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陳式18式太極拳口決
第一式:太極起勢來。第二式:源金剛搗碓。第三式:懶扎衣。第四式:六封四閉。第五式:單鞭。第六式:白鵝亮翅。第七式:斜形。第八式: 摟膝。第九式: 拗步。第十式:掩手肱拳。第十一式:高探馬。第十二式:左蹬一跟。第十三式:玉女穿梭。第十四式:雲手。第十五式:轉身雙擺蓮。第十六式:當頭炮。第十七式:金剛搗碓。第十八式:收勢。
(1)太極金剛教學視頻教程擴展閱讀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並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並非年老弱者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並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太極拳松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
2. 太極拳〈四大金鋼是那幾位〉
朱天才、王西安、陳小旺、陳正雷是享譽太極拳界的四大金剛
3. 早上先做拉伸運動,再做五禽戲,在做經絡拍打太極16拍,做完接著做金剛功這樣做合適嗎
根據各人的身體情況安排合適的運動量,如果身體吃不消就不必勉強自己。
4. 太極四大金剛
陳氏太極拳經過近百年的發展演變,派生了楊、吳、武、孫四大流派。
楊式太極拳:楊福魁(1799-1871),字露禪,河北永年人。陳家溝陳德瑚在永年開中葯鋪,楊因家貧賣身到葯鋪為仆,後隨陳德瑚回陳家溝家中做雜活。陳氏十四世陳長興在陳德瑚家設武學,見楊聰明伶俐,殷勤做事,誠懇為人,且愛拳術,與陳德瑚商議後,收其為徒。露禪用功練拳,常常深夜苦練,因乏時在長凳上打盹休息。因長凳窄,一不小心便摔掉下來。他醒後繼續演練,如此七年之久,終於練成,遂拜別恩師與掌櫃,離陳家溝回鄉。
他回到河北永年縣後,經別人推薦,到北平教授拳術,打敗無數名家高手,名聲大震,被請入清廷皇宮與王府中授拳。由於所學者皆為貴族子弟,金枝玉葉,不適合大體力運動,隨使其動作簡化,姿勢柔和,不縱不跳。後經其三子健候修改為中架。再經其孫澄浦修改而成為現在流行的楊式太極拳。其特點是拳架舒展,動作柔和,綿里藏針,姿勢順達。
楊澄甫(1883-1936),在北平、上海、廣州享有盛譽,著有《太極拳使用法》、《太極拳體用全書》等,是楊式太極拳一代著名宗師。
吳式太極拳:楊露禪在清王府教拳時,滿族人全佑從其學拳,後又學於楊班候。全佑傳其子鑒泉,後鑒泉從漢性吳,名吳鑒泉(1870-1942)。其拳架以柔化著稱,推手守靜不忘動,具有架式大小適中、柔和緊湊的特點。吳鑒泉曾在上海開辦拳社,拳徒甚眾,逐步形成現代流行的以柔化見長的吳式太極拳。
武式太極拳:武禹襄(1812-1880),河北永年人,初學於同鄉楊露禪大架套路,後慕名至陳家溝,求陳長興教拳。陳長興介紹他向十五世陳清萍學拳,陳清萍的架小而緊湊合,加圈纏絲,是陳式太極拳小架套路的支流。武禹襄在楊式大架、陳式小架的基礎上演變而成現代的武式太極拳。後傳其甥李亦畲(1832-1892),李再傳郝為真(1849-1920),郝為真傳其子月如、少如。月如以教拳為業,武式太極拳開始外傳。其特點是動作輕靈、步法敏捷、緊湊纏綿。
孫式太極拳:孫祿堂(1860-1930),河北完縣人。先學形意拳,精意理,兼習八卦。著有《形意拳學》、《拳意述真》等,在北平有"活猴"孫祿堂美稱。他從郝為真學習太極拳,將形意、八卦、太極拳融為一體。形成現代的開合鼓盪架高步活、獨具風格的孫式太極拳。
5. 陳式太極拳四大金剛與八大天王,他們的拳藝及人品如何
你講的有些道理 。但要說欺騙就有些過了。 他們對於太極拳的傳播都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的。
另外他們本人功夫應該還不錯。相當不錯的。他們的徒弟中也有功夫很不錯的人。
另外聽他們講拳理,也沒有感覺有什麼大的錯誤。基本都是對的。
太極拳還是一門年輕的拳術,要說有些錯誤也是可以理解的。事實上一直在改進中。
