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美術課應該怎麼上啊
小學美來術課可以按下面的自步驟上:
1、首先,小學美術課可以先培養孩子的色彩感和對於色彩的觀察力。我們可以把一些色彩感濃烈或者是說色彩感染力強的作品放在孩子面前,讓他們初步對於色彩有一個基礎的了解和掌握。
2、然後可以給孩子們看一些名家和大師們的作品,培養孩子的文化素養和藝術感。讓他們接受到這些藝術的熏陶。
3、之後可以讓孩子嘗試畫一些加簡單或者基礎的動物畫像。比如說下圖所示的大熊貓,教會她們善於利用形狀組建結構。
4、在孩子畫畫的時候一定要以鼓勵為主,多培養他們的自信。她們對美術感興趣才能為了以後更好的作畫做准備。
『貳』 小學美術科教學計劃有哪些
五年級美術上冊教學計劃;一、教材分析;以傳授美術基本知識和技法為主,提高學生美育方面的;二、教學目標;以學習新的知識,進行實際操作為主,正確地引導學生;1、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在教學環;2、通過啟發聯想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3、在美術活動中大膽的採用各種造型方式,並藉助語;三、各單元重、難點分析;1、造型與表現:(1)運用形、色、肌理和空
五年級美術上冊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以傳授美術基本知識和技法為主,提高學生美育方面的理論素質和技能素質,擴大學生視野,接觸手工各方面的實踐,豐富表現力,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潛力在繪畫手工操作、圖案各方面提高興趣,進行新的學習和創造。具體分成四個學習領域:1、造型與表現。2、設計與應用。3、欣賞與評述。4、綜合與探索。
二、教學目標
以學習新的知識,進行實際操作為主,正確地引導學生學習各方面知識,了解並掌握各項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
1、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在教學環節和活動方式的布局上注意開放性和立體性。
2、通過啟發聯想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3、在美術活動中大膽的採用各種造型方式,並藉助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各單元重、難點分析
1、造型與表現:(1)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2)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具材料。(3)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4)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5)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設計與應用: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
3、欣賞與評述: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徵,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式,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綜合與探索:結合學校和社區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製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系。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上課。
1
2、做好課前的各項准備活動。貫徹啟發原則,採用嘗試、暗示等多種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的創造。
3、加強示範,並且充分利用圖片、范畫進行直觀教學。
4、積極進行教改實驗,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
5、拓展教學思路,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內容
第2周 色彩的對比第3周 色彩的和諧第4周 美麗的紋樣第5周 趣味文字第6周 國慶放假第7周 畫龍點睛第8周 快樂刮畫第9周 無筆畫第10周 鳥語花香第11周 期中考試第12周 詩情畫意第13周 彩墨臉譜第14周 陶泥的世界第15周 元宵節里掛彩燈第16周 會跳的玩具第17周 神奇的裝飾柱第18周 電腦美術第19周 電腦動畫第20周 美術學習記錄袋第21周 愛護家園
學習領域 設計·應用 2 設計·應用 2 設計·應用 2 設計·應用 2 造型·表現 2 造型·表現 2 造型·表現 2 造型·表現 2 造型·表現 2 造型·表現 2 造型·表現 2 綜合·探索 2 設計·應用 2 造型·表現 2 綜合·探索 2 綜合·探索 2 綜合·探索 2 綜合·探索 2 課時 2
第22周 珍愛國寶——古代的陶瓷 藝術欣賞·評述
第23-25周 復習並迎期末考
一、指導思想
堅持科學、系統地推進美術素質教育。使美術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以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中。用好新教材施教。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為全面提高美術教學質量,促進教師鑽研教材,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把握新教材重點、難點,提高美術教學質量,特製定此計劃。
二、任務目標
1.確定美術總目標,進一步加以探索,讓學生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
2. 對新教材結構與體系的學習、研究,努力做到吃透教材。
3.通過組織美術研討和交流活動,使美術教師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專業素質。
4.通過各種美術競賽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使他們能從中學到知識,陶冶情操,提高品位,並使校園充滿生機和活力,營造出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
5.通過課內教學活動和組織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培養一批美術特長生,以點帶面足以帶動其他學生學好美術,從而全面提高美術教學質量。
三、方法和措施
1.根據教學處的教學要求,並結合本學科特點,安排並組織教研活動。
2.通過聽評課和研討會,促進美術教師的經驗和信息交流,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3.鼓勵美術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發揮直觀教學的作用。
5.結合本校實際情況,舉辦多種形式的美術活動,激發全體師生的藝術創作興趣,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6.組建美術興趣小組並積極開展好活動,培養和發展學生特長。
四、美術科組行事歷
2月份:
1、制定科組工作計劃,召開科組會議,布置本學期任務,安排工作。
2、出好各學科的板報.
3、出好「學習區教局文件心得體會」專刊。
3月份:
1、全面開展美術、書法興趣班活動
2、開展科組教研活動
4月份:
常規課堂和興趣班加強訓練
5月份:
1、「我愛校園」美術作品展
2、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書畫比賽
6月份:
1、各班出好「六一」專刊
2、總好期末工作總結、撰寫學科論文
7月份:
做好期末復習工作,迎接期末抽測
『叄』 幼兒園英語興趣班教學計劃怎麼寫
一、學期美術教學計劃 (1)本學期美術共分1課時蠟筆畫 10課時 水彩筆 課時 手工粘貼畫 課時 ()本興趣幼兒的基本情況本幼兒年齡偏小,考慮到這個原因,本學期主要以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及激發幼兒對美術的初步興趣為主要目的。運用看看、做做、玩玩的方法,引導和幫助幼兒由沒有習慣到有習慣,有不清楚到...清楚,能辨別紅、綠、黃、藍等基本顏色,基本分辯上、下空間方位,知道用點、豎網、橫網、斜網圓形和塗染的方法畫出熟悉的簡單物體,使幼兒從不會畫到會畫,從不願意畫到願意畫最後到想畫。 ()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開闊幼兒的眼界,提出較為廣泛的主題和內容,如:在人物方面,要求幼兒能比較完整地畫出有相對高低大小的大人和孩子,以及這些人物的正面和側面,從單一的表現過渡到表現一定的情節等。鼓勵孩子畫自己想到、看到的事物。培養幼兒在觀察實物和圖片的基礎上進行獨立作畫的能力。發展幼兒連貫表現情節的技能。嗯 順便一提,現在我報讀的ABC天丅英語中心的老師才和我提過,如果想征服英語是很容易的~絕對要擁有一個適合的學習環境跟實習口語對象 外教水平很重要 歐美人士比東南亞好很多 口語標准才行,不間斷經常口語學習,1&1針對性教學就有.好.的學習效果~課程結束後同樣要復習聽取課程錄音音頻,來進一步深化知識..實在是真的無對象可練習的環境,只能去旺旺或BBC得到課余學習材料練習,多說多練很快的語境就提升起來,學習效益應該可以突飛猛進的..培養幼兒的想像力。教導幼兒選擇與實物相似的顏色畫畫,逐步作到塗色均勻。同時,為進一步增強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愛好、開闊幼兒視野、豐富知識,應適當進行美術欣賞活動。 二、美術教學要求 (1)繪畫方面1.教幼兒學慣用圓形、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以及塗染等方法畫出自己生活中觀察到的物體、簡單的風景、動物(側面)、人物(正面),能畫出其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徵;.學習在畫面上進行簡單的布局,畫一些輔助物,表現簡單的情節,能大膽地按意願畫畫;.能選擇與實物相近的顏色畫畫,逐步作到塗色均勻;.會在長方形、正方形紙上用點、網、小圓圈、花朵、葉子等花紋畫出簡單的圖案,作到色彩鮮艷。()手工方面1.泥工:學習捏的技能。能塑造出想像的主要特徵,會使用一些簡單的圖案,作到色彩鮮明;.紙工:學會一些簡單的折疊方法,較平整地折疊簡單的玩具。能把現成的圖形或材料按順序粘貼到適當的位置上,認識剪貼工具、材料,知道其名稱,學習正確的使用方法。()欣賞方面:欣賞一些幼兒能理解的美術作品、自然景物、節日裝飾、環境布置,培養幼兒初步的美感和審美能力。 三、美術教學材料的准備:白紙、蠟光紙、水彩筆(色)、蠟筆、廢舊物品、 四、美術教學進度安排九月:蠟筆畫:大螃蟹吹泡泡、小魚游啊游十月:輪船來了、可愛的小鴕鳥蠟筆畫:大力士螞蟻十一月蠟筆畫:熱氣球、小猴在干什麼、小刺蝟水彩筆:下雨了、洗澡十二月水彩筆:給小鳥穿花衣服、小豬和我在一起、花手絹蠟筆畫:蜻蜓點水一月手工粘貼畫:小樹林、海底世界(轉載供借鑒)
『肆』 求一個美術學習計劃
我是美術教抄育工作者。
如果您是年紀較長,可以學點國畫。當然年輕人學國畫更好,可以長久薰習,堅持數十年,心態、氣質都不凡。
建議您:
一、先從《芥子園畫譜入手》學點梅蘭竹菊等寫意畫,最好拜師學,或去高校旁聽,或參加興趣班;
二、買一些白描花卉畫冊,如陳子奮的白描花卉就很好,杜曼華老師編著的《線描花卉》也是一本好書。工寫結合,先學三個月。
三、然後可以學點工筆花鳥,著色的,從宋代花鳥畫小品入手,很養情志。
四、同時,從一開始就可以每天花20分鍾練書法,如果覺得寫字花時間,就規定為每周三次。
祝您漸入佳境!
