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美
談課文的語言美及其教學
日期:2005-01-29 地址: 作者:
小語課本中的課文,大都是名家名作,語言堪稱典範。實施素質教育中的小語教學,應高度重視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語言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培養民族感情。
課文中的語言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語言的思想美
「語言是思想的表現」,課文通過語言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倫理美和智慧美。如《田忌騫馬》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挑山工》表現了現代中國人民鍥而不舍、奮發向上的精神……即便是譯文,如《窮人》、《小珊迪》、《夜鶯之歌》也反映了全人類的共同美德,如善良、富有同情心以及反抗 侵略等。
二、 語言的規范美
一位著名的外國語言學家說過:「你應注意的首先是,不論說哪一種語言,都要力求純正,遵守語法,我們決不違反語法。」漢語主張遣詞造句的目的是「達意」。孔子說:「辭達而已矣!」意思是說,能把意思表達清楚就可以了。小學語文課文,大都是典範的白話文,語言不僅合乎現代漢語的規范,而且合乎不同文體的語言規范。如《白楊》、《可愛的草塘》等課文,都符合文藝語體的語言特點,具有情意性、形象性、變異性和獨創性等特徵。《鯨》、《太陽》等常識性課文則具有科學語體的特點,語言運用講究精確性和簡明性。
三、 語言的藝術美
孔子說過「情慾信,辭欲巧」,「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強調的是語言的技巧,文章的文采。在講求"達意"的同時追求藝術美,是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在小學語文課文中,詞語成色豐富多彩,句式配合靈活多樣,修辭方式異彩紛呈,韻律節奏感強,章法布局富有變化,語言的藝術美令人陶醉。如《落花生》的語言樸素美,清新雋永,耐人尋味;《五彩池》語言的絢麗美,濃墨重彩,直撲眼簾;《狼牙山五壯士》則具語言的雄壯美,激越人心,直搗心田。</P><P> 引導學生體會語言美,應做到以下兩個方面:
(1)尋找合適的角度。不同的文章,語言美有不同的特點,即使是同一文體的文章,在語言的運用上也是各有特色的。如同為寫景的課文,《海上日出》一文長短句錯落有致,不管是默讀,還是朗讀,都能使人感到太陽初升時的那種躍動著的朝氣;〈趵突泉〉句式則比較整齊,有一種近似"賦"的韻味,使人品味到一種欣賞大自然風光的逸致。因此,在引導學生體會語言美時,可從"語言文字是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角度切入,去體會語言美的特點。
(2)運用恰當的方法。方法之妙,全在運用得當。應根據課文的語言特點,選擇體會方法。
①比較分析法。有的文章,用詞造句匠心獨運,即使是非常普通的詞語用在具體有語境中都有很強的表現力。對這類詞語,可引導學生用比較分析的方法去領領會其中的奧妙。如《燕子》文中「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麼像五線譜哪」,句中用的為什麼是「幾痕」,而不用"幾根",只有通過比較,才能品味出來。此外,對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含義深刻的句子,也常用比較分析法。
②逐詞品析法。有的句子較長,含有豐富的信息,表達非常深刻的感情,可引導逐詞品析。如《少年閏土》文中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句子含義深刻,必須引導逐詞理解。如「一些事」指什麼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在什麼地方?「天空」前面為什麼要加上「高牆上的」、「四角的」等詞語?
