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研究方法

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1-01-24 19:24:46

㈠ 研究教學評價與測量的方法有什麼意義

在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教育測量與評價是教育科學體系中極其重要的學科之一。這是因為,教育測量與評價科學理論不僅在教育教學及教育管理等實際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而且在社會各個領域的人才選拔與評價過程中也有廣泛而重要的應用。所以,了解教育測量與評價的學科地位和作用,反思我國教育測量與評價的學科建設和學科地位之現狀,對學習教育測量與評價這門課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育測量與評價是現代教育科學研究的三大領域之一

20世紀教育科學研究發展迅速,形成一個龐大的教育科學體系。在教育科學體系中,有許多已經形成研究對象相對明確、研究內容相對獨立、研究成果已相對完整的學科分支。這些學科分支主要有教育學、教學論、課程論、教育心理學、 教育史、比較教育、教育統計學、教育測量學、 教育評價學、 教育管理學、教育哲學、教育社會學、教育經濟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育實驗設計、教育技術學、教育評估與督導、教育生態學等。在課程設置與學科建設中,教育測量與評價既可看成是教育測量學與教育評價學內容的整合並側重於教育測量的一門綜合性教育課程,又可以看成是一個兼容了教育統計、教育測量、心理測量、教育評價、教育評估、教育督導甚至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等在內容的學科群。因此,教育測量與評價在教育科學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育科學體系中帶有綜合性、技術性、實踐性、應用性等特徵的應用性學科,是人們依據教育基礎理論和教育規律來指導教育實踐通常所依賴的技藝與方法,它對體現教育科學學科的價值在許多方面起著「代言人」的特殊作用。
綜觀當今世界許多發達國家,教育基本理論研究、教育測量與評價科學研究以及教育發展理論研究已成為現代教育科學研究的三大領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研究和實踐也取得一定的進展。教育統計、教育測量、心理測量、教育評價等課程得到恢復和一定的重視。 為了盡快縮短與國外的差距,我國有關部門採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辦法,了解國外的科學發展動態,翻譯與編寫了一些教科書,以適應高校教學與科研的迫切需要。與此時,在老一輩專家的帶領下以及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國內一批教學與科研人員大力開展考試學、教育測量、心理測量、教育評估、教育評價、教育統計學的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成立了全國性的教育統計與測量、心理測驗、教育評價、考試學、人才測評等學術團體;國家及地方政府紛紛建立有關考試機構;創辦多種期刊雜志, 如《中國考試》、《中國高校招生考試》、 《考試、目標、評價》、 《考試研究》、《教育評價》、《中國高等教育評估》、《教育督導與評估》、《教育統計與測驗》、《考試報》、《自學考試雜志》等;促進我國教育測量、教育評價、教育評估、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各類資格證書考試的理論研究與實際工作的發展,體現了「教育測量與評價」學科重要的社會價值和應用領域。
然而,從我國教育科學學科專業建設、學位點建設的實際情況來看,應該說,教育測量與評價的理論研究還不能適應我國教育實踐的需要。許多人對教育測量與評價學科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到位。特別在教育學科分類和有關學位專業目錄中,找不到教育測量與評價學科的名稱。這與國外的情況很不一致,值得人們深思。

二、教育測量與評價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一)教育測量與評價在教育系統中的作用

教育本身是一個系統。所謂系統,指的是具有一定目的、有輸入和輸出的、且具有反饋功能的有秩序的整體結構。在教育系統中,學校、教師、學生、教育方案、課程、教材、教學訓練、考試評價等都是這個系統的組成部分。顯然,我們期待教育方案、課程、教學等都能給學生帶來某種變化,但不是說所有的教育方案、課程、教學都同樣有效地改變學生,也不是所有的學習者會按同樣的方式發生變化或有同樣的變化程度。因此,當我們根據教育目標和計劃, 把教育方案、課程、教學等因素(輸入條件)作用於學生身上後,需參照教育目標和計劃,對教育效果(輸出)及其輸入條件的妥當性予以測量評估、價值分析和判斷。然後,把這一測量與評價過程所獲得的信息反饋給教育者、學習者以及有關教育決策者,以便改進教育的策略與方案,更有效地達到教育目的。可以想見,在教育系統運轉過程中,除了對教育效果(輸出)要進行測量與評價外,還要針對影響教育效果的諸因素(輸入)進行客觀的分析和評價。教育測量與評價在教育系統中對實現教育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改革常常以教育測量與評價的改革作為突破口

學校教育考試制度和評價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教育考試和教育評價具有很強的導向功能。俗話說,考試是根指揮棒,就是這個意思。在世界教育發展史與教育改革行動中,因考試指揮不當使教育教 學走上不健康之路繼而引發教育改革運動的典型例子不少。例如,20世紀初的英國在建立了「11歲」考試制度後,競爭異常激烈,導致英國的小學教育為考而學,內容窄化,「應試教育」傾向嚴重。更甚者,有些地方的教育當局還根據「11歲」考試成績來評價學校和教師的教學水平,造成許多不良影響,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擔憂和指責,同時也引發許多教育論爭及其後的教育改革行動。到20世紀70年代末催生了 「英國國家課程改革」 計劃的實施與推廣。類似地,20世紀初期澳大利亞國家的學校中考試之風非常盛行,「周考、月考、學期考」等正規考試次數頻繁,學校根據考試成績作出關於學生升留級或獎勵的決策;有關教育當局則根據各校各科的考試成績,給學校和教師發獎金,甚至以明確的技術標准把考試分數同教師的薪金聯系起來定量發放。這種措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教師與學校的工作積極性,但也導致「為考而教、為考而學」的教育局面,使教育偏離了正確的軌道。因此,也引發了澳大利亞政府當局對基礎教育進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他一些國家,如美國、日本、印度等國也有類似的經歷。而我們中國本來就是「考試制度」的發源地,重視考試本來就是無可厚非。「因為,作為一種手段來說,我國的考試,確實是最'古'的,也是'最好'」的(孫中山是山語)。「但由於考試特別是像高考這樣的關鍵性考試具有指揮棒的導向作用,因此,在升學競爭激烈、教育觀念落後的情況下,」應試教育「傾向就會出現,教育就會偏離正確軌道,這對培養跨世紀人才和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來講,顯然是不利的。正是在這種教育與社會發展背景下,我國政府要求所有學校都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並且啟動了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方案,把課程改革、教與學的方式改革以及考試評價制度改革等統整起來。
總之,從英國國家考試制度及其課程改革、澳大利亞國家考試制度及教育改革、美國的教育測量運動及」八年研究「中的課程與教育評價制度改革、還有我國解放以來考試制度改革來看,考試評價制度改革不僅作為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而且有時還作為教育改革甚至政治體制改革或政治運動的突破口。因此,教育測量與評價在教育改革中常常處於突出的位置,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改革要求教育測量與評價更加科學化

