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200字
一、學習禮貌用語
教學目的和要求
使學生知道「請、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日常禮貌用語。教育學生正確使用日常禮貌用語。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導入 課題。1.師:小朋友們每天米上學,是怎樣跟爸爸媽媽道別的呢?2.即興表演:上學的情景,(老師扮家長,學生與家長告別)3.師:去上學時,對爸爸媽媽說「再見」,真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4.導入 新課:會使用禮貌用語的孩子才是懂禮貌的好孩子,那麼除了「再見」還有哪些常用的禮貌用語呢?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來學習第一課《學習禮貌用語》二、自學課文,初步明理。1.生自由看課文中的插圖。2.提問:通過看圖,你知道r還有哪些常用的禮貌用語?
(生:您好、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三、聯系實際,加深明理。(一)出示幻燈:學習第一幅插圖。1.畫山的小朋友使用了什麼禮貌用語?(板書:您好、你好)2.他們是在什麼時候使用「您好」的?(板書:見面)3.你過去在什麼時候用過「你好、您好」?4.教師小結:每天與老師、同學、朋友、客人等第一次見面時嬰主動打招呼,問候對方。(二)出示幻燈:學習第二幅插圖1.畫中的小朋友使用什麼禮貌用語?(板書:再見)2.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再見」的?(板書:分別)3.你過去在什麼時候用過,「再見」?4.教師小結:每大上學與家人分別時,放學與老師、同學分別時,與客人道別時都要說「再見」。(三)出示幻燈,學習第三幅圖1.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麼?2.他們使用了什麼禮貌用語?(板書:請、謝謝)3.什麼時候用「請」?什麼時候用「謝謝」?(板書:有求別人,得到幫助)4.小表演: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清、謝謝」這兩個禮貌用語。a.向同學借鉛筆;b.邀請同學參加生日晚會。5.教師小結:在要求別人或請求別人時,要說「請」,在受到別人關心,得到別人幫助,接受獎勵或禮物時,都要說「謝謝」。(四)出示幻燈:學習第四幅圖1.圖中發生了什麼事?小朋友們使用什麼禮貌用語?(板書:對不起、沒關系)2.什麼時候使用「對不起」和「沒關系」呢?(板:打擾別人,別人道歉)3.你過去用過「對不起」和「沒關系」嗎?4.教師小結:給別人添了麻煩的時候,如妨礙丁別人,打擾了別人或損害了別人的利益,都要誠懇地表示歉意,說聲「對不起」。當別人道歉時,應該說聲「沒關系」,表示原涼。四、聯系實際,導之以行。1. 想一想。(見課後練習)2. 演一演。①小玲有—·道數學題不會做,她去辦公室清教老師。②小剛被評為班上的「三好學生」,他很高興,他打電話把這事告訴外地工作的姑媽。3. 玩一玩。(見課後練習)五、總結全文,提出要求。1. 學習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禮貌用浯記心裡;你拍二、我拍二,得到幫助說「謝謝」;你拍三、我拍三,提出要求「請」在先;你拍四、我拍四,打擾別人賠不是;你拍五、我拍五,見面問好真和睦;你拍六、我拍六,分別說聲「再見」了;你拍七、我拍七,禮貌孩子笑嘻嘻。2.今天我們學習了「你好、您好、再見、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這幾個禮貌用語,並且知道了怎樣恰當地使用這些禮貌語言,希望同學們從今以後,把禮貌語言記在心裡,掛在嘴邊,做一個講禮貌的孩子。板書設計 一 學習禮貌用語
見面:「您好!」「你好!」
分別:「再見」
有求別人:「請」
得到幫助:「謝謝」
打擾別人:「對不起」
別人道歉:「沒關系」
教學後記:
本課旨在教育學生學會「請、您好、謝謝、再見、對不起」等禮貌用語,教材選用了「與人見面」 「與人分別」 「借書」「踢球」這四個生活場景,深入淺出地教育了學生怎樣恰當地使用這些禮貌用語。我在上課時對教材作了兩處修補。第一,我認為即興表演「上學的情景」比教材上《大山的迴音》更能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切入課題。第二,本課道理淺顯,重點應放在導行上,我另增設了借鉛筆、打電話等即興表演,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禮貌用語恰當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⑵ 人教版五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案例
品德與社會》教學案例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
烏拉街中心校 楊玉娥
一、教材分析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我們都是中華兒女》主題下的一個活動。這一活動又分「中華民族大家庭」「說說自己的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多彩的民族節日」「各具特色的民族體育運動」和「民族習俗與禮儀」六個小的活動。根據教材安排,第一課時主要學習第一個活動:「中華民族大家庭」。
