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現在的山區小學教育又差人又不招人呢
體制問題很難改的,建議全國人大能討論一下此類問題
『貳』 如何做好一名山區農村小學的
針對國農村的基礎教育,國家推出了一項非常重要的惠農政策,即農村九年義務教育,這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農村家庭供孩子上學的經濟壓力,同時也給廣大農村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就讀機會,極大地促進了國農村山區基礎教育的發展。
可是在國農村一些偏遠的山區,由於受交通、地形、語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教師的數量和質量長期以來都無法得到保證,教育教學質量也一直得不到提升。
因此,對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進行深入探討便十分必要。
1.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現狀(1)小學教育設施條件差,無法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
因為農村偏遠山區發展緩慢,信息閉塞,村民對教育不重視,再加上沒有過多的資金投入到教育行業,導致小學教育只是勉強地停留在保證教室、黑板和粉筆的階段,對現階段素質教育所需的硬體設備基本是空白狀態,如小學生根本不知道多媒體教學的存在,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不利於教學質量的提升。
[1](2)無法保證偏遠山區教師的數量和質量。
農村偏遠山區交通不便,經濟發展落後,信息交流不暢,致使很多教師都不願意去這些地方教書。
另外,因為農村偏遠山區人口非常少,適齡上學的孩子更少,就出現了目前農村偏遠山區小學學校缺乏生源,教師編制配備不合理的現象,導致國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質量長期無法提高的局面。
(3)教師教育水平有限,綜合素質不高。
農村偏遠山區大多地形復雜,交通不便,離城中心較遠,教師與外界環境接觸的機會不多,再加之農村偏遠山區對教育資金的投入有限,教師無法經常性地參加教育教學的培訓,對教學方面的信息掌握不及時,長期以來一直使用一套教案,教育方式僵硬。
[2]2.提高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策略(1)強化農村山區教師的培訓。
從事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工作的教師,因為各種外部因素的限制,無法定期得到相關新知識、新技能、新觀念的培訓,導致教師自身知識結構體系不完善,教學技能滯後等現象,因此,必須加大對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師的培訓力度,盡可能地給創造培訓的條件和機會,與城市小學教育教師交流先進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更新知識結構,提高偏遠山區的教學質量。
(2)保證教學過程的規范。
國農村偏遠山區,由於生活條件落後,教師資源有限,教學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現有的教師教學任務相當繁重。
因此,要規范山區小學教育的教學過程,合理利用教師資源,通過多種渠道吸引大學生去山區支教,幫助教師做一些輔助工作,使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專注備課,為山區的教學注入新的力量,給帶去新的知識和教學技能。
此外,還要保證教師的生活條件,減輕生活上的負擔,專注教學,規范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能力。
[3](3)全面培養教師崇高的教育理想。
農村偏遠山區的教師要對教育事業充滿熱情,關愛學生,樹立崇高的教育理想,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培育山區教師崇高的教育理想,強化教師的道德模範教育,用崇高的教育事業責任心和熱情吸引更多教師,建設一支具備高尚教育思想和崇高道德品質的教師隊伍。
另外,盡可能地給山區教學提供自發展和成長的機會,可以在政策中實行一些獎勵措施或補償,激發教師教育的積極性,使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教育事業中。
(4)保證基礎的教學硬體設施。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環境下,先進的教學硬體設施對促進學生學習進步不可或缺。
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山區教學質量,加大對教育資金的投入,提高落後的辦學條件,改善山區小學教學缺乏基礎教學設備的局面。
可以藉助一些公益活動和城市小學進行合作,保證能夠及時地給山區小學提供一些先進的教學設備,使陳舊的教學硬體得到更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改善農村偏遠山區的教育,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國推出的九年義務教育惠農政策,針對所有的適齡孩子。
對農村偏遠山區孩子普及教育是教師應該要盡的義務,教師必須要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公平地接受教育,享受與城市孩子一樣的學習環境,促進山區孩子身體和心靈的健康成長。
只有從多方面做出努力和改善,為山區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教學的質量才能有所改善。
『叄』 如何提高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之我見
針對我國農村的基礎教育,國家推出了一項非常重要的惠農政策,即農村九年義務教育,這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農村家庭供孩子上學的經濟壓力,同時也給廣大農村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就讀機會,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農村山區基礎教育的發展。可是在我國農村一些偏遠的山區,由於受交通、地形、語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教師的數量和質量長期以來都無法得到保證,教育教學質量也一直得不到提升。因此,對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進行深入探討便十分必要。
