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說說自己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與實踐中,不足有哪些
一、課前准備不足
1、沒有對教材和《課程標准》進行認真的研讀,對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把握不到位,對本節課學生所要獲得的知識、形成的技能和數學能力的了解不夠准確,對知識的前後聯系、本節課知識的地位、作用的理解不完整。沒有很好地進行備課,所撰寫的教案的使用價值不高。
2、對教具、學具的使用沒有提前做好准備。如:有些教師在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一課時,連直觀教具都沒有準備。象這樣該使用教具的沒有教具可用,該動手操作、進行探究活動的沒有學具可用的現象非常普遍,以致教學過程中應該從直觀——抽象、從簡單——復雜的認知過程根本無法實現。
二、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
1、安安靜靜。小組合作學習時,由於布置的問題和任務缺乏探究性,結果學生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從何說起。
2、熱熱鬧鬧。小組討論時學生非常活躍,爭先恐後,無邊無際地講述自己的看法,卻都不 理會別人的發言與合作學習的目標。
3、規規矩矩。小組合作實踐操作時,學生統一,規規矩矩地按教師布置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項,按部就班,沒有自己的設想,行動和創造。
4、優生表演,個別學生休閑。小組合作實踐中,優生指揮操作,發表見解,匯報結果,而多數學生成了聽眾、觀眾、接受者,個別學生則趁機談天說地或玩起東西來。
B. 根據心理學研究,當前中小學課堂教學的重點是言語信息還是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復
個體學會使用符號與外界環制境保持接觸的能力,就是智慧技能。它回答是「知如何」的問題,其典型形式是規則。智慧技能是人類習得性能中最重要的一種,也是人們「受教育」的實質意義所在。智慧技能還可以分為若干個亞類,辨別概念規則問題解決(高級規則)。每一種智慧技能的學習,都以前面較簡單的技能為先決條件。通過學習遷移,個體便從每一種新習得的智慧技能中增添了智慧的潛能。
C. 如何在農村小學課堂教學中推廣和應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提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人,教師的任務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做到自己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一直以來,我校教師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積極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各科課堂教學中做了大膽而有益的嘗試。但是,我們發現,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足,最突出的表現是在課堂上總有一部分學生處在邊緣位置,他們學習不主動,成績落後。細究起來,有兩條根本原因:一是這些學生缺少濃厚的學習興趣,二是他們不會學習,久而久之形成厭學。如何尋求一種適用於大班容量情況下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需要我們不懈努力。為此,我校在縣城學區中心校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嘗試探索雙橋小學「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
一、基本目標
「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前提,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最終目標。體現過程性,關注學生獲得知識、形成能力的過程與方法;突出創新性,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為出發點;凸顯探究性,著力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應用知識的能力,最終讓學生愛學習,會學習。
二、操作程序
「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適用於各學科,各年段,基本操作程序分為六步:
1.激趣導學。這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重點完成兩個任務:一要採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我要參與」的強烈慾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在興趣盎然的情況下,學習主動性才能被充分地調動起來,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如果課堂上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再怎麼努力也是事倍功半。因此,要在導入上下功夫,改變呆板僵化的模式,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環節力求簡潔高效;二是明確目標,指導自學,為探究作好知識、能力、心理等各方面的鋪墊。要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明確下一步的自學內容、自學方法、自學要求等,知道自學什麼,怎麼學,用多長時間,如何檢測等。這樣,在課堂伊始既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慾望,同時又使學生明確探索目標與方向。
2.自主探索。這是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關鍵環節,是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條件。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學生要參與討論、參與探究,必須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在討論合作之前,一定要留給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的時間。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圍繞學習內容設計切實可行的自學提示,引導學生獨立探究新知。學生自學時,教師要加強督查,觀察學習狀態。要面向全體學生,重點巡視中差生。
3.合作交流。這是以學生小組合作為主要形式的一種探究教學活動。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合作能力和探索精神的重要途經。合作交流是通過小組討論、互相啟發,達到優勢互補,解決個體無法解決的問題。因此,合作的問題必須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體現合作的價值所在;學生能解決的問題就要給學生自己解決,以發展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匯報展示。這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在這一環節中要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促進交往互動。創設機會,讓學生多些互動,多些探究,展示研究過程。教師的任務是引導、點撥、評價,疑難的地方該講解的講解,該總結的總結,該提升的提升。努力做到學生已經學會的老師不再重復,在有價值的問題上多下功夫。