教育目標的多樣性,必然要求教育測量與評價方法、手段的多樣化和科學化。中共中央、國務院1999年在《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多處講到考試、評估、 評價等改革問題。例如,針對高等教育,該決定中指出,要」加強對高等學校的監督和辦學質量檢查,逐步形成對學校辦學行為和教育質量的社會監督機制以及評價體系,完善高等學校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機制。「再如,針對招生考試和評價制度,該決定的第13條中指出,」改革高考制度是推進中小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按照有助於高等學校選拔人才、 中小學實施 素質教育和擴大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的原則,積極推進高考改革……逐步建立具有多種選擇的、更加科學和公正的高等學校招生選拔制度……鼓勵各地中小學自行組織畢業考試,採取多種形式改革高中階段學校的招生辦法,改革高中會考制度。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對學校、教師和學生的評價機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不得下達升學指標,不得以升學率作為評價學校工作的標准。鼓勵社會各界、 家長和學生以適當方式參與對學校工作的評價。「可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需要加快考試制度、考試方法、考試內容、評價方法和評價制度方面的改革,提高教育測量與評價的科學化水平。
由於基礎教育 在整 個教育結構和提高國民素質中具有的特殊作用,因此,基礎教育課程及其考試評價改革尤加緊迫。如同2001年國務院在《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所強調的那樣:」基礎教育是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對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培養各級各類人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全局性、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保持教育適度超前發展,必須把基礎教育擺在優先地位並作為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切實予以保障。「為了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教育部決定要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國家教育部於2001年6月7日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這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課程改革的總目標和具體的目標。其具體目標用」六個改變「加以表述,其中第五個」改變「指的是要」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此外,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第14條中指出,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的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水平。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周期性地對學校課程執行的情況、課程實施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評估,調整課程內容、改進教學管理,形成課程不斷革新的機制。「還提出要」繼續改革和完善考試制度「;」考試內容應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 重視考查學生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的能力「;」考試命題要依據課程標准,杜絕設置偏題、怪題的現象「;」教師應對每位學生的考試情況做出具體的分析指導「等一系列要求。
總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呼喚教育測量與評價科學化。中共中央國務院以及教育部頒布的這些重要文件,是指導我們搞好教育教學改革的綱領性文件,也是我們開展教育測量與評價改革的指導性文件。

四、科學運用教育測量與評價是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能力

(一)正確評價學生的發展是教師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育測量與評價對於教師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 書育人過程中,教師需要作出一系列決策和判斷,需要對學生的性向、能傾、成就、態度、興趣、潛能及發展等進行較全面的了解,這就需要採用教育測量與評價多種方法,以彌補教師非正式觀察之不足。教育測量與評價的技術手段不再是唯一的書面考試,而是涉及到測量與非測量的一整套評價技術。測量與評價的內容,不再是應該牢記和不該死記硬背的內容,而是涉及更廣泛的教育目標。既然學生的發展是生動活潑、多樣性的,那麼,測量與評價的方法及其結論也應當是豐富多彩、多樣化的、個別化的;測量與評價的目的,不再局限於給學生分等級排名次,而是對學生的發展和潛能進行系統的調查,發現學生的優點與長處,指出學生的缺點與不足,更重要的是要促進學生確立信心,認識自己的相對優勢與弱勢,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測量與評價的指導思想是為了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環境,而不僅僅是為了選拔適合精英教育的學生。因此,現代教育測量與評價的思想方法對於教師創造性地教學、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測量與評價的知識是教師必備的專業知識修養;評價學生的能力是教師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科學運用教育測量與評價的有關技術方法,是所有成功教學的基礎。

(二)國外教師教育普遍開設」教育測量與評價「類課程

在許多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雖然教師教育模式不一定相同,但對所有想當教師的學生至少要學習十門左右的教育理論課程,這一點卻是相同的。教育理論課程的學分比重,約占總學分的15~25%之間不等。其中包括」教育統計與測量「、」教育評價「等類型的課程。我國教師教育進入轉型期。教師專業化是國際教師教育的必然趨勢。為了培養能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的優秀教師, 教師教育模式、 課程設置、教育理念等都要進行改革。,包括要適當加大教育理論課程的比重,要開設教育測量與評價之類具有教育專業性、教育技術性的課程。這是順應國際教師教育的趨勢,也是實現教師教育目標的必要措施。
在我國,早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所有的師范學生都要學習教育統計與測驗。後來由於戰爭和國際政治斗爭等因素影響,師范院校停止開設這類課程。直到改革開放後,國內才首先在高等師范院校教育系和心理系等少數專業中恢復教育統計學、教育測量學等課程。而教育評價的課程則更落後,不但教材建設不盡人意,而且到目前為止許多學校還只列為選修課,甚至沒開設。與國外相比,我國師范教育課程結構中不僅教育理論課程比重偏小,而且除了教育系與心理系等少數專業外,絕大多數師范專業的學生沒有學習教育統計、教育測量與評價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這是不符合國際師范教育的發展趨勢,也不利於教師知識結構的優化。因此,這種現象應當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不過,在我國台灣地區的情況則不一樣。台灣地區的教師教育在理念、課程設置等方面與大陸有所差異。他們在教師教育過程中重視教育理論課程的教學,教育理論課程學分佔總學分的25 %左右。目前,台灣地區也在進行新一輪的教育改革。比如, 對小學和初中階段,他們准備用四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九年一貫「新課程改革計劃。新課程改革體現了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理論,把課程內容改革、教與學方式改革、考試評價改革作為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三個支撐點,並把多元評價與教材內容及教學活動有機地加以統整。這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

