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關數學的趣事
滿意回答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求求大家了!我真的很很很很很版很很很很急!!權!!!!!!!!!!!!!!!!!!!!!!!!!!!!!!!!!!!!!!!你可以去看看抽屜理論例
例」:17個科學家中每個人與其餘16個人通信,他們通信所討論的僅有三個問題,而任兩個科學家之間通信討論的是同一個問題。證明:至少有三個科學家通信時討論的是同一個問題。
解:不妨設A是某科學家,他與其餘16位討論僅三個問題,由鴿籠原理知,他至少與其中的6位討論同一問題。設這6位科學家為B,C,D,E,F,G,討論的是甲問題。
若這6位中有兩位之間也討論甲問題,則結論成立。否則他們6位只討論乙、丙兩問題。這樣又由鴿籠原理知B至少與另三位討論同一問題,不妨設這三位是C,D,E,且討論的是乙問題。
若C,D,E中有兩人也討論乙問題,則結論也就成立了。否則,他們間只討論丙問題,這樣結論也成立。
⑵ 數學趣事
1.<找千克和克>
國慶假期中,我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購物,准備找找千克和克.走進超市,首先來到了餅干櫃旁,這么多琳琅滿目的餅干中,我選擇了我最喜歡閑趣餅干,我仔細看了看,終於在角落裡找到了"凈含量100克",說明這包餅干不含袋子的重量是100克,那要是有10包這樣的餅干不就是1千克了.
接著我們又來到買米的地方,我發現一袋米要10千克,如果我們家每天吃2千克的話,我家每個月就要吃60千克,也就是這樣的6袋米了.
後來我又看到了16個雞蛋大約有1千克,一個菠蘿大約2千克,一個西瓜大約3千克
今天,我收獲真多啊,我感受到了數學中學到的千克和克這個知識,在生活中數學真的很重要.
2.<一個小小的數學誤會>
很多人都以為阿拉伯數字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可是我一直對他很懷疑,果不出我所料,今天數學課上老師介紹了阿拉伯數字的真正的來歷.原來這是一個誤會!阿拉伯數字真正的發明者是印度人,因為當時阿拉伯人的航海業很發達 ,他們把數字從印度傳到了阿拉伯,歐洲人從他們的書上了解了這種簡便的記數方法,就認為是他們發明的,所以稱它為阿拉伯數字,後來這個誤會又傳到了中國.
最後,我很想對印度人說:"謝謝你們給我們人類帶來了這么大的方便,就因為這樣,我很喜歡數學.不僅數字王國很神奇,而且數學的歷史知識更是豐富.
數學家的生活趣事。王元買瓜算得賣瓜人目瞪口呆夏天,中關村82號樓門口總有個大號的西瓜攤,攤主姓魏,挑西瓜不用敲,用耳朵貼上聽,十拿九穩。一次,數學家王元先生和太太去買瓜,兩位一邊挑一邊算價錢。老魏賣西瓜不稱重,分大瓜小瓜賣,大瓜3塊一個,小瓜1塊一個。王元先生說:「咱買那個大的,大的比小的值。」王太太挑了兩個大瓜,交了錢,看看別人都在搶小瓜,似乎有些猶豫。王先生看出她猶豫,笑笑說:「你吃瓜吃的是什麼?吃的是容積,不是面積。那小瓜的半徑是大瓜的2/3稍弱,容積可是按立方算的。小的容積不到大的30%,當然買大的賺。」王太太搖搖頭:「你算得不對,那大西瓜皮厚,小西瓜皮薄,算容積,恐怕還是買大的吃虧。」王先生點點頭道:「嘿嘿,你別忘了那小西瓜的瓜皮卻是3個瓜的,大西瓜只有1個,哪個皮多你再算算表面積看。」最後兩個人抱了大西瓜回家,留下老魏目瞪口呆地傻
⑶ 數學的小趣事
小明小學數學考試,回來後他媽問他考得怎麼樣.小明說:"我基本上會做,但有一題3乘7,我怎麼也想不出來.最後打鈴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寫了個18."
算術老師道:「這里有梨10隻,吃去了6隻,還剩多少?」一個貪食的學生答道:「我看把剩下的也一起吃掉吧。」
敏敏:「7+3=10,你怎麼寫成7+3=1呢?」寶寶:「只是末尾的0沒有寫而已嘛!」敏敏:「那就錯了!」寶寶說:「0不就是沒有的意思嗎。」
考試中某學生拿出骰子,搖出十道選擇題答案。
快結束時他突然又拿出來搖。
監考老師終於忍無可忍:「你在干什麼?」
學生答:「我在驗算。」
乘法分配律老師發現一個學生在作業本上的姓名是:木(1+2+3)。
老師問:"這是誰的作業本?"一個學生站起來:"是我的!"老師:"你叫什麼名字?"學生:"木林森!"老師:"那你怎麼把名字寫成這樣呢?"學生:"我用的是乘法分配律!"