『伍』 如何給小學1至3年級的小學上美術興趣班可以畫些什麼題材
首先,可以借閱一下1至3年級的美術書看看他們都學了一些什麼。然後,可以通過課堂談心內,了解一下孩子們對容美術了解的情況,都喜歡什麼,由於教的是1至3年級的學生,了解不同孩子的不同能力和愛好是親近他們、便於開展教學的首要工作。在此基礎上,就可以確定教什麼了。至於怎麼教,跟幼兒園上課相通的,先講清楚要學什麼,再示範清楚怎麼做,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再加以個別指導就可以了。
『陸』 向家長討教對少兒美術班的意見與建議,謝謝
建議:
1、美術班的學習環境一定要好
2、有教學老師的同時還要有管理老師
3、對學生一定要回耐心輔導
4、多鼓勵答孩子,定期對學生作品進行講評
5、教學要有教學計劃
6、有問題及時與家長溝通
7、學費問題最好一下收半年的
8、教師一定要負責任,愛崗敬業,懂得孩子心理,不諷刺挖苦孩子 。 9 還要讓孩子一開始想畫什麼就畫什麼,慢慢培養孩子中國山水畫意識。
10讓孩子每天多臨摹 11多開發孩子的想像力,讓他們自由發揮,要快樂教學,讓孩子保持良好的興趣愛好。 12內容不要太死,不要壓著孩子的思維,不要誤導
『柒』 求幼兒園美術興趣班教學計劃
時間急了些--我能給的是--途徑--但遠水解不了近渴--- 去找書--京東或亞馬遜--或其他的網上書店或實體店--有這個方面的專著--論文集-- 去圖書館找--或少兒圖書館找---這類的書-- 去郵政報刊發行部--有徵訂目錄--和工作人員--說說--可以考慮自己訂--或建議幼兒園訂-- 去網路--搜搜--這個是解燃眉之急的方法---- 好吧--我能對你說的就這些--你年齡還小--還是要注意平時的專業知識的積累--這個也是工作能力的一個要求---抱歉啊,沒能直接的解決你的問題--
『捌』 2019幼師資格證試題材料分析題亮亮究竟是中班還是小班幼兒
一節課上得好還是不好,關鍵是看幼兒園教師怎麼教。那麼,如何上好一節活動課呢?以下為幼兒園教師列舉了「上好幼兒園活動課」的一些小技巧,幼師們很有必要來了解一下哦!
一、一節好課也是有標準的
同樣一節課,幼師們組織的方式卻五花八門,你說你上得好,我說我上得好,大家都在說自己上得好,究竟,什麼樣的課才稱得上是一節好課呢?以下為你逐一道來,希望幼師們能給幼兒一個真實、自然、簡單的課堂。
(一)從教師方面
1、教態親切、自然、大方,語言生動簡練、適中、不啰嗦,並注意與幼兒進行溝通和交流交流。
2、多運用並恰當運用表揚和鼓勵;加強對幼兒的常規管理。
3、加強對幼兒的常規管理,不放縱幼兒的不良行為,並及時、巧妙地進行制止。
4、課前進行充分地准備。
①把握幼兒的年齡特徵 熟悉教材和教案;
②熟悉教材和教案,把握教學重難點 充分准備教學具;
③充分准備教學具,製作實用的教具。
(二)從幼兒方面
一節好課,離不開幼兒園在課堂上的表現。因此幼兒園教師要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動起來,都能參與進來,不要有等待的現象,這樣的課才稱得上是一節好課。
(三)從課堂設計方面
一節好課,常常依賴於課堂活動設計。活動設計得新穎、獨特、有趣,符合幼兒年齡特徵,是上好課的前提。因此,幼師們在設計活動課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活動課的主次要分明,一般分為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三大部分,並合理分配各部分時間,把握重點,注意目標達成度。
2、導入新穎,能夠吸引幼兒的目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年齡特點。可採用直接、間接、情景表演、圖片導入、實物或謎語等等與課程有關的導入方式進行導入。但時間要把握在2分鍾以內,因為我們的主要目的為接下來的課程做准備。
3、目標明確,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及接受能力。
4、教學過程,各環節聯系緊密,語言連貫,流程清晰。符合教學的大綱要求。
5、有游戲的環節。幼兒園的課程多數是藉助游戲的形式來實現的教學目標,因此,游戲一定是為輔助教學內容而准備的,我們要為目標而游戲,不是為游戲而游戲。可以通過游戲或分組游戲的方式檢測孩子掌握的程度,從而了解孩子的接受能力,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進行個別輔導。
6、把握好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小班幼兒一般是10-15分鍾,中班幼兒一般20-25分鍾,大班和學前班孩子是30分鍾左右。把握好孩子的最佳接受狀態,也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
7、上好一節幼兒園活動課,還要藉助一些相關的教具,由於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認知特點的局限性,就需要我們老師在生活實際中,搜集與課程有關的材料作為教具,來幫助幼兒理解,從而加深孩子的印象。
此外,幼兒園課堂組織,要緊湊,不拖沓;教學活動注意麵向全體、因材施教;教學要有主線,要一氣呵成。
上好課,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好的課堂設計是一節好課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常常看到有些教師作秀,或者安排了很多內容,導致教學任務沒有完成,或者走馬觀花……由於幼師們過於做作,影響了課的質量。在課堂設計方面,幼師們除了要考慮課堂教學思路要清晰外,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1、少一點「堆砌型」,多一點「放射型」—— 「放射型」的課是指一節課圍繞一個點展開,各環節的設置都是為這個重點服務的。
如:《和時間賽跑》
教學點:體驗時間的長短,發現時間的價值和自身的努力有關系。
環節一:早上7點和8點之間你做了哪些事?(洗臉、刷牙、去幼兒園、鍛煉……,感知一下時間與做事情之間的聯系,為下面的活動做下鋪墊)
環節二:一分鍾裡面插雪花片。先是無意識地插——這時幼兒自身處於一種自然狀態,還沒有把自身的努力放進去;然後比較誰插得多與少,有意識地加快速度插雪花片,這次有自身的努力,插得多了,可時間還是一分鍾。(通過這個前後兩次插雪花片的比較讓幼兒體驗時間的價值和自身努力的關系)
環節三:創設活動情景:一分鍾拋接球、一分鍾拋接沙包、一分鍾把呼啦圈從腳套到頭,並記錄。(體驗:抓緊時間一分鍾里也能做很多事)
環節四:討論:平時我們應該怎樣抓緊時間?
