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
1、目標預設化
新課程呼喚生成性課堂,決不意味著預設已不再重要,而是對預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應當為「生成」去尋求靈活合理的「預設」讓「預設」去促進有效的「生成」,才能在教學中使學生點燃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維的空間,彰顯生命的力量。
2、內容生活化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理解與應用的過程。」使數學教學貼近生活。
3、探究合作性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作交流、與人分享和獨立思考的氛圍中,傾聽、質疑、說服、推廣而直至感到豁然開朗,這是數學學習的一個新境界。」
4、思維個性化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風格,外向型的學生開朗、活潑,喜歡請問老師,願意和同學交談,發表意見坦率,適合集體學習,便於解決疑難問題。內向型的學生情緒穩定,喜歡獨立思考,注意力較集中,一般不喜歡集體學習。
(1)小學教學規律擴展閱讀:
小學教育專業堅持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較高思想素養、寬厚基礎知識、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綜合素質,能適應小學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和創新精神的小學教師為培養目標。其綜合素質概括為一個核心、兩種水平、六種能力、十二項基本功。
以師德為核心開展教育,努力使學生達到本科層次學術水平和小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具備教育能力、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活動指導能力、教學研究能力、學習發展能力,和講、寫、算、創、教、用、作、彈、唱、跳、畫、練十二項基本功
② 我國小學教學過程主要包括哪些原則
教學原則,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和對教學過程規律的認識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准則。教學原則是有效進行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指導著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我國的中小學的教學原則有6個方面:
1.理論聯系實際原則;2.直觀性原則;3.啟發性原則;4.鞏固性原則;5.循序漸進原則;6.因材施教原則。下面我談談在教學活動中,如何貫徹這些原則。
一、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每接手一個班級,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摸清每個學生的底——個性特點、心理需求,以及興趣愛好。因為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是雙向溝通的過程,教與學,是施與受的過程,學生在這一個教學過程中,是一個重要的主體部分,唯有了解、摸清每個學生的性格和興趣所在,才能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對學習的主動性。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內容,當講授完理論知識後,我便會安排學生進行聯系實際進行思考,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再通過實際,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如在教學「繞著」一詞,我告訴學生:「地球是繞著太陽轉的。」讓學生理解這一理論,然後布置學生注意觀察,把自己看到的用簡單的句子寫下來。然後在第二天的課堂上,讓學生把自己所看到的,在課堂上討論,最後,總結:「每天,我們看到太陽升起,落下,其實不是太陽在動,而是我們的地球圍繞著太陽,周而復始地轉動。」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這一理論的印象,也鞏固了所學的詞,並在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用簡單的句子,寫出所見所聞。
二、直觀性原則
這一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用語言的形象描述學生自己觀察所學事物,是學生形成對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知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在教學活動中,要貫徹這一教學原則,一般要善於使用比喻、擬人、類比等方法。如在教學「北斗七星」這個詞時,我告訴學生:「北斗七星是由七顆星星組成,形狀就像一把大勺子。」這樣,從字詞的形狀入手,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從而達到教學效果。又如教學「下雪了,我們在雪地里堆起了雪人。」由於我們這里是南方地區,氣候溫暖,沒有下雪的機會,因此,學生也無法見到雪景,無法體會雪中玩耍的樂趣。因此,我利用多媒體教學,在幻燈屏幕上播放下雪的場景,與小朋友在雪地里玩耍的畫面,然後,指點學生:「同學們,看看屏幕上的小朋友,他們在雪地里玩,心情怎麼樣?」學生回答:「很高興。」於是,相機讓學生給句子加上一個能表達雪地里的小朋友們心情的詞語,讓學生掌握到給句子加個詞語,讓句子 意思表達更通順。