爸爸:「這次數學考試,大明考了九十五分,小明,你考了多少分?」
小明:「我比大明多一點。」
爸爸:「你考了九十六分還是九十七分?」
小明:「都不是,我考了9.5分。」
從前有個不學無術的富家子弟,有一次,父母出遠門去辦事,把他交給廚師照看,廚師問他:「我每天三餐每頓給你做兩個饅頭,夠嗎?」他哭喪著臉說:「不夠,不夠!」廚師又問:「那我就一天給你吃六個,怎麼樣?」他馬上欣喜地說:「夠了!夠了!」
老師問學生:「6乘9等於多少?『
「54。」
「對了。9乘6呢?」
「45。」
在一堂數學課上,老師問同學生們:"誰能出一道關於時間的問題?"話音剛落,有一個學生舉手站起來問:"老師,什麼時候放學?"
水果攤上貼著:大鴨梨4元1斤,10元3斤。
小明對媽媽說:「快買!這個賣梨的不識數,3斤應該是12元才對。
數學考試的考場上,同學們用計算器演算各種試題。這時突然從考場的一個角落裡傳來了一聲驚呼:「天哪,我怎麼把家裡的遙控器帶來了
⑷ 數學名人的趣事
2、國王讓金匠做了一頂新的純金王冠。但他懷疑金匠在金冠中摻假了。可是,做好的王冠無論從重量上、外形上都看不出問題。國王把這個難題交給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日思夜想。一天,他去澡堂洗澡,當他慢慢坐進澡堂時,水從盆邊溢了出來,他望著溢出來的水,突然大叫一聲:「我知道了!」竟然一絲不掛地跑回家中。原來他想出辦法了。
阿基米德把金王冠放進一個裝滿水的缸中,一些水溢出來了。他取了王冠,把水裝滿,再將一塊同王冠一樣重的金子放進水裡,又有一些水溢出來。他把兩次的水加以比較,發現第一次溢出的水多於第二次。於是他斷定金冠中摻了銀了。經過一翻試驗,他算出銀子的重量。當他宣布他的發現時,金匠目瞪口呆。
這次試驗的意義遠遠大過查出金匠欺騙國王。阿基米德從中發現了一條原理:即物體在液體中減輕的重量,等於他所排出液體的重量。這條原理後人以阿基米德的名字命名。一直到現代,人們還在利用這個原理測定船舶載重量等。
3、公元前212年羅馬軍隊攻入敘拉古,並闖入阿基米德的住宅,看見一位老人在地上埋頭作幾何圖形,士兵將圖踩壞。阿基米德怒斥士兵:『不要弄壞我的圖!』士兵拔出短劍,刺死了這位曠世絕倫的大科學家,阿基米德竟死在愚蠢無知的羅馬士兵手裡。
⑸ 兩篇有關數學學科的趣聞趣事
抽屜原理與電腦算命
「電腦算命」看起來挺玄乎,只要你報出自己出生的年、月、日和性別,一按按鍵,屏幕上就會出現所謂性格、命運的句子,據說這就是你的「命」。
我們用數學上的抽屜原理很容易說明它的荒謬。抽屜原理又稱鴿籠原理或狄利克雷原理,它是數學中證明存在性的一種特殊方法。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把3個蘋果按任意的方式放入兩個抽屜中,那麼一定有一個抽屜里放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蘋果。這是因為如果每一個抽屜里最多放有一個蘋果,那麼兩個抽屜里最多隻放有兩個蘋果。運用同樣的推理可以得到:
原理1把多於n個的物體放到n個抽屜里,則至少有一個抽屜里有2個或2個以上的物體。
原理2把多於mn個的物體放到n個抽屜里,則至少有一個抽屜里有m+1個或多於m+l個的物體。
如果以70年計算,按出生的年、月、日、性別的不同組合數應為70×365×2=51100,我們把它作為「抽屜」數。我國現有人口11億,我們把它作為「物體」數。由於1.1×=21526×51100+21400,根據原理2,存在21526個以上的人,盡管他們的出身、經歷、天資、機遇各不相同,但他們卻具有完全相同的「命」,這真是荒謬絕倫!
