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述學時經常出現中斷情況怎麼辦
如何科學地進行課堂教學管理,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效率是指在規定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學生掌握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等教育教學活動的量與質之和所達到的綜合效果。在單位課堂教學時間內,課堂效果越好教學效率就越高。課堂如果管理不好,就會影響教師的講課,影響學生的聽課,影響教學效率的發揮。因此,課堂管理是任課教師的基本功,教師在學生學習活動中不僅是引導者、促進者,更是組織者、管理者。良好的課堂管理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的課堂管理是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進行,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條件。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已成為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一.引言每一位教師都期待每天的教學活動是快樂的,但「每天我神采奕奕地來到學校,卻精疲力竭地回到家裡」,「我天天告訴自己我要心平氣和地度過這一天。我要盡量不讓自己被激怒、發脾氣。但最後我都不能剋制自己」,相信這是很多教師曾有過的經驗。古時有人稱教育活動為「春風化雨」,曾幾何時卻演變得如此「劍影刀光」。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這個問題:什麼樣的課堂管理才是有效的呢?本文就此提出有效課堂管理的幾種策略,僅僅是拋磚引玉和給大家帶來思考而已,我堅信我們的老師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會結合本校學生和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創造出更有效的課堂教學管理方法或策略。二.問題的提出:課堂管理亟須研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只是課程目標的轉變、課程結構的革新、課程內容的調整,同時還要求實現課程實施方式的徹底變革,真正從以知識為本、以教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發展為目標、以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唯有使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主體活動過程,才能實現理想的課程目標,發揮理想的課程功能,促使學生的全面和創造性發展。課堂管理是課堂教學的一個基本要素,構建以生為本的主體型教學模式,倡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必然要求對課堂管理進行深入的反思和革新,必然要求以體現新課程理念的課堂管理來支持教學的革新。毋庸諱言,無論在教育研究還是教學實踐中,我們對課堂管理還研究得很不夠,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明確的課堂管理的理念和目標,只有嚴肅課堂紀律、維持課堂秩序的一般行為。從新課程的價值取向和目標追求來審視,當前的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著許多影響教學效益、影響學生發展的課堂管理問題。課堂教學活動主要在教室進行,但教室不等於課堂。簡言之,課堂是教師組織和引領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教與學互動的一種組織形式,一個活動過程。這個活動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傳遞信息、對話交流、發展認識的生命活動。因此,課堂管理,不是簡單地以課堂紀律規范學生的行為,而應該是對課堂教學活動過程,對教與學的行為進行有效的組織、協調和控制。通過科學的、機智的課堂管理,通過對課堂上各種行為和關系的合理調控,才能營造平等、和諧、嚴肅、活潑的學習氛圍,才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和潛能,真正實現有效教學、高效教學,從而引領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在學習中學會學習。研究表明,有效的課堂教學管理策略與學生的成績呈正比。然而傳統課堂管理主要是強調紀律,以及針對學生違反課堂紀律所採取的具體措施。許多新教師將時間和精力主要集中在課堂管理上,而無法注重教與學的過程。庫寧20世紀70年代的研究將注意力從應對性的懲戒策略轉向前瞻性、預防性的課堂管理。他認為,有效的預防性的課堂管理包括制定清晰的規則和可預見的日常程序、監督學生行為、預測可能出現的問題並及時應對。顯而易見,最有效的課堂管理者是那些能預防問題產生的教師。威森斯對500所紀律形象良好的學校進行了調查,研究這些學校防止暴力和沖突的方法。他發現,這些學校在控制課堂紀律方面的共同特點是,將教育重點放在如何預防不良行為的發生上,而不是強調如何實施懲罰;強調問題的解決而不是只注重表面現象。前瞻性的課堂管理本質應該不僅是一種結果(實現教學目標),而是一種過程(運用各種策略),通過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哲學觀形成師生間和諧有效的課堂管理方式。三.「有效課堂教學」的理論(一)對有效課堂教學的理解什麼是有效課堂?在設定的時間范圍內,運用一定的教學策略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並獲得預期效益的最優化,使學習者與傳授者雙方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這就是有效課堂。正如教育家布魯姆說:「有效的教學,始於期望達到的目標。學生開始時就知道教師期望他們做什麼,那麼,他們便能更好地組織學習。」1.有效課堂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首先,要求教師有「對象」意識。教學不是唱獨腳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也就是說,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師有"全人"的概念。學生的發展是全人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學科(如英語、數學等)的發展。教師千萬不能過高地估計自己學科的價值,而且也不能僅把學科價值定位在本學科上,而應定位在對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2.有效課堂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著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同於生產效益,它不是取決於教師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於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3.有效課堂教學也要關注可測性或量化:如教學目標盡可能明確與具體,以便於檢驗教師的工作效益。4.