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需要一些關於中小學英語教育的文章
21世紀英語報社發來一條消息:在某地區,初一英語平均分最高的學校為129. 9分,而最差的學校僅為55分。同時,市教科所對該市中考英語成績分析發現,考生英語成績相差懸殊,掉隊學生比例高。因此,提出了如何解決英語兩極分化的問題。
外語教學中的兩極分化凸現了學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外語教育發展不平衡,這在中國是個普遍的現象。張正東教授曾對此有過描述:「我國英語教育普及面之廣,接近漢語,而學程之長則超過漢語。我國學生的英語成績有的能在國際競賽中奪標;有的只能在課標/教學大綱要求上下浮動;有的則遠遠不能達標。僅就基教而言,我們有高水平的外語學校、雙語學校、有較高水平的重點高中和英/外語特色學校,也有大批一窮(稍有使用外語的需要)二白(少教師、設備)的普通中小學。」這段話勾畫了我國外語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國情。
眼下,我國有億萬人在各級學校里學外語(以英語為主)。其中,學習優秀者佔少數,平庸和不成功者佔大多數。這是否表明外語教學是失敗的?不,這種不平衡是正常的。也許大多數學過外語的學生以後並沒有用外語從事工作的機會,但外語教育所賦予的文化素養會讓他們終生受用。外語教育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可以緩解,但很難徹底消除。為什麼?這是由我國國情所決定了的。中國幅員廣大,地區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城鄉差別懸殊,各學校條件千差萬別。就學生而言,他們的家庭背景及其受教育程度大相徑庭,每個學生個人的秉性、特點、學習基礎、學習風格、情感態度等都不相同。鑒於此種狀況,英語教學出現兩極分化現象並不足為怪。可是這樣一來,外語教育發展不平衡成了個老大難的問題。本文由一起去留學編輯整理,轉載自一起去留學http://www.177liuxue.cn/轉載請保留出處。
外語教育如何適應我國發展不平衡的國情呢?要求高了,條件差的地區和學校的學生負擔就過重;要求低了,低水平的外語教育與我國的國際地位又極不相稱。上個世紀曾想拔高中學英語要求,1978年大綱要求學生掌握2800個詞,結果教材出來遭到「深、難、重」的批評,於是一再降低大綱要求,90年代末僅要求高中生掌握不到2000詞,中學師生不叫難了,可大學的老師認為中學的基礎太弱,影響了大學生的發展。怎麼辦?於是,新課標規定,學生應具有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初中(三年)畢業由原來要求學習1000詞提高為(五級)學會使用1500—1600詞。這個要求對於小學學過英語的學生來說並不算太高,對於零起始的初中生來說就有相當大的難度了。高中畢業(七級)要求一年多學會使用2500詞,八級(高考要求)兩年達到3300,九級(選修)三年達到4500詞。普通高中兩千多萬學生基本上都想參加高考,結果大家還是朝著同一個目標——八級——挺進。這顯然難度加大了許多,兩極分化現象提前出現,學生負擔加重。難度直接體現在課標教材上,負擔重,兩極分化加重,於是,許多師生把矛頭直接指向教材,認為「罪魁禍首在於教材」。豈不知,教材的編寫是依據大綱或課程標準的,否則教材是難以通過教育部審查的。
那麼,問題究竟出在什麼上面?中小學英語教育如何適應發展不平衡的國情?
我們可以從歷史的經驗中汲取一些經驗和教訓。早在1986年,教育部召開的全國中學外語教育改革座談會針對我國的實際情況就提出過這樣的方針:「立足當前,著眼未來;區分層次,分類指導;講求實效,保證質量」「分期分批地提高中學外語教學水平」。教學大綱初高中分級要求,「上不封頂,下要保底」;不但有小學和初中起點,還設有高中起始的教材;課標設置多級要求和必修、選修;上海市根據發達地區特點,單獨編制課程和教材,充分發揮沿海發達地區的優勢;創建外語學校,在全國各地起到外語教學的龍頭作用。此外,具有外語特色的學校和培訓學校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這樣,一方面保證大部分學生學有所獲,即使初中未學好,高中再重新起步,迎頭趕上去也能學有所獲,甚至還有希望考上大學。另一方面,發達地區和條件好的學校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成為培養我國外語精英的搖籃。
那樣是否違背教育公平的原則?教育公平不是「齊步走」。在保障教育公平的同時,不能要求所有的學生接受內容和水平一致的教育,更不能要求教育結果的整齊劃一(朱新梅,2008)。區分層次、不同要求才符合實際。英語教學起點至少有三個:小學一年級、小學三年級、初中一年級,應該有不同起點的教材。可是,為什麼高中課程中只有一個起點,僅供應同一個起點的教材(以五級為起點)?高中雖然有三級要求,但在課程實施中,都朝著高考要求的八級走,實際上仍然是一個標准。今後高中的起點應該不同,至少要有三個「入口」,甚至還要設第四個「入口」,即高中起點。比如,高中起點的學生用三年的時間可以達到七級或七級以上要求,這對條件差的地區或學校是有可能做到的。這一點已被歷史所證明。當然,不同的「入口」自然應有不同的出口。實際上,現在全國高考實行中央和地方自主命題結合的方法,即使實施了高中新課程的省、區高考也並不急於達到八級要求。不同的「入口」和不同的「出口」還會帶來管理上的問題,但是如果認為必須這么做,總會有智慧找出好辦法解決的。
義務教育是大眾教育,是全民教育。外語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應該使我們的國民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些外語。但是,外語不一定是每個公民必要的謀生手段,不需要每個人都具有很高的水平,因此,不必要求所有的小學都開外語課,不顧條件(學校管理、師資條件和解決銜接問題)勉強開設,效果很差,只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億萬人學外語是地地道道的大眾教育,不能要求過高,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即可。「一條龍」(從小學到大學)的主張無疑是提高外語教學水平的好辦法,但這條龍可大可小,也可有幾條龍並舉,來個「群龍齊舞」豈不更好!這就是說,從小學一年級始到大學研究生是條巨龍;次之,從小學三年級始;再次之,從初中起;更次之,從高中起始到大學。龍雖小也是「龍」,是人才嘛。
大眾教育要和精英教育結合才能發揮教育的效益,發揮學生的潛能,發展個性,也只有這樣才能迅速地培養出高級的外語人才。這就需要中央和各地區教育部門加強對外語(實驗)學校、有外語特色的學校、民辦學校及雙語教學等各種試驗的領導。這樣便可在提高全民族的外語素質的基礎上,培養出一大批高水平的如陳琳教授所說的「多語種、高質量、一條龍」的外語人才。2001年11月,上海市教委制定了關於「上海市高中畢業生一門外語(英語)能力基本過關實施意見」,提出了上海「高中畢業生一門外語基本過關」。「基本過關」就是要求高中畢業生能在外語環境中聽得懂外國人說的話,能和外國人進行口頭交流。「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強化英語、試驗雙語、探索多語」的戰略措施。從2001以來逐步實施了從小學一年級起始開設英語課,擴大學生英語閱讀量,初中生閱讀量至少為30萬詞,高中生閱讀量累計60萬詞以上,外國語學校和外語特色學校的高中畢業生閱讀量累計要達到80萬詞以上。高中畢業生累計掌握詞彙量在5000個左右;初中畢業生至少掌握3000個;小學畢業生至少掌握1000個。(朱浦,2008)
上海的課改經驗說明,像上海這樣有較強英語底蘊的發達地區可以先行、快行,迅速提高要求,實現雙語和多語種教學。那麼是否也可容許其他地區效仿呢?例如廣東省地處珠江三角洲,與香港和澳門比鄰,有外語發展的優勢,是否也可像上海那樣單獨設置外語課程使之發展得更好一些?當然,還有別的省市也具有外語優勢,國家也可對其提出較高的要求。