所謂「電腦算命」不過是把人為編好的算命語句象中葯櫃那樣事先分別一一存放在各自的櫃子里,誰要算命,即根據出生的年月、日、性別的不同的組合按不同的編碼機械地到電腦的各個「櫃子」里取出所謂命運的句子。這種在古代迷信的亡靈上罩上現代科學光環的勾當,是對科學的褻瀆。
巧用數學看現實
某報紙上報道了兩則廣告,甲商廈實行有獎銷售:特等獎 10000元 1名,一等獎1000元 2名,二等獎100元10名,三等獎5元200名,乙商廈則實行九五折優惠銷售。請你想一想;哪一種銷售方式更吸引人?哪一家商廈提供給銷費者的實惠大?
面對問題我們並不能一目瞭然。於是我們首先作了一個隨機調查。把全組的16名學員作為調查對象,其中8人願意去甲家,6人喜歡去乙家,還有兩人則認為去兩家都可以。調查結果表明:甲商廈的銷售方式更吸引人,但事實是否如此呢?
在實際問題中,甲商厚每組設獎銷售的營業額和參加抽獎的人數都沒有限制。所以我們認為這個問題應該有幾種答案。
一、苦甲商廈確定每組設獎,當參加人數較少時,少於213(1十2+10+200=213人)人,人們會認為獲獎機率較大,則甲商廈的銷售方式更吸引顧客。
二、若甲商廈的每組營業額較多時,它給顧客的優惠幅度就相應的小。因為甲商廈提供的優惠金額是固定的,共 14000元(10000+ 2000+ 1000+1000=14000)。假設兩商廈提供的優惠都是14000元,則可求乙商廈的營業額為 280000元( 14000 ÷ 5%=280000)。
所以由此可得:
(l)當兩商廈的營業額都為280000元時,兩家商廈所提供的優惠同樣多。
(2)當兩商廈的營業額都不足 280000元時,乙商廈的優惠則小於 14000元,所以這時甲商廈提供的優惠仍是 14000元,優惠較大。
(3)當兩家的營業額都超過280000元時,乙商廈的優惠則大於14000元,而甲商廈的優惠仍保持14000元時,乙商廈所提供的實惠大。
⑹ 有關數學家的趣事(500字)
數學比喻
許多名人喜歡用數學比喻,往往出語幽默、灰諧,好比深山聞鍾,記人記憶版久遠。權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號稱"悖論之父",他有四個數學悖論一直傳到今天。他曾講過一句名言:"大圓圈比小圓圈掌握的知識要多一點,但因為大圓圈的圓周比小圓圈的長,所以它與外界空白的接觸面也就比小圓圈大,因此更感到知識的不足,需要努力去學習"。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他有八位好朋友做幫手,使他少犯錯誤,甚至可以不犯錯誤。他編了一首歌,讀起來非常動聽: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萬事指導我。 你若想問真姓名,名字不同都姓何。 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時、何來、何去,好像弟弟與哥哥。
還有一個西洋派,姓名顛倒叫幾何。 若向八賢常請教,雖是笨人少錯誤。 美國作家傑克·倫敦成名後,曾收到過一位女士的求愛信;"你有一個出眾的名聲,我有一個高貴的地位。這再者加起來,再乘上萬能的黃金,足以使我們建立起一個天堂都不能比擬的美滿家庭。"傑克·倫敦連忙回信,他答得很妙:"根據你列出的那道愛情公式,我看還要開平方!不過這個平方根卻是負數"。
⑺ 有什麼數學趣事、數學史
數學家的墓誌銘(一)
瑞士數學家雅各伯努力,生前對螺線有研究,他死後墓碑上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畫螺線性質有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句。
2數學家的墓誌銘(二)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點後35位。後人稱之為魯道夫數,他死後別人把這個數刻到了他的墓碑上。
3驚人的計算
數學家陳景潤完全用筆計算,寫出了長達二百多頁的證明論文;祖沖之求圓周率的范圍要算到圓內接24576邊形,至少反復進行130次以上的加、減、乘、除、乘方和開方的運算;德國數學家盧道爾夫,花費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點後面35位;在解決三體(太陽,地球,月亮)問題上,彼得堡科學院院士列奧納爾得埃列爾,花費了四十年的時間,全部計算佔用了四百九十頁的篇幅。計算機的發明和使用終於將數學家從繁瑣的計算中解放出來。
4歐拉失明
當歐拉完全失明之後,他仍然以驚人的毅力與黑暗搏鬥,憑借記憶和心算進行研究,直到逝世。歐拉得記憶和心算能力是罕見的,他能夠復述青年時代筆記的內容,高等數學一樣可以用心算去完成。有一次,歐拉的兩個學生把一個很復雜的收斂級數的17項加起來,算到第50位數字時,結果相差一個單位。歐拉為了確定究竟誰算得對,自己用心算進行了全部的計算,最後把錯誤找了出來。
5愛因斯坦與相對論
