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課堂教學有效性標准研究

課堂教學有效性標准研究

發布時間:2021-01-25 23:19:08

①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與實踐,新的教育理念深深地紮根廣大教育工作者心中.有全新的教學理念,就有全新的教學課堂,如今學生成為新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如何組織全新的課堂,如何在單位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整合教材、教師自身、學生、環境四位一體的新課程資源,以全人教育的價值取向去著眼於學生——這個「成長」的個體呢?我認為有效率的「課堂」積累,勢必促進學生個體全面、和諧的發展。下面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談幾點拙識。一、親善友好的師生關系是提交課堂教學的前提
學生在教室中以學為主,難免出現一些行為方式和學習上的問題,是很正常的,教師應以正確,寬容的態度和方法去處理。前蘇聯教育家捷爾任斯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的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2003年秋,我執教於郭河一小五(2)班,有一名叫張秋雲的孩子,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只留下他奶奶照管他。這孩子平時少言寡語,還打得一手好乒乓球,但時有學生反映他有小偷小摸的行為。可又抓不住真憑實據,教育引導他無處下手,一天,我無意中看他拿的嶄新的乒乓球拍,就與他打了兩局球,並詢問了他買球拍的時間,商店,然後走訪他的家庭,核實情況後,才知奶奶並沒有給錢他,我並以此為契機,啟發他說出了真相,我替他退還「摸來」的二十無錢,沒有收繳他的乒乓球的,並幫助他提高了認識,他表示痛改前非。在老師關愛下漸漸地張秋雲同學成為了懂禮節,知榮辱努力上進的好學生。老師只因愛張秋雲這個學生,因「愛」而寬容,沒有空洞的說教,「親和」地走進了學生心靈,平時課堂上,心情緊張的學生,只需教師一個友愛的眼神,學生會心智勃發,學生討論時哪怕只是教師一句啟迪的話,都會讓學生思路頓開,智慧的火花,就會在友好的師生互動中,碰撞出創新思維的色彩。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春雨潤物無聲的特點,我認為教師教育孩子,處理學生在生論和學習中發生的問題也應該具有春雨潤物的特點。(1)點到為止、傾注期待。教師要從愛的角度去看待一個犯「錯誤」的孩子,坦城指出違規的問題,並暗示學生,老師期待你改正、進步,讓學生從矯正中獲得健康發展的驅動力,而不是一味地諷刺、訓斥孩子,讓師生關系走向死胡同,犯「錯誤」的孩子也會緘然不語,悲觀自棄。(2)真情交融平等對話。犯有過失的孩子,教師以「春雨潤物」的口吻,交換事情發生的原委,以及對事情的不同見解,並以自身高尚的人文情懷去溫暖學生的幼小的心靈,在孩童的內心世界裡,逐漸培養親善友好的意識,並與之共行。(3)發揚傳統言傳身教。教師必須堅持與學生同學習、同互動、同娛樂、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使有問題的學生願意與你交朋友,坦露心胸。
由此友好、親善、理解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師生互相尊重是基礎。廣大教師應當具有高尚師德,豁達博愛的氣度,讓燦爛的笑臉留在教師臉上,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而不是居高臨下地操縱學生,那麼和諧親善的課堂就會成為一個充滿靈性、充滿情感的課堂。
二、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
學生是一個潛在的發展的個體,在發展的過程中,感情的沖動,個性的張揚……無時無刻不在學生的語言,行動中表露出來。在以人為本的新的理念下,關注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是完成「為了每一位學生發展」的價值取向的定位問題,通俗地講,學生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教師是難以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的。
首先是學生的行為規范問題,尤其是小學生,可塑性極強。《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小學生守則》都具體講到了小學生在校內、外應當規范的行為。各科教師,不要認為做為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是班主任的事。如下課時兩名學生追趕打鬧,一名科任教師視而不見,上課的時候班級同學都在聽講,做作業,而這兩名學生還在計較下課打鬧的得失,擠眉齊眼、磨拳擺狠、一臉霸氣、異得周圍學生打野,說笑,導致課堂一團糟,教師不得不停課調解。
語文課堂是實施思想教育的主陣地,滲透教育性,矯正學生的錯誤思想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如一位成績很好的「優生」調到後面去坐,而一名「學困生」被調到第一排去坐,教師這樣做,是為了「提升差生」。可這名「優生」拒絕調到後面去,認為「優生」是班級的天之驕子,即使勉強服從,或是情緒低落,或是動不動發脾氣。這時教師就應當給學生以「人文性」關懷,妥善處理,並引導這名「優生」關愛他人,進行集體主義思想教育,「先人後已」的思想教育,矯正「驕氣」、抹去「霸氣」,讓具有優越感的「優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小學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教師教育引導學生學習的基本保證,一個班級,一個學校學生的學習習慣,它體現了教師群體、一所學校的人文素養。從課前准備到上課聽、說、讀、寫到操作活動,學生的舉止言行,一笑一顰都應具有規范性。只有健康的心理,才有健康的生活,才有良好學習方式和習慣。教壇中留傳一句名言:「沒有不會學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如:一名學生書寫不規范,教師不去矯正,或者教師自己書寫「龍飛鳳舞」,學生去模仿,久而久之,字跡一片狼藉。因此言傳身教的傳統教育方法,依然是教育學生的法寶,「正人先正已」,教師只有傳授正確書寫方法,從自身「嚴格」入手,學生書寫的良好習慣,也就會「水到渠成」。
