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大全 > 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14 10:14:16

A.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方法 觀察法

1.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目標 (1)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2)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 (3)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4)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5)喜愛動植物,關系周圍的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2.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內容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包括主要體現在自然科學和數學兩個方面。 自然科學教育的內容包括: (1)接觸自然環境,認識自然,感受自然界的美好與奧妙。 (2)探索身邊常見的科學現象,感受科學技術給生活帶來的便利。 (3)了解身邊的物品和材料,發現物品和材料的多種特性和功能。 數學教育的內容包括: (1)集合概念學習,從大小、形狀、顏色、用途等各角度給物品進行分類,比較多少。 (2)數概念主要認識10以內的,包括數的感知、認讀、書寫、形成等。 (3)空間感知平面圖形、立體圖形、方位、時間等。 3.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方法 科學教育活動強調幼兒通過和物質材料的相互作用及操作活動來學習,是在做中學科學,而不是聽科學;要以自己操作物質材料的主動活動為主要學習方式,而不是觀看教師的事物演示,聽取教師的語言講解。要引導幼兒的操作中發現問題、尋找答案,而不是追求固定的結論。另外,自然科學活動注重個別學習,每個幼兒都是通過自己的操作活動學習。常用的方法幼兒以下幾種: (1)操作法。 操作法是指幼兒擺弄、操作物質材料(學具),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發現和學習,獲得科學經驗、知識和技能的方法。幼兒必須建構自己對物質世界的認識,而這只能從他的運動和感知活動中提取。幼兒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觸摸和擺弄物體,操作法的運用既有利於幼兒的自我建構又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是科學活動中最重要的方法。操作法又以觀察、實驗為主: 觀察是指教師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幼兒提供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發現的機會。觀察法主要包括個別物體和現象的觀察、比較觀察和長期系統觀察等。 實驗法是指在人為控制條件下,利用一定的儀器或設備,通過操縱變數來觀測相應的現象和變化的方法。幼兒的科學實驗,往往是一些簡單的操作實驗。通過擺弄、操作、嘗試物體,以發現事物的特徵和規律等。 (2)討論法。 師幼、幼幼在觀察、實驗等操作的活動中不斷地交流互動、互相碰撞、啟發,使得探究活動不斷走向完善、深入的方法。 (3)資料法。 科學的學習不僅僅是親身的經歷和驗證,也包括通過查閱資料學習。 (4)展示法。 幼兒以多種形式表達自己的經驗、感受,展示學習的結果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過程。因此,教師在設計科學教育活動時,要重視考慮給幼兒表達和交流的機會。 (5)講解演示法。 講解演示法是通過教師展現直觀教具並結合口頭講解把抽象的數、量、形等知識呈現出來。講解演示法運用過程中要注意:第一,演示的教具要直觀,易於幼兒理解接受;第二,教師講解語言要簡練,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6)情景法。 教師創設包含數學教育價值的情景,使幼兒數學知識的學習與幼兒有意義的活動緊緊地整合在一起,這種教學方法,就是主題情景創設法。課堂上主題情景的創設可分為生活化的情景和虛擬化的情景兩種方法。 自然科學的學習與數學的學習由於內容不同,在方法選擇上也有較大不同。一般來說,方法(2)(3)(4)更多於自然科學學習活動,(5)(6)更多於數學學習活動,而操作法是對兩種數學活動都很重要的活動方法。 存在問題 指導策略 注重形式設計,缺乏對指導方法有效 加強對指導方法有效性的思考。 性的思考。 *指導方法為活動的重難點服務 引導幼兒交流時對幼兒個體探索經驗 關注幼兒行為,把握指導的關鍵環節。 的關注和總結提升不夠。 A、活動開始時——激發探索興趣。 創設情景(環境、語言)簡潔直接切入主題。 B、活動過程中——引導幼兒積極探索。 敏感的觀察力,引導幼兒觀察思考,扣緊活動目標觀察指導幼兒。 C、活動結束時——引導幼兒交流提升經驗。 靈活的教育機智,引導幼兒交流、總結經驗,並加以提升。 交流的方法 ①語言描述法:集體(小組)交流自己的做法,教師引導幼兒自我評價。 ②過程演示法:幼兒演示說明探索過程,與大家分享經驗。 ③作品展示法:幼兒可隨時展示自己在幼兒園、家中的實驗結果記錄、繪畫作品、照片等,可以放在展示欄中,也可以裝訂成冊和大家分享。 ④經驗提升法:教師根據幼兒的成果交流,拓展幼兒的認識,提供新的探索方向,引導幼兒更深入的思考、更廣泛的探索。 提高交流的有效性 一、在交流中,教師在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交流自己的探索發現的同時,應適時地幫助幼兒總結提升經驗,不斷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二、引導幼兒交流時指導語要簡潔明了。 例:已經裝滿玻璃珠的瓶子還能不能裝進東西?(行,不行)那你們試試。 為什麼能裝進去?(大玻璃珠比較大裝不進去,小珠子比較小能裝進去。)(瓶子里還有一個一個的洞)這個洞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空隙」。 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 ,指導語簡潔明了。 