1.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現狀
(1)小學教育設施條件差,無法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因為農村偏遠山區發展緩慢,信息閉塞,村民對教育不重視,再加上沒有過多的資金投入到教育行業,導致小學教育只是勉強地停留在保證教室、黑板和粉筆的階段,對現階段素質教育所需的硬體設備基本是空白狀態,如小學生根本不知道多媒體教學的存在,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不利於教學質量的提升。[1]
(2)無法保證偏遠山區教師的數量和質量。農村偏遠山區交通不便,經濟發展落後,信息交流不暢,致使很多教師都不願意去這些地方教書。另外,因為農村偏遠山區人口非常少,適齡上學的孩子更少,就出現了目前農村偏遠山區小學學校缺乏生源,教師編制配備不合理的現象,導致我國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質量長期無法提高的局面。
(3)教師教育水平有限,綜合素質不高。農村偏遠山區大多地形復雜,交通不便,離城中心較遠,教師與外界環境接觸的機會不多,再加之農村偏遠山區對教育資金的投入有限,教師無法經常性地參加教育教學的培訓,對教學方面的信息掌握不及時,長期以來一直使用一套教案,教育方式僵硬。[2]
2.提高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策略
(1)強化農村山區教師的培訓。從事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工作的教師,因為各種外部因素的限制,無法定期得到相關新知識、新技能、新觀念的培訓,導致教師自身知識結構體系不完善,教學技能滯後等現象,因此,必須加大對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師的培訓力度,盡可能地給他們創造培訓的條件和機會,與城市小學教育教師交流先進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更新知識結構,提高偏遠山區的教學質量。
(2)保證教學過程的規范。我國農村偏遠山區,由於生活條件落後,教師資源有限,教學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現有的教師教學任務相當繁重。因此,要規范山區小學教育的教學過程,合理利用教師資源,通過多種渠道吸引大學生去山區支教,幫助教師做一些輔助工作,使他們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專注備課,為山區的教學注入新的力量,給他們帶去新的知識和教學技能。此外,還要保證教師的生活條件,減輕他們生活上的負擔,專注教學,規范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能力。[3]
(3)全面培養教師崇高的教育理想。農村偏遠山區的教師要對教育事業充滿熱情,關愛學生,樹立崇高的教育理想,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培育山區教師崇高的教育理想,強化教師的道德模範教育,用崇高的教育事業責任心和熱情吸引更多教師,建設一支具備高尚教育思想和崇高道德品質的教師隊伍。另外,盡可能地給山區教學提供自我發展和成長的機會,可以在政策中實行一些獎勵措施或補償,激發教師教育的積極性,使他們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教育事業中。
(4)保證基礎的教學硬體設施。在提倡素質教育的環境下,先進的教學硬體設施對促進學生學習進步不可或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山區教學質量,加大對教育資金的投入,提高落後的辦學條件,改善山區小學教學缺乏基礎教學設備的局面。可以藉助一些公益活動和城市小學進行合作,保證能夠及時地給山區小學提供一些先進的教學設備,使陳舊的教學硬體得到更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改善農村偏遠山區的教育,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我國推出的九年義務教育惠農政策,針對所有的適齡孩子。對農村偏遠山區孩子普及教育是教師應該要盡的義務,教師必須要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公平地接受教育,享受與城市孩子一樣的學習環境,促進山區孩子身體和心靈的健康成長。只有從多方面做出努力和改善,為山區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教學的質量才能有所改善。
『肆』 如何提高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如何提高偏遠山區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教學的「基本」的要素,大體有三:一是學生;二是教師;三是課程資源(或稱之為「教學資源」、「教學內容」)。以前人們往往重視教師的講授,或者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殊不知無論教師的講授,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其最終的效果取決於課程資源。
『伍』 怎樣提高山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
(1)加強課堂教學管理。(2)加強新教材培訓。 現在基層農村學校的教師,拿到新教材後,不知從何入手。為此,要求縣教研室和鄉鎮教研組,對教師進行新教材知識點和教學技能的指導培訓,使教師們及時掌握新教材的編寫思路和基本理念,了解教材的設計思路,掌握教學內容,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
『陸』 如何提高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
【英盛觀察】
芻議如何提高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
發布時間:2015-09-18來源:畢業論文網 手機版