三、啟發性原則
課堂上進行啟發式教學要抓住課堂教學中每個環節,找出各個環節不同的關鍵和要害,一個個「啟」、一層層「發」,環環緊扣,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相結合,另外,進行啟發性教學時,要像「知時節」的春雨,只要需要即可發生,也就是說啟發要及時。而要做到啟發及時,就要注意創設「憤」 「悱」的情境。通過必要的設疑、鋪墊等一系列的啟發、誘導,把學生帶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這時候,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高度緊張,而教師只要抓住其本質稍加點撥,啟發的效果就會更明顯。如在教學新課程標准教科書第八冊《太陽》這一課時,我先提出課文的中心句子」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然後引導學生,從這一中心句子去理解課文的重點部分內容——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的生活中,有什麼是需要太陽的?動物失去了太陽,會怎樣?(魚蟲鳥獸需要陽光)植物如果沒有太陽光產生的光合作用,能生存嗎?(植物需要陽光的光合作用,才能開花、長葉、結果。)沒有陽光,我們人類能不能生存?(沒有太陽,就沒有風雪雨露;沒有太陽,就沒有光明。)從課文的中心句子,層層設疑,逐句解惑,理解了課文的中心句,也同時掌握了課文的重點內容。
四、鞏固性原則
鞏固性原則是指教學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長久地保持在記憶中,能根據需要迅速再現出來,以利於知識技能的運用。鞏固性原則是根絕教學任務提出來的。在教學中,要如何貫徹這一原則呢?第一、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理解知識是鞏固的基礎。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知識,同時要引導學生把理解知識與鞏固、記憶知識聯系起來。第二、重視組織各種復習。復習是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為了組織好復習,教師要向學生提出復習與記憶的任務,安排好復習的時間,注意復習方法的多樣化。第三、在擴充、改組和運用知識中積極鞏固。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努力學習新知識,擴大加深改組原有知識和積極運用所學知識於實際來鞏固知識。
五、循序漸進原則
我們知道:不論干什麼事情,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都需要循序漸進。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飯——要一口一口地吃。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同樣也需要遵循教學規律,按照「循序漸進』』的方法,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循序漸進原則是指在教學中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的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循序漸進原則要求教師要按照教材的系統性進行授課,解決好重點和難點的教學。根絕學生認知的規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地組織和進行教學。
學習要一步一步,一層一層,一點一點地積累,不能一蹶而就,如要教學小學一年級的生字時,是否從開始就可以教學整個字?不,首先,要先教會學生,認識字的基本筆畫:橫、豎、撇、捺、橫折、豎折等基本筆畫,在認識了基本筆畫之後,再進行字的教學。又如作文教學,也必須循序漸進,沒有低年級積累的詞語、句子,就不能進行作文教學。因此,在教學中貫徹循序漸進原則,也就是一個由淺到深、從簡單到復雜,從低谷到高峰的教學過程。
六、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用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那麼,如何在教學中貫徹這一原則呢?課堂教學是一個由師生教與學的活動構成的一個相對完整的教學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教師的教既面對全體又要關注個體,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學情予以充分的了解。不注意熟悉學情,談不上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模式主要體現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個別化教學措施的落實。
因此,在教學中,我針對不同學生的學情,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
1. 對方應遲鈍的學生,多鼓勵其思考,使其勇於回答問題和參與辯論;
2. 對能力較強而態度馬虎的學生,作業難度加大,要求精益求精;.