這個活動圍繞一個重點展開教學,教學過程設計得自然、流暢,環環相扣、水到渠成。
「堆砌型」的課是指一節課內容太多,有些相關的內容全部湊合在一起,重點較多,容量較大。
例如:中班《蔬菜》
第一環節:分組起名,講規則。
第二環節:認識蔬菜(10種左右),多數是以猜謎語的方式導入然後看圖片的。
第三環節:游戲「找蔬菜」,按圖片上的蔬菜去找真的蔬菜,然後對應放在圖片上。
第四環節:蔬菜分類,把找來的蔬菜排隊,分成瓜類、菜類、豆類、蘿卜類等等。
第五環節:蔬菜可以怎麼吃?介紹蔬菜的營養。
(時間很長,每個環節都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教學點來組織活動,可以以主題活動的形式開展,這樣每個點都能深入地了解與學習了:各種各樣的蔬菜、蔬菜的分類、好吃的蔬菜)
前不久,也看到過類似的一節課:
第一環節:樹葉的名稱(芭蕉葉、銀杏葉……)
第二環節:感知樹葉的不同(形狀、大小、顏色、氣味等)
第三環節:游戲樹葉找朋友(找相同特徵進行分類)
第四環節:樹葉的作用(做葯……)
第五環節:樹葉粘貼畫。
這其中,幾乎每個環節都可以作為一個完整的教學點來組織教學,容量之大與沒必要的堆砌使得幼兒產生了思維的疲勞,活動時間的過多延長幼兒早已集中不了注意力去聽了,教師好的出發點未必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2、少想一點「怎麼教」,多想一點「怎麼學」。
如果老師在上課時老想著「怎麼教」,那就會只想著教案,只顧著趕環節,而忽視了課堂中現場幼兒學習時的一種動態的表現,老想著「怎麼教」的老師不願意出現「節外生枝」的現象,甚至惱火幼兒與自己不合拍、不配合。
例如:新教師隨堂課中班音樂《拍手唱歌笑呵呵》
設計的教學流程是:問好練聲——完整聽錄音歌曲——教師清唱示範——隨音樂節奏朗讀歌詞——逐句教唱——完整清唱歌曲——介紹新的唱法(領唱)——自編動作圍成圓圈表演唱。
當教師逐句教唱時,有幾個幼兒情不自禁站了起來,邊唱邊做動作(這首歌曲表演性很強,易唱易做動作)這時,老師也看到了,她讓幼兒坐了下來,因為她設計的動作表演在最後一個環節呢,幼兒坐了下來,繼續一句一句地跟學,按原定計劃一環一環地進行著……
例2:小班《可愛的兔子》
思考幾個現象:
20人左右上課,只提供一隻小兔給觀察;
喂兔子環節:教師發給每人一根青菜或一個胡蘿卜,每個幼兒拿一樣東西去喂小兔子,讓幼兒去觀察兔子喜歡吃什麼。
幼兒座位:坐在教室中間的一塊墊子上,面積很小,幼兒擠得很緊。回答問題時要站起來,每次活動都要再爬起來。
分析:教師更多的是考慮「怎麼教」,考慮這個教的過程怎麼一步一步往下進行,如果她更多考慮到幼兒的學,就會想到:
1、材料提供得不夠會引起秩序的混亂,有很多幼兒都不能就近觀察,只能在邊上推來擠去。
2、那麼多東西喂一隻小兔子太不科學,結果也是失真的(吃得下嗎)
3、幼兒爬起來回答問題、去觀察兔子、去喂兔子都比較費力,而且人為的擠來擠去使得幼兒注意力轉移,不利於良好學習常規的形成。
注重「如何教」,忽視「如何學」的課的特點:環節分明,但較為生硬、機械。
3、多一些真實,少一些作秀。
每上一節課之前,我們都得做一定的准備,包括物質的准備、知識經驗的准備等,但這准備不能過度。幾年前,有陣風颳得挺盛的:公開上的課或比賽課內容事先讓幼兒知道,有的甚至練得非常熟練,到正式上課時變成了排練後的演出。
最近去鄉鎮聽課,發現還是存在這樣的現象,試教時用自己班上的孩子。當時我問那老師:「你正式上課是用自己班上的孩子嗎?」她回答說:「是的」。我又問:「那你試教時為什麼不用別的班的孩子?」她說:「不熟悉,怕管不住。」我就納悶:管不住孩子,課堂中出現缺憾或者失控有利用孩子作假、演戲重要嗎?因為在我看來,虛假的課堂欺騙的問題是很嚴重的,雖然我能理解這些老師的心情,怕上砸了,自己也曾有過類似的想法。
例如:《有趣的樹葉》
老師問:你知道哪些樹葉?……幼兒一個接一個說出許多許多,很多我都不知道。
當老師問:樹葉有哪些作用?幼兒:琵琶葉可以做葯、銀杏樹葉可以……
課後我了解到,這節課光是試教就已經三遍,老師絲毫沒有意識到這樣做是不明智的教學行為,豪不隱瞞地告訴我,每次試教都是本班的孩子。更別說別的准備工作了。(在此我只對這種現象加以分析,不針對老師,其實老師也是很想把工作做好才有這樣的行為的)當時我對那老師說:「其實孩子說出那麼多樹葉的名稱和作用是不正常的,說不上才是正常的情況。」為了彌補幼兒表現出的無所不知的不正常情況,我設計了一張調查表,讓那老師發給幼兒帶回家,是讓孩子和自己父母共同去查樹葉作用的資料,如果經過調查能說出樹葉的作用那也算是正常情況了。當然,此乃下策,順序顛倒了。
虛假的課堂有一個特點:幼兒非常熟悉活動,非常配合老師,過程進行比較順利,但是幼兒的眼中看不到生動、看不到興奮、好奇、投入,因為他們已經沒了挑戰,適度的挑戰才會有真實的興趣與愉悅,現在他們就如同熟悉工作流程的工人在機械地重復完成一項熟練的任務。
真實的課堂,才是最美麗的!我們要記住一點:我們上課不是給別人看的,不是取悅於誰的,而是帶著孩子們一起演繹一段發展的故事,是為自己和孩子在上課的。
4、少一點華麗,多一點平實。
老師們回憶一下,你外出聽的課、看的錄象課,有多少節感覺是樸素的、實用的、常態下的課?許多課堂都披著華麗的外衣,這些華麗的外衣底下暴露的是刻意包裝的痕跡。
有的課情景表演、課件、動手製作、游戲、錄象等熱鬧繁華,什麼手段都用,全副武裝。
例:體育課《過河》
當中跳小河的三個環節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次自由跳小河(繩子有寬有窄)問:你是用什麼方法跳過去的?
