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班普通話教學如何進行
【熱點導讀】:睡前小故事 試述在語言教學中如何培養幼兒的 利用兒童智力學具培養幼兒兒歌創 更多精品文章來源自 3 e 教育網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用來表達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也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幼兒學習語言、掌握語言是一個微妙而復雜的過程,幼兒園是幼兒學習口頭語言的重要場所,良好的語言和教師的正確引導可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尤其是廣東的孩子,母語是本地話,學習普通話對於他們來說更不容易。在實際工作中,剛入園的孩子只能與本地老師進行交流、溝通的現狀,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許多的不便。我是這樣進小班普通話教學的。 一、為幼兒創造視、聽的環境 1、剛入園的幼兒是通過模仿學習語言的,因此老師應該給他們提供正確的模仿榜樣。用標準的普通話和幼兒說話。老師首先要規范自身語言,做到語音準確,語匯豐富,用詞確切,語句符合語法規則等等。最開始幼兒聽不懂老師所講的話,我就利用動作、手勢、表情等示範、引導。如在進行教學時:"老師拿玩具請小朋友們玩。""玩過後把玩具放好。"老師一邊說一邊操作,讓幼兒通過視覺和聽覺去感知語言。 2、利用活動間隙和起床時間讓幼兒聽簡單的孩子們所喜歡的中文歌曲,如大家都熟悉的動畫歌曲等,使幼兒在優美的音樂旋律中聽普通話,將這些語音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儲存在記憶里。 3、在幼兒午睡入睡前的一段時間,給他們聽配樂故事和兒歌。這樣不僅可以使孩子們學會用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思考、記憶,還可以使孩子們安靜的進入睡眠。因為通過調查研究表明:人在的即將入睡前的這個時間的記憶是最清晰的,所以這時候給孩子以標準的普通話的熏陶是非常好的。只有讓孩子養成用普通話去思考才能真正的說好普通話。 4、幼兒下午回到家後我建議家長們在晚間活動讓幼兒觀看普通話動畫片。(不定時的打電話與家長進行溝通)利用幼兒喜歡色彩鮮艷、充滿童趣的故事,讓他們在看看、聽聽的活動中,自然地接受那些語言內容對他們聽覺的反復強化。這樣幼兒就慢慢地感受到了普通話的語速、語調,為學習普通話做好了准備。 二、豐富詞彙,在幼兒點滴的生活經驗中,利用一些實物或圖片等教具,認識一些簡單的動物、水果和蔬菜等,以豐富幼兒的詞彙,使他們盡快感知並掌握,詞彙量會隨幼兒認識事物的增多遞增。 如:在認識蘋果活動中,同時能豐富詞彙:蘋果、一個、紅紅的、甜甜的、喜歡、吃等等。除此以外,學習兒歌、聽講故事也能使幼兒學到許多新詞彙。隨機教育是幼兒學習詞彙的有效途徑,日常生活中見到什麼,老師就及時教幼兒講什麼。因此幼兒能學到許多詞彙,最開始是名詞,再逐漸到形容詞、量詞、動詞、人稱代詞等。詞彙的豐富,為幼兒運用普通話表達意願打下了基礎。 三、培養普通話表達能力。 1、創設情景,激發小班幼兒口語表達的興趣 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方法多種多樣,如聽故事、詩歌、看圖講述、談話等。在小班的語言教學中,我感覺到創設情境更能激發幼兒口語表達的興趣。 (1)語言教學情景化 大部分語言教學內容,如故事、詩歌、看圖講述都是敘事性的,具有不同的背景及人物、情節;在教學過程中,除利用直觀教具外,還通過創設情景,來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樂意在情景中展開簡單的對話練習。 (2)利用游戲情景,在多種特定的游戲情景中,出於對各種角色的需要,幼兒相互間自然地要進行對話。