3. 對於語言表達缺乏條理的學生,在課堂上多給予機會復述和發言;
4. 對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專心的學生,進行統合訓練,並培養其自控能力。
教育原則是有效進行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指導著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善於正確、靈活地運用教學原則,結合學生自身的個體差異,更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③ 小學階段教育教學的特點和規律是什麼免費論文
一、我國中小學教育培訓機構的發展現狀
根據國家教育部《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來看,在未來5-10年,中國教育培訓市場潛在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其中中小學教育培訓將超出一半,並且以每年30%速度增長,這將是一個無比巨大的市場。目前全國品牌化的教育機構像新東方、環球雅思、清華少兒外語等教育培訓機構占據英語、課外輔導等行業領頭地位。而中小機構發展面臨著危機。我國中小學教育培訓機構將迎來新一輪的洗牌。
二、我國中小學教育培訓機構的存在和發展優勢
(一)教師隊伍的組成
優秀負責的教師是許多家長給孩子選擇教育培訓機構所關注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培訓機構的老師一般都是培訓機構自己招聘的。他們的教師隊伍一般由一些有著豐富教學經驗並已經退休的老師、部分正在從事教學的一線教師、學歷較高的一些在校研究生、博士生組成,一些實力較好的培訓機構甚至還會聘用一些外籍教師。這些教師學歷高,教學經驗豐富,能夠迅速地找到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快速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課程設置和教材的選用
在課程的設置上,教育培訓機構會充分考慮到學生本人的學習情況,因材施教,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課程。在教材的選用上,有的直接引進國外或是港台地方的原版教科書,有的是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實際教育需求自行設計。因此,比普通的中小學的教學更具有前瞻性、趣味性。有問題的話可以來找我
④ 小學語文教學規律有哪些
教課文 明顯是局限於某一篇文章,著眼於一篇文章的話,可能忽視教育本身。版
教語文 思維范疇更大,權廣度更高。選定的篇目本身就是一些優秀的文章,而由點及面,由一篇文章的教學引發學生對此類文章的思考,進而舉一反三,逐步形成自己處理文章的能力,這才是語文教學的初衷。
⑤ 如何引導小學生掌握數學規律的方法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課程改革的深入,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的變革,要求課堂教學從課程的管理、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方法、課堂教學評價等諸多方面進行質的變革。數學教學新大綱強調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當給學生留下問題,沒有問題的課堂教學法反而是不成功的,這是新時代學生素質教育的要求。陶行知先生曾經說:「創造始於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有問題雖然不一定有創造,但沒有問題一定沒有創造。」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那麼,教師怎樣做才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入手:一、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提「訓練學生思維」的問。學生學習數學不能一味聽教師講,「提出問題」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教師向學生提問,教師起旁敲側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學生要學會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必須要讓位,要從思想上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改變師生在課堂上的角色。教師要能與學生平等交往,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創造潛能以及好奇心所引發的「問題」潛力,正確看待每個學生的提問。教師也要學會傾聽,敢於用實事求是的態度面對學生的提問,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他們勇於提出各種新奇的數學問題,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差異。要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課堂當成師生生命價值的構成部分。生1:1+3等於4。生2:1+4等於5。生3:老師我知道:分別等於6、7、8。師:同學們同意嗎?生:同意!師:用你的最快速度記下這些加法運算,一會兒來考考大家!……學生背誦,當學生背誦一段時間後,教師說運算、指名回答結果,對的肯定,錯的指名修正。我想:在學生回答出標準的答案後,教師應該追問一句「為什麼?你是怎樣想的?」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思維過程訓練,留給學生表達數學思維過程的機會。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他們原有數學認知結構與新知相互產生同化和順應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往往運用已有的觀念和意識去解決和接納新的概念和方法。所以,教師應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並將其作為教學的實際出發點,從提高自身提問的藝術水平入手,提問講究啟發性、開放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的思維。提的問題不只是「這一題答案是什麼?」而是要問學生:「你是怎麼知道這個結果的?」在老師精妙的一問中,學生開始就進入激奮狀態,心中有了急待解決的問題,求知慾也強,參與性也積極,常常會出現教師一問激起學生「千千問」。一位好的數學教師,一定會注意學生數學思維過程及思維過程的表達,因為他不僅給回答問題的學生帶來訓練思維好處,還會使其他學生受到問題意識的培養。二、創設寬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問」問題。首先,教師應該創設民主氛圍。在教學中,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使學生處於一種寬松的學習環境當中。學生心情舒暢,就能迅速地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樂於思維,敢於質疑。