教材一開始安排的是一張少數民族地區分布圖和各民族人民穿著民族服裝的團結照。民族地區分布圖旨在引導學生了解少數民族的分布情況,能在地圖中找出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各族人民穿著民族服裝的團結照展現了「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歡樂祥和的愉快場景,使學生明白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教材還安排了一個拓展練習,讓學生了解民族區域自治,知道民族區域自治政策保障了少數民族的權利;「我知道的民族」主要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掌握一些少數民族的名稱,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同時,也進一步讓學生明白各民族都是心心相印的兄弟姐妹。
二、教學目標
1、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2、簡單了解少數民族的分布情況,能在地圖中找出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
3、讓學生了解民族區域自治,知道民族區域自治政策保障了少數民族的權利。
4、活動過程中受到民族大團結的教育,感受祖國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三、教學重點
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受到民族大團結的教育,感受祖國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四、活動准備
1、教師准備MTV《愛我中華》、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分布圖、民族團結照片和體現民族團結的小故事。
2、學生簡單了解我國的少數民族,並搜集民族團結方面的資料(圖片、文字、音像等)。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歌嗎?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一首歌曲,會唱的同學可以跟著一起唱。(MTV《愛我中華》)
師生一起邊拍手邊跟著唱(一段)。
2、師:看得出來,歡快的樂曲深深地感染和打動了每一個人,孩子們,大聲說出歌曲的名字吧!(學生大聲說:愛我中華)
3、師:是的,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好歌,「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這首歌唱出了我們的祖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中華民族大家庭」(板書:中華民族大家庭)
(二)活動一:我知道的民族
1、師:同學們,上小學一年級時,我們都要建學籍,你見過自己的學籍卡片嗎?能簡單介紹一下嗎?(學生介紹)
老師這里也有一份學籍卡片(學籍卡片部分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民族),看一看,你會填嗎?誰想試一試?勇敢的孩子們,老師相信你一定行!(學生說怎麼填,教師及時評價)
2、同學們,老師聽到剛才這些同學在填學籍卡片時,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認真聽的同學也一定發現了!(讓學生說共同的地方)
是的,剛才這些同學在民族一覽中填的都是「漢族」,同學們,是漢族的,請把手高高舉起來。(老師跟學生一起舉手)
3、老師發現我們班同學都是漢族的,老師也是漢族的。漢族是我們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在我國各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而其他民族人口較少,被稱為少數民族。同學們,你知道在祖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著哪些少數民族嗎?(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民族,對說的較多的及時表揚鼓勵。)
(三)活動二:民族區域自治
1、師:同學們,在我們的民族大家庭中,一共生活著56族兄弟姐妹,為了保障各民族的權利,國家制定出台了一項民族政策,你知道是什麼政策嗎?(民族區域自治),那麼,什麼是民族區域自治?(找學生說一說,教師補充強調)
2、師: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機關,我國共設立了5大自治區,你知道哪些自治區?(找學生說五大自治區)
3、在地圖上找找我國的五大民族自治區,並請學生到前面指出來。
4、請同學們再仔細看看民族分布圖,說說民族分布的特點。(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絕大部分縣級單位都有兩個以上民族居住。聯系我們坊子、濰坊實際,讓學生簡單說說自己知道除漢族外,這里還有哪些民族。)
(四)活動三:民族大團結
1、師:在我國許多地方各民族相互交錯居住,在長期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各民族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還記得老舍先生的《草原》嗎?「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的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正是民族團結的體現。
2、師:體現民族團結的故事何止這一個,同學們,老師相信,課前你一定也搜集了許多有關民族團結的資料,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吧!