以上說的主要是從課程設置的角度尋求出路。從教材等課程資源開發的角度,也是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的。近30年來,教材編寫經歷了改革,觀念不斷更新,從重視結構到重視功能,到採用任務型活動。英語教材從封閉式走向開放時,要求學生自主創新和探究能力。這是時代的要求。我們也欣喜地發現新的一代孩子在英語課堂上釋放出來的想像力、創造力和一股子靈氣,真是前所未聞未見的。然而,我們不能不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新的教材的挑戰性給師生帶來的壓力和負擔。課本不容許越編越厚,開放性的活動增多了,必然減少機械性的語言練習。從機械性練習到交際性的練習一直到任務型的活動,這里需要補充過渡性的語言練習。師資水平高的和語言環境好的學校好辦,他們會開發校本課程資源,彌補空缺,可條件差的學校往往束手無策,難以應對,教學中出現基礎知識和技能訓練不扎實的問題。為了幫助學生和教師,各出版單位和英語報刊雜志印發了大量的教學輔助材料和讀物及工具書,有紙質的,也有電子的。這些極大地改善了外語語言環境,有利於師生的教與學。希望出版單位和報刊社特別關愛我國邊遠和落後地區,為他們提供優惠的服務。
說到底,關鍵還是教師。教師貫徹課程標准必須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要求(不可過高),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學方法(不必拘泥於一種方法)、教材和其他教學資源,以求實效,不求形式,決不搞花架子。當學生有潛能時,就要大膽開展各種綜合運用語言的活動;當學生需要細致的指導和幫助時,就要設計單項微技能的練習,哪怕是比較機械的訓練,只要需要,就去做,不必擔心被人說成是「保守」「穿新鞋走老路」。對後進生要特別關注,要動員同學互助合作,鼓勵進步,樹立信心,磨礪意志,頑強地克服困難,爭取進步。如有條件還可進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總之,我們需要努力使英語教育適應發展不平衡的國情,在不平衡中求得發展。
❷ 如何把小學英語課程標準的理念落實到小學英語教學中
1)注重素質教育,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發展的價值這一理念首先明確了英語課程的基本定位,那就是要在英語課程中推進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人的教育,是推動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學習英語的目的不是單純為了使記憶一些英語單詞,或者學習一些英語的語法知識,或者發展用英語與他人進行交流的能力.語言學習對學生的發展具有多方面的價值.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是知識、文化和價值觀的載體.要通過英語課程促進學生的心智發展,引導學生認識不同的文化、體驗不同的語言、了解多樣的世界,在體驗中外文化的異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識,增進國際理解,了解和體會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學生成長為既有民族尊嚴、又有國際意識的公民,為形成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因此,課程要以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為目標,幫助學生在學習和體驗英語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要引導學生形成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學會觀察、分析、思考和提出問題,大膽交流和表達自己的情感、觀點和想法,形成良好的個性品格,具有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和創新意識,為繼續學習英語和未來發展創造有利條件.2)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義務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應面向全體學生,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和教學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等方面都應考慮全體學生的發展需求.英語課程應成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構建知識、發展技能、拓展視野、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的過程.由於學生在年齡、性格、認知方式、生活環境等方面存在差異,他們具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特點.只有最大限度地滿足個體需求才有可能獲得最大化的整體教學效益.3)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英語學習具有明顯的漸進性和持續性特點.語言學習持續時間長,而且需要逐漸積累.《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和與之相銜接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將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設為九個級別,旨在體現小學、初中和高中各學段課程的有機銜接和各學段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循序漸進的發展特點,保證英語課程的整體性、漸進性和持續性.英語課程應按照學生的語言水平及相應的等級要求組織教學和評價活動.4)強調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這一理念強調了語言學習不僅應關注學習結果,更應關注學習過程.語言學習具有很強實踐性的和應用性特點,這兩個特點也就決定了語言學習不應是一個對英語語言知識體系的學習,不應是靠單純的講解和記憶進行學習的.因為這樣的教學不僅單調乏味,也收效甚微,因為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僅僅停留在暫時的記憶中,知識與知識之間難以建立其有機的聯系,增加了記憶的負擔,由於語言知識通常是孤立的存在的,缺乏使用的語境和意義的理解,很快就被遺忘了.這樣的學習方式只能是事倍功半,也讓很多學生失去了信心,對學習英語望而卻步.為此,教師除了必要的講解和解釋外,應把課堂更多的學習時間和思維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幫助他們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從而使他們逐步建構起綜合語言運用能力.5)優化評價方式,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課程評價的方式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長期以來,應試教育占據了學生課內外學習的大量時間,由此造成的後果是,即使應試過關,學生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缺乏,也不具備繼續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和基本語言運用能力基礎,離課程目標和要求相差甚遠.毫無疑問,評價改革已經成為課程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新課程的評價理念提出要優化評價方式,把評價的重點放在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上.