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小班班級教學計劃
級工作任務及目標 以幼兒園工作規程為指針,根據園務工作計劃,扎扎實實,作好保教工作和家長工作,主要抓好幼兒的一日常規教育及品德教育,增強幼兒體質,發展幼兒語言能力,注意智力的開發,使幼兒在體、智、德、美諸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 總目標: 1、通過各種教育手段讓幼兒能感受成人的關心和愛護,並Ji發其愛父...母、愛老師的情感,會使用一些禮貌用語。 2、提醒幫助幼兒遵守集體生活行為規則,能和同伴共同游戲。 3、培養幼兒初步的自我服務能力,能參加簡單的勞動,做自己能做的事。 4、調動幼兒的情緒參加各項活動,並能發表意見。 5、鼓勵幼兒願意與同伴交往。 6、能和家人、小朋友、教師等關系密切的人友好相處,知道應該關心別人。 7、學習分辨事物是與非的最基本的原則。 8、初步認識集體、公共等概念,學寫有關有利與集體、公共等的基本原則。 三、環境創設: 1、本學期我們將以主題形式來布置環境,並與每月的主題活動密切配合,及時更換主題。同時 充分利用廢舊物品,以提供成品或半成品材料為主,鼓勵幼兒動手參與,發展幼兒的協調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 2、活動區的設置涵蓋著幼兒身心諸方面發展需要,滿足幼兒的游戲興趣,依據本班實際,建立合理的活動區規則,密切配合教學需要,定期添置、更換活動區材料、多提供半成品和非成品材料。 3、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鼓勵家長與幼兒一起利用廢舊物品進行手工製作,豐富我班的區域或牆飾。 四、具體工作措施。 1.「一切以幼兒利益優先」的工作原則,尊重幼兒,平等地對待幼兒。樹立高度的教育意識,不斷修正服務態度,圍繞幼兒利益和為家長服務全方位地改善服務質量,使家長能真正感受到我們的一切工作都落實了「一切以幼兒利益優先」的原則,以誠信換取家長的信任。 2.「忠誠、敬業、服從、勤奮」地工作,與時俱進,積極調整心態,適應課改帶來的變化,在探索中享受快樂,在反思中尋求發展,萌發內在的工作、學習動機,促進自我提升和集體事業的發展。 3在工作中加強彼此間的交流與配合、協調與聯系,分析,如分工、時間配合、家長工作和教育、培養幼兒的方法上的差異,然後調整教育工作內容與措施,分工情況。使三人不斷通過自身的調整,將個人意願達成一致,團結協作,決不掉隊。 4、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在職業道德和專業發展上要對集體、對自己負責任,積極參加各種研習活動和進修課程,不斷更新知識、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和自身的素質。
❷ 怎樣做好幼兒園班級管理
一、班級管理中教師的職責和地位 做了多年的教師工作,我每天都和那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在一起。在這一過程中真正的體會是「愛應充滿教室」,並且「以情動人」。只要和幼兒打交道,最能打開局面的就是「情」,而班級的管理中,「情」更應是始終貫穿其中的主線。對幼兒要做到:關愛、友愛和慈愛。 1、多給幼兒一點關愛、...理解和體貼。 做好班級管理工作需要正確地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如:教師與幼兒的關系、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幼兒與幼兒的關系、家長與家長的關系等。只有相互的了解、彼此的尊重與信任,才能增加班級的凝聚力,幼兒只有在情感上接納教師,班級的各項工作才能順利開展 2、做幼兒的好朋友。 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以身作則,成為幼兒的表率,在幼兒和班級組織的集體活動中,老師也是其中的一員,是他們的朋友之一,最重要的是老師作為幼兒的朋友,要尊重他們,愛護他們,這樣良好的班級氛圍就會慢慢地形成了。其次,教師對待幼兒要保持一種平等的心態,與幼兒談心聊天,成為幼兒最忠實的聽眾。 3、給幼兒慈母般的愛 在學習和生活中,時刻把幼兒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把溫暖送到每個幼兒心頭,從點滴的小事中逐漸讓幼兒接受集體生活,讓幼兒感到老師也有一顆慈母心,時刻在關心、幫助著他們,讓愛充滿整個班級,充滿幼兒的心房,使幼兒感受到學習和成長的快樂。[小精靈兒童網站] 三、班級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方面 1、對班級幼兒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覺得作為一名工作在第一線的教師,將班級常規帶好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對本班幼兒能有全面的了解。因為幼兒之間本身就存在著年齡和生理上的差異性,教師如果能對每個幼兒都能熟悉,了解幼兒的個性和習慣,並結合幼兒的這些特點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兒發展的常規管理方法。 