第二次活動:下雨,小河變寬了,提高了難度,運用方法跳過去。
第三次:河裡來了鄂魚(老師坐在河中做鄂魚)對面田裡有害蟲(海洋球),小青蛙依次跳過河捉到害蟲,從鄂魚身上跳回,將害蟲放在指定的筐里。
放鬆環節:小青蛙去小河裡游一游,用繩子做波浪的動作等等。
結束:全體青蛙一起抬著繩子高高興興地回了家。
象這樣的課,你聽了、看了回去就能上了。材料准備簡單,過程層層遞進、清晰明了。
說實話,平時我們沒有很多的時間與精力去製作、准備過多的教學具,有時也沒有那個必要。就地取材、一物多用等是我們要多去考慮的,但也要避免走入誤區:認為東西越少越好。那也不對。關鍵是材料少了,環節設計巧妙了,幼兒的發展更好了。當然,象科學探索活動還是要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探索材料的。
5、少一點控制,多一點自主。
我這里所說的控制是指權威下的不利於幼兒發展的限制。
常見的控制有以下幾類:
1、範例的控制。一年前,聽一新教師上美術課,是中班的繪畫《船》,她准備了一幅范畫,一邊讓幼兒觀察范畫一邊提問:大輪船由幾部分組成的?(船身、船艙)船身、船艙是什麼形狀的?船上還有哪些東西?(紅旗、煙囪、窗戶)結果畫出來的船都是一模一樣的,好象全世界的船就這一種。
2、語言的控制。我們上課時經常會聽到「你又不對了」、「又錯了」「你不能……」。有次我去聽另一位新教師的興趣班的美術課,她一會停下說:「坐端正」、一會拿起鈴鼓讓幼兒跟著她拍手,來組織紀律。因為她剛本科畢業,組織語言不是很形象化不生動,幼兒不怎麼要聽。所以她只能採取這種方式來維持秩序。
3、其他控制:《蔬菜》一課由於時間拖長了,幼兒到後來明顯坐不住了,那老師就拿著蔬菜的圖片,一會走到這個面前說:「蔬菜請你坐坐好」,一會到那個面前說:「蔬菜不喜歡你了」。表面上似乎是情景性的維持秩序,但確實是一種變相的權威鎮壓式的控制,類似這樣的還有很多。
這樣的控制是束縛幼兒的無形的繩索,是不提倡的。
這使我想起一個寓言:有一天農夫牽著驢子走到懸崖邊,農夫怕驢子跌下去,用繩子牽著它靠近一點,驢子堅決不肯,越牽它越向外掙扎,最後跌下了深谷。
給我們一個啟示:為什麼要用繩子把驢子牽過來?為什麼不用一把青草把驢子喚過來呢?
有時為了良好的意願,往往採取強制的措施,效果卻不容樂觀。
希望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們都能有「吸引驢子的青草」,以活動本身來吸引幼兒的主動參與。
讓幼兒形成自主學習的策略可以嘗試以下幾點:
1、提供適宜的環境,讓幼兒學會自主選擇。教室里的區域活動,幼兒為什麼那麼喜歡?因為他是自己根據興趣選擇進哪個區;進了區域,可以用教師提供的材料自主探索;在同一區域里,還可以和其他幼兒自主交流。集體教學中我們也要經常創設這樣的環境。
2、提供充分的機會,讓幼兒學會自主探索。課堂中,我們要提供充分的機會,給予幼兒適度的挑戰,讓幼兒自主去探索,幼兒會樂此不疲,我們則要關注幼兒的思維軌跡,從中了解與分析幼兒的學習方法。並非科學課可以這樣,其他課同樣如此。當我整理那些做中學課的照片時,就發現每張照片上的孩子都在開心地笑著動手,這個發現讓我覺得很多的忙碌是值得的。
3、創造必要的條件,讓幼兒學會自主表達。表達的形式很多:繪畫、動作、語言等。這里就不多說了。
6、少一點模仿,多一點個性。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自我,要善於分析自己:我的強項是什麼?我的專長是什麼?我是善於創設情景呢還是善於語言的循循誘導?然後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鍛煉,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教學個性。所以模仿並非是自身專業成長的捷徑,借鑒+反思才是聰明之舉。
遠離作秀,褪去華麗的外衣,走出堆砌、模仿的誤區,我們的教學要返樸歸真、尋找一份有缺憾的真實,尋找富有生命力的平實。
7、少一點「拿來主義」,多一點「為我所用」。
一些教材、一些現成的教案、教學材料等等這些都只是載體,是我們參考的文本,它更多的是提供給我們一些指向、一些理念、一些內容的文本資料。它都一律只提供同樣的一份,顯而易見,這些只能參考,在參考的基礎上做適當的調整。
就比如給你一塊料子,你就把它用來做衣服,不管大小穿在身上,肯定有人大有人小,但是如果大家把這段料子
合理剪裁,量身定衣,那就肯定大家都合適了。教材就是這段料子。拿我們現在用的教材分析一下。
除了整合課程外,現在還滲透國學的教育,我們在引進這些東西的時候,也要根據我們這里的具體情況做一些調整,不能死搬硬套。吸取其中的精髓、抓住一些靈動的東西,為我所用才是關鍵,不能刻板地模仿它的形式。
二、這些課堂小細節不可忽視
評價一節好課,看教學任務完成情況,看課堂的活躍程度,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也許你上課時的一個小動作,或者你的一個疏忽,都可能會讓你的活動課大打折扣,無緣優質課。因此,幼師們要注意全面把關,對課堂小細節也要引起足夠重視,以免因小失大。
(一)教師的課堂禮儀
1、讓自己的眼神成為叩開孩子心靈的鑰匙。
關懷:加強目光巡視,消除「教學死角」,讓每個幼兒都感覺你在注意他/她。
贊許:幼兒課堂表現好,要用贊許的目光肯定他/她。
制止:用目光給予信號,防止幼兒分散注意力,或嬉笑打鬧。
鼓勵:提問和課堂討論時,對不同的情形採取不同的目光交流,對有進步的幼兒要以資鼓勵。
批評:幼兒不遵守課堂紀律,交頭接耳,幼師要用眼神批評。
溫馨提示:
在運用眼神交流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目光要親切、自然、坦誠。
②注視時間要適當。
③注視的位置要得體。
④注視的方向要合宜。
2、把握對幼兒的稱呼:
對幼兒稱呼時我們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要真誠地叫響每個孩子的名字。
(2)不要叫孩子的綽號,但可以叫昵稱。
(3)忘記幼兒姓名時的補救方法。
3、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老師有些姿勢無形中會拉大與孩子間的距離,如:抱胸、指手指、拉孩子的衣服、瞪眼睛、又手叉腰、背手……
(二)認真對待每個集體活動
1、教學內容的選擇:生活化的教學題材,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教育目標的制定:目標的制定要讓孩子跳一跳摘果子。不用跳就能摸到的太淺,孩子不感興趣。跳了跳還是摸不著,孩子也不會太感興趣,或興趣不能持久。
3、手段方法的運用要恰到好處。
(1)如何設計教學活動中的提問?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有啟發性。
*提問題要有適時性。
*提問必須遵循本班幼兒的認知規律面向全體幼兒。
*問題必須要圍繞教學中的關鍵。
*教師的語言要有吸引力,利用眼神與幼兒進行交流,能激發幼兒的興趣。
*對幼兒的回答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肯定。
(2)教師課堂語言的組織。