摘 要:長期以來,我國偏遠山區的小學教育質量一直得不到保證,教師數量不足,綜合素質不高,教育理念沒有深入普及,相比於城市小學教育,差距甚大。本文在分析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一些措施和對策以期改變這一狀況。
關鍵詞:小學教育;農村偏遠山區;教學質量
針對我國農村的基礎教育,國家推出了一項非常重要的惠農政策,即農村九年義務教育,這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農村家庭供孩子上學的經濟壓力,同時也給廣大農村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就讀機會,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農村山區基礎教育的發展。可是在我國農村一些偏遠的山區,由於受交通、地形、語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教師的數量和質量長期以來都無法得到保證,教育教學質量也一直得不到提升。因此,對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進行深入探討便十分必要。
1.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現狀
(1)小學教育設施條件差,無法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因為農村偏遠山區發展緩慢,信息閉塞,村民對教育不重視,再加上沒有過多的資金投入到教育行業,導致小學教育只是勉強地停留在保證教室、黑板和粉筆的階段,對現階段素質教育所需的硬體設備基本是空白狀態,如小學生根本不知道多媒體教學的存在,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不利於教學質量的提升。[1]
(2)無法保證偏遠山區教師的數量和質量。農村偏遠山區交通不便,經濟發展落後,信息交流不暢,致使很多教師都不願意去這些地方教書。另外,因為農村偏遠山區人口非常少,適齡上學的孩子更少,就出現了目前農村偏遠山區小學學校缺乏生源,教師編制配備不合理的現象,導致我國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質量長期無法提高的局面。
(3)教師教育水平有限,綜合素質不高。農村偏遠山區大多地形復雜,交通不便,離城中心較遠,教師與外界環境接觸的機會不多,再加之農村偏遠山區對教育資金的投入有限,教師無法經常性地參加教育教學的培訓,對教學方面的信息掌握不及時,長期以來一直使用一套教案,教育方式僵硬。[2]
2.提高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策略
(1)強化農村山區教師的培訓。從事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工作的教師,因為各種外部因素的限制,無法定期得到相關新知識、新技能、新觀念的培訓,導致教師自身知識結構體系不完善,教學技能滯後等現象,因此,必須加大對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師的培訓力度,盡可能地給他們創造培訓的條件和機會,與城市小學教育教師交流先進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更新知識結構,提高偏遠山區的教學質量。
(2)保證教學過程的規范。我國農村偏遠山區,由於生活條件落後,教師資源有限,教學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現有的教師教學任務相當繁重。因此,要規范山區小學教育的教學過程,合理利用教師資源,通過多種渠道吸引大學生去山區支教,幫助教師做一些輔助工作,使他們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專注備課,為山區的教學注入新的力量,給他們帶去新的知識和教學技能。此外,還要保證教師的生活條件,減輕他們生活上的負擔,專注教學,規范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能力。[3]
(3)全面培養教師崇高的教育理想。農村偏遠山區的教師要對教育事業充滿熱情,關愛學生,樹立崇高的教育理想,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培育山區教師崇高的教育理想,強化教師的道德模範教育,用崇高的教育事業責任心和熱情吸引更多教師,建設一支具備高尚教育思想和崇高道德品質的教師隊伍。另外,盡可能地給山區教學提供自我發展和成長的機會,可以在政策中實行一些獎勵措施或補償,激發教師教育的積極性,使他們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教育事業中。
(4)保證基礎的教學硬體設施。在提倡素質教育的環境下,先進的教學硬體設施對促進學生學習進步不可或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山區教學質量,加大對教育資金的投入,提高落後的辦學條件,改善山區小學教學缺乏基礎教學設備的局面。可以藉助一些公益活動和城市小學進行合作,保證能夠及時地給山區小學提供一些先進的教學設備,使陳舊的教學硬體得到更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改善農村偏遠山區的教育,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我國推出的九年義務教育惠農政策,針對所有的適齡孩子。對農村偏遠山區孩子普及教育是教師應該要盡的義務,教師必須要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公平地接受教育,享受與城市孩子一樣的學習環境,促進山區孩子身體和心靈的健康成長。只有從多方面做出努力和改善,為山區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教學的質量才能有所改善。
參考文獻:
[1]卓瑪才讓.提高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之我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28):38―39.
[2]龍騰飛.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偏遠山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J].飛(素質教育版),2013(09):196.
[3]韋艷瓊.如何提高偏遠山區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05).