㈡ 教學質量監控 指標體系

構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實施教學質量全面管理

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人才培養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關系著高校的生存與發展。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高等學校規模正在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我院由於連續幾年的擴招以及與學校合並,在校生人數從98年的2000多人,上升到今天的9000多人,辦學規模迅速擴大,對教學資源和教學管理形成了較大的壓力。在新形勢下,為了全面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實現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協調發展,我們努力構建系統的、科學的、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施教學質量的全面管理,有力的促進和保證了我校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一、我院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總體構架
1、教學質量監控的目標體系:(1)人才培養目標系統——其主要監控點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方案、學科專業改造和發展方向等;(2)人才培養過程系統——其主要監控點為教學大綱的制定和實施、教材的選用、師資的配備、課堂教學質量、實踐性環節教學質量、教學內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方式和試卷質量等;(3)人才培養質量系統——其主要監控點為課程合格率、各項競賽獲獎率、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畢業率、學位授予率、考研率、就業率就業層次、用人單位評價等。
2、教學質量監控的組織體系:由院、系(部)、室構成三級監控組織,根據管理的職能,在不同層面上實施質量監控。學院權威性的常設監督機構是教學指導委員會、專業設置委員會、教材委員會及教學督導專家組,教務處是監控執行的中心,起組織協調、分析反饋作用;系(部)是實施教學及管理的實體,也是實施教學質量監控最重要的組織;教研室是最基層的教學單位,是實施教學及管理的最小單位,也是實施教學質量監控最直接與最關鍵的組織。
3、教學質量監控的方法體系:(1)教學信息監控——通過日常的教學秩序檢查,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學檢查,系(部)教學信息反饋和學生教學信息反饋等常規教學信息收集渠道,及時了解和掌握教學中的動態問題。(2)教學督導監控一-對所有教學活動、各個教學環節、各種教學管理制度、教學改革方案等進行經常性的隨機督導和反饋。(3)專項評估監控——通過校內新建專業評估、優秀課程評估、教材評估、實驗室評估、試卷評估等,藉助目標監控輔助過程監控,利用評估的診斷功能,促進有關方面提高工作質量。
4、教學質量監控的制度體系:(1)聽課制一-學院領導、督導組、系領導和同行相結合的聽課制。(2)學生評教制——每學期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由學生作為課程教學評估的主體,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估。(3)雙向選課制——學生按班級選任課教師,在此基礎上教師也有選擇任課班級的權力。(4)新教師上崗考核制。(5)末位淘汰制——學生評教排名末位者停課進修,再次排名末尾者轉崗或分流。
二、實施教學質量全面管理的實踐和體會
我院從96年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價起,就根據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各項觀測點,建立了一些教學質量標准和管理監控辦法,近年來又不斷地完善,並進行大膽的改革和有益的嘗試,逐步建立了較為全面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在實施教學質量全面管理中發揮了作用。
l、准確界定人才培養目標體系
我院是以審計為特色的財經類本科院校,長期以來為社會培養了大批經濟管理類應用型人才,並且通過與英國國際執業會計師公會及美國內部審計師協會合作,採取本科教育與國際執業證書教育相結合方式,成功地培養了一批深受國際、國內會計事務所及審計和其它行政事業單位及經濟管理部門所歡迎的國際化專業人才。
為進一步適應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和加入WTO的需要,我院堅持「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審計為特色,以培養國際型人才為品牌」的辦學思路。學科和專業上構建以理論經濟為基礎,以經濟、管理為主體,凸顯審計、金融特色,法、文、理、工相互支撐的學科專業群。為此我們在調整和改造傳統專業的基礎上,從優化學科結構,適應學科建設需要出發,適度發展支撐專業、新興專業和交叉專業。2001 年我院申報的電子商務專業被教育部列為首批試辦的專業之一。為加強對學生英語和計算機能力的培養,我院還增設了英語專業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加強對經濟管理類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數學思維的訓練,提高定量分析和建立經濟模型的能力,今年又申請設置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
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結合學院特色,提供多種成才途徑:(1)本科教育與國際執業教育相結合,利用學生在校四年的本科學習的業余時間進行英國國際注冊會計師(ACCA)考試培訓、美國內部審計師考試培訓及英國工商考試會的會計員、市場營銷員等(LCCIEB)考試。(2)實行主副修制,利用南京大學名校資源開辦了計算機副修班和英語副修班,利用本校特色專業資源舉辦了審計、金融、法學等專業的副修班。
2、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全員質量意識
為拓寬教職工的視野、適時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增強教職工對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的財經類應用型人才」的責任感、緊迫感,不斷增強憂患意識、尤其是「教學質量生命線」意識。為此,我院組織了「系列專題報告會」、「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等活動,組織教職工就高等教育教學觀、高等教育發展觀、高等教育人才觀、高等教育質量觀等進行深入學習和研討,促使每個教職工能夠切實理解和領會我院「特色辦學」 思路的內涵,形成共識,並朝著這一目標共同努力。
為更進一步、從更深層次上促進我院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在經過了比較長時間對「教師掛牌上課」的必要性、可行性等方面的調研、論證之後,於2001-2002第一學期,在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等授課面廣的課程中,遴選出部分課程進行了以雙向選課為形式的教師「掛牌上課」的試點工作。
期末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座談會、教師代表座談會、相關教研室總結等多種途徑,我們了解到學生對「掛牌上課」的這一舉措反映十分熱烈,對所「掛牌」授課的教師教學質量普遍感到滿意,學生認為參與「掛牌」授課的教師,他們的教學責任心明顯增強,通過「雙選」,學生自身的學習積極性也明顯提高。部分教研室認為通過「雙選」工作的開展,教師的責任感增強了,教師之間的教學交流比過去多了,能主動吸取同行的優點與經驗、彼此間能積極地進行取長補短,師生間教學相長的關系得到一定程度的促進和改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經過「掛牌上課」試點工作後,對「教學質量是生命線」的體會和感受尤其深刻,對教學工作能主動加大投入,達到了我們的預期目的。
3、啟動學院「新世紀教學改革工程」,推進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
為促進我院進一步注重內涵發展,增強質量意識,重視素質教育,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學科建設,強化教學管理,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全面提高我院的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我院在申報省級新世紀教學改革工程的基礎上,啟動了學院新世紀教學改革工程,學院撥款120萬元資助40多個教改工程項目和特色專業和品牌專業建設,同時設立雙語教學和多媒體課件專項資助經費,全院有33門課程獲得每門5000元的雙語教學建設專項經費,13門課程獲得每門1.5萬元到1萬元的多媒體課件開發專項經費。此外學院將教學綜合主樓所有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全院現多媒體教室65間,為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經過幾年的努力,我院有85%以上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40多門課程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多媒體教學課件,30個課件參加了學院多媒體課件竟賽活動,其中有10個課件推薦參加省多媒體課講競賽,獲得好課件獎稱號。
在啟動新一輪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的同時,學院仍然重視常規基礎建設,特別是教材建設。為凸顯我院在審計方面的學科優勢,組織編寫了審計學專業系列教材,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其它學科專業要求選用近三年出版的優秀教材與獲獎教材,部分課程選用國外原版教材。
與此同時,我們根據學院課程發展的實際情況,組織全院對課程教學大綱進行了統一規劃工作,經教研室、系部討論確認需要修編的,由教務處發放教學大綱編寫任務書。新編或修訂的大綱,必須在教研室、系部討論審核通過的基礎上,教務處再組織有關專家對課程大綱進行嚴格把關,只有符合大綱編寫與修訂要求的,才予以通過。2000年以來有80多門課程的大綱經各級把關後,公布在校園網上,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指導作用。
為了進一步加大課程建設力度,學院計劃在我院目前己有的16個本科專業中,選擇5-8門作為全校性重點課程,進行課程組建設;每個專業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主幹課中遴選l-3門課程,進行重點課程組建設。在課程建設中,將引入「首席教師制」或「課程負責人」制,使課程組的負責人「責、權、利」到位,從教材的選擇、師資的配備等各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建設。對教學工作能主動加大投入,達到了我們的預期目的。
4、利用網路改進學生評教工作
學生評教工作是我院教學評估工作的主要內容,我院實施學生評教制度已有十多年,存有每位任課教師歷年學生測評數據,為教學管理部門提供了決策依據,為教師改進教學提供了可靠的信息,為教學質量評估提供了相對客觀評價依據,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常規的學生評教工作還有許多值得研究和改進的地方。首先是教學質量標准從幾個方面打分,線條比較粗,學生對質量和分值的對應關系的把握因人而異,致使測量結果不準確,且各項評估結果均由人工填寫、人工統計、費時費工效率低,容易造成反饋不及時、信息陳舊,不能及時對課程教學中存在的細節問題進行調查與總結,這不利於教師教學質量意識的增強以及競爭機制的引入。
今年初我院修訂了學生評教問卷調查的指標項目,根據教學要求和教學導向,設計了較為直觀具體的評估內容,評估標准由原來的5大項,增加為6大項26個子項,同時取消學生給每項直接打分形式,改為回答式,更加直觀准確。學生不同的選擇結果在分析統計時給予不同的分值與權重,以保證質量和分值對應關系的一致性。在評估模式上我們利用校園網開發了「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網上評估系統」,學生評教操作和結果統計都可以通過計算機網路實現,提高了學生評教工作的准確性和時效性。我們還根據測評需要利用計算機對數據進行分類比較匯總,及時向有關部門提供專門數據。特別是為教師提供有關信息,過去教師往往只知道自己的教學質量測評總分,而很少了解哪些才是自己的薄弱環節,哪些方面是受學生歡迎,而計算機網路評估可以非常清楚直觀地顯示出某課程教師每個子項目的測評情況,教師通過網上查詢不僅可以了解本人某課程的教學情況,還可以橫向了解本人在該課程、教研室的位置、系(部)位置,直至全院排名情況,學生評教結果比以往要顯得更細致、客觀、公正、到位。同時,我們對教研室、系部的教學質量進行綜合排序,對課程建設、與師資隊伍的建設可以進行及時的指導,並為教師的年終考核、職務晉升、優秀骨幹教師的評比等提供了客觀依據。
5、強化質量管理意識,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學管理隊伍
教學質量的監控保障體系的建立和運行,離不開一支優質、高效的教學管理隊伍,這是規范教學管理、提高學院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之一。近幾年來,我院採取各種措施,加強了教學管理隊伍的建設,通過以「教務處團隊建設」為龍頭,來推動系部教學管理建設的做法,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
(1)強化教學管理人員質量管理意識和敬業精神
在對教學管理人員的工作指導過程中,我們非常重視「質量管理意識」的培養,要求教學管理人員做到「嚴格管理、熱情服務」,講求「規范、科學、效率」。大力倡導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意識,如通過一些具體的、具有很強說服力的案例的教育,使管理者時刻意識到自己在工作中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到學院的教學質量。我們不但注意培養和引入優秀管理人才,對工作水平差的同志也進行「一對一幫帶」活動,直至提高其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對仍然不能勝任教學管理工作,建議或實行轉崗分流。2000年起,我們在教務處建立目標管理機制,每周對每個人、每個科室的任務、工作進度、工作質量進行登記匯總,與學期考核和年終考核掛鉤。
(2)加強教學管理人員的業務學習與培訓,不斷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業務能力。
近年來,我們在強化教學管理「質量管理意識」的同時,通過有計劃地、經常性地學習培訓工作的開展――如資料庫、網頁製作等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培訓、學習教育部《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等,使教學管理人員能夠及時了解相關的國家政策與方針,以便更好地把握學院的發展方向與決策,並內化成自己的行動,能夠適時修訂、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推動教學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建設;或者是輸送業務骨幹外出進修和培訓,這在無形中就拓寬了教學管理人員的視野,同時加強了本校教學管理人員與業內同行間的交流,使其能夠及時了解國內外高校教學管理工作動態,對校內外的教學管理工作有個比較、鑒別,並能掌握一定量的行業信息,從而能借鑒兄弟院校一些比較先進的做法、獲得比較好的經驗,既提高了管理者工作業務素質和水平,也達到了提高本校教學管理水平目的。
(3)組織教學管理人員積極申報課題,參與教學管理科研
通過幾年不懈的努力,我院的教學管理工作確實令人耳目一新,同時也清醒地意識到要使我院教學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階、教學管理質量再創新高,不僅要依託於教育管理者具備強烈的工作責任心、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以及「質量意識」的建立,還要求教學管理者必須具備較高理論水平,並能運用科學的方法論,養成研究「問題」習慣。
為此,我們不斷鼓勵、鞭策教學管理者,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要勇於創新、善於創新,時常勉勵他們:不僅僅要學習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識,還要善於抓住機會,結合自身的工作實際,積極申報各級各類研究課題;要多開動腦筋,不僅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管理者,還要樹立成為「教育管理專家」的信心。目前,我院教務處有60%以上的教學管理人員承擔了省級、院級立項課題,其中省級重點研究課題2項、院級重點研究課題3項、院級一般課題有4項。
總之,我們充分發揮每一位教學管理人員的作用,長期以來在教務處形成了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良好的工作氛圍,工作質量較前些年有「質的飛躍」,推動了系部級的教學管理建設工作,為構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提供了良好的教學管理保障。

