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控制

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控制

發布時間:2021-01-25 21:39:39

Ⅰ 如何有效的調控課堂,把握好「管」與「放」的分寸

怎樣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怎樣有效的調控等引人關注的問題有待討論.這里將通過論述交際教學對學生的自由進行有效控制問題作一討論,從而為交際法教學在課堂中的實際應用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1 自由與課堂控制 自由是人的本質,是現代人的權利之一,理所當然,學生也應享有自由.然而,教學中要體現學生自由,就要認識到:首先,自由是學生充分發展的基本條件.其次,自由是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重要保證.在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固然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但是,學生的學習終究是個體的事,教師的指導絕對無法代替學生自己的認識活動,古今中外的一切教學活動都表明,教學要獲得好的效果,必須要靠學生對以書本文字介紹的客觀對象的感知、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化、具體化等智力操作活動來完成.就此看來,真正的學習應該是自由的.那麼,教學順利有效地進行當然就離不開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在這里,自由的價值又顯現出來.課堂控制課堂教學的控制,就是對課堂教學中的主要變數(教師、學生、教材、考法等)進行適當合理的調節與控制,引發學生對知識的吸引力,使之沿著教師的思路成功地進行學習的過程,其基本結構如下:教師接受信息——教師處理信息——教師啟發信息——學生接受信息——學生處理信息——學生輸出信息——反饋信息[1].它實際上涉及四個要點: (1)課堂控制既包括對違反教育規范行為的制裁,又包括引導學生認同並自覺遵守課堂紀律,以協調個體、群體的關系; (2)課堂控制不僅要使課堂成員行為服從課堂秩序的需要,還要使學生的自由活動、自我表現與課堂教學秩序達到和諧的統一; (3)課堂控制必須依靠教師的權威力量才能進行,更需要學生自覺內化課堂規范,課堂控制的實現是教師權威力量與學生自我控制的統一; (4)課堂控制是一個動態過程,它不僅包括對現有課堂秩序的維持,也包括建立新的課堂秩序.所以,影響課堂教學控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教師始終起著主導作用. 課堂控制的類型 按控制的層次可分為對個體的控制和對全班的控制.按控制的手段可分為硬控制和軟控制,硬控制是指採用強制性的控制手段;軟控制是採用非強制性的控制手段. 按控制的實現途徑可分為積極控制和消極控制.積極控制是指正面引導學生的課堂行為,消極控制是指限制和懲罰學生的偏離行為. 按控制方式可分為顯性控制和隱性控制.顯形控制是指教師以明確的要求、明言規定為本的控制方式;隱形控制是指教師以間接引導、暗設障礙為主的控制方式. 2 自由與控制的關系 自由是指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自己所能支配的時間、活動;而控制則是指教師對學生活動的調控,掌握和監測[2].我們應當從一個更為寬廣的意義上來理解「控制」,控制並不含有貶義.控制不是壓制而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整體把握,對所牽涉到的一系列問題適時調控(包括對教學具體環節,層次的控制,錯誤的糾正等),其中主要指對學生自由度的控制,以期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作為知識的傳輸者,大多數教師自然地把自己視為課堂控制者,主導著課堂時間的分配.學生大都已對此習以為常.許多人都記得老師在這方面有著很強的規劃指導能力,而且總是以他們的知識激勵著學生不斷長進.課堂控制者決定了在課堂時間之內學生應該做什麼,什麼時候開口發言以及使用什麼樣的語言形式.因為一切教學活動都是預先規劃好的,所以教師通常可以預測出所有學生的課堂反映.在目前的外語教學中,教師也都擔當著這樣的角色,只有這樣才能把握好自由與控制的關系. 3 自由與控制的程度定位 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在交際教學中必須給學生以足夠的自由,這是交際法教學的前提條件.但教師又必須對自由進行控制,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既課堂教學的兩個方面,處理得當則可以促進教與學的效果.在自由度允許的空間里學生是完全自由的,開放的,師要注意觀測他們是否能順利使用某一語言技巧.控制意味著對某一層面的整體把握和監控,從而保證這一層面內自由的有效獲得.要保證學生交際訓練的自由得以實施,就需要有相應的控制,因為學生的活動往往可能出現盲目性和非理性的因素.交際活動中有主動性和被動性的學生,在活動中其表現和獲得的交際能力肯定會出現差異.因此,教師就要做適當的控制或調整,如採用分組,暗示,鼓勵等方法,使兩類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當然,給予學生自由並不意味著學生的活動是任意的,離開了教師的正確控制,學生最終是無法達到交際自由的,這正是教師重要作用的體現;但正如沒有絕對的自由一樣,同樣也沒有絕對的控制,怎麼控制,控制多少都必須圍繞自由的有效獲取來進行.當學生掌握了某種交際功能後他們就可以進行相應的練習,但不能超越這一層面而進行盲目的活動;而一旦任務和目的完成了,教師則應推動能力層次向前發展.如果我們能有效的監控整個知識的層進過程,並進行及時的調整以便讓學生獲得最大的自由發展空間,教學必然會取得預期的效果.因此有控制才能有自由,控製得當只會促進而不會阻礙自由的獲得.對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教學觀念必須有中肯的理解,教師的主導主要體現在對教學整體的把握上,學生的自由必須在教師的控制下.事實上,教師的監控不但不會影響學生的中心地位,而且還是實現學生地位的保證和前提. 4 自由與控制的協調問題 實際運用中自由與控制如何做才能實現二者關系的協調統一呢?這里有必要對自由所蘊涵的深層次的涵義加以說明,那就是自由活動和對自由本身的控制,都必須要能挖掘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學中所有的行為都必須緊緊圍繞這一點.具體地說,教師要懂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交流的動機,這是相當關鍵的一步.通過設置各種具有趣味和針對性的話,設計適合學生交際的任務;採用小組活動,雙人活動,以及班組活動等方式來進行.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目前許多教師也採用了這些方式,但收效可能不大,對此我們可以採用動態交流的模式,甚至是根據興趣進行分類分組,而教師則處於中心監控位置,其作用主要是監控學生交際行為是否有效實施並參與到交際活動中去,教師可以和小組,個體進行交流並控制他們的行為,給予幫助;同時站在頂點的高度來分析學生行為和教學過程,從而形成師生、組內和組際動態的、多層次的、立體式「自由——控制」模式.這樣,學生的自由不僅得到實現,而且這種自由也能得到正確控制,自由就具有目的性、功能性和方向性;避免了練習的粗糙和乏味,符合外語教學的一般規律.具體怎樣設計,教師可根據實際來處理.當然實際的操作遠不止這些,還涉及到教師對教材、學生的分析和對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的應變措施等的准備. 5 教師在處理自由與控制過程中的作用 這實際上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因為只有清楚教師本身所處的角色才能保證「控制與自由」的有效實施.傳統教育中,教師處於指導的絕對中心地位,一旦轉移到要給學生以足夠的自由,極易造成對自由失控而走向反面.教師的角色要從「嚴師」的定位轉變過來,但應當轉變為什麼樣的角色至今還沒有定論.但至少應當有這樣的角色:教師應當是一個咨詢者,能夠及時地給學生提供所須的信息;教師應當是一個訓練者,從整體上把握考與學,控制教學的節奏;教師應當是一個幫助者,能夠及時地提供必要的幫助;同時教師還是一個參與者,真正參與到交際的活動中去[5].當然,最重要的是教師不能忘記自己是課堂的控制者,其主要目的是確保自由的實現並進而實現互動教學,達到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目的. 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教師必須能正確分析學生,分析教材;必須具備對課堂及時調控的能力、敏銳的判斷能力、親和力等一系列的綜合能力.相信只要我們在實踐中處理好自由與控制的關系,不斷積累經驗和改進不足,英語教學效果必能不斷得到提高.

