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在日常教學中如何滲透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

在日常教學中如何滲透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

發布時間:2021-01-23 20:09:40

『壹』 如何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摘 要: 愛國主義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它關繫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對象是青少年,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戰略預備隊,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不僅關繫到他們一生的為人之本,做事之道,而且關繫到中華民族的興衰成敗。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思想政治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深挖教材內容,聯系社會熱點激發學生愛國熱情,使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堅定愛國信念。 關鍵詞: 政治教學 滲透方法 愛國主義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愛國主義精神一直貫穿在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中。二十一世紀,我們偉大的祖國日益繁榮昌盛,愛國主義更應該成為這個時代的最強音。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應該是最重要的教育。學校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專門場所,愛國主義歷來就是學校教育的主旋律,學校中的各門學科都包含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只要教師在備課時,有意加入愛國教育導向,就可以使愛國主義精神體現在每節課上。尤其是思想政治課,更應當在完成每節課教學任務的同時,自覺擔負起這個重任。現代教育的理念是以人為本,把培養人放在第一位。其核心就在於教育學生學會做人,素質教育的實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順應了現代教育的潮流和規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其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 指出:「中華民族是富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的偉大民族,愛國主義是推動我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1]愛國主義以強大的歷史推動力和民族凝聚力使中華民族在五千年崎嶇坎坷的歷史長河中戰天斗地,頑強抗爭,生息繁衍,發展壯大。 當代青年是新世紀的主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必將落到這代人身上,時代呼喚青年早日成才,祖國和人民盼望他們早日成才,歷史重任要求他們早日成才。因此,學校必須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主旋律,其素材廣泛、方式多樣,那麼如何在課堂上對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呢? 一、重視歷史學習,激發愛國熱情 愛國主義精神是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通過中國歷史特別是近代史、現代史的教育,使青年學生了解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發展歷史。 翻開中國近代史,從 1840 年鴉片戰爭開始,在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面前,統治者的腐敗無能、厚顏無恥,使中國人民受盡百年的宰割凌辱之苦。無數的愛國志士憂國憂民,為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富強進行了探索和抗爭。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揭開了中國人民救亡斗爭的序幕;太平天國運動,沉重地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義和團運動,體現了中國人民反侵略、反壓迫的英勇氣概;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統治;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革命黨人尋求救國救民的革命道路,經過長期不屈不撓的斗爭,建設了社會主義新中國。 無論是在和平統一時期,還是在戰爭離亂的年代,各民族間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聯系與交往始終沒有中斷,而且逐漸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斷融合的趨勢。在我國歷史上,愛國主義從來就是動員和鼓舞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抵禦外來侵略和推動社會進步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在愛國主義精神的激勵下,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生生不息,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在現階段,我國的愛國主義主要表現為獻身於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事業及獻身於促進祖國統一的事業。 二、抓住社會熱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時政教育是思想品德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通過時事教育,能大大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養成良好的關心國家大事的習慣。