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中歷史教學論文
試論高中歷史教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歷史教學首先要達到一定深度
教師的歷史知識的教學必須要達到一定深度,為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下打基礎。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加強歷史概念教學,注意准確、科學地表達歷史概念,並要理解和掌握歷史概念。因為歷史概念是對歷史事實和歷史現象的抽象與概括,反映其本質特徵。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和理解歷史概念的過程,就是訓練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規律性,大到一個時期、一個階段的歷史事實及其特徵和規律,小到一個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如講世界近代史上冊第二章「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東西方世界」時,我先向學生指出這個時期的歷史的主流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發展,接著介紹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分為三個時期:17世紀資本主義制度開始建立;18世紀資本主義制度在北美和歐洲進一步建立;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勝利。向資本主義過渡的途經有三條: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通過資產階級的改革確立;通過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確立。這種講解使學生對資產階級革命有整體概念,有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講授歷史知識必須與有計劃的培養學生能力相結合,知識和能力是相輔相成的,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能力的形成又是進一步獲取知識的條件。因此在教學中既不能單純講知識而不培養能力,也不能單純培養能力而脫離知識,而應在講授歷史知識時貫徹能力培養,在能力培養的基礎上獲得新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50c6c010009xm.html
其餘的在這個網址里,不能幫你復制是因為,網路不允許出現的字眼好多,比如說我們的dang
Ⅱ 高中歷史必修一總結論文
2002級學生畢業論文工作從2006年1月開始布置,至2006年6月末結束。本次畢業論文工作按照學校和學院有關畢業論文工作的規定程序和質量要求認真組織實施,結合歷史專業特點,進行創造性的工作,在全體教師和同學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現就本次畢業論文工作情況進行簡要的總結。總結將主要從本次工作的具體實際出發,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思考,並提出如何改進的思路和措施,使畢業論文工作不斷得到進步和發展。
一、畢業論文工作的基本狀況和評價:
基本狀況:本次畢業論文工作按照學校和學院的基本規范要求進行,由於准備工作較為充分,沒有出現大的失誤。2006年初,歷史系召開2002級畢業論文工作動員會,就畢業論文的相關事項進行了認真的動員工作。2006年新學期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選題,各教研室為學生提供了新修訂的畢業論文參考題目,學生初步選定了論文題目。4月中下旬,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史4個小組分別召開了開題報告會,大多數學生的論文題目通過,部分學生的論文題目進行了調整,學生開始進入畢業論文大綱寫作階段。5月初,學生基本完成了寫作大綱,經過指導教師同意,進入正式寫作階段。5月末多數學生完成初稿,6月初完成2稿,6月中旬最後定稿。6月17日開始,分4個小組(中近史、中現史、中古史、世界近現代史)進行了第一輪答辯按規定進行。經過學生申請和指導教師推薦,17名學生進入第二輪答辯。6月23日,第二次答辯進行,最後確定學生畢業論文成績,並對畢業論文的後續工作進行了安排。
基本評價
從畢業論文的工作過程的主要環節進行簡要的分析總結,總結經驗,查找不足,以借鑒於今後工作的不斷創新與進步。
本次論文工作的准備情況:本次畢業論文工作,准備的較為充分,按程序和規定對教師和學生的各方面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建議;要求師生對畢業論文工作要思想上給予應有的重視,正確認識論文工作的意義;特別強調了學生在選題上突出學術性和現實意義,注重選題的科研訓練以符合專業發展目標的要求,能夠較好地體現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和考核;組織教師對原有的畢業論文參考題目進行了時適的調整,更多地突出了對論文的學術性和選題前沿性的要求,並注意與教師的科研特長相結合,加強教師指導工作的針對性,提高指導的力度;學生選題要注重難易程度,注重其學術性與可行性相結合,要求深入了解學術信息動態,廣泛收集資料;著重提出學生要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課題,鼓勵學生創新意識的發揮,在體現理論聯系實際的務實作風基礎上,給學生充分展示個性的空間。歷史系歷來重視學生的實踐性教學訓練,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實際創作能力,許多學生不同程度地參與過科研活動和受過學術活動的影響,這些對歷史系學生的論文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積極的影響。
