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英語從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過程三個方面怎麼評課
潘雲飛各位老師大家好,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評課可以說是我們最為常見的一種課堂教學經驗學習交流形式,評課應該是在聽課(包含聽教學設計)的基礎上對被評者的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客觀、科學、合理的評價。可是多少次的參與老師們的評課總是覺得老師們似乎不好把握評課標准,即不知道怎樣進行評課,很多時候都是在用「官話「套話」,對被評者也包括對評者本人沒有起到促進和提高的作用,致使說和沒說一樣。為此,今天給老師們一點建議如下,希望老師們在今後的評課過程中能真正地提高評課能力與水平。1、在評課之前,不妨先聽取開課教師對本堂課的設計思路,以便有個整體的把握。2、評教學設計、目標、內容、時間等的安排是否合理。3、學生的參與度。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受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是否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應當作為評課的一個主要標准。4、評教學的實效性。由於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情景可以設計的相當完美,但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很可能因為漂亮的情景而轉移了對課本知識的興趣,教學效果打折扣。5、上課思路、邏輯體系也應當是一個評價的重點。6、不應當把是否完成了教學任務作為評價成功與否的依據,而應當把師生的互動程度、內容的實效性作為評價的一個主要依據。7、評課的過程中,多些指導、建議,也可以從課中內容談一談心得(要具體),少些其它的語言,特別是框架是的評價要少或無。當然,有了上述的評課標准,評起課來似乎好了許多,但還是希望老師們能夠多多進行專業性的業務學習,讓我們的頭腦中知識豐富起來,可以應對各學科各專業的課堂教學,這樣再結合評課標准才能更好進行評課。我們要倡導、建立一種新的評課文化。應該承認,「評課」這個詞本身就容易給人一種潛在的影響:你是來評我的,我是來接受你的評價的。那當然,你說了算,我說了不算。這樣,教師是被動的,沒有成為一個評價的主體。評課者的地位明顯高於被評者。在這樣一種文化當中,我們的教師是最缺乏作為教師的獨立性的,也是最缺乏對教學的專業評價權利的。新課程呼喚的是每一個教師都能夠成為教學的主人,對自己的課都能夠有一個自己的評價標准。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一種新的評課文化來哺育、來滋養我們的教師,使得我們的每一個教師在教學中成長起來。這里就有一個評課者與被評者之間怎麼建立起一種民主的、建設性的、對話的夥伴關系的問題。這就回到了我們所說的新課程所倡導的新文化上來。把評課、觀課當作一種教研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彼此交流,發表觀點,大家都受到啟發。這樣的評課文化才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態勢。只有當一個活動的每一個參與者都有收獲和啟發,這個活動才更有意義,才能延續下去,才能推動我們的研究更深入、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⑵ 淺談小學英語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
英語教學不僅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形成英語教學藝術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學設計。現代教學尤其注重設計,科學的教學設計,既是體現教育目的性、計劃性、針對性和預習性所必需,又是順利實施教學方案、調控教學過程的前提,也是確保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英語教學設計就是英語教師根據正確的教學思想和英語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針對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材,對英語教學的整個程序及其具體環節、總體結構及其有關層面所作出的預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劃。它是英語教師教育思想、思維流程和教學藝術的體現。眾多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在學校教學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只要教師有心,同樣可以進行樸素卻生動的有效的教學設計;一個教師的基本功的精湛同樣是成就教學精彩的基本元素,如清爽明了的簡筆畫和教師動聽的歌喉也能使教學充滿詩意,吸引孩子們的眼球並提升語言能力。新課程的課堂是具體的,動態生成的,它不是教師完全預設的。所以,我們教師在進行小學英語教學設計時,應認真思考以下幾個層面的問題: 觀念層面:是否充分領會現代教育理念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核心要素。內容層面:教學設計是否有明確的問題情景和學習路徑。操作層面:是否將學習空間最大限度的留給學生。綜上所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設計應充分重視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教師在設計教學預案時,要學會主動把自己當成「魚」,只有這樣學會了「換位思考」,能夠預想「魚」的各種感受,才會在觀念上和方法上得到自我提升,也才會真正創造出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活動。一、 教學活動設計應該遵循基本的規律:( 1 )輸入——輸出。首先,從語言學習規律看,學生學習時首先要接觸一些語言現象,要體驗、感受、理解這些語言現象,我們把這些稱作英語的語言輸入。然後是操練、實踐和運用這些語言現象,這是語言的輸出。語言的輸出要建立在輸入的基礎上。( 2 )語言操練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教學設計中的活動安排應該由簡單到復雜,由容易到難度較高的。