Ⅱ 淺談如何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調控

具體化為教師根據課堂上的各種信息靈活的調節課堂教學的內容、教學目標、環節、節奏、氛圍、時間等一切因素,使課堂教學順利開展的行為。 課堂掌控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是由多種單項能力組成的和諧統一的整體。主要內容分為課堂組織管理能力、課堂察言觀色能力、課堂及時反饋能力以及課堂系統把握能力。

一、課堂組織管理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課時目標、教學內容、學生實際,用各種管理方法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興趣,活躍學生思維,使之自覺、積極、主動地參加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活動。互動生成的課堂中,學生思想活躍、熱情進取,思維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獨立性,但是因年齡、閱歷的因素,思維仍停留在淺層次上,但集體組織觀念淡化。面對世界觀尚未完全形成、行為還不成熟的莘莘學子,教師的課堂組織管理技能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整個課堂組織管理如能得心應手,教學過程便會如行雲似流水,教師便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捕捉學生的學習信息、處理聲稱問題上,便能和學生意趣盎然的沉浸在知識海洋的起伏跌宕中。通常課堂管理方法有:創設情境法、表情感染法、停頓吸引法、目標指引法、趣味激發法、設疑法、激勵法、競賽法、暗示法和人文評價法等。

二、課堂察言觀色能力 捕捉信息指的是從課堂的信息源中,發現教學所需要的、有價值的問題。教學中隨機事件何其多,相應的教學資源何其多。教師就可挖掘、開發、引申、利用、見機行事,使「麻煩」不再「麻煩」,反而成為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優化教學。這是從意外不確定生成中捕捉有用的信息。教師還可以從學生的認識沖突上捕捉有用信息。隨著學生課堂主體性的增強,質疑、反駁、爭論的機會增多,師生之間常常會產生認識上的沖突。教師應從學生困惑的焦點、理解的偏差、認識的沖突上去捕捉有用的信息。