本次畢業論文工作前期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習慣性的問題。從學生選題和開題前後來看,部分學生的選題還是有些盲目,不斷地進行修改,一方面說明學生經過長時間的專業學習,但研究方向並不明確,我們的平時教學工作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對畢業論文工作沒有給以應有的重視,直接影響到了論文的質量。在今後工作中應幫助學生盡早確定專業研究方向,從研究方向帶動對歷史專業學習的興趣,提高專業修養和素質;學生論文中選擇地方史的很少,使學生論文在整體上的獨立和創新研究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論文指導過程:主要是考察教師在指導論文過程中的作為,工作態度、工作效率和工作量。在論文工作過程中,我們對教師的指導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在嚴格遵守指導規范和紀律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師的指導質量,要求教師以嚴謹認真的態度來指導學生畢業論文。在教師指導觀念上,重點強調指導過程要充分體現師生間的學術合作意識,鼓勵學生提出自已的見解,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性,提倡有個人風格的學術論文。為保證實習質量,在具體指導過程中,努力克服困難,嚴格按照學校要求進行工作,教師的指導學生數量限制在學校允許范圍內,教研室在努力做好進行監督和檢查工作。從實際效果來說,整體工作是順利而有成效的。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教師的指導水平和工作態度有差別,個別教師知識結構較為單一,對跨方向的論文的指導有一定的難度,對學生論文內容中並不是自己研究方向的問題,指導不到位,因此教師需要自我提高和訓練,由於教師較少,加上學生可以自由選題,對指導教師出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後在此方面應當給以重視。此外,教師自己填寫指導記錄,有些過於形式化了,有許多指導工作是隨時進行的,而不是指定時間地點的,再者,也難以保證其真實性的。我們認為:應由學生來做更好一些,由學生在教師指導的時候做記錄,也是作為修改論文依據,通過學生的記錄中來考核教師的指導工作。
畢業論文答辯:此項環節是對學生的一次全面綜合的考核,既可考核學生的內在知識的深廣度,更是對學生外在的學術氣質與綜合表述能力的現場檢驗。從本次論文答辯過程可以看到,多數學生對論文答辯給以了足夠的重視,並且進行了精心的准備,對教師所提問題能夠流利的回答,也表現了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這與平時的課堂教學訓練有重要的關系,有些學生表現了很出色的素質。表現突出的學生的共同特點是,其一,基礎知識較為扎實,對論文中所涉及的諸多問題,基本上都能進行較為合理的回答,表現出了知識的熟悉程度和較為自如的應用能力。其二,具較為寬廣的知識面,能夠從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性認識歷史,形成一定的對歷史的宏觀認識,對論文所內含的歷史問題基本上能夠給以較為完整的回答,而不是僅僅止於專業方向所涉及的內容。其三,具有一定的理論研究意識,並能夠運用其來評價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較好的理論聯系現實和史論結合的研究方法;其四,是語言表達能力突出,邏輯性強,清晰准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綜合素質比較突出的學生論文有趙學梅的《論美國城市化郊區的發展》、孔淑霞的《洋務運動與中國近代化》、徐盛的《論徽商歷史及其文化的現代價值》、劉蕾的《論中共與馮玉祥的關系》、姜慧博的《論婦婦在抗戰中的貢獻》、何淼的《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對東北的爭奪》等。在答辯中,這些學生都能就自己論文內容和觀點進行學入的分析和闡述,質量較差的論文在答辯中則一般表現為選題猶豫不定,由於在寫作過程中就存在許多問題,方向不確定,選題困難,寫作中基礎知識薄弱,明顯的不能很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因此在答辯中也自然表現的缺欠較多。答辯中,從整個組織工作是認真嚴謹而且有實效的。教師都能做到認真努力,嚴格要求,努力保質保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成績總體上的公正的,而且,也是得到學生認可的。
Ⅲ 高中歷史論文
[編輯本段]【世界博覽會之概述】
世界博覽會,簡稱世博會,是國際性的博覽會,世界博覽會(Universal Expo,Expo 是Exposition的縮寫; 也稱World Fair或World's Fair)是一項由主辦國政府組織或政府委託有關部門舉辦的有較大影響和悠久歷史的國際性博覽活動。它已經經歷了百餘年的歷史,最初以美術品和傳統工藝品的展示為主,後來逐漸變為薈萃科學技術與產業技術的展覽會,成為培育產業人才和一般市民的啟蒙教育不可多得的場所。
世界展覽會的會場不單是展示技術和商品,而且伴以異彩紛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壯觀景色,詳細正確的解說,設置成日常生活中無法體驗的、充滿節日氣氛的空間,成為一般市民娛樂和消費的理想場所。