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時事在政治,抓住一些重大事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從第一時間感受社會問題,養成關注社會的習慣,教育學生把自己的成長與祖國的命運聯系起來。如:遼寧航母艦熱點材料可以作為學生分析的素材,使學生感受到祖國的成就、富強而帶來的自豪感;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社會意識和責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覺悟,激發學習熱情,將來更好地報效祖國。觀看「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事例,讓學生深刻體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是教師空洞的說教,而是每一個青年學生的需要。這有利於增強學生自我教育能力,深化情感,培養高度責任感,促進學生身心和品德全面發展。利用「釣魚島事件」的發生,使學生體會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強大,才能不受外敵入侵,才能有國格,有人格,否則落後就要挨打 的道理,激勵學生從現在做起,努力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達到的效果比單純說教更深刻。 三、課內外結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增強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徑 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內容和任務,也是每單元活動應始終貫穿的教育思想。把愛國主義的教育內容變為學生的愛國思想、變為學生的愛國情感、變為學生的愛國行動,變為學生矢志不移終生難忘的愛國信念,單單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還要把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寓愛國主義教育於生動活潑多姿多彩的形形色色的活動中,才能加深對學生的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2]。通過具體生動的活動,讓愛國主義教育收到成效,並在活動中加深愛國主義知識和愛國主義情感。如鼓勵學生為祖國明天而勤奮學習;開展社會調查,幫助學生完成時事小論文;在學生中開展「我為班級爭光彩」、「我為學校作貢獻」活動。帶領學生參觀新農村的建設,領略家鄉的巨大變化。領略家鄉山清水秀的美麗景色,增加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由此由愛家鄉上升到愛人民,愛祖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因勢利導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為此,除了以課堂為主外,課內外結合能擴大學生視野,使學生有親身體驗,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的情感,使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生動,實踐的可能性大,因此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運用多媒體手段,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多媒體本身包涵豐富的內容,趣味性強,以生動形象的畫面,簡言意駭的解說,再配以恰當的音樂使學習內容圖文並茂,十分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主動解決問題的能 力,利用多媒體能更生動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在教學中,我常運用多媒體手段,吸引人,教育人,從而讓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它又被賦予新的時代特色。思想品德課教學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渠道,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這是十分必要的,它既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感,又增強了學生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新課改下,我們更要重視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真正把學生的愛國之志變為報國之行,積極做忠實的愛國主義踐行者。 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長期任務。利用中學政治課的特有形式和教材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人類的愛國主義思想和覺悟、情感和意念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中經過一定時間的培養和體驗、訓練和熏陶逐漸形成的。中學是青少年所受的基礎教育,基礎素質直接關繫到國家的未來、民族的未來,因此,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要確保在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當代中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艱苦細致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教育工作者積極努力,而且離不開全社會的廣泛參與。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教師給予他們愛國主義教育的引導,而且要讓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實踐中真切感受愛國主義,激發愛國主義情感,成為真正擁有愛國主義情懷的當代中學生。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完善自身知識結構,更新學習知識的方法與理念。 參考文獻: [1]何建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9(36). [2]程慶紅.加強高中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幾點思考和啟示[J].黑龍江史志,2010(15).