*用甜美的語調給幼兒上課——在教學中要有慈母般溫柔的表情、聲調,就能有效地激發起幼兒的內心體驗,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知識。教師要煥發童心,進入角色,用親切、自然的表情和語言讓幼兒感受天真爛漫之情。語調上要注意舒緩有致,語氣上要注意柔和。
*要注意上課時使用的導語——巧妙自然、神秘的導語,會讓幼兒在教師的引領下自然融入到教材之中,起到引人入勝的作用。
*力求邏輯性,克服隨意化——教師在使用語言時必須使其內容符合事物的客觀規律,必須根據思維的邏輯准確運用概念,避免前後矛盾的話。例如,有的老師表揚幼兒時喜歡說:「今天表現最好的有某某、某某、某某……」其實,一個「最」字表達的是獨一無二的意思,但教師卻隨意地在「最好的」後面說出了好多個。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錯誤,時間一長也會對幼兒產生影響。因此,我們在使用語言時應謹慎,力求邏輯性,避免出現因隨意而犯的錯誤。
*教師的語言應力求人性化
尊重幼兒——孩子雖小,但他們也都有很強的自尊心。教師說話時若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給孩子的心靈或多或少地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
平等交流——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常常會說這樣的話,「請做好」、「請你跟我這樣做」等等。在這里教師是作為指揮者的身份出現的。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教師角色進行了重新定位,倡導「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即要求視幼兒為平等的合作夥伴。因此,幼師們要經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討論的方式指導幼兒的活動,支持幼兒的探索。
* 教師的語言應具有激勵性——鼓勵和支持幼兒是幼兒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前提,當幼兒遇到問題不能正確解決,感到灰心與無望時,教師就要幫助幼兒,用積極的語言引導幼兒去探索。
如在進行科技活動時,經常會有幼兒不敢自己動手操作,總想依賴教師,這時教師就可以說:「你去嘗試一下,失敗了也沒關系呀!」、「你試試看」、「再想想,就能想出來了。」、「這件事應該難不倒你的。」等等這樣的語言來激勵幼兒,這些語言對即將失去信心的幼兒來說,無疑是一種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為幼兒解決問題的動力,堅定完成任務的信心。當幼兒有自己的發現和看法時,教師也應及時鼓勵,不要吝嗇「嗯,真不錯」、「你真行」、「你的想法很特別!」等等這樣的語言,因為這些語言能給幼兒極大的鼓舞並能激發他們進一步表現的慾望。
*教師的語言應兒歌化——如,小班幼兒自理能力比較差,經常將鞋子穿反,在教幼兒穿鞋子分清左右腳時,我沒有用枯燥的說教,而是告訴幼兒:「左邊的鞋是鞋爸爸,右邊的鞋是鞋媽媽,爸爸和媽媽一對好朋友,永遠不吵架。」在教幼兒疊衣服時,我告訴幼兒:「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衣服彎彎腰,帽兒點點頭。」這些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兒歌使幼兒在詩情畫意的氛圍中輕松自然地學會了穿鞋子、疊衣服等本領,不僅提高了自理能力和審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兒的情操。
*手勢語的巧妙運用。
指示手語。例如,幼兒年齡小,對許多課堂行為規范尚不了解,如果只憑教師的語言描述,是很難在短時期內讓幼兒記住的。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使用一些恰當的、固定的指示手語來作為輔助。比如:當教師在提問時總是輔以舉手的手勢,那麼經過一段時間後,孩子們便對教師「舉手」——這一手勢語非常了解,出現這個動作時就會很自然地作出「舉手發言」的反應。
情感手語。情感手語是指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情景和氛圍的需要,用以表達情感的手勢語言。如:當幼兒答對問題後,教師翹起大拇指,他會感到教師對他的贊賞,因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會大大增加。情感手語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而運用的,事前沒有設計。因此,情感手語具有及時、適度的特點。
形象手語。形象手語指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內容的需要而運用的直觀形象的手勢語言。形象手語一般用在講解重點或突破難點時,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形象手語是幼兒園教學的有效手段。
(3)反思的維度
*教學目標是什麼?活動中目標實現了多少?
*課後與課前相比孩子有收獲嗎?主要在哪些方面有收獲?
*課堂上你關注的是教師的教還是孩子的學?
*教學氛圍是否寬松、和諧、愉快、民主、融洽。
*孩子活動的面有多大?參與程度有多高?
*是否關注了每一個以及個體差異?具體點說:發展最快與最慢的孩子都進步了嗎?
*教學過程中,哪個環節我最滿意?我是否改變了原來的教學計劃?如果改變了,為什麼要這樣改?
*孩子操作了嗎?操作中發現了什麼問題?
*如果下次再上同樣的課,我會在教學時做哪些調整?為什麼?
*其他值得記載或反思的課堂現象。
編後語:
綜上所述,一節好課,不僅與幼兒的生活經驗有關,也與幼兒教師的教學水平密不可分,需要幼師們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下工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不斷反思,不斷探討,琢磨出適合自己的教學之路,使自己所上的每一節活動課都是好課!
『玖』 求幼兒園美術興趣班教學計劃
間急些--我能給--途徑--遠水解近渴---
找書--京東或亞馬遜--或其網書店或實體店--面專著--論文集--
圖書內館容找--或少圖書館找---類書--
郵政報刊發行部--征訂目錄--工作員--說說--考慮自訂--或建議幼園訂--
網路--搜搜--解燃眉急----
吧--我能說些--齡--要注意平專業知識積累--工作能力要求---抱歉啊沒能直接解決問題--
『拾』 教師如何來設計一節平衡游戲課
幼兒園教師怎樣上好一節課
作者: 來源: 上傳時間:2013-07-15
一節課上得好還是不好,關鍵是看幼兒園教師怎麼教。那麼,如何上好一節活動課呢?以下為幼兒園教師列舉了「上好幼兒園活動課」的一些小技巧,幼師們很有必要來了解一下哦!
