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數學開放式課堂教學設計應遵循怎樣的原則
目標正確就是指制定的教學目標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目回標是設計教學過程答的依據,是課堂教學的總的指導思想,是上課的出發點,也是進行課堂教學的終極回宿。如何制定出一個具體明確又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呢?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結合數學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制定出本節課的教學計劃:要使學生把握哪些知識、形成什麼樣的技能技巧、達到什麼樣的熟練程度、會用哪些方法解題等,這就是雙基目標。其次是考慮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思維能力,這是思維能力的目標。再次是想一想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哪些思想教育,培養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是滲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後是考慮哪些地方可以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是創新教育的要求,這也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目標。
⑵ 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要遵循哪幾個原則
讓學生帶著問題輕松走進課堂,在愉快且又適度緊張中學習、探究;又要讓學生帶著版新的更高層次的問題走出課權堂。要想達到這種教育效果,就要在課堂教學設計上下功夫。
課堂教學設計是指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也是一個將一般教學理論具體應用於課堂教學實踐的籌劃的過程。課堂教學設計的要點應該是正確地確定教學目標,合理地選取教學方法,它不但包括教學目標、內容、和形式的選取,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運用過程的規劃,還包括課堂上學生的活動及教學管理的設計。搞好課堂教學設計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必然是對影響學生學習成果的各種因素加以優選的成果。如何具體地搞好課堂教學設計,將是擺在我們在教學中所面臨和關注的一個問題。
課堂教學設計的原則是我們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活動的依據,在遵循一般的教學論的原則的前提下,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中,我認為還應該突出以下三個教學設計原則。
⑶ 教學設計應遵循哪些原則
1、系統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由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分析、版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以及教權學評估等子系統所組成,各子系統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2、程序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諸子系統的排列組合具有程序性特點,即諸子系統有序地成等級結構排列,且前一子系統制約、影響著後一子系統,而後一子系統依存並制約著前一子系統。
3、可行性原則
教學設計要成為現實,必須具備兩個可行性條件。一是符合主客觀條件,二是具有操作性。
4、反饋性原則
教學成效考評只能以教學過程前後的變化以及對學生作業的科學測量為依據。
(3)課堂教學的導入的原則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其實就是教師依據本節教學內容、課程要求及學生年齡特點,提前預設適合的課堂教學流程。好的教學設計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側重學生的多種能力訓練,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完成教學目標
加涅曾在(教學設計原理)(1988年)中界定為:「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systematic)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系統本身是對資源和程序作出有利於學習的安排。任何組織機構,如果其目的旨在開發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學系統中。」
⑷ 課堂教學管理有哪些原則
課堂教學管理有哪些原則
(一)目標導向性原則
良好的課堂教學管理目標可使師版生的心理同步權、思維定向,使師生的活動有共同的指向,成為教學中的行為方向。
(二)規范性原則
課堂教學管理的規范化、常規化、過程化、和科學化,有利於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課堂活動,有利於學生完成課堂活動計劃。
(三)整體性原則
課堂教學活動是由教師、學生和環境共同組成的小型社會,課堂是學習活動的大環境,任何課堂活動都應該以謀求課堂整體發展為導向,無論是課堂教學環境的設置、課堂教學時空的安排、課堂事務的處理、課堂活動的進行,都要顧及課堂的整體效應,追求課堂管理的質量。
(四)靈活性原則
課堂教學管理應根據學生條件、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變化而進行必要的調整。要把課堂教學的靈活性與真實性,多樣性與有效性有機結合。