三、引導幼兒圍繞主題進行交流。 提問把幼兒的討論重點引入圍繞主題進行。 二、設計與組織科學教育活動時應關注的幾個問題 一追求正確的目標及價值取向 *追求有益於幼兒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大目標,關注幼兒愛學和會學,即強調培養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強調發展幼兒不斷學習的能力。 二形成鼓勵幼兒探索的心理氛圍 A給予幼兒出錯的權利 B尋求幼兒真實的意圖和認識水平,避免誤解或傷害幼兒。 C尊重和接納每個幼兒的觀點和興趣。 D給予每個幼兒以鼓勵性的評價,並挖掘每個幼兒的探究活動的獨特價值,使每個幼兒在每一次探索活動中都有所發現,有成功的經驗。 三支持幼兒的想法和做法,促進幼兒認識的主動建構。 1、幼兒產生疑問(疑惑)。 2、教師支持和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猜想和解釋。 3、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想法作用於物體,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4、幼兒能明顯地看到操作的結果,獲得直接真實的體驗。 5、支持引導幼兒記錄獲得信息。 6、引導和幫助幼兒依據事實得出結論並與事先的猜想作比較,形成解釋。 四多學習,多思考,提高教育技能。

B. 幼兒園集中教育活動設計

一、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目標
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語言領域提出了以下目標:第一、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第二、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第三、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第四、喜歡聽故事、看圖書;第五、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
通過對《綱要》的語言教育目標的理解,可以把幼兒園語言教育總目標劃分為四個大方面,即傾聽、表述、欣賞文學作品和早期閱讀,並且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幼兒實施教育。
1.傾聽方面: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他們的語言理解能力。傾聽是兒童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是幼兒語言學習和發展不可缺少的一種行為能力。懂得傾聽、樂於傾聽並且善於傾聽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語言的內容、語言的形式和語言運用的方式,掌握與人進行語言交流的技巧。
2.表述方面: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一定的語言內容、語言形式以及語言運用方式表達和交流個人觀點的行為,是幼兒語言學習和語言發展的主要表現之一。只有懂得表述的作用、願意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見解,並且具備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與人進行語言交際。
3.文學作品欣賞方面: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因此要盡可能地給幼兒創造學習各種文學作品的機會。
4.早期閱讀方面: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等感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法,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閱讀和前書寫技能。
二、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內容、途徑
【】內容:專門的語言教育內容和滲透的語言教育內容兩類結構。
(一)專門性語言教育:是指遵循語言教育規律來組織的學習活動,是實現語言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是組織和傳遞語言教育內容的實施環節,是落實語言教育任務的具體手段,是教幼兒學習語言知識,教幼兒學習語言形式,教幼兒學習語言運用技能的過程。
(二)專門性語言教育活動的類型
專門性語言教育活動的類型主要包括講述活動(看圖講述、動畫片講述)、聽說活動(語言游戲、談話活動)、文學活動(故事、詩歌、散文)和早期閱讀幾種形式。
(三)滲透性語言教育:1.在日常交往中指導兒童學習語言。2.通過常規主題活動發展幼兒的語言。 3.通過區角活動發展幼兒的交往語言。
【】途徑:通過組織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進行語言教育,通過日常生活各個環節進行語言教育,通過游戲進行語言教育,以及在其他領域的教育活動中進行隨機的語言滲透教育等。下面針對專門性語言教育活動(語言課),談談如何設計與組織。
三、 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設計
要組織好語言教育活動,重要的是要設計語言教育活動方案。在設計方案時,教師要制定語言教育活動的目標,要選擇能實現目標的具體內容,要選擇考慮與內容相適應的活動方式等。因此,可以說,教師設計語言教育活動,就是將一定的目標、內容和活動方式轉化成一個個具體方案的過程,也是對幼兒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響的具體體現。它應遵循以下五個原則。
(一)設計原則
(1)注重幼兒獲得經驗的原則
設計任何一組或一個語言教育活動,教師都必須注重幼兒的語言經驗。只有以兒童語言經驗為出發點,才能保證設計出來的活動符合幼兒語言發展的需要,才能使設計的活動對兒童語言發展真正起到促進作用。
注重幼兒獲得經驗的原則包含以下兩層意思。
1.考慮教育對象現有的發展水平,即他們已經獲得的經驗。如果不掌握本班幼兒已有的語言發展水平,設計的活動就可能成為無的放矢的活動。如組織小班幼兒進行情境談話「做客」,教師就需要觀察了解這個班幼兒已有的經驗,是否已掌握了一般做客時所用的禮貌語言等。