隨著課改的深入,構建了「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課堂的機動性極大,一節課學生收獲的多少,恰恰是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聽、說、思、議、寫)的綜合考評。學生或只聽不思、或只想不議、或心不在焉、主動參與問題的探討積極性不高,最後導致學無所獲。課堂學習的亮點,只是學生習慣良好的學生不斷展示自己的標志。因此,學生學習習慣是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重要內容,這種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蘊含著教育的成效,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上新型學習方式的構建,師生生生交往互動過程,只是「一張皮」,多維教育目標的完成,就是一句空話,新課程改革與教師的角色轉變是相匹配的,而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已是課程改革的保證,更是教書就是為了不教的歸宿。
三、科學的課堂教學結構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
「教學模式」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熱點之一,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導下,有人主張、有人反對,一位名家錢夢龍說:「我反對程式化,但是並不反對一定的模式」。無論持主張或反對的人,他們否定的都是教學研究中的「模式化」傾向,而不是反對模式結構本身,因為模式結構本身既打破了教學模式對師生活動的束傅,使師生間互動、提高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綜合上述科學的課堂教學結構是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感悟,培養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是當今課改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障基礎。
(一)在情景中體驗,在體驗中構建
創設美麗活動的情境,可以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和體驗,豐富學生的想像力也是改革後新型課堂教學的特點之一。無論是美麗優雅生態環境,還是激發學生求知慾望的問題情境,誘發學生表達的交際情境,引導學生瑕想飛飛的音樂情景,都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動機,營造學生切身體驗的氛圍。如:教數學「圓的周長」一節可以先出示「自行車的車輪滾動一周有多長呢?」疑向,教師演示,引發學生自冥思若想。當學生百思不得其解之後,教師再點明課題,這種情境的創設,誘發性不言而喻。
(二)在體驗中構建全新的知識結構
教育教學權咸「崔巒」曾在小學課程改革的專題講座中,強調小學語文和數學課堂教學要剔去繁鎖教學程序,重視學生的感悟和訓練學生的思維。學生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他們的感悟,與自身的生活環境和生活體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如;我在履行領導深入課堂,開展「課堂結構與效率」研討教學古詩《石灰吟》一文時,學生朗讀了古詩,先讓學生讀讀石灰的特點?學生概括為「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骨碎身」、「要留清白」。然而讓學生討論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石灰特點的人?學生分別舉了變法英雄潭嗣同、抗日英雄揚靖宇、趙一曼、還有我們熟悉的英雄劉胡蘭,江雪琴他們都是為祖國的解放和獨立獻身的英雄。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感悟到象徵英雄的物體:紅梅、青松……等等,這些物體的共同特徵不畏風雨,不怕犧牲,處逆境而不屈服。短短的四句詩,學生通過感悟心中構成了石灰特點→類比人物→類比物體→類比物體特點。互動的課堂,學生的體驗,這樣一個知識框架。對課堂動態生成的教育資源進行挖掘,在學生心靈中構建了一個全新的知識結構。
直觀教學、通過演示。學生可以零距離地體驗,如我教「圓的周長」一節,先讓學生用一個圓在一定長度的物體上滾一圈,再量量圓的半徑。然後引導學生理解周長的概念,悟出求周長的公式。在教學中,教師提示性的點撥,用心良苦的演示,使學生的思維如水墨畫般緩緩散開。
(三)教學目標的明確呈現,讓互動的課堂流放異彩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這個例子教學生掌握這個工具,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達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著名教育家這一段精闢的論述,闡述了教者、學者、教材之間的辯論關系。既然教材只是受教育者的一個藍本,那麼教者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首先必須呈現明確的學習目標,這些學習目標的鎖定,是教者根據教材,教學情境,教學對象等整合教學資源,去粗取精,從雜亂的知識點、能力點諸當中,提取的一節課或某一課的學習目標,它具有多元性,科學性。教師呈現出教學目標,能良好地讓求知者凝聚思考的目光,嚼咀知識的藍本,讓「疑難問題」的颶風,卷過學生平靜的心海,造成生生互動,合作探索的課堂局面。
為深化課改,現在我和學校全體教師正探究踐行小學課堂教學新的模式結構。即:創景導入(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目的,以結合授課內容為前提,採用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聽音樂、看圖畫等多種形式創設情景導入新課。)——主動閱讀(學生帶著前面創設情景時留下的懸念飽含尋求答案的激情去主動閱讀課文。)——呈現目標(教師讓學生談閱讀後的收獲和不懂的問題,然後教師有選擇性的按順序將學生提出的涉及本節課教學目標的問題進行板書。對學生提出的不涉及本課教學目標的問題教師用簡短的話語給與答復,對學生不能提及到的本課教學目標,教師可用商討的口吻以問題的形式提出。)——生生互動(圍繞已呈現的目標教師組織學生互動探討解答。)——師生互動(對學生互動探討仍解答不出的學習目標教師可用商討的口吻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小結(靠近學困生,讓他們針對呈現的目標談對本節課學習後的收獲,然後指名成績優秀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幫輔小結。)——品讀欣賞(文科)——當堂訓練(圍繞目標,分層設題,拓展延伸。)這一宏觀粗略的教學模式,崇尚「以人為本」,感悟創新的教育宗旨,提倡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原則,貫穿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轉換角色的課改理念。這種教學模式,一堂課自始至終,非「師生、生生互動」才能完成教學目標不可。