㈢ 如何對整個教學質量過程進行監控

教育部《關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教基一[2010]1號)中強調,「要制定具體措施和辦法盡快提高農村和薄弱學校教學質量。要探索建立學校教育質量監測評價制度、教育質量目標管理制度和提高教育質量的保障機制。」
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推進全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鄂政發〔2010〕16號)中明確說明:「建立完善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教學質量監測評估體系和素質教育導向機制,促進素質教育全面實施。」
從近期國家到地方的教育政策無不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事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將成為目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建立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教學質量監測評估體系是保證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前提之一。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實施教學質量監控雖然是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要工作,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實施教學質量監控的主體是學校。因此,作為承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實施教學質量監控的終端管理部門——學校,要努力探索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的策略、措施;切實落實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的任務、責任。
提高教學質量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而且,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直接影響到一所學校的發展。教學質量高,容易形成良性循環;教學質量低,則容易形成惡性循環。科學、規范、有序的教學管理是確保教學質量提高的必要條件。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是教學管理中的必要手段,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現代教育工作管理很重視監控與評價的作用。所謂教學質量監控,是指根據預定的標准,採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對教學准備、教學過程、教學結果等各個環節進行監督、監測和調控,對出現的偏差及時進行糾正,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以確保教學的質和量都能達到預期目標,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活動或行為。
近年來,我縣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大多數學校在實施教學常規管理,落實質量監控辦法作了有益和有效的探索與實踐,促進了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這些學校教學質量大幅攀升和穩步提高固然有很多因素,但在諸多因素中,質量監控措施落實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堅實屏障。
一、校長對教學質量要實行全面監控
校長對教學質量監控的內容主要有:對教學環境質量的監控,對教學質量管理過程的監控,對教師教學質量的監控,對學生學習質量的監控等。
1、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為提高教學質量創造條件。
大凡教學質量經久不衰的學校,都非常重視培養良好的教風、良好的學風,從而形成良好的校風。學校校長堅持每天參與行政值日,早晨到校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各班巡查朝讀情況,看各班是否有老師、看班上學生到了多少、看學生讀書是否認真等。有教育管理思想的校長會堅持經常提醒老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辦公時間多鑽研教材,多批閱作業,不做與教學無關的事;上課要搞好組織教學,落實有效教學和有效訓練,……。有了好的教風,好的學風,當然就有了好的校風,校風好了,教學質量自然會提高。
2、培養中層幹部隊伍,對教學質量管理過程實施有效監控。
教學過程主要由教師完成,對教學過程的監控主要由教導處去落實,學校校長事必躬親是不現實的,校長主要負責對中層領導的管理過程進行督促和指導。中層領導對教學過程的監控管理主要體現在日常管理上。
每次的行政會議,教學工作應成為會議的必要議題。校長先要總結前一段時間各部門圍繞教學中心工作的工作情況,查缺補漏。然後,校長再把當前一段時間教學工作的要點列出清單,以便各部門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教,及早安排,按時落實。對各部門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大家共商對策,對難以解決的問題,校長會給予指導,出謀劃策。
中層領導的行政值日,要到教師辦公室、教學樓、校園各處巡查,特別要加強早晚兩段時間的巡查,朝讀時間很珍貴,決不能讓學生浪費時間,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同時決不能出現課堂無老師的現象。
校長對中層幹部的工作管理督促到位,中層幹部的工作檢查到位,教師的教學工作落實到位,因此,不論什麼時候,學校的整個教學工作都會秩序井然。這是學校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保障。
3、增強教師教學質量意識,拓寬教學質量監控渠道。
對教師教學過程及質量實行全程監控只是確保和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主渠道,為了更全面,更客觀的對教師教學質量實行有效監控。每學期,學校校長都要組織一次學生評教活動,開一次學生座談會,時時了解學生對教師教學的滿意度。
學生是教學效果的受益者。因此,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評價能較真實地反映教師的敬業精神、課堂的生動活潑、教學的效果等。每學期,校長都要親自主持一次由全體學生參加的問卷調查,內容可以涉及到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行為、教學水平、課堂效果、學習指導、布置與批改作業、檢測考試等方面,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從而讓教師發現自身教學的不足,促進自身的發展。這樣有利於改進、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體現「教學相長」。
二、教導處對教學質量要落實全程監控
抓好教師教學常規工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可以這樣說,一所學校如果不抓好教學常規工作的管理,教師的教學常規工作沒有落到實處,那麼這所學校的教學秩序就會亂套,教學質量就會變得一塌糊塗,其它一切工作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教導處具體負責教學常規工作的實施和管理,並對教學質量按教學常規實行全程監控。
要對教學常規工作實行全程監控,首先必須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們的「章」「法」有《荊門市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辦法》(荊教〔2009〕13號)、《沙洋縣中小學教學教研管理規程》(沙教[2007]7號)、《沙洋縣中小學教師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沙教[2009]7號)。學校還要據此制定《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實施細則(或實施方案)》,它可以將「辦法」、「規程」和「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進一步細化,也可以對其中的部分內容進行了強化、補充。「辦法」、「規程」和「要求」中一般只規定了應該怎樣做,而「實施細則(或實施方案)」中則可以增補不這樣做將怎樣處理和責任追究。這樣,就使教導處對教學常規工作的監控帶有強制性,可操作性。
1、落實教學計劃。教師開學初擬定了教學計劃,年級學科組預設了教學進度,教導處要依據預設的教學進度對教師的實際教學進度進行檢查監控,確保每位教師按期完成教學任務。
2、規范座班行為。為了規范教職工出勤行為,保證教師高效完成常規教學任務,更好的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學校可以規定教職工工作期間實行座班制,座班時間為國家規定工作時間。以此確保教師完成備課、批改作業等工作任務。每周教職工例會,行政領導要對教師辦公抽查情況進行通報,對無故不在崗的教師按曠工處理。
3、嚴格課表管理。為了維護課表的嚴肅性,教導處應規定未經教導處同意,教師不得私自調課,否則,對課表中該次課的教師予以曠課處理。
4、落實有效訓練。教導處可以要求教師在布置作業前,教師自己要先下水解題,然後才能布置給學生做。教導處檢查學生作業時,先檢查教師作業。這樣要求的目的是使作業設計難易適度,有效訓練落實有價值,不機械重復,既保證了作業質量,又減輕了學生作業負擔。提倡教師分層布置作業,讓不同層次學生都吃得了、吃得飽、吃得好;讓不同層次學生有不同發展。對於所有作業布置,應做到有批改,有分析,就講評;學生要有專門的糾錯作業本,任課教師要定期檢查;教師在批改作業時要有個性化的批語,要充分鼓勵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對於教師備課和學生作業情況,要做到一月一檢查。對極少數教師備課課時不足,備課質量低劣,作業布置簡單化、不批改等現象,學校要進行誡免談話,並在教學檢查結果通報大會上予以通報,同時輔以相應的經濟處罰,與年度績效考核掛鉤。做到有制度、有檢查、有記載、有談話、有通報、有處罰。
5、嚴格考試評價。考試是對教學質量較客觀而又有效的主要監控手段,教導處嚴把考試關,以考風促學風,以考風促教風。
(1)平時檢測:對教師自製試卷的考試,要嚴格把握試卷質量。所有學科必須落實對章節過關測試環節,而且要將每次測試成績登記在冊,縱橫比較,做到教師心中有底,學生心中有數。對每次測試中學生存在的問題,科任教師要及時找學生談話,幫助學生分析並找出原因,提出補救措施及解決辦法。
(2)期末檢測:期末考試是對學生、教師一學期學習和教學質量的一個總結性評價與監控,其結果也直接關繫到教師的切身利益。
學校在安排安排和組織期末考試時要做到「八嚴」:制度嚴、組織嚴、管卷嚴、監考嚴、考風嚴、收卷嚴、閱卷嚴、分析嚴。對教師在參與考試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學校將以嚴重失誤或失職處理。組織考試要體現「三個交叉」、「一個迴避」:「三個交叉」指學生年級交叉,老師監考交叉,教師閱卷交叉,「一個迴避」指教師迴避自己任教的班級及學科。嚴格教師監考紀律,加強監考巡視。如果巡視人員發現學生有考風問題而監考教師沒有發現,監考教師將受到提醒甚至批評。嚴肅學生考風,學生在考試中若有嚴重違紀行為,教導處要及時全校通報批評。考試結束後,監考教師必須按學校規定的要求收卷封卷。閱卷實行流水作業。在閱卷組內必須統一評分標准,防止發生同一年級同一學科寬嚴失當的情況發生。各閱卷組閱卷完畢後必須寫好質量分析,並上交教導處。
每學期開學初,在全校教師大會上,教導處要公示各班級、各學科、各教師的上期期末考試情況,與上學期縱向比較,與其他兄弟學校橫向比較,使教師明確自己教學成績的位置和現狀,以便教師及時糾偏和改進。
這樣做既維護了考試的公平與公正,又便於教導處實施監控,科任教師及時發現問題,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6、健全教研製度。學校要建立健全校本教研製度,以制度推進教學研究,形成符合學校實際的校本教研有效機制和模式,增強教師問題意識、反思意識、研究意識、互助意識、專業意識,創新教研形式,提升教研水平。各教研(或備課組)要依據「校本教研製度」制定好學期校本教研活動計劃,做到重心下移、目的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力求實效。