這就強調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建構扎實的語言基礎,有利於學生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並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積極的學習情感、有效的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流的意識.要做到這一點,評價要盡可能做到評價主體多元,既有教師評價、也應有學生間的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還可以邀請家長參與評價.評價形式也可以多樣化,即可以採用傳統的紙筆考試,也可以採用與課堂教學活動相近的方式進行.對小學生的評價更應該實現多樣化,採用貼近學生生活和教學活動的評價方式,形成性與終結性、正式與非正式相結合.要在評價的內容上和目標上實現多維化,除了關注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發展以外,還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態度、價值觀念、學習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和變化,既關注過程,又關注結果,使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6)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渠道.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科技產品的開發為英語課程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也為學生接觸、學習和使用語言提供了多種途徑和渠道.語言學習需要大量的輸入.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對英語學習尤其重要.但由於各地條件不同,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和開發好課程資源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根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學習內容、學校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和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但是,多媒體的使用不能替代師生課堂上真實的語言交流、思維碰撞、情感互動和人際交往活動.在利用好現代教育技術的同時,教師也要注意發揮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的作用,如黑板、卡片、掛圖、實物等,提供有利於學生觀察、模仿、嘗試、體驗真實語言的語境,特別是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教師更應注意使用有利於教學內容學習的資源、盡量使形式和過程都更為直觀、生動、形象,以適應兒童的認知特點,使英語學習更好地體現其真實性和交際性特徵. ,更深層次地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成為小學英語教師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對此,我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一、多種措施並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注入更多的愛良好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情感認知活動.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只有把愛注入學生心田,通過教師的動作、語言、表情、姿態乃至眼神傳遞給學生愛的表現,才能使學生體驗到親切、幸福的情感,從而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和良好的心境.2.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好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尊重兒童愛玩、愛動的天性,在課堂上營造輕松活潑、寬松民主的學習氣氛,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孩子積極的學習情緒.3.課堂上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小學英語是英語入門教學,更應把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放在首位.二、樹立正確的教學觀,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❸ 小學畢業人教版英語總結
隨著期末考試的結束,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也步 入尾聲。在這個學期中,我們順利地完成了六年級下冊的英語教學。在學期剛開始時,我所面臨的問題,不僅是像以往那樣,完成本冊書的教學;學生這一學期要參加小學生畢業考試,我必須在本冊書的教學結束後,擬定一個小學英語的系統的復習計劃,根據計劃合理地安排自查前的復習工作。六年級的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整體有所下降,兩極分化比較嚴重。所以本學期以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為主。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始終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層教學,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經過一個學年的英語學習後對英語的學習產生了一定的興趣,對英語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已有初步的了解。同學們的聽力能力、口語表達能力、閱讀能力等都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提高。為此我做了一下工作:
一、認真備課。
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做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課後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覺得愉快,注意精神,培養學生多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
三、認真批改作業,布置作業有針對性,有層次性。
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講評,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同時加大了對學困生的輔導的力度。對學困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生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生思想的輔導,提高學困生的成績,首先解決他們的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這樣,學困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
