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數學教學中的美學教育

數學教學中的美學教育

發布時間:2021-01-26 08:13:24

⑴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

關鍵詞:美育 數學教育 陶冶情操一、展示數學之美,激發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興趣是思維的動因之一,興趣是強烈而又持久的學習動機。只有學生熱愛數學,才能產生積極而又持久的求學勁頭。因此,教師應充分運用數學美的誘發力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慾望。具體方法如下:一是通過生動的學生熟悉的實際事例、形象的直觀教具,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等引入數學概念、定理、公式,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二是結合教材內容,向學生介紹數學的發展史和進展情況以及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看到數學的用處,明確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明天的應用;三是根據教材內容,經常有選擇地向學生介紹一些形象生動的數學典故、趣聞軼事和中外數學家探索數學思維王國奧妙的故事;四是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強的數學問題;等等。二、融貫數學之美,加深知識理解數學美是美的高級形式,它的特點在於抽象的理性形式中包含著無限豐富的感性內容。在教學中,教師運用大量生動的感性材料給學生以美感直覺,把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公式、定理先給學生以具體的直觀形象,再上升為理性形象,成為字母與運算符號間的造型藝術,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易於接受,便於理解。教師通過嚴密的推理,生動的語言,優美的圖形,科學的板書等作出審美示範,創設思維情境,把數學美的簡單統一、和諧對稱等特徵融貫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使學生在美的享受中獲得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在潛移默化中理解數學美的真正含義。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前後比較,歸納總結,揭示內在規律,形成有序結構體系,並教給學生歸納整理的方法等手段融貫數學之美,既能促進學生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也能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師帶領學生把正稜柱內接於圓錐、圓柱內接於圓錐、圓柱內接於球、圓錐內接於球、圓台內接於球、球內切於圓柱、球內切於圓錐、球內切於圓台以及球內切於正方體、球和正方體的所有棱都相切與球外接於正方體等等常見的特殊多面體與旋轉體的相「接」相「切」問題,畫出圖形、分析比較,區別異同。根據多面體與旋轉體的定義和性質,歸納總結各種情況下「接」與「切」的空間位置關系和各個元素之間的相互數量關系,尋覓解決問題的截面和把空間問題轉化為平面問題解決的途徑。這些優美對稱的圖形使學生看到美的形象,領略到美的神韻。三、創造數學之美,培養思維能力中學數學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是在傳授數學知識和培養技能技巧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根據青少年「好想」、「好動」的特點,在教學中教師通過一題多解(證)、一題多變、一法多用、一圖多變等數學的奇異美,鼓勵學生多向思維,標新立異,找出最優方法。教師要善於把握教學機制,創設思維境界,用數學美啟迪學生思維,當學生對數學美感受最靈敏、最強烈、最深刻的時候,他們的思維也進入最佳時期,邏輯思維和靈感思維交融促進,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一旦靈感出現,他們就會感受到創造數學美的喜悅和成功後的樂趣。毫無疑問他們的思維能力也得到培養和提高。多數同學能用比較法、綜合法、分析法和反證法給出四種證明,初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抓住時機,及時點撥,促進學生思維發散,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引導學生觀察式子的整體結構特徵,發掘題中的隱含條件,尋求其它證法。數學美的誘發力喚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啟迪了他們的思維活動,經過觀察、分析、聯想,有的同學給出了一些新穎證法,其中提出了一種三角證法。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的奇異之美,陶醉到創造數學美的愉悅之中。這個對學生來說,可視為創造性發現。此時,師生情感交融,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深刻性、獨創性等諸方面得到培養和提高。四、發掘數學之美,陶冶思想情操數學中的審美教育同文學藝術一樣,具有潛在的思想教育功能。不過,數學美是美的高級形式,對缺乏數學素養的人來講,特別是青少年受閱歷、知識和審美能力的局限,不可能像文學藝術那樣輕易地感受和意識到,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美學修養,認真鑽研教材,深入發掘和精心提煉教材中蘊含的美育因素,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優美、愉快的學習環境和氣氛,引導學生按照美的規律去發現美、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審美能力,培養審美意識。它的核心是通過情感教育,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中開啟心靈,以自己的知、意、情去追求客觀世界的真、善、美,引起精神上的升華,產生情感共鳴,起到美化心靈,凈化感情,陶冶情操的效果。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完美的世界觀也能起積極作用。例如,向學生介紹數學在祖國現代化建設和最新科學技術中的廣泛應用,既激勵了他們為實現四化、振興中華而努力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決心,也美化了學生的心靈;向學生介紹我國數學發展的歷史,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的傑出成就和現代數學家對數學發展的巨大貢獻,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對他們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