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一個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持續地追問「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二)有效課堂教學的幾個誤區:1.老師越「認真」越有效2.「灌」得越多越有效3.「磨」得越多越有效不難看出以上三點都是從教師方面如何「教」出發。有效的教學是不能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割裂開來的。對於學生來說,教師不僅是教的權威,也是決定他們如何學的權威。教師必須在課內外注意觀察學生的學,了解學生的學,研究如何科學地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其實,課堂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是否「認真地教完」內容,而是指學生是否「學到」、「學好」了。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得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同樣,有人認為只要給學生多「灌」一點,自感課堂教學的效益就高。而知識非同貨物,哪能從老師的腦袋完整無損地被搬進學生的腦袋?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同於生產效益,它不是取決於教師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於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教師的一番苦心,往往換來的卻是適得其反的學習效果,更糟糕的是向學生灌得越多,養成學生越不願意動腦,造成惡性循環。另外,加班加點去「磨」學生,是部分中小學教師提高教學成績的「法寶」。實踐證明,苦教、苦學、苦考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但是考試分數並不全等於教學質量,因為教學質量不僅包括學生的分數,更包括使學生終身受益的自學能力、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健全的人格等。苦磨出來的學生,即使一時可以獲得比較高的分數,但是往往無後勁,日後也難有作為。(我個人認為我們藍天中學目前的生源質量較差,有時需要採用這種「磨」方法才能提高教學質量。)由此可見,唯一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是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若失去他們的大力配合,一切都是低效的,有的甚至是無效的。教師若能注重研討如何科學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則學生在學習中就會少了許多盲目蠻乾的成分,學生必然注重講究學習方法並在學習的過程改進學習,從而有效提高學習成績,提高綜合素質。(三)課堂管理:決定教學的成敗一般情況下,教師往往特別注重對學科教學內容的研究,卻忽視研究如何才能有效地實現教學信息的傳遞。在推進新課程教學改革中,一些教師雖然轉變了教育觀念,卻忽視了以新課程教學理念為指導研究課堂管理策略。許多教師對「課堂管理」這一概念並不陌生,但是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認為課堂管理主要就是要求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具體來說就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不能講話,不能做小動作,不能亂跑亂動等等,這樣的課堂管理不僅是淺層次的,而且堅持的是以教師為中心,不能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教學管理中,我們不難發現,同一學科的教師,在大家都不善於進行科學的課堂管理情況下,可能是鑽研教學內容比較深刻又全面的教師的教學成績更好,但是在教師理解研究學科知識大體相當的情況下,則是善於進行科學課堂管理的教師的教學成績更好。教師所掌握的知識對他所從事的教學工作來說當然是基礎,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如果教師不善於管理課堂,那麼他的知識便很難有效地傳遞給學生。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我發現有的教師在聽課時,只注意聽講授的內容,忠實地在聽課筆記上記錄著板書提綱、解題過程,卻不注意認真觀察課堂上教師是如何與學生溝通、對課堂活動的各個方面是如何發動、如何控制的,不注意思考課堂教學比較成功的教師為什麼能成功地實現師生之間教學信息的傳遞與交換,因而在這樣的聽課中,教師並沒有真正學到提高教學水平的本領。課堂上教師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有效地激發學生,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礎上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信息交流,在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的基礎上師生共築健康的課堂紀律和其他課堂行為標准,才能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因此,在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中,在促進教師確立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必須積極引導教師研究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管理策略,從而在真正意義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四.實施有效的課堂管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探討美國學者布羅菲給課堂管理下了一個精緻而周到的定義:出色的課堂管理不僅意味著,教師已經使不良行為降到最低程度,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合作,並能在不良行為發生時採取有效的干預措施;而且意味著課堂總是持續著有意義的學習活動,整個課堂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於教師維持紀律的措施),都是為了使學生參加有意義的學習活動達到最高程度,而不只是為了將不良行為降到最低程度。「三分教學,七分管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一線教學活動中,有效的課堂管理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關鍵。在教學中,經驗豐富的教師首先關注的是如何更有效的進行教學管理,從而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樣才能有效實施課堂管理呢?(一)精心設計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井然有序。用好課吸引學生,讓有趣、有用、有價值的課堂教學活動佔領學生在教室里的時間。首先,精彩的課堂教學的導入,是整個教學過程的序幕。