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參加教育教學能力測試(教育教學實踐)合格是什麼意思啊
應該是指教育局的面試考試合格的意思
教師資格證書以及教育局的就業考試都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筆試,指教育學和心理學為主的試卷形問答.另一個就是教育教學實踐.也就是俗稱的面試,模擬課堂.
Ⅱ 新時期教師應具備哪些基本能力
新時期教師應有如下素質和基本能力:
一、有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教師綜合素質培養的主導,它既把握著方向,又提供著動力。思想支配行動,沒有科學的、先進的教育思想,就不會有教育熱情,更不會有開拓、改革、創新、進取的精神。所以說,教師應該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才能對學生的思想、文化、技能、身體、心理等方面的素質進行充分的培養與塑造。首先要有較高的政治素養和師德修養,要做到:
1.能忠誠於教育事業,愛事業、愛崗位、愛學生,積極工作,無私奉獻。
2.能自覺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
3.能努力學習,不斷更新觀念。
4.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5.熱愛學校,關心集體,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團結合作,能與家長、社會密切合作,共同育人。
二、有教育能力
教師應該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訓練的人,他應具備本專業豐厚扎實的學科功底,對本專業相關學科知識有能夠滿足專業教學需要的掌握和運用,還應具備教師必備的教學程序知識和職業能力。教師應具備哪些能力,說法頗多:美國認為,應著重培養未來教師探討知識的能力、態度、風格和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傳播知識。他們認為未來教師必須具備下列基本能力:具體感受的能力、思維觀察的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積極實踐的能力。
前蘇聯學者彼得羅夫斯基提出教師必須具備六種能力:教學能力、創造能力、知學能力、表達能力、交際能力、組織能力。日本認為教師應具備五種能力:富有成效的教學和學習指導能力、對學生強有力的生活指導能力、理解和把握學生心理的能力、教育管理的能力、獨立的自修能力。英國對教師能力的要求是比較注重教師的應用技術能力和學習能力。
Ⅲ 如何在教育學教學中提高師范生的理論實踐能力
1.微格教學,學以致用,體驗理論的效用。
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怎樣的一堂課才是好課?這既是教育理論問題,又是最切合學生的實踐問題。通過微格教學,把每個實習師范生的教學過程錄像展示給他們看,也可以通過錄像與別人的教學過程進行比較,讓學生找到自己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亮點與不足,確立作為一個教師應該掌握的教學基本素質發展方向和課堂價值取向,形成自己獨特的課堂教育教學特色。
2.教學觀摩,探尋教育理論的原形。
學生在觀摩教學之後,通過名師和一般教師的教學案例的對照比較,尋找教學成功的標准,為自己實施課堂教學尋找可靠的理論依據,讓自己的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切實有效。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思考以下三個問題,以總結探索教育教學理論運用的過程。
(1)我是如何理解教育理論的?
(2)在他人的課堂上是否存在教育理論作為指導?
(3)有教育理論指導的課堂和無的放矢的課堂是否一樣?
3.指導實習,反思教育教學理論的意義,深化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和運用。
例如新課程改革綱要提出要讓課堂成為學生「生成」知識而不是「佔有」知識的生命成長過程,課堂教學要鼓勵學生在合作和探究的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生成、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讓學生去討論、觀察、體驗、感悟,形成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交流互動。在師范生實習過程中,強調學生對課程理念的實踐貫徹,在教學之後,必須認真對照新課程倡導的理念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而不是讓學生圍著自己的教學任務轉、圍著死記硬背的知識轉。
綜上所述,教育學的學習必須走向生本的課堂,走向以學生的成長經驗為基礎的課堂,體現教育理論來源於生活實踐,指導教育生活實踐的本質特點。所以,陶行知早就提出:在做中學,在做中求真理;提出「社會即學校,生活即學習」。實踐是教育理論存在和發展的支點,也是學習掌握教育理論的支點。如果在學習過程中,能與新課程倡導的以學生為中心建構屬於學生自己的教育知識,如果教育理論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出學習理論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對教育現實問題的解決和加強現有教育理論的運用為原動力,教育理論的學習就會為教育原理的應用提供真實的舞台,為師范學生專業成長提供豐富的、廣闊的空間。
Ⅳ 如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
一.提高教師的魅力。現在有很多孩子喜歡這個老師就喜歡這個老師教的課,所以,想讓孩子喜歡學習,老師就要提高個人魅力,因為它是培養學生興趣的良好開始。
二.教師的專業化成長。1、向書本學習。首先,我們要努力學習教育科學理論。教育,是一門科學,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兒童是一本復雜的書,既有某些共同的需求與發展特點,又有不同的個性與行為表現,教師只有了解了兒童不同於成人的心靈世界,才能和他們融洽相處,引導他們成長進步,其次,我們要深入學習與自己所教課程相關的專業知識。再次,我們要廣博地涉獵各門學科。我們需要具有廣播的知識,這樣才能及時對學生以指導,解開他們心中的謎團,點燃那些容易被教育者的無知熄滅的智慧火花。 2、向實踐學習。理論所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實踐將為你解決。教師是教育實踐工作者,整天與學生打交道,具有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真正的本領都是在實踐中學到的。實踐中有許多老師,其中包括學生、同事等等,虛心向實踐中的老師學習,我們就能不斷地成長、進步。3.向名師學習.每一門課都有自己的學科帶頭人或者專家,有機會的話多聽聽他們的課,又或者請他們指導,我想,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都會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三、有責任感。你班裡的孩子,他們一輩子只有一次上二年級的機會,而這次機會是給了我這個老師,我們作為老師千萬不能耽誤了孩子。在備課的時候,我們要鑽研教材,吃透教材,把參考書的內容和教學建議也要理解,除了要備我們講什麼,還要想一想,我提出這個問題之後,學生的反應,以及他們要怎麼回答。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備教材和備學生,但要做到很難,特別是備學生,老師要花費的心思是很大的。
教師的發展,就是教師的一個自我的成長過程,是由外化轉為內化的過程。教師只有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擔當起教育兒童的重任,才能成為兒童生命歷程中的引路人。