⑵ 淺談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

在以素質教育為目標的歷史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歷史教材中的美育知識,加強歷史與其他學科間的內在聯系,利用能調動學生情感的教學手段來達到感悟、體會美的目的,擴展歷史的美學欣賞價值。

  1. 歷史包含了豐富的美育知 識
    歷史是由人創造的,有史以來人類為了進步與和平,致力於生產、科技的發展,致力於正義斗爭邪惡的震撼天地的創造;從傳說中的倉頡創造原始文字起到中國最早的硬筆書法——甲骨文的出現,直到今天風格迥異、多姿多彩的書法薈萃,每一種文字的出現與演變,無不展示著一幅幅生動的美麗的歷史圖畫;而每一個民族的幼年都是在傳說和歌唱中度過的,一個美麗的故事和一篇最古的詩歌,常常是一個民族最早的歷史,如:《荷馬史詩》反映的是上古時期希臘人的歷史,史稱「荷馬時代」。一個民族的最早歷史又往往攙和著許多英雄傳說、神話和愛情故事;而原始的舞蹈往往是以藝術的形式再現那個時代的生產和生活,戲劇又是原始舞蹈演變出來的一種藝術。小說、詩詞、民歌、戲曲、音樂、舞蹈、美術、書法、建築、絲綢藝術、陶瓷藝術等這些優秀的文化遺產,所展現的歷史藝術美;那些影響歷史、推動社會進步的歷史事件所展現的震撼人心的美;秦始皇的創造藝術、漢高祖的領導藝術、魏武帝的謀略藝術、唐太宗的用人藝術、宋太祖的統治藝術、元太祖的軍事藝術、明太祖的制勝藝術、康熙帝的治國藝術等在每一個歷史進程中,曾起過主導作用,為人類歷史的發展做出過偉大貢獻的偉大歷史人物所呈現出的思想與行為的美;促進人類進化孕育人類文明產生的自然美;產生工具由簡易的木棒、石器到玲瓏剔透的玉器、銅器,堅硬的鐵器,直到氣勢壯觀的微妙無比的大機器,古代美術作品中那種表現力量和勞動光榮的強健人體美,像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這樣規模宏大的勞動場面,原始人的音樂、舞蹈、戲劇等,都無不顯示出人類在生產活動中的勞動美;人類社會進步呈現出的崇高與悲壯美,如巴黎公社為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事業而浴血奮斗,就具有無比壯麗的美。

