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數學優質課《什麼是周長》教學設計及課後反思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進一步學習平面圖形周長的計算的基礎.本節課在小學數學「空間圖形」的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情分析:
「周長」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抽象,這是由於在實際生活體驗中,學生見到、摸到、用到的圖形的形狀、大小比較多,而感受和關注周長的時候比較少.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這樣的設計很符合學生的接受心理.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景和具體圖形和物體,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理解周長的意義.並能測量和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
數學思考:經歷觀察、測量等數學活動過程,讓學生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解決問題:在學習活動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體現問題解決方法的多樣性.
情感與態度: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認識周長,理解周長的含義,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設計:
(一) 看一看,描一描.
1.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天是樹葉飄落的季節.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些美麗的葉子圖片!多漂亮的葉子呀!可愛的螞蟻看到它,高興極了!它說它會畫樹葉,一筆就能畫成美麗的樹葉!看!(出示課件)仔細觀察兩只小螞蟻是怎麼畫的?誰畫的好?
師:這樣由一點開始,再回到起點的一圈,在數學中叫做一周.這外面的邊叫做邊線.
師:沿著樹葉的邊線畫一圈,一個美麗的葉片圖案就出現了.現在誰再來說說,螞蟻是怎麼畫的?
生:小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畫一周,最後又回到起點.
師:小螞蟻也能做老師,它教我們畫出漂亮的葉子,你們學會了嗎?
請你拿出一張紙,選擇一片最喜歡的樹葉,用彩筆沿著樹葉的邊線一筆描出它的輪廓來.開始吧!
2.好!誰願意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是怎麼描的?(請用筆指著,說清楚是從哪裡開始的,又到哪裡結束.)
3.小結:看來,不管從哪裡開始,大家都是沿著樹葉的邊線描了一周,請看(動態演示).你們知道樹葉邊線的一周的長度在數學上叫什麼嗎?這一周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做樹葉的周長.(板書課題:周長)
4.再來看(出示圖),你能描出下面圖形的邊線嗎?
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用一筆描出來.
剛才同學們沿著圖形的邊線描了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Ⅱ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優秀教學設計培訓課件
在傳統教學法里有不少關於"如何教學"的經典之說,在現在乃至將來,仍值得我們作進一步的認識、理解、與遵循。如:明確教學目的、任務;把握相關內容的重點、難點;安排課堂形式、內容、結構等等。
Ⅲ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優秀教學設計培訓
教學目標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預先設定的可能達到的結果。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內不僅包括知識和技容
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對目標的不同理
解會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課堂教學。例如,同樣的「確定位置」一課,由於兩位教
師確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因而形成了兩種不同水平的教學設計。
Ⅳ 小學數學優秀案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教學設計與反思
《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是小學生初次接觸「倍」的概念的教學內容,目的是要求學生初步建立並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學情分析
1、教師的主觀分析:對於初次接觸「倍」的學生來說「倍」的概念是比較抽象的,難以理解。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此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7的乘法口決》後的一個學習內容,而學習理解「倍」的概念及「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基礎就是乘法,為此應將乘法作為本節課學生學習的基礎來展開教學,以舊引新,化難為簡。
3、學生認知障礙點分析:本節內容是學生初次接觸「倍」這一新概念,在理解「倍」的時候思維遷移存在一定的難度。
綜上所述,本節課應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結合直觀的方式構建新知,以學習活動為載體,通過探究學習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中多給學生感知的機會,讓學生親身經歷做的過程,體驗「倍」的意義及「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方法,自然地探究出並接受新的知識,體驗數學即生活,感受數學的樂趣,數學的價值。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掌握「倍」的意義及「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設置情境,復習舊知,引出新知。通過擺一擺的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究新知的過程,引導學生理解掌握「倍」的意義及「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推理、遷移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積極動腦的學習習慣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體驗數學即生活,感受數學的樂趣,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並建立「倍」的意義,
2、理解並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