③朗讀法。朗讀不僅有助於理解思想內容,而且能體會到語言的韻味,如語言的節奏美、音韻美、意境美等,沒有反復的詠誦是難以體會的。運用朗讀法時,應引導學生學習運用朗讀技巧,如重音、快慢、停頓和語氣等,讀得多了,就能"得心應口",即使是即興演講,也能張口即來,並合乎語言規范。
④想像法。有的課文,有鮮明的意境,應引導學生通過想像入境。可採用掛圖、投影等直觀方法幫助學生入境,要求學生邊看圖像邊想像文中的語句,把圖文聯系起來,再離開圖,邊讀文邊想像文中所造之境,最後讓學生既離開文也離開圖而用自己的話把文中的意境描述出來。
⑤體味法。應在反復中進行,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如《落花生》一文,對話部分可用朗讀法,對話中父親對花生與石榴的評述,可用想像法,文中的中心句可用比較法、聯系實際法等。綜合運用各種體會語言的方法,可以更深刻地體會《落花生》所表現的思想美。
⑥積累法。對文中的優美詞句,應引導學生摘錄,熟讀成誦。積累多了,表達的時候就會自然從筆端流出。 (《小學語文教學》2000年5期)
㈡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特點有哪些
小學教學復工作開展的有效制與否,對於小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開展的質量高低,對於我國社會文明的建設有著重要的影響,更為嚴格來說是我國民族文化繼承的重要環節。小學語文教學作為我國語文教育體制中的重要一環、基礎一環,不斷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水平、結合實踐工作經驗,做好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㈢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評價語言有哪些
教師課堂評價語言應該生動、幽默,富有情感性
幽默的語言是一種才華,更專是一種力量。他是現代課屬堂教學中難能可貴的品質。他打破了課堂內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個教學過程達到師生和諧、充滿情趣的美好境界。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在恰當的場合、恰當的時機,巧妙地運用風趣的語言評價學生。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學語言的品位,而且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要注意融注情感教育,做到心誠意切,對學生高度負責。評價語言真誠,不但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支持,也可獲得情感上的滿足,這就要求教師要了解學生、傾聽學生,用實事求是的評價語言去肯定學生回答問題的愜意,才能喚起他們的學習激情,從而產生莫大興趣和動力,教師決不能隨意否定學生,因為氣可鼓而不可泄。
㈣ 教師語言的特徵包括哪些方面
教師的語來言具有以下特徵:
(1)個體性。源
教師的語言行為是個體行為,是為了滿足教師工作與生活的需要,在教育教學中帶著極強的個體色彩。
(2)主體能動性。
教師的語言行為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是個人自覺主動的行為,表現出較強主體能動性。
(3)目的性。
教師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並非是盲目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標。
(4)規范性。
由於教師用於教學或交際的語言必須是規范統用的語言,如普通話、拼音標准等等。
(5)整體性。
教師的語言在對外顯現時,往往是多種感官共同作用,表現出一定的配合性,如口語與體態語的配合。
小編推薦:
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點擊查看
更多教師從業資格證考試報考條件、考試時間和歷年真題在這里>>>教師資格證考試想考試拿高分? 考無憂助你考試無憂>>>專家推薦在線考題
㈤ 語文課文中語言表達特點是什麼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㈥ 小學語文學習的特點有哪些
1、實踐性。語文課程的基本目標是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的實踐能力,而提高語文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
2、真實性。 指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主要關注言語的內容,關注言語所傳達的信息,也就是要有真實的信息輸入和輸出。
3、持續性。 指語言習得者要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進行經常性的大量的讀寫實踐活動。
4、反復性反復性特點是指在母語習得中對部分語言材料反復閱讀,反復玩味,以達到加深理解、強化記憶、積淀語感、積累語言材料等目的。
5、漸變性。漢語文表情達意意蘊豐富。語文學習過程的實質就是語文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由淺入深、由低到高、循環往復地浸潤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語文素養的積累與提高均呈現螺旋上升的變化趨勢,這種變化不是直線上升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6、整體性。 系統科學的一個重要思想,就是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整體不等於各部分的簡單相加。皮特·科德在《應用語言學導論》中提出,由於語言具有系統的相互聯結關系,因而認為一個項目可以孤立地進行教或學的這種想法是不實際的。
7、文化性。 語文是文化的載體,是我國數千年文化的積淀,它記載著我們的信念、人際關系、文化傳統。
8、思維性。語文是人學。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有思維的大腦,有交流思想感情的語言。
語文學習除了上述特點外,還具有藝術性、趣味性、艱巨性等特點。
對於語文學習的這些特點,在學習語文時必須有充分的認識,這樣才能把握語文學習的規律,找到一條科學的學習途徑,提高學習的效率。
㈦ 如何探索小學語文的語言教學特點