三、課堂及時反饋能力 課堂及時反饋能力指教師對課堂上的各種信息迅速及時地進行分析對比、綜合判斷、推理和反映的能力。如果對來自學生、環境的信息遲遲不作出反饋,課堂教學就不能很好的控制,也就難以完成學習任務。課堂及時反饋能力主要指課堂信息的分析判斷能力和重組課堂信息能力兩個方面。 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學生反饋出來的已有學習經驗、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教師自身的專長,靈活的選擇教法,因勢應變,以適應教學的需要。

四、課堂系統把握能力 課堂系統把握能力是指教師能夠正確把握教學目標、穩定教學節奏、控制教學結構的能力。把握教學目標要求教師從整體、全局,適時適情的掌控課堂,並隨時監控自己的掌控是否有助於掌控目標的實現,並能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對自己所定的教學目標進行反饋和調控。 總之教師在課堂上要隨機應變及時掌握學生的動態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順利完成教學目標任務。

Ⅲ 在課堂教學管理中,有哪些有效的策略

在課堂教學仍作為學校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今天,教育工作者要想成功地實現教育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及時針對當前課堂教學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適時調整管理策略。

(1)明確課堂教學管理定位,正確處理好課堂教學和課堂教學管理的關系教學既是一個認識過程,又是一個管理過程,教學具有認識與管理的雙重任務。

(2)確立正確的課堂教學思想是學校課堂教學管理的」綱」。正確的課堂教學思想是課堂教學管理的靈魂。課堂教學管理首先應是課堂教學思想的管理。學校要圍繞」以學科的師范性為先導,以學科的學術性為前提,以學科的基本思想為主線,以學科的思維訓練為中心,以學科的示範性教學為手段,以學科的知識體系為基礎」等方面構建自身的課堂教學指導思想。只有用體現時代精神和師范特色的課堂教學思想來指導,課堂教學管理改革才有方向,離開了先進的課堂教學思想指導,課堂教學管理改革只能是一種盲目的探索。

(3)營造和保護相對平衡、協調共進的課堂教學生態。生態學理論告訴我們:在自然界中,每一個生物與非生物因素都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如果其中一個因素遭到破壞,就會引起連鎖反應,從而導致生態失衡。課堂教學是由許多因素構成的,這些因素之間和諧共處所構成的教學生態系統是教學取得成效的前提。

(4)注意反思和整合課堂教學管理模式。課堂教學管理模式能給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提供一種富有成效的操作程序,有利於建立規范的課堂教學管理秩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課堂教學管理模式作為課堂教學管理規律和課堂教學管理實踐的」」中介」」,不具有客觀性、全面性和必然性的特點,它只體現人們對課堂教學管理規律的一種認識,而這種認識往往只是從一個角度來反映課堂教學管理規律的某一側面,而且它還帶有鮮明的主觀色彩,受制於建構者的見識、經驗和課堂教學管理環境。教師要注意學習、借鑒現有的各類課堂教學管理模式,並在此基礎上,整合各類課堂教學管理模式,建構適合學校課堂教學特點的課堂教學管理模式。

(5)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優化課堂教學管理。在學校教學管理中,制度建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建設一套合理的、進步的、科學的、合乎成人高等師范教育教學發展規律的、有生命力的、為廣大師生所嚮往、追求和擁護的教學管理制度,是當前學校的一項不可缺少的任務。因此,學校要認真反思業已推行的各項教學管理制度,對那些經實踐檢驗證明有缺陷的教學管理制度,必須予以改進和完善。

為此,在健全完善具有約束性的教學管理制度的同時,學校要及時制訂出更多強化良性課堂教學行為的激勵政策,如課堂教學管理的獎優罰劣制度。對於那些在教學工作上兢兢業業,敢於管理和嚴於管理,教學效果好的教師,要充分肯定他們的業績,給予表彰和獎勵;對於那些不負責任,課堂教學秩序混亂的教師,要限期予以改正;對那些長期不能改變課堂教學混亂秩序的教師,要給予亮」」黃牌」」;對那些不能勝任教學工作的教師亮」」紅牌」」,調整其工作甚至讓其待崗或下崗。如果建立了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並能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定能有效克服課堂教學管理水平不高的問題,從而實現優化課堂教學管理的目標。

(6)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進程中要適時改變自己的教學站位和隨時做好跑位。教師和學生是教學舞台兩個缺一不可的重要角色,如何將教與學這出戲演好取決於師生在舞台上的相互位置。在當前,相當多的教師的教學站位主要以教師為中心。」站位」不正確,教師就難以發現來自學生的智慧,難以真正實施創新教育。教師面對不同學生,在教學的不同階段的站位應當是動態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要能自始至終尊重和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發展性需要,把怎樣才能使學生學好視為課堂教學的奮斗目標,適時調整自己與學生的位置關系,恰當地站在激發、引導、助手、朋友、大喊」」加油」」的熱情觀眾的位置上,並能熟練地進行跑位,定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智能,從而產生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7)強化學生自主課堂教學管理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管理的主人。對於學生課堂教學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是培養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自主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教師要樹立」相信學生能管理好自己」的教育信念,視學生為課堂教學管理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積極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管理與自主課堂教學管理的積極性,努力將學生從消極的被管理對象變成積極的管理者,盡量將教師從繁雜的課堂教學管理中解放出來。