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課堂導入,應該是自然的,能迅速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如語文課上可以有「問題導入」「課題導入」「故事導入」等等。同時,開課引導語設計的好壞也直接關繫到能否在開始上課時建立一個良好的授課氛圍,從而影響到一節課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一定注意導入的科學性、時間性,一定要簡明、實用,不要嘩眾取寵,更不能喧賓奪主,要緊扣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導入的作用。其次,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教學效果出發,結合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將最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都要做到心中有數,要有充分的准備,要有時間的分配和控制,切不可前緊後松。如果還沒到下課,學生就沒事幹了,那學生只能說話。相反,在課堂教學中的拖堂也是不可取的。因為學生最討厭老師拖堂。其實,只要下課鈴聲一響,學生的心就早已飛到教室外面去了,這時的講課只能是徒勞,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關鍵取決於教師,在課堂上教師要在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上下大力氣,充分利用學生的無意注意組織教學。如果一個老師在課堂上,缺乏教學組織能力,講課聲音低沉,語速緩慢,平鋪直敘,面無表情,教學方法死板,那麼,這對學生來說簡直就是催眠曲。毋庸質疑,這樣的課堂,老師本身就給學生造成了了課堂上注意力分散的機會,學生就有可能置功課於腦後而搗亂起來,就連平時注意力集中的學生也會變得愛說話。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就大打折扣了。最後,實施分層教學是有效課堂的有力保證。「十個指頭有長有短」,這是幾乎每個教師都要面對的事實。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卻忽視這個道理,有意無意迴避這一事實,自覺不自覺地把不同層次的學生放在同一起跑線上,用統一的尺子來度量學生的優劣:統一的教學目標、內容、手段、評價等,以至有些學生經常「吃不飽」,「屢戰屢敗」的學生則「吃不了」。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們必須正視、承認、尊重、善待和利用差異,在教學中採取切實而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去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使每一個學生都有選擇適合自己學習和發展的機會。布盧姆認為,要使每個學生對所學學科都能達到掌握水平,必須拋棄傳統教學中存在的那種適用於所有學生的標准課堂教學情景和假設。這就是要求我們當老師的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分層教學。(1)學生分層學期一開始,我們可以通過測試或按期末考(入學試)成績,把全班學生為三個層次:A、基礎層;B、提高層;C、發展層。分層目的是要達到優生不受掣肘,輕裝上陣;而慢的組的學生也不再是「陪讀」,不再是被動跟進實事求是,踏踏實實打好基礎,由於老師對慢組有的放矢地進行幫助,這些學生的學習反而扎實了,進步也快,形成慢組不慢的格局。「學一課得一課,做一題會一題」。(2)教學分層分層授課是實施分層次教學的中心環節。分層教學使各類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各得其所」。例如在處理課文時,一般要求C層學生根據對話內容概括中心大意,編對話並進行表演,講故事,做口頭作文,或者自己組織語言復述課文;要求B層學生能背誦對話或課文部分段落;要求A層學生熟讀和理解對話或課文內容,並做到語音語調正確。在課堂操練時,教師的方式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小組活動形式要靈活多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參與的機率。使用並實現優勢互補的方式:①示範性回答:C組學生做示範,B組、A組學生緊跟上,使各層次發揮出他們自己的最佳水平;②補充性回答:採用A組開頭炮,B組擴大戰果、C組勝利收場,在這種層層補充、層層遞進中,使問題得到完滿的解決的活動方式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就感。③「優差搭配,合作達標」的操練方法,如:A組、C組臨時組合到一起,在C組優生的指導下,讓A組同學展示成果。使得雙方都獲得成就感,同時,也彌補大班授課時教師精力的不足,從而提高達標效率。讓所有的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動起來,主動參與,主動探究,這才是有效課堂的根本。(3)作業分層作業是學生鞏固知識,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我們教師經常為學生作業的質量頭痛不已。如: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不好,質量不高;完成作業的方式不當(比如抄襲),有的甚至不交作業;各科搶著布置作業擠占學生的時間,降低學生學習的質量,難以有效促進學生鞏固知識並形成能力。其實,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視聽課為聽「天書」,怎麼可能獨立完成作業呢?更何況是與優秀生一樣多、一樣難的作業?面對「天書」般的「題海」,這些基礎差、意志力差的學生唯一的出路就是抄,抄作業就是千方百計地想減少老師們「找茬」的機會。這樣看來,我們「苦心」的教師卻是學生抄作業的「教唆犯」了。因此,我們要以平靜心情,實事求是地為他們著想,就會明白減少後進生的作業量,降低難度就能避免他們抄襲,提高作業效率。這樣的方法總比「逼」他們抄來的好,總比不做的強!(二)對學生嚴格要求,有良好的課堂紀律對學生嚴格要求,是對學生的最大尊重。課堂教學中只有對學生嚴格要求,才能保證良好的課堂紀律。如果沒有良好的課堂紀律,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課堂秩序。教師在提出課堂行為規范,進行外部控制時,要注意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幫助學生自覺遵守課堂紀律。研究發現,一個學生的不良課堂行為不只是影響他自己的學習,同時也可以破壞課堂上其他學生的學習。在一般情況下,一個學生的問題行為可能簡單地誘發另一個學生不聽課,也可能把問題蔓延開來,誘發許多學生產生類似的問題行為,從而破壞課堂秩序,影響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這種問題行為是許多教師常常遇到的,也是最怕發生的。因此,對課堂問題行為及時加以控制和防範,也是課堂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在課堂上如果教師對學生的問題行為反應過激,濫用懲罰手段,也會影響課堂秩序。例如,有些教師對學生的個別不良行為經常作出過激反應,動輒中斷教學大加訓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費整堂課時間進行冗長的訓斥,這種管理方法往往會激化矛盾,使個別學生的問題行為擴散開來。