『貳』 音樂教學中如何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今天,音樂學科是實施素質教育最重要的學科,它可以通過生動、直觀的感性途徑去感染人、影響人,並將這種審美情感轉化為理性認識,從而產生一種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得到凈化和升化。由此可見,音樂教學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有效途徑。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的滲透呢?我們可以這樣做:
一、通過介紹一些樂器和樂曲,使學生為我國的優秀音樂歷史文化成就深感自豪
我國的音樂文化有悠久的歷史,如在河南舞陽出土的骨笛,是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吹奏樂器,距今約有8000多年的歷史;在湖北隨縣出土的戰國時期的編鍾,距今約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所奏的古今樂曲依然悠揚動聽,令人陶醉。在古代樂舞中舜時的《韶》樂是一部著名的宗教性樂舞,在公元前544年吳國季扎在魯國看了《韶》樂演出後並稱贊說:「德至也哉!大也!如天之無帷也,如地之無不載也。」其大意是:內容偉大極了,像天一樣覆蓋著一切,像地一樣負載著一切。後來孔子在齊國看了《韶》樂演出後,以致「三月不知肉味,」並說:「不圖為樂之於斯也,韶盡美也,又盡善也。」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孝行覽》記載了「伯牙鼓琴,子期知音,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這就是有關樂曲《流水》的動人故事;在1977年8月22日發射的美國「航天號」宇宙飛船所攜帶的噴金唱片就錄入了《流水》這首樂曲。義大利歌劇作曲家普契尼在歌劇《圖蘭朵》中採用了我國民間的「鮮花調」作為音樂素材。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更是我國民族交響樂的成功之作,被外國音樂家稱之為「蝴蝶的愛情」協奏曲。美國的冰上舞蹈家曾將其改編為美麗動人的冰上芭蕾。80年代初,台灣唱片公司翻版出售到台灣深受民眾歡迎。
音樂可以浸潤心靈,使情操變得高尚,優美。社會主義的音樂教育就是要以動人心魄的音響美及旋律美多姿多彩的抒情美及結構美,來凈化新一代的心靈。用音樂的「靈魂」「流動的詩」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培養起最深厚的愛國主義熱情,無論什麼時候,甚至境遇如何惡劣,也不動遙讓同學們欣賞民族管弦樂曲《春江花月夜》,它是我國優秀的古典音樂作品中的名曲之一,也是我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的瑰室,中央人民廣播藝術團民族樂團在西德演出時,台下的聽眾靜極了,大廳彷彿空無一人,瞬時的寂靜,隨之而來的是暴風雨般的掌聲;而今這首樂曲深受國外聽眾的喜歡,已成為世界音樂文化寶庫中的一棵璀璨的明珠。在中學音樂欣賞教學中,讓學生欣賞這首典雅優美的抒情樂曲,會實現給我們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會使我們感受到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從東山升起,月光透過層層白雲,映入江面,遠處漁舟在江面盪漾。花影在兩岸輕輕地搖曳,那優美、深沉的旋律描繪出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加之教師充分的揭示,會給學生以高度藝術美的享受,使他們極快進入到「艷艷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明月,的靜謐、清澈的月夜意境中。樂曲旋律中的」淙淙流水「之聲,」蓬蓬遠春「之聲,」悠悠花香「之氣,使學生很自然地聯想到祖國的壯麗山河,悠久的文化歷史,民族音樂的偉大。中華民族不愧為是一歷史文明古國,並且在同學們的心靈深處,播下了愛我中華的種子,使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
二、在音樂課上通過聆聽一些著名的群眾歌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的培養
如蕭華作詞、晨耕、生茂作曲的《長征組歌》,它形象生動的描繪了紅軍長征途中一幅幅壯麗的動人畫卷。在抗戰時期,涌現出無數動人的優秀歌曲,它們如同戰斗的號角,催人奮進,構成中華民族一部動人的抗爭史歌。筆者在介紹這段音樂史時,曾用以下歌曲為線索:《松花江上》、《鐵蹄下的歌女》反映了「九· 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丟掉了爹娘,回不了家鄉,人們四處逃亡,流離失所的悲慘景象。《義勇軍進行曲》反映了當時的人們在國家、民族危機時刻每個人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歌曲以號角般雄壯激昂的旋律,鏗鏘有力的進行式節奏,塑造出誓將「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的中國人民的光輝形象。在當時,印度一家廣播電台每日五次對華廣播都以它為開始曲;美國著名黑人歌唱家羅伯遜親自演唱並錄制了唱片,更使這首樂曲載譽全球。1949年將此歌定為代國歌,1982年將它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畢業歌》歌曲旋律高昂激越,具有號召性,聲聲警鍾,不斷高漲,開闊有力的節奏體現了「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的氣勢,表達了當時的青年學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思想,歌曲一問世,使當時很多青年學生唱著這首歌就走上了抗日救亡的戰場,開辟敵後抗日根據地動人場面,這是抗日的史歌。歌曲《南泥灣》、《二月里來》、《解放區的天》、《軍民大生產》展現了解放區人民政府熱愛人民,軍民大生產,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克服困難,並肩作戰的一幅幅動人畫卷,這是歷史的贊歌。歌曲《歌唱祖國》、《祖國頌》刻畫了站起來的中國人民猶如巨人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的歌聲多麼嘹亮,工農業生產蒸蒸日上,祖國大