(8)確立管理就是服務的課堂教學管理新理念並付諸實踐管理就是服務。課堂教學管理要為滿足學生的正當需求服務,為促進學生的發展服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了解學生到底有哪些正當需求和如何創造條件滿足學生的正當需求,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充滿樂趣、感到滿意,並獲得發展。依據」管理就是服務」的新的教學管理理念,學校要重新審視當前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所承擔的職責和賦予的角色,使被管理者的主要職責從先前被動地接受任務(或為完成任務而必需的資源)轉變為主動獲取資源、信息,並在不斷的知識積累和個性化的創造中實現組織目的和自身價值;要求管理者將主要精力集中於課堂教學管理發展方向和科學的課堂教學管理決策,並為被管理者提供完成學習任務所需要的信息、資源等服務。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只要將管理的服務定位於對發展較好的學生錦上添花、對發展有障礙的學生雪中送炭、對學生獲得學習成功後激勵、對學生遇到學習挫折後鼓勵、對學生正當需求的全身心的滿足和對學生不正當需求的循循善誘等方面上,就能較好地將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內化為課堂教學與課堂教學管理的實踐。

(9)提高在職教師的教學與管理專業化水平。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取決於教師的素質。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重視提高廣大教師的教學與管理專業化水平。為此,學校要堅持做到:既要一手抓課堂教學研究,更要一手抓課堂教學管理的研究。只有正確處理好課堂教學與課堂教學管理關系,牢固樹立教師既是教學活動的實際操作者,又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所有教育資源的主要管理者的理念,才能使學校教育工作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規范課堂教學與課堂教學管理行為,從而保證他們的課堂教學與課堂教學管理的良好行為成為受教育者觀摩與學習的典範。