五、、存在的問題:
1、在復習階段,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是積極的,但是有少數學生由於緊張而繁重的復習沒有更多地關注到他們的課堂學習情況,也沒有盡最大的努力引導他們抓緊課堂的每一分鍾。於是,為了讓他們取得進步,我們的做法卻是進行「課後輔導」,增加師生的負擔 。
2.在復習階段,由於復習的內容涉及到三、四、五、六年級的內容,內容量多,在處理內容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如,五、六年級的內容應該為主,三、四年級的內容應該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選擇(對大部分同學來講,三、四年級的內容較簡單,可應付)。五、六年級的單詞、句型都是重中之重,內容較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老師在這時候應發揮應有的作用。為學生理順知識結構,如,更有條理地進行句型分類。另外,不應該為了應付考試,就忽略了英語作為一種語言的交際性,聽、說、讀和寫盡可能兼顧,這樣,才能充分體現本套教材的教學目的。同時,聽和說是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最感興趣的部分,因此,復習階段,值得運用聽和說的活動繼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復習課的枯燥乏味變為生動活潑。
六.採取的措施:
1、以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從而保證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2、通過聽、說、讀、寫、唱、游、演、畫、做等形式,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和練習。
3、設計全面、高效的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潔、規范、正確地書寫。
4.在往後的教學中,我要更積極地思考轉化後進生的方法。如,在復習階段,針對復習內容,運用競爭機制,在後進生的小圈子內進行內部競爭,激發他們上進的積極性。
總之,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能夠緊緊圍繞新課改的要求,貫徹落實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以人為本開展各項工作,效果也還不錯,但這遠遠不夠,教學是漫無邊際的,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發揮優勢,改善不足,虛心謹慎,揚長避短,爭取更上一層樓。
小學六年級英語期末工作總結二:
時光飛逝,歲月如流。我也已經不知不覺完成了一學期的小學英語工作。本學期,我擔任六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我力求在教學中做到扎實,有效,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益,上好每一節課,帶好每一個學生。現將本學期的學科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學情分析:
六年級共有47人,男27人,女20人。本班學生英語基礎較好,對英語學科較感興趣。但有些學生英語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對於一些簡單的單詞和語法不理解,在記憶上有一定的困難。尤其是語法上面只有個別同學能理解外,其他同學都沒有學習的興趣。
二、取得的成績:
首先,我能尊循教學環節,課前認真備課。在英語教學中,讓學生做到聽、說、讀、寫並舉,眼、耳、口、鼻、腦並用,是激發學生學好英語的關鍵。其次,在課堂教學中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利用直觀教具、動作、表情和玩游戲等方法吸引學生,讓學生樂於學習。而且,教學中必須做到讓學生明白,會用,反復練習句型和單詞,提高水平,進行生動活潑的開放式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從愉快的情景中學到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對英語科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效果。在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明白每課的句型結構,懂得它的規律,學會用學過的單詞使用新句型對話。每課講授完後,要求學生必須讀熟,會默寫單詞,會做基本的對話練習。英語的學習是狠抓句型及單詞,因此,每天早上要求學生利用英語自習開口讀英語,鍛煉口語能力,熟悉課文。既要學習新知識,又要鞏固舊知識,得到兩面照顧,不能鬆懈。最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在時態的綜合運用中,經常出現混淆,五年級下學期的重點時態現在進行時沒有掌握,一般將來時和一般現在時,學生掌握情況都很好,但三個時態放在一起,就不知所措。
四、針對不足採取的措施:
本學期通過大量的練習還是有個別學生不能正確靈活運用,下學期在學習一般過去時時還要不斷復習,比較,使學生熟練正確運用所學語言。
五、今後努力的方向: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發揚優點,改正缺點,虛心謹慎,揚長避短,我在做好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
當然,由於教學經驗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走了不少彎路,我知道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我會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逐步改正和完善教育教學方法,爭取更大進步,早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
小學六年級英語期末工作總結三:
本學期,我擔任三至六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深知任務的艱巨。在工作中,本人能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圓滿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學任務。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後的教學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出一個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並總結各種經驗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下個學期的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現主要將六年級英語期末工作總結如下:
一、思想政治工作
繼續搞好思想政治學習,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和法律意識。堅持依法執教,廉潔從教。
二、教學工作