5.拓展訓練。這是課堂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獲得能力。教師的練習設計要緊扣本節課教學內容,有適當的坡度與密度,要讓全體學生都練有所得。要通過多形式、多層次的開放性習題訓練,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和獨特性。
6.總結評價。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回顧問題探索過程,進行自我評價、總結得失,並聯系實際將知識點向課外延伸,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激發再認識、再發現、再創新。
三、操作策略
1.營造和諧的課堂環境。
和諧的課堂環境能喚醒和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和需要,使之產生強烈的慾望,並積極進入狀態,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因此,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中,教師都要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對學生要保持寬容與理解,給予鼓勵與引導,少一些批評與指責,多一些贊揚與鼓勵,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縮短師生間的情感距離,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基礎,也是我校啟動的「微笑工程」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2. 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
我們的課堂上也有合作的環節,但需要規范,不能走形式,白白浪費時間。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小組合作學習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讓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目前,有些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還存在著不知道怎樣合作,或不善於合作的現象,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技能。
合理分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組,指導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小組的建構:每組6人,前後座(每座3人蓮 山~課件)為一組,設組長一名。編組時考慮到組員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性別差異甚至家庭背景等,盡量保證每個小組內的學生各具特色,每個小組之間又不能差距太大,力求組內異質、組間同質。
合理分工。小組合作學習往往需要分工,只有合作小組內分工明確,才會使課堂「活而有序」。並且組內的角色需要互換,一學期下來,讓每位學生都在嘗試著不同的角色,從中鍛煉他們的能力。
培訓技能。要教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合作需要每個成員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了解對方的觀點,這樣才能合作探究。在課堂上,我們發現有些學生不善於表達,不知道怎樣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同學;有些學生則是不敢表達,顧慮自己的發言是不是正確,導致合作中出現只是尖子生一言堂的現象。我們在教學中,要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看法與意見,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質疑。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其次,在合作學習中,要指導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傾聽、學會補充、學會評價等等。
3.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從講台走向學生,貼近學生,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使教學向著師生「互動交流,共同發展」的方向靠攏。要求教師時刻樹立效率意識,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通過實踐、探索、積累,幫助學生形成一種基本的學習方法,從而培養學習能力,構建高效課堂。
D. 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研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你是現職教師還是還沒有上崗的教師。現職教師可以問你的指導教師或區級教研專員,因為各地的情況有不屬一樣,有的地方有自己的模式。一般講來,有新授課、練習課、復習課、數學活動課。每節課的環節因內容而有所不同。要講完很費時間的。
E. 小學課堂中運用新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小學教育專業畢業論文題目(參考)序號 論文題目1 淺談中小學教師專業化及其發展2 福建小學地方性課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課的構想3 教師教學風格對小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影響4 廈門市家校合作的現狀、問題及對策5 新課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讀6 淺談小學「學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7 美國小學教師教育的基本特點及啟示8 小學習作評改的策略研究9 研究性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現狀的分析及其啟示10 中美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及啟示11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教師的審美素質12 信息技術與小學課程整和的問題與對策13 集美大學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調查研究14 試論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發展特點及其培養15 當前語文課堂評價的誤區與矯正16 不同家庭結構對兒童個性的影響17 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及其培養策略研究18 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其相關因素研究19 網路成癮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20 小學習作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初探21 