  2. 歷史學科具有立體的美學價值
    美,能豐富生活,怡悅性情,啟發思想。美育,能使人的視野更加開闊,品格更加高尚,靈魂更加純潔,精神更加振奮。
    歷史學科具有綜合性特點,與文學、建築、音樂、美術、書法、數學、心理學、環境學、人口學、政治等學科間的內在聯系較強,其美育內容是豐潤與意味深長的。
    首先,歷史教材中的文學故事,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神話故事,都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卷。歷史知識的文學故事性可以說是歷史美學欣賞的重點;歌謠、詩詞等,既概括了理性歷史,又在激情的抒發中洋溢著美學特質;課本中講述的歷史上勞動人民所創造的優秀文化遺產,如繪畫、雕刻、雕塑、書法、建築、音樂、舞蹈等都包含了大量的有關美學的歷史材料,蘊含著豐富的美學情感。
    其次,人類社會的發展與自然界是密切相關的,歷史課本中闡明了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聯系。如人類文明大都發祥於水源豐富、氣候
    濕潤、土地肥沃的大河流域,這里有著古代勞動人民生息、繁衍的良好自然環境,但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環境不斷遭到破壞,以至於惡化;也可通過對文物古跡的建築材料、風格特點、結構設計、風光景色的分析,看出自然環境的變化規律,這樣既可樹立學生愛護自然的意識,又可培養其具有科學的審美情趣;另外,人類為改善自然,利用自然為人類服務的科技發明,其藝術加工的經過和結果就是人們審美情趣的體現;也可通過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得到美的體味。
    歷史美育能使學生領略自然美、崇尚心靈美、欣賞藝術美,發出美的詠嘆。

  3. 歷史教學中充分利用能調動學生情感的教學手段來達到感悟——體會美的目的,注意與邊緣學科的滲透,使歷史的美學欣賞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教學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其中美的教學語言、美的板書設計、電教美育等是進行歷史美育的重要手段。
    首先,美的教學語言具有科學性。歷史知識是史論結合的科學的歷史知識,是客觀存在和建立在客觀存在基礎上的人們對過去事物的認識,在教學中就要用真實的語言,依據歷史材料作邏輯性的表達,對歷史知識做科學推斷,不能華而不實,這就要注意歷史學科與相關學科,如數學、地理、生物、哲學之間的聯系。
    其次,板書設計要具備一定的美術性。板書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創造,應具有藝術美,能給學生以美的教育、美的享受。板書形式可分為圖示式、結構式、線索式、輻射式、表解式等。
    獨特而美麗的字跡,優美的板書造型,鮮明的色彩,外加生動的語言,情景交融,使學生在獲取歷史知識的同時,也陶冶了情操。
    總之,在當今世界文化大潮之中,由於歷史學科的特點,歷史教學中的美育可以培養學生科學的審美觀,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力。這有助於凈化心靈,陶冶情操,予以智慧的啟迪,使學生成為思想求真、情操求善、道德求美的人。

⑶ 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美學教育

2、物理學具有簡潔美與深刻美、在課堂教學方法上善於採用具有和諧奇異美內的類比教學容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1 一。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講述故事、從教材中挖掘出物理學和諧美與統一美的素材、從物理課堂教學中實施美學教育 1、從教材中挖掘出物理學奇異美的素材,激發學生感受物理美的靈感、物理學具有統一美。三。物理學中的結構美與對稱美。2

