學習經驗中常規有效部分的教育實踐和結果 26 幼兒園課程有價值的學習內容的特點 1 貼近幼兒的生活,是他們經常接觸的事物或現象 2 有利於幼兒認識事物的本質以及事物之間的關系和聯系 3 能夠研究有利於幼兒學習和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 4 挑戰幼兒的能力並包含需要合作才能解決的問題 27 幼兒一日生活安排應注意的問題 1 時間不宜劃分過細過碎,盡可能減少環節的轉換 2 根據動靜交替的原則來安排一日活

Ⅶ 幼兒園的教育科學研究 第一講 幼兒教師怎樣學做幼教

教師是對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培育的師長和益友。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要具備三個條件,即師德、師智、師能。師德主要指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師智主要指有廣博的知識、精湛的業務和敏捷的思維;師能主要指具有勝任教師工作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創新能力和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
教師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起決定作用的是教師的師德和人格。對於幼兒教師師德和人格顯得更重要了。幼兒教育階段是為一個人的學習和發展做准備的教育,是為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的教育。
我們都學過幼兒心理學,了解在人的一生中各種能力與非智力心理素質的發展的關鍵期大多數是在幼兒期,比如,3歲左右是幼兒自我約束,建立規則意識的關鍵期、是幼兒動手能力開始發展成熟的關鍵期、是幼兒獨立性開始建立的關鍵期、是注意力、空間知覺音樂能力、觀察力發展的關鍵期;4歲左右是幼兒開始對學習知識產生直接興趣的關鍵期、是幼兒開始學習外語的關鍵期;5歲左右是幼兒掌握數概念,綜合數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是語言、抽象邏輯思維形成的關鍵期,也是學習心態及學習習慣產生的關鍵期;6歲左右是幼兒社會組織能力、創造能力操作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這與幼兒的生理特點也是分不開的,1--6歲是人的大腦快速生長發育期。這就說明作為幼兒教師責任任重道遠,幼兒教育不是可有可無,我們面臨的工作是很神聖的,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呢?
需要我們樹立良好的幼兒教育觀念。
一、樹立良好的觀念
觀念是教師的靈魂,它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育行為,進而影響著幼兒的學習和長遠發展。
(一)、樹立正確兒童觀
1、兒童是獨立存在的人。兒童的各項合法權益、兒童的人格和基本需求要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滿足。
兒童和成人一樣,是享有獨立人格的個體,他們的需求應受到尊重並得到滿足。兒童的人權就是生存和發展。因此教師與幼兒交往時的態度、方式都應讓幼兒感到安全、沒有壓力、受重視,讓孩子感受到教師的愛和尊重。在幼兒園教師必須做到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幼兒。幼兒園工作的出發點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開展各種活動。(比如:教師與幼兒對話時,微笑著俯下身來,目光與幼兒平視,他們會從教師的眼神、表情、話語和行為中,感到安全,感受和體驗到愛和尊重,老師很可親,從而受到鼓勵得到滿足。)
2、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長大後獨立生存的人。
兒童一生下來是一個有生命力、生長力,能夠分辨與取捨外界刺激,具有學習能力的積極個體,是一個對環境的主動探索者。「幼稚時期(從出生到七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時期,它將決定兒童的人格和性格;人一生的習慣、知識技能、言語、思想、態度和情緒都要在此時期打下基礎。這個時期是發展智能、學習言語最快時期,是道德習慣養成最易時期」(即最佳期)。兒童主動學習是與生俱來,孩子來自於不同家庭,生活環境不同,他們原有認知結構和經驗水平是不同的,同樣的事物或現象對不同的孩子來說會有不同的意義。教師要把孩子看做主動學習者,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興趣來學習,教師要了解他們的需求和興趣,在活動中成為孩子的一個玩伴,跟他們一起玩,觀察他們,發現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大限度的實現幼兒的興趣,滿足他們的需求,進一步獲得經驗,提高原有水平。讓我們從習慣於「教孩子學習」、讓孩子的「學」適應教師的「教」的傳統模式中走出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創設適應孩子的教育。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