不能因為犯了錯誤,就不再練習,不再傳播,不再繼承。太極拳里有大量中國武術中精華的東西。
商業化雖然有時候會過猶不及。不過拳術的傳播還是需要商業化的推動。矛盾。
要說真傳,其實有很多真傳是失落了,也有人得到真傳,但是並不出名。所以一般說明師,而不說名師。這個時代沒有大師。
不過真傳有些也要靠後人領悟的。 太極拳都在那裡, 只是真傳的多少往往靠後人領悟,創新。
歷史上真的大師極的太極拳名家基本上都是靠自己的。陳發科,楊澄浦。往往都是幼年並不突出後來自己花功夫才學出來的。
另外功夫不在套路,而在於對戰。現在不讓打架,就只能看推手比賽。 如果在比賽中戰勝對方就算是真功夫。 不能不說陳家溝還是出一大批人才。在比賽中表現很不錯,全國冠軍都拿了不少。
全國冠軍可不是很容易拿得到的。不管是套路還是推手,都不容易。
不過要說 膝蓋傷,這個是太極拳的大課題。 有些人不擅長指導徒弟,自己練法也有問題,練得又很拚命。這樣就容易傷。 就象是專業運動員往往有職業病一樣。
不過如果老師比較擅長教學,膝蓋傷絕對是可以避免的。 我覺著這一條可以作為明師的標准之一。
要講陳式與楊式的優劣。歷史有一段時間,楊式是超過陳式太極拳的。不過當今因為24式,以及競賽套路傷膝蓋的太多。所以我個人認為這方面陳式太極拳要優於楊式。並不是楊式不好。而是這些套路的練法缺少明師,流傳又廣,所以害人多。
當然也並不是說練陳式太極就不容易傷膝蓋。這個也沒有道理。
我認識的陳式還有楊式太極拳練得好的人,有幾個。看他們打拳很舒服。只要練好,不管是哪式太極,都是好拳。
四大金剛中,陳小旺與王西安的拳公認最好。實際上看他們的視頻也感覺很不錯。特別是王西安。陳小旺公認功夫最好。是多年磨練,打出來的。早年他功夫並不好。後來到處闖,到處練,特別是在國外期間進步大。
6. 在學校學太極拳,不知是什麼太極拳。共24式,有金剛搗盾。白鶴亮翅。上三步。斜行。白蛇吐信等等。
一見金剛搗錐 一定是陳式太極 這個就陳式有
7. 跆拳道太極高麗,金剛,太白,平原,十進地跆,天拳,漢水,一如有幾個動作
太極一、二章有18個動作,太極三、四、五章有20個動作,太極六章有19個動作回,太極七章有25個動作,太極八章答有27個動作,高麗30個,金剛27個,太白26個,平原21個,十進28個,地跆28個,天拳26個,漢水27個,一如23個
答案出在《中國大眾跆拳道教程》
8. 太極四大金剛誰最厲害
陳小旺
---因為他是師從祖上,就是家傳的
9. 怎樣練好太極拳金剛搗碓
在陳鑫所著《陳氏太極拳圖說》一書中對金剛搗碓一名之由來有如下描述:「何謂金剛搗碓,金剛神名鋼如精,百鍊堅而又堅,其手所持者降魔杵也,搗碓者,如谷之在臼以杵搗之,右手持捶如降魔杵,左手微屈如碓臼。既取其堅剛沉重又取兩手收在一處以護其心故名。」此語形象地描述了金剛搗碓一式的取義。
在陳式老架一路中金剛搗碓一式約有十個分動組成。每一分動均有不同技擊含義。在成勢時的技擊含義包括:撩陰掌、上鉤拳、提膝撞襠,及下踩腳。具體動作如是:當右手順纏螺旋劃弧向外折腕旋轉解脫後,重心前移,左手前掤,右腳蹬地前上,右手隨右腿前上,以掌心向對方襠內發撩陰掌。然後左掤變下落,置小腹前,掌心向上,在左手下落的同時,右掌變拳弧線向上發里鉤拳擊打對方下頦。右腿在含胸收腹的情況下,松胯屈膝上撞對方襠部。然後左手下落,正好是右拳上擊下頦、提膝撞襠同時到達之時。右拳上擊、右膝上撞之後,右拳下落於左掌心內,右腳向下直踩對方腳。
在練習中,要求右拳上擊、右膝上撞之後,右拳下落至左手掌心內,右腳向下直踩,與右拳要同時到達。在下踩腳時,要屈膝松胯,腳五趾微屈,氣向下沉,以胯力向下震踩,既使震腳聲響如鍾,也不致於腳膝受傷。正確適當的練習還可起到松筋活血的作用,但練習不當可引致傷痛。此動作在練習時,特別是針對初學者、年紀較大的練習者在身體關節未完全放鬆或未明拳理的情況下,不可盲目用力震腳,否則易造成後腦傷害或膝蓋、腳後跟受傷。學者不可不慎。
10. 太極拳能和金剛氣功一起練嗎
如果你學陳氏太極拳,和金剛氣功一起練是沒有問題的。
二者的心法都是外家內勁功。
如果你學除陳氏以外的太極拳,就不要和金剛氣功一起練。
一類以養為主的太極拳,和一種以消耗練內勁的外家功。很容易精疲力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