(學生分組交流,組長主持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師:老師發現同學們剛才交流的非常熱烈,課前搜集的資料形式多樣,圖片、文字、光碟各種各樣,下面讓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吧!
(各小組匯報交流,教師組織指導)
4、小結:剛才,各個小組從不同的方面向我們展現了民族大團結的情景,讓我們感受很深。通過剛才的交流,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圍繞「民族團結互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社會主義新風尚」教師適時引導。)
(五)齊唱歌曲,深化感受
同學們,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如同兄弟姐妹,親如一家。最後,讓我們隨著音樂,再來齊唱《愛我中華》(MTV《愛我中華》)。
(六)課後探究
我國各民族的服飾、民居、民俗文化、節日習俗等都是豐富多彩的,課下請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主題,自由組成小組,一起探究。
教學反思:
《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創設了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習得知識。尤其是「民歌服飾、舞族」的教學環節,創設「歌舞大看台」,給學生以發展個性、展示才華的機會,民族學生的哈族、維族舞蹈表演,激發了學生的表演熱情,大方自然的歌舞表演,加深了民漢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團結,並結合新疆的特殊地理環境,及時進行「反分裂、反滲透」教育,自然升華學生的「民族團結」情感。
在學習壯族相關知識後,全班模擬壯族競技運動項目「多人板鞋」,游戲中,每個小組商量不同的方案,相互補充、認同,體現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不足之處:在收集民族服飾環節,意在通過收集活動,激發學生對不同民族的認識了解和認同,但個別學生不夠積極主動,收集的民族服飾不夠多,圖片也較少,使展示交流活動不夠豐富。
培養學生的課外收集資料能力,是綜合學科必要的教學內容,也是今天信息化時代、學生必須學習和掌握的能力之一,在今後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在這方面需要進一步詳細的指導和強化。
閱讀全文(307) | 回復(0) | 引用通告(0)
上一篇:[原創]校本研修引領教師專業發展
下一篇:[原創]四年級社會上冊《伸出愛的手》說課稿
登錄後,你將出現在這里
昵稱:
主頁:
標題:
友情提示:發表評論/留言後需要等待3-5秒刷新頁面才能看到!
悄悄話:
⑶ 小學品德與社會關於責任教育的講課教案或課堂實錄
小學品德與社會《要有家庭責任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認知
1、 懂得子女作為家庭成員要為家庭的幸福美滿出一份力。
2、 明確當好家庭小主人主要應做到哪些。
情感
1、 激發產生對家庭的責任感。
2、 願意做家庭小主人。
行為
1、 主動承擔家務。
2、 家中遇到困難,盡力分憂解難。
3、 不向父母提過分要求。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准六年級「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規范」的關於「有家庭責任感」等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設置的。在以前的思想品德課中已經進行了有關「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以自己良好的表現給父母帶來歡樂,生活上不比吃穿」等教育。這些都是從具體做法上講的,本課則是從理性認識上闡述的。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學生應該具有家庭責任感,自覺的對家庭負起責任來。培養學生關心家庭中發生的事,主動為家庭分憂解難,體諒父母的疾苦,這對學生全面形成負責心理有著重要的意義。
課文主要從家庭的主人不分年齡大小在家庭中都承擔著不同的責任。每一個人在享受著家庭的溫暖的同時,也要為家庭生活的美滿幸福出一份力量等角度來闡述的。
少年兒童如何為家庭的幸福美滿出力:1、主動承擔家務。2、當家庭遇到困難時,要盡力分憂解難。3、不向父母提過分的要求。教法建議:
1、講本課的觀點時都要圍繞家庭責任感來闡述。不能只重復以前的教育。
2、本課的教學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課前應對學生作比較深入的調查研究。
3、要注意給學生樹立身邊的榜樣。
教學設計示例
十二 要有家庭責任感
〈教學目標〉
認知
懂得子女作為家庭成員要為家庭的幸福美滿出一份力。
明確當好家庭小主人主要應做到哪些。
情感
激發產生對家庭的責任感。
願意做家庭小主人。
行為
主動承擔家務。
家中遇到困難,盡力分憂解難。
不向父母提過分要求。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當好家庭小主人。
教學難點:強化家庭責任感的意識。
教育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現在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大家可曾想過,自己對家庭負有責任?