過去的一堂課,要求的是「安靜」,便於老師講解,或便於老師逢場作秀,再加上偶爾幾個學生的爭論,全班學生的掌聲的點綴,把課堂的表面敷衍得完完美美。如今的課改,是真改,是師生平等,相互探究,相互交流,從心靈的碰撞中達成共識,共同獲取真知,如:一任語文教師教小學一年級,提出了「春天,冰雪融化了是什麼?」標准答案是什麼?小學生議論紛紛,可以是流水,也可以是花朵,也可是楊柳,小草,綠色……等等,這是一個沒有標准答案的答案,它只有通過生生互動才能完成,而不是教師一手遮天。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時,小學生奇妙的想像,審美的情趣,不同的已有生活經驗的結合,它們隱藏在答案背後,貫徹了多維目標的情景落實,這種互動的學習方式的構建,有力的促進了課堂的教學效率「質」的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並非舊課堂中的「熱鬧」罷了。
四、正確的引導讓課堂教學得以升華
課改以後,人們特別關注一節課學生的學習過程。這個過程是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也許有的人認為,只要把課桌椅排成一定的合作學習形式,如:丁字形、方形即可。再讓學生去合作學習,教師可以高高地立在講台上,一味把追求形式的變化,場面的熱鬧。可是教師要把握契機對正在學習的學生進行點撥。學生或概念模糊,或真知與謬誤難分,或挖掘不出知識內涵,等等都需要教師的引導。在教學實踐中學生感悟內容之前,教師可根據不同的知識點,採取不同組織形式,如網路法、集合法、表格法、列主題綱要、列符號綱要等等、想方設法使新知識納入學生的原有知識結構中,使之網路化,結構的方式的明朗化,在師生互動中,學生的認識表達卡住了時,教師可以通過重讀內容,評價點撥,語言鼓勵,思維順向或逆向牽引,對學生的思維來個推波助瀾,讓學生的認識,與表達再上一個新台階。新的課堂解放了學生的空間。學生觀察、思考、探究的時間更多了,留下的「疑點」也就更多了。如數學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應用題:某班共51人,男生人數的3/4等於女生人數的2/3,這個班男、女生名是多少人?這一題學生對題意一看便懂,就是列不出方程,教師可引導學生按比例分配的思路來解,也可利用倒數性質來解,轉化條件,巧妙解題。「自主、合作、探究」的路學生走得辛苦,教師的引導下一陣「及時雨」,讓孩子們洗去風塵,思路更開闊。使課堂教學得以升華。
五、巧妙的課堂應變是影響課堂效率的關鍵
課堂應變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對千變萬化的教學情景,迅速、靈活、准確地做出判斷處理,保持課堂平衡的一種心理能力。巧妙的課堂應變是課堂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認為巧妙的課堂應變有這樣幾種表現形式。
(一)因勢利導、借題發揮
我在教學《海底世界》一文時,指名學生讀第三節,由於讀課文的同學膽小害羞聲音特小,引發了同學們的一片笑聲,以至使這名學生尷尬難堪。我馬上制止了同學們的譏笑,發表自己的觀點說:「我認為這名同學讀得特好!」我的話引來了全班同學一片疑惑驚愕的眼神。我接著說:「這名同學對課文的理解很深,已將自己朗讀的感情融入到了課文之中,我為什麼這樣說呢?請同學們拿出筆,劃出這一段中的竊竊私語這一個詞,然後結合課文說說它的意思。」接下來的效果可想而知,既緩解了這名同學的尷尬難堪樹立了他的自信心,又讓全班同學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二)媚眼暗示、撫摸質疑
在教《荔枝》一文時,老師質疑,荔枝生長在什麼地方?你品賞過嗎?這時學生能夠很容易回答,但是有的學生開始說說笑笑,議論自己吃龍眼的體會,與主題無關。這時教師以眼神暗示學生,並走到跟前摸摸學生的頭,點他發言,回答正確,巧妙地糾正了學生思考中的偏差。
(三)借機發揮、化解尷尬
教師常常會交家庭作業,一次大多數同學不能完成,要是批評打擊了一大片,勢必激發師生之間的矛盾,這時,教師心生一計,要沒完成作業的同學,寫一篇題為《我嘗到了貪玩的苦頭》的作文,老師聲明並非懲罰,交者評獎,結果佳作不少。
(四)巧妙糾錯、緩解窘態
再優秀的教師郵局有失誤的時候,如:板書失誤,語言失誤等等,這時老師很尷尬,處理不好,會給學生留下談論的話柄。有一次,我在黑板上板書:「羅嗦」一詞,結果寫成了「哆嗦」,有學生指出。老師又心生一計,讓一名學生改這個錯別字,老師質疑,這是一個形聲字叫Х形Х聲,巧妙糾錯,既顯老師虛心,又加深了學生印象。
巧妙的課堂應變一般在突發,始料未及之中,教師的應變能力就在於把不利於課堂教學的因素轉化於有利於,服務於課堂教學的契機,繼而轉入正常,它既是教師的高明之處,也是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② 如何理解「課堂教學有效性」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有效教學的「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興趣。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教學在學生「想學、願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二是明確教學目標。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什麼」和「學到什麼程度」。三是採用學生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教學方式。
(一)課堂教學有效性 課堂教學有效性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用最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它包括三重含義:效果、效率、效益。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既然「有效」是針對「無效」、「低效」而言。那麼「有效」就是通過老師的教學過程,學生學得開心,老師教得輕松。既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也把老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讓老師有精力與時間進行知識的更新與補充或進行更高層次的教學研究,讓學生有精力與興趣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消化、吸收。