一、一節好課也是有標準的
同樣一節課,幼師們組織的方式卻五花八門,你說你上得好,我說我上得好,大家都在說自己上得好,究竟,什麼樣的課才稱得上是一節好課呢?以下為你逐一道來,希望幼師們能給幼兒一個真實、自然、簡單的課堂。
(一)從教師方面
1、教態親切、自然、大方,語言生動簡練、適中、不啰嗦,並注意與幼兒進行溝通和交流交流。
2、多運用並恰當運用表揚和鼓勵;加強對幼兒的常規管理。
3、加強對幼兒的常規管理,不放縱幼兒的不良行為,並及時、巧妙地進行制止。
4、課前進行充分地准備。
①把握幼兒的年齡特徵 熟悉教材和教案;
②熟悉教材和教案,把握教學重難點 充分准備教學具;
③充分准備教學具,製作實用的教具。
(二)從幼兒方面
一節好課,離不開幼兒園在課堂上的表現。因此幼兒園教師要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動起來,都能參與進來,不要有等待的現象,這樣的課才稱得上是一節好課。
(三)從課堂設計方面
一節好課,常常依賴於課堂活動設計。活動設計得新穎、獨特、有趣,符合幼兒年齡特徵,是上好課的前提。因此,幼師們在設計活動課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活動課的主次要分明,一般分為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三大部分,並合理分配各部分時間,把握重點,注意目標達成度。
2、導入新穎,能夠吸引幼兒的目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年齡特點。可採用直接、間接、情景表演、圖片導入、實物或謎語等等與課程有關的導入方式進行導入。但時間要把握在2分鍾以內,因為我們的主要目的為接下來的課程做准備。
3、目標明確,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及接受能力。
4、教學過程,各環節聯系緊密,語言連貫,流程清晰。符合教學的大綱要求。
5、有游戲的環節。幼兒園的課程多數是藉助游戲的形式來實現的教學目標,因此,游戲一定是為輔助教學內容而准備的,我們要為目標而游戲,不是為游戲而游戲。可以通過游戲或分組游戲的方式檢測孩子掌握的程度,從而了解孩子的接受能力,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進行個別輔導。
6、把握好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小班幼兒一般是10-15分鍾,中班幼兒一般20-25分鍾,大班和學前班孩子是30分鍾左右。把握好孩子的最佳接受狀態,也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
7、上好一節幼兒園活動課,還要藉助一些相關的教具,由於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認知特點的局限性,就需要我們老師在生活實際中,搜集與課程有關的材料作為教具,來幫助幼兒理解,從而加深孩子的印象。
此外,幼兒園課堂組織,要緊湊,不拖沓;教學活動注意麵向全體、因材施教;教學要有主線,要一氣呵成。
上好課,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好的課堂設計是一節好課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常常看到有些教師作秀,或者安排了很多內容,導致教學任務沒有完成,或者走馬觀花……由於幼師們過於做作,影響了課的質量。在課堂設計方面,幼師們除了要考慮課堂教學思路要清晰外,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1、少一點「堆砌型」,多一點「放射型」—— 「放射型」的課是指一節課圍繞一個點展開,各環節的設置都是為這個重點服務的。
如:《和時間賽跑》
教學點:體驗時間的長短,發現時間的價值和自身的努力有關系。
環節一:早上7點和8點之間你做了哪些事?(洗臉、刷牙、去幼兒園、鍛煉……,感知一下時間與做事情之間的聯系,為下面的活動做下鋪墊)
環節二:一分鍾裡面插雪花片。先是無意識地插——這時幼兒自身處於一種自然狀態,還沒有把自身的努力放進去;然後比較誰插得多與少,有意識地加快速度插雪花片,這次有自身的努力,插得多了,可時間還是一分鍾。(通過這個前後兩次插雪花片的比較讓幼兒體驗時間的價值和自身努力的關系)
環節三:創設活動情景:一分鍾拋接球、一分鍾拋接沙包、一分鍾把呼啦圈從腳套到頭,並記錄。(體驗:抓緊時間一分鍾里也能做很多事)
環節四:討論:平時我們應該怎樣抓緊時間?
這個活動圍繞一個重點展開教學,教學過程設計得自然、流暢,環環相扣、水到渠成。
「堆砌型」的課是指一節課內容太多,有些相關的內容全部湊合在一起,重點較多,容量較大。
例如:中班《蔬菜》
第一環節:分組起名,講規則。
第二環節:認識蔬菜(10種左右),多數是以猜謎語的方式導入然後看圖片的。
第三環節:游戲「找蔬菜」,按圖片上的蔬菜去找真的蔬菜,然後對應放在圖片上。
第四環節:蔬菜分類,把找來的蔬菜排隊,分成瓜類、菜類、豆類、蘿卜類等等。
第五環節:蔬菜可以怎麼吃?介紹蔬菜的營養。
(時間很長,每個環節都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教學點來組織活動,可以以主題活動的形式開展,這樣每個點都能深入地了解與學習了:各種各樣的蔬菜、蔬菜的分類、好吃的蔬菜)
前不久,也看到過類似的一節課:
第一環節:樹葉的名稱(芭蕉葉、銀杏葉……)
第二環節:感知樹葉的不同(形狀、大小、顏色、氣味等)
第三環節:游戲樹葉找朋友(找相同特徵進行分類)
第四環節:樹葉的作用(做……)
第五環節:樹葉粘貼畫。
這其中,幾乎每個環節都可以作為一個完整的教學點來組織教學,容量之大與沒必要的堆砌使得幼兒產生了思維的疲勞,活動時間的過多延長幼兒早已集中不了注意力去聽了,教師好的出發點未必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2、少想一點「怎麼教」,多想一點「怎麼學」。
如果老師在上課時老想著「怎麼教」,那就會只想著教案,只顧著趕環節,而忽視了課堂中現場幼兒學習時的一種動態的表現,老想著「怎麼教」的老師不願意出現「節外生枝」的現象,甚至惱火幼兒與自己不合拍、不配合。
例如:新教師隨堂課中班音樂《拍手唱歌笑呵呵》
設計的教學流程是:問好練聲——完整聽錄音歌曲——教師清唱示範——隨音樂節奏朗讀歌詞——逐句教唱——完整清唱歌曲——介紹新的唱法(領唱)——自編動作圍成圓圈表演唱。
當教師逐句教唱時,有幾個幼兒情不自禁站了起來,邊唱邊做動作(這首歌曲表演性很強,易唱易做動作)這時,老師也看到了,她讓幼兒坐了下來,因為她設計的動作表演在最後一個環節呢,幼兒坐了下來,繼續一句一句地跟學,按原定計劃一環一環地進行著……
例2:小班《可愛的兔子》
思考幾個現象:
20人左右上課,只提供一隻小兔給觀察;
喂兔子環節:教師發給每人一根青菜或一個胡蘿卜,每個幼兒拿一樣東西去喂小兔子,讓幼兒去觀察兔子喜歡吃什麼。
幼兒座位:坐在教室中間的一塊墊子上,面積很小,幼兒擠得很緊。回答問題時要站起來,每次活動都要再爬起來。
分析:教師更多的是考慮「怎麼教」,考慮這個教的過程怎麼一步一步往下進行,如果她更多考慮到幼兒的學,就會想到:
1、材料提供得不夠會引起秩序的混亂,有很多幼兒都不能就近觀察,只能在邊上推來擠去。
2、那麼多東西喂一隻小兔子太不科學,結果也是失真的(吃得下嗎)
3、幼兒爬起來回答問題、去觀察兔子、去喂兔子都比較費力,而且人為的擠來擠去使得幼兒注意力轉移,不利於良好學習常規的形成。
注重「如何教」,忽視「如何學」的課的特點:環節分明,但較為生硬、機械。
3、多一些真實,少一些作秀。
每上一節課之前,我們都得做一定的准備,包括物質的准備、知識經驗的准備等,但這准備不能過度。幾年前,有陣風颳得挺盛的:公開上的課或比賽課內容事先讓幼兒知道,有的甚至練得非常熟練,到正式上課時變成了排練後的演出。