Ⅳ 課堂管理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從新教師培訓的調查來年,學員反映出來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幾方面,如何管理好課堂紀律是其中之一。為此,特推薦以下內容。
一、課堂問題行為的類型及其影響因素
所謂課堂問題行為,一般指發生在課堂上與課堂行為規范和教學要求不一致並影響正常課堂秩序及教學效率的課堂行為。這樣的行為不僅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課堂紀律問題,影響教學質量。研究發現,一個學生的不良課堂行為不只是影響他自己的學習,同時也可以破壞課堂上其他學生的學習。在一般情況下,一個學生的問題行為可能簡單地誘發另一個學生不聽課,也可能把問題蔓延開來,誘發許多學生產生類似的問題行為,即產生所謂的「病源體傳染」現象,它會蔓及全班,破壞課堂秩序,影響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這種問題行為是許多教師常常遇到的,也是最怕發生的。因此,對課堂問題行為及時加以控制和防範,也是課堂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目前最普遍的一種分類是根據學生行為表現的傾向,將課堂問題行為分為兩類:一類是外向性問題行為,一類是內向性問題行為。外向性問題行為主要包括相互爭吵、挑釁推撞等攻擊性行為;交頭接耳、高聲喧嘩等擾亂秩序的行為;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調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為;以及故意頂撞班幹部或教師、破壞課堂規則的盲目反抗權威的行為,等等。外向性問題行為容易被覺察,它會直接干擾課堂紀律,影響正常教學活動的進行,教師對這類行為應果斷、迅速地加以制止,以防在課堂中蔓延。
內向性問題行為主要表現為在課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亂想、做白日夢、發獃等注意渙散行為;害怕提問、抑鬱孤僻、不與同學交往等退縮行為;胡塗亂寫、抄襲作業等不負責任的行為;遲到、早退、逃學等抗拒行為。內向性問題行為大多不會對課堂秩序構成直接威脅,因而不易被教師察覺。但這類問題行為對教學效果有很大影響,對學生個人的成長危害也很大。因此,教師在課堂管理中不能只根據行為的外部表現判斷問題行為,不能只控制外向性問題行為,對內向性問題行為也要認真防範,及時矯正。
研究結果表明,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常常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概括起來,主要的影響因素集中在學生、教師和環境三個方面。
(一)學生方面的影響因素。
大量的課堂問題行為是由學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這些因素主要是:挫折。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業成績不良、人際關系不協調、對教師教學要求的不適應等,都會使學生產生挫折感,並引發緊張、焦慮、懼怕甚至憤怒等情緒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這種情緒反應就可能演變為課堂問題行為。
1、尋求注意。研究發現,一些自尊感較強但因為成績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體和教師承認的學生,往往故意在課堂上製造一些麻煩以引起教師和同學的注意。
2、性別特徵。在小學階段,男孩活動量大,精力旺盛,喜歡探究,但他們的心理成熟程度和自控能力比同年齡的女孩普遍要低些,因而出現課堂問題行為的可能性要高於女孩。
3、人格因素。學生的課堂行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與其個性心理特徵如能力、性格、氣質、情緒等也有聯系。例如,內傾化的人格,常表現出抑制退縮行為,不願與人交往,自我意識強,易受暗示。而外傾化的人格,則喜歡交際,迎合熱鬧,膽子較大,善於獲取新事物,自製能力較弱,違反紀律的情況相對較多。
4、生理因素。學生的生理因素也是常導致問題行為的因素之一,生理上的不健康(無論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發育期的緊張、疲勞和營養不良等都會影響學生的行為,這方面因素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往往被忽略。另外,還有些學生的過度活動是由於腦功能輕微失調(簡稱mbd)造成的,教師對這些學生要更熱情地關心,幫助他們掌握控制沖動的方法。
(二)教師方面的影響因素。
課堂里發生的問題行為,看上去是學生的問題,實際上與教師也有關系,有些問題行為就是教師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要想形成良好的課堂紀律,教師也必須對自身進行一定約束和調整。一般來說,對課堂問題行為產生影響的教師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1、教學不當指教師由於備課不充分,缺乏教學組織能力,或表達能力差而造成教學失誤,進而引起課堂問題行為。常見的教學不當有教學要求不當,例如對學生要求過高或過低;教學組織不當,例如教學從一個活動跳躍到下一個活動時缺乏順利「過渡」的環節,會使學生無法參與教學過程;講解不當,如果教師在學生面前講課時顯得無能、遲鈍、笨拙,而且在一段時間里只困死在一個問題上,那麼學生就有可能置功課於腦後而搗亂起來。
2、管理不當
這可能是教師引起課堂問題行為的最主要因素。這方面最突出的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問題行為反應過激,濫用懲罰手段。例如,有些教師對學生的個別不良行為經常作出過激反應,動輒中斷教學大加訓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費整堂課時間進行冗長的訓斥,這種失當的管理方法往往會激化矛盾,使個別學生的問題行為擴散開來,產生「病源體傳染」效應。還有些教師過於相信懲罰在解決問題行為方面的效力,常常不分青紅皂白地運用各種手段對學生進行懲罰。研究發現,濫用懲罰手段特別是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僅不能很好地維持課堂秩序,還會大大降低教師的威信,甚至引起學生對教師的怨恨情緒,誘發學生攻擊性的課堂問題行為。
3、喪失威信
在學生心目中失去威信的教師是很難管好課堂的,喪失威信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前面提到的教學不當、管理不當也會造成教師威信下降。一般說來,以下行為的教師容易在學生心目中喪失威信:
1.業務水平低,教學方法不好。
2.對教學不認真負責,上課懶懶散散。
3.對學生的要求不一致,說了以後不檢查。