(學生自由發言)
小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不論年齡大小,對家庭都負有責任,要有家庭責任感。
板書:十二 要有家庭責任感
2、(投影)出示思考題:有的同學說:"家裡的事情是大人們管的,我只是個孩子,不用管。"這種說法對嗎?(讓學生議論片刻回答。)
小結:上面的這一說法,認為自己是個孩子就不用管家裡的事情,這是缺乏家庭責任感的表現。因此,是錯誤的。作為一名優秀的少年兒童,應該具有家庭責任感。
二、通過課文、 明確觀點
(一)想一想我們為什麼要對家庭負責任?可結合學習課文1、2自然段。
(每個家庭成員都是家庭的主人。作為家庭的小主人,要與父母長輩一樣對家庭負責任。而且,要為家庭生活美滿出一份力。)
小結:每個家庭成員都有是家庭的主人,對家庭的事情就要關心,就要參與,就要與長輩一樣對家庭負責任。
板書:家庭的小主人,要對家庭負責任。
(二)我們如何為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滿出力呢?學習課文3至5自然段。
1、主動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並把這看作是自己的分內之事。
(1)你打算怎樣做?(只要是我們力所能及的,都要主動去做。)
小結:現在家務勞動的內容仍然很多,如洗碗、掃地、擦桌子、整理房間……只要是我們力所能及的都要主動去做。
板書:主動承擔家務勞動
(2)(投影)說一說:你在家裡經常做哪些家務事?你是否把做家務看成是自己份內的事?
(學生把自己的實際情告訴同學,結合課文第5自然段的學習,教師表揚做得好的學生。)
2、盡自己的最大力量為家庭分憂解難。
過渡:在正常情況下,樂於做家務是具有家庭責任感的表現,但每個家庭難免會發生一些令人憂愁的事情或遇到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具有家庭責任感的小主人,又應該怎樣做呢?
(1)學生分小組議論、選代表在全班上發表意見。
小結:當家庭發生為難的事時,我們決不能認為這只是父母長輩的事,而應盡自己的力量為家庭分憂解難。
(2)錄音播講"老舍的故事"--課文第7自然段(教師展示課本插圖並讓同學知道老舍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
(3)提問:聽了"老舍的故事"之後,你認為我們應學習老舍的什麼好品德?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板書)
板書:盡力為家庭分憂解難。
(4)你家裡是否發生過為難的事?你是怎樣做的?你認為你的做法合適嗎?
(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把真實情況告訴同桌及全班同學。)
小結:(肯定和表揚做得好的同學)我們既要向老舍學習,也要向身邊的同學學習,做一個具有家庭責任感的小學生,盡力為家庭分憂解難。
3、不向父母提過分的要求。
過渡:在盡力為家庭分憂解難的同時,我們必須經常告誡自己,不要給父母添憂添難。
(1)(投影)查一查:你是否有過給父母添憂添難的言行?
(學生議論,自查後告訴同學。)
小結:個別同學確實存在著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想盡力為家庭分憂解難,但另一方面又不知不覺地為父母增添了為難的事情。個別同學往往不考慮自己的家庭經濟條件,向父母提出了過分的要求,這也是不對的,因此,我們要為父母分憂解難,就應該時時想到家庭的經濟條件,不要向父母提出過分的要求。
板書:不向父母提過分要求
(2)錄音: "劉剛的故事"--課文第9自然段。
(3)提問:劉剛很想買旱冰鞋,但為什麼卻對父母說:"不想要什麼了"?