㈣ 怎樣有效開展基於課程的教學與評價

首先,需要掌握評價基於教學目標評價(考試)的標准體系。它包括效度、信度、區分度、自洽性、可推廣性、穩定性及教育性7個指標。從題目的層面看,這個標准體系的主要指標是效度、信度、區分度及教育性;從整卷的層面看,這個標准體系的主要指標是自洽性、可推廣性、穩定性及教育性。當然,單個題目的質量是形成整卷質量的必要條件。
其次,需要掌握依據標准設計評價方案的具體方法。基於課程標準的評價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情況,可以劃分為過程性的基於課程標準的評價與總結性的基於課程標準的評價,適合於對不同情形下的教學質量達成情況監控用。對日常教學質量的監控需要過程性的基於課程標準的評價,它要求掌握以下兩類基於標準的評價設計:
其一,掌握以單元教學或完整教學過程為基本單位的課時教學目標為標准,設計作業(考試)的具體方法。具體包括開發試題與評分標准(量規)和確定具體的題目組合。具體可借鑒SOLO分類的做法,設計五個層次的可計量的教學目標任務來實現這類設計;
其二,掌握以學期教學為基本單位的學期目標為標准,設計試卷的具體方法。具體包括掌握分析試卷內部各題目的作用方式,分解學期目標的策略,及試卷所確定的學期目標的技術。

課堂教學是 活動的教學,是教師依據 新課程標準的理念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交流、共同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並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環境,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那麼,教師就必須具有效率意識,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必須實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我認為可以從下面四點入手。 一、 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習的至關重要,只有感興趣才能積極主動的去學。八年級物理是學生剛接觸的一門新學科,很多學生對物理學科不理解,不喜歡,覺得難,沒有興趣,不好學。這時,教師要採取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關愛學生,動之以情。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課堂上要建立好師生關系,以真情去感動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是他們的朋友,願意跟老師交心,樂意聽老師講課。從而對老師教的學科感興趣。 2.利用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好奇心是興趣愛好的原動力。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抓住學生好奇心這種心理特徵,變好奇心為興趣,進而轉化為求知慾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講中外科學家的故事,介紹自然界中各種奇異的現象,做些有趣的科學實驗。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並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對教學活動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 教學評價的兩個核心環節: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教師教學評估(課堂、課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即考試與測驗。 評價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

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按照科學的標准,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測量,並給予價值判斷的過程。教學評價:是對教學工作質量所作的測量、分析和評定。它包括: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和進行課程評價。

診斷作用
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可以了解教學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判斷它的質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觀的評價工作不僅能估計學生的成績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教學目標,而且能解釋成績不良的原因,並找出主要原因。可見教學評價如同身體檢查,是對教學進行一次嚴謹的科學的診斷。
激勵作用
評價對教師和學生具有監督和強化作用。通過評價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經驗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內,經常進行記錄成績的測驗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很大的激發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動課堂學習。
調節作用
評價發出的信息可以使師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學的情況,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反饋信息修訂計劃,調整教學的行為,從而有效的工作以達到所規定的目標,這就是評價所發揮的調節作用。
教學作用
評價本身也是種教學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將獲得長進,智力和品德也有進展。
教學評價的方法:測驗、徵答、觀察提問、作業檢查、聽課和評課等。