(五)發展性原則
課堂教學管理的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素質發展,教學質量提高。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來確定課堂教學管理的目標,立足於引導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營造師生互動的氛圍,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和探索。
⑸ 生物教學中課堂導入應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1、導入環節的原則:
(1)、課堂導入要圍繞教學目的,緊扣教學重點和難點,努力做到先聲奪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開啟學生思維之窗,使學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的學習狀態。
(2)、導入的時間不宜過長。
(3)、導入的素材和內容要貼近大多數同學的實際生活,盡量做到直觀化。
(4)、教師對待課堂導入要靈活多變,課堂導入因人因時因教材不同,方法不拘一格。
2、導入環節的一些具體策略:
(1)、直觀導入直觀導入就是教師通過實物、圖片、圖表、模型或幻燈形式來導入新課,這一導入是建立在直觀的基礎上,既可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又可引起學生的興趣。
直觀導入的方法,引導學生觀察客觀存在的事物,提出新問題,從解決問題入手,自然地
過渡到新課學習;同時,這種方法還有利於學生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在許多課型
中都可以使用這種方法。
(2)、實驗導入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科學實驗也是生物課堂導入的一種重要方法。所謂「實驗導入」就是指運用科學實驗導入新課,利用實驗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願望,使學生獲得課題意識,明確學習目的,動員必要的已有經驗和認識,進入探究與學習的狀態。探究式教學是現代教育的新方法,學生的各種能力是以探究思維能力為核心發展起來的。質疑、引趣、爭辯等是引發學生進行探究思維的有效方法。教師應根據需要在探究教學活動中靈活掌握,恰當引導,以達到引發學生探究思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3)、舊知識導入「溫故而知新」。舊知識導入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利用鞏固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為新的知識的講授作好鋪墊。通過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的舊知識的聯系,讓學生從已有的舊知識自然地過渡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要學的知識,教授新課的效果也就更好了。這樣就不會使學生覺得新知識的出現很突兀,讓課堂有的放矢。教師可以在充分利用學生學過知識或已有的經驗,新舊聯系,承上啟下,以
舊引新,自然地導入新課。
(4)、利用熱門話題、新聞事件導入
在生物教學中,從一個驚異事件或現象開始教學,會使學生充滿探究的慾望。能源危機、基因組計劃、毒奶粉等熱門話題既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學生關心的話題,以此作為導入可以給學生帶來極大的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習關注社會時事、理論聯系實際的習慣。在實際教學中,巧妙應用社會關注的熱點和話題導入課堂,也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5)、故事導入故事導入指教師講述一個故事或者預設一個情景,讓學生對將要學到的知識產生極大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為接下來的教學作更好的鋪
墊。從故事或其他途徑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認知好奇心,而學生的認知好奇心一旦被
激發出來,就會產生學習的內部動機。當然,作為課堂導入的故事首先必須和課堂內容相
關,同時要求教師的語言講求藝術性,生動活潑,簡練,避免冗長拖沓。只有這樣,才會
在實際教學中取得應有的效果。課堂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如開門見山法,習題演練法,討論法等等,要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加以選取,以求達到理想的效果。
⑹ 課堂導入技能的實施有哪些原則
1 、目來的性原則
導入本身源是手段,運用這一手段,要有明確的目的。教師設計任何一種導入,都要十分清楚為什麼要這樣設計以及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可能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導入方式和類型,要服從於教學任務和目的,要圍繞教學和訓練的重點,不能喧賓奪主,只顧追求形式新穎而不顧內容。導入的目的性與針對性要強,要有助於學生初步明白將學什麼?怎樣學?為什麼要學?針對教學內容的特點與學生實際因材施教,不搞千篇一律,不追求形式上的
「 花俏 」 。
2 、啟發性原則
導入要具有啟發性,以便引起學生思維的積極狀態。導入要有利於引起注意、激發動機、啟迪智慧,盡量做到
「 導而弗牽,開而弗達 」 、 「 引而不發 」 。盡量以生動、具體的事例和實驗為依託,引入新知識、新概念。設問與講述要求能做到激其情,引其疑,發人深思。用例應
「 當其時 」 、 「 適其時 」 。