最近去鄉鎮聽課,發現還是存在這樣的現象,試教時用自己班上的孩子。當時我問那老師:「你正式上課是用自己班上的孩子嗎?」她回答說:「是的」。我又問:「那你試教時為什麼不用別的班的孩子?」她說:「不熟悉,怕管不住。」我就納悶:管不住孩子,課堂中出現缺憾或者失控有利用孩子作假、演戲重要嗎?因為在我看來,虛假的課堂欺騙的問題是很嚴重的,雖然我能理解這些老師的心情,怕上砸了,自己也曾有過類似的想法。
例如:《有趣的樹葉》
老師問:你知道哪些樹葉?……幼兒一個接一個說出許多許多,很多我都不知道。
當老師問:樹葉有哪些作用?幼兒:琵琶葉可以做、銀杏樹葉可以……
課後我了解到,這節課光是試教就已經三遍,老師絲毫沒有意識到這樣做是不明智的教學行為,豪不隱瞞地告訴我,每次試教都是本班的孩子。更別說別的准備工作了。(在此我只對這種現象加以分析,不針對老師,其實老師也是很想把工作做好才有這樣的行為的)當時我對那老師說:「其實孩子說出那麼多樹葉的名稱和作用是不正常的,說不上才是正常的情況。」為了彌補幼兒表現出的無所不知的不正常情況,我設計了一張調查表,讓那老師發給幼兒帶回家,是讓孩子和自己父母共同去查樹葉作用的資料,如果經過調查能說出樹葉的作用那也算是正常情況了。當然,此乃下策,順序顛倒了。
虛假的課堂有一個特點:幼兒非常熟悉活動,非常配合老師,過程進行比較順利,但是幼兒的眼中看不到生動、看不到興奮、好奇、投入,因為他們已經沒了挑戰,適度的挑戰才會有真實的興趣與愉悅,現在他們就如同熟悉工作流程的工人在機械地重復完成一項熟練的任務。
真實的課堂,才是最美麗的!我們要記住一點:我們上課不是給別人看的,不是取悅於誰的,而是帶著孩子們一起演繹一段發展的故事,是為自己和孩子在上課的。
4、少一點華麗,多一點平實。
老師們回憶一下,你外出聽的課、看的錄象課,有多少節感覺是樸素的、實用的、常態下的課?許多課堂都披著華麗的外衣,這些華麗的外衣底下暴露的是刻意包裝的痕跡。
有的課情景表演、課件、動手製作、游戲、錄象等熱鬧繁華,什麼手段都用,全副武裝。
例:體育課《過河》
當中跳小河的三個環節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次自由跳小河(繩子有寬有窄)問:你是用什麼方法跳過去的?
第二次活動:下雨,小河變寬了,提高了難度,運用方法跳過去。
第三次:河裡來了鄂魚(老師坐在河中做鄂魚)對面田裡有害蟲(海洋球),小青蛙依次跳過河捉到害蟲,從鄂魚身上跳回,將害蟲放在指定的筐里。
放鬆環節:小青蛙去小河裡游一游,用繩子做波浪的動作等等。
結束:全體青蛙一起抬著繩子高高興興地回了家。
象這樣的課,你聽了、看了回去就能上了。材料准備簡單,過程層層遞進、清晰明了。
說實話,平時我們沒有很多的時間與精力去製作、准備過多的教學具,有時也沒有那個必要。就地取材、一物多用等是我們要多去考慮的,但也要避免走入誤區:認為東西越少越好。那也不對。關鍵是材料少了,環節設計巧妙了,幼兒的發展更好了。當然,象科學探索活動還是要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探索材料的。
5、少一點控制,多一點自主。
我這里所說的控制是指權威下的不利於幼兒發展的限制。
常見的控制有以下幾類:
1、範例的控制。一年前,聽一新教師上美術課,是中班的繪畫《船》,她准備了一幅范畫,一邊讓幼兒觀察范畫一邊提問:大輪船由幾部分組成的?(船身、船艙)船身、船艙是什麼形狀的?船上還有哪些東西?(紅旗、煙囪、窗戶)結果畫出來的船都是一模一樣的,好象全世界的船就這一種。
2、語言的控制。我們上課時經常會聽到「你又不對了」、「又錯了」「你不能……」。有次我去聽另一位新教師的興趣班的美術課,她一會停下說:「坐端正」、一會拿起鈴鼓讓幼兒跟著她拍手,來組織紀律。因為她剛本科畢業,組織語言不是很形象化不生動,幼兒不怎麼要聽。所以她只能採取這種方式來維持秩序。
3、其他控制:《蔬菜》一課由於時間拖長了,幼兒到後來明顯坐不住了,那老師就拿著蔬菜的圖片,一會走到這個面前說:「蔬菜請你坐坐好」,一會到那個面前說:「蔬菜不喜歡你了」。表面上似乎是情景性的維持秩序,但確實是一種變相的權威鎮壓式的控制,類似這樣的還有很多。
這樣的控制是束縛幼兒的無形的繩索,是不提倡的。
這使我想起一個寓言:有一天農夫牽著驢子走到懸崖邊,農夫怕驢子跌下去,用繩子牽著它靠近一點,驢子堅決不肯,越牽它越向外掙扎,最後跌下了深谷。
給我們一個啟示:為什麼要用繩子把驢子牽過來?為什麼不用一把青草把驢子喚過來呢?
有時為了良好的意願,往往採取強制的措施,效果卻不容樂觀。
希望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們都能有「吸引驢子的青草」,以活動本身來吸引幼兒的主動參與。
讓幼兒形成自主學習的策略可以嘗試以下幾點:
1、提供適宜的環境,讓幼兒學會自主選擇。教室里的區域活動,幼兒為什麼那麼喜歡?因為他是自己根據興趣選擇進哪個區;進了區域,可以用教師提供的材料自主探索;在同一區域里,還可以和其他幼兒自主交流。集體教學中我們也要經常創設這樣的環境。
2、提供充分的機會,讓幼兒學會自主探索。課堂中,我們要提供充分的機會,給予幼兒適度的挑戰,讓幼兒自主去探索,幼兒會樂此不疲,我們則要關注幼兒的思維軌跡,從中了解與分析幼兒的學習方法。並非科學課可以這樣,其他課同樣如此。當我整理那些做中學課的照片時,就發現每張照片上的孩子都在開心地笑著動手,這個發現讓我覺得很多的忙碌是值得的。
3、創造必要的條件,讓幼兒學會自主表達。表達的形式很多:繪畫、動作、語言等。這里就不多說了。
6、少一點模仿,多一點個性。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自我,要善於分析自己:我的強項是什麼?我的專長是什麼?我是善於創設情景呢還是善於語言的循循誘導?然後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鍛煉,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教學個性。所以模仿並非是自身專業成長的捷徑,借鑒+反思才是聰明之舉。
遠離作秀,褪去華麗的外衣,走出堆砌、模仿的誤區,我們的教學要返樸歸真、尋找一份有缺憾的真實,尋找富有生命力的平實。
7、少一點「拿來主義」,多一點「為我所用」。
一些教材、一些現成的教案、教學材料等等這些都只是載體,是我們參考的文本,它更多的是提供給我們一些指向、一些理念、一些內容的文本資料。它都一律只提供同樣的一份,顯而易見,這些只能參考,在參考的基礎上做適當的調整。 就比如給你一塊料子,你就把它用來做衣服,不管大小穿在身上,肯定有人大有人小,但是如果大家把這段料子 合理剪裁,量身定衣,那就肯定大家都合適了。教材就是這段料子。拿我們現在用的教材分析一下。
除了整合課程外,現在還滲透國學的教育,我們在引進這些東西的時候,也要根據我們這里的具體情況做一些調整,不能死搬硬套。吸取其中的精髓、抓住一些靈動的東西,為我所用才是關鍵,不能刻板地模仿它的形式。
二、這些課堂小細節不可忽視
評價一節好課,看教學任務完成情況,看課堂的活躍程度,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也許你上課時的一個小動作,或者你的一個疏忽,都可能會讓你的活動課大扣,無緣優質課。因此,幼師們要注意全面把關,對課堂小細節也要引起足夠重視,以免因小失大。
(一)教師的課堂禮儀
1、讓自己的眼神成為叩開孩子心靈的鑰匙。
關懷:加強目光巡視,消除「教學死角」,讓每個幼兒都感覺你在注意他/她。
贊許:幼兒課堂表現好,要用贊許的目光肯定他/她。
制止:用目光給予信號,防止幼兒分散注意力,或嬉笑打鬧。
鼓勵:提問和課堂討論時,對不同的情形採取不同的目光交流,對有進步的幼兒要以資鼓勵。
批評:幼兒不遵守課堂紀律,交頭接耳,幼師要用眼神批評。
溫馨提示:
在運用眼神交流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目光要親切、自然、坦誠。
②注視時間要適當。
③注視的位置要得體。
④注視的方向要合宜。
