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藏族舞舞步有那些
1、自然位
「自然位」是指人在生活中的自然站姿,位置相當於「正步位」和「小八字位」之間,腳尖不靠攏,兩腳尖分開不大。
2、扶胯
五指自然合攏,雙手掌心扶在腰胯兩側,肘與身體平行。這是藏族舞蹈的一種特殊叉腰姿勢。
3、小顫
「自然位」,雙膝比較鬆弛地上、下屈伸。是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動律。
4、退踏步
「踢踏舞步」。站「自然位」,身體輕松自然。(以右腳為例)右腳前半腳掌向後踏一步,左腳原地輕踏一步,右腳再向前重踏一步,重心仍在左腳。三步均應踏地有聲,前兩步較最後一步略輕些。「退」和「踏」中間,間隔一腳距離。
(1)藏族舞蹈步伐組合教學擴展閱讀:
分類
藏族舞蹈,從總體上可劃分為民族民間自娛性舞蹈和宗教舞蹈兩大類。這兩大類舞蹈都有各自豐富的文化內涵、優美而瀟灑的翩躚舞姿和獨具特色的舞蹈風格及形式。
其中的《羌姆》,則屬於宗教舞蹈類別中最為重要的寺院祭祀性舞蹈。寺院舞蹈《羌姆》的產生和流傳,與藏傳佛教的發生、發展密不可分。
同時,又由於藏傳佛教中不同派別的存在,使被人們俗稱為「跳神」舞蹈的《羌姆》,在舞蹈形式、道具使用以及表演者的裝束等許多方面,又都有著不同的特點與差異。
❷ 藏族舞的基本動作
分析如下:
藏族舞的基本動作
有三個方面,分別如下所示:
1.身姿要穩定:體態自然放鬆,重心微微向前傾,腳位一般都是小八字位。
(2)藏族舞蹈步伐組合教學擴展閱讀:網路:藏族舞
❸ 藏族舞的動作要領
先掌握基本動律。最基本動作的要領:雙手扶胯,或者雙手放在身體兩旁鬆弛狀態,身體上下小幅度的顫動,全身不要緊綳,鬆弛。藏族舞中的小顫,是最關鍵的動作。
「顫」、「開」、「順」、「左」、「繞」是各種類不同藏舞的五大共同元素。
步伐:
平步:全腳踏地, 幅度至腳踝處即可。
撩步:在顫動律基礎上,先將腿吸起再向前或旁由彎曲到伸直的撩出。
靠步:分為單靠和長靠,是踏步加點地的組合。
單靠腳下一步腳後跟點一下;長靠通常為三步一點。
刨步 :要先向前小踢腿 ,再腳帶動小腿,用前腳掌踏地向後吸起。
滑步:是前腿向前或旁上步,後腿緊隨貼住地面。
甩袖:大臂發力,將水袖完全甩至空中,讓其在空中滯留一會兒再緩緩落下。
看完視頻後要多加練習,熟能生巧。
(3)藏族舞蹈步伐組合教學擴展閱讀:
藏族舞以及望果節簡介:
藏族是中國56個民族中,人口較多、分布地域廣闊的民族之一。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的藏族,發源於西藏境內雅魯藏布江流域的中游地區,集中分布在我國西藏自治區和青海、甘肅、四川和雲南 4省內各地區。具有悠久的民族歷史和豐富的文化。
因藏族生活地域的差異、各自與周邊其他民族的交往,而在相同類別的文化現象與藝術品種、節日和祭祀活動中,形成了諸多形式不一、風格各異的禮儀和歌舞。
在藏族的民間節日中,希冀豐收與歡度「望果節」是辛勞了大半年後人們的最大期盼和喜悅。在藏語中「望果節」的「望」字,意為「田地」,「果」為「轉圓圈」,「望果節」的整個意思便是:圍繞豐收的田野歌舞。
「望果節」的由來和酬神儀式的舞蹈,在《笨教歷演算法》中有一定的記載。傳說在公元五世紀末,藏王布德貢堅向笨教教主請教保佑作物豐收的辦法時,教主指出:讓耕作的農民在即將收獲的田地周圍繞行並舞蹈娛神,上天將會賜予豐收。
從此,每年收獲之前,笨教僧侶充當祭祀隊伍的先導,高舉幡旗、手拿纏繞哈達的木棒「達達」與羊右腿,率領著各個村落手持青稞麥穗的農民和盛裝婦女,排成長長的隊伍,圍繞農田地界進行「收斂地氣、祈求豐收」的法式活動。在這浩盪的大遊行過程中,人們不停地高呼贊美神靈和祈求豐收的口號,直至回到村中,把麥穗和小旗插在谷倉或神龕上為止。
藏族舞 網路
❹ 藏族舞蹈連五步動作要領是什麼