[編輯本段]【世博的歷史與由來】
◆世界博覽會的由來
在古代農耕社會,人們往往在慶賀豐收、宗教儀式、歡度喜慶的節日里展開交易活動,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定期的、有固定場所的、以物品交換為目的的大型貿易及展示的集會。這就是世博會的最早形式。
公元5世紀,波斯舉辦了第一個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覽會。
18世紀,隨著新技術和新產品的不斷出現,人們逐漸想到舉辦與集市相似,但只展不賣,以宣傳、展出新產品和成果為目的的展覽會。
1791年捷克在首都布拉格首次舉辦了這樣的展覽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展覽會的規模也逐步擴大,參展的地域范圍從一地擴大到全國,由國內延伸到國外,直至發展成為由許多國家參與的世界性博覽會。
◆世界博覽會的歷史
1851年萬國工業博覽會成為了全世界第一場世界博覽會,在英國首都倫敦的海德公園舉行,展期是1851年5月01日至10月11日,主要內容是世界文化與工業科技,其定名中的「Great」在英文有偉大的、很棒的、壯觀的意思,藉此博覽會英國在當時展現了工業革命後,英國技冠群雄、傲視全球的輝煌成果。
1867年巴黎世博會已經具備了現代世博會的雛形。
二戰後,世界人民在滿目瘡瘓的廢墟上重建家園,並在恢復生產,復甦經濟的基礎上,於1958年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戰後第一個世界博覽會,主題「科學、文明和人性」。為了體現科學的這個主題思想,布魯塞爾世博會建造了一座原子能結構的球型展館,代表著人類進入了科技進步的新世紀的象徵,它獨特新穎的造形,雖然時隔快半個世紀之久,但仍然歷歷在目。博覽會的輝煌和豐富,幾乎便以往的所有世博會都默然失色。
1962年美國西雅圖舉辦了一次規模不大的專業性的博覽會 「太空時代的人類」。博覽會展出全新的先進科技,自動售貨機和單鋼軌鐵路,使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1964年為了紀念紐約建城300周年,紐約又一歷屆世博會標志次舉辦了世界博覽會,雖主題的格調高雅 「通過理解走向和平」。然而這次世博會濃重的商業氣氛,使觀眾駐足不前,失去了紀念活動的意義。1970年在日本大阪首次舉辦了世界博覽會,日本人稱之為萬國博覽會,體現「人類的進步與和諧」,向觀眾展示了繼東京奧運會之後,日本在各方面的發展和成就,得益於這次博覽會,日本在以後10年的經濟發展中,一直保持強勁的勢頭。
1985年再次舉辦世界博覽會,會址是在新城築波市,一座距東京50多公里的全新科學文化城。博覽會的主題是:「居住與環境 人類的家居科技」。時隔一年,加拿大為紀念溫哥華建城100周年,又舉辦了一次以「交通運輸」為主題的博覽會。
1988年是英國人在澳洲建立居住點200周年,為銘記這一日子,澳大利亞在東部黃金海岸城市布里斯班舉辦了世界博覽會。這次博覽會的主題「科技時代的休閑生活」。體現了人類在當今科學技術極其發達的時代中休聞和娛樂。各國都圍繞這個主題大做文章,以體育、文娛、旅遊、休閑、烹調、園藝等等各種內容來體現人類生活的豐富多彩。
1990年日本大阪舉辦丁AI類專業性的國際花綠博覽會,主題是:「人類與自然」。展出以世界園藝為內容,作為慶祝大阪「新的開端」100周年的紀念活動。這次展覽會共有82個國家參加,55個國際組織與日本各省市和大企業都單獨設了展館或展台。百次在亞洲實現了大型國際園藝博覽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92年,是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周年,為此,西班牙政府在塞維利亞舉辦了世博會,把博覽會歷屆世博會標志的主題命名為「發現的時代」。世博會佔地面積478萬平方米,有100多個國家參加。觀眾達6000多萬人次,中國館展出四大發明及長征系列火箭等,被評為「五星級展館」。
1993年韓國大田博覽會,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由發展中國家舉辦的世界博覽會(認可類)。主題為:「新的起飛之路」。中國館展示了航天科技,三峽工程等,共接待觀眾350萬人次,為各展館之最,被評為五大最佳展館之一。
1998年在葡萄牙里斯本世界博覽會。1998年是聯合國批準的國際海洋年,博覽會的主題為:「海洋——未來的財富」。
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主題「人類、自然、科技」,參展國家和組織共計172個,為往屆世博會參展國家、地區和組織最多的一屆。
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主題「自然的睿智」,是最近的一次注冊類世博會,中國館接待觀眾570萬人次,為接待觀眾最多的展館。
2008年,西班牙薩拉戈薩世博會,水塔是2008年薩拉戈薩世博會的標志性建築,也是薩拉戈薩城市最高的建築。水塔是世博園中三大主題展館之一,展覽「水,生命之源」主題的場所,為此也稱水塔館。
◆世界博覽會一覽表
時間 舉辦國/城市 名稱
1851年 英國/倫敦 萬國工業博覽會
1855年 法國/巴黎 巴黎世界博覽會
1862年 英國/倫敦 倫敦世界博覽會
1867年 法國/巴黎 第2屆巴黎世界博覽會
1873年 奧地利/維也納 維也納世界博覽會
1876年 美國/費城 費城美國獨立百年博覽會
1878年 法國/巴黎 第3屆巴黎世界博覽會
1883年 荷蘭/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國際博覽會
1889年 法國/巴黎 世界博覽會(1889)
1893年 美國/芝加哥 芝加哥哥倫布紀念博覽會
1900年 法國/巴黎 第5屆巴黎世界博覽會
1904年 美國/聖路易斯 聖路易斯百周年紀念博覽會
1908年 英國/倫敦 倫敦世界博覽會