(二)有效教學強調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課堂教學教師要有「對象」意識。教學不是唱獨角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因此,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師有「全人」的概念。學生發展是全面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學科的發展。教師千萬不能過高地估計自己所教學科的價值,而且也不能僅把學科價值定位在本學科上,而應定位在對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再次要求教師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要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著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取決於教師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於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
(一)課前的有效准備 大凡成功的課必定是充分准備的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有效的備課必須體現出:
目標的有效:清晰、簡明。目標是方向,方向正確才能保證有的放矢,教學目標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學任務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完成。備課時制定明確、具體、科學的教學目標,圍繞目標確立重點,優化教法,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內容的有效:適量、適度。一節課教師講多少內容,並沒有明確的規定,講多了學生嚼不爛,講少了學生又不夠吃。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學原則,科學地安排與搭配教材內容,合理地組織各部分的練習,不能「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圖便」。
教法的有效:靈活、恰當。同一教學內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會不同,教必須致力於「導」,服務於「學」。優化教學方法要從實際的教學內容、教材特點、學生情況出發,揚長避短選用教法。教法貼切,教學方有效。
(二)課堂的有效組織 這一環節,教師要做到:
語言組織准確、簡練。縱觀那些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課,無一例外都是教師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擠佔了學生的學習時間。一個教師,課堂上一定要組織教學語言,增強語言表達的科學性、針對性、准確性,做到清晰精煉、重點突出、邏輯性強。
時間組織恰到好處。教學各部分的時間分配,教者在備課時應預計,講課時要調控。但有時候,因為課堂上不變的因素較多,也許不是重點內容的教學卻佔用了一些時間,這時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課的角度來安排時間。不言而喻,課堂教學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任務越好,浪費的時間越少,課的密度越大,教學質量就越高。
教學組織面向全體學生。一位好的教師應該得到全體學生的尊敬與愛戴,一位好的教師應該使所有學生都受益。在課堂教學中,各環節的安排要盡可能以全體學生的參與為基礎,以個別提問、小組交流、課堂檢測等多種形式來了解大多數學生學習的情況。
(三)課後的有效練習 課後練習不在多,貴在精。現在有的教師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大搞題海戰,使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反復的抄寫上,思維與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練習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學情,因課設計練習,讓學生在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1、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 理念是靈魂。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學行為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對於教師來說,具有明確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應該是基本的素質要求。在新課程中教師必須以新觀念來實施新課程。
2、豐富個人知識儲備 課堂上,如果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廣度,那麼教學就會膚淺,學生學習就無法深入。可見,作為新課程直接實施者的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和探索,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內涵。知識的厚度增加了,課堂就能深入淺出,左右逢源。
3、做一個有反思力的教師 從事當代教育研究的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教師應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實現專業成長。
(二)注重提升教師的三種教學能力 1、課堂調控能力 上課是個動態的過程,課堂上許多生成性東西不可預見。面對課前沒有估計到的這些教學問題,教師要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改變既定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並保持在教學活動上。
2、信息反饋能力 課堂教學反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信息交流的過程。教師,站在講台就是思想,就是智慧。這種思想與智慧,需要教師及時捕捉來自於學生的各種信息,通過分析,轉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從而引發新的學習。
總之,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只有認真研究和解決教師有效教學觀念淡薄、教學時間有效性差、課堂管理有效性缺失以及教學與課程實施的縱向、橫向和內向結構失衡等問題,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之年,讓我們積極投身於課堂教學改革,探究有效教學方法,用智慧打造高效課堂,大面積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為把我校建成一流的品牌名校而努力斗。