藏族舞的動復作要領 步伐上,制1平步要全腳踏地 抬起幅度不要過高 至腳踝處就好。
2撩步要注意在顫動律基礎上,先將腿吸起再向前或旁撩出,撩是由彎曲到伸直的過程 所以要膝蓋帶,經拋物線出去。
3靠步分位單靠和長靠 是踏步加點地的組合,單靠腳下一步一點(腳跟點地)長靠通常為三步一點。
4刨步 要先向前小踢腿 然後 腳帶動小腿踏地向後吸起,注意踏地時要用前腳掌 不是全腳。
5滑步是前腿向前或旁上步後腿緊隨貼住 注意後腿要緊貼地面 托滑吸至腳踝。
手臂動作:甩水袖時注意大臂發力 將水袖完全甩至空中再緩緩落下 要讓水袖在空中滯留一會 。看了這個視頻,要注意的是身體。
藏族舞蹈基本體態:膝蓋鬆弛,膝部有規律的顫動、屈伸;身軀微前傾,曲背;扣胯;五指自然並攏;腳位(小八字位、丁字位) 基本動作特點。
❺ 急,有沒有人知道藏族舞中的技巧主要有哪些5個就行。還有它的步伐可以概括為什麼等12種基本步伐謝謝了
藏族舞蹈[1]的特點:「顫」、「開」、「順」、「左」、「繞」是各種類不同藏舞的共同特點,或稱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從而構成了它區別於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學概念。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豐富,從腳部動作上可概括為「蹭」、「拖」、「踏」、「蹉」、「點」、「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種基本步伐。 藏族舞蹈的手勢,可歸納成「拉」、「悠」、「甩」、「繞」、「推」、「升」、「揚」七種變化。弦子:是屬於藏族裡面的慢板。節奏是像上的,身體慢起慢下。 ① 基本步伐②手形③腳位 2基本步伐——弦子步伐 ① 平步 ② 拖步 ③ 三步一撩 ④ 二步踢撩 ⑤ 單靠步 ⑥ 連靠步 ⑦ 長靠步 鍋庄 踢踏 1.自然位 「自然位」是指人在生活中的自然站姿,位置相當於「正步位」和「小八字位」之間,腳尖不靠攏,兩腳尖分開不大。 2.扶胯 五指自然合攏,雙手掌心扶在腰胯兩側,肘與身體平行。這是藏族舞蹈的一種特殊叉腰姿勢。 3.小顫 「自然位」,雙膝比較鬆弛地上、下屈伸。是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動律。 4.退踏步 「踢踏舞步」。站「自然位」,身體輕松自然。(以右腳為例)右腳前半腳掌向後踏一步,左腳原地輕踏一步,右腳再向前重踏一步,重心仍在左腳。三步均應踏地有聲,前兩步較最後一步略輕些。「退」和「踏」中間,間隔一腳距離。踏地節奏是:?X X X ? 基本動作的要求及做法 1、齊眉晃手 規格及要領:雙手下垂,動作時曲腕,屈肘,以腕帶動,兩手於胸前交替晃動。右手順時針劃圓,左手逆時針劃圓。此動作有大、中、小之分。小於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於齊眉;大於前上方。 2、晃蓋手 規格及要領: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經上弧線從旁及里,形成上弧線的流動。單手的晃蓋亦常見多出現於腰旁,腹前。 3、髖前劃手 規格及要領:雙手下垂,左右手先後在髖前從內向外至旁劃圓。右手順時針,左手逆時針在平面上劃圓。髖前劃手和齊眉晃手屬規律性連接。 4、前後擺手 規格及要領:兩手下垂於身旁,向前後45°擺動,手腕主動。 5、橫向擺手 規格及要領:兩手下垂於身旁,多為單手的橫向擺動,手腕主動帶動小臂,大臂附隨。 6、平面擺手 規格及要領:兩手下垂於身旁,單手起至旁,從外至里於胸前水平面擺動,手腕帶動,臂附隨。 二、藏族舞蹈下肢動作類 踢踏類 (一)、顫踏動律訓練 基本動作的要求及做法: 1、碎踏 規格及要領:雙腳全腳交替踏步,雙膝顫動,踏腳節奏均等。 