『叄』 如何在科學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首先,利復用時事對學生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很多時事都是物理習題很好的來源,更是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比如在一堂中考復習課上,我自己出了一道題:「宇航員在太空的時候處於失重狀態,那麼這個時候宇航員的質量變不變?這時宇航員具有慣性嗎?」針對這道題,我播放了一段「神舟7號」從發射到宇航員翟志剛出倉活動揮舞國旗的錄像,學生看了都很激動,在解釋了這道問題以後我不失時機的跟大家介紹,宇宙飛船上天、宇航員出倉代表了我們國家科技力量的最新發展,是我國幾代航天人不懈努力的結果。

『肆』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愛國主義精神一直貫穿在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中。二十一世紀,我們偉大的祖國日益繁榮昌盛,愛國主義更應該成為這個時代的最強音。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應該是最重要的教育。學校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專門場所,愛國主義歷來就是學校教育的主旋律,學校中的各門學科都包含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只要教師在備課時,有意加入愛國教育導向,就可以使愛國主義精神體現在每節課上。尤其是思想政治課,更應當在完成每節課教學任務的同時,自覺擔負起這個重任。現代教育的理念是以人為本,把培養人放在第一位。其核心就在於教育學生學會做人,素質教育的實施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順應了現代教育的潮流和規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其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指出:「中華民族是富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的偉大民族,愛國主義是推動我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1]愛國主義以強大的歷史推動力和民族凝聚力使中華民族在五千年崎嶇坎坷的歷史長河中戰天斗地,頑強抗爭,生息繁衍,發展壯大。
當代青年是新世紀的主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必將落到這代人身上,時代呼喚青年早日成才,祖國和人民盼望他們早日成才,歷史重任要求他們早日成才。因此,學校必須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主旋律,其素材廣泛、方式多樣,那麼如何在課堂上對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呢?
一、重視歷史學習,激發愛國熱情
愛國主義精神是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通過中國歷史特別是近代史、現代史的教育,使青年學生了解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發展歷史。
翻開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在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面前,統治者的腐敗無能、厚顏無恥,使中國人民受盡百年的宰割凌辱之苦。無數的愛國志士憂國憂民,為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富強進行了探索和抗爭。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揭開了中國人民救亡斗爭的序幕;太平天國運動,沉重地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義和團運動,體現了中國人民反侵略、反壓迫的英勇氣概;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統治;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革命黨人尋求救國救民的革命道路,經過長期不屈不撓的斗爭,建設了社會主義新中國。
無論是在和平統一時期,還是在戰爭離亂的年代,各民族間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聯系與交往始終沒有中斷,而且逐漸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斷融合的趨勢。在我國歷史上,愛國主義從來就是動員和鼓舞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抵禦外來侵略和推動社會進步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在愛國主義精神的激勵下,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生生不息,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在現階段,我國的愛國主義主要表現為獻身於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事業及獻身於促進祖國統一的事業。
二、抓住社會熱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時政教育是思想品德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通過時事教育,能大大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養成良好的關心國家大事的習慣。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時事在政治,抓住一些重大事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從第一時間感受社會問題,養成關注社會的習慣,教育學生把自己的成長與祖國的命運聯系起來。如:遼寧航母艦熱點材料可以作為學生分析的素材,使學生感受到祖國的成就、富強而帶來的自豪感;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社會意識和責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覺悟,激發學習熱情,將來更好地報效祖國。觀看「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事例,讓學生深刻體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是教師空洞的說教,而是每一個青年學生的需要。這有利於增強學生自我教育能力,深化情感,培養高度責任感,促進學生身心和品德全面發展。利用「釣魚島事件」的發生,使學生體會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強大,才能不受外敵入侵,才能有國格,有人格,否則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勵學生從現在做起,努力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達到的效果比單純說教更深刻。
三、課內外結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增強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徑
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內容和任務,也是每單元活動應始終貫穿的教育思想。把愛國主義的教育內容變為學生的愛國思想、變為學生的愛國情感、變為學生的愛國行動,變為學生矢志不移終生難忘的愛國信念,單單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還要把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寓愛國主義教育於生動活潑多姿多彩的形形色色的活動中,才能加深對學生的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2]。通過具體生動的活動,讓愛國主義教育收到成效,並在活動中加深愛國主義知識和愛國主義情感。如鼓勵學生為祖國明天而勤奮學習;開展社會調查,幫助學生完成時事小論文;在學生中開展「我為班級爭光彩」、「我為學校作貢獻」活動。帶領學生參觀新農村的建設,領略家鄉的巨大變化。領略家鄉山清水秀的美麗景色,增加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由此由愛家鄉上升到愛人民,愛祖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因勢利導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為此,除了以課堂為主外,課內外結合能擴大學生視野,使學生有親身體驗,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的情感,使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生動,實踐的可能性大,因此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運用多媒體手段,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多媒體本身包涵豐富的內容,趣味性強,以生動形象的畫面,簡言意駭的解說,再配以恰當的音樂使學習內容圖文並茂,十分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多媒體能更生動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在教學中,我常運用多媒體手段,吸引人,教育人,從而讓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它又被賦予新的時代特色。思想品德課教學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渠道,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這是十分必要的,它既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感,又增強了學生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新課改下,我們更要重視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真正把學生的愛國之志變為報國之行,積極做忠實的愛國主義踐行者。
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長期任務。利用中學政治課的特有形式和教材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人類的愛國主義思想和覺悟、情感和意念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中經過一定時間的培養和體驗、訓練和熏陶逐漸形成的。中學是青少年所受的基礎教育,基礎素質直接關繫到國家的未來、民族的未來,因此,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要確保在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當代中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艱苦細致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教育工作者積極努力,而且離不開全社會的廣泛參與。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教師給予他們愛國主義教育的引導,而且要讓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實踐中真切感受愛國主義,激發愛國主義情感,成為真正擁有愛國主義情懷的當代中學生。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完善自身知識結構,更新學習知識的方法與理念。