3、兒童是在成長過程中的人,他們有獨特認知特點
幼兒的認知特點不同於學齡兒童,更不同於成人。最突出的特點是:
*直接興趣性: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受興趣的直接影響,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學起來積極主動性高,而不感興趣的東西就不願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調動人們學習積極性的內動力,因此教師要把所教的東西變成幼兒的需要,使他們感興趣,調動他們探究和學習慾望。(讓孩子知道節約用水,老師講中國有許多地方每水喝……可不是我們孩子經歷的,沒有生活經驗,那教師就要設計活動情節,小水滴在哭,他找不到媽媽啦……,或水管哭啦,讓孩子把水管的眼淚收起來,看是什麼效果,哭了一夜的水管淚水集滿一盆,怎麼辦?用它洗毛巾、擦地、修水管等。)
直接經驗性: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思維常常需要動作的幫助。他們認識事物必須以事物和材料為中介進行,因此需要教師根據他們的需求,站在幼兒的角度看問題,創設適宜幼兒的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操作來學習,並接納幼兒的看法、觀點和認知水平,哪怕是錯誤的也要接受,但此時需要教師給予正確的指導。
4、兒童有很大的個體差異
幼兒之間個體差異很大,而且,年齡越小,差異越大。
幼兒性格上的差異,帶來了需求上的差異,使得幼兒在對安全感的需要上、對新體驗和活動的需求上都有很大的差異。《綱要》總則第五條:「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教師要給予個體差異的指導和評價,提供可供幼兒選擇的學習內容,促進各具特色、有差異的全面發展。從而使每一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不斷發展。從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講,人的智能有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這八種智能的發展不是均衡發展的,每個人生活環境及文化背景造成每個人的個體差異,教師在接受差異的同時,要培養幼兒的獨立個性。(發現其長處給予肯定、表揚、鼓勵,鼓勵其彌補不足。)
(二)、樹立科學的幼兒教育觀
1、幼兒教育為幼兒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綱要》總則第二條: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的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也就是所作為人生起始階段的幼兒教育,要為一個人終身學習和發展做准備。那教師要調整教育目標、價值取向和「教與學」的方式,不是我教你學,而是使幼兒獲得樂學、會學這些大的教育目標和價值。
樂學,就是幼兒對學習有興趣、感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如果在幼兒期就培養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孩子就有了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動力機制。
會學,強調的是獲取知識的能力、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人如果學會了學習,他就能不斷運用這些方法去尋求不知道的知識,解決不斷出現的新問題。
(書山有路勤(玩)為徑,學海無崖苦(樂)做舟)
2、教育的作用是引起和促進學習,培養終身受益的品質
當我們把幼兒看做是主動的學習者,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教師教了,不等與幼兒學了,教師教完了,不等與幼兒學會了。老師准確地把握把「教」,什麼時候「教」, 「教」什麼。教師的作用不再只是「講」和「直接告訴」,不在是拿出範例或操作實驗向幼兒分步講解和示範。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綱要》第三部分組織與實施第十條內容)。在幼兒園中重教育過程,輕教育結果。教育內容是全面地、啟蒙性的,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以培養興趣為前提教育活動。活動中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發展,教育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食物和問題。體現「尊重意願、滿足需求、培養興趣和能力危險的思想。比如:生成教育。
3、一日生活都是教育
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和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並駕齊驅的,並互相替代。教師的「教」和幼兒的「學」應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這正是幼兒園的教學特點。比如:喝水,如何喝水可以組織一次活動,但日常生活中,幼兒有喝水的需求,教師要允許孩子隨時去喝,其二,孩子喝水時要提醒節約,喝多少接多少,同時不要灑、關好水龍頭等是隨時都在進行的教育活動。