1915年 美國/舊金山 舊金山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
1925年 法國/巴黎 巴黎國際裝飾美術博覽會
1926年 美國/費城 費城建國150周年世界博覽會
1933年 美國/芝加哥 芝加哥世界博覽會
1935年 比利時/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
1937年 法國/巴黎 巴黎藝術世界博覽會
1939年 美國/紐約 紐約世界博覽會
1958年 比利時/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
1962年 美國/西雅圖 西雅圖廿一世紀博覽
1964年 美國/紐約 紐約世界博覽會
1967年 加拿大/蒙特利爾 加拿大世界博覽會
1970年 日本/大阪 日本世界博覽會
1971年 匈牙利/布達佩斯 世界狩獵博覽會
1974年 美國/斯波坎 世界博覽會1974
1975年 日本/沖繩 沖繩世界海洋博覽會
1982年 美國/諾克斯維爾 諾克斯維爾世界能源博覽會
1984年 美國/新奧爾良 路易西安納世界博覽
1985年 日本/築波 築波世界博覽會
1986年 加拿大/溫哥華 溫哥華世界運輸博覽會
1988年 澳大利亞/布里斯本 布里斯本世界博覽會
1992年 義大利/熱那亞 熱那亞世界博覽會
1992年 西班牙/塞維利亞 塞維利亞世界博覽會
1993年 韓國/大田 大田世界博覽會
1998年 葡萄牙/里斯本 里斯本博覽會
2000年 德國/漢諾威 漢諾威世界博覽會
2005年 日本/愛知 愛.地球博
2008年 西班牙/薩拉戈薩 薩拉戈薩世界博覽會
2010年 中國/上海 上海世界博覽會
2012年 韓國/麗水 麗水世界博覽會
2015年 義大利/米蘭 米蘭世界博覽會
[編輯本段]【世博管理組的介紹】
負責協調管理世界博覽會的國國際展覽局際組織是國際展覽局,英文簡稱為「BIE」。國際展覽局成立於1928年,總部設在法國巴黎,其章程為《國際展覽公約》。該公約由31個國家和政府代表於1928年在巴黎簽署,分別於1948年、1966年、1972年以及1988年5月31日作過修正。
國際展覽局(BIE)的宗旨是通過協調和舉辦世界博覽會,促進世界各國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交流和發展。國際展覽局的常務辦事機構為秘書處,秘書長為該處的最高領導,現任秘書長是洛瑟泰爾先生。
[編輯本段]【國際展覽局成員國】
截止2009年3月15日,有154個。名單如下:
◆歐洲地區(30個)
奧地利、比利時、白俄羅斯、保加利亞、捷克共和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英國、希臘、匈牙利、義大利、摩納哥、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烏克蘭、愛爾蘭、冰島。
◆北美洲地區(18個)
加拿大、美國、安地卡及巴布達、巴哈馬、巴貝多,貝里斯、哥斯大黎加、古巴、多米尼加、薩爾瓦多、格瑞那達、海地、墨西哥、尼加拉瓜、聖克提斯與內維斯、聖艾森特和格半提內斯、聖露西亞、特立尼達與多巴哥
◆南美洲地區(8個)
阿根廷、哥倫比亞、蓋亞那、秘魯、蘇利南、烏拉圭、委內瑞拉、巴西
◆非洲地區(11個)
阿爾及利亞、馬達加斯加、摩洛哥、納米比亞、奈及利亞、塞席爾、南非、坦尚尼亞、剛果、突尼西亞、烏干達
◆亞洲地區(13個)
孟加拉國、柬埔寨、中國、印度尼西亞、以色列、日本、韓國、寮國、黎巴嫩、馬來西亞、蒙古、阿曼、菲律賓、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
◆大洋洲(3個)
澳大利亞、諾魯、帛琉
[編輯本段]【舉辦城市選舉規則】
世界博覽會是由一個國家的政府主辦,有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參加,以展現人類在社會、經濟、文化和科技領域取得成就的國際性大型展示會。其特點是舉辦時間長、展出規模大、參展國家多、影響深遠。
自1851年英國倫敦舉辦第一屆展覽會以來,世博會因其發展迅速而享有「經濟、科技、文化領域內的奧林匹克盛會」的美譽,並已先後舉辦過40屆。按照國際展覽局的最新規定,世界博覽會按性質、規模、展期分為兩種:一種是注冊類(以前稱綜合性)世博會,展期通常為6個月,每5年舉辦一次;另一類是認可類(以前稱專業性)世博會,展期通常為3個月,在兩屆注冊類世博會之間舉辦一次。注冊類世界博覽會不同於一般的貿易促銷和經濟招商的展覽會,是全球最高級別的博覽會。
國際展覽局是專門從事監督和保障《國際展覽公約》的實施、協調和管理舉辦世博會並保證世博會水平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截至2002年11月,有89個成員國。1993年5月,國際展覽局正式接納中國為第46個成員國。根據選舉規則,國際展覽局成員國無論大小,各擁有一票的選舉權。在第一輪投票中,如果某候選國城市獲得三分之二以上的選票,該城市將成為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舉辦城市。如果第一輪投票中沒有任何一個候選國城市獲得所需的選票,則將進行第二輪投票,但在首輪投票中得票最少者將不再參加角逐。在第二輪投票中,獲得三分之二以上選票的候選國城市當選。如若仍沒有城市獲得三分之二以上的選票,則繼續按照上述方式進行第三輪投票,直至選舉出2個得票最多的城市。最後的角逐將由這2個城市進行,其中得票較多的獲舉辦權。
[編輯本段]【世博會的申辦程序】
◆一·申請
按BIE規定,有意舉辦世博會的國家不得早於舉辦日期的九年,向BIE提出正式申請,並交納10%的注冊費。申請函包括開幕和閉幕日期、主題,以及組委會的法律地位。BIE將向各成員國政府通報這一申請,並告知他們自通報到達之日起6個月內提出他們是否參與競爭的意向。
◆二·考察