(學生結合自己的認識具體回答。)
歸納:劉剛是個能考慮家庭經濟條件,體諒父母困難,不向父母擔過分要求的好孩子。他之所以能夠這樣做,是因為他具有家庭責任感。可見,劉剛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4)(投影)說一說: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像劉剛一樣的同學?有什麼具體的事例?
結合課文第10自然段引導學生找身邊事例。
小結:在我們身邊,有些同學了像劉剛一樣,為了不使父母為難,從不亂花錢,不擺闊氣,不與別人攀比,不向父母提過分要求。這些都是有家庭責任感的表現。
(三)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我們為什麼要有家庭責任感?我們怎樣為家庭生活的美滿出力?(分小組討論,推選代表發言)
總結:有家庭責任感是優秀少年兒童必備的品質,一個有家庭責任感的人,長大才能有社會責任感,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才能有所作為。所以,我們要從小培養自己的家庭責任感。
三、聯系實際、深化認識
(一)述說:(投影)
1.作為家庭小主人,怎樣做才算對家庭負責?
2.你在家時能當好家庭小主人嗎?做得怎樣?
學生根據板書要點回答,對照自己,自查自糾。
(二)學《新三字經》有關內容:
具有家庭責任感,也是《新三字經》要求我們應該做到的。
(投影)……家務事、樂擔承、洗碗筷、掃門庭、家愛我、我愛家……
(三)評議:
1.[投影出示第59頁"評一評"引導學生評議。
(1)劉東這樣做是不對的。因為孩子是家庭的小主人,應當具有家庭責任感,主動承擔家務,面不應該把家裡的活兒推給爸爸媽媽。劉東不僅不主動承擔家務,隔壁的老奶奶提醒後,仍不去做自己應做的事。這就更不應該了。
(2)李琴的決定是正確的。她能考慮到自己家裡的經濟條件,不向父母提過分要求,是個具有家庭責任感的好孩子。
(四)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有家庭責任感的人和事?請你講給同學聽。也請你對沒有家庭責任感的人和事發表自己的看法。
四、總結全課、提出希望
同學們,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已初步懂得要做一個具有家庭責任感的人的道理。一個具有家庭責任感的人,將來必定是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從小當好家庭的小主人,將來才會當好社會的主人。今天為家庭盡力,明天就會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棟梁之材。願同學們從小做起,做一個具有家庭和社會責任感的人。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1、注意發現家中有哪些自己可以主動做的事,自己盡力做好後,講給父母聽。
2、向媽媽表示,自己主動承擔一份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並請他們監督,自己做得怎樣。
3、利用一次小隊活動,調查一下有家庭責任感的同學,將她或他的事例寫成稿投給紅領巾。
廣播站。
4、收集一些有家庭責任感的人和事,講給大家聽。
⑷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錢該怎麼花優秀教學案例及教學反思
品德與社會《錢該怎樣花》教學反思《錢該怎樣花》四年品德與社會中的一課,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中提出要學生了解花錢應該有計劃,合理的支出,把錢花在合適的地方。本節課的教學做到了以下幾點:一、活用教材。課前下發調查表,學生先填上自己想要的東西,回家後調查父母想要的,並把調查的內容填寫在調查表裡。學生通過課前的調查報告,體會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多種需求。但並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必須有所放棄,有所選擇。這遠比教材出現的三幅圖,讓學生觀察是不是人們所有想要的都能滿足更具有針對性。調查報告的使用,使教材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培養了自學能力。二、師生關系平等,充分給學生表達的空間。在進行教學的第二個活動時我提問: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特別想要的、特別喜歡的東西,可父母卻不給你買的事情?其他同學幫助他分析其中的原因。其中有一個男孩說:「他特別想要一雙旱冰鞋,可是父母卻不給他買。」他的夥伴說:「你媽媽不給你買的原因是怕你影響學習。」另一個夥伴說:「可能是他很貴吧。」男孩說:「不貴,只有30元錢。」我適時的引導:「既然不貴,為什麼媽媽不給你買呢?」一個女孩說:「怕是不安全吧!」一個學生說。我又問:「冰鞋必需買嗎?」「可以不買,要看家裡的經濟條件。」從他們的一問一答中,讓我看到了他們的童真,並為此而感到欣喜。在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其個性都得到了健康、自由的發展。人教版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錢該怎麼花優秀教學案例及教學反思
⑸ 小學品德與社會公開課教案