陳鶴琴「一日生活皆教育」。
*一日生活都是教育,都是課程。
*教師自身的行為、態度是課程。
*環境材料是課程(幼兒園是內外、大自然,如:需要讓孩子鍛煉走平衡能力,幼兒園沒有平衡木,那麼我們可利用田埂,走出去讓孩子練習,同時還將讓孩子懂得畦埂的作用,保護水不流失,人們行走不踩莊稼等)。
(三)、良好的教師觀
2001年7月2日,教育部頒發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這標志著我國幼兒教育邁進了一個新的階段。
在《綱要》中自始至終貫徹、滲透了幾個重要的指導思想,例:終身教育觀的思想,兒童發展觀的思想、新的教師觀的思想。
新綱要明確的提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對兒童發展來說是一個促進者;教育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創造性的開展工作的過程;評價應該自然的伴隨整個的教育過程進行;過去,傳統教師觀認為,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是課程計劃的實施者,幼兒是接受者,是容器被動地接受老師給予的東西。認為教師是付出者,照亮別人,燃燒自己。新的教師觀念認為:教師工作不僅僅在付出,在同時也在發展著自己,完善自己,是教育過程的研究者,是一個不斷充實、完善的自我發展者,等等這些都反映了全新的教育觀。
在社會發展的今天,教育不斷的改革,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就必然要求幼兒教師---我們這些專業幼兒教育工作者,要有不斷增進專業化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這也是不斷變化的教育對象和不斷出現的、新的教育問題與社會需求的必然要求。
所以,我們幼兒教師應該成為一個終身的學習者,不斷學習,不斷自我成長, 才能促孩子發展,才能為孩子一生發展奠定基礎。
如今的教師,隨著對教育教學的重新定位,其角色、作用也在發生著變化。教師不單是「傳道、授業、解惑」,應是幼兒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引導者,而教師也要成為一個不斷的學習者(學習新的教育理論,了解幼兒、理解新的信息並善於實踐等教師等、靠他人直接告訴應如何做的時代已經過去,必須不斷總結經驗和不斷反思,不斷根據自己的需求主動學習、吸納和改造他人的有益經驗不斷實踐,形成適宜本班幼兒的、有效的教育策略)、研究者(不斷研究改進自己的工作、研究教材、更應研究幼兒如何學習和發展。)和擔當多角色的人(除了象媽媽一樣帶好本班幼兒,還肩負著0―3歲孩子家長提供咨詢服務的任務,有些教師還要為社區做一些文化和宣傳工作等。)。
以上是有關幼教理念方面我們應掌握的內容。作為一個幼兒教師,承擔著巨大的社會重任,肩負著家長、幼兒園的重託,怎樣做才不辜負這些責任呢?現在我們共同探討第二個問題:
二、幼兒教師的基本素質
《幼兒園工作規程》頒布以前,不少人誤將教師畫、跳、唱、彈等技能視為教師的教育素質,但實踐表明,這種想法是片面的。這種個人專業技能方面再好,也不一定是合格的幼兒教師。通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覺得,幼兒教師的素質關鍵是教師對幼兒實施素質教育的觀念和能力。剛才我們共同探討了兒童觀、教育觀、教師觀。那麼幼兒教師要具備那些素質和能力:
(一)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思想素質)
一個人無論干什麼都要有責任感,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工作負責,否則將一事無成。事業心干一行愛一行,做幼兒教師首先要愛孩子,愛本職工作,有了「愛」就一定會付出。蘇霍姆林斯基《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中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是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對孩子對事業的真誠。
(二)要有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必備的專業技能
記得有一位園長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一個好的幼兒園教師的難度,不比當一個好教授的難度小。這位園長很體貼教師很善解人意。做一名幼兒教師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動物、植物、自然想像等樣樣精通,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什麼都想知道的天真可愛的孩子,我們要做終身學習的教師,甚至是象孩子學習的教師。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來帶動孩子的求知慾。幼兒園教師的知識面要廣、要博,而不是專、精。專業技能在幼兒園工作中用得很多,張嘴就會唱,拿起筆就會畫,聽到音樂就會跳。打開書就會講。也因此才會造成幼兒教師只要會彈,唱、跳、畫就可以的錯誤認識。