愛因斯坦曾經使用通俗的語言給人們解釋過他的狹義相對論。有一次,一群學生圍著愛因斯坦,請他給相對論做解釋,愛因斯坦考慮了一下,風趣地說:「我打個比方,比如你坐在火爐上烤和坐在公園綠蔭下與女郎談情說愛,那麼,同樣的時間你覺得哪個更長?」學生回答:「當然是覺得坐在爐子上的時間長。」愛因斯坦聽罷哈哈大笑,說:「這就是相對論的內容。」這個故事形象的說明了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
6劉徽的貢獻和地位
劉徽的工作不僅對中國古代數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在世界《九章算術》影響,支配中國古代數學的發展1000餘年,是東方數學的典範之一,與希臘歐幾里得的《原本》所代表的古代西方數學交相輝映。鑒於劉徽的巨大貢獻,所以不少書上把他稱為「中國數學史上的牛頓」。
7楊輝
南宋數學家,寫過《詳解九章算術》等,他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計算技術方面。他將《九章算術》重新分為乘除、分率、合率、互換、方程、勾股等九類。楊輝非常重視數學教育的普及和發展,他為初學者制定的「習算綱目」是中國數學史上的重要文獻。
8領袖數學家
龐加萊,法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幾乎對所有數學分支都做出過重要的貢獻。他早期研究自同構函數,後成為拓撲學先驅、天文學家、幾率學家、哲學家、法蘭西學院院士,任法國科學院院長。龐加萊一生發表論文500篇。著作約30部,幾乎涉及數學的所有的領域以及理論物理、天體物理等許多重要領域。龐加萊被公認為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領袖數學家,是對於數學以及應用具有全面知識的最後一個人。
9數學家的締造者
柏拉圖,古希臘著名哲學家,其哲學思想影響了歐洲的哲學乃至整個文化的發展,特別是他的認識論、數學哲學、數學教育思想對科學的形成和數學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更不可磨滅。以他的學園為教學活動的核心的柏拉圖學派,主張嚴密的定義與邏輯證明,促成了數學的科學化。柏拉圖還首次提出了普及教育的主張。柏拉圖在數學上沒有傑出成果,卻因此贏得了「數學家的締造者的美稱」
10天才數學家阿貝爾
阿貝爾,公認為的橢圓函數論的創始人之一,分析學嚴格化的推動者。發現橢圓函數的加法定理、雙周期性,還在交換群、二項級數的嚴格理論、級數求和等方面有巨大的貢獻。但阿貝爾不為當時的權威賞識,以致貧病交加,英年早逝。我們常說阿貝爾積分、阿貝爾積分方程、阿貝爾函數、阿貝爾群、阿貝爾級數、阿貝爾部分和公式、阿貝爾收斂判別法、阿貝爾可加性——這些都是後人對阿貝爾最好的紀念。
⑻ 數學的趣事
數學神童維納的年齡
20世紀著名數學家諾伯特·維納,從小就智力超常,三歲時就能回讀寫,十答四歲時就大學畢業了。幾年後,他又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成為美國哈佛大學的科學博士。
在博士學位的授予儀式上,執行主席看到一臉稚氣的維納,頗為驚訝,於是就當面詢問他的年齡。維納不愧為數學神童,他的回答十分巧妙:「我今年歲數的立方是個四位數,歲數的四次方是個六位數,這兩個數,剛好把十個數字0、1、2、3、4、5、6、7、8、9全都用上了,不重不漏。這意味著全體數字都向我俯首稱臣,預祝我將來在數學領域里一定能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維納此言一出,四座皆驚,大家都被他的這道妙題深深地吸引住了。整個會場上的人,都在議論他的年齡問題。
⑼ 兩篇有關數學學科的趣聞趣事
有關數學學科的趣聞趣事
一.1加1等於1
1+1=1,2+1=1,3+4=1,4+9=1,5+7=1,6+18=1。稍有數學常識的人都會說:「這專怎麼可能呢?以上的結屬論沒有一個是成立的。」千萬別急著說「不可能」。我們只要給這些數字加上適當的單位名稱,結果就是完全正確的,你瞧:1公里加1公里等於1公里,2個月加1個月等於1季度,3天加4天等於1周,4點加9點等於中午1點,5個月加7個月等於1年,6小時加18小時等於1天。
二.數學趣味賞析之人生幾何
點———如果沒有從開始時的點點滴滴做起,那麼以後就沒有一線希望。
線段———只是比原來多了一點,卻決定了你的大小,能量上測下,比長較短,但有了比較的你逐漸突破了一點又一點。
直線———超越了兩點的你,豪情萬丈,能長能短,任你去量,憑你去想,這兩點雖然只確定了你自己,確也讓你發生了變化。
射線———一個起點,一個方向。認准目標,你就勇往直前,前途無量。
⑽ 數學家的趣事
1、高斯
在哥廷根大學時,有次有事遲到,趕到教室時幾乎都已經下課了。高斯走進教室後,發現教師不在,黑板上寫著幾道題。高斯以為這些題目是今天的作業題,便把題目記下來。當晚,他花了一整夜時間去研究這些數學題,沒想到的是,這些題目異乎尋常地難。