4.向學生許願,但總是不兌現。
5.不關心學生,待人冷漠。
6.缺乏自我批評精神,明知錯了,也要強詞奪理。
7.帶有偏見,處事不公。
(三)環境方面的影響因素。
包括校外環境和校內環境中的許多因素,都會對學生的行為產生一定影響。例如,大眾傳播媒介、家庭環境、班級人數與課堂座位編排方式、教學環境的溫度和色彩等環境因素對兒童的課堂行為都會產生十分明顯的影響。有的研究發現,父母不和、經常打鬧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在課堂上經常表現得或孤僻退縮,或煩躁不安,甚至挑釁生事。另有研究發現,教室牆壁和傢俱的色彩過於強烈和鮮艷,容易使兒童在課堂上興奮好動,注意力分散,不專心聽講。教室內溫度過高,則容易使學生煩躁不安,課堂上的不友善行為和沖突性行為隨之增加,課堂秩序不易維持。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也可以發現,人數較少的班級課堂紀律往往較好,教師用於課堂管理的時間也較少。而人數較多的大班中,由於單位面內人口密度過大,學生的個人活動空間相對受到他人擠占,這往往成為誘發學生好動爭吵和產生破壞課堂紀律行為的一個主因。這種現象應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夠的重視。
二、課堂紀律與問題行為的管理策略
(一)將一般要求變為課堂程序和常規。
有效的課堂管理,實際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課堂規則的過程中實現的。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幾十個性格各異、活潑好動的孩子,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課堂程序和常規,就不可能將這些孩子有序地組織在教學活動中。實踐表明,教師適時將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來,形成學生的課堂行為規范並嚴格監督執行,不僅可以提高課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亂,而且一旦學生適應這些規則後會形成心理上的穩定感,增強對課堂教學的認同感。例如,音樂課上要求學生上課時隨著教師的琴聲一行行列隊輕輕走入教室,在音樂聲中向教師問好、坐下,下課後仍按小組隊形踩著音樂節奏輕輕退出教室。這種要求一旦成為學生的行為習慣,就可以長久地發揮作用,產生積極的管理效益和教學效益。相反,如果一個教師不注意課堂規則的建立,只憑著不斷提出的各種要求、指令維持課堂秩序,不僅管理效率低,浪費時間,而且容易因要求不當引起新的課堂問題行為。
(二)及時鞏固課堂管理制度。
一旦形成了課堂管理規則,就要及時反復鞏固它,必要時還要加以修正。鞏固管理制度的教師行為主要有:
1.認真監控。
指教師應仔細認真地觀察課堂活動,講課時應始終密切注意學生的動態,做作業時要經常巡視全班學生。善於指導學生行為的教師,應能在學生的不恰當行為造成混亂之前就有所察覺。
2.及時恰當地處理問題行為。
只發現問題還是不夠的,教師還必須採取一定措施處理問題行為,教師採取什麼措施取決於問題的性質和場合。例如,有些學生靜坐在座位上但不聽課,看連環畫或伏在桌子上睡覺但無鼾聲,這類問題行為屬於內向性的,它不明顯干擾課堂教學,因此教師不宜在課堂里停止教學而公開指責他們,可以採取給予信號、鄰近控制、向其發問和課後談話等措施加以處理。有些學生大聲喧嘩、戲弄同學、扮小丑和頂撞教師,這類行為是外向性的,它們對課堂有較大幹擾,教師必須通過警告、批評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時可以適當懲罰。
3.靈活運用獎懲手段。
運用獎勵手段鼓勵正當行為,通過懲罰制止不良行為,這是鞏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獎懲的具體辦法很多,例如教師表情上的贊同與不贊同,表揚與批評,給予學生某種榮譽或取消榮譽,發獎品,課後留校,暫停聽課,送校長室等。在實施獎懲時需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以獎勵為主;二是維護課堂規則的權威性,嚴格按規則實施獎懲;三是懲罰手段不能濫用,更不能體罰學生。
(三)降低課堂焦慮水平。
焦慮是一種情緒狀態,是一個人自尊心受到威脅時的情緒反應。適度的焦慮可以有效激勵學生的學習,因而是十分必要的。但焦慮過度則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並導致問題行為。有效的課堂管理應該幫助學生在焦慮過度而尚未形成問題行為前降低焦慮的強度。調控學生焦慮的辦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談話了解、診斷焦慮的原因,然後誘導學生把造成焦慮的煩惱宣洩出來。二是針對焦慮的原因適當調整教學情境,例如調整教學要求、進度,調整教學評價的方法或要求等。課堂中不僅存在著學生的焦慮,教師也會產生焦慮。通常情況下,課堂紀律問題是引起教師焦慮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些教師特別是一些新教師,由於缺乏課堂管理的成功經驗,對學生紀律問題經常憂心忡忡,擔心課堂上出現問題行為,於是常常採取一些生硬措施控制課堂,頻繁指責訓斥學生。這樣做反而激化了矛盾,擾亂了課堂,進一步加劇了教師的焦慮。實際上,能否維持好課堂紀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及教師與全體學生間的人際關系。教師如果能真正關心、尊重、愛護學生,了解學生的要求,講求工作方法,學生反過來會維護、支持教師的工作,課堂紀律就容易維持,教師的焦慮水平也會大大降低,課堂管理效率會得到相應提高。
(四)實行行為矯正,開展心理輔導。
行為矯正是用條件反射的原理來強化學生良好的行為以取代或消除其不良行為的一種方法。行為矯正的方法比較適合於較為簡單的問題行為,例如上課愛講話、好動等行為。行為矯正的具體步驟包括以下幾點:
1.確定需矯正的問題行為;
2.制定矯正目標;
3.選擇適當的強化物和強化時間;
4.排除維持或強化問題行為的刺激;
5.以良好行為逐漸取代或消除問題行為。 心理輔導的方法有助於提高課堂紀律水平,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心理輔導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調整學生的自我意識,排除自我潛能發揮的障礙,以及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來改變學生的外部行為。從這一點看,心理輔導是從內而外地做工作,它不像行為矯正那樣完全以改變外部行為表現為目標,因而比較適合於調整較為復雜的問題行為。但心理輔導工作能否奏效,還取決於師生之間是否真正建立起了信任、融洽、合作的人際關系,能否展開真誠的思想、情感交流。因此,這項工作對教師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教師應注意提高自身素養,加強與學生的聯系與交往,以不斷提高課堂管理效率。