試論家庭教育在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中的作用22 淺談新課標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改革23 教師教學風格對小學生個性形成的影響24 關於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生職業認同感調查研究25 當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26 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27 新課改背景下的閱讀教學誤區初探28 淺析中國現代母親教育29 關於課堂提問以學生為主體問題的思考30 傳統個別化教學與網路個別化教學之比較31 福建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畢業班學生職業意識初探32 廈門市小學生課余培訓調查研究33 研究型教師的成長策略34 淺談小學口語交際課堂教學的策略35 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的問題及對策36 台灣「感恩教育」教學範例闡析37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小學課堂教學38 小學數學課堂情境教學探究39 淺析當前教師評價體制40 在數學教學中加強情感教學的策略41 小學教師教學語言現狀調查與分析42 重塑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精神43 淺談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44 論推廣少兒經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敗關鍵45 放飛語文課堂 開辟求知天地46 「任務驅動型」口語交際教學模式的構建47 中國畫與西方繪畫的造型之比較48 小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49 中美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培養目標的比較分析與啟示50 台灣電視節目對大陸中小學生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以廈門市翔安區為例51 小學課堂教學中運用新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52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誤區初探53 廈門市民辦小學現狀調查與研究54 新課程背景下討論法的探索55 關於小學生視野中優秀教師的調查研究56 小學教師「隨班就讀」教育教學能力的研究57 感悟:詞義教學的新策略58 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較及思考59 小學科學教學中「有結構材料」的研究60 大學生團體心理咨詢內容分類研究61 小學數學教學中游戲的應用與設計62 農村小學開設科技活動課的初步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地區為例63 21世紀中小學健康教育新思考64 新時期小學班級管理的策略初探65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66 小學古詩教學要加強審美教育67 信息時代小學美術教學的策略68 淺談小學科學課科學探究活動的現狀和策略69 關於小學口算教學的幾點思考70 台灣小學教師教育的優勢及其啟示71 小學數學生成性課堂資源的開發和利用72 小學生家庭作業布置的誤區及改進策略的研究73 信息技術條件下小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74 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創設的誤區及對策75 小學生數學建模能力培養策略76 教育信息化環境下教師角色的轉變77 試論當前小學的科普教育78 小學生課外閱讀策略探究79 試論小學古詩教學中的情感教育80 試論金庸武俠小說對小學生的影響81 淺談互聯網對中小學生德育教育的影響82 高等數學思想方法的形成和發展及其教育功能——高等數學思想方法提升小學教師素質之見83 「概率統計思想」教育對培養小學生數學能力的影響84 小學教育專業教育實習存在問題與解決對策探討85 海峽兩岸小學段「統計與概率」的比較研究86 生命教育呼喚對話教育87 關於小學校園安全教育問題的若干思考88 Authorware和PowerPoint的比較89 教師在小學習作教學中的角色淺析90 廈門市小學英語教師教學能力調查研究91 電子檔案袋在小學評價中的應用92 淺析小學生收集和處
F. 研究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藝術用什麼樣的理論作指導
一、研究背景
社會生活的信息化的經濟的全球化,使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中國成為WTO成員,無疑也對外語運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新《英語課程標准》將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擺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學習某種語言的最根本目的在於能運用該語言進行實際交際,學習英語也正是為了能運用它來完成交際的任務。《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基本要求》指出:小學英語教學要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和興趣上。因此,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小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是廣大英語教師面臨的一個共同課題。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小學生形成最基本的語言運用能力的主要渠道。但目前,由於受應試教育和傳統的外語教學法的束縛,在現行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中存在千篇一律的弊端:「復習(問答)——呈現(教學單詞、句型)——操練(聽、讀)——表演(模仿)——作業(WORKBOOK)」,教師過多地把精力集中在語言知識的講解上,我們的學生盡管掌握了一定的語言知識和技能,但一旦要求他們將這些知識技能運用到現實的語境中,他們則往往「啞口無言」,無法交流。為改變這一現狀,更好地貫徹教育部關於《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基本要求》的精神,培養學生運用語言交際的能力,使學生能在新的情景中創造性地運用所學語言與別人交際,我們提出了《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藝術的研究》這一課題。
二、概念界定與支撐性理論
(一)概念界定
1、「任務+情景+活動」即課堂教學中「以任務為導向、以情景為線索、以活動為中心」,設計教學過程。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和主動實踐,培養學生運用語言交際的能力,實現知識、技能向能力的轉化,培養學生在新的情景中創造性地運用所學語言與別人交際信息的能力。
2、任務(Learning task)即「以任務為導向」,要求學生能運用所學語言完成某一交際任務。課堂教學前教師要吃透教材,制定出明確合理、操作性強的任務,並貫穿在課堂教學中。