1、本學期我擔任了三至六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六年級英語要求學生能夠保持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並能用簡單的英語表達自己的意思,能夠看圖說話,簡單的寫作。我根據各班學生的身心素質和學習水平,以及新課標要求,學期初,我就讓學生自定目標,自我加壓,讓學生在自己身邊找榜樣,結對子。在平時的學習中,相互幫助,相互合作,以優帶後,共同進步。使其增強了競爭意識與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由於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自覺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大部分學生能夠堅持每天讀英語,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但也有一部分學生沒能堅持下來,缺乏必要的監督。英語作為一種語言要多在實際中運用,因此,除了課堂練習外,還需要讓學生在平常生活中多讀、多講、多練。因此,我在班上設了英語領讀員和紀律監督員,早讀課上堅持到班了解早讀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後發現學生作業有問題及時進行講解;讓學生及時消化。另外,對部分不自覺的同學還採取「一對一」的監督方式,確保他們不落後,提高他們的朗讀和默寫能力。
3、在批改作業方面,我要求學生的課堂作業能夠及時完成。我也按時地批改,並詳細地做好批註。對學生存在的普遍性錯誤,在全班重點講解、分析;針對個別學生的個別錯誤,就採取面批方法,單獨地講解,幫助學生解決疑難習題,提高教學質量。
4、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是教學的領導者和參與者。講求方法,豐富課堂是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首要的任務。上課內容豐富,現實,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回顧自己的授課,我感到有點愧疚,因為個別時候我並不能很好地做到這點。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學習,思想開小差時,我的情緒就會受到影響,並且把這帶到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沖擊,發揮不到應有的水平,以致影響教學效果。我覺得,以後要採取有利方法解決課堂中的問題,努力做到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
5、做好課後對學生的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同時加大了對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生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生思想的輔導,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解決他們的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
三、回顧過去,在以往的教學工作中我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
1、無法照顧到全體學生,設計適合所有學生的教學方式。
2、對學生的實際理解能力估計不足,或考慮不周。我在平時的訓練中,只注意了一部分學生的情況,沒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因素。盲目的認為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學習的自覺性已經非常高了,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了,而忽視了對學生出錯的問題及時糾正和放鬆了對他們的督促。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總是強調對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的培養,對他們抱有過高的估計和評價,因而沒有對其具體的學習情況和效果做出及時准確的驗證和審查。
3、對待優生的培優不是很到位。考試前一段時間,由於主客觀因素,我把精力過多地放在了補差上,對班內的數名優生的輔導沒能落到實處,有待下個學期加強。
由於每一位教師尤其英語教師,大家都在不斷的改善和創新自己的教學,難免會有失敗和彎路。不過我堅信,只有通過不斷的創新和實踐才能有進步,才能不斷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以上就是我一學期來的教學總結和感想。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努力填補自己在教
學中的不足,力爭在今後的英語教學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❹ 為何說成長的過程中讓孩子多留些快樂記憶
又到「六一」國際兒童節,孩子們純真的笑臉喚醒了人們童年的記憶,清澈的目光更喚起人們沉甸甸的責任感。
小小的肩膀,大大的書包……你的童年,我的童年,似乎沒有什麼兩樣。不過,孩子們也面臨著特有的煩惱——幾乎每個人的書包里都裝有家長的夢想,「起跑線競爭」越來越瘋狂。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近年來在青少年教育方面被反復提及的說法。起跑線在什麼地方?是中學、小學還是幼兒園?誰也說不清,但由此帶來的青少年教育問題卻積重難返。
玉不琢不成器。誠然,適度的學習任務有助於孩子們成長,但不應讓孩子承擔不該屬於他們的壓力。作為成年人,我們有義務保護每一個兒童不受傷害,有責任還兒童一個輕松、愉快的童年,讓他們在一個寬容、溫暖的環境中健康成長。只有這樣,祖國的花朵才能更加嬌艷,民族的未來才能更加美好……
優質資源——
擴大增量是治本之策
提前排隊搭帳篷、深夜排隊「喂蚊子」、校長嚇得關手機……每逢入園季,很多地方便會上演家長「加班排隊」報名的戲碼。很多人感嘆,幼兒入園難於上青天!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學前兒童在園人數達4600萬人,隨著入園人數持續增加,到2020年全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將達85%。與此同時,幼兒園數量從2002年的11.18萬所增加到2017年的25.5萬所,增幅達一倍之多。但隨著國家放開二胎政策,幼兒園增量依然難以趕上新生兒數量。
對此,北京市教委主任劉宇輝表示,學前階段的優質教育資源是剛性需求,加快發展學前教育,增加學前教育資源,是解決入園難的治本之策。
為解決新一輪入園缺口問題,多地都採取了有效舉措。以北京市為例,今年北京通過扶持新建、改建、擴建、以租代建、推出社區辦園點等方式,擴增學前教育學位資源,年底前計劃完成新增3萬個學位的任務,擬新建或改、擴建幼兒園158所。年初,全市財政預算安排學前教育資金達92億元,佔全市財政教育經費預算的10%,並且這一比例還將不斷提高。
學前教育既是教育事業,也是公共服務。為此,學前教育發展的普惠性將愈加凸顯。鑒於此,政府將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進行分類管理、差別化支持。未來,所有普惠性幼兒園都將逐漸實現質量相同、價格相同、補助相同、教師待遇相當。
可喜的是,教育規劃綱要頒布實施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學前教育駛入快車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尤其是,入園難問題得到明顯緩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青少年教育正加快向更加普惠、更高水平邁進。
多措並舉——