『柒』 如何提高山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
(1)加強課堂教學管理。
因為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戰場,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於課堂效率。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是教學一線的教師應該掌握的新理念。傳統的教學觀認為: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講,學生聽。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要充分熟讀教材,合理地創設教學情景,組織、安排學生學習,並注重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自主參與學習,使所有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學習。同時還要提高40分鍾質量關。一是抓教學過程。各學校的負責人要認真抓好備課、上課、輔導、布置與批改作業、課外活動等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規范教學行為;二是提高教師的教學意識。提高課堂教學,首先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意識,抓好教學反思。讓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及教學效果,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和引導者。三是提高教師的教案預設。寫好教案、備好課是課堂優化的前提。老師備課,寫教案都是為了應付檢查,照搬照抄,沒有落到實處。為此,教師備課必須嚴格具備「五備」、「四點」、「兩法」、「兩題」。「五備」:備教材、備教參、備課標、備教輔、備學生。「四點」:重點、難點、知識點、能力點。「兩法」: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兩題」:課堂練習題和課後作業題。
(2)加強新教材培訓。
現在基層農村學校的教師,拿到新教材後,不知從何入手。為此,要求縣教研室和鄉鎮教研組,對教師進行新教材知識點和教學技能的指導培訓,使教師們及時掌握新教材的編寫思路和基本理念,了解教材的設計思路,掌握教學內容,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
『捌』 如何打造邊遠山區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如何打造邊遠山區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內容提要】本文從小學數學課堂調研入手,指出了當前邊遠山區小學數學低效課堂的五種主要表現形式,分析了低效課堂產生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策略。
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對影響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和對策談談自己的一點不成熟的看法:
一、低效課堂的主要表現形式。
(一)教學模式陳舊單一,重負低效。
教師是「水桶」,學生是「水碗」,課堂教學是「灌水」的過程。「延時之風」、「題海戰術」、「增壓之道」盛行,其結果是教師累、學生苦、家長難、教學代價高、效率低,課堂教學陷入了「高耗低效」的怪圈。
(二)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傳統教學,以「五個中心」為主,即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中心,教學過程以講課為中心,教師講課以教材為中心,學生學習以做題為中心,教學價值以應試為中心。學生沒有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成了教師演「教案劇」的場所,學生只是教師的配角。教師習慣於「專制式」的教,學生習慣於「被動式」的學;教師只顧「教什麼」,不研究「怎樣教」;學生只知「學什麼」,不掌握「怎樣學」,學習效益差。
(三)重知識傳授,忽視方法的引導和學生體驗。
課堂教學重接受、輕探究,重聽課、輕動手,重記憶、輕應用,重結果、輕過程,重認知、輕情感和價值觀,強調知識的掌握和經驗的沿襲,而對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整合培養卻比較忽視,導致學生表現出不會思考、不會質疑,不能創新。
(四)教學活動形式熱鬧,缺乏實效。
沒有把課堂教學目標真正定位在學生的發展上,缺乏對學生思維廣度、思維深度、思維力度、思維效度的訓練,而一味追求課堂教學的表面形式,形成表面上課堂教學研究轟轟烈烈,實質上課堂教學效果空空洞洞的局面。
(五)以本為本,忽視對學生和教學內容的了解和分析。
沒有把學生當作是一個個充滿活力的豐富多彩的生命個體,沒有把學生的差異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加上邊遠山區小學的孩子受家庭背景、生活環境的影響,他們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個體差異、思維的平均水平比城鎮小學生差距更大,這樣用同樣的內容去教有差異的學生,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低效課堂原因分析
(一)邊遠山區小學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知識和觀念不能與時俱進,城鄉教育不平衡。邊遠山區小學教師老齡化嚴重,年齡結構趨於失調。這些老師明顯的感覺教學「吃力」:一是教材把握不住,以前的老教材的設計,不僅教什麼給設計好了,連怎麼教都安排好了,而現在課本中只有那麼幾幅畫,重點在哪,難點在哪,很難把握。二是由於知識上跟不上,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對教育信息的了解和吸收重視不夠,缺乏進修學習的迫切性,即使參加一些進修,又缺少對所學知識的「內化」。因此教學中僅滿足於下功夫「磨」,強調「見多識廣」地練,致使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尚保持「教者面面俱到地講,學生消極被動地聽」的格式,這樣的教學勢必引起學生的厭煩。
(二)傳統教學方法根深蒂固。當下農村小學的課堂教學,許多教師依然熱忱於傳統的「講授式教學」: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一張嘴巴,一本作業,幾道練習題……教師一味地講,一味地問,一味地填,一味地灌,這不是教學,學生一味地聽,一味地答,一味地收,一味地裝,這也不是學習。課堂上教師講得多、演得多,看得是結果是否正確,聽得是是否有大而整齊地齊聲回答,一節課下來很難見到有生動有趣的體驗場景。
(三)教師缺少改革課堂教學的決心和信心。當前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仍是教學成績一票否決,家長們往往也認準的是分數,班級學生成績高了,老師就是會教書的好老師,否則就不是,因為他們都認為,孩子以後中考、高考,選擇好學校還得要高分。受這一導向影響,數學教師們是盡其所有本領,盡其所有時間,堅持「題海戰術」,而對新課程新教學望而卻步,生怕誤了學生成績,因此教師沒信心去改革課堂,走進課堂,新的教學方法、新的學習方法想用卻不敢用,數學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模式難以形成。
(四)家庭教育嚴重缺乏。邊遠山區小學生地處偏僻地區,大多數學生家長文化素質不高,對待孩子的要求出現兩種極端,一是望子成龍,對子女期望值過高,子女若未能達到他們的要求,會憤怒、失望、或冷嘲熱諷,常使孩子無所適從,感到壓抑,導致自信心缺乏;二是認為子女認得幾個字,能算簡單的帳就行了,對子女要求不嚴,不能給子女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造成孩子主動學習的要求不高。
三、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所謂有效教學,是通過教師和有效導學資源的輔助,突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方式。有效教學主要包涵三方面:一是學習時間,即提高單位時間的學習質量;二是學習結果,即在學習過程中有實實在在的收獲;三是學習體驗,即學生感受到一種愉悅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所以,教學有效性既指如何教,同時學得如何也是重要的考量標准,也就是:提高學習效率,獲得學習結果,強化學習體驗。