(三)教師要有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和施教能力
首先,教師要知道每一個活動的教育目標要有三個方面,即情感目標、認知目標、技能目標;目標確定的表述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從教師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標,說明教師應干什麼,把教師作為主體來實現的。如:使幼兒掌握……知識、教會幼兒……技能、培養幼兒……能力等。
二是從幼兒學習的角度提出的目標,如:能夠運用三角形的大小特徵進行正確的分類;學會……;懂得……,這些目標含有操作性很強的動作動詞。屬於行為目標。
三是用領域概念或內容要素表述的目標,如:動物的分類、領唱與合唱的特點,這種目標既沒有說明教師該做什麼,也沒有指出幼兒應學到什麼,隨意性很強,因此幼兒園課程目標很少採用這種表述方式。
其次,設計活動過程,課程設計內容是教師實現教育目標的依託。因此選擇教育內容既要符合教育目標,又要符合幼兒興趣、需要和原有水平。要注意兩點:一是生活化,選擇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為教育內容,利用身邊現有的材料和場所,如:草編。用草編出小辮子、拖鞋、手鐲等等。這樣的內容不僅幼兒能學會,而且感到所學的東西有用,材料也不難找。從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幼兒創造性的利用身邊的資源改善生活。二是興趣性和生成性教育內容應該是幼兒感興趣的,不是感興趣的也要通過一定方式讓孩子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了解每個孩子的情況。 因為都學過教法這點就不多講了。利用我們所學的游戲的方法,用幼兒能接受的教學語言,面向全體幼兒,全面施教。幼兒園教師要做全才。幼兒園教學是不分科的,各領域相互滲透的。
(四)、要有較強的觀察力(撲捉信息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對孩子的觀察、對其他事物自然想像的觀察等。比如:落在地上的雪,同樣都是陰面,是土地上的先化,還是落在石頭(鐵蓋)上的先化?為什麼?這就需要做教師的去觀察、主動去探究。再如:世界上最小的鳥是什麼鳥?(蜂鳥)最大的鳥是?(鴕鳥)大家都知道,小動物是孩子最感興趣的,他可能會問老師鳥都吃蟲子嗎?有吃蟲的、也還有吃米粒的(還有吃草葉等植物的鳥),鳥都怎麼吃蟲子?(有的鳥很聰明藉助於小棍捉蟲吃,是人與自然節目播的)。
(五)、要有使用媒體教具和自製玩教具的能力
主要是自製玩教具,因為我們周圍生活中的自然資源很豐富,我們要動腦、動手去製作符合教育需求的玩教具。豐富幼兒的生活,美化環境。另外,實際生活中使用多媒體是必不可少的,如:正確使用實物投影儀、會用電腦查找資料,製作課件等等。
(六)、要有合作和溝通的能力
要學會與孩子交流方式方法;要學會與同事合作藝術;還要學會與家長溝通技巧。
教育幼兒不單是幼兒園教師的事,家長有義務配合幼兒園工作。與家長溝通不等於告狀,要在溝通中使家長知道幼小的心靈需要我們共同呵護。因此在形式上,對採用一對一的形式,顯示出對孩子的尊重。有的可以一對多,就是採用召開家長會的形式;還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內容上,可以介紹孩子在園一天參與活動的表現如何,情緒怎樣,習慣養成等現象;也可以是發現的個別現象(比如:孩子老咬指甲,都出血了,就是不聽話。與家長一起找原因)不管怎樣,教師與家長講話要講究策略,不能信口開河,語氣要婉轉,表達要清楚。不要以為與家長熟了,就把孩子的毛病直接講給他聽,如:你們孩子老咬指甲,都出血了,就是不聽話。孩子聽見了心理緊張,家長聽了這小毛病你都不改,打!家長也可能採取管不了就不管的消極態度。那麼就沒有達到溝通的目的。應和家長一起分析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孩子咬指甲或咬其他物品是內在精神壓力的一種表現方式。例如:孩子不願上幼兒園、幼兒是父母或教師管教得嚴厲等。在強烈的心理壓力或高度焦慮的情況下,開始咬指甲或其他物品,一旦形成習慣,即使不緊張,也會經常發生這種現象。告狀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更咬,只有從消除孩子精神壓力入手,要和家長共同商討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共同商量解決辦法,(多肯定孩子的長處,多鼓勵,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心情愉快等)一般說,勸戒和責罰不能取得好效果。尤其是有矛盾的時候,應更要注意。
(七)、幼兒教師要有健康身體和心理
教師要有好身體和健康心理,好的身體才能保證活動的開展,另外教師本身就是課程,教師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幼兒。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的心態會給自己和孩子帶來快樂,所以要幽默一些。因為你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你就要具備什麼素質。教師好的心態對幼兒的影響是很大的。教師有顆寬容的心,孩子會沒有壓力的快樂的度過每一天,教師對孩子的教育就會從正面入手,就不會挖苦、諷刺孩子,而是積極的鼓勵孩子,賞識孩子。就會對孩子做出積極的評價。從而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就是母愛。教師要像媽媽一樣愛每一個孩子。
