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以一節課為例,談談信息技術應該怎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
信息技術運用於閱讀教學中形象,生動,學生容易記,印象深,學生容易學
❷ 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想像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想像是人類學習和智力活動的翅膀,也是創造性思維的心理基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像力,是開發學生智力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以下是博沃小編為您整理的如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的相關內容。
充實表象內容,豐富想像基礎。表象是頭腦中所保持的過去感知過的事物的映象,人對這些映象進行加工改造產生新形象就是想像。可見,想像是以豐富的表象為基礎的。表象越豐富, 其想像越開闊、深刻。因此,要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學生的頭腦中就必須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
多觀察事物,積累知識和生活經驗,是培養想像力的前提。學會觀察 葉聖陶先生說:「想像不過是把許多次數、許多方面所觀察得到的融合為一,團成一件新的事物罷了。假如不以觀察為依據,也就無從談起想像的作用。」大自然是神奇而豐富的世界,我們應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觀察自然,接觸社會,感受生活。
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並在觀察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發展好奇心和廣泛的興趣愛好,逐步打開學生想像的大門。例如,組織學生參觀展覽、名勝古跡,引導學生觀察東升的紅日、秋日的田野,欣賞悅耳的音樂、迷人的圖畫等等,使他們增加頭腦里的表象儲備,為想像提供取之不盡的素材。
2教師如何利用課堂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人的想像力是非常豐富的,強大的,據心理學家估計,一般人只利用了想像力功能的15%左右,其餘的處於「睡眠」狀態,等待我們去開發利用。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盡可能地、積極地為學生創造條件,努力培養他們的想像力。
善於點撥誘導,激發學生的聯想.培養學生想像力的途徑是多方面的,我們教師要把著重點放在學生積極思維的點撥與誘導上,善於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善於捕捉偶然事件或稍縱即逝的瞬間,及時發現學生的長處,並加以引導發揚。
點撥要富有啟發性,要用生動的言語、恰當的表情來啟發學生的想像,使學生能思之有所感、有所得。如:在習作《美麗的春天》教學中,通過指導學生觀察春天的花、草、樹木等景物的樣子,獲得表象後,再加上自己豐富的想像.
然後讓學生通過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描述出來,如果學生一下子寫時有困難,我就通過圖片聯想、播放音樂等進行視覺、聽覺刺激,來激發他們的想像,有時還可以通過讀一些範文,讓學生通過範文來模仿,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想像力
❸ 談談我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是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及案例
我個人認為,語文教師不應該只做一個教書匠,而應該作為一個雜家版。什麼都要知道一些,什麼權都要懂一些,什麼都要關注一些。
只有這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隨時給學生補充各種知識、隨時引導學生對事件的看法、隨時指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❹ 有哪些小游戲適合在課堂中(低年級)帶孩子玩用來調節課堂氣氛。
游戲1:照鏡子
只需請幾組人上台 , 一個人當照鏡子的人 , 另一個人當鏡子 , 當鏡子的那個人要學照鏡子的人的動作。
游戲2:雙人運球
二人一組,面對面,雙手互搭對方的雙肩,用額頭共同頂住一隻排球。主持人發令後,用側身路的方法 , 從起點跑出 , 至對面標志物後繞過返回 , 將球傳給下一對人做 , 方法同前。看哪小隊完成任務又快又好。 還可以討論:如何協調配合,才能減少失誤取得勝利?
❺ 結合教學實例談談小學語文怎麼樣備課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想上好語文課,首先必須備好課,而要備好課,除了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准和認真鑽研教材外,更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幾件工作:
一、分析學生
教師備課時,為了做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除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外,更重要的是具體了解學生已有的語文基礎,如語文的學習成績,接受水平,對語文的愛好程度,知識缺陷等。這無論對已經任教或新任一個班的語文教師來說,都是必要的。新教師可以通過與原任的語文老師交談,或與學生單獨談話,或復習提綱,或課外輔導等了解。教師備課到某一具體課文時,還要分析學生有可能遇到的困難,或可能提出的問題,必要時還可以先找幾個有代表性的學生做些了解,以便備課做到有的放矢。如:小學三年級語文古詩《望盧山瀑布》,這是唐代詩人李白寫的一首詩。作者抓住瀑布的動態,用誇張的手法寫出了磅礴的氣勢,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情。要讓學生理解文章的這些特點、難度是很大的,但如果教師在備課時就先分析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或可能提出的問題。如:1、「飛流」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用「飛」?2、「九天」是指什麼?真的有「九天」嗎?3、「掛」字能不能換成別的字?為什麼?又如《少年閏土》這篇課文的第一段,學生可能這樣提問:1、初次和這位朋友見面,會有什麼樣的印象?2、對話中有哪些意思?(必有「看瓜刺猹」)3、這些希奇事如果要我和閏土干,我想應干哪件事?(必有「看瓜刺猹」)…………
二、分析教材
在鑽研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課文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化分析教材,直接關繫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如教學《拔苗助長》一課,教師應這樣想:1、需要做哪些准備?分幾步走?怎樣突出重點、難點?2、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怎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4、怎樣向學生提問題?5、怎樣引導學生理解課文?6、怎樣安排課堂練習?7、對可能發現的錯誤怎樣糾正?8、怎樣檢查了解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怎樣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課內外作業怎樣安排以適應學生的不同程度?······只有這樣組織教材,才能備好課。
三、分析教法與學法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小學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必須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善於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好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與學法,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選好的教學方法與學法要以所教的課文、目的、任務、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學校的教學設備等幾個方面,綜合加以考慮。如培養學生的語感。我主要採用以下幾點:一是要求學生反復誦讀。如《荷花》一課:1、「冒」還可以換成別的什麼字?2、讀讀這段課文,體會體會,怎樣「長」出來才是「冒」出來?3、課件播放荷花錄像,引導學生想像「冒」出來的荷花彷彿想干什麼?三是學生積累應用,積累就在於「使其言皆若出吾之心,使其意皆若出吾之心」,熟讀成誦的過程,不僅是積累大量的感性語言材料的過程,也是內化成套的語感、圖式的過程。又如:教漢語拼音盡可能有趣味性,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看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教學識字可以創設教學情境,如教學《鳥兒、花兒》之後,我帶著學生到校園參觀,讓學生認一認花壇中的廣告語:「花兒在睡覺,不要吵醒它」,「我要長大,不要踩我」;再如學了《中國人》之後,讓學生認一認比較常見的國名。學了《秋天的果園》之後,讓學生和父母一起逛超市,認認小果名,自學課時進行交流······這樣,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漸擴大識字量。提高了識字能力,同時養成了認識生活的習慣。但是,教學時,為了最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往往不單純使用一種教學方法與學法,而採取幾種教學方法與學法,合理化配合。如通常採用的邊講邊練,就是把講解和練習有機結合起來,發現普通的問題或個別學生的錯誤時,都可以採用談話的方法加以解決。
總之,備好一堂語文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認為除了上面說的以外,選好課眼,設好主問題,教好關鍵性細節,也是抓住了上好課的關鍵。因為選准課眼和設置好主問題,既能突出教學內容的整合,又能使教學重點更加突出;落實關鍵性細節,能使課充滿濃郁的語文味。課眼、主問題、關鍵性教學細節,絲絲相扣,和諧交融,能發揮最大的教學效益。
因此,備課是一項深入細致的工作,不管是新的教師還是有經驗的教師,都必須認真備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