3、情景(Situation)即以「情景為線索」。情景是指英語交流的社會情景,包括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社會語言情景和用實物、圖畫、手勢、動作及課件創設的社會語言情景等。以情景為線索是指每堂課設置情景,讓情景貫穿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在課堂上身臨其境,有話可說,有事可做,有感而發,學以致用。
4、活動(Activities)即「以活動為中心」,圍繞一定的主題和有關語言基礎知識,設計學生樂於主動參與的游戲和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去感受語言、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在語言活動過程中獲得積極、愉快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興趣、成就感、自信心和積極主動學習的能力。
(二)支撐性理論
我們認為新的《英語課程標准》以及外語教學法如:活動教學法、功能法(The Functional Approach)、全身動作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等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1、新的課程標准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Task-based Approach),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2、活動教學法就是將教材內容按其交流原貌活化於課堂,形成不同層次、不同性質、不同形式的活動,讓師生共同投入、互相交流,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英語這個交流工具,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
3、功能法注重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倡導課堂教學交際化。
4、全身動作反應法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習充滿樂趣,特別適合小學生。
三、研究的目標與實驗假設
本課題的具體研究目標為:
1、通過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使學生在理解語言的意義和功能的基礎上,正確靈活地運用英語開展交際性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和興趣。
2、通過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學會主動探索、主動思考和主動實踐,,以實現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和整體素質的提高。
四、實驗操作
1、談話熱身 Warm- up
在每節課前教師先設計好本課的學習任務(Learning task),並在Warm
-up這個環節中告訴給學生。教師可以利用英語歌曲,讓學生在歌聲中開始新課的學習;利用事先布置的學生表演,讓學生在娛樂中開始新課;利用猜謎語的方式,讓學生在笑聲中開始新課。
2、呈現活動Presentation Activities
把教材內容設計成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藉助畫畫、圖片、實物、模型等直觀教具和錄音機、多媒體等電教設備,把教材中靜止的無聲的文字活化成有聲有色的對話,再放到教材設計的情境中,生動逼真地呈現給學生。採用全身動作反應法等,視聽結合,刺激並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對新語言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活動。這一階段的教學主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的主體意識處於啟發狀態。
3、練習活動Practice Activities
這個環節以鞏固新知識為主要目的,教師逐步放手,向以學生為主體過渡。因為機械性的模仿和重復操練往往會使學生感到乏味,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一些形式多樣的活動。例如,在模擬語音、語調時,可設計一些「鸚鵡學舌」「請你配音」等小節目,模仿中英美人士純正的英語。既訓練了口語,又加強了語感。在練習句型時,可設計一些「角色表演」和「音樂舞蹈」以加深印象,可讓學生戴上頭飾,配上道具,表演對話中的角色。
4、交流活動Proction Activities
這個階段是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一個中心環節,是諸多活動的目的和關鍵所在。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購物、問路、打電話、生日聚會等生活場景,讓學生在真實或半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流,教師在布置任務,給出話題後,不再干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完成用英語交際的任務。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動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興趣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五、研究方法
採用調查法、文獻法、經驗總結法。
1、文獻法:對近幾年來發表的關於優化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培養交際能力的文獻資料,特別是介紹課堂模式研究成功經驗的文章進行系統歸類,並作比較性研究,在此基礎上,篩選出有效經驗為本課題借鑒。
2、調查研究法:了解目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現狀,通過分析,找出共性問題,進行調研。了解實驗教師操作情況,學生交際能力的發展狀況,以便及時調整,使實驗計劃得以更好實施。
3、經驗總結法: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及時進行歸納與分析、研討,撰寫總結或實驗報告,使實驗更趨系統化、理論化,以此提高實驗操作質量。
六、實施計劃
1、第一實施階段(2008年4月——2010年6月)
(1)按設計方案進行實施,實驗中對學生交際能力進行跟蹤調查,做好數據的統計、分析、整理工作。
(2)定期組織課題研究活動,研究課堂教學模式,並不斷調整操作方式。
(3)定期做好工作總結,對實驗效果作出評價,總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並作出分析調整。
3、第二實施階段(2009年8月——2010年12月)
根據第一階段的經驗和已調整的實驗方案,繼續做好實驗工作,進一步完善實驗的操作體系。
4、總結階段(2010年1月——2011年2月)
(1)對實驗過程進行全面系統總結,分析各種數據。
(2)匯集資料,撰寫實驗報告。
(3)邀請教育行政部分及有關專家對實驗結論進行科學鑒定。
七、課題組成員分工
1、課題組長孫金剛教師負責課題管理,制定計劃,組織課題研究活動,撰寫階段報告和實驗報告。
2、組員孫業芝老師負責課題理論指導與平時的理論學習。
3、組員王志芹老師負責相關數據收集、材料整理。
4、所有課題組成員都要按實驗方案認真進行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每學期上好一節研究課,提供一份案例,撰寫一份課題論文和總結。
G. 如何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
如何在高中數學課中開展數學研究性學習呢?