老師可以游戲角色的口吻用普通話與幼兒進行交流,因勢利導,幼兒會不知不覺地學到許多詞彙和句子,用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3)抓住戶外活動的有利情景,幼兒在戶外活動時,隨時隨地會發生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會看到一些新鮮事物,幼兒會感到好奇,會發問,會議論,老師就抓住這一時機,教幼兒學習一些新詞彙、句子。如:帶幼兒經過小花園時看見樹葉飄落這一情景,立即議論起來。我便及時引導幼兒說:"樹葉從哪裡飄下來的呀?""像什麼在飛呀?"幼兒可學會說:"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像蝴蝶在飛。"同時可理解"飄落"的意思。 2、利用一日活動中的各個環節來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老師抓住一日活動中的有利因素,綜合運用多種教育手段,積極創造條件,讓幼兒有較多的機會充分表達自己,寓教於玩,促使幼兒在活動中"活"起來,踴躍進行聽說練習。 (1)結合日常生活,老師抓住時機,從三方面引導幼兒進行聽說練習。 a.結合每天的生活,讓幼兒說說看到和聽到的新鮮事。b.教師有目的地提出一些幼兒感興趣的話題,組織討論。c.抓住散步等機會,引導幼兒觀察,邊看邊說。通過系列化的訓練,引導幼兒從說詞彙到說簡單的句子再到較長的句子。 (2)利用現代信息渠道。老師根據幼兒愛看動畫片的特點,選擇熱點話題,引導幼兒討論。讓幼兒在看中玩,看中學,看看講講,既擴大了眼界,又練習了說話。 (3)利用外出參觀、游園等活動開闊幼兒視野,讓幼兒更好地進行語言表達,輸入新的內容,學到更多的詞彙、語句。 (4)多加強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和幼兒之間的多向交流。使幼兒相互接受同伴傳遞的信息。在交往中學習語言,以強帶弱。 3、對於敢運用普通話表達的幼兒及時鼓勵,發現錯誤立即糾正。如發現幼兒發音不正確,教師立即糾正,對於錯誤的發音不重復,不要給予強化,以免引起錯誤的模仿。又如發現幼兒說話不符合語法規則時,不能因"有趣"而重復他們的話,這樣會使幼兒分不清正確和錯誤,而一再重復自己的說話。平時多鼓勵幼兒大膽地說話,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培養幼兒的信心,幼兒才進步得快。 小班的孩子在幼兒園經過了一年的學習,現在普通話聽說能力較強。總的來說,教幼兒說好普通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長期有意識地訓練,才能使幼兒普通話的聽說能力逐步得到提高。(更多精品文章來源自 3 e 教育網
2. 幼兒園國語教學主體方向,
中班教學計劃
一、班級狀況分析
(一)幼兒狀況分析
我班現有幼兒30人,男孩15人,女孩15人。經過一年多的領悟和生活,孩子們在自我原有基礎上都有了不一樣程度的進步。咱們注重每個幼兒生活潛質的培養,如:系鞋帶、扣扣子、拉拉練、整理床鋪、掖衣服等。加強幼兒自我服務的同時並能簡單的為他人服務逐漸構成了具有相對趨向的班級發展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缺點:
1、優勢表現:
(1)個性發展較好。我班幼兒大多性格較開朗、活潑、樂群,能主動與人交往,也願意用各種方式表達自我的情感。在跨班活動中大部分幼兒表現自信、活躍。
(2)好奇心強,樂於表現。在科學活動中,孩子們常常興趣濃厚、發言踴躍。
(3)活躍、好動,喜愛參與體育活動。我班幼兒精力充沛,鍾愛參加賽跑、攀登等戶外游戲等,大部分幼兒身體動作較協調、靈活。幼兒總體體質水平有較大幅度提高。
(4)班級常規進一步完善。進入中班,我班幼兒的規則意識進一步增強,大部分幼兒能較好的聽取老師的意見,控制自我的行為,遵守班級常規。
2、不足表現:
(1)我班有部分幼兒,他們在群眾
活動中注意力持續時刻短、自我控制潛質弱的問題較為突出,需要教師針對他們的實際請況給予引導和教育。
(2)與操作活動中的活躍氣氛相比,我班幼兒對於一些安靜的活動興趣不高。如,區角活動中,主動參與圖書閱讀的幼兒不多。同時,圖書受損現象嚴重,一些幼兒閱讀習慣較差。需要教師給予重視。