3 、關聯性原則
課堂導入的根本目的是服務於所授知識點,因此導入要具有關聯性。要善於以舊拓新、溫故知新。導入的內容要與新課的重點緊密相關,能揭示新舊知識聯系。方法服從於內容,導入語要與新課內容相匹配,盡量避免大而無當,海闊天空。
⑺ 進行課堂教學評價要遵循哪些原則
(1)主體性原則。課堂評價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課堂要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學生參與廣泛,師生充分交流。學生自主思考、探究學習。只有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2)發展性原則。教師的專業成長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得到鍛煉,專業的眼光、專業的晶質、專業的技能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得以形成。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的方向應該沿著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向發展,因此,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應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
用發展的眼光去評價教師的語文課堂上的教學思想,評價教師對文本價值的認識,對師生關系的處理,對語文課堂特點的把握。發揮課堂教學評價的導向、反饋、激勵等有效功能,用客觀的、動態發展的眼光去評價教師,把評價的著力點最終放在課堂教學質量上,放在教師的綜合素質上,放在教師的專業發展上。
(3)過程性原則。對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不能只看學生的最後表現,評價的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課堂教學的結果,或把課堂教學結果作為獎勵、評定教師專業水平的唯一條件,而是診斷教師教學的問題,調整教師發展的目標,滿足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的需要。因此要把評價的目光放在整個教學的全過程。
關注教師課前對文本價值的鑽研是否到位,課堂中對教材的處理是否恰當,最後對自己的教學評估是否適度。關注教師在教學全過程中是否把學生作為主體,是否把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落實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4)有效性原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應以新課改教育教學理念、現代課堂教學觀為依據,運用可操作的較為科學的手段,評價主體按照一定的價值標准,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要素及其發展變化進行價值判斷。
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可以為被評價者進行教學程序的設計、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手段的創新,提供有效的參考和借鑒。要把定量和定性評價、教師自身、學生及他人的多元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評價更加客觀、真實、有效,具有促進意義。
⑻ 簡述課堂教學的三大原則是什麼課堂教學有哪三大策略
課堂教學的三大原則:
1、目標原則
課堂管理應當有正確而明晰的目標,它為教學目標的實現提供保證,最終指向教學目標。
目標本身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響和制約師生的課堂活動,能起積極的導向作用。
並且,目標使學生成為積極的管理參與者,對於發揮學生自覺的求知熱情,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也具有積極意義。
2、激勵原則。
通過各種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熱情。
貫徹激勵原則,首先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努力創設和諧愉悅的教學氣氛,創造有利學生思維、有利教學順利進行的民主空氣,而不應把學生課堂上的緊張與畏懼看作管理能力強的表現。
3、反饋原則。
運用信息反饋原理,對課堂管理進行主動而自覺的調節和修正,是反饋原則的基本思想。課堂管理的具體要求和措施只有建立在班級學生思想、學習特點的基礎上,才能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這首先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的起始環節——備課過程中,認真調查教育對象的具體狀況,分析研究必要的管理對策。還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斷運用即時信息來調整管理活動。
課堂教學的三大策略是:
一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教學策略——化難為易
1、化抽象為形象。教師可以運用形象比喻使語言形象化,通過圖像的直觀性把課文所描寫的景色所闡述的道理具體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他們獲得生動的形象,還可以通過表演、演示、操作等動作使之形象化。
2、化理論為實踐。它具有生活性、活動性、經驗性。教師要將語文學習回歸於生活中,在使用、應用中學習語文,積累經驗、結合自己的經驗去感悟理解。