要要求
1、 明確多次評價的目的和評價對象,以解決評價的方向性問題。
2、 明確每次評價的內容,評價的具體目標。
3、 明確為評價而准備的條件。
4、 對評價資料進行客觀、科學的判斷

根據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學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三種類型。
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對評價對象的學習准備程度做出鑒定,以便採取相應措施使教學計劃順利、有效實施而進行的測定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的實施時間,一般在課程、學期、學年開始或教學過程中需要的時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則,確定學生的學習准備程度。二則,適當安置學生。
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目標得以實現而進行的確定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改進、完善教學過程,步驟是:
①確定形成性學習單元的目標和內容,分析其包含要點和各要點的層次關系。
②實施形成性測試。測試包括所測單元的所有重點,測試進行後教師要及時分析結果,同學生一起改進、鞏固教學。
③實施平行性測試。其目的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加以復習鞏固,確保掌握並為後期學習奠定基礎。
總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是以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達成目標的程度即教學效果做出評價。總結性評價注重考察學生掌握某門學科的整體程度,概括水平較高,測驗內容範圍較廣,常在學期中或學期末進行,次數較少。
按評價所參照的標准劃分:(1)目標參照評價 (2)常模參照評價。

根據評價所運用的方法和標准不同,可分為:相對性評價和絕對性評價。
相對性評價
相對評價法是從評價對象集合中選取一個或若干個對象作為基準,將余者與基準做比較,排出名次、比較優劣的評價法。相對評價法便於學生在相互比較中判斷自己的位置,激發競爭意識。
絕對性評價
絕對評價法是在被評價對象的集合以外確定一個客觀標准,將評價對象與這一客觀標准相比較,以判斷其達到程度的評價方法。
絕對評價設定評價對象以外的客觀標准,考察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可以促使學生有的放矢,主動學習,並根據評價結果及時發現差距,調整自我,具有明顯的教育意義。

首先,在評價主體上,更加強調學生的自評。
其次,在評價功能上,更加註重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
再次,在評價類型上,更加重視實施形成性評價。
最後,在評價方法上,更多採用相對評價法。

㈤ 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有這方面的什麼技術可以實現嗎

教學質量綜合評價體系的研究與構建

一、研究背景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特別是培養一線產業和服務工人的技工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辦學規模發生了歷史性的突破。然而,高速度必須與高水平相匹配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發展職業教育首要的問題就是提高教學質量,建立一套完整和嚴格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監控體系。

(一)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內涵

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是為了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科學的指標體系和標准,運用有效的技術手段和方法,通過系統、全面地搜集教學信息,在對信息進行科學分析和處理的基礎上,對教師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測定、衡量,做出價值判斷和評估的過程。

(二)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作用

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具有導向、監控、矯正、鑒定等功能。

1、教育導向作用

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目的和標准,為教師教學指明了發展的方向。開展教師教學質量評價,能激發教師教學教研的積極性。同時,通過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檢驗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並將評價結果作為對教師業務考核的一個重要依據,起到積極的教育、導向和激勵作用。

2、監控診斷作用

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有助於實施教學監控,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分析、診斷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達到不斷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教學評價實質上是一個教學分析、教學監控和教學調整的過程。

3、反饋矯正作用

通過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收集來自各方面的信息,並及時將各種評價信息反饋給教師本人,使其正確認識自己的教學水平,明確自己的優勢與不足,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強化、調整、矯正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從而提升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同時,將評價信息和結果反饋給學校領導和管理部門,使其了解學校教學狀況,及時調整並做出決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

4、甄別鑒定作用

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可科學、客觀地對每一個教師不同的工作及效果給予一個不同層次的鑒定,使教師的勞動得到應有的肯定和認可,使其心理上得到滿足與平衡,產生信任感、公平感和成就感,並不斷激發工作熱情。

(三)技工院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現狀

1、未把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技工院校由於師資配備率低、教師教學工作量大,造成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工作普遍不夠重視,只注重量的考核,不重視質的評價。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價考核機制,甚至個別學校對教師教學工作連起碼的一些考核評價都沒有,或者考核評價流於形式,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和效果。

2、評價缺乏科學性、系統性

技工院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多數還停留在「學生評教+課堂聽課」的階段,單向、單方評價為主,未開展立體、多方評價,評價缺乏科學性、系統性。單純或過多依靠學生評教,難以科學、合理、全面地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

3、評價指標缺少技校、職教特色

目前,技工院校不論是課堂聽課評價表,還是學生評教表,沿用的基本都是普通教育評價標准,或略作改動,考核的主要是教學准備、教學方法、教學組織、教學手段、教學態度、教學效果等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沒有真正體現技工教育的特點和要求,沒有真正反映職教特色。

4、評價方法缺乏嚴謹性、先進性

以往評價方法主要是以學生評教為主,輔之以定期的教學檢查(學期初、期中、期末和平時抽查)和不定期的課堂聽課,雖然採用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學生評價與同行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但它們之間的關系、所佔權重不甚清晰,評價方法缺乏操作性,沒有找到一種適用性強、便於操作的評價方法,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價體系。

(四)構建技工院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必要性

1、構建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根本要求

教學工作是學校中心工作,是培養高技能人才、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是實現這一途徑的重要措施和保證,是突出教學中心地位及作用的主要動力,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根本要求。

2、構建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

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教學工作的永恆主題。技工院校教學質量是其核心競爭力的具體體現。教學質量的提高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個全面、系統的工程,而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無疑是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也是檢驗、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實現教育全面質量管理的重要保證。

3、構建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學校改革發展的需要

科學、公平、全面、准確地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可以積極引導、激勵廣大教師積極投身教學教研工作,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推動學校教學教研改革,保證學校在當前職業教育的激烈競爭中可持續發展,培養更多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4、構建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學校適應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

構建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完善教師考核評價機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制度,並使之與學校評優評先、教師職稱評聘和績效發放掛鉤,既是提高教學質量自身的需要,也是適應學校人事制度和分配製度改革的需要。

5、構建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教師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師的質量是教學質量保證的源頭。通過教師教學質量評價,一方面可使教師明確努力的方向和奮斗的目標;另一方面可使教師找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加以完善和改進,增強教師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提高的能力,促進教學業務水平的不斷提高與自我完善。

(五)我校開展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目的

1、探索適應技工教育要求的教師教學質量考核評價辦法,科學、客觀、公平、准確地評價教師教學質量,促進教師改進教學行為,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職業教育的要求,勝任職教崗位的需要。

2、加大教學管理與監控的力度,維護正常教學秩序,實現全面質量管理,提升教學管理水平,促進學校的教學管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保證學校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實現學校良性發展。

3、促進教學改革,引導教師積極參與教研教改,加快專業建設、課程改革步伐,提高教師教研能力,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

4、獎勵優秀,鞭策後進,逐步建立起考核評價和教學激勵機制,將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結果作為教師評優評先、職稱評聘、年度考核、教學工作獎勵等的主要依據,體現獎優罰劣、優勞優酬的分配原則,形成一套有效地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長效機制。

二、課題研究情況

(一)課題組組成

為實現以上目標,我校從2004年開始立項研究適合技工教育特點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並成為我校首批教研立項。項目課題組成員具有豐富的教學經歷和教學管理經驗,從事著教學管理、服務和教學質量監控工作,在一定的理論基礎,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二)預期目標

根據技工教育特點,結合學校實際,構建適合技工院校的教師教學質量綜合評價體系。綜合考慮學生、督導、同行、領導等各方面評價因素,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原則和評價方法;根據技工教育特點和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建立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評價指標體系;根據評價思想、原則和方法,運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手段,開發科學實用的教師教學質量綜合評價系統。

(三)課題研究過程

項目課題組吸收借鑒國內外先進的職業教育評價模式、評價方法,外出學習考察,開展多方調研,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掌握了國內外同類院校教學質量評價工作研究開展最新動態。

