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制定幼兒園課堂教學活動評價標准
摘要:幼兒園教學活動目標是幼兒園活動的指南針,它即是活動設計的起點,也是活動設計的終點;即是選擇活動內容、活動組織方式和教學策略的依據,也是活動評價的標准。顯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確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然而我們的教育實踐者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往往過於重視教學活動的過程而忽視了教育目標的設定,以至於目標制定過大或與幼兒的實際能力及教材的內容不相符合,沒有發揮教育目標的指導作用,因此本文作者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淺談一下幼兒園教學活動目標的制定,希望自己的拙見能為大家提供點滴啟示作用。
幼兒園教學活動目標是教育工作者對幼兒在一定學習期限內的學習及結果的預期,是幼兒園教育目的的具體化。活動目標是幼兒園活動的指南針,它即是活動設計的起點,也是活動設計的終點;即是選擇活動內容、活動組織方式和教學策略的依據,也是活動評價的標准。顯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確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那對於教育活動組織實施的幼兒教育工作者來說如何制定科學的活動目標,從而促進幼兒的發展,作者有一些思考,希望能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目標要以《綱要》中各領域的目標為指導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目標要以《幼兒園工作規程》和《綱要》中規定的各領域的目標為指導,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來制定。
幼兒園的教育對象是3-6歲的兒童,此時期是個體發展的關鍵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其生理、心理發展需要實施科學教育,才能健康的發展。《綱要》中的教育目標是根據個體發展的不同方面及統一內容不同時期發展特點綜合分析研究而制定,具有較強的科學指導性。如中班活動《濟南夏日一游》是一次以社會為重點領域的活動。此活動可根據《綱要》中社會領域的總目標,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制定目標。即目標一:培養幼兒理解並遵守穿越馬路時要走人行道的交通規則;目標二:通過欣賞濟南獨具特色的「泉」,萌發幼兒愛家鄉的社會情感;目標三:在旅遊中,提高幼兒自我解決問題及互助合作的能力(如旅遊中,有的小朋友身體不舒服,同伴之間要給予安慰和照顧等),這些都是建立在總的社會領域目標的基礎之上的。
二、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目標要根據本班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及認識規律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格塞爾曾做過一個「雙生子爬樓梯」試驗,在這個實驗中,雙生子T和C:T從第48周起每日進行10分鍾爬梯訓練,連續6周;在此期間,C不作爬梯訓練,只從第53周起開始作爬梯訓練。根據他的實驗結果,C只接受2周的爬梯訓練,就能趕上T的水平。格塞爾的這個實驗表明,兒童的成長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機制制約的,幼兒的身心發展是有一定順序的,這種順序是由先天因素決定的。這種發展規律表現在,到一定年齡,幼兒就會做什麼事情。例如,到一定年齡,幼兒就會走路、爬樓梯,不到這個年齡,機體這方面的能力沒有成熟,即便去提前訓練,也是事倍功半。目標過高,超出幼兒的能力范圍之外,幼兒因能力達不到,完不成任務不能獲得成功感,失去興趣;如果低於幼兒實際水平,幼兒會覺得枯燥乏味,身心疲勞,而失去了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制定教學活動目標時要結合本階段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遵循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的原理。如小班上學期活動教材中體育游戲《運沙袋》制定的目標之一是激發幼兒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來「走」運沙袋,改成「跑」運沙袋,對於身體協調能力發展較差的小班孩子來講就太難了,孩子會因為沙袋總是在運送的過程中從身上掉下來,失去信心和繼續做下去的勇氣,從而放棄游戲。又如大班健康活動《小青蛙本領強》的目標之一是使幼兒體驗跳躍的動作要領,練習不同的跳法,發展跳躍能力,如果把「練習不同的跳法」去掉,單純體驗跳躍的要領,而平時孩子又經常玩跳躍的游戲,使得孩子失去了長時間練習跳躍的興趣。
同時,教育活動目標的的制定還要遵循幼兒的認識規律,據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認識規律一般為:動作——感知——表象——概念。例如小班健康活動《小烏龜爬爬爬》,這次活動的目標首先要建立在認識小烏龜特徵的基礎上,然後了解小烏龜爬行速度慢,而且是四肢爬行的特點,目標之一才能設計為引導幼兒學習手腳著地爬行。
三、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要建立在深入分析研究教材和幼兒原有經驗的基礎上