研究發現,濫用懲罰手段特別是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僅不能很好地維持課堂秩序,還會大大降低教師的威信,甚至引起學生對教師的怨恨情緒,誘發學生攻擊性的課堂問題行為。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採取以下方法加強課堂紀律:1.將一般要求變為課堂程序和常規。有效的課堂管理,實際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課堂規則的過程中實現的。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幾十個性格各異、活潑好動的孩子,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課堂程序和常規,就不可能將這些孩子有序地組織在教學活動中。實踐表明,教師適時將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來,形成學生的課堂行為規范並嚴格監督執行,不僅可以提高課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亂,而且一旦學生適應這些規則後會形成心理上的穩定感,增強對課堂教學的認同感。例如,上課鈴聲響了,你走進教室,面對還沒有完全靜下來的學生,這時你最好的命令是你環顧學生的眼神,等學生都靜下來後,再開始上課。如果你在開課前經常這樣環顧學生,學生一見到你就會自然然靜下來。2.及時恰當地處理課堂問題行為。在課堂上只發現問題還是不夠的,教師還必須採取一定措施處理問題行為,教師採取什麼措施取決於問題的性質和場合。例如,有些學生靜坐在座位上但不聽課,看連環畫或伏在桌子上睡覺,這類問題行為屬於內向性的,它不明顯干擾課堂教學,因此教師不宜在課堂里停止教學而公開指責他們,可以採取給予信號、鄰近控制、向其發問和課後談話等措施加以處理。有些學生大聲喧嘩、戲弄同學、頂撞教師,這類行為是外向性的,它們對課堂有較大幹擾,教師必須通過警告、批評等措施迅速制止。(三)課堂上要培養孩子傾聽的習慣傾聽是一項技巧,是一種修養,是一門藝術,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主要保證。現在的課堂熱鬧大於寧靜,言說多於傾聽,學生有較強的表現欲,卻不會認真傾聽,不會對同學的回答作出科學的評價。提高課堂有效性,關注傾聽的細節顯得十分重要,教師一方面要跟學生講明課堂傾聽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悉心、靜心聽講的習慣,學會認真傾聽、交流評價。在課堂上當別人發言時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發言,不要隨便插嘴,要耐心地聽別人把話說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只有認真傾聽了,才能提高聽課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師自己要學會傾聽。當學生在發言時,老師的目光要注視著學生,讓學生明白老師在傾聽他的發言,老師的目光中要流露一種親切、關愛、期待乃至鼓勵、欣賞,千萬別在學生發言時你去寫板書,讓學生時刻都意識到老師在看著我的眼睛。我們不僅要善於傾聽並接納學生正確觀點,也要善於傾聽並鼓勵來自學生的不同「聲音」。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只有學會傾聽、善於傾聽,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共同參與教育教學活動,理解和信任他們舉動,尊重與接納他們的觀點,關心和幫助他們的成長,才能讓他們在主動、自由的狀態下充分表現出他們聰明才智。(四)課堂上要關注每位學生,走到學生中去,切不可高高在上在平時的課堂上,教師更要關注每位學生,要走到學生中去,看學生是否在聽課?是否在按教師的要求去做?切不可高高在上,一味地只顧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從學生的眼神中了解真實的東西。教師要善於從學生的表情變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學效果,辨析學生聽講的狀況。如課堂上學生不時地東張西望,或目光呆滯,表明他們心猿意馬。他們低語暗議,竊竊私語,則表明他們發現破綻或老師講錯了。他們眼裡迸發出激動,表明他們豁然開朗。課堂上如何看學生的眼神行事呢?我認為教師在講課時應不時地用眼睛環視課堂,使學生感到你在對他講課,同時還可以通過目光暗示來提醒個別聽課不認真的學生。另外,局部專注又可以啟發、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打破課堂提問的冷場現象,更重要的是制止部分或個別學生的走神。(五)注重課堂教學方法從課堂教學方法入手,是贏得學生心靈的最大秘訣。課堂是屬於教師主導的課堂,不要一味埋怨學生不認真聽講,應首先自己反省一下:自己所用的教學方法學生歡迎嗎?教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為適應課堂教學改革需要,為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就必須靈活運用多種方法。教學方法有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方法得當,自然就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六)注重課堂教學反饋教學活動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及時適度的反饋,將更有助於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實踐活動,從而提高課堂40分鍾的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不斷輸出信息、吸收信息,其間不停地進行反饋。教師從反饋信息中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程序;學生從反饋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的發展情況發現並改正錯誤。如果教師能在這個過程中及時抓住有利時機,迅速有效地處理來自學生方面的反饋信息,實施最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案,就會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及時抓住有利時機敏捷地回授來自教師,包括自己的同學指導學習的反饋信息,或者克服思維定式,或者增強自信心,那麼對學生自己積累學習經驗更具有積極意義。毫無疑問,充分重視課堂教學反饋,正確處理來自學生反饋信息,是提高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其中,最常見的反饋手段就是表揚與批評。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違反紀律的現象經常出現,除了批評教育,更要把批評和表揚結合起來,如果只是批評,沒有表揚,學生會對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結果會變得越來越壞。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即使是後進生,也要看到他們的長處,通過表揚他們的長處,來讓他們改掉自己的短處。表揚與批評相結合,有利於促進課堂管理,提高效率。(七)有效地鞏固和應用知識我們整堂課是圍繞所定的教學目標進行的,老師的教學是否有效,學生是否真正學會、會學,我們最好在每節課進行十分鍾左右的目標測試。