Ⅳ 實踐教學的能力包括哪些(教育學專業點的)
http://wenku..com/view/d9d7b21414791711cc7917c2.html
了解一下實踐教學體系 你應該會明白一點的
Ⅵ 請問教育教學實踐能力指什麼內容
在:《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大綱(試行)(面試部分)》中有提到
面試主要考察申請教師資格人員應具備的新教師基本素養、職業發展潛質教育教學實踐能力,主要包括:
1.良好的職業道德、心理素質和思維品質。
2.儀表儀態得體,有一定的表達、交流、溝通能力。
3.能夠恰當地運用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節規范,較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三、測試內容與要求
(一)職業認知
(二)心理素質
(三)儀表儀態
(四)言語表達
(五)思維品質
(六)教學設計
1. 了解課程的目標和要求,准確把握教學內容
准確把握所教的教學內容﹑理解本課(本單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與其他單元的關系。
2. 根據教學內容和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
3. 教學設計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因材施教,選擇合適的教學形式與方法。
(七)教學實施
1.能夠有效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與學生交流的意識。
2.能夠科學准確地表達和呈現教學內容。
3.能夠適當地運用板書,板書工整、美觀、適量。
4.能夠較好地控制教學時間和教學節奏,合理地安排教與學的時間,較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八)教學評價
1.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評價
2. 能客觀評價自己的教學效果
綜上,這里所提到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包括:(六)教學設計、(七)教學實施、(八)教學評價。主要對應的是「5.教學設計題」,其次是「4.案例分析題」
以上來自
NTCE-中國教育考試網
Ⅶ 參加教育教學能力測試(教育教學實踐)合格是什麼意思啊
應該是指教育局的面試考試合格的意思
教師資格證書以及教育局的就業考試都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筆試,指教育學和心理學為主的試卷形問答。另一個就是教育教學實踐。也就是俗稱的面試,模擬課堂。
Ⅷ 如何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一、研究和組織教材的能力。教師要上好課,必須事先要備好課。所謂備好課,首先要深入鑽研教材,把教材的知識弄懂,並融會貫通,使之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其次,要研究課程標准、教材內容和學生,明確教學目的、重點及要求,使之轉化為教師教學的指導思想;再次,要進一步研究教學目的要求、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之間的內在聯系,找到使教
學內容適應學生接受能力、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實現教育目的的途徑,要實現上述三個方面的轉化,教師就必須有一定的鑽研和組織教材的能力。這種能力越強,備課的效果就越
好,十分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備課要優化備課程序,可以這樣做:不看文本以外任何資料備課—看了資料後反思—反思以後再備課—教學以後再反思。反思什麼?首先反思我想的和別人想的一樣嗎?別人想不到的我想到了嗎?再反思備課和上課會相符嗎?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相符嗎?最後反思我的課堂還可以優化嗎?怎樣優化?這樣做你的認知、能力一定會有新突破。
二、研究學生的能力。學情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教師要善於根據學生的外部表現了解他們的個性和心理狀態,如思想狀況、道德水平、知識基礎、智力水平以及興趣、愛好、性格等。要分析學生在學習新知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要分析學生的認知特點,不同年齡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特點。只有了解學生的實際,才能做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三、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教學流程安排兼顧了知識邏輯和學生認知規律。活動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學生思維。要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合理使用多種互動、小組合作、多媒體等教學形式要靈活運用語言、板書、強化、反饋等基本教學技能,提高教學效果。要學會對資源進行分析,如:資源在突破教學重點、難點的作用;資源與教學環節的匹配等。能夠開發和利用多種資源,如文本、社會、環境、多種媒體等組織教學活動。
Ⅸ 能力為重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根據教育教學經驗和實踐
1、能力為重
「教育的四個支柱」: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其中學會生存是教育的核心支柱。能力包括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表達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等等。
Ⅹ 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轉變教育觀點,培養創新意識
教師觀念的轉變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和前提,教師觀念不改變就不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首先,要認識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和作用,教與學的關系,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構建而獲得。
因此,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應是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評價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不要把教師的意識強加於學生;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探索者、合作者,學生的學習動機、情感、意志對學習效果起著決定性作用。
其次,在教學方法上也要改變傳統的注入式為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處理所獲起的信息,使新舊知識融合貫通,建構新的知識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滿足心裡上的需求,體現自我價值,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動機,增加創新意識。