《我家的綠色生活》教學設計鎮江小學 居海燕活動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綠色生活,與爸爸媽媽一起討論如何選擇綠色生活。2.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和對綠色生活的嚮往之情。活動准備教師准備課件,學生課前到超市、菜市場尋找綠色食品。活動過程一、導入教師:同學們,我們不光自己要積極參加環保活動,還要將環保意識帶回家中,與爸爸媽媽一起行動起來,共同選擇綠色生活,爭當綠色家庭。(板書:我家的綠色生活)二、家庭里的污染1.教師:東東同學自從學習了「我的綠色日記」單元以來,更加關注身邊的環境問題了,她從此成了一個保護環境的有心人。可是她沒有意識到,還有一個地方更值得她關注,這就是自己的家。請大家看一段錄像,看看東東一家人的生活。2.播放錄像。錄像內容如下:這是一套裝修豪華的新公寓。一家三口,母親在用洗滌劑洗碗;父親邊抽煙邊看電視(煙霧彌漫),電視音量比較大;女兒在強光下寫作業;窗外不時傳來刺耳的鳴笛聲。雖然是白天,但室內燈火通明。門口有一裝垃圾的大塑料袋。3.學生看完錄像後討論:她們家的生活有哪些方面存在著環境問題?4.教師:你們家的生活有沒有類似的情況?三、走向綠色生活1.教師:這種生活方式既會影響身體健康,又會對環境造成破壞。那麼,我們應該追求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呢?請大家再看看西西家的生活。2.播放錄像。(錄像內容如下:西西和爸爸在布置得溫馨、簡朴的家中談話。家中擺放有綠色植物。媽媽在用熱水洗碗,沒有用洗滌劑)3.討論:西西家的生活方式的好處。4.教師小結:西西家可以說過的是「綠色生活」。他們家的每一位成員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對環境沒有造成任何污染,他們一家為環保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這就是「綠色家庭」。5.交流:要走進「綠色生活」,讓自己的家庭變成「綠色家庭」,我們在生活中還應該做的事和應該注意的事。四、綠色食品1.教師:課前大家到超市去尋找綠色食品,有什麼收獲嗎?2.學生匯報在超市尋找綠色食品的情況。3.出示綠色食品的標志,引導學生進一步弄清什麼是綠色食品。五、我心中的綠色家園1.交流:在你的心目中,你希望未來的綠色生活的情景。2.教師:同學們心目中未來的綠色生活真是豐富多彩,十分迷人。你們能不能用自己的筆將自己心中的綠色家園畫出來、寫出來,完成我們的第五篇綠色日記呢?3.學生設計未來的綠色家園。(1)分小組合作,有的同學畫,有的同學寫。(2)學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並作簡單介紹。(3)師生共同評議。(4)交流:我們心中未來的綠色家園。六、總結保護環境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讓我們共同呵護綠色家園。願家鄉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山川更秀美,泥土永芬芳。七、課外拓展1.與父母交流,訂立家庭綠色生活公約,並堅持寫家庭綠色生活日記。2.在居住小區開展環保活動,設立宣傳欄,倡導綠色生活,創建綠色小區,讓自己成為社區綠色使者。
⑹ 小學三年級思想品德教學案例它為什麼學得那麼好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小學的各門功課都是基礎課,從小打好基礎有利於今後的發展。
2.知道各門課程之間有一定的聯系,偏科有礙全面發展。
情感:
1.有學好各門功課的願望。
2.敬佩學好各門功課的同學。
行為:
努力學好各門功課,不偏科。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依據課程標准「勤奮學習」德目中得有關要求編寫的。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德、智、體、美等素質。這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也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
小學是打基礎的階段,小學開設的各門功課都是基礎課程,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各門功課之間又都是有聯系的,因此要學好各門功課。有些家長認為考試科目就是重要科目,不考試的科目就不重要,以至於造成孩子的學習出現偏科現象。這是不正確的。
因此,教育學生認真學習各門功課,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很有必要。
教法建議
1.課前,教師應了解一下學生對各門功課的態度、興趣,班上哪些同學能夠做到認真學習每門功課,哪些同學有偏科現象,偏哪些科目,原因是什麼,以便課上針對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
2.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所學的各門功課,讓學生討論其內在的聯系;也可以結合學生比較熟悉的職業,讓學生認識,任何一項工作都不是依靠單一的學科就能做好的。
3.在教學第三部分時,可組織學生討論「現代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的問題。讓學生了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出現了很多邊緣學科,各門學科互相滲透,越來越頻繁,要成為某一領域的專門人才,僅僅學好一門學科是無法實現的。讓學生知道,現在就必須認真學好各門功課。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七課 認真學好各門功課