促基礎教育協調發展
5月以來,與入園「爭奪戰」同期上演的還有幼升小、小升初入學考試。與此同時,爭分奪秒給孩子補習幾乎成為每個家庭的必選——吃飯時候考數學,睡覺前背英語,恨不得連走路都要刷2道常識題。
由此,「備考市場」應運而生——一些考試培訓班打著「幼升小面試寶典,幫孩子贏在起跑線」「請你查收這份名校面談真題模擬」等標語吸引眼球,賺鼓了腰包。
基礎教育是奠基工程,要去功利化,向教育的本源回歸。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表示,兒童成長有一定的階段性,如果超越兒童發展的階段性,不僅不能促進兒童的成長,反而會阻礙其成長。他認為,應規范基礎教育辦學行為,調整和改革小升初政策,堅持免試、就近入學的規定,尤其要取消初中階段的重點學校,縮小學校差距。
令人欣慰的是,變化正在發生。以學前教育為例,根據我國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此外,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點也提出,推進學前教育立法,通過立法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發展學前教育的責任,加大對辦園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治力度,依法保障學前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對此,人們充滿期待……
❺ 關愛青少年的資料
一、加強社區硬體建設,開設青少年學法第二課堂
膠州路街道辦事處在去年投資3萬元進行社區基礎建設改造的基礎上,今年又籌措資金6萬余元,配置桌椅、投影儀等教學設備,在社區建立法制學校,開設青少年學法第二課堂。利用學生節假日休息時間,安排社區法律志願者通過普法講座的形式,幫助青少年學習相關法律知識,拒絕網路不良信息和吸食毒品,預防犯罪,加強自我保護。
二、創新普法活動載體,豐富青少年法制教育內容
一是以社區為單位,舉辦青少年「四小」活動。即:小小社區法制圖書室閱覽、小小黑板報標語書法競賽、小小法制報漫畫評比展、小小家園護衛隊,讓青少年在「四小」活動中增強法律意識。二是組織「青少年文明交通崗宣傳」活動,學習交通法律法規知識,協助社區交警開展工作,與交通協管員共同開展交通文明「三讓」的宣傳。在寒暑假期間,適時安排青少年到轄區膠州路等主要幹道路口,共同維護轄區內交通安全。三是適時組織開展「我是小小法律宣傳員」活動,組織學生結合新頒布的法律、法規編排黑板報、牆報,書寫法制宣傳標語,起到了較好的宣傳作用。通過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動,變傳統的教條說理為寓教於樂的互動式教學,使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到學法用法的活動中去,在潛移默化的宣傳中接受了法律知識的熏陶,增加法律的認識度。
三、關注弱勢群體子女,開展「關愛女童」助學活動
針對膠州路管區內特困群體、外來務工人員偏多的實際情況,街道辦事處開展青年志願者手拉手「關愛女童」助學活動,組織「百名志願者義務家教進社區」,與轄區百戶特困家庭青少年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結成幫扶對子,進行個性化的課業輔導,同時還定期組織特困家庭子女參觀奧帆基地場館建設和青島山炮台法制教育基地,使特困家庭的子女與其他青少年具有同樣獲得課余時間受教育的權利。
為解決貧困家庭子女獲取法律知識途徑較少的問題,街道辦事處還充分發揮社區圖書閱覽室功能,通過社會募捐的方式,使社區圖書藏書達上萬冊,並面向社區居民開放,基本滿足了居民學法用法的需要。與此同時,通過不斷更新社區法制宣傳欄的內容,滿足了低保、殘疾、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及「春蕾女童」等弱勢群體的法制文化需求。
四、以「塑新之家」為依託,加大失足青年挽救力度
膠州路街道把法制宣傳教育與社區矯正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積極創新和拓展法制宣傳教育的形式和內涵,進一步把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向社會滲透和延伸。18歲的男孩小王(化名),家庭條件優越,因在社會上結交了一些不良青年,參與偷盜,觸犯法律,被判刑3年緩刑3年,接受社區矯正。街道司法所的工作人員通過依託社區矯正「塑新之家」工作平台,鼓勵其學習法律知識,幫他換位思考,讓他參與社區公益勞動,重新認識自我。經過一年多矯正,小王精神面貌有了好轉,放棄了自暴自棄的念頭,表示今後一定努力學習法律知識,珍惜政府給予的矯正改造機會,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重新做人。
市北區膠州路街道辦事處多措並舉構築青少年法制教育體系,形成了學校、社區、家庭齊抓共管的普法格局,極大的增強了管區內青少年的法制觀念,有效地拓展和豐富了普法工作的對象和內涵,為法治市北、平安市北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❻ 如何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增強教育發展合力
(一)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必須堅持立德樹人基本導向
如果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那麼,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之魂。《決定》明確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字里行間深深寄託著對青少年一代的殷切期望。我們黨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的進程中,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賦予立德樹人以深刻理論內涵和全新時代特徵,意義非常深遠。今後教育領域中的所有改革,都必須堅持立德樹人基本導向,始終高度重視教育和幫助學生打牢共同思想基礎、端正政治立場和前進方向、砥礪品德陶冶情操、激發歷史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個人成長成才與投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緊密相連。
堅持立德樹人基本導向,本質要求是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盡力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決定》要求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要求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實行公辦學校標准化建設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破解擇校難題,標本兼治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就是要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宏觀政策要求,細化為學校教育的具體安排,把中小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從過重課業負擔下解放出來,使其騰出更多時間探究思考、加強鍛煉、了解社會、參與實踐。