3、其它個別狀況:
1。我班上學期有位新入園幼兒,交往潛質較弱、不能主動與人溝通。同時,不願主動參與群眾活動。與其它幼兒之間的距離正逐步拉大。措施:進一步與家長溝通,共同關注和正確看待孩子的不足,同時,以情感入手,爭取得到他們的信任,幫忙他們進到群眾中來。
2。我班有個別幼兒,生活自理潛質發展尚慢,還不會自我穿脫衣服,進餐也需要老師給予幫忙。這與其家長平時過多寵愛,包辦代替過多有關。措施:在與家長溝通的同時,在班內用心鼓勵他們自我動手,幫忙他們獲得自我服務的成功體驗,促進他們生活自理潛質的提高。
3. 幼兒園改國語教學,真的嗎
大班拼音教學計劃
一、拼音課的教學思想
以小朋友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輕松的情境之中,愉快地學習漢語拼音、認識漢字、積累與語言,為學生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學生情況
漢語拼音是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然而,拼音字母的本身不表義,只是抽象的表音符,這對學前齡幼兒來說,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在學習過程中小朋友容易疲勞,注意力分散,坐不安定,做小動作甚至厭學現象。如不注意方法,很可能會導致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所以要在拼音教學中,融入唱、跳、聽、說、畫、玩。
三、拼音課的教學目標
拼音教學要過三關:興趣關、部件關、拼讀關。
興趣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學一定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
部件關:拼音部件要會認讀,發音要准,字形要記牢。
拼讀關:學生能准確拼讀。
四、拼音課的教學重點
在拼音、識字、讀兒中,拼音是重點!拼音教學中,認識部件,拼讀音節是重點!
五、教學准備
准備工作要考慮教學需要,考慮實際情況,多做一些卡片,也可讓學生做。
六、拼音課的教學關注
1、關注全體學生,一個孩子都不能落下。
2、關注學生差異,要關注稍微慢一點的學生。
3、關注學習過程,眼情要盯住學生的嘴巴、眼睛、手,不要放過任何小的細節。
4、關注教學評價,要善於鼓勵學生,多表揚。
5、關注教學形式,課堂要活潑一些,可唱、可做游戲 ,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但並不要一弄一些花架子。
6、關注自身成長,為了讓學生學好,老師要先學,即活到老學到老。
7、關注家庭作業,拼音學習階段,盡量少布置一些抄寫作業,要多布置一些口頭作業,要保護孩子幼小的心靈,不要讓他們感到學習太累太苦。
4. 淺談圍繞推行國語教學幼教怎麼做
1。我班上學期有位新入園幼兒,交往潛質較弱、不能主動與人溝通。同時,不內願主動參與群眾活動。與其它容幼兒之間的距離正逐步拉大。措施:進一步與家長溝通,共同關注和正確看待孩子的不足,同時,以情感入手,爭取得到他們的信任,幫忙他們進到群眾中來。
2。我班有個別幼兒,生活自理潛質發展尚慢,還不會自我穿脫衣服,進餐也需要老師給予幫忙。這與其家長平時過多寵愛,包辦代替過多有關。措施:在與家長溝通的同時,在班內用心鼓勵他們自我動手,幫忙他們獲得自我服務的成功體驗,促進他們生活自理潛質的提高。
5. 幼兒園教師對國語教學的看法
一、拼音課的教學思抄想
以小朋友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輕松的情境之中,愉快地學習漢語拼音、認識漢字、積累與語言,為學生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學生情況