我們教師要變「一言堂」為師生互動。在課堂上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對學困生更應該傾注以愛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師的厚愛和關注,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縮短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角色距離,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師生關系。另外我們教師還應該允許學生質疑「出錯」,這是學生敢於質疑的前提。其次,教師應該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提問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動力。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較好的創設條件,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增強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慾望,他們就有了學習的原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些新穎別致、妙趣橫生的問題情境,努力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數學問題情境中,來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迫使學生想問個「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如在教學「商不變規律」之前,可為學生講述猴王利用此規律為貪心小猴分桃的故事,引導學生思考:是猴王聰明還是小猴聰明?課前為學生講這個故事能很好地創設問題情境,猴王為什麼會這樣分呢,它利用了什麼規律了!這就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很想找到問題的答案。因此,教師必須從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出發,創設富有趣味性、啟發性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掌握新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營造寬松、自由、民主的教學氛圍。只有這樣才能消除學生自身的畏懼心理,激發學生內在的探索需求,從而敢於提問。三、注重方法引導,讓學生「會問」問題。1、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著名教育家顧明遠說:「不會提問題的學生不是一個好學生。」現代教育的學生觀要求學生能獨立思考,有提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應從培養他們的積極思考,學會提出疑問開始。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善於設問,還要有所發現甚至有所創新。如教學《角的度量》一課,認識量角器時,讓學生自己觀察量角器,問:「你發現了什麼?」「你有什麼問題可以提?」通過觀察思考,學生會問:「為什麼有兩個半圓的刻度呢?」「內、外兩個刻度有什麼用處?」「只有一個刻度會不會比有兩個刻度更方便量呢?」「為什麼要有中心的一點呢?」等等,學生能提出各種不同的看法。教師不僅要鼓勵、引導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見解,而且要創設條件,提供質疑的機會。有意識地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他們去理解知識,產生種種疑點,並誘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從而提高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2、教師對提出的好問題要適當給予表揚並加以分析,逐步引導學生會提問題。針對學生不會問的現象,教師要適當給予鼓勵和表揚並加以分析,讓學生明白這個問題為什麼提得好?如:在講解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中的例3和例4時,學生理解了試商要先求出除數的近似數,用近似數(即相近的整十數)試商比較快。針對這個方法有的同學就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如果除數是25或26呢?沒有相近的整十數,怎麼試商比較快?聽完之後,我馬上肯定這個問題提的好,並說明這是下兩節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同學現在就想到,說明他非常愛動腦筋,思維比較超前,並表揚這個同學不局限於理解和掌握教師講的內容,而是積極思考,想到了它的特殊性,說明他學習主動,思維敏捷,能舉一反三,希望同學們向他學習。只要提出好的問題我就給予肯定,並分析這個問題好在哪裡,逐步引導學生會提問題。3、教會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致使產生問題的方式也是多樣的,教師應針對數學問題的不同類型,採取不同策略,誘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或者在已有結論之間進行對比分析、獨立概括,提出概括性問題;或者通過觀察、類比、想像等,提出猜想型問題;或者對基本問題多角度、多方面的發散思考,提出引申型問題;或者針對概念、性質等理解和應用中存在的矛盾,提出批駁型問題;或者對一些不對稱、不和諧、不完整、不統一的因素,提出完善型問題等。對於高年級學生,教師可引導學生自己學會提問題,比如在從舊知到新知的遷移過程中、內在聯繫上發現和提出問題;從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提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實踐證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要使學生能夠提出一些有價值、有意義、有思考性的問題,就需要教師的指導、點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研究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動,這樣才會逐步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擁有一顆善於發現問題的心靈,才能使我們的數學教學有更廣闊的天空。
⑥ 注意規律在小學教學中的運用
最佳答案
(一)正確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1.凡需要學生注意的對象和操作的活動,盡量賦予它們無意注意的特性
教師講授的內容,難易要適當,讓學生既能聽懂又要有新意。這是引起小學生興趣、維持對學業注意的關鍵。
在處理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時,教師應注意運用具體生動的教學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語言要生動形象,語調要抑揚頓挫,配以適當的表情和手勢,化難為易以吸引兒童的注意。