在提交申請函的6個月後,BIE執行委員會主席將根據規定組織考察,以確保申請的可行性。考察活動由一位BIE副主席主持,若干名代表、專家及秘書長參加。所有費用由申辦方承擔。考察內容是:主題及定義、開幕日期與期限、地點、面積(總面積,可分配給各參展商面積的上限與下限)、預期參觀人數、財政可行性與財政保證措施、申辦方計算參展成本及財政與物質配置的方法(以降低各參展國的成本)、對參展國的政策和措施保證、政府和有興趣參與的各類組織的態度,等等。
◆三·投票
如果申辦國的准備工作獲得考察團各項的支持,全體會議將按常規在舉辦日期之前八年進行投票選擇。如果申辦國不止一個,全體會議將採取無記名方式投票表決。
若第一輪投票後,申辦國獲三分之二票數,該國即獲得舉辦權。若任何申請均未獲三分之二票數,將再次舉行投票,每次投票中票數最少的國家被淘汰,隨後仍按三分之二票數原則確定主辦國。當只有兩個國家競爭時,根據簡單多數原則確定主辦國。
◆四·注冊
獲得舉辦權的國家要根據BIE制訂的一般規則與參展合約(草案)所確定的復審與接納文件,對展覽會進行注冊。注冊申請應在開幕日之前五年提交給BIE。這也是主辦國政府開始通過外交渠道向其它國家發參展邀請的時間。注冊意味著舉辦國政府正式承擔其申請時提出的責任,認可BIE提出的標准,以確保世博會的有序發展,保護各成員國的利益。BIE在收到注冊申請時,將向舉辦國政府收取90%的注冊費,其金額按BIE全體會議通過的規則確定。
[編輯本段]【世博的分類及級別】
◆世界博覽會分類簡介
按照國際展覽局的規定,世界博覽會按性質、規模、展期分為兩種:一種是注冊類(也稱綜合性)世博會,展期通常為6個月,從2000年開始每5年舉辦一次;另一類是認可類(也稱專業性)世博會,展期通常為3個月,在兩屆注冊類世博會之間舉辦一次。注冊類世界博覽會不同於一般的貿易促銷和經濟招商的展覽會,是全球最高級別的博覽會。認可類博覽會分為A1、A2、B1、B2四個級別。A1級是認可類博覽會的最高級別。中國申請的上海世博會屬於注冊類世博會。
◆A1級世界園藝博覽會主要規定
根據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規章的規定:
①A1博覽會必須包括含園藝業的所有領域;
②最小展出面積:50公項(50萬平方米),其中建築物所佔最大面積為總面積的10%(不包括用於室內展覽的建築面積);③展覽面積用地面積的至少5%應留給國際參展者;
④至少有10個不同的國家參展;
⑤財政保證金:20,000瑞士法朗;
⑥A1級博覽會每年不超過一次;
⑦每個國家每10年中不能舉辦一次上A1級博覽會,舉辦時間最短3個月,最長6個月;
⑧免費提供場館對不發達國家提供資助。
[編輯本段]【中國與世界博覽會】
◆中國加入國際展覽局
經國務院批准,並獲國際展覽局確認,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以國家名義於1993年5月3日正式申請加入國際展覽局,並於1993年12月被選為該局信息委員會會員。
◆中國第一次參加世博會
中國第一次參加世界博覽會應該始於1851年的倫敦世博會,中國廣東商人徐榮村將自己經營的「榮記湖絲」裝成12捆,托運往英國終於質壓群芳,脫穎而出,獨得金、銀大獎。
中國政府第一次自派代表,以國家身份參加的世界博覽會是1876年的費城世界博覽會。當時作為中國工商業代表的人叫李圭,他是一個有智、有勇、有謀、有骨氣的中國人,但淹沒在那個萬馬齊喑的時代。李圭寫了一本書叫《環游地球新錄》,記錄了1876年的費城世界博覽會,雖然他是中國代表團中唯一的一個中國人,但畢竟這是中國人第一次正式踏足世界博覽會。
◆新中國參加過的歷屆世博會
從1982年起到現在,受中國政府委託,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以國家名義累計9次組織中國館參加了世界博覽會。即:
1982年美國諾克斯維爾「能源」世博會;
1984年美國新奧爾良「水源」世博會;
1985年日本築波「科技」世博會;
1986年加拿大溫哥華「交通運輸」世博會;
1988年澳大利亞布里斯班「科技時代的業餘生活」世博會;
1992年義大利熱那亞「船與海洋」世博會;
1992年西班牙塞維利亞「發現的時代」世博會;
1993年韓國大田「新的起飛之路」世博會;
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海洋——未來的財富」世博會。
其中,在1988年布里斯班、1992年塞維利亞和1993年大田世博會上,中國館二次被評為「五星級展館」,一次被評為「最佳外國館」。
◆中國歷次世博會、世園會
1.1999年昆明世園會;
2.2006年沈陽世園會;
3.2010年上海世博會;
4.2011年西安世園會
Ⅳ 論文:結合高中歷史教學漫談什麼是高效課堂
新課改以來,為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許多學校和老師把構建歷史高效課堂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但在實際教學中卻存在著形式化、模式化的做法,這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對此本人從以下幾個方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弄清什麼是高效課堂,它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高效課堂是指在單位時間內,在全體學生積極、主動、愉悅的參與下,高效率地完成教學目標,使全體學生都能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獲得高效全面發展,全面達成「三維目標」。所以在這個概念中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高效全面的實現三維目標。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積極思考,並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愉悅的學習體驗以及道德提升和人格發展。
其次,弄清怎樣才能實現高效課堂?
