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學期教學計劃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准》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為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
一、所教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五個班。這些學生是新課改後的學生,視野雖然比較開闊,但是,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相對不如課改前的學生。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後,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准,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准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冊書25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六個方面:
1、科學在我們身邊:(1---5)課,以學生玩玩具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展開,拓展到了解身邊熟悉的、常見的事物,教材中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感興趣的探究活動,通過親歷活動,使學生「走近科學",初步感悟到身邊處處有科學,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
2、我們怎麼知道:(6---9)課,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物體,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探索其中的奧秘,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為學生親歷科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
3、天氣與我們的生活:(10--14)課,以「學生對天氣的親身體驗"為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製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培養學生樂於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象入手。
4、水的科學:(15---19)課,以『『學生對水已有的認知"為線索,通過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資源的分布、欣賞自然界水體的美麗、了解水的三態、認識水中物體的沉浮、進行水的多少的比較、認識水的壓力等各種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推進,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認識水的特點。
5.我們周圍的空氣:(20.-22)了解空氣在哪裡,空氣的成分,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
6.(23、24)課,以「學生對玩具的認知』』為線索,引領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形象、直觀的具體問題,包括較為簡單的器具的拆卸與組裝,簡單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種養,植物外部特徵與生長情況的觀察,以及生活中其它與兒童成長密切相關的問題的初步調查、了解等,初步培養學生「模仿與製作』』、「拆分與組合』』的動手能力,及認真細致、善於思考、善於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聯系。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目的:從科學課特點出發,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范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教材主要圍繞「走近科學」、「親歷科學"、「自主探究」三個專題選擇內容,遵循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既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
重點:《我們怎麼知道》、《天氣與我們的生活》、《水的科學》、《我們周圍的空氣》四個單元。
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四、主要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⒈措施∶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為主,社會實踐為副,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並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及過程的培養。
2、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容分為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佔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製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並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五、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周 第1課 第十一周 期中考試 第二十二周 期末考試
第二周 第2、3課 第十二周 第13、14課
第三周 第4 、5課 第十三周 第15、16課
第四周 第6、7課 第十四周 第17、18課
第五周 第8課 第十五周 第19課
第六周 第9課 第十六周 第21、20課
第七周 第11、、10課 第十七周 第22、23課
第八周 第12課 第十八周 拆裝玩具
第九周 機動 第十九周 科學探索的故事
第十周 復習 第二十、二十一周 機動
『貳』 誰有三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的。
湘版教材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2009年上學期)
一、基本情況
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孩子們對於身邊常見事物的外部特徵及屬性的觀察有了一定程度的積累,重點訓練了學生能按要求有順序地觀察,能在教師引導下借用工具間接地觀察物體,對身邊的動植物、土壤、水、空氣、材料等內容進行了初步了解。
這一學期,要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重點訓練學生的實驗能力、實驗過程的描述能力,學習「冷與熱」、「變化的天氣」、「我們來養蠶」、「磁鐵的奧秘」、「多彩的光」等內容。
因此,我將和孩子們一道,並引領他們經歷一個又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希望這54個孩子在科學學習中都能獲得比較好的發展。
二、本學期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提問——嘗試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並用一定的方式表述;能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初步比較和評價。
2、猜想與假設——能對觀察的現象進行猜想;能對提出的問題做出假設性解釋,會根據觀察的現象對將來的事件做出初步的推論;能用「如果……那麼……」對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設。
3、觀察和實驗——能按觀察對象的變化,培養細致、敏銳和長期觀察的能力;會藉助工具間接地觀察物體;知道對某些被觀察對象進行簡單處理;嘗試制定簡單的調查、實驗或觀察計劃;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控制變數實驗;會使用直尺、量筒、指南針等工具進行定量觀察,採集數據,並作簡單記錄。
4、製作——根據教材要求,在教師指導下或他人幫助下進行簡單製作。