如何提高邊遠山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了解學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
1、了解學生個性。大多數的學生在學習中高興得到老師的誇獎,因此,經常開展一些小型競賽活動,可激發其學習興趣,增強其競爭意識,讓學生在競爭中共同前行。在教學中,採用各種方式的競爭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的參與熱情,讓全體學生能夠共同進步。
2、了解學生原有認知基礎。任何人在學習新知識時,舊知識總是要參與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含量,也消除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教師應盡可能地從實際中引出問題,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應用於生活實際,從而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教師也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二)、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是高效課堂的首要條件。
要打造高效課堂首先要轉變「發言熱鬧的教室」為「用心相互傾聽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傾聽的教室」里,才能通過發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則交流是不可能發生的。傾聽學生的發言,好比是在和學生玩棒球投球練習。把學生投過來的球准確地接住,投球的學生即便不對你說什麼,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為教師要擅長接學生投過來的每一個球,特別是學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這也是作為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和駕馭課堂能力的最好表現。
(三)、充分的課前准備是高效課堂的必要條件。
新課標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首先,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麼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其次,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
(四)、課堂中優化教學過程是高效課堂的關鍵。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數學學習活動應是在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基礎上的更高層次追求。
1、課前導入,出示目標。引人入勝的導入,可以喚醒學生的求知慾,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一進課堂就可以或讓學生聽聽與課文有關的錄音或音樂,或講一個與課文有關的小故事,或展開一段與課文有關的精彩對話,或利用視頻短片導入等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2、設置提綱,引導自學。課前寫好小黑板,課上通過小黑板讓學生看,明確自學要求,即自學什麼內容,用多長時間,如何檢測等,並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如看書,是獨立圍繞思考題看書、找答案,還是邊看書、邊討論、邊解決疑難問題等等。而學習目標與自學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學生以激勵比賽方式最好,因為比賽可以激發小孩子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青睞。而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於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發展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
4、檢查反饋,精講點撥。
通過檢查反饋,精講點撥啟發學生的思路,教師歸納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指導方法,補充知識規律,實現整合和升華。這一環節既是補差,又是培尖,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既幫助後進生解決疑難問題,又通過糾正錯誤,使好生也了解得更加透徹了。
5、巧設練習,鞏固提高。
通過基礎性訓練,檢驗學生達標情況,彌補缺欠。課堂作業要典型,難易程度和作業量適中,有必做題,有選做題,有時還有思考題。一節課用15分鍾左右課堂作業,老師督促學生獨立完成作業,鼓勵必做題做完了的學生,做選做題或思考題。通過巡視,了解哪些同學真正做到了「堂堂清」,哪些同學課後需要「開小灶」,使課外輔導更有針對性。並對個別優生及後進生和部分的中差生進行批改,這樣就不僅能檢測學生是否都當堂達到學習目的,還能促進學生在各個環節中都積極主動地學和練,提高他們的效率;及時反饋信息,能按時做對課堂作業的就達到學習目標,做到了「堂堂清」;將所學知識通過訓練,內化為解題能力;課堂作業下課時都交了,真正減輕了學生課外負擔。課後學生輕鬆了,有時間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
打造邊遠山區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應該使課前、課堂和課後等方面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組合。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我們教師,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系。我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要堅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勇於實踐,敢於創新。
『玖』 山區小學教育要發展,我該怎麼辦
個人意見:
現在的中國基礎教育有點脫離現實,不管是初中還是小學,都實行並校。不管遠近都要雇校車來回接送,這些校車都是私人車輛。
不管平原還是山區,不管路近還是路遠,不管原來的村子大還是小,都要並到鄉鎮所在地的學校去學習。
這樣雇校車錢還是家長出,實際上雖然國家減免了學生的學費、書本費,但是車錢、飯錢、。。。。。。還都得家長自掏腰包,何況有的人家本身不富裕,經濟上是捉襟見肘,無疑是增加了家長----特別是農民的負擔。
自從並校以來,校車增加了,事故也隨之增加,多次出現人員傷亡事故。
我感覺,以後還得實行比加大的村子還得開辦學校,教育會很有前途的。
『拾』 淺談在山區小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
淺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怎樣培養學生自信心
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體。在語文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1]。然而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長期受到家長的溺愛,養成了任性的性格,受挫能力較差。另一方面,長久以來,我們的教育只重視知識的傳授,應付升學,多數成績不好的孩子經常受到的是冷落、批評,在學習上信心嚴重不足;再加上農村交通不便,經濟落後,學生見識少膽小怕事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孩子們在面對困難、面對挫折方面,表現出克服困難的勇氣不足,學習上缺少自信、害怕困難。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習上能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小天地?