『伍』 新時代如何在教育教學中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

教師習慣於口號式的、灌輸式的愛國主義教育方式,這樣的教育方式,學生是不會接受的、收到的效果是有限的。我們要改進愛國主義教育方式,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比如,提案人在講完有機物甲烷後,提出中國東海蘊藏著大量冰甲烷,由此引起了日本的覬覦,引發了中日東海之爭,繼而引申出中日東海劃界之爭。

日本不允許中國在按照「所謂日方劃定的領海基線」中國一方開採油氣田,所開採的油氣田數據要中日共享等無理要求時,學生群情激憤,紛紛譴責日本的無理、霸道,提案人適時引出梁啟超的「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的名言,愛國主義教育就這樣完成了,收到了奇效,這比「打倒日本軍國主義」口號式的教育強多了。

因此,提案人深深感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全體教師的責任和義務,並不只是政治老師的專利。其他科目的老師在講解本學科相關知識時要進行適當滲透,讓愛國主義教育潤物細無聲。要充分調動全社會各種資源,擺脫空洞的說教,讓事實說話,這樣的教育效果才更好。

(5)在日常教學中如何滲透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擴展閱讀

愛國主義是一個公民對祖國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的一種情懷,它與「民族主義」有著緊密的聯系,通常被作為同義詞使用。嚴格地說,民族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它經常宣揚愛國主義是一種有需要並且合適的態度。愛國主義隱含了一層道德規范:就其本身而言,它暗示「祖國」是道德的標准或價值。愛國主義還暗示著個體應將國家利益置於個人和團體利益之上。

愛國主義分為四類:

1、個人愛國主義

個人愛國主義是一種感性、自願的愛國主義。

2、官方愛國主義

官方愛國主義是具有高度象徵性的正式內容的愛國主義,不管在什麼情況下,所有政府總會促進之。它是國家自身的邏輯推論,其法理基礎是「國家為政治社會的公共福利的表現」。

3、符號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極度依賴於標志性的行為,如:升國旗、唱國歌、參加大型集會、在車駕上貼上愛國的標簽等各種在公眾場合宣告對國家的忠誠的行為。