2、把握對幼兒的稱呼:
對幼兒稱呼時我們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要真誠地叫響每個孩子的名字。
(2)不要叫孩子的綽號,但可以叫昵稱。
(3)忘記幼兒姓名時的補救方法。
3、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老師有些姿勢無形中會拉大與孩子間的距離,如:抱胸、指手指、拉孩子的衣服、瞪眼睛、又手叉腰、背手……
(二)認真對待每個集體活動
1、教學內容的選擇:生活化的教學題材,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教育目標的制定:目標的制定要讓孩子跳一跳摘果子。不用跳就能摸到的太淺,孩子不感興趣。跳了跳還是摸不著,孩子也不會太感興趣,或興趣不能持久。
3、手段方法的運用要恰到好處。
(1)如何設計教學活動中的提問?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有啟發性。
*提問題要有適時性。
*提問必須遵循本班幼兒的認知規律面向全體幼兒。
*問題必須要圍繞教學中的關鍵。
*教師的語言要有吸引力,利用眼神與幼兒進行交流,能激發幼兒的興趣。
*對幼兒的回答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肯定。
(2)教師課堂語言的組織。
*用甜美的語調給幼兒上課——在教學中要有慈母般溫柔的表情、聲調,就能有效地激發起幼兒的內心體驗,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知識。教師要煥發童心,進入角色,用親切、自然的表情和語言讓幼兒感受天真爛漫之情。語調上要注意舒緩有致,語氣上要注意柔和。
*要注意上課時使用的導語——巧妙自然、神秘的導語,會讓幼兒在教師的引領下自然融入到教材之中,起到引人入勝的作用。
*力求邏輯性,克服隨意化——教師在使用語言時必須使其內容符合事物的客觀規律,必須根據思維的邏輯准確運用概念,避免前後矛盾的話。例如,有的老師表揚幼兒時喜歡說:「今天表現最好的有某某、某某、某某……」其實,一個「最」字表達的是獨一無二的意思,但教師卻隨意地在「最好的」後面說出了好多個。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錯誤,時間一長也會對幼兒產生影響。因此,我們在使用語言時應謹慎,力求邏輯性,避免出現因隨意而犯的錯誤。
*教師的語言應力求人性化
尊重幼兒——孩子雖小,但他們也都有很強的自尊心。教師說話時若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給孩子的心靈或多或少地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
平等交流——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常常會說這樣的話,「請做好」、「請你跟我這樣做」等等。在這里教師是作為指揮者的身份出現的。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教師角色進行了重新定位,倡導「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即要求視幼兒為平等的合作夥伴。因此,幼師們要經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討論的方式指導幼兒的活動,支持幼兒的探索。
* 教師的語言應具有激勵性——鼓勵和支持幼兒是幼兒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前提,當幼兒遇到問題不能正確解決,感到灰心與無望時,教師就要幫助幼兒,用積極的語言引導幼兒去探索。
如在進行科技活動時,經常會有幼兒不敢自己動手操作,總想依賴教師,這時教師就可以說:「你去嘗試一下,失敗了也沒關系呀!」、「你試試看」、「再想想,就能想出來了。」、「這件事應該難不倒你的。」等等這樣的語言來激勵幼兒,這些語言對即將失去信心的幼兒來說,無疑是一種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為幼兒解決問題的動力,堅定完成任務的信心。當幼兒有自己的發現和看法時,教師也應及時鼓勵,不要吝嗇「嗯,真不錯」、「你真行」、「你的想法很特別!」等等這樣的語言,因為這些語言能給幼兒極大的鼓舞並能激發他們進一步表現的慾望。
*教師的語言應兒歌化——如,小班幼兒自理能力比較差,經常將鞋子穿反,在教幼兒穿鞋子分清左右腳時,我沒有用枯燥的說教,而是告訴幼兒:「左邊的鞋是鞋爸爸,右邊的鞋是鞋媽媽,爸爸和媽媽一對好朋友,永遠不吵架。」在教幼兒疊衣服時,我告訴幼兒:「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衣服彎彎腰,帽兒點點頭。」這些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兒歌使幼兒在詩情畫意的氛圍中輕松自然地學會了穿鞋子、疊衣服等本領,不僅提高了自理能力和審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兒的情操。
*手勢語的巧妙運用。
指示手語。例如,幼兒年齡小,對許多課堂行為規范尚不了解,如果只憑教師的語言描述,是很難在短時期內讓幼兒記住的。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使用一些恰當的、固定的指示手語來作為輔助。比如:當教師在提問時總是輔以舉手的手勢,那麼經過一段時間後,孩子們便對教師「舉手」——這一手勢語非常了解,出現這個動作時就會很自然地作出「舉手發言」的反應。
情感手語。情感手語是指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情景和氛圍的需要,用以表達情感的手勢語言。如:當幼兒答對問題後,教師翹起大拇指,他會感到教師對他的贊賞,因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會大大增加。情感手語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而運用的,事前沒有設計。因此,情感手語具有及時、適度的特點。
形象手語。形象手語指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內容的需要而運用的直觀形象的手勢語言。形象手語一般用在講解重點或突破難點時,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形象手語是幼兒園教學的有效手段。
(3)反思的維度
*教學目標是什麼?活動中目標實現了多少?
*課後與課前相比孩子有收獲嗎?主要在哪些方面有收獲?
*課堂上你關注的是教師的教還是孩子的學?
*教學氛圍是否寬松、和諧、愉快、民主、融洽。
*孩子活動的面有多大?參與程度有多高?
*是否關注了每一個以及個體差異?具體點說:發展最快與最慢的孩子都進步了嗎?
*教學過程中,哪個環節我最滿意?我是否改變了原來的教學計劃?如果改變了,為什麼要這樣改?
*孩子操作了嗎?操作中發現了什麼問題?
*如果下次再上同樣的課,我會在教學時做哪些調整?為什麼?
*其他值得記載或反思的課堂現象。
編後語:
綜上所述,一節好課,不僅與幼兒的生活經驗有關,也與幼兒教師的教學水平密不可分,需要幼師們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下工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不斷反思,不斷探討,琢磨出適合自己的教學之路,使自己所上的每一節活動課都是好課!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