第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制定科學的學習目標。
構建高效課堂最重要的是實現「三維目標」。三維目標是一個相互滲透、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在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既有能力的培養,也有對史學方法的學習和運用,更有情感的體驗和正確價值觀的培養。所以我們在制訂學習目標時對這三個方面要進行全盤考慮。學習目標是學生通過學習要達成的目標,所以學習目標的制定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三維目標是否科學主要看它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這就決定了我們備課的出發點應立足學生,以學生為本,密切聯系學生實際。
從學生實際出發,我們必須重視學情分析。怎樣了解學情呢?我的做法是,通過預習讓學生把自己已知的、未知的、能知的、想知的寫在學習卡片上,收集並加以匯總。據此,我再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和重難點,從而實現了有的放矢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真正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心理認知特點,才能准確找到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最近發展區,成功搭建已知和未知的橋梁,從而准確定位學習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學情分析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也是我們成功構建高效課堂的核心和關鍵。
第二,要讓學生做到「主動參與、積極思考」。
高效課堂要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情境中主動參與,在參與過程中進行積極思考,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並從中掌握歷史知識,獲得情感體驗,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
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學生興趣廣泛、好奇心強、思維開闊、見解獨特、感官敏銳,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多種教學手段,不斷給學生的感官以新的刺激,使其大腦始終處於積極活躍的狀態。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搞清楚哪些知識適合視覺沖擊,哪些知識適合聽覺感受,哪些知識適合動手實踐。此外,問題的設計要巧妙、有深度,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能拓展學生的視野,要避免形式花哨走過場。這樣,學生就能通過耳聞目睹、口誦心思,始終保持他的興趣點和關注點,在無聲無息中自覺做到「主動參與,積極思考」。 第三,注重「形式」,更要重視「內容」。
三維目標實現的過程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核心和關鍵。為推行高效課堂,有些學校制定了所謂的高效課堂標准,內容中竟有這樣的規定:老師連續講解不能超過5分鍾,學生自主活動不得低於35分鍾等內容。這樣一來,老師們就千方百計地去尋找別的方式來代替講課,什麼辯論會、音樂、詩歌欣賞、詩歌朗誦、影視欣賞等都搬進了歷史課堂。筆者認為,這些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可以,但是一定要注意兩點,一是與教學內容的協調;二是要注意適度原則。但不管什麼內容,節節都要討論,節節都要用多媒體,未免流入刻板僵化。譬如,有一位老師在講「祖國的統一大業」這一課時採用了《鄉愁》這首詩,這位老師對這首詩的安排真是難以讓人接受: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先集體欣賞一遍,然後個別同學朗讀一遍,最後在集體誦讀一遍,三遍下來再加上這位老師的點評總共用掉了10多分鍾,這在45分鍾的課堂上讓人搞不清是語文課還是歷史課。筆者認為,課堂上要不要講,講多少應該取決於授課內容,而不能硬性統一規定。比如概念性的東西,難以理解的理論性的內容就要講的多一些,而對於情感體驗方面的內容,就應講的少,而讓學生體驗的多一些。總之,課堂學習內容決定學習形式,形式服務於內容,而不能讓形式左右了內容。
第四,課堂目標、課堂活動與課堂評價應做到協調一致。
根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要求,歷史高效課堂的課堂目標、課堂活動與課堂評價應是協調統一的,但在接觸到的課堂案例中筆者發現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那就是一般三維目標制定的很具體,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注重利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實現「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兩個目標,而忽視了「知識與技能」的基礎目標;在教學的評價環節往往又反了過來,重視「知識與技能」目標,而沒有或很少對「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兩個目標進行評價,評價的方式也沒有做到多元化,往往是做幾個選擇題或材料題,進行簡單的講評了事。因為評價不是最終的目的,評價的作用在於它對同學們的激勵促進與導向功能,這樣目標、過程與評價相脫節的情況,勢必會導致學生又重新回到只重視知識與技能,而忽視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培養,這明顯與高效課堂理念背道而馳,筆者認為根本原因還是沒有脫離應試教育的怪圈。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構建真正的歷史高效課堂就應去掉那些片面追求形式、甚至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徹底糾正輕視歷史學科的觀念,真正做到圍繞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實際、腳踏實地地去研究、實踐歷史課堂教學,這樣才能全面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Ⅳ 增強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實效性之初探蔣婭琴電子版論文
通常都是為了體現兩人之間的某種情誼或人物間的新型關系,寫這類文章之前要弄清兩人之間的聯系和主次地位,意識到兩個人物之間應相互映襯,相互影響。
我們談到這個步驟是因為只有確定了要寫幾個人,怎樣寫
Ⅵ 高中歷史教學論文 如何依託教材改革歷史教學內容(二)
大學生自主學習歷史能力提升的必要性淺析
一、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觀版因素
二、影響大學生自主權學習能力的客觀因素
與中學歷史教學內容重復的矛盾
教學時數與教學內容的矛盾http://www.txlunwenw.com/jiaoyulunwen/20140420715.html沒有具體關於歷史教學的,不過你可以看看這篇,參考一下別人的思路是怎麼樣的,望採納
Ⅶ 高中歷史教學論文 如何做好課改下的高中歷史復習