4、對他國的愛國主義

歷史上的確有一些人為了他國而戰斗,有時是為了他們的獨立。如白求恩參加中國的抗日戰爭。

『陸』 如何在教學中 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一、充分利用課文內容來培養學生愛國情感
小學語文課本中編排了很多愛國主義的題材,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祖國的偉大。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時,就通過多媒體技術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祖國的山河壯麗、物產豐富;在學習《趙州橋》時,就從歷史的角度講,使學生了解到趙州橋是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橋,感知祖國歷史的悠久、文化的燦爛,增強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發其愛國主義熱情。小學語文的很多課文真實地反映了中華民族的不可侮,英勇抗擊外來侵略的不屈氣節,向我們呈現出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如《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和《軍神》等。語文課文中涌現出了許許多多愛國的仁人志士,他們的愛國精神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更重要的是激勵青少年學生不斷努力學習。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課文,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很多篇語文教材反映了祖國今天的光明美好,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冷酷,如《劉家峽水電站》、《人民大會堂》、《大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賣火柴的小女孩》等。教材中反映偉大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構成了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教師必須從整體出發,處理每一篇具體課文,體現教材之間相互融合,體現愛國主義情感。
二、用教師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
小學語文課文中有很多高大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呈現在讀者面前。例如:在《珍貴的教科書》中,有敵機襲來時,張指導員奮不顧身地用自己的身體保護了那一捆教科書的情景,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這篇課文的題目為什麼由過去的《一捆教科書》改為《珍貴的教科書》,這樣改很有道理。這用鮮血換來的教科書,難道不是最珍貴的嗎?教師有了這樣的感受,教學中就好像在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對小學生來說,教師對事物所持的態度,往往是他們愛憎的標尺。如果老師自己無動於衷,學生絕不會如此心潮澎湃。在陶冶學生的情感方面,要特別注意結合描寫祖國的壯麗山河、悠久歷史以及建國後新成就的教材,把自己的愛國心融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熱愛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應該成為每個學生的重要精神支柱。一個人有了愛國之心,他就會為祖國的貧窮落後而發憤圖強,為祖國的繁榮興盛而驕傲,就有可能由此而樹立起對黨對共產主義的崇高信仰。教師的情感對兒童起著極其重要的示範作用。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更應以自己對祖國強烈的愛的火種去點燃孩子心靈中熱愛祖國之情。
三、不斷弘揚古代燦爛的精神文化
教材中的經典名句,詩詞佳作,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這些經典名句、詩詞佳作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基本內容必定包含宣揚偉大民族聖賢之輩留下的不朽傳世之作。《古詩兩首》之《春曉》、《村居》以及古詩兩首之《所見》、《小池》。其中《春曉》中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首詩是我國唐朝時代著名的大詩人孟浩然所作,表達詩人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村居》中「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詩文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另如課文《稱象》,講述三國時期曹操的兒子曹沖年僅7歲便能運用「阿基米德定律」解決了稱笨重的大象體重的問題,教育學生認識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
四、以課外閱讀推動愛國主義教育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途徑之一。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情操。當然,書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選擇地讓學生去讀。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引導學生去讀,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一本好書相當於一位良師益友,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成績,而且還能培養刻苦學習、戰勝困難的奮斗精神,所以應該鼓勵學生訂閱書刊雜志,使學生擴大視野,提高思想覺悟。語文課是開放的學科,它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所以,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開展具有教育性、開放性、實踐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如春遊,熱愛家鄉活動,各種節日活動和演講,並把活動後的感想以日記的形式記下來。有教師說:「日記是『道德長跑』,每天堅持,使人心靈求真、向善愛美。」絕大多數學生寫日記時都說真話,說心裡話,這便起到使人求真的作用。教師應充分利用日記這種寫作形式的德育功能。寫作活動也是進行語文德育的重要陣地,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創作精神和能力。