③ 淺談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充分了解學生
研究學生、了解學生是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之一。因此,要使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應當對學生做出更為深入和具體的分析,為教師本人備課及實施所用。好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的層次感,研討的核心問題和關鍵點等都基於對學生的了解。好的構思和創意都有很強的針對性,都需要對學生有真切的了解。對學生了解的越清楚,教學中就更能心中有底,通過及時反饋調節教學的重點與進程,就能適時進行質疑、把問題引向深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同時,每位數學教師都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是有著巨大發展潛能和個別差異的個體,他們都有取得發展,贏得尊重的權利,教師必須在人格和交往上尊重每一個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關愛每一個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那麼,每個智力正常的學生就都能得到健康發展並獲得成功。2.
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教材
數學教材不再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目標以理解或掌握教材上呈現的內容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最重要任務;數學教材應當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基本出發點讓學生在教材所搭建的數學活動平台上展開數學學習。採用由淺入深、逐級遞進、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滲透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給學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機會,強化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突出探索式學習方式:即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動.
另外,教師還要意識到:
教材只是教師教學的一個憑借,往往呈現一些生活、學習現象和事實,不利於學生探索與創新,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組出具有遷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數學活動,因此我們要樹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觀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3.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新教材最大的特點和優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開的。德國一位學者有過一個精闢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你無論如何也難以下咽。但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餚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教學情境之於知識,猶如湯之於鹽。鹽需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
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它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定向和動力的作用,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求知慾的重要因素。中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是在對數學特點、內容發生興趣時而引發的。課的引入是學生能否產生學習興趣,渴求新知,增強教學效果的關鍵。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學內容,挖掘教材活動性和創新性因素,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中學生學習數學的情境大致有兩種:第一種是現實生活情境;第二種是問題矛盾情境。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設置認知沖突,以情激趣,以趣導思。讓學生的注意指向新知,並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數學課的引入不但要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還要有利於激發學生參與意識。要選准新知識生長點,提供誘因,促進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主動探索的興趣。4.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好的教學方法,但教無定法,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學生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只有靈活機動地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能最好、最優地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1)根據不同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代數知識、幾何知識、統計知識等不同的教學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學幾何知識時我採取從直觀到抽象的方法逐漸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在教學統計知識時採用讓每個孩子經歷統計過程的方法,讓他們體會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2)根據學生實際選擇適合的方法。在教學中要立足於學生是「教學之本」。教師選用教學方法時應把學生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學生的年齡特徵、學習基礎、個性差異都是教師要考慮的因素。初中階段學生已能進行抽象邏輯思維,但對於一些空間觀念很強的題目仍要用實物展現或者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加深他們的理解。再如同一年級的不同班級由於學習基礎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教學方法也不能一樣:自學能力強的班級可以採用自學法、嘗試法;基礎相對較低的班級則可以採用實際操作、設疑法等。並且同一個班級中針對不同個性的學生也要運用不同方法。如好動、愛說的學生適宜用討論法;不善於表達,喜靜的學生就適宜用發現法、自學法。只有關注學生,「備」學生,才能找到有