2、常規教育要日常抓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幼兒良好的常規也是要從幼兒身邊的每件小事做起,即從細小處開始,從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這里提到的常規其實是很廣泛的,它包括生活常規、學習常規,而生活常規隱含了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在園的生活習慣、集體規則意識的培養等等,教師要根據幼兒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的內容,有計劃地開展教育教育活動。 3、常規教育要抓重點、反復地抓。 幼兒年齡比較小,自控能力比較弱,要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常規意識,教師首先要幼兒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應該怎樣做,進而提高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於幼兒的可塑性比較強,他們良好的常規養成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達到的,還需要我們在教育中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要將常規教育曉之以理,要講究培養的形式,要不怕反復的練習,並不斷的改變形式,以此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常規意識。 四、班級常規建立的方法 1、利用餐前小故事促進幼兒進餐常規 ,我們班的孩子在以前進餐前這幾個方面都做得不是很好,現在通過餐前小故事的方法後幼兒的明顯的得到了改善。每次進餐前我們都會根據昨天的進餐情況或者是當天的食譜,自編一個相關的小故事,當然還少不了不要的要求。通過這樣的方法也能促進幼兒的進餐質量。 2、利用榜樣促進常規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特點,教師要善於捕捉孩子身上的不同的閃光點,並以為為榜樣激勵幼兒互相學習。 五、溝通,是家園同步教育的關鍵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與家長在一些問題上的溝通,是做好家長工作的關鍵。只有在家園雙方的溝通中才能互相了解、互相交流、互相合作,本人認為應做好以下幾點: 1、與家長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 現在,絕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有些家長老是怕孩子在幼兒園不習慣,會吃虧,對老師也缺少一定的信任。這時,教師就應該「以心換心」真心與家長交朋友。如在平時的工作中,孩子的衣服穿反了,鞋子穿反了等,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引起家長對我們的工作的不信任與不放心,這就需要我們班的老師和保育員齊心協力,把家長的小事當做大事來做,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家長對我們的工作的滿意度提高了,彼此的關系也親近了。 2、以平等謙虛的態度和家長談話。 與家長的溝通中,講話的技巧也非常的重要。教師不可以總是以教導的口吻對家長說話,有的家長可能比你懂得多。家長對孩子在幼兒園最關心的問題是吃、穿、睡等,所以,教師要經常把幼兒在幼兒園的事情主動與家長交流,特別是一些特殊的事情,不要讓家長去亂猜、亂想,盡量把「大事化了,小事化無」。 2011.7.28程梅娟
❸ 幼兒園小班教學技巧特點
1、多和家長交流,了解每個幼兒的個性特徵,因人施教。
2、以游戲的方法上課,和幼兒多一些互動,充分調動他的積極性。
3、找一些小班幼兒喜歡玩的游戲,和他們玩在一起,鬧在一起。
4、幼兒犯了錯誤,可以以一些故事的形勢引導他改正錯誤。
5、多表揚,讓幼兒能夠自信、大方等等。
(3)幼兒園班級教學擴展閱讀:
類型
幼兒園課程主要有三種類型:
一、學科:音樂、美術、語言、常識、體育、禮儀習慣等。
二、活動:為兒童安排各種有組織有計劃的各種活動。
三、經驗:為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所提供的有益經驗。
結構
幼兒園課程結構是由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組織和課程評價四個要素組成。
特性
一、基礎性、啟蒙性
從教育體質的角度看,幼兒園教育是學制的最初環節,是整個學制的基礎。幼兒園課程作為學前教育的載體,直接影響幼兒現時的發展,為幼兒今後甚至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從人的發展角度看,幼兒正處於人生發展的起始階段,是從懵懂邁開腳步走向社會的開始,因此幼兒課程不尋求傳授知識的高深、系統,只需讓幼兒體驗關於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最淺顯的知識和觀念,幫助幼兒認識她們周圍的世界,開啟幼兒的智慧與心靈,萌發他們優良個性和品質。
二、全面性、生活性
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教育目標的手段,是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的中介,因此,幼兒園課程應以實現幼兒在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和諧發展為目標,要具有全面性。
幼兒在現實生活中,通過與大量的人、事物相互作用,從而獲得知識、習得態度;體驗情感,形成個性。因此,幼兒園課程必然帶有濃厚的生活特性。課程內容要來自於幼兒生活,課程實施要貫穿於幼兒生活。