漢語拼音是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然而,拼音字母的本身不表義,只是抽象的表音符,這對學前齡幼兒來說,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在學習過程中小朋友容易疲勞,注意力分散,坐不安定,做小動作甚至厭學現象。如不注意方法,很可能會導致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所以要在拼音教學中,融入唱、跳、聽、說、畫、玩。
6. 如何進行幼兒普通話教學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用來表達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也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幼兒學習語言、掌握語言是一個微妙而復雜的過程,幼兒園是幼兒學習口頭語言的重要場所,良好的語言和教師的正確引導可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尤其是廣東的孩子,母語是本地話,學習普通話對於他們來說更不容易。在實際工作中,剛入園的孩子只能與本地老師進行交流、溝通的現狀,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許多的不便。我是這樣進小班普通話教學的。
一、為幼兒創造視、聽的環境
1、剛入園的幼兒是通過模仿學習語言的,因此老師應該給他們提供正確的模仿榜樣。用標準的普通話和幼兒說話。老師首先要規范自身語言,做到語音準確,語匯豐富,用詞確切,語句符合語法規則等等。最開始幼兒聽不懂老師所講的話,我就利用動作、手勢、表情等示範、引導。如在進行教學時:老師拿玩具請小朋友們玩。玩過後把玩具放好。老師一邊說一邊操作,讓幼兒通過視覺和聽覺去感知語言。
2、利用活動間隙和起床時間讓幼兒聽簡單的孩子們所喜歡的中文歌曲,如大家都熟悉的動畫歌曲等,使幼兒在優美的音樂旋律中聽普通話,將這些語音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儲存在記憶里。
3、在幼兒午睡入睡前的一段時間,給他們聽配樂故事和兒歌。這樣不僅可以使孩子們學會用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思考、記憶,還可以使孩子們安靜的進入睡眠。因為通過調查研究表明:人在的即將入睡前的這個時間的記憶是最清晰的,所以這時候給孩子以標準的普通話的熏陶是非常好的。只有讓孩子養成用普通話去思考才能真正的說好普通話。
4、幼兒下午回到家後我建議家長們在晚間活動讓幼兒觀看普通話動畫片。(不定時的打電話與家長進行溝通)利用幼兒喜歡色彩鮮艷、充滿童趣的故事,讓他們在看看、聽聽的活動中,自然地接受那些語言內容對他們聽覺的反復強化。這樣幼兒就慢慢地感受到了普通話的語速、語調,為學習普通話做好了准備。
二、豐富詞彙,在幼兒點滴的生活經驗中,利用一些實物或圖片等教具,認識一些簡單的動物、水果和蔬菜等,以豐富幼兒的詞彙,使他們盡快感知並掌握,詞彙量會隨幼兒認識事物的增多遞增。
如:在認識蘋果活動中,同時能豐富詞彙:蘋果、一個、紅紅的、甜甜的、喜歡、吃等等。除此以外,學習兒歌、聽講故事也能使幼兒學到許多新詞彙。隨機教育是幼兒學習詞彙的有效途徑,日常生活中見到什麼,老師就及時教幼兒講什麼。因此幼兒能學到許多詞彙,最開始是名詞,再逐漸到形容詞、量詞、動詞、人稱代詞等。詞彙的豐富,為幼兒運用普通話表達意願打下了基礎。
三、培養普通話表達能力。
1、創設情景,激發小班幼兒口語表達的興趣 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方法多種多樣,如聽故事、詩歌、看圖講述、談話等。在小班的語言教學中,我感覺到創設情境更能激發幼兒口語表達的興趣。
(1)語言教學情景化 大部分語言教學內容,如故事、詩歌、看圖講述都是敘事性的,具有不同的背景及人物、情節;在教學過程中,除利用直觀教具外,還通過創設情景,來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樂意在情景中展開簡單的對話練習。