④ 如何檢測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美術課堂教學是否有效,是否優化,應該通過一定的方式以一定的標准進行檢測。筆者認為,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從教學目標達成情況和課堂文化建設情況以及教學的負效三個方面來進行檢測。 (一)教學目標達成情況 教學目標達成情況主要指學生的參與度、作業狀況和學習的生成性狀況。其中參與度包括問題的參與、交流與討論的參與、思維的參與、實踐的參與、評價的參與等方面的程度,可以通過問答、眼神、注意力、氣氛、反應等方面的觀察來判斷。作業狀況包括學生作業完成的數量、作業效果、作業過程等方面的情況,可以通過巡迴觀察、作業展示、互動評價等方式檢測,重點是通過作業狀況了解學生對教學核心內容的理解與掌握。生成性狀況主要指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發散、類比與拓展的能力,教學中可以看看學生有沒有進一步學習探索的願望,是否有新的問題提出,能否運用本課學習所得解決實踐問題。 (二)課堂文化建設情況 一堂好課除了應達成教學目標之外,形成良好的課堂文化也是很重要的方面,課堂文化包括師生關系的建立、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學科特徵的凸現和健康心理情緒等。師生關系建立應體現為平等、親和、自覺;良好的學習氛圍形成體現為輕松、活躍、有節奏、有秩序;美術的學科特徵應體現為感性的、感觀的、感覺的、感化的;健康心理情緒表現為渴望、快樂、回味。 (三)反思教學的負效應 教師的反思意識是有效教學的理念之一,而對教學的負效應的思考是教師反思的一項重要內容,課堂教師中的內容、課件、演示、評價、作品等有時可能會給學生學習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或者副作用,如老師示範後學生可能完全模仿,課件等形式的「花哨」可能轉移學生對內容的注意力,評價中的一味鼓勵導致學生「好壞不分」等等都有負效應的具體體現。負效應的大小直接影響到教學有效性的程度,需要在教學中對負效應進行有效的把控,讓其最小化。