Ⅳ 課堂有效教學的有效實施

班有效即指教師能有效地同時對整個班集體進行同樣內容的教學;課有效即指教師有能效地運用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來展開教學活動,讓課與課彼此連續並完整;時有效即指教師將這些教學活動能有效地控制在每一課所規定的統一的單位時間內進行。
當然,當代課堂教學觀指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因此課堂有效教學的最終檢驗當以學生來完成,即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主體學生是否能准確理解老師所傳授的內容,是否能較為靈活的運用老師所傳授的技能等。江蘇省泰興市第一高級中學朱雷鳴先生的論文中指出:教學的有效性,即教學活動對達成教學目標的有效程度。學生有無進步和發展是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標。課堂教學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講究效益的活動。教學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教學是否有效,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與否,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學得不好,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很認真,也是無效或低效的教學。斯拉文(Slavin)提出:要使教學有效,教學的質量、教學的適宜性、誘因、時間,這四個因素必須適宜,系統的效能與最弱的因素呈高度正相關。
這樣看來,研究課堂有效教學勢在必行,對它進行研究,也就是能有效地改變課堂教學的弊,而發揚課堂教學的利。而我國而言,課堂教學又是教學形式的主體,無論是大班教學也好,還是小班教學也罷,無論是課內教學也好,還是課外實踐也好,多是以課堂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組織形式。只有將些教學形式做一番深入研究,才能更好的讓學生學得「有效」,更好的進步;這也讓國家的教育能得以更好的普及與提高。

Ⅵ 教學的有效管理對課堂教學有什麼意義

有效的教學取決於有效的管理,有效的課堂教學管理是課堂教學得以順利和有專效進行的前提。如果沒有課屬堂教學管理,或者課堂教學管理不當,就會嚴重影響課堂教學質量。課堂教學質量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學校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Ⅶ 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管理

方法有很多。核心只有一個,降低傳授知識的專業度,提高學習者的參與度。
在教學開始前先要了解學習者的情況,這樣可以提煉出在傳授過程中的新知識的模糊點。所謂模糊點就是學習者曾經接觸過但並不是太明白的老知識點,把新知識與老知識進行融合。這樣可以使學習者的好奇心理加強,更加便於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習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提問、動手等方式。
在教學結束前,設定一定的知識點來提高學習者的興趣。
課堂教學管理要以學習者為主線,設定主線後向外延伸內容即可。