2005年,在學習借鑒深職院成功的評價模式和評價體系,並綜合考慮學校實際、技工教育的特點和要求和區域經濟建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瞄準技工教育的培養目標,逐步建立適應我校教學實際的技工院校教師教學質量綜合評價體系、標准和手段,開發完全基於B/S結構的技工院校教師教學質量綜合系統。

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針對學校現有校、系、室三級教學管理架構的特點,研究設計系部、學生、督導三方獨立評價的方法,並制訂相應的評價制度;二是,針對技工學校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及一體化教學模式的不同,分別制訂相應的評價指標,構建技工學校不同課型的評價標准,形成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教師教學質量綜合評價體系,並設計系部、學生、督導三方評價所佔權重以及各項評價指標的權重;三是,在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現有結構和基本數據信息的基礎上,利用最新的技術和手段,設計開發教師教學質量綜合評價系統,實現與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共享和無縫對接,完成能夠實現網上評價和遠程數據維護的評價系統的研發工作。

2006年8月,課題組初步完成以上三項任務,確立了系部、學生、督導三方獨立評價的方法,制訂了《學校教師教學質量綜合評估辦法》及《系部評價指導性意見》等相關文件,設計了關於系部、學生、督導三方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及一體化評價指標,研發了基於Internet/Intranet的完全採用B/S模式的教師教學質量綜合評價系統。

2006年9月,在完成對所有教師關於評價思想、方法、指標的宣講和評價系統的培訓工作的基礎上,教師教學質量綜合評價試點工作正式啟動,評價系統正式投入使用。

在教師教學質量綜合評價試點過程中,課題組針對評價中出現的各種具體問題進行認真仔細的研究,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制訂對策。在廣泛徵求系部及教師意義的基礎上,對評價方法、指標和系統進行了多次調整、修訂和完善。

三、課題研究內容──構建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一)指導思想

貫徹學校「全員育人,質量立校」的思想,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高技能人才培養規律,構建和完善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質量保證體系。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管理與教學評價的思想、理論與方法,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先進、可行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手段,開發.NET環境下的教師教學質量綜合評價系統,通過嚴謹的評價程序,以系(部、中心)為測評單位,通過系部、學生、督導三方獨立測評,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綜合評價。

通過開展教師教學質量綜合評價,使教師獲得綜合、全面的反饋信息,及時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對教學質量進行實時監控,為教學管理、教學改革提供決策依據,並為教師專業技術職稱評聘、評優評先、學校人事制度、分配製度改革等提供基本的依據。

(二)評價原則

1、客觀公正、實事求是

結合技工教育教學特點,科學、合理地制定評價指標體系,實事求是地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綜合評價,客觀公正地反映教學狀況。

2、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既要看工作的數量,又要看完成工作的質量。只有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才能體現教師工作的特點,使教師評價更具科學性。

3、隨機評價與定期評價相結合

為確保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公正性,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採取隨機評價與定期評價相結合的方法,使測評結果更切合實際。

4、三方獨立、綜合評價

系部、學生、督導均應做到三方獨立評價,防止相互影響,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公平、公正;同時,通過對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測評產生的數據進行綜合測評,確保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全面性、綜合性,實現「點、線、面」多方獨立評價的目的。

5、發展性評價

教學質量評價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在評價過程中,應充分滿足教師發展的要求,發揮教師的自我激勵、自我調整、自我完善作用,調動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

(三)評價對象和評價范圍

本辦法的評價對象為在我校上課的所有教學人員,含在編、聘用、代課的各類教學人員及行政兼課人員。

評價范圍為校內各類課程的課堂教學,包括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一體化教學的必修課、限選課、任選課和單獨組班形式的重修課,自修輔導形式的重修課暫不列入評價范圍。

(四)評價方法

1、評價方式

在評價過程中採用多種評價方式,從形式上看,主要以網上評價(如學生評教、督導評價、系部評價)為主,輔以實地檢查(督導聽課、系部聽課、學生評議、教學檢查等)。

2、評價措施

(1)「點、線、面」立體評價

「點」是指督導評價,督導通過專家聽課、教學檢查等形式隨機地獲取教師教學信息,經過分析後得到教師課堂教學質量測評結果。

「線」是指學生評價,學生通過該教師所授課程的學習,完整、系統地體會和感受教師的教學能力、態度和效果等,從教學對象的角度對教師教學進行評價。

「面」是指系部評價,系(部、中心)領導或教研室主任通過聽課、教學檢查等形式,結合教師參加教研教改、技能訓練、校企合作、學生下廠實習等其他教學工作情況,通過量的考核和質的評價,對教師教學工作給予全面、綜合、全方位的評價。

因此,「點、線、面」立體評價又可理解為「專家、對象、領導」綜合評價。

(2)三方獨立評價

為確保評價的客觀性、公正性、科學性,系部評價、學生評價、督導評價相對獨立。在三方匯總前,系部、學生、督導都無法看到其它任何一方的評價內容。任何一方的評價結果都會直接影響評價的結果,但任何一方卻無法單方面決定評價的結果,即「任何一方都說了算,任何一方都說了不算」。

系部評價:各系(部、中心)結合學期教學檢查情況,根據本系制定的系部評價標准,於學期期末針對本系教師(含承擔本系教學任務的行政兼課人員)的教學過程、教學態度、質量意識及其它相關教學工作進行全方位綜合評價。

學生評價:採用網上評教形式進行全樣本評價。在學期課程結束時,學生對教師教學能力、教學態度、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整體評價。

督導評價:通過聽課、查閱教案、授課計劃、學生作業等形式,根據課堂教學督導評價指標隨機地對教師課堂教學過程進行測評。

(3)教師評價類型

結合學校實際及考慮這兩類教師的實際情況,將教師分為在編/聘用、代課/返聘兩大系列,分系列進行排序。

(4)標准分排序

將教師教學質量三方測評結果,以系(部、中心)為測評單位,以教師兩大系列為類型進行排序,根據標准分的計算方法,將其原始分轉化標准分。

(5)等級+中位線

以系部、學生、督導三方評價等級為基礎,按照總量控制的原則,在一個系(部、中心)范圍內,根據一定的比例和條件產生出A、B、C、D等若干個評價等級,以區分其質量差異程度。其中A級為優秀,B級為合格,C級為基本合格,D級為不合格(在師德、師風等教師基本素質或教學質量方面存在嚴重問題的教師)。利用中位線還可區分出B和B兩個等級。

三方評價中,評價等級為3個A,其綜合評價等級為A;評價等級為2個A加一個B,其綜合評價等級有可能為A(按照事先確定的比例)。評價等級為3個C,其綜合評價等級為C;評價等級為2個C加一個B,其綜合評價等級方有可能為C(按照事先確定的比例)。

「等級+中位線」的計算方法,可科學地統計出各個評價等級;同時,通過三方獨立評價,可確保評出的結果具有很強的真實性和說服力。

(6)等級產生比例

考慮到部分教學單位由於測評教師人數較少,部分小系產生的優秀教師名額太少,等級分布未能很好地體現評價思想,我們對等級產生比例進行了調整:在各分項評價(系部、學生、督導評價)中,將A級教師比例由評價分數的前15%調整為前30%(三方匯總時,A級教師比例仍控制在教學單位測評教師總人數的15%范圍內)。從調整後的效果來看,等級分布更加科學、合理,得到廣大教師的肯定。