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特點不僅會對課堂的教學效果產生影響,更會影響學生以後的認知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做到規范、示範、典範的作用,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使學生能夠在輕松、快樂的課堂氛圍中激發學習慾望。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進行了探討。1.語言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近些年來,我國新課程改革的腳步不斷加快,各學校小學語文教材的形式與內容都逐漸變得多樣化,並且相對應的語文知識也在不斷加深與擴展。因此,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在執教過程中對教師的表達能力與知識體系的考核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雖然有很多的課文體裁都存在差異,但有一點卻是不變化,那就是在這些課文都流露出一些與實際生活道理有緊密聯系的知識。如果語文教師不對小學生的學習加以指導,那麼這些具有一定深意的文章對小學生來說就顯得難以理解。因此,在具體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語文教師必須注重語言表達,以此充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在根本上幫助每個小學生都能透徹理解文章裡面的真正內涵,使語文教學更加富有審美意趣,最終提高教學水平與工作效率。2.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特點2.1科學性。語文教學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語言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語言表達的規范和明確,要求語言表達要有邏輯性,語句要通順,語法要准確,音調要標准等。對於小學生而言,他們正處於學習語言的重要時期,教師語言表達的科學性和准確性都直接影響語言能力的提高。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詞不達意、啰嗦重復,那麼就會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在口語表達和運用上要保證學生能夠理解,教學內容要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通過生動規范的語言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和藹可親。2.2規范性與標准性。小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是以教師的言行為基準的。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小學學生造成直接的影響。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完成課堂教學任務,還要注重自己言行的規范性與標准性。這里的規范性與標准性不僅指對於語文教學中的語音、詞彙、語法等教學基礎內容的認讀中,還指教師在課堂中的人為師表、口語示範作用。因為小學階段學生最大的認知特點就是通過模仿來學習。有些教師在教授知識時不注重對語言的規范表達,如發音不準、帶地方口音、口語化嚴重,等等。這些都會對學生以後的學習造成不利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授課時必須使用全國通用、國家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教學,通過自己的示範作用帶動學生發展,口語表達時要做到字正腔圓、聲音洪亮、語速自然。尤其是在對低年級的學生進行授課時,更要注意語言的規范性。學生剛開始接受語文學習,缺乏一定的認識,完全是依靠教師教授來學習。而缺乏規范性與標准型的引導,勢必使學生在學習時走彎路,不僅不能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也不能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調動不起來。2.3生動趣味性。語言的生動趣味性是指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運用生動、形象、有趣的語言進行講解和描述,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睹其物,促進學生大膽想像,活躍思維,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實踐證明,大部分學生都喜歡幽默的教師,不喜歡表情冷漠的教師。有趣的語言教學不但會給學生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還會促使學生思路敏捷,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2.4可接受性。小學生的思維處在發展變化中,他們的知識水平和認知水平有限。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小學生這些特點,運用一些比較簡單、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對於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詞語或者句子,教師要幫助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詳細的講解和分析,有效地轉化語言,找到更適合小學生的語言,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提高教學質量。2.5語言必須具有評價的真實性。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運用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小學生非常在意教師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給予鼓勵和表揚,學生會興趣盎然、熱情高漲,增強學習信心,樹立克服困難的勇氣,使自己不斷進步。當前,教師的評價比較注重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很少有批評,沒有注意評價語言的真實性。這樣的評價使學生樹立了表面形象,變得越來越虛榮,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十分不利。評價應該遵循真實性原則,教師通過公平、真實的評價告訴學生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使學生明白人人都會犯錯誤,關鍵是知錯就改,以此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使學生勇敢承認錯誤和改正錯誤。2.6情感性。情感是語言教學的靈魂,語文教材大多是一些富有感情的文章。教師應用富有感情的語言進行教學,使學生深刻地感受作品表達的情感,幫助學生與作品產生思想上的共鳴,理解作者的心情。教師應在教學中把自己的情感滲透到語言表達中,用自己的語言魅力感染和熏陶學生。因此,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將作品的體會化作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把這份情感有效地運用語言傳遞給學生,觸動學生的心靈,引發學生的思考,感受到這些作品蘊含的感情,從而深刻理解作品,同時還能使學生的內心情感得到升華。3.結語語言涉及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何讓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科學、標准並充滿生動活力是教師們應該致力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如何探索小學語文的語言教學特點