5、數據收集與處理——能讀懂淺顯的文獻資料和簡單的二維圖表;能根據事物的顯性變化特徵進行分類;能在教師的組織下進行有目的地室內采訪和室外調查,獲取有效信息;能在教師指導下用簡單的表格統計處理數據,並用簡單曲線圖表達。
6、表達與交流——學會傾聽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能初步構建自己的觀點,並能用語言、文字、統計表等方式將自己的研究過程、結果、觀點表達出來;知道怎樣描述自己的實驗;根據觀察的結果,嘗試對現象做出解釋。
7、評價——知道感官在觀察中存在局限;能針對別人的研究結論提出質疑;知道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針對研究的問題提出它的缺點或不完美之處;知道結果可以重復驗證;尊重證據。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我們來養蠶」的活動,形成對生命周期的認識,獲得珍愛生命的豐富情感體驗。
2、從「變化的天氣」等單元的活動中,體驗科學與生活的聯系、科學與社會的聯系。
3、在「冷與熱」、「磁鐵的奧秘」、「多彩的光」等單元學習中,激發起對物質世界探索的興趣和好奇心,在求證中感受科學的魅力。
4、在閱讀科技史的過程中引發更多的情感共鳴。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溫度是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常用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知道物體一般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知道熱能從一個物體傳到另一個物體,不同的材料傳熱的本領不同。
2、知道各種不同的天氣現象,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以測量的量來描述;知道風有風向和風力的不同;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據雨量來判斷的;知道天氣預報的有關知識。
3、知道蠶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生長階段。
4、知道磁鐵有磁性,有磁極;知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知道鐵釘等可以被磁化。
5、知道什麼是光源;了解影子產生的條件;知道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知道鏡子能反射光、能成像;知道陽光是七色的,了解彩虹的形成。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從兒童的知識背景和認知規律出發,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重點訓練學生的實驗能力、實驗過程的描述能力,圍繞認識事物的變化和性質,引領學生學習「冷與熱」、「變化的天氣」、「我們來養蠶」、「磁鐵的奧秘」、「多彩的光」等內容。
本冊教材在「指南車」卡通人的引領下,通過游戲、觀察、測量、實驗、調查、製作等活動方式,讓學生認識物體冷熱變化的特點、天氣變化的特徵,了解蠶的生活習性、生長變化過程以及磁鐵的性質、光線傳播的性質,學習實驗描述、長期觀測和記錄的方法,提高實驗技能,並滲透珍愛生命、敢於質疑、尊重證據、持之以恆、認真細致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為後續的科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一單元(冷與熱):教材從自然界、生活中的冷和熱現象導入,引出溫度計並由此展開對熱脹冷縮現象的研究,接著進行熱傳遞現象的研究。安排了「感覺冷熱」、「測量溫度」、「自製液體溫度計」、「空氣是否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研究鐵軌間為什麼留縫隙」、「生活中的熱脹冷縮現象」、「物體怎樣傳熱」、「測量變化的水溫」、「材料的傳熱本領」、「自製保溫盒」等10個活動。
第二單元(變化的天氣):本單元以「總——分——總」的結構來構設教材,按「各種天氣現象——觀測天氣——天氣預報」的順序來組織教學,設計了「多姿多彩的天氣」「測量氣溫」「觀測風」「雨下得有多大」「怎樣預報天氣」等5課。通過「觀測氣溫」、「觀測風」、「觀測雨」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指導學生運用溫度計、自製簡易風向儀和雨量器進行觀測,指導學生搜集有關數據並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處理,得出結論。
第三單元(我們來養蠶):教材以蠶的生長、發育、繁殖、死亡的生命歷程為主線構建單元,重點讓學生親歷飼養的全過程,了解怎樣照顧蠶的一生的飲食起居並記錄蠶一生的變化,總結歸納昆蟲的特徵,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細致而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堅持不懈長期記錄的科學研究態度以及珍愛生命的美好情感。
第四單元(磁鐵的奧秘):本單元以認識磁鐵的基本性質為線索,通過學生探究性的實驗來幫助學生了解磁鐵的知識。分「神奇的磁力」、「司南的啟示」、「磁鐵游樂場」3課,設計了「探物游戲」、「哪裡磁力大」、「自製指南針」、「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調查磁鐵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沙里尋針」、「辨認磁極」、「製作玩具」、「我們還能應用磁鐵的性質解決生活、學習中的有關問題嗎」等活動。
第五單元(多彩的光):本單元以光和材料為研究對象,通過觀察、研究光照在物體上產生的現象和光通過放大鏡、棱鏡、水等材料產生的現象,引領學生設計、觀察實驗,描述實驗過程,解釋實驗現象,讓學生了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平面鏡或放大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及日光的色散想像,在親歷「沒有光的世界裡」的活動中激發學生善待盲人、保護眼睛的意識。本單元指南車信箱中呈現有關皮影戲、古代潛望鏡、神奇的激光等科技史資料,意在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和社會發展帶來好處。
第六單元(我愛做實驗):這是湘版科學教材的特色單元(每冊都有),都是對全冊教材的探究技能訓練重點的回顧與總結,並用又一次的活動來進一步強化、提升,而本冊教材是在總結了實驗技能和方法之後,通過「怎樣才能讓降落傘降得更慢」的活動來鞏固、提升的。
四、教學措施
1、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依據學生的實際開展教學活動。
2、落實三年級下冊重點訓練項目——實驗、描述過程的能力。實驗過程中,要求記錄實驗情況;實驗結束後,組織好同學之間的表達和交流。
3、精心設計探究性的求證活動,引領孩子們經歷一個又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主要從引發沖突、自主求證、布設「迷宮」等方面著手,讓孩子們在求證中感受科學的魅力。
4、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長期觀察所面臨的困難,對學生的評價以激勵和診斷性評價為主,促使學生保持飼養、管理、觀察、記錄的興趣。
5、充分發揮教材所凸顯的科技史特色資源的優勢,如創設情境、進行方法引領、情感熏陶等。
五、教學進度安排(每周3課時)
第一周 常規教育、民選組長和科代表、翻閱新書、學習《多姿多彩的天氣》
第二周 《知冷知熱》、《熱脹冷縮》、布置養蠶的任務
第三周 《熱的傳遞》、《蠶寶寶出生了》、養蠶第一次集體展示、交流和評價
第四周 《蠶寶寶在長大》、養蠶第二次集體展示、交流和評價
第五周 《誰的傳熱本領強》、《測量氣溫》、
第六周 《觀測風》、《雨下得有多大》、
第七周 《怎樣預報天氣》、前兩個單元的學習小結、養蠶第三次集體展示、交流和評價
第八周 《神奇的磁力》、《蠶寶寶大變樣》、養蠶第四次集體展示、交流和評價
第九周 養蠶第五次集體展示、交流和評價、
第十周 《昆蟲》、第3單元學習評價
第十一周 期中考試
第十二周 《司南的啟示》、《磁鐵游樂場》
第十三周 《光與影》教學研究(本期重點研究課)
第十四周 《光照在鏡子上》、《透過玻璃的光》
第十五周 《與水有關的光現象》、《光線與視覺》
第十六周 第4、5單元學習評價
第十七周 《我們怎樣做實驗》、《科學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第十八周 第6單元學習評價、復習
第十九周 復習
第二十周 期末考試
『叄』 小學三年級科學的個人教學計劃中學情分析怎麼寫
學情分析就是學生在學習方面有何特點、學習方法怎樣、習慣怎樣、興趣如何,成績如何等。設計理念包括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以及教學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