2.考慮根據幼兒原有經驗再為幼兒提供一些什麼新的經驗,這些新的語言學習經驗內容應當建立在幼兒已經獲得經驗的基礎上。如當幼兒參與情境談話「做客」這個活動時,教師可引導他們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客」的交往方式和語言運用方式,原有經驗和新的內容會引發幼兒較強烈的學習興趣。因此,新的語言學習經驗內容對參與活動的幼兒來說,是「跳一跳,夠得著」的果實,有一定的挑戰意味。當幼兒積極參與活動時,他們可以通過學習,將這部分的經驗內容再次吸收轉化為已經獲得的經驗。
(2)教師與幼兒互相作用的原則
在設計語言教育活動時,教師要考慮幼兒主動活動與教師參與活動的比例關系。實際上,這也是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活動中主導作用的具體化問題。當然,幼兒和教師在活動中的主體和主導關系是相互作用的,會根據具體活動內容、活動要求而發生變化。當需要的時候,教師在活動中參與主導作用發揮得多一些;不需要時,教師參與主導作用就發揮得少一些。如何才能做到教師與幼兒相互作用發生適度的影響呢?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1.了解每一個幼兒(包括個別幼兒的特點在內)的發展水平。由此,教師決定自己在活動中參與組織成份的多少。
2.找出語言教育活動中出現的新的技能、新的語言要求。由此,教師策劃自己參與指導的重點和難點。
(3)活動內容與方式相適應的原則
在語言教育活動中,各種活動內容和方式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不同的活動內容可以選擇相同的活動方式;同一個活動內容也可以選擇不同的活動方式。因此,教師在設計語言教育活動時,應注意活動內容和方式相適應的問題。
1.根據具體的內容決定採取適當的活動方式。如學習童話《金色的房子》,教師可以考慮採用表演游戲的方式來幫助4~5歲幼兒理解童話內容,體會作品角色的情感心理。若是一首短小的兒歌或學習某個講述內容,就不能用表演方式進行了。
2.根據教育對象選擇活動方式。如有的故事內容很適宜進行表演,但表演對參加活動的某個年齡班幼兒有較大難度,這時教師應考慮改用其他活動方式來進行。
(4)不同領域相互滲透的原則
在語言教育活動中,幼兒學習吸收的主要是語言信息材料,但也包括那些與語言有關的其他信息材料。如活動中除了有語言,還可能有音樂、美術、動作等不同發展領域活動因素並存。
作為語言活動的設計,應堅持從語言角度來設計活動。在設計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教育活動的要求、內容和形式應從語言角度進行思考,為幼兒提供適宜其語言發展需要的學習機會。
2.在語言教育活動中,其他領域活動因素的參與(如什麼時候要輔之以音樂或美術的活動手段),要根據活動內容的要求而定,要從如何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主動積極地學習、完成學習任務來定。
3.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從語言角度出發,經過其他方式、符號的共同參與,最後仍應回到語言上。既不要簡單盲目地把活動搞成語言、音樂、美術等的大拼盤,也不要忘記落實到語言教育的根本點上,不能喧賓奪主。
(5)面向全體,重視個別差異的原則
在設計語言活動時,教師應具有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要使設計的活動既面向全體兒童,又重視個別差異。
面向全體幼兒,是指教師要了解全體參加活動兒童的需求,教師要站在教育對象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把握活動設計的尺度,使活動設計能照顧到面。如組織談話活動,教師應注意本班幼兒已有的談話經驗和他們可能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以及他們的語音、語義、語法和語用水平。如讓本班幼兒談論去商店買東西,將主題定在「買玩具」、「買食品」上,就比較適合孩子的普遍需要,也能較好地引發兒童的興趣和運用他們自身的經驗。
在面向全體的同時,教師要注意個別幼兒的差異。教師對那些有可能超越一般活動要求或有可能在活動中出現困難的幼兒都要予以幫助,既要為能力強的幼兒准備發揮他的能力的機會,又要為能力較弱的幼兒或不具備這方面經驗的幼兒提供補償的機會。
(二)具體要求:
1、認真鑽研教材
教材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近幾年來,新編《福建省幼兒園教師用書》,為基層教師提供了選擇性和操作性較強的領域和主題活動內容,對我們縣級幼兒園開展課改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在使用中,我們發現,有些教師對教材內容順手拈來,對活動目標和活動建議全盤照搬,致使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師應如何根據實際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創造性的分析、處理教材,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把《教師用書》用好用活?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和研討的問題。
要想組織好一堂語言課,首先要備好課,而備課首先就是備教材,所以鑽研教材是教師進行上課前所必須進行的第一項工作。當我們拿到一個語言教材時,首先要想的是「應該教給幼兒什麼」,也就是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其次教材中對幼兒學習和理解起主要作用的部分在哪裡(即教學重點);教材中幼兒不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難的部分在哪裡?(即教學難點)要解決這一問題,老師們必須認真鑽研教材,理解編寫意圖,挖掘內在價值,掌握教材特點,准確地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在備課過程中還應結合課程標准,備幼兒、備方法、備過程、備資源,才能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手中有方法。只有做到這些在課堂教學中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那麼教師應怎樣鑽研教材呢?