⑤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教什麼
課程標准中確立了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就是我們需要教的。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關系,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個事物的三個方面,而不是獨立的三種目標。圍繞三維目標,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在《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一文中說:「課堂教學應被看作師生共同步入的一種審美境界,一種生動形象的、充滿感情的、充滿智慧的、充滿變化的教育藝術。課堂應既有知識的傳承,更有情感的互動和生命的對話。知識的建構、思維的碰撞、能力的達成與精神的鍛造,構成了課堂上跳動的音符,演奏出和諧美妙的生命樂章,演繹不可重復的精彩故事。」
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可以說,把知識教到了,似乎也就完成了授課任務,那麼顯然忽視課堂所承載的其他方面。學生的情感是否得到了尊重,學生的智慧是不是被啟迪,學生的思維是否得到了發展。我們的課堂可以是安靜的,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應該是活躍和熱鬧的,如果我們穿上新鞋走著老路,課堂必然成為灌輸式的,課堂氣氛是沉悶的,學生接受知識是被動的。三維目標完成也是單一的。
總之,學生的發展是三維目標的整合,缺乏任一維度,都會使發展受損,但這並不意味著三維對學生的發展的貢獻是等值的。因而,要根據各學科的特殊性和學生原有基礎而有所側重。就教學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學科教材中蘊含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另一方面,要注重開發課堂教學中生成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有位數學教師教學《射線》,他精心設計了一個活動情景:首先,教師在黑板上畫上了一條線段的端點,讓學生閉目想像,從這個端點出發可以向左或向右無限延長。然後,教師問學生: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物體?有的學生答陽光;有的答夜間手電筒光;有的答天空的流星……最後,教師讓學生概括出射線的特點:一個端點,是直的,向一方無限延長。這樣的教學,很自然地實現了數學教學的兩個轉化:把生活現象轉化為數學問題,將數學問題轉化為數學概念,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這才是真正有效的生本課堂。我們的課堂不能唯課本,而是以課本為依託進行多方位的深度延伸,加強與學生的知識世界、生活世界和心靈世界的聯系。其中,既要有內容的延伸、知識點的擴展,也有過程的展示、思維的發散。形式的靈活多樣,增進學生的生命體驗。
二、如何教
首先,教師要吃透教材。吃透教材是備好課、上好課的重要保證,它是本,我們許多教師對課文的理解大都停留在教參對教材的說明理解的層次上,這是遠遠不夠的。在此基礎上還必須進一步地深入地鑽研教材,注重對教材的補充、延伸、拓廣、重組,並注重教材與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聯系和融合,磨課必不可少。所有名師的教學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全國名師王崧舟老師應邀參加「全國首屆中華經典詩文教學觀摩研討會」,執教[清]納蘭性德《長相思》。王老師首先查閱網路和藏書,積攢下1萬多個評鑒《長相思》的文字。然後又深入研究了納蘭性德的生平,揣摩了《納蘭詞》,閱讀並深入剖析了朱光潛的《詩論》,朱自清先生的《說詩》,倘若沒有細讀的底子,倘若不曾走進納蘭的生平空間,倘若無法將《長相思》和納蘭的其它詞作建構起互文關系,我們一定看不到長相思課堂上的靚麗與精彩。當然,這些背後融入了王崧舟本人對自身的生命感悟、價值的取向。
如果我們也可以這樣深入備課,達到文本的言語出像出自自己之口,文本的精神內涵,好像出自於自己的內心,那麼我們的課堂是不是就可以更加的豐滿、更深刻,在教學的過程中也一定是張弛有度,信手拈來盡可驚。我們也更不必擔心學生提出一些自己沒有知識儲備的問題,胸有成竹,自然自信滿滿。
其次,重點、難點把握好。教學不是一個簡單的流程,要知道本節課,重點是什麼?難點又是什麼?有時重點就是難點,有時重點不是難點,重點的地方怎麼重起來,難點的地方不能繞著走,要把難點深入淺出的破解開。一節課講完了,不能讓學生只是知道有這么個知識,至於如何運用,至於迷惑的地方老師也沒講開。重點不重,難點依舊難,那麼課堂是何來高效,很可能是無效的。長春版小語教材,內容很豐富每冊基本都是安排十二個板塊,有的是十一個板塊。內容文質兼美,但有些內容也很深,如《苦糖》,學生苦澀回憶的缺席,也是情感理解的缺失。怎麼來處理呢?如何讓學生感同深受?這就是教學的難點。
再次,要有一種洗課的意識。當我們的備課足夠深入之後,積累了很多資料,也會產生很多教學構想,這時洗課就很重要。課前的洗課,如同洗菜、洗衣服,去掉不需要的東西,使課堂不臃腫,提高課堂的效率、思考的深度和力度等。
取捨要准。哪些可以不教,一定要有一個意識,一定要學會忍痛割愛。該講哪些,追求一種簡單、豐滿、統一。關鍵是要找到隱含在課文中的線或點,然後四兩撥千斤,牽一發而動全身。比如,執教《清平樂・村居》一課。整首詞這個「醉」字是關鍵,可以設計這樣的環節:醉字組詞:喝醉、陶醉、沉醉。誰醉了?為什麼醉?對我們來說,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場景是很平常的,為什麼翁媼會醉?作者也會醉呢?辛棄疾寫這首詞的寫作背景也就自自然然地引入進來了。這一個「醉」字,是全文的靈魂。抓住了它,以它為發散點。整首詞就形散而神不散了。
構建高效課堂不容忽視的問題,是教師情緒對課堂的影響。魏書生老師在《提高笑對人生的能力》一文中說:「積極樂觀,笑對人生,容易使學生受到感染,容易使學生性格開朗、樂觀。」其實,一個老師心境如何,對於課堂教學效果會產生很多方面的影響,我們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情況:心理學家曾經做過測試,擁有良好心境的教師,由於心境的自我內化作用,會感到班級的「調皮生」也不再那麼讓人討厭,對「後進生」的態度也會有所轉變,這樣就有利於師生關系和諧融洽,課堂氣氛高漲,學生的大腦皮層神經細胞處於亢奮狀態,必然有利於知識的吸收和理解。由此可見,教師心境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必然也就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教師的情緒可以是昂揚高亢的,也可以是潤物無聲的脈脈溫情,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教師的靈魂在場,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能帶動學生的思考,才能使心的溝通和碰撞得以實現。