當堂目標測試的目的是努力化知識為能力。讓學生通過緊張的口頭或書面練習來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向形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決問題的能力方面深化。為此,要精心選擇供訓練用的作業,可設計為一點多題以強化鞏固,或一題多點以系統鞏固,或一題詞多解以引導學生標新立異。當堂訓練的內容應具有針對性、層次性和典型性。就以上三個特點,我們出的題一般可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其中必做面向所有學生,而選做題則要求基礎好的學生做,這樣讓優秀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和後進生「吃得了」,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市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所出的題還要體現典型性這一要求,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搞死記硬背。當堂訓練應做到獨立和按時,教師不指導。這樣做,有助於學生養成在課上全神貫注、緊張積極的學習習慣和善於獨立思考、快速高效地學習的能力,有助於准確反饋學生學習情況,有助於減輕學生的課後作業負擔,還有助於為學生開展課外活動、預習新課創造條件。在學生當堂作業時,老師要勤於巡視督查,敏銳地觀察和了解學生所出現的共性錯誤,並及時提醒糾正,同時要通過現場批改分作業,及時獲得關於這一節課教學情況進一步反饋,便於課後及時而准確地輔導解難。(八)注重為人師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教師正確的語音、語調、親切自然的教態、准確生動的表達、靈活敏捷的反應,均對學生的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為人師表,為人師表必須要言傳身教。「言傳」固然重要,但是「身教」更重要,它是通過自己的儀表風度來影響、感染和教育學生,包括衣著、發式、舉止、姿態以及由此體現出來的敬業態度、人格魅力、精神風貌等內容,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著「言傳」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衣著打扮整潔干凈,美觀大方;行為舉止文雅禮貌,穩重端莊;待人接物熱情和藹可親;教態自然典雅,從容瀟灑等,這些儀表儀態實際上和教學效率是息息相關的。
B. 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老師在學生不注意參與與學習時突然較重語氣或提高聲調的現象,這是為了
可是我們學校的老師說了,這是無意注意啊。。。因為刺激物的強度增強啊
C. 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教師在學生不注意參與學習時突然加重語氣或提高聲調的現象,教師採用這種手段的目的是
為了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因為條件不同不是在學生聽講過程中為了強調某一知識而。。。。。。。
D. 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教師在學生不注意參與學習時突然加重語氣或提高聲調的現象,是為了引起學生的( )。
無意注意,老師突然加重聲音,對學生來說是無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學生之後的動作才是有意注意
E. 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是什麼
反思當前中國教育的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教學不能以人為本
教育的內涵是對人的理解,而人的本義是一種生命運動形式,所以教育使命的確立應建立在對人完整意義理解基礎之上,是包括認知、情感、運動三位一體的教育。而我們目前的課堂教學卻無視人的存在,把這一復雜的任務進行簡化解決,三維成了一維,教學目標縮合為單一的認知目標,對其他教學目標往往不加重視,甚至漠然視之,或根本無所知之。
2.師生主客異位
「把課堂還給學生」已經呼喚很長時間了,但這個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處理。我們的老師有個特點,太愛講,太迷信自己的講。出現這種現象也許有3種原因:①不相信學生,總喜歡把自己領會理解的東西去告訴學生,總覺得學生是領會不出來的;②本應由學生可以完成的,總是老師自己去講,追求的是學生「知道」、「記住」;③為了更好地控制課堂教學,讓學生圍著自己轉,尤其是一些所謂的公開課、優質課。無論是哪一種,學生要麼是認真的聽眾觀眾,要麼是被老師支配的活的木偶。本應作為課堂教學主體的學生完全成了幫助老師完成「教學任務」的配角,與課堂教學的本來目的相去甚遠。
3.學習與現實脫節
教學從經濟學上來說,它相對於生活中的言傳身教,具有集約性、高效性、經濟性的特徵,也就是用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多的知識,這種觀點一直以來也是我們津津樂道的學校教育的優點。但從教育是要塑造完美的人格這一點來說,卻未必必須是經濟的,有時可能會是適得其反。我們的課堂教學情境是老師精心設計的,按部就班,不蔓不枝。之所以喜愛這種模式,或者是擔心把學生引入「理解的誤區」,或者是害怕自己不能掌控而出現「難堪」局面。這種學習情境的人造性,很難培養學生的能力,學生將來也很難勝任真實的工作,出現知識學習與能力大小不成比例的結果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4.老師與學生無法合作學習
我們的課堂教學基本上還是原來的「自我學習」,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老師在上面問,學生在下面答。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沒有思維的對話、靈魂的碰撞、情感的交融。而有效的合作學習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另一方面可以彌補一個老師面對眾多學生個體差異時的不足,有助於因材施教,教學相長。
5.情感缺失
情感缺位也是目前我們課堂教學比較嚴重的問題。課堂氣氛呆板、沉悶,每天的教學過程都是一樣,學生為了考試與升學不得不硬著頭皮去聽去記,這使得一部分同學每天懶洋洋地上學,筋疲力盡地回家。獲得未知的東西本來是如飢似渴的事情,現在反而是一種負擔,而不像兒童時期那樣問這問那。
教學過程假如理解為一種活動的話,活動的主體之間及主體與客體之間不僅包括認知信息的流動,也是情感信息的流動。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有許多老師只注重知識性信息交流,而忽視師生之間及師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情感交流,不注意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以致課堂沉悶,學生是心力交瘁硬著頭皮去聽,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F. 怎樣機智處理課堂教學中常出現的問題