對於教學中必須重復的東西,如課文的熟讀、同一類題的反復練習活動,教師應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以保持其新穎性。
2.盡量減少與教學無關的對象或活動的刺激作用
教室的布置要相對穩定。在直觀教具的運用中,背景材料必須淡化,出示的時間要適當,切忌過早顯示。下半節課才用的教具,不要在一上課就暴露在學生眼前。
教師的服飾、發型不宜過於耀眼,有的教師換了新裝或理了新發型後,往往在上課前先到學生面前「亮亮相」,這種做法可以有效地減弱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分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迅速妥善處理偶發事件。如天氣驟變、學習條件惡化(突然陰雨、停電、室外嘈雜等)、學生病倒或嚴重違紀事件等,教師既不能熟視無睹,也不能驚慌失措,要以自己平靜的情緒與學生一起審慎、迅速地處理好,保持課堂教學秩序的穩定。
在課間休息時,不宜讓學生做激烈的或競賽性的游戲活動,以防止學生因過度興奮而不能將注意及時轉移到課堂上。
(二)利用課內外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組織和發展自己注意的能力
1.提高活動的目的性
在學習或其他活動中,教師應提出具體的目的、要求、內容及具體方法,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集中注意對完成活動的重要性並懂得如何正確地組織自己的注意,切忌離開教材本身,離開兒童的知識經驗,用一些空洞抽象的說教來動員小學兒童的注意。
2.激發學習動機
要讓小學兒童體驗到自身學習的成功,以此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這是使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師要充分肯定小學兒童主動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批改作業時要盡量挖掘學生優點,評分宜從寬;對於他們的不足之處,要正面引導。如對每次作業應用紅筆做出肯定的標志,如用「√」「古」「優」等;定期展示班級學生的學習成果,對每個學生的進步予以及時的肯定和精神獎勵等。當學生看到自己學習被肯定,便會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不斷地培養對學習的興趣,更加努力地注意學習活動。
3.訓練良好的注意習慣
訓練良好的注意習慣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能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轉移注意而少惰性。教師可選擇一些有一定難度,需要集中注意才能完成的任務交給學生,讓他們解決。任務既可以結合課程,也可以是純訓練性的,教師可根據要求自行設計問題。如,要求學生快速閱讀或組織搶答題競賽,以培養他們高度集中的注意能力。又如將不同學科、不同性質的問題交叉隨機地呈現,以訓練學生注意靈活轉移的能力等等。
小學生不可能對枯燥無味的簡單任務保持長期穩定的注意。注意的穩定性是為完成一定的目的任務服務的,因此注意的核心是講求實效,而不是追求貌似注意的狀態,因為這種狀態不但無助於完成當前的任務,而且更嚴重的是會養成心猿意馬、疲疲塌塌等不良注意習慣,它將極大地妨礙學習的效果。
(三)運用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轉換的規律,讓學生在有目的的學習活動中,快樂地學習
高度集中注意要消耗相當的體力和腦力。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必定使人疲憊不堪。怎樣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積極地注意而又不疲勞呢y在一天的學習活動中,在一節課乃至在解決一個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運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轉換的規律,把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交融在每一個認識活動中。如,一節課中教學內容安排應有難有易,教學方式應穩中有變,使小學生的注意有張有弛。教學的各個環節要有機聯系,盡量杜絕造成注意渙散的機會,使小學生快樂地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注意的轉換簡單地歸結為讓兩種注意按著一定的程式輪番交替地出現。教學是一門極其復雜的藝術,它只有一般的規律可循,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仿效。在如何運用兩種注意轉換規律的問題上同樣如此。
⑦ 小學六大教育規則是哪些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起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正式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共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6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據了解,參與「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制訂的專家陣容強大。「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研究」項目始於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委託,由北京師范大學林崇德教授牽頭組織。項目由北京師范大學牽頭,華南師范大學、河南大學、山東師范大學、遼寧師范大學共同承擔。
⑧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有什麼規律
教學內容: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找規律》。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發現、推理等活動,使學生發現簡單圖形的排列規律。
2、能運用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3、培養學生的觀察、推理、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發現、欣賞、創造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發現規律,創造規律。
教具、學具准備:課件;每生一張入場券和白紙、一盒彩筆;每組一個圍裙、不同顏色的小花和平面圖形。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音樂《生日快樂》。
師:今天是誰過生日?想知道嗎?呆會上課我們就知道了。
【設計意圖:播放生日快樂歌,營造氛圍,使數學課堂充滿濃濃的生活味。】
一、創設情境,引入規律
(課件出示生日畫面)
師:大頭兒子過生日,小頭爸爸和圍裙媽媽為他開生日party,正在擺放水果。(課件演示兩組西瓜和菠蘿。)
師:猜一猜,接著擺是什麼?(西瓜和菠蘿)為什麼?