(1)深刻理解教材
深刻理解語言教材是指對幼兒語言教材中所體現的思想內涵、教育價值、語言美感等的理解。如在開展閱讀活動前,教師必須自己先讀懂畫面和文字,把握圖畫書的真正內涵,理解作者的創作動機或思想脈絡,並分析作品的表現手法,以幫助幼兒理解圖畫書所要傳遞的重要價值。如《鳥窩里的樹》是一則充滿愛意的童話故事。樹的種子落在一個充滿愛意的鳥窩里,鳥窩里不僅平安地孵出了小鳥,小樹苗也在鳥窩旁茁壯成長。讓讀者充分感受到每一生命都如此寶貴,都值得珍惜。教師在理解了作品內涵的基礎上,抓住鳥窩里長出了小樹苗,小動物有什麼反映?有什麼辦法既保護鳥窩,又保護小樹苗?這個關鍵問題引導幼兒展開討論,體現了作品所表達的內涵。那就是對生命的愛和尊重。從後來鳥窩發生的變化和小樹苗發生的變化,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幅生機勃勃的動物與植物間和諧相處的畫面,更讓我們體會到愛的一種回報。有了這一層理解,教師在教授時就會按照作者的思路一步步地來引導幼兒,充分發揮它的教育價值。
理解語言教材需要教師緊緊抓住教材的特點和幼兒的需要來確定目標和重難點。幼兒園語言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講述活動、文學活動、早期閱讀等,即使是文學活動又有不同的體裁,有故事、詩歌、散文等形式。不同的體裁有不同的文體特點,教學的重點也不同。如看圖講述——重點是以圖引領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引導幼兒細致觀察圖片,從圖片提供的線索進行描述,注重描述中用詞的准確和多樣以及展開適當的創造性講述。最後由每張圖的內容講述組成一個故事。
新授故事——重點是通過整體感知故事,傾聽故事,讓幼兒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參與學習故事中的重點對話、或重點段落,了解情節的發展和角色的特點,並進行情感、價值觀的滲透。
有的教師由於不能透徹理解教材,對制定目標常常感到棘手,以至於教學法不能靈活運用;還有的教師不論什麼教材都按照固定的模式處理。如:小班故事《粉紅鴨》主要是要讓孩子體會與人交往的快樂情感,克服自身的害羞心理。一位教師在教學中卻把重點定在故事的學習上(注重知識和技能培養),把目標定為讓幼兒知道故事題目和角色,通過提問使幼兒初步了解故事內容,卻不注重對幼兒情感的培養。因此,在語言活動中,特別是對幼兒文學作品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提升對音、詞、句、段、章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更要以一顆童心去感受作品獨具的美學特質,把提高幼兒對文學藝術的審美能力作為培養重點。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兒童文學素養,以自身對文學美的理解去感染幼兒的情緒,激發幼兒對作品的興趣。
(2)分析、處理教材。
傳統的幼兒語言教育重視知識技能的學習,特別是對語言教材的主要內容、重點詞句的復述和理解。而《新綱要》倡導幼兒語言教育要重視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感悟,努力為幼兒創設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願意說的語言環境。根據這樣的方向,幼兒語言教育必須充分重視培養幼兒教師處理語言教材的能力,使幼兒在熏陶中學會如何去感悟作品。
使用教材時,應提倡教師對教材做符合學情的處理,要把創造性地解讀教材和設計教學過程結合起來。如當我們面對一篇意境優美、詞彙豐富、篇幅較長的文學作品時,需要我們當回裁縫,斟酌取捨,裁剪掉多餘部分,選擇最符合幼兒認知特點和最能發揮自身教育優勢的內容來實施教學,因為只有舍棄(忽略)了次要的那一部分,才能使應該在本篇中著重學習、感受的這一部分凸現出來。如:省編教材大班上期的《秋天的雨》,是一篇意境優美、篇幅較長的散文,它賦予秋天的雨以生命,把它比喻成一把鑰匙,以此來描述它給自然界帶來的變化。但就是這樣一篇優美的散文,卻讓許多教師在教學時束手無策。因為它既描述了秋天五彩的顏色,又提到了各種香味和聲音,既要讓幼兒用眼睛去發現秋天的美,又要讓幼兒用鼻子去聞、用耳朵去聽,還要理解什麼叫比喻…短短一節課,教師往往是手忙腳亂,幼兒也常常是應接不暇,猶如雲里霧里,雖然欣賞了好幾遍,但腦海中似乎只留下了「秋天的雨」。面對如此尷尬的教學效果,我認為教師事先必須學會「裁」如同一位裁縫師用一塊布料做成衣服,必須先裁剪掉多餘的部分,使之適合特定的身材。或重點讓幼兒欣賞秋雨帶給自然界的五顏六色,或注重引導幼兒聆聽秋雨帶給小動物過冬的消息…而其餘部分可在幼兒充分理解、感受之後,在延伸活動中逐漸滲透學習。