仁興學校美長小學 許治英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分散,甚至出現影響課堂紀律的行為,比如:學生在下面不認真聽講,搞小動作,形成老師在黑板上講老師的,學生在下面說他們的,課堂教學亂成一團。此時,上課教師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影響課堂氣氛。我們大家都知道,《孟子.告子上》中孟子講了一個故事:兩個智商差不多的人同時拜圍棋高手弈秋為師,結果兩個人的學習成績卻大不相同。這個典故告訴我們:同一個老師教,成績相差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麼區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這說明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專心與不專心對他們的學習成績是否提高至關重要,心理學家認為:專心學習是人在清醒意識狀態下的心理活動對認知對象的指向和集中,當人對某一事物感受得更迅速、更深入、更持久。有位教育學家曾說:「專注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須經過它才能進來。」。然而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分散,不認真聽課,原因何在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內在原因:(1)發呆、走神,做小動作、講小話。他們趁老師在講台上非常專心講課時,在下面置若罔聞,雙目無神,表情呆滯,也許他們正在想著某人某事;有些正在饒有興趣地玩玩具,如折紙飛機,撥弄學具,偷偷地看小人書,吃還沒吃完的零食,畫畫等;或正在底下竊竊私語,小聲議論,講一些與當前課堂學習內容無關的話……。(2)心裡失衡。有些學生由於自尊心受到傷害,如遭受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與家長、同學發生矛盾等,造成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有些學生過份依賴家長、對困難和挑戰缺乏耐心或情緒困擾。(3)厭學傾向。不少學生負擔過重,老師、家長對其有很高的期望,為他們設立了很高的目標,不少學生因為沒有達到老師、家長的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產生煩惱情緒。(4)有些是由於基礎知識差,對學習喪失了信心,無奈父母的強迫,來學校遮風擋雨,發泄自我。(5)有些是想在同學面前炫耀自己,在班裡當所謂的「老大」,專門找渣,時不時動這個摸那個,顯威風。二:外在原因:(1)學習內容不適當。學習內容的難度和注意力也有關系,學的東西不能太難,也不能過分容易,應難易適當。學的東西太難,與過去掌握的知識毫無聯系,無法理解,就容易犯困,當然很難集中注意力。所學的東西也不能太容易,學習的內容如果只是限於將過去的東西簡單重復,不需要再花費什麼努力,注意力必然渙散。(2)課堂學習環境的影響。課桌上擺放的心愛的小玩具,教室里不合時宜的布置、嘈雜的吵鬧聲以及其他噪音等,這些與學習不相乾的因素容易在大腦皮層建立新的興奮點,干擾學生注意力的集中。(3)「無愛」的教育方式。我們有一些教師沒有適應人本教育,自己也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愛心不夠,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還有個別教師沒有掌握育人的藝術,學生成績不好,只會批評、責罵、冷嘲熱諷,不會在學生學習困難時給予及時的輔導、誠心的鼓勵。這種沒有「愛」的教育對一些厭學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打擊,他們往往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差而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極態度,在其他方面也表現出叛逆、消極甚至有些惡劣的行為。這些行為引起了老師和同學的極大反感,於是,開始孤立他們,冷落他們,不把他們當作集體的一員,不給予幫助,不跟他們交往。這種態度深深地傷害了他們,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陷於無法自撥的狀態,從而導致上課不專心。(4)錯誤的教學和管理方法。我們有些老師發現學生上課不專心,明知學生因為不專心答不上來,就故意提高嗓門,將其一軍:「某某同學,請你重復一遍剛才老師的話。」、「請你回答剛才的這個問題。」、「我知道你答不上來。」只等學生羞得滿臉通紅,才肯罷休;有的教師沒有把自己的角色改變過來,不考慮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單純地採用「灌輸式」、「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還有的教師對自己探究合作等學習方式的理解和把握不夠,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內在動力,課堂不專心。(5)家庭的影響。我們有些家長的過高要求和期望,使學生覺得自己無論怎樣努力也達不到父母的要求,無論怎樣努力都失敗,漸漸就會失去信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造成了學習不專心的後果;有些家長則聽之任之不重視,學生放學回家有沒有學習,做不做作業,他們漠不關心,沒有起到監督和督促的作用,這樣就造成學生漠視學習,上課不專心;還有些家庭成員不和睦,影響學生的情緒,學生在這樣的家庭里絲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焦慮不安,上課不專心。(6)社會因素。一些娛樂場所的違規開放,如游戲室、網吧,沒有禁止未滿18歲學生入內,使一些學生嘗到了游戲的甜頭,再也靜不下心來學習自認為枯燥無味的知識。有些學生時常在網吧玩到天亮,一來到教室就扒在課桌上睡了起來,把白天當夜晚了。這種現象在農村最為普遍。針對以上的種種因素,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怎樣既制止學生違紀,組織好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之專注,又增添課堂情趣,還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呢?我認為不妨運用以下幾種方法來處理。一:旁敲側擊法教師批評學生是常見的事情,方法得當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比如學生上課做小動作、講笑話,教師若不能運用旁敲側擊或風趣或激勵的方法教育指正,不注意批評的藝術,而採取了直截了當的責問,容易挫傷學生的情緒,影響課堂教學氣氛,甚至會造成學生對教師所任的課產生厭煩情緒。如我在講課的時候,發現有一個學生正在低頭搞小動作,沒有認真聽講,我當時並沒有指出,而是當作視而不見,於是指著旁邊一個聽得很認真的學生對大家說:「××同學聽得可認真了,咱們是不是向他學習呀?」學生齊聲回答:「是」,於是,學生們個個都聚精會神了起來,那個搞小動作的學生也開始認真聽課了。二:目光暗示法有一次,我在上語文課,發現班裡有一名學生聽課精力不聚中,要麼做小動作,要麼眼睛直直地盯著黑板或某一處,有時還轉回後面跟其他同學講話,當時我真想點他的名,讓他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出醜,但一想,這樣做不是傷害了這個學生的自尊心嗎?就想到用語言提示他,但又覺得這樣做還不跟前一種想法一樣,這不僅沒有給那個學生留面子,而且會轉移其他孩子的注意力,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這時,我便用目光暗示法,講課時,臉朝著他的方向,眼神一直注視著他,眉目間轉達我對他的責備與提醒,此時無聲勝有聲,飽含期待的目光定會比嚴厲的責備更好。