1.用愛的目光關注孩子。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是心與心溝通的橋梁,愛的目光是孩子成長的營養源。作為教師應每天注視孩子,用賞識和贊許的神情告訴孩子:「你太好了,你讓我驕傲。」每天去反思自己「對孩子,愛的目光足夠了嗎」?
2.用愛的微笑去面對孩子。
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他像穿過烏雲的太陽,帶給人們溫暖,微笑是愛的語言,是表達愛意的最佳形式,作為老師,面對孩子微笑,傳遞給孩子的信息是「我愛你,孩子」。
3.用愛的語言鼓勵孩子。
愛的語言能夠培養出懂得愛的孩子,而愛心是語言流露的源泉。作為教師,應該經常鼓勵孩子。「孩子,你真棒」,使其產生成功的體驗。
4.用愛的渴望調動孩子。
渴望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因為人總是在得不到的時候最想得到,輕易得到的反而不珍惜,因此,調動孩子,讓孩子在朝思暮想中獲得愛,使他們明白,幸福不會從天而降,想尋找快樂就要自己去努力。聰明的老師總會給孩子留點「渴望」的餘地。
5.用愛的細節感染孩子。
光給予孩子愛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體驗愛、收集愛,作為老師應讓孩子從生活的細節中學會發現愛、感受愛,使其化為對生活、對周圍人的熱情。
6用愛的管教約束孩子。
愛孩子絕不是縱容孩子,放任自流。因為過度的愛往往會剝奪孩子童年的快樂。作為教師應適當約束孩子,讓他們從小懂得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7.用愛的胸懷包容孩子。
所有生命都該得到尊重。包容孩子,讓他們有重新開始的機會。作為教師,應該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去包容孩子的一切,包括他的成功與失敗,正確與錯誤,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可塑之才。
8.把的機會還給孩子。
愛就像口袋,往裡裝時是滿足,往外掏時是成就,付出愛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作為教師,應該把愛的機會還給孩子,讓他們體驗到:索取可以使人滿足,但付出才是真正的快樂。
三、幼兒園一日常規中對教師的要求
(一)、要具備「六勤」(六多)
六勤:
眼勤(多看)每個孩子都在我的視野范圍內、看書、看電視、查電腦, 豐富自己的知識,還要會看他人的言行舉止,他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鏡子,他的長處我學,他的不足我戒,做個有心人。
耳勤(多聽)要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他們的需求,聽領導的指導同時的建議、家長的呼聲等等。在教學活動中看這回答問題的孩子同時要聽其他的孩子的聲音。通過多聽,反思自己的工作。
腦勤(多想)想什麼?和在座的老師互動一下。根據孩子的身心特點我應該培養孩子什麼習慣,什麼樣的孩子是好孩子?(聽話:需要會聽話的孩子、敢說等等)想我用這種材料做什麼玩具等。多思多想才會使人更聰明,反思是多想的具體表現。
手勤(多做)看到、想到、聽到就要做到。實踐出真知。
嘴勤(多說)要和孩子、家長、同事、領導說即多溝通、多探討。安全工作需要嘴勤,可以避免意外傷害事故。
腿勤(多走)時刻與孩子一起活動,陳鶴琴先生說:「如果你要了解兒童的個性和興趣,明了兒童的能力和情感,自己一定要參加到兒童的隊伍里去。」
比如:在戶外活動前,走出去(腿勤)看看(眼勤)大型玩具上臟嗎?(臟了擦一擦再玩,行動告訴人們你是尊敬孩子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培養孩子衛生習慣等)是否有破損的地方(腦勤),(如有即使反饋給領導(嘴勤),展現出你的責任感、安全意識等,隨是小小的舉動暗含了許多教育內容),體現出教師一切為孩子,出去學習、家訪等。
再如:有一所中心園的教師到一幼兒園參觀,看到一個自製數字分解組成器玩具,一拉罐做成的,很欣賞。我問她:「你看了以後你會怎麼做?」他說:「把數字換成圖形、或做成認識單數雙數用不同顏色區分開。」說的很好,走出來學習就應這樣舉一反三。
(二)、要做到「六心」
即對待孩子以「愛」為首,我們幼兒教育就是「愛」的教育,「愛」的需求是幼兒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因此要做到喜歡孩子要真心、孩子生活要關心、教育孩子要精心、觀察孩子要細心、引導孩子要耐心、服務家長要熱心。互動一下:
喜歡孩子要真心:是基礎,你不真心喜歡孩子,我想您不會心甘情願的做幼教工作,只有真心喜歡孩子,你為他們付出才會無怨無悔。
孩子生活要關心:孩子的心情怎樣、天氣變化了衣服穿的多少、孩子病了嗎?怎麼不願動?等等都要關心。
教育孩子要精心:生活無小節,處處是教育。教學無小事,事事要精心。《資料匯編》中落實新《綱要》執行新《常規》中有詳細的要求,大家應熟練掌握,以便更好的指導工作。