前面一個活動是後面活動的基礎,後面的活動是前面一個活動的發展和提升。( 3 )處理好語言學習與語言運用之間的關系。有的老師認為《課標》倡導採用任務型語言教學,任務型教學有一個觀點就是主張在運用的過程中來學語言。二、教學各階段的活動設計建議:( 1 )復習、引入環節的設計? 導入要和後面的教學新內容相關;? 導入要有效激活學生已有知識經驗;? 導入要盡可能簡潔( 2 )呈現、感知環節的設計? 調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關注即將學習的新內容;? 語言體現一定的重復性,增加學生感知的機會;教師可以設計一定的感知性活動,了解學生感知、理解新語言的情況;? 具有可理解性,融入一定的已學語言,對新內容巧妙解釋,幫助學生理解;? 幫助學生實現短時記憶; 另外,小學生學習英語最怕「難學」,而教師最擔心「難教」。在「難」字解決之後,教學中的其他問題馬上會迎刃而解。因此,在英語教學設計中,難點的處理尤為重要。處理得當,有事半功倍之效. 以上簡短的語言其實不足以全面概括教學設計的方方面面,要做到教學設計的科學,全面,還需要我們去多多的親身實踐。
⑶ 小學英語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組成部分是什麼)
在小學英語來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學自習英語的興趣,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是正確的,但活動形式不能只圖表面上的熱鬧,而要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作支撐。教師要善於通過有效的語言活動,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因此,有效的教學設計是關鍵。那麼,教學設計的組成部分是什麼呢? 小學英語教學設計由教學分析、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評價三部分組成的。 一、教學分析包括:1、教學內容的分析 2、學生的分析 3、教學背景的分析 二、教學設計包括:1、教學目標的設計 2、教學策略的設計 3、教學過程的設計 4、教學活動設計(包括教學活動和評價活動),其中評價活動又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目標達成評價。 三、教學設計評價包括:1、教學設計實施過程 2、教學設計實施效果
⑷ 我國教學設計發展歷史和現狀
作為教育技術的一個重要領域,教學設計是20世紀60年代形成的一項課堂教學技術。為了更好地了解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技術,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教學設計理論的歷史軌跡。 1、 教學設計的思想萌芽與早期發展 由於教學設計是事融合了許多不同學科的重要理論而形成的一個新的知識體系,因此它的出現與發展同其他學科的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其中心理學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建立教學設計學的構想最初來源於美國哲學家、教育學家(John Dewey),他於1900年提出了應建立一門所謂的「橋梁科學」,以便將學習理論與教學實踐連接進來,目的是建立一套系統的與教學活動有關的理論知識體系,以實現教學的優化設計。但由於當時條件的限制,教學設計還僅僅是萌芽狀態,並末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 到20世紀中葉,行為主義迅速發展,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代表人物斯金納提出了S—R理論,並將應用於教學,出現了程序教學和教學機器。程序教學以其精確組織的個別化、自定步驟的學習,確立了許多有益的指導原則。它建立的一系弄學習原則和開發程序教材的系統方法,對教學設計理論模式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在這一時期中,奧蘇伯爾的漸進分化的思想,如運用先行組織者,然後呈現一系列具體的下位概念和例子;布魯納(J.Bruner)依學生成績而逐漸提高學習復雜性的思想;馬克勒(S.Markle)和墨里(J.W.Mrooe)等運用教學理論促進概念獲得的思想,都對教學設計的發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2、 認知心理學對教學設計的影響階段(20世紀60年代~80年代) 從教學設計發展的第一階段可以看出,程序教學是教學設計的方法學上的依據。但在60年代末,認知心理學逐漸代替行為主義,成為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研究者紛紛重新考慮學習理論。影響比較大的有加涅,他把自已的教學設計與與認知理論相結合,將學習結果分為五大類等。梅里爾也提出教學設計的成分呈現理論。此外,認知心理學中關於知識生成的研究結論也被應用到教學設計中,這些研究產生了許多針對學習過程的策略,如問題解決策略、信息組織策略,降低焦慮策略,自我控制策略、元認知與招待性策略等。這些新理論的引入,極大的豐富了教學設計的理論體系。使得教學設計這門學科不斷完善與擴充。 3、 整合化思想、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教學設計的影響階段(80年代至今) 到了20世紀80年代,教學設計研究者開始傾向於將不同的教學設計理論結合成一個行之有效的總體模式。如賴格盧特的精加工理論,藤尼森提出的概念教學理論等。 在20世紀90年代,建構主義對教學設計理論起了較大的作用。這一時期,學習者與教學媒體、教學情境的結合是教學設計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 對於日後教學設計的發展趨勢,我們可以預測,在教學設計領域內,研究者應關注的不僅僅是一個學科中某一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也不僅僅是學習的認知過程,而應從人的整體發展的思路去進行教學設計。既然教學情境中的學習者已經成為一個重要因素,而諸如學習動機等情感因素也應該在教學設計中等到反映。同樣,在教學設計中,設計者也應該注重教師的積極參與以及教師的能力特徵和個性特徵在教學設計中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