㈧ 語文教育的特點有哪些
1、人文性:
「人文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對於學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強調語文學習的過程,既要學生實現自我成長,也是激發學生創造力和生命力。於漪老師認為:人文精神的內涵應該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裡品質等。
2、統一性: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規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的「工具性」,是指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熟練地運用語言工具,並能順利地參與交際活動。
語文課程的「人文性」主要體對學生的人格、個性、精神世界的關懷,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高尚的審美意識。語文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是人文性的載體;而人文性則是對工具性的升華,它使語文的工具性充滿了活力和靈性。
工具性與人文性是相互聯系、有機統一在一起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既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基礎知識,還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教材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等人文性的內涵。
(8)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特點有哪些擴展閱讀:
語文教育相關延伸:語文教育專業的主幹課程
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兒童文學、寫作、班級管理、中國文化概論、文秘基礎、三筆書法、普通話、教師口語、教育學、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心理學、語文教育史、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語文課程教學實踐、教育研究方法基礎等。
㈨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
1、學習拼音,學生由此打開了一扇學習知識的大門。2、加強識字,運用多種方法版識字,如:加偏旁權,隨文識字,利用身邊事物識字,讀拼音識字,比賽識字。3、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頭正,身直,腳放平,一拳一尺加一寸。書寫規范工整。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重點就是注重基礎,激發學習興趣。
㈩ 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啟蒙教育特點,教師的教學語言尤其具有示範、引導和影響小學生語言發展與語文能力的重要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學藝術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語言藝術,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能力、魅力及教學修養、教學風格等都會從教學語言的具體運用上體現出來。
一、規范性
教師是知識和智慧的化身,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以效法的。如果說教師的行動是無聲的語言、有形的榜樣,那麼教師的語言就是有聲的行為、無形的楷模。教師為人師表,口語的示範作用是「師表」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師語言必須具有規范性,以期產生語言的正面示範效應。
二、科學性
教育教學本身就是科學,語文教學要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傳情達意必須准確細膩,合乎科學。教師要掌握詞語的准確含義,包括詞語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能正確、深刻地分析和傳授知識。
三、生動性
生動性是指教學語言要形象、生動,充滿活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要形象生動,這既符合小學語文教材的特點,也符合小學生形象思維佔主導地位的特點。
四、趣味性
小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單是一種以思維為中心的認識過程,而是多種個性心理協調活動的過程。語文教師的語言要善於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在恰當的場合、恰當的時機,巧妙地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引導學生,使整個教學妙趣橫生、熠熠生輝。
五、情感性
語文教學面對的是一篇篇感懷抒情的文學作品,處處流動著豐富的情感,教學的語言也應當充滿感情色彩,力求達到「講到庄嚴處,學生竦容端坐;講到豪壯處,學生熱血沸騰;講到義憤處,學生橫眉立目;講到歡快處,學生笑意盈盈」的教學境界。
六、藝術性
語文教師的教學口語運用的最高境界是口語的藝術性,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各種語言表達技巧,創造性地使用美的語言,給學生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