3、化未知為已知。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是以舊知為基礎的,新知識可以在舊知的基礎上引申和發展起來,要麼在舊知的基礎上增加新的內容,要麼由舊知重新組織或轉化而成。所以利用舊知學習新知是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學策略。
4、化復雜為簡單。教師要教簡單的語文,要簡單的教語文。而把復雜的語文教學做簡單,要做到:教學目標要簡要,教學內容要簡約,教學過程要簡潔,教學方式要簡練,作業要簡化。
二是增進學習結果的教學策略——化淺為深
1、由結論到過程。讓學生學深學透的第一要義就是要展示知識本身的產生和形成過程,同時也要讓學生的思維捲入到知識的獲得過程。
2、由知識到問題。教師應把知識轉化成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思考、探究,並圍繞問題進行交流、互動、研討,這樣就能引導學生把知識學深學透。
3、由已知到未知。教學中要善於把學生從熟悉的地方引到陌生的地方,由已知引到未知,讓學生處在陌生、未知的狀態,以激發學生的思考。
4、由一元到多元。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是認識和思維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為此,新課程教學提倡和強調學生對文本的多種解讀、對問題的多種解答和對情景生活的多種體驗感悟。多樣化和個性激活了課堂、激活了思維,有助於學生學得深、學得透,學出個性。
5、由傳承到創新。學習不僅僅是對課本知識的傳承和接受,也是對課本知識的創新和質疑,這樣的學習才會學得深學得透。
6、由依賴性的學到獨立性的學。教師要改變舊的課堂教學方式,變「我告訴你」為「我幫你忙,你自己去學」,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學會,學得深、學得透。
7、由教知識內容到教思維方法。以書本形式出現的知識,它的思維和智力價值是潛在的。
三是提升學習體驗的教學策略——富有情趣
讓學生越學越愛學、樂學的具體策略有很多,但這些策略一定有其共同的秘訣:富有情趣。情趣是快樂和幸福的源泉,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享受到學習的快樂,體驗到發現的幸福。這是有效教學的動力源泉。
(8)課堂教學的導入的原則擴展閱讀:
課堂教學的優點:
班級教學的主要優點是:
1、把相同或相近年齡和知識程度的學生編為班級,使他們成為一個集體,可以相互促進和提高。
2、教師按固定的時間表同時對幾十名學生進行教學,擴大了教育對象,加快了教學進度,提高了教學工作效率。
3、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方面有統一的規定和要求,使教學能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和發展教育事業。
4、各門學科輪流交替上課,既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又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減輕學習疲勞。班級教學的出現是教育史上一個重大的進步。
班級教學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不能充分地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照顧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同時又難以充分照顧優、差生的學習和發展。
⑼ 課堂教學管理原則有哪些
僅供參考:
一、切實加強課程管理。
要嚴格按照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課程、課時計劃,把各種課程開全開足,決不隨意加課減課。把教師在課程計劃執行中有無違規現象,作為評選先進的依據,並與獎懲掛鉤。
學校對每天的教學活動實行全天候管理,校長、教導主任、值班教師每天從早讀、晨會開始到放學結束,進行巡視檢查,如發現私自調課、不按教學常規上課,課堂環節脫節、不完整,隨意上自習進行或未按規定時間放學等現象,都作為教學事故記錄在案,並根據「一評三考」獎懲條例進行處理。
二、切實加強課堂教學管理
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是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要根據各年級、各學科學生的基礎和不同特點,制定教學目標,使向40分鍾要質量的口號真正落實到每一堂課,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教師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積極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努力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針對本校教師課堂教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現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課前。
教師上一堂課並不難,上一堂有質量的課就不容易,經常上高質量的課就更不易,其功夫應該下在課前。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雖然我們備課是直接,但也要仔細研究備課,寫好批註與反思。必要時採取集體討論的方式備課。必須嚴格做到六個統一,即統一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資料、測驗考試和教學目標。
第二、把力量放在課內。
教師每堂課盡可能做到優質高效,必須遵守幾點原則:(1)必須明確本堂課教學目標;(2)必須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3)必須當堂檢查、反饋和鞏固。