在早期閱讀活動中,有的圖畫書頁數較多,因此教師要有重點地對幼兒進行指導,處理好精讀和泛讀的關系。如《鳥窩里的樹》這個內容,圖畫書共33頁,在第一次活動時,如果教師要完整的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肯定要花很長的時間,重點肯定把握不好。因此,教師可在活動前先讓幼兒自主瀏覽一遍圖畫書(泛讀),使幼兒了解基本內容。然後,教師充分利用教學時間,重點引導幼兒邊看邊討論:鳥窩里長出了小樹苗會發生什麼事?小動物想出了什麼辦法?這些辦法鳥先生、鳥太太同意嗎?為什麼?最後小動物想出了一個什麼辦法既保護了鳥窩又保護了小樹苗?鳥窩和小樹苗後來發生了什麼變化?通過有重點地幫助幼兒分析、把握圖畫書的內涵,提高了集體閱讀活動的質量

C.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學習與總結

作為復幼師專業理論學制科的《幼兒園活動設計與指導》,在改革的實踐中如何調整本學科的教改思路和教學實踐,從課程設置到教材內容、教學方法等怎樣適應社會的需求,滿足幼兒教育對教師的要求,這是我們當前急待解決的問題。
學習後,使我受益匪淺,在幼兒園教師們普遍是談教研活動色變,許多人認為那是專家學者的事。事實上,教師在日常工作中的反思、提煉就是一種教研。完善教研工作的管理制度,包括組織教師的業務學習,組織交流活動,適當的集體備課,教育實踐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討論以及共同創造、編寫教材和設計教學活動等等。讓資源實現共享,積集體智慧於一身,最後實現集體共贏,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

D.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思路怎麼寫

教學活動《動物園里》設計思路 喜歡動物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在最近的自由活動時,我發現孩子們說得最多的便是各種動物。他們喜歡聆聽動物故事,懷抱可愛的動物玩具,翻看各種動物卡片和圖書……動物們不時地出現在他們自編的故事裡、有趣的兒歌里、好玩的游戲里,它們那生動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孩子。大家對動物抱有如此濃厚的興趣,於是我們順應孩子們的熱點,和可愛的動物們交朋友,開展主題活動「動物大世界」。但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僅僅知道動物的名字,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幼兒的需要。因此在《動物大世界》主題中,我們主要以激發幼兒對動物的情感為切入點,引導幼兒了解動物的神奇本領,探索發現動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生存狀態,從而感受到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類更是動物的夥伴。 數學活動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比較抽象、枯燥的活動。在平時的教學中發現: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到: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於是,我開始思考:如何讓幼兒在游戲中輕輕鬆鬆的學習數學,寓教於樂,讓幼兒真正地體驗到數活動的趣味性,我嘗試設計了本次教學活動《動物園里》。 本次活動的目標有兩點: 1、在猜想游戲中復習鞏固10的加減,根據動物圖形的不同特徵編題。 2、積極參與數活動,感受數學游戲的趣味性。 由於本人水平有限,因此在活動中會出現很多不足之處,希望各位領導和同行提出寶貴意見,以便我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改進,謝謝。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