(2)利用游戲情景,在多種特定的游戲情景中,出於對各種角色的需要,幼兒相互間自然地要進行對話。老師可以游戲角色的口吻用普通話與幼兒進行交流,因勢利導,幼兒會不知不覺地學到許多詞彙和句子,用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3)抓住戶外活動的有利情景,幼兒在戶外活動時,隨時隨地會發生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會看到一些新鮮事物,幼兒會感到好奇,會發問,會議論,老師就抓住這一時機,教幼兒學習一些新詞彙、句子。如:帶幼兒經過小花園時看見樹葉飄落這一情景,立即議論起來。我便及時引導幼兒說:樹葉從哪裡飄下來的呀?像什麼在飛呀?幼兒可學會說: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像蝴蝶在飛。同時可理解飄落的意思。
2、利用一日活動中的各個環節來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老師抓住一日活動中的有利因素,綜合運用多種教育手段,積極創造條件,讓幼兒有較多的機會充分表達自己,寓教於玩,促使幼兒在活動中活起來,踴躍進行聽說練習。
(1)結合日常生活,老師抓住時機,從三方面引導幼兒進行聽說練習。 a.結合每天的生活,讓幼兒說說看到和聽到的新鮮事。b.教師有目的地提出一些幼兒感興趣的話題,組織討論。c.抓住散步等機會,引導幼兒觀察,邊看邊說。通過系列化的訓練,引導幼兒從說詞彙到說簡單的句子再到較長的句子。
(2)利用現代信息渠道。老師根據幼兒愛看動畫片的特點,選擇熱點話題,引導幼兒討論。讓幼兒在看中玩,看中學,看看講講,既擴大了眼界,又練習了說話。
(3)利用外出參觀、游園等活動開闊幼兒視野,讓幼兒更好地進行語言表達,輸入新的內容,學到更多的詞彙、語句。
(4)多加強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和幼兒之間的多向交流。使幼兒相互接受同伴傳遞的信息。在交往中學習語言,以強帶弱。
3、對於敢運用普通話表達的幼兒及時鼓勵,發現錯誤立即糾正。如發現幼兒發音不正確,教師立即糾正,對於錯誤的發音不重復,不要給予強化,以免引起錯誤的模仿。又如發現幼兒說話不符合語法規則時,不能因有趣而重復他們的話,這樣會使幼兒分不清正確和錯誤,而一再重復自己的說話。平時多鼓勵幼兒大膽地說話,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培養幼兒的信心,幼兒才進步得快。
小班的孩子在幼兒園經過了一年的學習,現在普通話聽說能力較強。總的來說,教幼兒說好普通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長期有意識地訓練,才能使幼兒普通話的聽說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7. 如何在幼兒園中開展普通話教育
3~6歲的幼兒正處在語言的敏感時期,他們的語言大部分是通過觀察和模仿而來的,他們缺乏語言的識別能力。如果沒有良好的語言示範,幼兒的語言就得不到好的發展。幼兒是通過模仿學習語言的,老師是孩子語言發展的引導者,模仿的對象,在幼兒園,教師無疑是幼兒模仿的對象,學習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甚至某種口頭禪幼兒都非常敏感,都樂於模仿。因此說教師的語言具有很強的示範作用,我們要給他們提供正確的模仿榜樣,用標準的普通話與他們說話。所以我們在園一定要堅持說普通話,在開展教學活動時,盡可能地採用來自幼兒生活中的孩子喜聞樂見的事物,用簡短的語言反復多次講述,並抓住不同時機加以重復強調來幫助幼兒記憶。琅琅上口的語句才能使幼兒願意聽、樂意學,記得牢。
為了讓幼兒從小培養良好的規范的語言。因此,我們老師在工作中不斷示範規范的普通話,用普通話與孩子們交流,而這就要求教師本身要有較高的普通話水平。在平時我們應該規范自己的語言,保證正確發音,遇到語音不能確定的字、詞,就查字典,及時糾正錯誤,以確保在孩子面前運用正確的語言。
並注重將口語化的方言轉化成規范的普通話,使孩子們在語言發展的關鍵期中得到了良好的規范語言熏陶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