⑺ 怎樣進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分析
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設計就是對你將要上的那一堂課的教與學的活動進行設計.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即在上品德與社會課之前,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的活動規律,強調研究教對學的指導,重視教學活動整體功能而形成的課堂教學方案.它有別於教學實錄,教學反思和教學案例.教學設計必須是課前的. 進行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首先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主動發展」,這里的「發展」是指以良好品德形成為核心的社會性發展;其次是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一份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第二部分是學情分析,第三部分是教學目標制定,最後部分是教學過程及說明.四個環節解決兩大問題:一,發展什麼,就是教學目標的制定,這是教學設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二,怎樣發展,通過教學過程及說明來解決. 下面我以一級上冊品德與生活《去同學家玩》一課的教學設計來具體體現以下三點. 《去同學家玩》教材分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的文明最精細的表現在情感里」.我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認識到,沒有情感作為人行動的動力機制,缺乏情感在人的行為系統中的調控作用,忽略情感在建立道德信念過程中的本源性基礎,個體的道德人格大廈將無從矗立.《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指出:「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其本質就是將學生的學習過程作為一個情感的體驗過程,使外部的文化結構、社會需求、道德意識等深入到學生的內心深處,激發其內在需要,從而內化為良好的品格.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去同學家玩》這一活動主題,它強調了小學生在家裡要行為文明,注意安全,玩有意義的游戲.然而現代家庭的孩子在父母長輩的關愛下,養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很多不好的習慣,如驕橫,霸道,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只知道享受的舒心,而不懂得給予的快樂.故而我在教學活動時用情感去喚醒學生,用知識去啟迪學生,用技能去武裝學生,讓他們真正學會與人交往.這樣,我根據新課標提出 「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的要求,努力使教學進入生活,貼近生活,創設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自由、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給學生充分參與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去觀察、去探索、去得出結論.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只是指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讓學生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教學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教育學生明白和夥伴玩要有禮貌,講文明,注意安全,並通過活動體驗和夥伴玩的愉快. 2、能力目標:學生在自主活動中文明的解決玩中出現的矛盾,學會與人交往.教學方法: 「興趣是步入創造大門的台階.」對於剛踏進小學一年級的兒童,他們對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為了使他們盡快適應學校生活,學會與人交往.本節課中,主要運用交談、情境模擬、角色扮演、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自我體驗、感悟、建構,使學生掌握初步的人際交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法: 一年級學生年齡尚小,天真活潑、喜歡好動是他們的特點.所以在課堂上,以學生參與活動為主,盡量營造一個趣味盎然、輕松和諧而又積極主動的情境,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良好習慣的養成.