1.重視教學 中的情感因素,減輕學生的思想負擔
1.1創設開放性的教學情境,誘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在教學中教師堅持學生的本位觀,遵循民主的教學原則,尊重每一位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上都有發揮自己特長的機會,嘗到成功的滋味,使課堂成為學生展示才能的地方。在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發現,學生如果對某位老師很親近、很喜歡,學生就對這位老師的課很感興趣,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好這一學科的知識,在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鑽研精神。因此,我們必須優化課堂教學氣氛,為學生創設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誘發他們的學習慾望,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放下老師的架子,作為學生的「大朋友」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真摯、坦率地與學生平等相處,互相交流思想,事事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平等對話,給學生創設一種暢所欲言、勇於思考、敢於創新的開放性教學情境。老師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誰最聰明?」「誰最棒?」「誰的答案更好?」「誰 能把老師問倒了……,給學生創設一種心靈愉悅、和諧的氛圍,使學生敢於質疑,敢於堅持自己的見解,敢於與老師、同學討論,從而建立起自主學習的激勵氛圍。
1.2牽掛每一位學生,讓所有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優點。
《學習的革命》一書有這樣一段話:「如果我們固執地透過唯一一片濾色鏡去觀察智慧的彩虹,那麼,許多頭腦將會被認為缺乏光彩」[2],美國著名教授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人同時擁有九種智力,只是這九種智力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組合存在,使得每個學生的智力都各具特色。世界上不存在誰聰明誰不聰明的問題,只是誰在哪一方面更聰明的問題,即學校里沒有所謂的「差生」的存在,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也是出色的。因此作為教師應善於抓住這樣的時機,不輕易放棄這樣的機會,用心去關注學生,牽掛每一位學生,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懷,幫助所有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優點,重新認識自己,肯定自己,這對培養孩子的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
1.3給孩子說理由的空間。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個學生都有身體,有自己的感官,自己的頭腦,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願,自己的知識和思想基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規律。教師在教學 過程中要給每個學生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利和機會,給孩子說理由的空間。一天下課,有學生跑到我跟前說:我班的王芋池把班上扎拖帕用的竹竿整斷了。我當時挺生氣的,要知道那是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准備好的。我氣沖沖地來到王芋池跟前,准備給他一頓訓斥,當看到孩子那雙委屈的眼睛時,我壓住了內心的怒火,平靜地說:「說說理由。」原來在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這一課時,為了幫助這些山區孩子能體會到從「外洞到內洞的孔隙的小、窄、險」,我因陋就簡,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把兩張課桌合並在一起,當作孔隙,用小黑板當小船,叫兩個同學睡在「小船」上,再叫兩個同學當工人從「外」往「內」拉。我班的王芋池看到「工人」在拉「小船」時很吃力,他想到了平時在自家玩時,爸爸給他做的「滾珠車」,他想:如果在小黑板下面放兩根竹竿,這樣拉起來可能比較省力,於是下課以後,他就將班上用來扎拖帕的竹竿弄斷,准備把竹竿當作「車輪子」來試試,哪知還沒成功就讓同學給告了密。聽了王芋池的話,我心裡的怒氣被他智慧的火花驅走得無影無蹤,心中的驚喜與自豪油然而生。我鼓勵王芋池按他自己的想法在班上進行試驗,事實證明王芋池的辦法是對的。年僅九歲的孩子能根據平常的生活經驗想到如此奇妙的辦法,我心裡不禁一震,慶幸自己在關鍵的時候沒有訓斥孩子,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冷靜處理,我留給了孩子辯駁的機會,使他能說出自己的理由,讓他們奇異的思維得以閃光。
2.激發動機,培養興趣,減輕學生心理負擔
2.1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與意志。