因2007年高考方案的出台,自高二下學期開始,非歷史專業班的學生就已經轉入了復習階段,內容是歷史必修I、II、III共三冊。如何做好第一階段的復習,為高三的總復習打好基礎,是擺在老師和同學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然而我們都知道,復習課可能比上新課更難、要求更高。根據一學期上復習課的體會,以及從多年的復習教學和多次閱卷經歷中認識到的或成功或遇到的問題做下自我總結,做好幾點策略。 一、回歸課本,重視基礎。 進入復習階段之後,很大程度上是對課本知識進行深化和提高。一些學生認為是「炒冷飯」,於是,他們偏離課本,關注熱點和專題,造成知識不扎實、基礎不鞏固。對此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回歸課本、重視基礎。 1、回歸課本,應該注重課本閱讀。 首先,引導學生讀課本的目錄、章節、子目標題,充分利用歷史課本的目錄進行復習。從目錄出發,可以概括一件事物的發展過程和歷史階段特徵。如必修(III)文化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思想寶庫。本單元共六課:第一、二課介紹春秋戰國時期百家代表人物、主張及爭鳴,第三、四、五課講儒家思想的確立、發展、衰落過程,第六課是講科技思想專題的。綜上所述,可得出儒家思想的產生、確立、發展、衰落過程,利於把握專題,發掘隱性知識,構建階段和專題知識體系。 其次,讀引言,了解本單元歷史發展的線索與宏觀歷史背景和主要內容。比如歷史必修(III)第二單元中國古代文藝長廊:中國古代的文學藝術異彩紛呈,絢麗多姿,以其獨特的意蘊與風格,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散曲、明清小說,在不同的時代各領風騷,也是不同時代在藝術形式上的反映……詩文、書法、戲曲,匯聚悠悠萬事,濃縮人生精華。因此,閱讀引言部分,好處不言自明。 再次,緊扣關鍵詞來閱讀課本。抓著重詞,這有利於知識的強化記憶。著重詞包括「奠定」、「標志」、「開端」、「轉折」等等,如「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等。抓程度詞,有利於對知識的宏觀理解。如: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歷了「開始形成」、「進一步加深」、「大大加深」、和「完全形成」四個階段;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在1949年以前經歷了19世紀六七十年代「產生」和甲午戰爭後「初步發展」,辛亥革命後特別是一戰期間「進一步發展」的黃金時期,20世紀40年代「破產」等。 最後,讀課本的正文、地圖、圖畫、圖注、注釋、小字、課後練習、大事年表等。正文一般從時間、地點、人物、背景、過程和結果等幾個方面介紹所述內容,課本的小字應該引起重視,一是著重解釋教材中大字和插圖的小字;二是涉及知識結構的理論性小字;三是涉及教學重點難點的小字。
Ⅷ 高中歷史小論文範文
這篇是我自己寫的。你看看。
Ⅸ 如何提高高中教師歷史課堂效率的論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歷史教學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評價機制都有了新的變化。作為歷史教學中的課堂教學是實施新理念的關鍵,搞好歷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就能有效推進歷史教學改革的深入。
在傳統教學中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教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我們的學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這主要是由於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缺乏,教學效率極其低下。而教學效率低下又是由於傳統的分數為主要標準的評價制度的影響。導致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以分數為中心,採取一些違背教學規律的作法,如滿堂灌、超綱授課等。只注重短期效應,忽視學生終身發展和能力培養。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關鍵是教師如何組織實施課堂教學,關注有效課堂。所謂教學有效性就是師生遵循教學活動規律,以最優的速度和效率促進學生在「三維目標」上獲得整合、協調、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課程改革專家余文森教授認為:「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面向全體不是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一樣的發展,而是讓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有基礎上獲得發展。不要簡單地把學生之間的差異看成是教學的問題,而是要把學生之間的差異看成是教學的資源,教學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藝術地利用這一資源,使師生之間發生實質性的互動,這是實現教學增值,也是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保證。」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取決於實施者的理念和教學藝術,筆者通過二年的新課程教學,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教訓,就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談一點心得體會。
一、更新觀念,用好新教材。
改革是艱難的,一個長期從事傳統教學的教師所形成的觀念是根深蒂固的,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要加強理論學習,以積極的態度去變革傳統教學模式,但有時會在不經意之間本能地用老眼光看新問題。拿到新教材,第一感覺是新穎、圖文並茂,完全打破了老教材的體系,對知識進行了重組,以專題化方式出現,似乎教材變得更容易了。但在教學實踐中卻感覺到新教材存在諸多問題,不好用。轉念一想,新教材是許多專家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新理念指導下的教材,這樣的編排肯定有一定的道理。我發現,其實是自己的觀念上的問題,對新教材的理解是膚淺的。因為自己的「教材觀」有問題,是「教教材」的傳統觀念在作怪。通過進一步學習,與同行交流等方式,我發現新教材有許多亮點,尤其是有利於學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用好新教材,實現三維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前提。
1、用好「歷史縱橫」和「模塊鏈接」
新教材打破了傳統的以歷史事件發生、發展來編排的模式,要求學生在初中階段有較好的知識儲備,但由於學生差異較大,對大部分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如空中樓閣,可望不可及。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用好新教材中的必修及選修課本,要求學生將教材全部准備在手頭上。「歷史縱橫」模塊大多生動、形象,有利於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模塊鏈接」能有效補充歷史知識及歷史背景,有助學生形成對歷史事件的整體認識。如在學習人教版必修①第5課《古代希臘民主政治》時可參見必修③第5課《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這樣就能深刻理解古希臘民主政治發展的必然性,深刻理解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因此,在課堂教學開展前可安排學生自學「學史之窗」和「模塊鏈接」擴展知識面,補充基礎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適當補充一些史料,就會提升教學效果。
2、用好圖文史料。
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史料,圖文並茂,處理好壞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如果不用活史料,將會是對教材簡單重復,不利於學生能力的提升。編者的用意是希望學生通過對史料的學習掌握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於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解釋。因此,要求教師要有較高駕馭能力:一是史料的選擇,大部分可來自課本,還可以根據學生實際自行選擇一部分,有機整合;二是問題設置要有梯度,一方面可以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另一方面也是遵循認識的一般規律:從易到難,從低到高。史料運用得當。可以讓學生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良好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用好「學習延伸」