高斯直到天亮也只解決了一道題,第二天他很沮喪地找到老師,把這些都告訴了他。他的老師異常震驚:「這些可都是數學史上最著名的難題啊,你竟然只花一個晚上就解決了一道?」
而高斯解決的這道難題,就是困擾了數學家兩千年之久的正十七邊形尺規作圖問題。那一年,高斯只有19歲。
2、華羅庚
有一次正在看店的華羅庚在計算一道數學題,來了一位女士想買棉花,當她問華羅庚多少錢時,他完全沉醉於做題中,沒有聽見對方說的話,當他把答案算完隨口說了一個數字。
而女士以為他說的是棉花的價格,尖叫道:「怎麼這么貴?」這時華羅庚才知道有人過來買棉花,當華羅庚把棉花賣給女士後才發現剛才自己的算題的草紙被婦女帶走了,這可把華羅庚急壞了,不顧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終還是被他追上了。
華羅庚不好意思地說:「阿姨,請……請把草紙還給我」。那婦女生氣地說:「這可是我花錢買的,可不是你送的」。華羅庚急壞了,於是他說:「要不這樣吧!我花錢把它買下來」。
正在華羅庚伸手掏錢之時,那婦女不僅沒要錢,還把草紙還給了華羅庚。這時的華羅庚才微微舒了口氣。回家後,又開始計算起數學題來。
3、陳景潤
陳景潤是我國有名的數學家。他不愛逛公園,不愛遛馬路,就愛學習。他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有一天,陳景潤在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發現頭發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不然人家看到了當他是個大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店去了。
理發店裡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陳景潤拿的牌子是三十八號。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麼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後從口袋裡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
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他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他看了看錶,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發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
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發了。理發員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發!」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里看書,他能聽見理發員喊三十八號嗎?
4、拉格朗日
拉格朗日(1736—1813),法國著名的數學家、力學家、天文學家,變分法的開拓者和分析力學的奠基人。他曾獲得過18世紀「歐洲最大之希望、歐洲最偉大的數學家」的贊譽。
拉格朗日出生在義大利的都靈。由於是長子,父親一心想讓他學習法律,然而,拉格朗日對法律毫無興趣,偏偏喜愛上文學。直到16歲時,拉格朗日仍十分偏愛文學,對數學尚未產生興趣。
16歲那年,他偶然讀到一篇介紹牛頓微積分的文章《論分析方法的優點》,使他對牛頓產生了無限崇拜和敬仰之情。於是,他下決心要成為牛頓式的數學家。
5、懷特海德
是英國著名的數學家,他是羅素的老師。當他工作時他可專心致志,旁若無人。有一次夏天羅素帶他的朋友去看懷特海德。當時他正坐在花園一個陰涼的角落在寫數學文章。
當時羅素和朋友距離他只有一碼距離,看他在紙一頁一頁地劃數學符號,完全不知道他們的到來。過了一會兒,他們只好帶著敬畏的心情悄悄地走開。
懷特海德不喜歡給人寫回信,有一次羅素寫信向他請教一個數學問題,當時他正准備和法國數學家龐加萊(H. Poincare1854-1912)打筆戰,因此急著想從老師那裡得回信,他沒有回信。羅素再寫一封信,懷特海德仍沒有回信。
羅素打了一個電報給他,他依然保持緘默。羅素又打了一封付好回資的電報給他,仍然沒有迴音。最後只好親自跑到他住的地方向他當面請教。
假如他的朋友有人收到他的信,大家便會集合起來恭喜接到信的幸運者,人家問懷特海德為什麼不回信,他說:「假如我經常要給人寫回信,我就沒有時間從事於獨創性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