(根據學生回答,課件演示西瓜和菠蘿是一組。)
師小結:像西瓜、菠蘿,西瓜、菠蘿這樣重復排列的事物我們就說它是有規律的。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找規律。(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創設可愛的大頭兒子過生日的情境,讓學生在擺水果的過程中,感知規律來源於生活,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
二、觀察交流,發現規律
(課件出示生日party會場圖)
師:瞧,生日party的會場布置好了,漂亮嗎?
仔細觀察,在這幅圖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有規律?有怎樣的規律?
先獨立思考,再把你的發現和同桌說一說。
師:誰來說說你的發現。(點擊課件。)
(燈籠的排列有規律。)
師:有怎樣的規律?完整地說說。(紫色紅色、紫色紅色)
師:接著排是什麼顏色?
師:誰還有新的發現?
(小花的排列有規律,一朵綠色一朵紫色------)
師:你觀察的很仔細,接著排是什麼顏色?(綠)
師:誰有與眾不同的發現?
(彩旗的排列有規律,一面紅色一面黃色-----)
師:接著排是什麼顏色?(紅色)
師:誰還有更多的發現?
(小朋友的隊伍也有規律)
師:說說你的看法。(一個男孩、一個女孩)
師:你是從男孩開頭的,還有不同意見嗎?(一個女孩,一個男孩)
師:對,這是一個圓形的隊伍,我們既可以從男孩開頭,也可以從女孩開頭。 如果這樣站(課件出示)接著是男孩還是女孩?(女孩)
師小結:我們在會場找到了彩旗、小花、燈籠、小朋友隊伍的排列規律。(課件演示)像彩旗的一紅一黃、小花的一綠一紫、燈籠的一紫一紅和小朋友隊伍的一男一女都叫做一組,如果這一組重復排列,我們只要根據其中的一組,就能發現它的規律。
【設計意圖:利用有趣的教學資源,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發現,自己概括,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三、激趣練習,應用規律
1、塗一塗
師:生日party要開始了,讓我們抓緊准備好入場券。 (課件出示入場券)師:這是一張顏色變化有規律的入場券,我們只要塗對顏色就可以入場了。
請小朋友拿出入場券和彩筆,仔細觀察,找准規律,再動手塗一塗。(學生塗入場券)
師:第一行圖形顏色排列有什麼規律?(生交流,匯報)
第二行呢?第三行有怎樣的規律?(根據生回答,課件揭示答案)
師:你們塗對了嗎?請每個孩子都來當小小檢票員,同桌交換入場券,塗對了宣布他通過,塗錯了請他立即改正。(生相互檢票)
師:老師祝賀你們都取得了入場券,現在我們可以進入會場了,高興嗎?
2、做一做
師:小壽星來了,讓我們祝他生日快樂,你們唱歌,老師做動作,如果看明白動作的規律,就跟著老師一起做。(課件播放《生日快樂》,老師隨著旋律做動作,學生跟著做。)
師:真聰明,這么快就學會了老師的動作!你們也能學著老師的樣子,編出一些有規律的動作嗎?小組內商量商量,試著編一編。(小組合作,創編動作。)
師:哪個小組願意來展示一下?(全班展示)
師:有規律的動作真美!
3、猜一猜
師:大頭兒子看大家這么聰明,他也想出題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戰?(課件出示第87頁做一做,指名回答。)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塗一塗、做一做、猜一猜的活動中,進一步感受規律,應用規律,為創造規律提供思維方法。】
四、動手操作,創造規律
1、擺一擺
師:大頭兒子還想比比誰的小手巧。請拿出白紙,組長拿出學具,在白紙上擺一擺,設計出你喜歡的規律。(學生動手擺。)
師:讓我們欣賞幾個孩子的作品。(實物展台匯報)
師:你擺的是什麼規律?接著擺是什麼?(展示3個作品)
師:下面的孩子擺的都很美,請把你的作品舉起來,讓聽課的老師看看,再轉回來讓老師也欣賞欣賞。
師:真是一幅幅精彩的畫!