教導處對課堂教學質量的管理辦法是:(1)隨堂聽課,不打招呼,聽後個別交換意見,提出要求和建議。(2)對於不帶教案,作業未批改上課的要按照「一評三考」的實施辦法嚴肅處理。(3)組織教師評選優質課活動,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全校教師都可以聽,然後進行評課,共同研討課堂教學改革的經驗和做法。
第三、把補困加在課後。
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全體學生完全掌握所學的知識是不現實的,總會有那麼幾個學生在學習上有困難跟不上其他同學。教師決不放棄每一位學生,不僅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疑難問題,而且更要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問題。學校將會建議採取如下措施:(1)建立後進生成長檔案;(2)任課教師必須對任課班中的後進學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學時要分層次教學;(3)教師須利用課余時間對後進學生進行個別輔導;(4)經常與後進學生談心,鼓勵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只要他們有所進步,就給予肯定和鼓勵。
第四,精選課堂教學例題、習題、作業題。
1、作業的形式要多樣,可分口頭、書面、思考、製作、測量、觀察、調查等,中高年級學生適當布置一些課外閱讀作業,力求能開拓學生知識面,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
2、作業的內容要精選,份量適當,難易適度,並具有層次性、思考性、應用性、開放性。嚴格按照上級規定,控製作業總量,既不加重學生負擔,又能保證練習質量。課堂作業必須當堂完成。
3、作業的規格要統一,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按時、獨立完成作業,做到書寫工整、格式規范、步驟清楚、書面整潔。
4、批改作業要及時、認真、細致、不漏批錯批。當天的作業當天批改,作文必須在下次習作前批改結束,作文批改要有總批和眉批,批語要有針對性、指導性,字跡要工整。
5、重視作業的講評,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主要問題,要及時講評和糾正。對好的作業要予以表揚,同時督促學生訂正錯誤,對無力訂正的學生應進行面批。
我們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的例題、習題和學生作業題做到精選精改,注重效率。
第五、堅持學月檢查制度
每學月對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批改等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每次檢查要有結論、檢查人要簽名,加蓋學校公章並做詳細記載。每次檢查後,學校要在教師會上總結,對工作做得好的要表揚鼓勵,對存在的問題要實事求是地提出,限期整改。
第六、加強過程管理。
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除了平時的常規檢查,隨堂聽課外,加強對個別教師、不安心教學教師的管理。採取分階段、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轉變其思想,提高其業務能力。方法為:一聽(聽課堂教學);二看(看備課筆記、作業批改);三座談問卷(開學生座談會、問卷調查,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四總結提高(在上述調查基礎上,指導其總結成功的教學經驗,以發揚光大;指出其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改進措施和意見)。全面解決教和學之間存在的實際問題,保證學校教學活動有秩序、高質量地正常開展,有培養全體教師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教學作風,加強課堂教學管理。
第七、教師操作。
教師要耐心細致做好後進生的思想工作,讓後進生樹立信心。堅持日常轉化。任課教師每周利用課余時間,與後進生進行談話,補習至少一次,在課堂上教師對差生要多啟發誘導,多提問差生,多檢查他們的課堂作業。對他們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要及時進行鼓勵,讓他們找回自尊和自信,樹立起奮發向上的動力。最後一名差生進步了,整體質量就自然會水漲船高。
第八、自我提升。開展「一幫一、齊進步」結對子活動,後進生主動找「先進生」,取得他們的幫助,提高自身的成績。
第九、家庭協助。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號召家長每日檢查孩子的作業,幫助孩子弄懂學習內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學習成績。
第十、落實新課改理念,課堂教學要實現「四個轉變」:一是由重教向重學轉變。要求教師從學情出發,根據學生設計課堂教學,並合理運用教學手段和方法,注重學法指導;在評價一節課的優劣時,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學生是否學會了學習,學的是否投入、是否精彩。二是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改變教師直接將結論拋給學生,再布置相應習題讓學生進行強化訓練的做法,倡導教師注重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和觀察分析中自己歸納,得出結論。三是由重傳授向重指道轉變。要求教師注重對學生學法指導,並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還要學會傾聽和等待,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四是由落實一維目標向實現三維課程目標轉變。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