學生對學習的知識感到難學或自認學習不好,在心理上也是一種負擔,在這種心態下學習註定是學不好的,所以要在教學中採取一定的措施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樹立堅定的信心。在教學中教師依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創設不同的情境讓層次不同的學生都有收獲,如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解決基本問題,學有餘力的學生解決難度大的問題,當學生回答問題有困難時教師說「再想想,再看看,你能行!」的鼓勵話,作業批改上多寫「有進步」「相信你能學會」的批語。發現學生做錯題時,先不在作業上打「×」,先打上「------」,學生改對後再打「√」,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燃起他們自信的火種,激起他們前進的熱情。
同時,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還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擺脫「你講我聽」的思想束縛,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去體驗成功的喜悅。我要求學生查字典,解決字、詞、句、篇的一些問題,閱讀相關的課外書,補充一些必要的知識。還讓他們自己去自已去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提出問題,再從反復的讀書中回答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地、自覺地看書,積極動腦思考,在課堂上,對可講可不講而學生通過自學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適當加以引導,扶一扶,讓其通過自學解決。讓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學習機會,人人動手、動口、動目、動腦。創造條件,讓不同程度學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對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學生,及時加以肯定、表揚,讓他們把成功的喜悅變成自學的動力,牢固地確立起自學的信心。
2.2 培養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興趣是行為驅動系統中最現實、最活躍、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通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藝術來激發,因此教師要善於抓住教學環節的一切機會來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2.1以疑激趣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是一切發現創新的基礎。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善於啟發、誘導學生多思考,多質疑,以疑啟思,提高思維的變通性,應充分運用「變式」,對同一問題、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維產生矛盾,意見分歧,這時我放開讓學生各抒已見,使學生置身於思考探索的氣氛中。教師的點撥應盡可能將已知信息沿著不同的途徑朝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從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訓練學生的思維變通性,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力,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一文,學習時有學生提出:「當時敵人投擲的燃燒彈炸開時有濃煙,邱少雲為何不趁此機會打個滾熄滅自己身上的烈火呢?」通過質疑,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效果。由於學生的知識、經驗有限,有時思維的觸角達不到隱含在課文中的疑點。教師應引導學生從隱含疑點處質疑,投石擊浪,撥動學生思維的琴弦,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如教學《鳥的天堂》最後一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反復誦讀,但學生讀時,一眼晃過,似無所疑。這時我啟發學生質疑:文中兩個「鳥的天堂」是同一個意思嗎?為什麼一個「鳥的天堂」打了引號,一個沒有打引號呢?從而引起學生注意,激起思維的浪花。
2.2.2以趣樂學。
對新知產生興趣僅是邁出了一個小步,如何在求知過程中保持旺盛的興趣,需教師深鑽教材挖掘內在的「趣」。平常在學生的習作中,我常發現學生混用「辨、辯、瓣」。於是我很有創意地設計了一個有趣的謎語。謎語內容分別是:辨:「辛辛兩個插樹丫,插上點撇分開它。」(分開含有分清之意。)辯:「辛辛兩旁在說話,站在兩邊爭論它。」(爭辯的「辯」與說話有關,所以中間是言字旁。)瓣:「辛辛兩個種西瓜,種了西瓜先開花」。(瓣字既指話的片,也含有瓜瓣的意思)。通過這樣兩頭不變「辛辛」只有中間部分的變化,使學生清楚地知道這三個字的區別所在,這一過程就是引導學生以趣樂學的過程。這樣的練習定能減少學生錯別字的發生,這樣的學習方式生動有趣、深受學生的喜愛,能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推到主體的位置上,又獲得學生對這門學科的濃厚興趣。
2.2.3結束延趣。