『柒』 如何在數學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一、突出滲透的重點
.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包括熱愛祖國的歷史文化,關心祖國的前途,獻身祖國的建設等。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數學史料,讓學生認識到我國在數學、科技等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認識到近代我國綜合國力與世界強國的差距,從而激起學生的自豪感和危機感,進而增強為富國強民而努力攀登數學高峰。
2.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本身就充滿著辯證因素。它為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發展辯證思想提供了基礎。因此,教師要結合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數學公式、定律的推導等,啟發學生足部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它們都在發展變化之中,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等觀點,使他們逐步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會抓主要矛盾等科學的思想方法。
3.非智力因素教育。
通過數學學習,應使學生在興趣與動機、自信與意志、態度與目標等方面獲得發展;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應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養成尊重客觀事實的態度,並具有勇於創新的精神,以及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習慣,這些都屬於非智力因素的范疇。
二、研究滲透的方法
1.情感誘導法。
在教學中,教師要滿腔熱情、精神飽滿地出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並以自身的工作態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響學生。教師要通過一個個問題的導語、一個個環節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話語,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愛,從而使學生對這門課產生興趣。
2.背景介紹法。
數學教材中的很多道理、數據都是我國勞動人民最先發現或計算出來的。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不失時機的進行介紹。
3.課堂滲透法。
小學數學教材中體現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的內容很多,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緊緊抓住「滲透點」進行教學。這個「滲透點」可以是一詞一句、一題一例,也可以是一個教學過程。
4.美感啟迪法。
「數學,不但擁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數學的美充滿了整個數學世界,不但有數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更有對稱的美、和諧的美。這就要求教師要善於運用符號、色彩、線條、圖形等因素,通過精煉的數學語言、巧妙的解題方法、整潔的板書設計,展示出數學的外形美和內在美,並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使學生從抽象的符號中看到美的形象,從邏輯推理中領略到美的神韻,從表面的形式中體味到內蘊的那種特有的內在美,從而把學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去。
5.習題引申法。
把反映祖國建設成就、家鄉變化的數據和學生日常生活中有意義的事例編成相應的習題,從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6.競賽強化法。
利用兒童爭強好勝、榮譽心強的特點,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適時地引入競爭機制,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和興趣。讓學生在競賽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提高自覺性和自製力。
三、掌握滲透的原則
1.情感性原則。
教師要創設情感氛圍,藉助情感動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使之得到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廣闊的胸懷,和諧的發展個方面的素質。
2.科學性原則。
進行思想教育,必須做到旗幟鮮明、觀點正確、說理明白。教師要站在育人的高度給學生以正確的認識引導,使學生信服地接受教育,並指導自己的行為。
3.層次性原則。
思想品德教育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必須由淺入深、有具體到抽象,體現德育滲透的梯度。
4.隨機性原則。
即教師要抓住時機,把握分寸,注意德育與知識、技能的有機結合,適時、適量地進行隨機滲透,切忌穿靴戴帽、牽強附會。
5.延伸性原則。
學生正確的道德思想、良好意志品質的形成單靠40分鍾的課堂教育是不夠的,應積極開辟第二課堂,多方面、全方位的進行滲透。
總之,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既應掌握豐富的知識,又應具備高尚的人格,這是「以人為本」現代教育理念的起點。數學教學中德育功能滲透的根本目的在於使教學能真正為新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材服務,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捌』 如何在品社課堂教學中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一、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實施愛國主義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教師都應充分認識到搞好這項教育是學校工作取得進展的前提條件,通過學習可以讓教師認識到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是關系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頭等大事,是培養青少年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核心內容。