堅持立德樹人基本導向,還必須積極為多樣化、個性化、創新型人才成長提供良好環境和機制。《決定》強調要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機制,促進高校辦出特色爭創一流,以及推進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改革發展,清晰表明我們黨關於促進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的政策基點。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必然要在更新教育觀念、理順結構體系、創新培養模式、加強能力建設、推動內涵發展上下功夫,全面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教育體制機制,盡快辦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
(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必須有利於促進公平提高質量
《決定》要求最大限度集中全黨全社會智慧,最大限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以更大決心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因此,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要以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為著力點,加大攻堅力度,力求取得突破性進展。
考試招生制度,就是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決定》明確了「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專業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參與監督的運行機制」的改革方向,期望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從堅持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制度起步,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到推行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再到加快推進職業院校分類招考或注冊入學,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特別是在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之間學分轉換方面邁出新步,拓寬終身學習通道。相信這一制度改革的頂層設計,再跟進系列配套政策,將是我國教育考試招生制度系統性綜合性最強的一次改革,將顯著扭轉應試教育傾向,更加有利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科學選拔人才、維護社會公平,彰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終身學習、人人成才的理念,為億萬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選擇和成長途徑,搭建符合基本國情的人才成長「立交橋」。
促進教育公平,是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下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的必然要求,是我們黨執政為民所必須秉持的基本政策內涵。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條件下,我國城鄉、區域教育發展還不平衡,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滯後狀況有待改變,對此,《決定》在部署深化教育領域改革時,強調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促進教育公平,要循序漸進和制度創新,既要把促進公民受教育機會公平擺在突出位置,又要善用政策手段促進公共教育資源配置公平,還要更加重視促進教育制度規則公平,這些都將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著力點。
(三)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必須構建政府學校社會新型關系
按照黨的十八大精神,《決定》專門就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行具體部署,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進一步簡政放權,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特別是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推動公辦事業單位與主管部門理順關系和去行政化,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等等,都成為亮點,也為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創造了良好外部環境。《決定》提煉出教育管理和辦學體制改革要點,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大的方向是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新型關系,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
「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強化國家教育督導,委託社會組織開展教育評估監測。」《決定》提出的系列改革舉措,關鍵在於推進中央向地方放權、政府向學校放權,通過建立「管辦評分離」制度,明確各級政府責任,推進學校分類管理,規范學校辦學行為,發揮社會參與作用,形成政事分開、權責明確、統籌協調、規范有序的教育管理體制。政府將更多運用法規、規劃、標准、政策、公共財政、信息服務等手段引導和支持學校發展。
「健全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助學貸款、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制度,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決定》提出的極具創新性的政策要求,就是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主體多元、辦學形式多樣、充滿生機活力的辦學體制,要求各級政府因地制宜採取多樣化政策措施,引導社會資金以多種方式進人教育領域,支持民辦教育事業發展,並積極鼓勵行業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公辦學校辦學,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
三、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保障措施和落實行動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教育系統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繼續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的新階段,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來說,也是難得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動迅速統一到中央關於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抓住歷史性機遇,統籌安排改革保障措施,堅定不移實現中央改革決策部署。