2、貼一貼
師:大頭兒子可喜歡你們啦,瞧,他來了。(課件播放:小朋友們,謝謝你們來參加我的生日party,晚會的最後,我想送個禮物給媽媽,你們能幫幫我嗎?)
師:大頭兒子真懂事,能體諒媽媽。其實我們小朋友的媽媽和圍裙媽媽一樣,每天為我們做許多事情,吃了很多苦,作為孩子,我們一定要愛自己的媽媽,能做到嗎?
師:大頭兒子送給媽媽的禮物是一條圍裙,請小朋友用小花設計出有規律的圖案或花邊。小組內先商量商量,准備怎樣設計。(小組內商量設計方案)
師:請各小組按照設計好的方案,分工協作,完成任務。(小組合作,設計圍裙)
(師邊巡視邊把設計好的圍裙粘在黑板上)
師:多美的圍裙,誰來介紹一下你們小組是怎麼設計的?(指名介紹)
師:圍裙媽媽可高興啦,她誇你們最聰明,最懂事!
【設計意圖:我國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過:教育不能沒有感情,沒有愛,就象池塘不能沒有水一樣。適時的讓學生把圍裙設計出有規律的圖案或花邊,以情入境,既鞏固新知,提高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激發學生的情感,滲透感恩教育。】
五、聯系生活,欣賞規律
師:小朋友,生日party結束了,該和大頭兒子再見了。
說一說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指名回答)
師:其實規律隨處可見,你能找一找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是有規律的呢?(指名回答)
師:老師也收集了一些有規律的圖片,請欣賞。(課件演示春夏秋冬、、霓虹燈、紅綠燈,日出日落等有規律交替的畫面)
師總結:規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美的享受,只要大家用心觀察,多動腦筋,一定能創造出更多的規律,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設計意圖:找生活中的規律,欣賞規律,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給學生提供一個鮮活生動,富有生命力的課堂。】
⑨ 中小學常用的教育學原則和方法
1.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
(1)基本涵義
既要把現代先進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同時要結合知識、技能中內在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教師要保證教學的科學性,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通過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思想水平。
2.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原則
(1)基本涵義
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學會、學以致用的目的。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①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系實際。
②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③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
④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教師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正確處理好教學中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講與練、學與用的關系,使學生掌握比較全面的科學知識,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與技巧。
3.直觀性教學原則
(1)基本涵義
教師應該盡量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與已有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全面地掌握知識。
直觀教學可以分為三大種類:實物直觀、模象直觀和言語直觀三大類。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①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②直觀教具的演示要與語言講解結合起來。
③要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烏申斯基指出,一般來說,兒童是依靠形式、顏色、聲音和感覺來進行思維的。
4.啟發性教學原則
(1)基本涵義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教學原則。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①加強學習的目的性教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②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③讓學生動手實踐,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④發揚教學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向教師提問、質疑等。
5.循序漸進教學原則(又稱為系統性原則)
(1)基本涵義
教師嚴格按照科學知識的內在邏輯體系和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順序進行教學。循序漸進的「序」,包括教材內容的邏輯順序、學生生理節律的發展順序、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順序和認識活動本身的順序,是這四種順序的有機結合。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①教師的教學要有系統性。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的教學。
③按照學生的認識順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進行教學。
6.鞏固性教學原則
(1)基本涵義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時候,能夠准確無誤地呈現出來,以利於知識、技能的運用。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①要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加強知識的鞏固。
②組織好學生的復習工作。
③教會學生記憶的方法。
7.量力性原則(又稱為可接受性原則)
(1)基本涵義
指教學活動要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這一原則是為了防止發生教學難度低於或高於學生實際程度而提出的。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①重視兒童的年齡特徵。
②了解學生發展的具體特點。
③恰當地把握教學難度。
8.因材施教教學原則
(1)基本涵義
教師要從課程計劃、學科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①要堅持課程計劃和學科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
②了解學生,從實際出發進行教學。
③善於發現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