「學習延伸」模塊的設置,是對學生歷史綜合素質的一大提升,能充分考察和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既是對學習效果的檢測又是能力的提升,重在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探究學習能力、查閱資料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習慣。這一模塊對學生要求較高,由於學生個體差異,要靈活安排,不能「一刀切」,要尊重學生的選擇,可安排在課後進行。
二、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無定法,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群體將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學是一門藝術,認真研究了教材,研究了學生就能找到切實可行的教法。
1、材料學習法。
材料學習法是新課程教學中最重要和最能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方法。它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歷史學家實事求是求證歷史的方法,並形成有嘗試的歷史認識。如:引導學生分析材料得出結論,說明觀點;針對不同材料的證據,就內容和可信度做比較;選取某一主題,羅列來源不同的材料,讓學生整理歸納,並且解釋其中的差異,進而形成自己的推演,得出自己的結論。由於材料學習法讓學生經歷了一個「發現——分析思考——得出結論」的過程,因此具有探究式學習的特徵,體現了研究性學習實質的要求。
2、討論法。
討論法主要適用於原因,影響、評價類型的問題,一般採用分組討論。學生結合課內外所接觸的史實,通過分組討論,匯總,使其對歷史問題有一個更全面、清楚的認識,通過分組討論,形成一個小組綜合意見,既有利於提高學生參與意識,激發學生思維積極性和學習激情,還有利於對某一歷史問題有一個更全面、清楚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辯論法。
辯論法主要適用於一些思辨性較強,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會有不同結論,目前史學界仍存在一定分歧的歷史問題。如上選修④第一單元第1課,《統一中國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在小結階段可以組織學生辯論秦始皇的功過問題。在教授第二單元第1課儒家《創始人孔子》一課時,可以舉行一個辯論會,辯一辯孔子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的影響到底是「好」是「壞」,還是兼而有之?通過辯論培養學生思辨的能力以及從中感悟歷史是豐富多彩的,歷史結論具有多樣性和選擇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等,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4、比較法。
比較法教學是歷史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通過組織學生比較一些相似的或相異的歷史事件,引導學生思考影響歷史事件的復雜因素,學會靈活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教授《開辟新航路》一課時,可以引導學生比較新航路的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異同,尤其是對中西社會產生不同影響的原因。在教授日本明治維新時,比較中國戊戌變法與其異同。通過比較法教學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運用一定的歷史觀點去解決紛繁的歷史問題和現實問題。
5、講授法。
講授法是傳統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在新課程教學中仍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對於解決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重點、難點問題,尤其是學生知識儲備不足,思維能力難以達到的問題有著積極重要的作用。此外,這種教學方法也能更好地發揮教師在歷史知識,教學能力和水平上的優勢,引導學生更好地分析、解決問題。
除了上述幾種主要的教學方法外,有講敘法、觀察學習法、實踐學習法、圖表法等。若能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安排,將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創設民主環境,提高學生參與度,激發學習興趣。
1、創設民主課堂環境。
心理學家羅傑斯指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教育教學研究也表明,人在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下才可能有豐富的想像,才會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由此看來,課堂教學有效性體現在教師能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始終擁有安全、自由、開放的心境,無拘無束,敢疑敢問,敢說敢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的民主程度越高,學生自覺學習熱情就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
2、教學目標設置要具有層次和符合學生實際。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靈魂和方向,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必須要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由於學生發展的差異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客觀存在。既要讓大部分學生吃飽,又要讓一部分學生吃好,這就要求教師在關注「平均水平」的同時,兼顧優秀學生和後進學生,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全體學生有所獲,學能提高。
3、提高學生參與度。
有專家指出:「考察教學效率標准之一,應該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程度。在一堂課上,如果有70%以上的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這可以說是一堂高效率的課。」在教學中,老師積極主動的教,學生被動的學是無論如何難以實現有效教學的。著名教育家魏書生連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跟學生共同商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正如美國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成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過程。」要想提高學生參與度,要求教師採用靈活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多開展如討論、辯論,合作探究等多種形式,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所想、有所問、有所講、有所作、有所學、有所獲。
4、採用啟發式教學。
課堂教學發展打破了沉悶的課堂氛圍,課堂變得熱鬧起來。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記》中講「道而弗牽,開而弗達」,強調的是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啟發式教學關鍵是問題設置要有梯度,要有循序漸進的引導作用,一步步開戶學生智慧的大門,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成就感,讓學生帶著愉悅而奮進的心情一步步邁入知識的殿堂,為學生終身學習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