2、營造教學氛圍,提供創新舞台
課堂教學氛圍是師生即時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是由師生的情緒、情感、教與學的態度、教師的威信、學生的注意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
良好的教學氛圍是由師生共同調節控制形成的,實質就是處理好師生關系、教與學的關系,真正使學生感受到他們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是教學效果的最終體現者。
因此,教師要善於調控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融合、合作、相互尊重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學習,鼓勵他們大膽質疑,探討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氣氛才能活躍,只有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鍛煉創新能力的舞台。
3、訓練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思維源於常規的思維過程,又高於常規的思維,它是指對某種事物、問題、觀點產生新的發現、新的解決方法、新的見解。它的特徵是超越或突破人們固有的認識,使人們的認識「更上一層樓」。因此,創造思維是創造能力的催化劑。提問是啟迪創造思維的有效手段。
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於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通過特定的問題使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愛因斯坦曾說:「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想像是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通過想像可以使人們看問題能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由已知推及未知,使思維活動起質的飛躍,豐富的想像力能「撞擊」出新的「火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誘發學生的想像思維。
4、掌握研究方法,提高實踐能力
科學的研究方法是實現創新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任何新的發現,新的科學成果都必須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並在實踐中檢驗和論證。因此,教師要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其基本程序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
課堂教學中主要通過實驗來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盡量改變傳統的演示性實驗。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另外還可以向學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實驗用品,讓學生根據特定的背景材料提出問題,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實驗進行觀察、分析、思考、討論,最後得出結論,
這樣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創作能力。有時實驗不一定獲得預期的效果,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失敗的原因,找出影響實驗效果的因素,從中吸取教訓,重新進行實驗,直到取得滿意的效果為止。這樣不僅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還培養學生的耐挫能力。
5、教師應具備的能力和知識結構
現代社會,知識重量的增長及更新換代加速、新學科的涌現,促進了教學內容的更新和課程改革,呼喚著教育終身化。不斷學習成為現代人的必然要求。教師成為知識的傳授者,更要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需求,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繼承是學習;創新也是學習。
教師要提高自學能力必須要做到:能有目的學習;能有選擇的學習;能夠獨立的學習;能在學習上進行自我調控。最終走上自主創新性學習之路,以學導學,以學導教。
同時,教師知識結構必須合理,現代社會的教師不能僅用昨天的知識,教今天的學生去適應明天的社會,作為教師除了掌握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要有心理學,教育學知識,要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才能適應現代發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去當好先生而去教好學生。
6、利用新的信息,觸發創新靈感
現代社會,教師要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最新信息的能力。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新技術、新成果的不斷涌現,瞬息萬變的信息紛至沓來,令人目不暇接。只有不斷地獲取並儲備新信息,掌握科學發展的最新動態,才能對事物具有敏銳的洞察力,產生創新的靈感。
否則,創新將成為無水之源、無土之木。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獲取新信息,如:通過圖書館、電視、報紙、互聯網、社會調查等獲取信息,為創新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這樣才能在科學的高屋建瓴,運籌帷幄,駕馭科學發展的潮流,才能使創新能力結出豐碩的成果。
(10)教育教學實踐能力擴展閱讀
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應遵循以下3條基本原則:
1、特色性原則
特色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源動力,為此,確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應變能力培養為關鍵,產學研結合為途徑,與時俱進的人才教育培養模式這是我院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中遵循的原則。
2、實用型原則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要充分體現專業崗位的要求,與專業崗位群發展緊密相關。以此為原則組成一個層次分明、分工明確的實踐教學體系。如實驗、實訓教學平台可分為基礎實驗技能訓練平台、專業崗位技能訓練平台、專業崗位實踐平台三大步進行構建。
3、混合型原則
混合型體現在教師類型的混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混合、教室與實驗室的混合等方面,淡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專業教師與實踐指導教師、教室與實驗室的界限,打破原來按學科設置實驗室的傳統布局,對實踐教學設施進行重新整合,形成一體化混合實踐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