可進、退、轉體。 動作短句: 2/4 中速 准備:體對一方向,基本體態,雙手垂於體側。 [1]-8:(右始)保持基本體態,一拍一步「碎踏」進。 [2]-8:(右始)保持基本體態,一拍一步「碎踏」退。 [3]-4:(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轉,體對七方向。雙手由外及里「抹」。 5-8:(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轉,體對五方向。雙手由里及外「攤」。 [4]-8:反復[3]-8動作。體對三、一方向。 2、顫踏 規格及要領:弱拍雙膝下沉,動作腿重拍踏地伸直膝蓋顫動(變 支撐腿),同時抬起另一隻腿。動作時,踏地與抬起另一隻腿同步,顫時保持上身的穩定、鬆弛。 動作短句: 2/4 中速 准備:體對一方向,基本體態,雙手垂於體側。 [1]-6:右腳「顫踏」(抬左腳),同時左轉腰,里「橫向擺手」。 7-8:體對一,原地左右「碎踏」二步。外「橫向擺手」。 [2]-8:做[1]-8反向動作。 [3]-4:做[1]-8動作。 5-8:做[2]-8動作。 [4]-8:反復[3]-8動作。 3、抬踏顫 (抬踏亦叫「岡打」) 規格及要領:弱拍雙膝下沉,同時抬起前腳掌,重拍膝關節帶動,踝關節發力,腳掌快速擊打地面,同時顫膝。可雙腳亦可單腳做。 動作短句: 2/4 中速 准備:體對一方向,基本體態,雙手垂於體側。 [1]-8:保持基本體態,原地雙腳「抬踏顫」四次。 [2]-2:保持基本體態,原地右腳「抬踏顫」一次。 3-4:做1-2反向動作。 5-8:反復1-4動作。 [3]-2:原地右、左腳「抬踏顫」各一次。 3-8:反復1-2動作。 [4]-8:原地右、左交替「抬踏顫」八次。 4、吸顫步 規格及要領:動作腿吸腿時,支撐腿蹭踮顫膝一次,再落腳「碎踏」二次。注意保持上身的穩定、鬆弛。 動作短句: 2/4 中速 准備:體對一方向,基本體態,雙手垂於體側。 [1]-2:左「吸顫步」進(吸左腳),右「前後擺手」。 3-4:做1-2反向動作。 5-8:反復1-4動作。 [2]-8:反復[1]-8動作退,雙手上位左、右擺手。 5、退踏步 規格及要領:動作腿後撤半步,腳掌著地,同時支撐腿微離地面,da拍支撐腿踏地,再動作腿踏地顫膝。動作時,它具有退顫分離顫,踏地後順勢滑的特點。 動作短句: 2/4 中速 准備:體對一方向,基本體態,雙手垂於體側。 [1]-8:右「退踏步」四次,「前後擺手」四次。 [2]-8:反復[1]-8動作,同時左轉一周(7、5、3、1方向)。 基本動作加強訓練 1、顫踏組合 音樂 2/4 中板 准備:體對一方向,基本體態,雙手垂於體側。 [1]-4:保持體態,雙手向上晃手至「斜上位」。 5-8:保持手位,前彎腰90°,又腳勾腳「旁虛步」敬禮。 [2]-4:收右腳正步位,基本體態(雙手垂於體側)顫膝。 5-8:保持體態,(右始)原地「碎踏」四次。 [3]-3:保持體態,原地右「顫踏」(踏右腳顫膝,抬左腳),里「橫向擺手」。 -4:原地左右「碎踏」,外「橫向擺手」。 5-8:做1-4反向動作。 [4]-8:保持體態,(右始)「碎踏」前行。 [5]-8:反復[3]-8動作。 [6]-8:保持體態,(右始)「碎踏」後退。雙手曲肘經肩向上抽再向前拋出,還雙手垂於體側。 [7]-8:保持體態,(右始)「碎踏」左轉四個方向(二拍移轉)。 手1-2:雙手體前內「抹」,3-4:雙手外「攤」,5-8:反復1-4動作。 [8]-2:(右始)向左橫「踏」四步,雙手體側「攤手」。 3-4:原地右腳「踏」二次,雙手體前內「抹」外「攤」. 5-8: 做1-4反向動作。 訓練提示: 1、顫膝時強調重拍向下,鬆弛、自如、靈活。 2、組合節奏准確,動作協調、連貫。
❻ 藏族舞蹈的一些基本動作要什麼
藏族舞蹈的基本動作包括三個方面:身姿穩定、手臂晃擺、腳步顫踏。