當我們倆的眼神碰撞時,他滿臉通紅,羞愧地低下了頭,再也不搞小動作了,從這以後,他變了,變得認真聽講,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三:變換語調法教師聲音的高低起伏、抑揚頓挫,是課堂上活潑流淌的清泉。遇到不能約束自己的學生,不妨將「弦外之音」運用語氣上,讓這股清泉對其悄然約束及引導,問題定會得以巧妙解決。四:行為指導法所謂「行為指導法」指的是:在課堂管理中實行一套獎優罰劣的措施,來激勵積極的行為,減少消極的行為,要長期堅持並形成制度。獎優主要是口頭表楊,罰劣是為別人、為集體做一件好事,補償內疚心理;為大家唱支歌或表演一個小節目,增加自製觀念;寫一份保證書等。通過這樣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行為指導,能擴展學生健康的自我意識,促進其人格的自我完善。例如:有一次正我講課非常入神的時候,學生聽課非常認真,突然發現我班有名的「搗蛋王」莫明傑,正在與同桌正在搞小動作,於是我就走到他們的課桌前用眼光盯了他們一下,就走開了,到了快要下課的時候,我就對本節課聽課認真的同學進行了表揚,對莫明傑與他的同桌進行了批評,並處罰他倆放學後打掃教室,並寫下保證書。從這以後,他們倆再也不敢在課堂上搞小動作了,聽課非常認真,「搗蛋王」的綽號從此消失了。這種方法也起到了「殺一警百的效果」。五:心照不宣法我們學校搞課研活動,我也參加了,聽了一位老師上的公開課,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在講,學生們都在認真聽講,只有一個正在低頭搞小動作的學生。教師看在眼裡,並沒有點他的名,而是不經意地走去,用手輕輕敲了一下桌子。那個學生馬上意識到了,於是不再搞小動作了。教師的這個動作很隱蔽,不仔細觀察是發現不了的。我想,這個動作大概只有那個學生和教師心裡明白吧?六:小組管理法合作學習已被教師們廣泛採用於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小組相互幫助,相互監督,彼此學習,不但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對課堂紀律的組織有了可靠的保證。總之,教有法卻不定法。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如何機智去處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還有許多方法值得我們去探討。比如營造安靜優美的學習環境,教室內外要謝絕吵鬧和嘈雜,學校安靜了,學生的心才能「入靜」。布置好教室,在牆壁四周張貼的名人名言、學生的書法作品;教室的角落和窗檯擺放的綠色植物;課堂上播放的與課堂內容有關的音樂和影像資料都能使學生進入專心學習的狀態。同時,還要建立民主與規范的課堂新秩序,確定合理的教學內容,多開展一些有趣的學習活動,最為重要的是用真誠的關愛去有愛護每一位學生。我們要張開自己的懷抱去擁抱他們,學生一定會消除與老師之間的隔閡,從心理上走近老師。對其課堂上的點滴進步,我們都要及時鼓勵,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從而產生不斷向前發展的意向,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成功感和自尊感。激勵他們不斷前進的巨大動力。
G. 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教師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突然加重語氣或提高聲調的現象,教
B、無意注意
H. 如何正確處理課堂上出現的各種問題
如何正確處理課堂上出現的各種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分散,甚至出現影響課堂紀律的行為,比如:學生在下面不認真聽講,搞小動作,形成老師在黑板上講老師的,學生在下面說他們的,課堂教學亂成一團。此時,上課教師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影響課堂氣氛。我們大家都知道,《孟子.告子上》中孟子講了一個故事:兩個智商差不多的人同時拜圍棋高手弈秋為師,結果兩個人的學習成績卻大不相同。這個典故告訴我們:同一個老師教,成績相差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麼區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這說明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專心與不專心對他們的學習成績是否提高至關重要,心理學家認為:專心學習是人在清醒意識狀態下的心理活動對認知對象的指向和集中,當人對某一事物感受得更迅速、更深入、更持久。有位教育學家曾說:「專注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須經過它才能進來。」。然而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分散,不認真聽課,原因何在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內在原因:(1)發呆、走神,做小動作、講小話。他們趁老師在講台上非常專心講課時,在下面置若罔聞,雙目無神,表情呆滯,也許他們正在想著某人某事;有些正在饒有興趣地玩玩具,如折紙飛機,撥弄學具,偷偷地看小人書,吃還沒吃完的零食,畫畫等;或正在底下竊竊私語,小聲議論,講一些與當前課堂學習內容無關的話……。(2)心裡失衡。有些學生由於自尊心受到傷害,如遭受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與家長、同學發生矛盾等,造成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有些學生過份依賴家長、對困難和挑戰缺乏耐心或情緒困擾。(3)厭學傾向。不少學生負擔過重,老師、家長對其有很高的期望,為他們設立了很高的目標,不少學生因為沒有達到老師、家長的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產生煩惱情緒。(4)有些是由於基礎知識差,對學習喪失了信心,無奈父母的強迫,來學校遮風擋雨,發泄自我。(5)有些是想在同學面前炫耀自己,在班裡當所謂的「老大」,專門找渣,時不時動這個摸那個,顯威風。二:外在原因:(1)學習內容不適當。學習內容的難度和注意力也有關系,學的東西不能太難,也不能過分容易,應難易適當。學的東西太難,與過去掌握的知識毫無聯系,無法理解,就容易犯困,當然很難集中注意力。所學的東西也不能太容易,學習的內容如果只是限於將過去的東西簡單重復,不需要再花費什麼努力,注意力必然渙散。(2)課堂學習環境的影響。課桌上擺放的心愛的小玩具,教室里不合時宜的布置、嘈雜的吵鬧聲以及其他噪音等,這些與學習不相乾的因素容易在大腦皮層建立新的興奮點,干擾學生注意力的集中。(3)「無愛」的教育方式。我們有一些教師沒有適應人本教育,自己也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愛心不夠,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還有個別教師沒有掌握育人的藝術,學生成績不好,只會批評、責罵、冷嘲熱諷,不會在學生學習困難時給予及時的輔導、誠心的鼓勵。這種沒有「愛」的教育對一些厭學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打擊,他們往往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差而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極態度,在其他方面也表現出叛逆、消極甚至有些惡劣的行為。