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時要建立在充分地研讀材料、分析材料,對材料所蘊含的意義和對本年齡段幼兒的發展作用有一個比較深層的挖掘和思考。如果教師對教材分析不夠透徹,目標就會出現導向上的錯誤,如中班主題活動《蛇偷吃了我的蛋》,如果不分析故事內容及其蘊含的意義,教師只把目標定為:能認真聽故事,並能復述故事;體驗扮演不同角色進行故事表演的樂趣。而不是引導幼兒認識會生蛋的動物,並理解故事重復的結果預測故事的結局。那麼孩子只能單純的學會講故事,而不是在教師的引
㈡ 《如何提高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心得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教師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有效學習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必須與小學相互銜接」,這表明幼兒園的課堂教學同樣需要思考教學有效性這個問題。
㈢ 幼兒園課堂怎樣取得最大的教學效果
一、教學結構的優化。
是課堂教學全過程達到優化的通道和保證,是實現優質課堂的第二因素。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教師先講,幼兒後學或者教師講一步,幼兒學一步,教師包辦代替,幼兒死搬硬套。課堂中教師既主導又主體,幼兒成為灌輸的工具,教師教的累,幼兒學的苦,枯燥乏味。這種課堂教學結構顯然存在不合理的現象,必須加以改正。應採取以下方法:一是採用邊講解邊示範、邊練習、邊輔導的分段教學法,這樣有利於教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糾正,提高幼兒的興趣。二是課堂開始可開展回顧式學習,幫助幼兒記憶,減少遺忘。三是增加幼兒活動環節,讓幼兒有充分的與材料、同伴、教師個別交流的時間和機會。四是重視課堂結束部分的經典安排,變單一的評價為互評、賞析與欣賞等多種形式,以此,激勵幼兒參與下次活動的信心和勇氣。
二、教學方法的優化。
是課堂教學過程達到優化的催化劑,是實現優質課堂的的關鍵因素。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園的課堂教學要實現開放互動,而盡量避免枯燥。在教學方法上可以參考六條基本准則:一是教學方法必須符合教學的規律性和教學原則;二是教學方法必須符合教學的目的和任務;三是教學方法必須與教學內容的特徵相適應;四是教學方法必須考慮學生的學習可能性;五是教學方法必須考慮教學的現有條件和所規定的教學時間;六是教學方法必須適合教師本身的可能性。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潛下心來認真研究教材。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用新穎、實用和科學的教學手段來授課。比如利用幼兒爭強好勝的性格,教師可引進競爭機制;利用幼兒具體形象性思維的特點,教師可以採用多示範、多對比直觀教學法;利用幼兒興趣易轉移的特點,教師可以採用少練、精練、勤練的方法鞏固幼兒的興趣。
三、教學內容的優化。
是課堂教學達到優化的前提基礎,是實現優質課堂的首選因素。教學內容的優化也可以說是對教材的優化。作為教師應善於靈活地運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中一些多餘的或深淺度不適合幼兒的內容進行刪減,還要把把自己的經驗和見解與其結合起來。思考幼兒園教學內容的如何選擇更應應具有幼兒的年齡特徵。即選擇的教材或作品一定與幼兒的生活密切相關、反映周圍社會世界的、是幼兒感興趣的、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
㈣ 淺談如何提高幼兒園課堂教學效率
備課是教學工作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在教師水平、教材內容和學生基礎已回定的情況下,備課答是教師能否上好課的前提。教師能否認真備課和善於備課,也是能否迅速提高教學水平的主要環節。教師在備課中應本著遵循教學目的決定性、教材內容的規定性、教材對象的可接受性、教學方法的適應性以及教學過程的教育性的原則,做到兩個「吃透」。首先是吃透教材,在備課過程中要認真學習課程標准,通讀教材,研究和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思想內容、知識基礎和基礎訓練的要點,從而確定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以便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法,完成教學目標做必要的准備工作。其次是「吃透」學生。在掌握教材的基礎上,要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和差異情況等,從而做到既備教材,又備學生。明確教學目標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教師必須根據教學目標來備課、上課
㈤ 如何評課(適用於幼兒園)反思
提高教師對抄課堂的反思水平,讓教師在集體評課活動中「會說話」。
學校應該注重教師合作文化培養,引導教師在集體評課過程中敢於批判,能夠提出真實的問題,推動教師在相互討論的基礎上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提高教師對課堂的反思水平,讓教師在集體評課活動中「會說話」。在有些集體評課活動中,教師雖然能提意見,但往往就課論課,或者直接提出「如果是我,我會怎麼處理這個環節」。雖然教師也在一定程度上對課例進行了反思和評價,但參與者收獲不大。
(5)幼兒園課堂教學評價擴展閱讀:
評課的相關要求規定:
1、建立教師集體評課的相關機制,讓教師通過持續的活動實現發展與提高。
2、既要保證教師集體評課活動的實效性和持續性,又要合理考慮教師的工作和學習時間,不能為教師增加額外的負擔。
3、此外,機制的建立並非一勞永逸,即使建立機制之後,學校也要經常了解教師對集體評課的看法,及時做出相應調整,以使教師的集體評課活動更加有效。
㈥ 如何提高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課前反思,積極備課
要做到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還要做好課前反思,即 備課的過程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怎樣設計教案更能 發學生的興趣,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活動過程中學生 能會出現幾種狀況?教師怎樣應對學生的表現?做到 中有學生,心中有教案。
2、重視選材,關注興趣
一個活動能否獲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 材。幼兒園教學首先要考慮學生對活動是否感興趣,如 教師選擇的教材是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的並且是幼兒 興趣的,那麼幼兒學起來就比較輕松,學的過程中能領 教師的教學意圖,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教學。接著考慮 動所蘊含的價值,即有助於幼兒理解知識、掌握方法 發展能力,為促進幼兒的發展服務。另外,操作材料的 擇,還要考慮簡便有效,盡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 一個活動解決一個問題來確定學習材料。最後活動的 展要以游戲為主要形式,在游戲中引導學生學習。
3、關注教學中的提問
提問是集體教學活動的核心。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 提問目的是為了促進幼兒積極思考,但作為教師應該思 的是自己所提出的問題是否能激發幼兒的思考?在多大 度上激發了幼兒的思考?就像日本著名教育家齋滕喜博 認為:提問是「教學的生命」,不合理的提問會抑制幼兒 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降低教學的有效性。
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簡單地認為集體教學 動中的提問越多,越能夠啟發幼兒,不提問或少提問 是灌輸,就是注入式教學。但是仔細地進行琢磨、思 ,就會發現有許多所謂的問題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 問題」。如「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之類問 ,幼兒無須思考就能夠直接回答出來,簡單的集體應 ,形成幼兒思維的虛假活動。
因此,教師在備課中,不僅要備內容、備問題,
要備幼兒。對於不同年齡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 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如:小班的提問應具體明確, 問題一個個地問,不可以提幾個連續性的問題;大班 不能提出簡單的問題,要提一些具有一點難度、概括 的、多樣性的問題;中班則適中即可。當然,在同一 齡段中,不同層次的幼兒也應設計難易不同層次的問 。難度、靈活性較大的,要求幼兒重新組合所獲得信 、所創造答案的問題,要問能力強的幼兒,他們經過 思考回答,有助於啟發全體幼兒思維;中等能力的幼 兒,可提一些基礎性、綜合性的問題,吸引幼兒的注意 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於能力相對弱的幼兒,要適 當設計一些難度不大、只要經過認真思考就能回答出的 問題,幫助他們恢復自信,提高學習興趣。 4教師要掌握好語言技巧
語言是師生信息溝通的重要手段,是聯系師生情感 的重要紐帶。對於幼兒教師來說,語言表達僅僅做到准 確、清晰、規范是不夠的,還必須實現語言的「兒童化」, 才可能吸引幼兒。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用兒童化語言上 課,課堂氣氛活躍、生動,易於幼兒接受。因此,幼兒教師 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用語。 作為幼兒教師,首先應具備的便是用甜美的語調 給幼兒上課。幼兒有一種本能心態,即期望得到教師的 「愛撫」。如果教師用寡淡冷漠的語言給幼兒上課,幼 兒會很敏感地覺察到,他們同樣會以冷淡的態度回應教 師,教學自然收不到好的效果。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 有慈母般溫柔的表情、聲調,就能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內 心體驗,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知識。教師 要煥發童心,進入角色,用親切、自然的表情和語言讓 幼兒感受天真爛漫之情;語調上要注意舒緩有致,語氣 上要注意柔和;巧妙地處理好輕重、停頓、兒化、變 調,做到抑揚頓挫,以求達到娓娓動聽的效果;選用擬 人、比喻、誇張等手法,施展繪聲繪色的描述技巧,來 刺激幼兒,激發起他們對新事物的再造想像力。 其次,幼兒教師應該能掌握的語言技巧便是靈活, 課堂中靈活地運用一些自然、親切、看似家常絮語、親 朋敘舊的「插入語」,可以起到調節幼兒聽課情緒,使 他們注意力集中的作用。