觀察孩子要細心:每個孩子的言行舉止要盡收眼底。孩子對什麼感興趣、為什麼他不願參加活動等都要心中有數。看到了才能有針對性的去解決問題。
引導孩子要耐心:我們不能用成人的水準來要求孩子,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個孩子,要耐心的引導幼兒學習,讓他們在不同水平上有提高。
服務家長要熱心:前面已經設計到了就不在講,自己在工作中去體會,因為我們在座的有的也是家長。
其實這「六心」是在活動過程中綜合體現的,怎樣去把握這是藝術,為什麼說:因為教師,即是一個職業,也是一種藝術。「藝術」在這里的含義是,做一件事情沒有固定模式,而是應該在活生生的過程中去把握,對幼兒教師的挑戰也正體現在這。
(三)在生活中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
這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說的。教師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是終身的。
教師可分為三個層次即經師、能師、人師。經師是教業境界師的職。其特點是,比學生

Ⅷ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特點有哪些

一、廣泛性

不同於其他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科教學,幼兒園教育活動涉及幼兒的一日活動,包括教學活動、生活活動、體育活動、游戲活動和其他常規性活動。因此,從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範圍而言,幼兒園教育活動具有廣泛性的特點。
二、整合性

從幼兒心理發展的內容看,它涉及幼兒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各方面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孤立的發展。因此,為適應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幼兒園教育活動應具有整合性,以綜合全面的整合性教育活動內容來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

整合,也稱綜合,是指把不同類型、不同性質的事物組合在一起,使它們成為一個整體。幼兒園教育活動整合性的特點集中表現為幼兒各學習領域的內容是綜合的,而不是彼此割裂的。幼兒園教育活動整合的方式多以貼近幼兒生活的某一「主題」為核心,將健康、語言、科學、社會及藝術等各領域的教育內容有機聯系有機滲透,以此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

三、啟蒙性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園是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的機構。另外,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還不夠完善,認知發展水平低。因此,學前教育的地位以及幼兒的思維和認知特點決定了幼兒園教育活動應具有啟蒙性。具體而言,幼兒園教育活動所傳授給幼兒的知識經驗必須是淺顯的,難度不宜太高。

如在大班「我是中國人」主題活動中「了解我國各個民族」的內容與要求,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啟蒙性特點決定了教師不需要追求幼兒完全背出所有民族的名稱,而只要知道幾個主要的民族,了解這些主要民族的有趣風俗和典型特點即可。再如「了解中國地圖」、「去祖國各地旅行」的內容與要求,並不要求幼兒掌握全國各省市在地圖上的准確位置,而只要了解中國主要城市和地方的名稱及地理位置即可。又如小、中班「數概念的認識」要將數字和形象(如:實物、數字卡片等)相結合,而不是單獨認識抽象的數字。

四、趣味性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因此,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既有幼兒自主、自發、自由開展的游戲活動,又有教師運用游戲化的手段進行的生活、運動、教學等活動。

自主游戲活動自身的愉悅性特點,以及各類教育活動中游戲成分的插人和滲透,使幼兒園教育活動生動活潑,從而具有趣味性的特點。

Ⅸ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原則