教學過程: 根據一年級兒童特點和本教材特色,圍繞「在生活中進行情感體驗」的主旨我設計了和同學聯系、高興地玩、安全地玩、有創意地玩四個教學環節.(一)活動一 和同學聯系 上課的開始我就用樂樂小朋友與媽媽的談話錄音引入課題.然後出示小朋友和同學通電話的情景,(播放課件)愛恩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而生動有趣的聲音和圖片滿足了兒童精神需要,深受學生的喜愛.我藉助富有表現力的電教媒體,激發學生的情感.這樣從知、情兩方面為教學的展開作好了鋪墊.緊接著我利用「大嘴鳥」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猜一猜,他們會怎麼說呢?然後我又設計了一個情境表演,這樣自然地將學生帶進生活中來,讓學生去發現生活、感悟生活.(二)活動二 高興地玩 兒童是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並得到各方面的發展.活動中我們必須讓孩子進入生活,讓他們在生活中構建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因此我設計了兩個讓孩子進入生活的活動情景:①說一說、評一評,②我們去做客.在整個活動中注重學生、教師的共同參與.在說一說中,我利用大嘴鳥提出一個問題:「你和同學最喜歡玩什麼游戲?」然後組織學生同桌互相說.在評一評的時候,我先要學生讓學生看錄像,找出錄像中到同學家玩的學生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應改正,從而調動學生思維,讓學生討論分析,從中得出結論:到同學家做客應講禮貌,再設計「我們去做客」這一課堂活動,再讓每個小組的同學互相到別的小組那裡做客,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學會如何接待客人,如何當一名受歡迎的客人. 低年級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僅處在萌芽狀態.他們活動的每一環節都需要具體形象相輔助才能順利進行.據此,我在小結時屏棄了老套的言語式表達方式,而是採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電教設備,這樣學生在樂意接受中觸發情感的升華.(三)活動三 安全地玩 明白事理並不等於掌握,「臨岸羨魚,不如歸而織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指出,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教學中只有密切聯系兒童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將生活中的情景讓學生在課堂上再現,從而使學生在心靈深處明白哪些是可以玩的,哪些是不能玩的,明白其中的道理.我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本中的一些危險的游戲,並說出一些生活中學生玩過的危險游戲,讓學生感觀,然後讓學生判斷這樣做對不對,為什麼?(四)活動四 有創意地玩 學生在明白了玩的時候要講禮貌,注意安全這個道理後,我要學生說說圖片列舉的一些游戲,並說說還有什麼好玩的,然後安排了學生玩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孩子們在游戲中鞏固今天學生的內容.教學效果預測: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在本課教學中我以「活動」為主線,貫穿於兒童生活中,讓兒童在活動中感悟生活、體驗生活,從而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然而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朝夕可就的,他必須持之以恆.
⑻ 品德與社會《規則有什麼用》教學案例
教材年級:來
義務教育課程標自准實驗教科書小學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和規則交朋友的第2課。
教材內容分析:
《規則有什麼作用》是人教課標版思品第五冊第三單元第二課。該組內容主要圍繞規則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是安全和學習的保障來編排的。針對三年級兒童的特點,側重從與兒童生活密切相關的規則入手,讓學生在體驗,觀察和對比中認識規則的意義,領會規則的重要性,樹立規則的意識,提高他們遵守規則的自覺性,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初步體驗規則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了解與兒童生活相關的規則。
2、感受和了解規則在集體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
3、熟悉學校規則,並能對制訂這些規則的意義進行評價、認識。
4、結合活動制定規則,體驗規則在活動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
學生分析:
學生的年齡特徵決定了活動中的規則意識不強,有的就連課堂紀律也不能很好的遵守,沒有排隊打飯的意識,只有靠學校的強化管理來規范學生的行為,從制度管理來規范學生的行為,但效果不夠好,效益是短期的。通過學習《規則在哪裡》這一課的基礎上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