一首好詩,一篇好的小說如一枚青橄欖讓讀者回味,同樣一節好課也會讓學生回味無窮。當一節課即將結束時教師設計一個饒有興趣的問題讓學生思索,學生的學習興趣會不因課的結束而中斷,興趣會引他們進入一個求知的氛圍,如《凡卡》一課的教學,在結束全文時,大家都意猶未盡,我抓住孩子們都十分關注凡卡的命運這一契機,給學生充分想像的空間,讓他們說一說、寫一寫凡卡最終的命運如何?這樣課堂的延續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今天,新課程標准給我們教師和學生留出了更多的空間,讓我們積極地投身於新一輪課程改革,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全心全意地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師努力跟學生溝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班級活動,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學生一定會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習上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小天地。
參考文獻:
自信心是個體心理長期發展的產物,它反映了一個人的個性特徵與生活態度。俗話說:信心多一分,成功多十分。自信心是每個人事業成功的支點,它能把阻力化為動力,將被動變成主動,勇於戰勝困難,走向成功。因此,如何讓學生樹立自信心,到達成功的彼岸,是每一位教師工作中的一個永恆主題。在日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留心教學的每一個細微環節,時時處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信心。
一、鼓勵為主,喚起自信心
無論哪一個孩子,都希望能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賞。作為語文教師,我關注學生在課內外學習中的點滴進步,努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把握時機,盡可能地表揚每個學生,以簡潔、中肯的評價,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喚起學生的自信心。
我們班上有位姓周的男生,朗讀水平較差。一次,我請他讀《白楊》第五自然段。結果,短短十幾字的一個長句,他反復讀了好幾遍,都沒有讀准確。我看他很緊張,也很尷尬,就摸摸他的腦袋,鼓勵他說:「還可以嘛,老師覺得你比以前讀得好多了,聲音也挺響亮。課外你再多練練,下節課還請你來讀,能行嗎?」他激動地點點頭。到了下一堂課上,我又請他讀,果然他讀得十分正確流利,我再一次表揚了他,後來,這位男生的讀書勁頭更大了,朗讀水平也有了明顯提高。
二、設立目標,產生自信心
確定學習目標時,要注意適應因材施教的需要。針對每位學生不同的認知水平,因人而異,設立適中的教學目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輕松達到既定目標,產生成功的喜悅,從而形成積極的心理特徵,相信自己的能力,產生自信心。
一次口語交際課《我的讀書生活》,我給班上同學分配了不同的任務:要求平時能說會道、語言表達能力強的一些學生不但要介紹書名、作者、主要內容,還要結合談談自己的讀後感受;而對一些口語交際能力較差的學生,我只要求他們說話聲音響亮,態度自然大方,能說清書名、作者、把書中摘抄的精彩語句讀給大家聽就行了。當學生達到了我的預設目標時,我就加以肯定。一堂課由於對大家的要求不同,學生們都較輕松地完成了任務,課堂氣氛熱烈而融洽。
三、認識自我,發展自信心
小學生的自信心往往是在通過與他人比較的基礎上產生的,以人之長比己之短,會越比越泄氣,反之,則會造成驕傲、自負的缺點。在語文教學中,要因勢利導,幫助學生會辨證地分析比較,挖掘自己的閃光點,同時認識自己的不足,長處發揚光大,短處設法彌補,這才是認識自己,評價自己的正確態度,才有利於自信心的健康發展。
一次習作課寫《我的同學》,我請同學們互相說說所寫對象的特點,發現大家對班上幾個成績較差的「調皮鬼」盡挑毛病,我就引導說:「相信這些同學聽了大家的意見,會改正缺點的,不過你們不要太挑剔了,也誇誇人家好的地方嘛!同學們又紛紛給他們找優點。原先被批評得低頭不語的幾位同學,這回也挺直了腰桿。習作完成後,我又補充布置了一個小任務,寫一篇小練筆《誇誇我自己》,同學們積極性都很高。
四、創設環境,激勵自信心
自信心是自我意識長期發展的結果,它與自我認識、自我評價密切相聯,在小學階段,對自我的認識主要是根據老師和同學的態度來確定的。作為語文教師,應該結合文本,更多地創設一個欣賞學生,信任學生的環境,對學生的表現不說泄氣話,更不說諷刺挖苦的話。
比如在朗讀課文中,我最常運用的方法就是開展朗讀比賽,如個人賽、小組賽、師生賽等,要求學生都來做「評委」,為別人的朗讀情況打分、評議,除了指出他朗讀中的錯誤外,更要找找他朗讀中值得別人借鑒的優點。課堂上同學們的肯定態度,更能激勵學生的自信心。另外,在與家長的聯系中,我也要求家長對孩子在語文學習中的表現,不要一昧地高要求,比分數,而要採取信賴、欣賞的態度。
五、創造機會,增強自信心
「沒有什麼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麼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成功的動力。」在語文教學中,我設法讓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在課堂上展示才能,創造各自成功的機會。學生在獲得成功體驗、享受成功喜悅的同時,又會轉化為進一步學習的巨大動力。比如:讓寫字有進步的學生上黑板范寫生字,把他的作業本拿出來展覽;每一次習作後,挑選優秀的學生習作推薦到學校「筍芽兒文學社」,有進步的作品在班上范讀,甚至貼進「學習園地」;讓朗讀得好的同學起來做「小老師」,給大家范讀、領讀等。讓學生用行動把自己的優點和進步展現在別人面前,從而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自信心作為一種非智力因素,間接地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名教師,要樹立全面育人的觀念,把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擺到教育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