三、活動性與直接經驗性
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幼兒主要是通過感官來認識世界。在豐富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幼兒才理解事物,對世界形成相對抽象的認識。
幼兒的這種行動性和形象性的認知特點,使得幼兒園課程必須以幼兒主動參與的教育性活動為其基本的構成成分。在活動中幼兒獲得的直接經驗是幼兒發展的根本是幼兒理解世界的基礎。
四、潛在性
與中小學課程相比,幼兒園課程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課程的潛在性和隱蔽性的特徵。當然,中小學課程也存在隱性課程,但畢竟顯性課程的力量要強大的多。
❹ 幼兒園如何做好班級常規教學工作
1、區域活動結束時,放固定音樂提醒幼兒快速整理區域。
2、積極運用音樂律動,組織幼兒上課。
3、讓愛說話的幼兒和安靜的幼兒坐在一起,把愛玩鬧的幼兒分開。
4、上課時,有意識的經常提問坐不住的孩子和愛玩鬧的孩子。
5、班級中的三位老師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對待幼兒的態度和觀點要一致,行動統一。
6、給孩子充分的、反復實踐的機會,反復去抓某一件事情,不斷的強化幼兒的行為習慣。在一日生活中,時時處處抓常規。
7、多鼓勵調皮的孩子,幼兒老師要關注、關心所有的孩子。
8、用學過的知識感染幼兒,比如說故事,成語等榜樣事例。
9、老師要不厭其煩的去說、去做,去引導幼兒,隨時告訴幼兒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10、示範法,讓幼兒與幼兒比較,樹立榜樣互相學習,積極有效的表揚好孩子,樹立幼兒心中的幼兒榜樣。
30招教你輕松抓好幼兒園班級常規
11、樹立教師威信,要經常抱抱親親孩子。
12、家園同步配合,與家長溝通及時有效,做好家長工作。
13、午睡時按流程操作。
14、讓幼兒學會等待,謙讓,分享。
15、上課時,用目光隨時與孩子交流,讓孩子知道老師隨時關心她。
16、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給幼兒講清楚活動規則,要求。
17、教師多用豐富,形象的肢體動作、語言影響幼兒。
18、進餐時,分組依次進行搬椅子,洗手,吃飯,要求安靜。
19、教師以身作則,從坐,立,行,說等角度為幼兒做出榜樣。
20、重點抓好個別調皮幼兒的常規,重點觀察。
❺ 幼兒園各班教學內容如何規范統一
1、幼兒園教育教學常規工作管理,應以《幼兒園管理條例》、《幼兒園工作專規程》依據,按照《屬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新理念、新理論以及幼兒教育教學規律要求來制定.
2、建立正常的教學秩序,加強幼兒園的教學常規管理,使之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確保幼兒園工作正常、高效運行,有效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3、園長應是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工作的第一負責人,各個幼兒園都應建立具體組織實施常規工作的組織機構,並接受教育行政部門和教研部門的監督、指導.
❻ 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有效方法
一、能力——全面關注與並行處理
教師自身的能力更能夠使班級管理的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在教育教學中,教師需要具備的能力有:
1.全面關注。教師對課堂上發生的每件事情都需要仔細觀察、留心思考,正因為教師能夠全方面的關注所有孩子的基本情況,所以能夠在幼兒產生問題之前及時的處理解決,課堂之中的紀律會較好。
2.並行處理。教師需要在同一時間兼顧到多方面,比如有的教師能夠一邊播放PPT課件,一邊給幼兒聲情並茂的講述故事。通過一心多用來把握教學的實際進程,同時管理多種活動。在幼兒園班級管理中,教師的能力是管理的前提,使教學課堂實現高效化。
二、省時——過渡環節的高效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每一個活動環節之間都存在一定過渡時間,而在這段時間往往會發生老師無法掌控的突發情況,如:幼兒消極等待下一個活動或者是出現打鬧行為等。經驗豐富的教師會有效的利用過渡環節,在這並不長的時間內安排幼兒集體朗誦詩歌、演唱歌曲等。這既能夠鞏固之前所學,又能夠為後續的學習做鋪墊,從而使過渡環節賦予意義,減少幼兒等待的時間。
三、愛——讓每一位幼兒參與進來
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就要做到「三心」,愛心、耐心、細心。愛是一切的根本,教師需要愛護每一個幼兒,通過了解他們的基本情況及日常生活,關心他們的一言一行,從而使幼兒獲得極大的安全感。幼兒由於年齡較小,往往會過度依賴成人,教師是最容易讓幼兒信賴的,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高效互動激發幼兒的興趣,通過各種教具引發幼兒思考,引導幼兒參與其中並形成正確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幼兒園班級管理中愛是取得幼兒的信任的關鍵,是幼兒能夠接受教師安排的基礎,從而引導幼兒積極的參與進來。
四、觀察——激發幼兒的興趣與熱情