(一)切實增強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高度共識
我國改革開放35年經驗表明,任何成功的改革從來都是上下左右的通力合作和緊密配合,每次成功的改革,都是群眾廣泛參與、集體同心攻堅的結果。我們要把《決定》精神落到實處,必須科學分析、深刻認識當前教育體制機制積弊,盡快克服改革動力不足,缺乏有效措施手段,不敢或不願打破常規的想法和做法,在各級政府、教育系統和社會各界中,凝聚起改革的高度共識,形成深化教育改革的強大合力。
按照中央的要求,凡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重大政策舉措,一定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持改革力度、發展速度、社會可承受程度的統一。除完善專家咨詢機制、注重配套政策措施到位等環節外,更重要的是從制度層面提高教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在重大教育改革實施前,要進行合法性審查和風險評估,根據需要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在改革實施中,加強檢查監督和定期評估,對於出現的問題及時妥善處理及動態調整,避免產生大的偏差,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確保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行使順暢,為重大教育改革付諸實施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
(二)不斷完善上下聯動、各方協同創新的改革推進機制
改革是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如何避免改革的碎片化,是包括教育系統在內的各地區各部門都要直面的問題。《決定》強調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對各級領導班子和基層組織投身改革提出明確要求。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在不同部門之間會有一定的職能交叉和需要彼此協調的關系。圍繞《決定》所布置的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各項重點任務,要在國家層面制定指導性意見,注意增強部委之間的政策協調,逐項明確本屆政府任期內重大教育改革清單。地方要以增強本級教育統籌為重點,制定綜合改革方案,落實國家層面重大教育改革任務,體現省域教育改革特徵,重在解決本省的實際問題。國家建立鼓勵支持改革激勵機制,對改革成效顯著的地區和學校,在資源配置、權力下放等方面,給予更多傾斜支持。
(三)繼續注重系統設計、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試點先行的改革路徑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必須立足基本國情,全國一盤棋,但決不能一刀切。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啟動實施時,就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部分高校選取425個單位先行試點,經過3年的探索,在頂層設計、政策協調、咨詢指導、監督檢查、宣傳推廣等方面,初步建立一套改革推進機制。根據《決定》總結的「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的改革重要經驗,我們要繼續沿著系統設計、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試點先行的改革路徑,按照《決定》提出的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任務以及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的時間表,對國家和各地的教育改革試點進行整體評估,形成新的改革方案,加強統籌,多措並舉,以點帶面,扎實推進。
❼ 洛陽青島路小學和南昌路小學習那個好
洛陽青島路小學好。
洛陽市青島路小學始建1958年的河南省洛陽市澗西區青島路小學位於澗西區青島南路,西依河南科技大學,北臨牡丹公園。學校總佔地面積12470平方米,建築面積9686平方米。學校按省一級學校標准建設,校內建有綜合藝術樓,教學樓等,配備了標准教室、電腦室、多媒體電教室、音樂室、舞蹈室、書畫室、實驗室、航模室、電子圖書室、醫務室、體育室,還有大型運動場地。校園內布局合理、視野開闊,雄偉的教學大樓與綠樹紅花俯仰生姿、相映成趣。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德、智、體、美、勞為輔,一切為學校,一切圍繞教學,一切服務教學,把教學質量視為辦學的生命線;全面提高教師素質,大力實施素質教育,以課題促教改,以教改促科研,校風正、教風嚴、學風濃,在教育改革的征途上邁出了新的步伐。學校先後承擔了「小語學法指導」、「嘗試教學法」、「作文個性化教學研究」、「小學語文教材開發與研究」、「注音識字· 提前讀寫」、「小學英語詞彙教學模式的比較與研究」、「創建中高年級英語活動課教學模式的比較與研究」、「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認識與總結」等多項課題實驗。學校被評為國家「嘗試教學法」優秀實驗基地,河南省「青少年科技示範學校」,河南省「航模傳統項目學校」,河南省「優秀家長學校」、「電化教育一類達標學校」;被評為洛陽市「德育先進集體」、「巾幗文明示範崗」、「依法治教合格學校」;澗西區首批四星級學校、航模特色學校、教科研工作先進單位等。近幾年來,學校有27位教師分別榮獲省、市、區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教改能手、優秀班主任等稱號;教師撰寫論文三百多篇,榮獲國家級獎三十餘篇,省級獎五十餘篇,區級獎上百篇;各級各學科優質課五十九人次獲獎。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在強化文化課教學的同時,開設有體、音、美各類興趣班,開發學生特長,組織參加教學、體育、藝術各類活動,充分展示學生才藝技能,多層次育人,多渠道成才。
出處
<附:洛陽市南昌路小學>
洛陽市南昌路小學創辦於1985年,屬澗西區教育局直轄學校,現有南北兩院,在校學生2270人,教師98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佔87%,高級教師24人。省、市骨幹教師、教改能手人數位澗西教育局之首。學校堅持高標准——學校有特色,高質量——教師有特點,高效益——學生有特長的辦學目標,以讓每個孩子在南小都有幸福的童年為辦學理念,以治學嚴謹,管理科學,全面發展、文化活躍而著稱。堅持創新理念構建新的教育模式,深化教改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超常措施提升教師素質,瞄準實戰打造科研精品。學校以其良好的形象,優良的信譽,淳樸的校風,過硬的質量正躋身於優秀學校行列。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近幾年來,教師、學生發表及獲獎文章320人次。學校先後榮獲全國德育教育先進集體、省電教達標一類學校、市級文明單位、洛陽市繼續教育先進集體、藝術特色學校、市綠色學校、創新教育先進集體、澗西區四星級等榮譽稱號。2005年學校被洛陽市教育局首批命名為洛陽市規范化小學。
面向未來,新的挑戰,新的機遇,勇往直前的南小人將以新穎的理念,超人的執著,揚帆駛向更高更遠的目標。
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