5運用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語言活動內容十分廣泛,主要有故事、詩歌、講 述、談話、語言游戲等。其中故事主要包括童話故事、 寓言故事、民間故事、歷史故事、科幻故事、笑話等; 詩歌主要包括兒歌、古詩、
謎語、繞口令等;散文教學
主要包括以景抒情的散文、以事抒情的散文、以人抒情 的散文等;談話教學主要包括主題談話、討論、辯論、 漫談等;語言游戲主要包括語音游戲、詞彙游戲、表達 游戲、識字游戲等。在諸多的教學內容中,教師要因 時、因地、因環境而宜,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
㈦ 在幼兒園課堂的教學中,我們需要做到哪些
在主題背景下,數學教育融入到科學領域中,使之與健康、語言、社會、藝術用「主題統整」的形式,將幼兒各領域的學習關聯起來,形成了一系列的主題活動。但在主題教學背景下,數學集體教學活動對於老師來說或多或少還存在著一些困惑,我們就數學集體教學中的困惑羅列如下,並對具有共性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探索與思考。 數學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困惑: 1.周壇萍老師:主題活動下,幼兒數學教育的目標該如何確定?教學內容又該如何取捨? 2.費文英老師:如何將一些生成的數學活動融入到主題活動中? 3.郎建平老師:對於數學集體教學,怎樣的組織形式更有效? 4.成愛琴老師:在活動中,對於材料的准備,我們教師該怎樣從幼兒的生活中選取適宜的材料? 5.章忠英老師:數學概念是個很抽象的問題,在活動中,我們應該讓幼兒帶著問題去學習數學概念,還是讓他們在自己的嘗試中發現問題?如果他們不能從中自己發現問題,我們該怎麼引導? 6.葉周娣老師:對於數學材料的運用,是分組還是整體,怎樣記錄幼兒的操作結果? 7.高玉芝老師:數學活動中教師該怎樣去提問、總結與評價? 8.嵇燕萍老師:由於幼兒之間存在著差異性,有的幼兒在數學活動中很不活躍,這些幼兒的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該怎麼激發? 對於老師提出的以上困惑,我們著重選取了一個大家有共性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在大家的經驗碰撞中,提出解決的對策 重點討論問題: 數學活動中,教師提供的操作材料對於幼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在通過親自動手操作直觀教具,在擺弄物體的過程中進行探索,從而獲得數學經驗、知識和技能。那麼,我們該如何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操作材料呢? 1.周壇萍老師:我認為首先最重要的應該是教師准備的材料一定要充分,因為當幼兒剛接觸到某一概念時,他們的操作慾望肯定是很強的,可能會產生反復練習的需要,所以,我們教師要提供充足的才做材料。 2.章忠英老師:剛才周老師講的我很贊同,因為有時候,我們可能操作的材料是提供的對的,是幼兒感興趣的,可是,也許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有做到人手一份,這樣就使得某些在操作過程中沒有得到滿足。其次,我認為像我們小班,最好提供的操作材料是以實物為重點,因為小班孩子對於實物的興趣比較大,那在操作中自然就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了。比如在「冬季鞋子與夏季分類」這樣的活動中,教師如果提供實物,就更能幫助幼兒理解。 3.成愛琴老師:剛才章忠英老師說小班在提供材料上以實物為主,我們覺得的確我們教師在提供材料時,應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徵,每個年齡段選取一個側重點來提供材料,這樣讓孩子從小班到大班對於抽象數概念好像有了一座橋梁一樣。在我們中班,我認為,我們教師在提供材料上可以運用半具體半抽象的材料。用圖片結合數字等來幫助幼兒理解。 4.嵇燕萍老師:那到大班就應該適當增加一些抽象學習了。 5.高玉芝老師:材料的選擇要具有層次性,以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就像剛才幾位老師說的材料的提供要按不同的年齡段來選擇,我認為,如果提供的是同一種材料,那麼在不同年齡班也應該要有有不同要求。 6.費文英老師:我非常贊成高老師的說法。此外,從我執教的兩個大班來看,雖然他們屬於同一年齡段,但由於發展情況不一樣,所以同一年齡班的也要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操作需要。 7.郎建平老師:是不是在提供操作材料是,我們還應考慮到提供多樣性的才做材料。教師所投放的材料力求多樣,以給幼兒豐富的感官刺激,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和興趣。 我們的收獲: 大家在自我經驗的碰撞中,對於集中的困惑點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為每位老師彌補了自己在數學活動中提供適宜的操作材料中的不足。適宜的操作材料是幼兒活動的物質基礎,它能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思維。幼兒園數學教育操作材料的提供,應著眼於幼兒數學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建構,使材料具備適宜性、科學性、層次性,讓幼兒置身其中並進行充分的交流,使得幼兒的數學學習更有意義,同時這些想法的集結可以在今後的數學集體教學活動中讓材料與幼兒更好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