1、身姿穩定
體態自然放鬆,重心微微向前傾,腳位一般都是小八字位,身姿要保持穩定。
(6)藏族舞蹈步伐組合教學擴展閱讀
1、藏族舞蹈有五大元素——「顫」、「開」、「順」、「左」、「繞」,它們是不同種類藏舞的共同特點,使藏舞區別於其他民族舞蹈的美學概念。
2、藏族舞蹈在舞蹈的律動上還存在著最基本的「三步一變」、「後撤前踏」、「倒腳輾轉」、「四步回轉」的共同規律。在這種共同規律的基礎上產生出種種不同的變化,再加上手勢的運作、腰身的韻律、音樂的區別而構成不同的舞蹈風格。
3、「蹭」、「拖」、「踏」、「蹉」、「點」、「掖」、「踹」、「刨」、「踢」、「吸」、「跨」、「扭」12種基本步伐是藏族舞蹈的腳部動作。
4、「拉」、「悠」、「甩」、「繞」、「推」、「升」、「揚」則是藏族舞蹈的七種手勢變化。
5、舞蹈技巧主要有:輾轉、刨腿轉、踢腿轉、果諧轉、跨腿轉、跳跨轉、推磨轉、蹲轉、跪轉、掖轉、正反轉、扭腰正反轉、擰身反跨轉、點步翻身、踏步翻身、點轉、平轉、小蹦子、躺身大蹦子、平轉虎跳以及跨腿跳、吸腿跳、蓋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貓跳等等。
❼ 求一份藏族舞蹈步伐組合的教案!急用,謝謝!
一、 教學內容:
1、新授基本步法組合
2、復習藏族體態與動律
3、復習慢板弦子
二、 教學目的:
1、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學習藏族舞蹈基本步法等各種組合,培養熱愛祖國,熱愛各族人民的情感。
2、通過藏族舞蹈訓練,使身體上體處於自然放鬆體態,訓練膝蓋,腳踝的屈張和力量,身體的協調,重心控制,對快板節奏的敏感度。
3、 慢板中弦子的訓練,體會呼吸調控上體左右,體會腳步的厚重感。
三、 難點和突破點
1、 基本步法中「七下退踏步」身體協調,腳步踏准節奏。
2、 弦子訓練注意節奏,速度前頂後拖,體現沉重感。
四、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基礎訓練
1、 基本素質訓練
2、 朝天登訓練組合
3、 呼吸提沉訓練組合
三、復習藏族基本體態動律
1、 顫膝、踏地組合(注意點:身體鬆弛,膝蓋放鬆,腳掌全腳踏地,重心下沉)
2、 剛打組合(注意點:左腳上同時地面右腳掌踏地,腳跟不離地,左腳全腳再踏地,左右腳交替踏)
3、 後腿步(注意點:踏三下,第四拍顫膝)
四、新授:基本步法組合
一)新授:第一基本步
1、 教師示範:第一基本步
找出重點:看看根我們上幾節課學的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2、 學生找出一樣的:身體體態,顫膝、鋼打;不一樣:手臂姿態,上體姿態
3、 學生自己訓練學習分幾組
4、 集體訓練
5、 跟著節奏音樂練習,找出優秀的學生示範,找出它的優點,不足,交流
6、 學生自己找毛病
7、 教師檢查,分析講解示範練習
8、 跟音樂練習
9、 復習後退步,連上第一基本步練習
10、 集體練習,注意身體姿態放鬆
二)、新授:七下退踏步
1、教師示範:這是什麼?
2、學生找出根以前學習的「鋼打」相同的地方
3、教師講解:把「鋼打」的步伐改變一下,運用前後組合成的一段步伐
4、重點:一、二兩步是往後退,第三步是往前走,第四步顫膝。
5、注意七下退踏步的身體協調
6、集體練習,找出「小老師」結對子
7、分小組練習,教師個別指導
8、教師講解節奏力度,速度
9、集體分組表演交流
三)、步法組合
1、復習弦子,體會腳步沉重感
2、教師示範講解
3、顫膝+踏地+後退步+七下退踏步+後退步+弦子
4、學生練習,注意節奏速度,腳步聲音的輕響
5、整體練習、學生分組練習
6、交流,個別,集體,分組
7、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