一、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
求知慾是人們思考研究問題的內在動力,學生的求知慾越高,他的主動探索精神越強,就能主動積極進行思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可採用引趣、激疑、懸念、討論等多種途徑,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望,以幫助學生走出思維低谷。在講授新課時,我們可根據課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懸念,急於要了解問題的結果,而使學生求知慾望大增。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基礎上,採用生動活潑,富有啟發、探索、創新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開展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活動鋪墊了基礎。
數學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是圍繞著一個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而展開,經過學生直接參與研究,並最終實現問題解決而結束。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當學生學習一章新的知識、乃至一個新的定理和公式時,對學生來說,就是面臨一個新問題。事實上,課本中,不少定理、公式的證明、推導本身就是一節數學研究性學習的好材料。比如,三角函數中,正弦、餘弦誘導公式的推導;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的研究;直線與拋物線的位置關系;等等。以某一數學定理或公設為依據,可以設計適當的問題情景,讓學生進行探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現一般規律,體驗研究的樂趣。
二、在數學問題中滲透研究性學習
在課堂上要形成"問題中心",把社會生活中的問題搬進課堂內進行研究,使課堂成為問題展示平台、討論與辨析的場所。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就是要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如果帶著探索問題的強烈慾望來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那麼,他們的大腦就會處於積極活動之中,他們所得到的知識就比較深刻、扎實。教師將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和方法體現在教學全過程,緊密結合教材中的經濟、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實際問題滲透學生自主創新性的研究型課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研究能力,發展個性特長,初步學會研究性學習。教師要努力促進學生提出問題,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反思;促進學生討論問題,增強問題意識,培養質疑精神;促進學生自覺地把問題專題化。
我們開展數學的"研究性學習",就是要讓學生自主地去發現、去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親身體驗問題。數學中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為我們研究性學習提供了許多研究的方向,數學教學中的各種問題都是滲透研究性學習的重要載體。
1、在數學的應用題中滲透研究性學習
新課程改革旨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改革傳統教學理論嚴重脫離實際的狀況。使學生能將學到數學知識能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這也是我們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利用數列知識解決購房、購車分期付款問題,利用函數求最值的方法解決現實生活中最佳方案問題,等等。帶動學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數學研究性學習帶給學生無窮的樂趣,真正的做到使學生學以致用。數學的應用不僅是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夠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學生的社會調查與實踐,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發現數學問題,研究數學問題,建立解決各種問題的數學模型,這樣學生一方面能用所學的數學基礎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另一方面又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抽象成數學的模型,數學的研究性學習就在這樣的過程中循環推進。
2、在數學開放題中滲透研究性學習
數學開放題能體現數學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過程是探究的過程,能體現數學問題的形成過程,體現解答對象的實際狀態,數學開放題有利於因材施教,可以用來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成功感,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美感。將數學開放題用於學生研究性學習是十分有意義的。
開放題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的具體體現。數學開放題作為開展數學研究性學習一個切入口,促進了數學教育的開放化和個性化,從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開放題通常是改變命題結構,改變設問方式,增強問題的探索性以及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多角度思考,對命題賦予新的解釋進而形成和發現新的問題。數學老師就應該充分的利用研究性學習的機會,編制數學開放題,提高學生運用的能力。但無論是改造陳題,還是自創新題,編制數學開放題都要圍繞使用開放題的目的進行,開放題應當隨著使用目的和對象的變化而改變,應作為常規問題的補充。用於研究性學習的開放題盡量能有利於解題者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數學知識和能力解決問題。編制的開放題應體現某一完整的數學思想方法,具有鮮明的數學特色,幫助解題者理解什麼是數學,為什麼要學習數學,以及怎樣學習數學。
三、在社會實踐中滲透研究性學習
在數學研究性學習中,社會實踐是重要的獲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學生通過對事物的觀察、了解並親身參與取得了第一手資料,可以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予以解決。
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系,特別關注環境問題、現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性活動。同時研究性學習的設計與實施應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條件和可能。
對於高中學生而言,要開展研究性學習,必須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具體說來,主要包括有以下幾個方面能力: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參加社會活動的能力。例如讓學生嘗試研究"銀行存款利息和利稅的調查":先讓學生制定調查研究專題,從教科書、課外閱讀書以及網路中查找有關銀行存款利息和利稅的內容,由學生自己根據實際需要,分組到建設銀行、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國稅、地稅等相關部門進行原始數據的搜集,通過對原始數據的分析、整理,建立一個數學模型。在研究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創新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使他們發現研究數學的樂趣,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四、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要把握指導的度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把學生作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的主體,並注意轉變自己的指導方式。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活動,學生在學習中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進而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作為這一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的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既不可以按已有的教學模式包辦代替學生的自主學習,也不能放任自流,不聞不問。要達到研究性學習的最終目的,教師的指導必須把握一個度。
由於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而社會生產、生活以及學習中存在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不同類型的問題適宜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解決,換一句話說,不同類型的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模式或者叫研究模式。因此,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初始階段,就應該讓他們熟悉和掌握盡可能多的研究模式,如我們要讓學生熟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文獻資料查閱法是科學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同時要讓他們知道,什麼樣的課題適合什麼樣的方法。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指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組織者、促進者以及合作者,也就是說,教師應以平等身份主動參與學生的課題研究,通過與學生交流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學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教師應指導學生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教師應作好課題研究的組織協調工作,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樹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