二、堅持正面教育,充分利用有利的教育資源,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1.發揮課堂主渠道教育作用,培養愛國主義信念,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教師應該重視思想政治課、晨會、班會、國旗下講話的重要作用,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和思想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語文、數學、思想品德、科學、音樂、美術等各學科都要充分發掘教材的愛國主義教育內涵,將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之中。
2.大力宣傳先進、典型事跡,讓學生感受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教育應具有時代特徵,積極宣傳中國近現代史上為國捐軀的愛國志士、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大力宣傳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涌現出來的先進模範人物和英雄群體的先進事跡,指導學生樹立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的崇高思想理念。
三、重視環境熏陶,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1.校園環境的布置,突出愛國主義教育內容
通過設立閱報欄、校風校訓標語牌、板報、黑板報,懸掛國旗、掛貼名人名言等紿學生創造良好的精神氛圍。
2.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
堅持舉辦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的大型校園藝術節,舉行歌曲演唱賽、徵文、演講、書法、繪畫、手工製作比賽以及大型文娛
會演,讓學生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美的熏陶。
3.重視教師的垂範作用
發揮教師德育的表率作用,以身立教,使學生耳濡目染,受到教育。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以活動促教育,以活動促發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1.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
(1)加強愛國知識的教育
學校教學活動必須挖掘愛國主義教育的教育因素,使知識能力和思想教育兩者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共存於教學與活動之中。
(2)努力激發愛國的情感
運用現有各種教育基地及反映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努力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3)積極引導愛國的行為
根據學生的特點抓好系統性、傳統性、制度性、多樣性,達到引導學生愛國行為的目的。
2.愛國主義教育應當抓住有利時機開展活動
(1)每周組織全校師生舉行庄嚴隆重的升旗儀式,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2)以重大的歷史事件和紀念日為契機,開展系列教育活動,樹立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歷史使命感,激發愛國之情、報國之志
3.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形式應該具有多樣性
(1)積極組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讀書活動
制訂愛國主義教育讀書活動計劃,向學生介紹和推薦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書籍。同時注重運用鄉土教材,對學生進行生動具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對家鄉的深厚感情和建設家鄉的責任感。
(2)積極組織學生觀看優秀教育影視片
從學生實際出發有計劃、有選擇地組織、指導學生觀看優秀教育影視片,看後及時組織開展影評、徵文、主題班會等活動,不僅有助於了解歷史、認知國情,提高認識水平與思想政治覺悟,而且還能開闊視野,接受美育熏陶,寓教於樂。
(3)充分發揮德育基地的教育作用
應充分利用特殊節日、紀念日、寒暑假組織學生參觀革命烈士陵園、紀念館等德育基地,使學生在極富感染力的氛圍中受到生動、形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4.愛國主義教育策略
(1)挖掘教材豐富內容
只有理解教材中的觀點,掌握要求,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所設計的問題和習題才能符合教材要求、具有針對性;才能觸及學生思想實際,統一、提高學生的認識。
(2)選擇方法激發情感
運用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分辨是非、自我教育。
(3)發揮榜樣導向作用
運用榜樣人物的模範行為和優秀品德影響學生的思想、感情和行動,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論、抽象的道德標准人格化,使少年兒童在富於形象性、感染性和現實性的範例中留下難忘的印象。
(4)開展活動拓寬空間
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還可以根據思品課教學內容,採取系列化活動作為思品課教學的補充。
五、注重愛國主義教育實踐,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1.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勞動實踐
每年的清明節,組織學生祭掃烈士陵園,利用節假日參加義務勞動、打掃衛生等,激發學生的愛國、愛鄉之情。
2.深入開展獻愛心、送溫暖活動
學校可以組織向貧困地區、希望工程、孤寡老人獻愛心活動,讓學生用知識和愛心為社會作出一份貢獻,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3.激勵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應結合各學科教學,激勵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為祖國建設貢獻聰明才智。

閱讀全文

與在日常教學中如何滲透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