Ⅷ 如何有效調控課堂的措施

怎樣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怎樣有效的調控等引人關注的問題有待討論。這里將通過論述交際教學對學生的自由進行有效控制問題作一討論,從而為交際法教學在課堂中的實際應用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1 自由與課堂控制 自由是人的本質,是現代人的權利之一,理所當然,學生也應享有自由。然而,教學中要體現學生自由,就要認識到:首先,自由是學生充分發展的基本條件。其次,自由是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重要保證。在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固然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但是,學生的學習終究是個體的事,教師的指導絕對無法代替學生自己的認識活動,古今中外的一切教學活動都表明,教學要獲得好的效果,必須要靠學生對以書本文字介紹的客觀對象的感知、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化、具體化等智力操作活動來完成。就此看來,真正的學習應該是自由的。那麼,教學順利有效地進行當然就離不開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在這里,自由的價值又顯現出來。課堂控制課堂教學的控制,就是對課堂教學中的主要變數(教師、學生、教材、考法等)進行適當合理的調節與控制,引發學生對知識的吸引力,使之沿著教師的思路成功地進行學習的過程,其基本結構如下:教師接受信息——教師處理信息——教師啟發信息——學生接受信息——學生處理信息——學生輸出信息——反饋信息[1]。它實際上涉及四個要點: (1)課堂控制既包括對違反教育規范行為的制裁,又包括引導學生認同並自覺遵守課堂紀律,以協調個體、群體的關系; (2)課堂控制不僅要使課堂成員行為服從課堂秩序的需要,還要使學生的自由活動、自我表現與課堂教學秩序達到和諧的統一; (3)課堂控制必須依靠教師的權威力量才能進行,更需要學生自覺內化課堂規范,課堂控制的實現是教師權威力量與學生自我控制的統一; (4)課堂控制是一個動態過程,它不僅包括對現有課堂秩序的維持,也包括建立新的課堂秩序。所以,影響課堂教學控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教師始終起著主導作用。 課堂控制的類型 按控制的層次可分為對個體的控制和對全班的控制。按控制的手段可分為硬控制和軟控制,硬控制是指採用強制性的控制手段;軟控制是採用非強制性的控制手段。 按控制的實現途徑可分為積極控制和消極控制。積極控制是指正面引導學生的課堂行為,消極控制是指限制和懲罰學生的偏離行為。 按控制方式可分為顯性控制和隱性控制。顯形控制是指教師以明確的要求、明言規定為本的控制方式;隱形控制是指教師以間接引導、暗設障礙為主的控制方式。 2 自由與控制的關系 自由是指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自己所能支配的時間、活動;而控制則是指教師對學生活動的調控,掌握和監測[2]。我們應當從一個更為寬廣的意義上來理解「控制」,控制並不含有貶義。控制不是壓制而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整體把握,對所牽涉到的一系列問題適時調控(包括對教學具體環節,層次的控制,錯誤的糾正等),其中主要指對學生自由度的控制,以期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作為知識的傳輸者,大多數教師自然地把自己視為課堂控制者,主導著課堂時間的分配。學生大都已對此習以為常。許多人都記得老師在這方面有著很強的規劃指導能力,而且總是以他們的知識激勵著學生不斷長進。課堂控制者決定了在課堂時間之內學生應該做什麼,什麼時候開口發言以及使用什麼樣的語言形式。因為一切教學活動都是預先規劃好的,所以教師通常可以預測出所有學生的課堂反映。在目前的外語教學中,教師也都擔當著這樣的角色,只有這樣才能把握好自由與控制的關系。 3 自由與控制的程度定位 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在交際教學中必須給學生以足夠的自由,這是交際法教學的前提條件。但教師又必須對自由進行控制,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既課堂教學的兩個方面,處理得當則可以促進教與學的效果。在自由度允許的空間里學生是完全自由的,開放的,師要注意觀測他們是否能順利使用某一語言技巧。控制意味著對某一層面的整體把握和監控,從而保證這一層面內自由的有效獲得。要保證學生交際訓練的自由得以實施,就需要有相應的控制,因為學生的活動往往可能出現盲目性和非理性的因素。交際活動中有主動性和被動性的學生,在活動中其表現和獲得的交際能力肯定會出現差異。因此,教師就要做適當的控制或調整,如採用分組,暗示,鼓勵等方法,使兩類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當然,給予學生自由並不意味著學生的活動是任意的,離開了教師的正確控制,學生最終是無法達到交際自由的,這正是教師重要作用的體現;但正如沒有絕對的自由一樣,同樣也沒有絕對的控制,怎麼控制,控制多少都必須圍繞自由的有效獲取來進行。當學生掌握了某種交際功能後他們就可以進行相應的練習,但不能超越這一層面而進行盲目的活動;而一旦任務和目的完成了,教師則應推動能力層次向前發展。如果我們能有效的監控整個知識的層進過程,並進行及時的調整以便讓學生獲得最大的自由發展空間,教學必然會取得預期的效果。因此有控制才能有自由,控製得當只會促進而不會阻礙自由的獲得。對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教學觀念必須有中肯的理解,教師的主導主要體現在對教學整體的把握上,學生的自由必須在教師的控制下。事實上,教師的監控不但不會影響學生的中心地位,而且還是實現學生地位的保證和前提。 4 自由與控制的協調問題 實際運用中自由與控制如何做才能實現二者關系的協調統一呢?這里有必要對自由所蘊涵的深層次的涵義加以說明,那就是自由活動和對自由本身的控制,都必須要能挖掘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學中所有的行為都必須緊緊圍繞這一點。具體地說,教師要懂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交流的動機,這是相當關鍵的一步。通過設置各種具有趣味和針對性的話,設計適合學生交際的任務;採用小組活動,雙人活動,以及班組活動等方式來進行。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目前許多教師也採用了這些方式,但收效可能不大,對此我們可以採用動態交流的模式,甚至是根據興趣進行分類分組,而教師則處於中心監控位置,其作用主要是監控學生交際行為是否有效實施並參與到交際活動中去,教師可以和小組,個體進行交流並控制他們的行為,給予幫助;同時站在頂點的高度來分析學生行為和教學過程,從而形成師生、組內和組際動態的、多層次的、立體式「自由——控制」模式。這樣,學生的自由不僅得到實現,而且這種自由也能得到正確控制,自由就具有目的性、功能性和方向性;避免了練習的粗糙和乏味,符合外語教學的一般規律。具體怎樣設計,教師可根據實際來處理。當然實際的操作遠不止這些,還涉及到教師對教材、學生的分析和對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的應變措施等的准備。 5 教師在處理自由與控制過程中的作用 這實際上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因為只有清楚教師本身所處的角色才能保證「控制與自由」的有效實施。傳統教育中,教師處於指導的絕對中心地位,一旦轉移到要給學生以足夠的自由,極易造成對自由失控而走向反面。教師的角色要從「嚴師」的定位轉變過來,但應當轉變為什麼樣的角色至今還沒有定論。但至少應當有這樣的角色:教師應當是一個咨詢者,能夠及時地給學生提供所須的信息;教師應當是一個訓練者,從整體上把握考與學,控制教學的節奏;教師應當是一個幫助者,能夠及時地提供必要的幫助;同時教師還是一個參與者,真正參與到交際的活動中去[5]。當然,最重要的是教師不能忘記自己是課堂的控制者,其主要目的是確保自由的實現並進而實現互動教學,達到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目的。 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教師必須能正確分析學生,分析教材;必須具備對課堂及時調控的能力、敏銳的判斷能力、親和力等一系列的綜合能力。相信只要我們在實踐中處理好自由與控制的關系,不斷積累經驗和改進不足,英語教學效果必能不斷得到提高。

閱讀全文

與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控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