幼兒的日常行為舉動多數是由於本身的年齡特點以及周圍的環境所影響,教師需要仔細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時刻以幼兒為主體。現如今,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是一塊寶,過度的溺愛使孩子產生許多不良的行為,在園所中暴露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時作為教師就可以利用多樣的教學內容引導幼兒改正並樹立正確的觀念。而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為此,教師在發揮基本觀察能力的同時,為幼兒創造相應的環境與氛圍。如:當看到經常在活動中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兒時,教師可以利用互動指導法或榜樣激勵法使此現狀得以改變。幼兒園班級管理中觀察是核心,興趣與熱情對幼兒成長的起到奠基作用。
總之,幼兒園班級管理的效果對於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使用科學合理的策略才能構建良好的氛圍,通過全面關注與並行處理,過渡環節的高效以及讓每一位幼兒參與進來,激發幼兒的興趣與熱情,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幼兒園班級管理。
❼ 幼兒園常用的八種教學方法
一、直觀法:幼兒園教學的主要方法。包括:觀察(物體和現象)、演示、示範、使用直觀教具、採用電化教育手段等。
1、觀察法:幼兒園直觀教學方法之一,運用觀察進行教育的方法。科學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方法,指有預期目的的感知活動。觀察方法:指觀察事物的具體方法。依據觀察的目的要求,選擇科學的觀察方法會提高觀察的效率。
(1)幼兒自發觀察:幼兒在沒有教師的指導下,主動、自發地觀察周圍新奇的事物。如:天空中的飛機、樹下的螞蟻等。
(2)個別物體觀察:在一定的時間內,組織幼兒觀察某一物體或現象,使幼兒掌握這一物體或現象的名稱、外部特徵、功能、與人們及社會的關系,從而獲得有關的粗淺知識。如一般的認識食物、動植物都用這種方法。
(3)比較性觀察:指組織幼兒觀察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體、現象,比較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通過分析、比較、判斷、思考,能更精確、細致、完整的認識事物,形成概念。如認識圖形(正方形和長方形)、認識常綠樹和落葉樹等。還可以分為整體比較和分解比較。整體比較是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進行整體比較,找出它們的相似性、相反性和相近點。分解比較是對兩種物體分別從局部逐一地進行比較。
(4)長期系統性觀察:也稱「追蹤觀察」。在較長的時間內,組織幼兒連續的對某一物體或現象的發展變化進行間斷性的、系統的觀察。如觀察種植角里的植物、月亮的變化等。
(5)順序觀察法:即對觀察對象按照先後順序,從不同的角度細致的觀察。一般觀察動物時是按照從頭到腳、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
(6)特徵觀察法:是對觀察對象的最主要或某一方面特徵進行相對靜止的觀察。
(7)分解觀察法:是對觀察對象各部分進行仔細分解觀察,然後再綜合起來,達到清晰地了解全貌的目的。
(8)探索性觀察:即觀察事物之間的聯系、轉化、原因和結果進行探索。
2、示範法:指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所做的教學表演,為幼兒提供具體的模仿範例。一般語言、藝術、健康領域用得較多。
(1)完整示範:對新的教學內容,從頭到尾的示範,給幼兒完整的印象,便於理解和掌握,形成整體的概念。如:新授歌曲、詩歌、早操時經常用到。
(2)部分示範:在幼兒學習過程中出現難點、錯誤時,教師進行部分示範以幫助解決局部問題,對已經會的內容不再示範。
(3)分解示範:把學習材料分成幾部分,分部、分段地示範,使幼兒掌握每一處要領和學習的重點。
(4)不同方向示範:從正面、背面或側面進行示範,使幼兒從不同角度得到完整的印象。一般舞蹈、律動時用得較多。
二、提問法:是教育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是指導幼兒觀察、學習的主要方法。
1、描述性提問:即提示幼兒細致地觀察並描述事物,一般這樣提問「你看到的啄木鳥是什麼樣的?」
2、比較性提問:即啟發幼兒比較事物的異同。如「正方形和長方形哪裡一樣,哪裡不一樣?」
3、分類性提問:即啟發幼兒運用概念進行思維的提問。如「你認為桔子是屬於哪一類呢?(干過還是水果)
4、解釋性提問:即提示幼兒了解事物及變化的原因並清楚的加以說明。如「雨是怎樣形成的?」
5、選擇性提問:即對幾種結論進行取捨的提問。如「你們說,葡萄乾是屬於水果還是乾果呢?」
6、反詰性提問:指對幼兒在觀察、感知過程中得出的判斷進行反問。如「小海馬是媽媽生的嗎?」
三、談話法:又稱「問答法」,古老的教學法之一。通過教師提問和幼兒回答進行教學。即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回答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檢查知識、鞏固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