一、思想性原則 思想性原則是指在幼兒園全部教育教學活動中,必須向幼兒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教育,貫徹完成幼兒園德育教育的任務。也就是說要寓德育於各項活動之中。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幼兒期的德育只是道德品質教育即品德教育。幼兒的品德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會道德輿論的熏陶和家庭、幼兒園道德教育的影響下,在與周圍成人和同伴的日常生活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歷史事實證明,任何一個時代培養人才的目標,都不只限於單純的傳授知識,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道德品質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德育是一切時代共有的教育現象,是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貫徹思想性原則,就是要通過各種教育教學活動,運用多種教育手段和方法,遵循一定的准則,對幼兒實施品德教育。其宗旨主要是培養幼兒受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以及團結友愛、誠實、勇敢、不怕困難、有禮貌、守紀律等優良品德、文明行為習慣和活潑開朗的性格。從小就抓緊良好的品德教育,將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是指向幼兒傳授的知識、技能應該是正確的、可靠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教學內容安排、教學組織形式選擇和教學方法的運用應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認識事物的規律,是切實可行的。也就是說要保證幼兒園教育教學全過程的科學性。 幼兒期是一個人身心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人一生智力發展最快的時期。幼兒年齡小、經驗少、判斷力差、模仿性強,容易接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和外部刺激,而這一時期形成的認識在大腦中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其進一步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如果在教育教學中違背科學性原則,不顧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識事物的規律組織教學,向幼兒灌輸一些似是而非、不切實際、非科學性的知識,不僅影響幼兒現在的進步,也會給以後的發展造成障礙。因此,對於開展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來說,堅持科學性原則是極其重要的,它既能讓幼兒在發展的最佳時期獲得大量正確、可靠的知識和技能,迅速提高其智力水平,又可為將來進一步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是指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要能促進幼兒個性的全面發展,即智力、體力、道德、意志、情感等的發展,使幼兒從現有的發展水平向最近發展區發展。 幼兒園應向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展教育,使其健康活潑地成長,為入小學打好基礎,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礎。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無論偏重或忽視那一方面,都不利於幼兒的個性的全面發展。同時必須面向全體幼兒,把體、智、美全方面發展教育貫穿於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之中。 只有走在發展前面的教學才是良好的教學,即教學不應跟在發展的後面或在已達到的發展水平上進行,而應在沒有完全成熟但是正在形成的心理功能的基礎上進行。貫徹發展性原則,就必須在充分了解幼兒已有知識和理解能力、智力水平的基礎上提出「略為超前」的適度教育要求,把幼兒發展的可能性與積極引導幼兒發展二者辯證地結合起來。即是,既不宜低估或遷就幼兒的年齡特點,錯過發展的機會;又不可揠苗助長,超過發展的可能性,這樣才能使幼兒在最近的發展區獲得盡可能的發展和提高。 四、靈活性原則 靈活性原則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各種因素的差異和變化,機智、靈活、富有創造性地組織活動。也就是說,保證幼兒園教育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形式活潑多樣、方法靈活多變和過程隨機應變。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全過程中,無論是教育環境的選擇和創設,還是教育教學計劃的制定和執行,教師都會遇到許多復雜多變的情況,特別是受教育者生理、心理、知識經驗、認知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因此,教師不僅要認真研究幼兒教育的規律和特點,而且要認真研究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正確估計幼兒的實際水平,深入了解不同幼兒的發展狀況,結合本地區、本園的實際條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並隨著各種因素的變化不斷地調整計劃。