(7)三方匯總

教師教學質量綜合評價系統根據系部、學生、督導三方測評數據自動進行匯總,統計出教師教學質量綜合測評結果(評分和評價等級)。

(8)學期測評+學年度總評

每學期開展一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並在兩個學期測評結果的基礎上進行一次學年度綜合評定。學年度總評綜合了學年中兩個學期評價結果,與學年度工作考核同步進行,並與其直接對接。在學年度工作考核和學期工作考核時,可參考教師教學質量綜合評價結果(等級和次序),將其作為一個重要指標來衡量。

(五)指標體系

1、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

建立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堅持客觀性、導向性、系統性、獨立性和操作性原則。

(1)客觀性原則

我們建立技工院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遵循了教育教學規律和高技能人才培養規律,堅持每項評價指標符合教學過程、教學實際,能客觀、公正地反映教學實際情況。

(2)導向性原則

我們建立科學、合理、全面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一是滿足評價自身的需要;二是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引導教師教學行為走向規范,理解並運用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思想和方法,推動教研教改、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及技能訓練等工作的順利開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體化教學是技工教育的一大特色,為推進一體化教學改革,我們在深職院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增加了《學生評教表(一體化教學類)》和《一體化教學質量測評聽課表》(督導評價用)兩類評價標准,突出了教師在一體化課程建設、一體化教材開發、一體化教學設計、一體化教學能力、一體化教學場地和設施建設中發揮的作用。

(3)系統性原則

在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上,綜合、整體地考慮教師教學情況的各個方面,系統、全面地設計評價項目的內容,科學、合理地分配評價指標及其觀測點所佔的權重。

(4)全面性原則

整個評價指標全面真實地反映了教學現狀和教學發展的目標,盡可能全面地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在教學形式上,應充分考慮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與一體化教學的差異性,通過建立不同教學形式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達到全面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的目的。我們共設計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與一體化教學三類六種不同的評價標准,其中《學生評價表》三種,《教學質量測評聽課表》(督導評價用)三種。

(5)獨立性原則

我們在設計評價指標過程中,強調各項具體指標及其觀測點之間,既相互依存、相互聯系以構成有機的整體;又相互獨立,使各項具體指標的評價可以單獨進行,以避免出現相互交叉、相互覆蓋、相互重疊。

(6)操作性原則

我們確立評價指標體系,強調既要科學、合理,又要具備較強的可操作性。評價指標的內涵界定清晰,表述明確,沒有歧義;評價指標是可觀測、可測量的,可通過實際觀察、測量而得出明確的結論。如在《學生評教表》中,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我們採用比較直觀、感性的語言;而在三類《教學質量測評聽課表》(督導評教用)中,考慮到督導經驗豐富和教學效果及評價尺度的把握上較強,我們採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式。

2、評價指標的建立

評價指標的設計,既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考慮教師的心態和接受能力,讓大多數教師認為公平合理;又要具有一定前瞻性,體現學校的要求、辦學目標和發展方向;更要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操作的便捷性。

我們在影響教學過程,特別是影響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眾多因素中,剔除若干影響教師教學的個性因素,加工、提煉出若干具有共性特徵的評價要素,並將其定性和量化,形成具有高技特色的教師教學質量綜合評價體系。

在教學目標上,充分考慮了知識和能力目標、過程目標、情感目標以及職業素養目標等。職業素質的培養是職業教育特別是技工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和要求,它在職業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多突出。不能光靠《職業道德》、《就業指導》等幾門課程的學習來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更重要的是教師在教學中,要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將崗位素質要求體現在課堂教學之中,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縮短學生與崗位職業人的差距,將職業素質的培養貫穿於技能教學的全過程,體現全員育人的思想。因此,在這里,我們增加了職業素質的培養目標,提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並將其貫穿於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如在三類《學生評教表》中,我們都增設了「老師注重培養我們的綜合能力、綜合素養和職業素養」這評價指標,而且分值佔了較大的比重。

在教學過程上,充分考慮了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思路、學生學習情況以及素質訓導等,特別突出職業素質的訓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對學生技能的訓練,尤其要加強對學生職業素質的訓導和培養,這是職業教育的特點對教學的具體要求,更是職業教育的任務和培養的目標。因此,我們在三類《教學質量測評聽課表》(即《督導聽課表》)中增設了職業素質訓導這一次要素。在《學生評教表(實踐教學類)》中,設置了「考勤和著裝檢查」、「實習(訓)紀律和安全操作的教育與檢查」、「現場清掃和對儀器設備的維護保養」等對教師職業素質訓導方面的考核評價指標。

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增加了「講練結合」和「示範操作」等內容,強調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突出技工教育技能特色。

在教學效果上,充分考慮學生獲取的知識、掌握的技能、參與的程度以及職業能力和素質的培養等。根據技工教育的特點,在這里我們強調師生教學互動這一環節,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學生的溝通,強化教學互動,創造有利於學生學習和成才的各種教學情境。

為積極引導、鼓勵教師參與教學改革,我們在評價指標中增設了教學改革加分這一項內容。對積極探索、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有所突破,並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新精神,收到明顯效果的教師,在正常評價分值的基礎上給予加分。

3、系部評價指標

各系(部、中心)根據專業或學科特點、要求及本部門具體情況,在廣泛徵集本單位教師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制定本單位教師教學質量系部評價指標,並報校「教師教學質量監控辦公室」備案。

考慮系部評價的特點,我們對系部評價的結構進行了大膽創新和改革。為突出課堂教學的效果,系部評價在全面衡量教師教學工作的同時,側重課堂教學的評價。將系部評價分為課堂教學評價和其它相關教學工作評價兩方面,課堂教學(包括校內課堂教學和校外實習教學)評價占系部評價的70%;其它相關教學工作(包括教研教改、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以及「三技」、實訓實驗室建設、校企合作等相關教學工作)占系部評價的30%。

(六)評價組織實施

1、評價主體

評價主體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評價結果的客觀性與科學性。評價主體由三方面人員組成:

(1)學生

學生作為受教育者既是教學活動的對象,也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在教學活動中有直接的感受和體驗。因此,他們對教學質量的評價應該是最重要的。但由於受到年齡和認知能力的限制,如果沒有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學生只能通過感觀和直覺來評價教師,很難做到全面、客觀和公正。因此,在學生評價開展前,對他們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還應正確處理好「嚴管」與「善管」的關系,不能因害怕學生評價差,而放棄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

(2)督導

教學督導作為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最重要的主體及實施者,在評價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為確保督導評價客觀、公正,我校加強了督導隊伍建設。一方面,強化督導力量,充實督導隊伍,樹立督導權威,除由校內教學水平高的優秀教師擔任督導外,另外聘請校外具有豐富職教經驗或教學管理經驗的退休教師擔任督導。另一方面,採用專職專責形式,「專職」是指督導不承擔任何教學任務,以保證督導評價的客觀性、公正性;「專責」是指根據督導的專業特點安排其擔任相同或相近的專業(或學科)督導,一般一名督導負責1~2個系(部、中心)。由於教學督導的「雙專性」,督導評價一般比較公正。

(3)系部

系部作為領導評價和同行評價的主體,成立由系部領導、教研室主任、教學管理人員、老教師組成的評價小組。他們一般具有較高的思想素質、管理經驗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對本專業學科領域相當熟悉,對評價客體的專業領域也有一定的了解,能從領導、同行及專業的角度去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

2、組織機構

(1)為加強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和監控工作,學校成立「教師教學質量監控領導小組」,負責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領導和協調工作,由校領導和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

(2)「教師教學質量監控領導小組」下設「教師教學質量監控辦公室」。

「教師教學質量監控辦公室」作為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工作的常設機構(設在教務處內),負責教學評價的組織實施、材料審核和日常工作,由教務處、人事處及相關部門人員和全體教學督導等組成。

(3)各系(部、中心)成立相應的工作小組,負責本系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組織、協調、落實工作,並指定專人操作,以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

閱讀全文

與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