⑥ 淺談如何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課程作為其主要載體成為素質教育改革的專首要內容。目前,隨著屬教育教學的發展,改革在初中地理課程中也進行得如火如荼,改革要求初中地理教師必須以素質教育的嚴格標准要求自己,對初中地理教學教材深入研究,教師在課堂上應充分發揮其積極引導作用,努力發掘學生潛能,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使每一位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致力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主要圍繞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種方法策略展開論述,以期望初中地理教學在素質教育的浪潮中永不落伍。

⑦ 優化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有哪些意見和建議

關於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施意見

有效教學既是一種教學策略,
更是一種教學理念。
現代教學論認為
「教學過
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所謂「有效」
,主要指通過教師在
一段時間的教學後,
學生所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
有效教學包含三層含義:

是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是有效教學的根本體現;二是有效教學必須合乎教學規律;
三是有效教學要能滿足學生個體的學習需求。

從教師的角度來講,有效的教指的是促進學生學的教,它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是直接的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
是間接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會了學習,掌握了學習方法,提升了學習
能力,達到了不需要教。

有效教學理念的核心是教學中的效益問題。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
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
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
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
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一、教學准備

在走進課堂之前,教師需要清楚:



我為什麼走進課堂?學生對我有什麼樣的期待?



這節課我准備教什麼?我准備如何將學年目標與教學標准整合進入我的課程
里?



我在教學設計上是否已提供了足夠的教學資源?



這節課結束後,我期待我的學生學到什麼?



我和我的學生將會開展什麼活動?



我怎樣知道我的課獲得成功?

1


關注需求

全面關心學生的成長,
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習性、
心理特徵、
學習特點和興趣愛
好,與學生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

研究學生知識背景、認知結構,根據至少
90
%學生都能掌握為標准,實事求是
確立教學起點,
同時選擇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問題解決,

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

研究學生有效的學習方式,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閱讀、聽講、探究、思
考、解題、概括、記筆記等方法指導,滿足學生掌握學習策略的需求;

研究高考改革,
不隨意超綱,
不隨意拔高教學難度,
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升學需求。

2


明晰目標

深入研究並精確把握學科課程標准、
教學要求和考試說明,
根據學期目標—單元
目標—課時目標的層級關系,准確把握教學目標的定位。

提倡設計具體明確的課時目標,
並以可觀察、
可測量、
可評價的行為動詞加以陳
述,如列出、寫出、認出、辯別、比較、解決、設計„„同時,還應該用體驗性、
過程性的目標表述情感、態度和價值感,反對有內容無目標的做法;

提倡讓學生了解課堂教學目標,
了解自己的學習的結果,
反對有內容無效果的做
法;

提倡教師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應著眼於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激勵和幫助,
主動考
慮具有不同知識和能力結構學生的實際情況,反對統一標准、統一要求的做法。

3


精選內容

圍繞目標精心組織教學材料,
保證教學材料與教學目標的適切性,
避免只是教教
材而忽視教學目的的做法。

明確本堂課教學內容在整個學科體系中的地位和價值,
建立不同內容間的有機聯
系,既包括本學科的縱向聯系,也包括不同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

以教學內容的重點為線索,
延伸、
拓展課程資源,
既有一定的知識的深度和廣度,
也涉及對學生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影響和引導。

努力將教學內容情境化、生活化、結構化,注重教學的趣味性、可接受性、實踐
性以及科學性。

4


優化設計

提倡對講述法、演示法、練習法、討論法、角色扮演法、問題教學法、自學指導
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教學方法,合理選擇,揚長避短,優化組
合。反對固定模式、千課一法的做法;

提倡對教學媒體要合理使用,
充分考慮教學任務的實際需要、
教學內容的性質和
特點、學生的接受水平,如創設情境、出示問題、提供背景、出示練習等,通過
使用積件為教學目標服務。反對過度使用、不合理使用教學媒體的做法;

提倡對教學提問精心設計,教師要明確提問目的,提問要有啟發性、趣味性、開
放性、發展性,如設計重點問題,設計問題串,設計開放型問題,設計學生提問
環節等,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質疑探究。反對「滿堂問」
、隨意問、無提
問。

提倡教學環節要有整體性、層次性、連貫性,先講什麼,後講什麼,中間如何活
動,課前要周密安排。如講授式有激發動機、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練習、
反饋調控等主要環節。反對無程序、無環節、無層次的做法。

提倡板書要體現藝術性。結構簡練,布局合理,反映教學的精華。工整規范,圖
文相宜,讓學生一目瞭然。反對雜亂無章、隨意塗畫和無板書的做法。

二、教學實施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否意識並關注到:



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有差異的生命?



我如何創造或維持有效的學習環境?



我做到清晰授課,使要點易於理解?



我做到有效提問,注意到多樣化教學?



我是否注重任務導向,較多時間用於教學重點?



我的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我是否吸引或支持所有學生學習?



我是否注重了情感、學法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1
、創設氛圍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追求民主、和諧、生動、高效的學習氛圍。

提倡讓課堂產生學生思想,鼓勵學生大膽設想、質疑和探究,反對課堂「霸權」
的做法;

提倡師生、生生之間有價值的互動,鼓勵學生與文本、與同伴、與教師對話和交
流,反對「滿堂灌」的做法;

提倡讓學生學會從錯誤中學習,反對讓學生因錯誤而受到責罵或譏諷的做法;

提倡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對他們有適當的高期望,
反對過度拔高教學難度的
做法。

⑧ 如何完善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標准

自新課標實施以來,與有效教學其他方面的研究相比較而言,關於有專效教學評價標準的研究是相屬對較少的。而且在關於有效教學評價標準的研究中,理論研究的文章遠遠大於實證研究的文章。有效教學評價標準的研究應該注重現實性,與實踐相結合,並運用於實踐,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研究的價值。

閱讀全文

與課堂教學有效性標准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