同時還要靈活運用多種教育手段和方法,因地制宜,因人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利用任何一個教育的機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五、直觀性原則 直觀性原則是指利用幼兒的各種感官和已有經驗,通過各種直觀手段吸引幼兒注意力,豐富幼兒的直接經驗和感性知識,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概念,獲取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 這一原則是根據幼兒思維形象具體的特點,為了解決教育教學中詞、概念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關系而提出的。它符合幼兒第一信號系統占優勢的特點,能使教育教學活動過程生動形象,自然活潑,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集中幼兒注意力,有助於幼兒理解、接受和記憶,發展觀察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對提高教學效果有重要作用。通常運用的主要直觀手段有以下幾種: (1)實物直觀。包括觀察實物、標本,實地參觀,做小實驗等。 (2)模具直觀。包括觀察圖片、圖書、玩具、模型、貼絨、教具、沙盤等。 (3)電化教育直觀。包括幻燈、錄像、電影、電視、錄音、唱片等。 (4)語言直觀。指教師生動、形象、准確的語言描述。 (5)動作直觀。包括演示、示範、教態等。 六、啟發性原則 啟發性原則是指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善於啟發誘導,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的探索精神,引導幼兒積極思考,提高幼兒主動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幼兒教育的各種活動過程都是教師與幼兒的雙邊活動過程,如果離開了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收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還不能把學習的社會意義轉化為學習的內在動機,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與他們的興趣、愛好、好奇心、求知慾望等緊密相連的。因此,要求幼兒教師善於啟發誘導,引導幼兒注意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組織安排幼兒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育於具體、生動、形象與興致勃勃的活動之中,促使幼兒對周圍事物和現象產生熱愛、興趣、好奇心,產生吸取知識的要求和內在動機,主動地開動腦筋,思考問題。要培養幼兒初步的抽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充分調動他們運用已有的知識,通過自己的智力活動去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表現為: ①有積極好不的態度,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他們對感興趣的事物能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 ②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好奇心,喜歡觀察周圍的事物和現象,常常主動地積極思考並提出問題; ③幼兒積極參加各種活動,積極感知新事物,獲取新知識,善於用語言動作表現所學的內容,並能把所學到的知識技能用到新的學習活動中去,成為再學習的工具。 七、趣味性原則 趣味性原則是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使各教學環節充滿趣味,以引起幼兒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帶著喜悅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獲取知識和技能。也即是要寓教育於娛樂之中。 幼兒時期,認識的發展尚處於無意性占優勢的階段,他們的學習往往受興趣支配,而興趣的產生主要來自周圍環境的影響和刺激,受好奇、好支的心理支配著。幼兒年齡越小,越缺乏活動的目的性,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不會做意志上的種種努力,完全依靠外界環境與教學中提供的各種積極刺激。因此,只有教育教學的內容、活動形式、方法等符合幼兒的特點,使他們能接受並產生感興趣的刺激,才能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這就要求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必須結合幼兒特點進行,以活動全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教學活動是教師創造和體驗的過程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