這些行為引起了老師和同學的極大反感,於是,開始孤立他們,冷落他們,不把他們當作集體的一員,不給予幫助,不跟他們交往。這種態度深深地傷害了他們,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陷於無法自撥的狀態,從而導致上課不專心。(4)錯誤的教學和管理方法。我們有些老師發現學生上課不專心,明知學生因為不專心答不上來,就故意提高嗓門,將其一軍:「某某同學,請你重復一遍剛才老師的話。」、「請你回答剛才的這個問題。」、「我知道你答不上來。」只等學生羞得滿臉通紅,才肯罷休;有的教師沒有把自己的角色改變過來,不考慮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單純地採用「灌輸式」、「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還有的教師對自己探究合作等學習方式的理解和把握不夠,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內在動力,課堂不專心。(5)家庭的影響。我們有些家長的過高要求和期望,使學生覺得自己無論怎樣努力也達不到父母的要求,無論怎樣努力都失敗,漸漸就會失去信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造成了學習不專心的後果;有些家長則聽之任之不重視,學生放學回家有沒有學習,做不做作業,他們漠不關心,沒有起到監督和督促的作用,這樣就造成學生漠視學習,上課不專心;還有些家庭成員不和睦,影響學生的情緒,學生在這樣的家庭里絲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焦慮不安,上課不專心。(6)社會因素。一些娛樂場所的違規開放,如游戲室、網吧,沒有禁止未滿18歲學生入內,使一些學生嘗到了游戲的甜頭,再也靜不下心來學習自認為枯燥無味的知識。有些學生時常在網吧玩到天亮,一來到教室就扒在課桌上睡了起來,把白天當夜晚了。這種現象在農村最為普遍。針對以上的種種因素,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怎樣既制止學生違紀,組織好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之專注,又增添課堂情趣,還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呢?我認為不妨運用以下幾種方法來處理。一:旁敲側擊法教師批評學生是常見的事情,方法得當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比如學生上課做小動作、講笑話,教師若不能運用旁敲側擊或風趣或激勵的方法教育指正,不注意批評的藝術,而採取了直截了當的責問,容易挫傷學生的情緒,影響課堂教學氣氛,甚至會造成學生對教師所任的課產生厭煩情緒。如我在講課的時候,發現有一個學生正在低頭搞小動作,沒有認真聽講,我當時並沒有指出,而是當作視而不見,於是指著旁邊一個聽得很認真的學生對大家說:「××同學聽得可認真了,咱們是不是向他學習呀?」學生齊聲回答:「是」,於是,學生們個個都聚精會神了起來,那個搞小動作的學生也開始認真聽課了。二:目光暗示法有一次,我在上語文課,發現班裡有一名學生聽課精力不聚中,要麼做小動作,要麼眼睛直直地盯著黑板或某一處,有時還轉回後面跟其他同學講話,當時我真想點他的名,讓他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出醜,但一想,這樣做不是傷害了這個學生的自尊心嗎?就想到用語言提示他,但又覺得這樣做還不跟前一種想法一樣,這不僅沒有給那個學生留面子,而且會轉移其他孩子的注意力,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這時,我便用目光暗示法,講課時,臉朝著他的方向,眼神一直注視著他,眉目間轉達我對他的責備與提醒,此時無聲勝有聲,飽含期待的目光定會比嚴厲的責備更好。當我們倆的眼神碰撞時,他滿臉通紅,羞愧地低下了頭,再也不搞小動作了,從這以後,他變了,變得認真聽講,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三:變換語調法教師聲音的高低起伏、抑揚頓挫,是課堂上活潑流淌的清泉。遇到不能約束自己的學生,不妨將「弦外之音」運用語氣上,讓這股清泉對其悄然約束及引導,問題定會得以巧妙解決。四:行為指導法所謂「行為指導法」指的是:在課堂管理中實行一套獎優罰劣的措施,來激勵積極的行為,減少消極的行為,要長期堅持並形成制度。獎優主要是口頭表楊,罰劣是為別人、為集體做一件好事,補償內疚心理;為大家唱支歌或表演一個小節目,增加自製觀念;寫一份保證書等。通過這樣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行為指導,能擴展學生健康的自我意識,促進其人格的自我完善。例如:有一次正我講課非常入神的時候,學生聽課非常認真,突然發現我班有名的「搗蛋王」莫明傑,正在與同桌正在搞小動作,於是我就走到他們的課桌前用眼光盯了他們一下,就走開了,到了快要下課的時候,我就對本節課聽課認真的同學進行了表揚,對莫明傑與他的同桌進行了批評,並處罰他倆放學後打掃教室,並寫下保證書。從這以後,他們倆再也不敢在課堂上搞小動作了,聽課非常認真,「搗蛋王」的綽號從此消失了。這種方法也起到了「殺一警百的效果」。五:心照不宣法我們學校搞課研活動,我也參加了,聽了一位老師上的公開課,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在講,學生們都在認真聽講,只有一個正在低頭搞小動作的學生。教師看在眼裡,並沒有點他的名,而是不經意地走去,用手輕輕敲了一下桌子。那個學生馬上意識到了,於是不再搞小動作了。教師的這個動作很隱蔽,不仔細觀察是發現不了的。我想,這個動作大概只有那個學生和教師心裡明白吧?六:小組管理法合作學習已被教師們廣泛採用於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小組相互幫助,相互監督,彼此學習,不但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對課堂紀律的組織有了可靠的保證。總之,教有法卻不定法。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如何機智去處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還有許多方法值得我們去探討。比如營造安靜優美的學習環境,教室內外要謝絕吵鬧和嘈雜,學校安靜了,學生的心才能「入靜」。布置好教室,在牆壁四周張貼的名人名言、學生的書法作品;教室的角落和窗檯擺放的綠色植物;課堂上播放的與課堂內容有關的音樂和影像資料都能使學生進入專心學習的狀態。同時,還要建立民主與規范的課堂新秩序,確定合理的教學內容,多開展一些有趣的學習活動,最為重要的是用真誠的關愛去有愛護每一位學生。我們要張開自己的懷抱去擁抱他們,學生一定會消除與老師之間的隔閡,從心理上走近老師。對其課堂上的點滴進步,我們都要及時鼓勵,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從而產生不斷向前發展的意向,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成功感和自尊感。激勵他們不斷前進的巨大動力。
I. 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教師在學生不注意參與學習時突然加重語氣或提高聲調的現象,教師採用這種手段的目的
肯定有意的
就是突然一下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