⑷ 如何欣賞數學的美學價值

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之際,如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展現數學美,使學生能夠感受和欣賞數學美,把數學的美學價值和美育功能落實到數學課堂上。本文專門就數學教學中的美學價值欣賞來闡述自己的認識。
一、美觀
這主要是數學對象以形式上的對稱、和諧、簡潔,給人的感官帶來美麗、漂亮的感受。
幾何學常常帶給人們直觀的美學形象。幾何圖形「圓」是全方位對稱圖形,美觀、均稱、無可非議。正三角形、五角星等常用的幾何圖形都因對稱和諧而受到人們喜愛。在培養幾何圖形審美能力方面已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如:在一塊矩形場地上築一花壇,使其面積只為場地的一半,要求設計美觀。這是將數學和藝術相結合的典型課題。在進行立體幾何教學時,要求學生以「柱體」 、「台體」 、「錐體」 、「球體」 、「圓柱」 、「圓錐」等三維幾何圖形,製作一座運動會的獎杯,要求寫出每一部分的方程。同學們的作業,琳琅滿目,美不勝收。有些老師要求學生收集我國古建築中「窗格」的幾何圖形樣式,或者將一些著名商標中的幾何圖形進行陳列比較,都很成功。由此可見,數學美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已經有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只要用心去做,並非是什麼難事。
數學教學中的美觀認識,不僅在幾何里隨處可見,在算數、代數科目里也很多。例如:從n個不同的元素中,任意取出m個元素的所有不同排列的總個數。這一大段語言文字最終濃縮成一個簡潔的數學符號P ,P→表示排列,m → 表示取出元素的個數,n → 表示總元素個數。從前面符號本身的結構分析又顯示了它的內在、和諧的美。再如:三角形A、B、C ,記為:△ABC, 「△」從形式上表現了三角形的形狀特點,具有形式美;而A、B、C三字母表示它具有三個頂點,又從本質上體現了它的內在美。
這些公式和法則非常對稱與和諧,同樣給人以美觀感受。
二、美好
數學上的許多東西,只有認識到它的正確性,才能感覺其「美好」 。圓,從結構上看是極其美觀的,從性質上看也十分美好,任何圓的周長與直徑之比總是一個常數,既非有理數,又非代數式,是超越數,這種內在的數學價值,展現了「圓」的魅力,引無數英雄盡折腰。從祖沖之的計算到今天用計算機算到60億位小數,對它的研究尚未完結。
美觀的數學對象是很多的。例如在橢圓的標准方程的建立的教學中,由定義得:|MF1|+|MF2|=2a ■+■=2a ① 這個式子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在數學過程中,可以提出為什麼要取「2c 」 與「2a 」,而不取「c」與「a」?教師問:方程①能否作為橢圓方程?學生答:完全可以!問:你們滿意嗎?答:不滿意!問:為什麼?答:可嘗試化簡。
對於數學知識的發現或創造,除了要反映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外,還源於對美的追求。衡量一個理論是否成功,不僅有實踐標准,邏輯標准,還有美的標准。當一種理論尚未達到美的境界時,就必須繼續改進,「按照美的規律來創造」。
師生經過兩次平方整理後得:■+■=1(a>c>0)②
教師:②比①在形式上簡單多了,問還可以繼續化簡嗎?師生討論後,引進b,設a2-c2=b2(b>0)②式即化為■+■=1(a>b>0)③。此式達到了形式的完美統一,使人賞心悅目,妙不可言。方程③亦稱橢圓的標准方程。不僅如此,以橢圓的標准方程為基礎,便於繼續研究橢圓的圖象和性質。
三、美妙
美妙的感覺需要培養。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多給學生一些創新、探究、以至發現的機會,體驗發現真理的快樂。例如三角形的3條高、3條中線、3條內角平分線都交於一點。這是很美麗同時令人驚奇的結論。發現它會使人覺得數學妙不可言,特別是幾何學妙極了。那麼在教學時,先不告訴學生結果,讓學生自己親自作圖,讓學生自己發現這些一下子看不出的「真理」。可以想見,學生自己發現一個數學真理該會是何等的驚喜。一旦體會到數學的「美妙」,對數學產生由衷的興趣,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美妙的感覺往往來自「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的事物。三角形的3條高交於一點就是這樣。2個圓柱體垂直相截後將截面展開,其截線所對應的曲線竟然是一條正弦曲線。原來猜想那將是一段圓弧,結果大出「意料之外」,經過分析推演,證明的確是正弦曲線。原來又在「情理之中」,美妙的感覺就油然而生。
每個喜歡數學的人,都曾感受到那樣的時刻:一條輔助線使無從下手的幾何題豁然開朗,一個技巧使百思不得其解的不等式證明得以通過,一個特定的「關系——映射——反演」方法使原不相乾的問題得以解決。這時的快樂與興奮真是難以形容,也許只有用一個「妙」字加以概括。這種美妙的意境,會使人感到天地造化數學之巧妙,數學家創造數學之深邃,數學學習領悟之歡快。達到這一步,學生才算真正感受到數學美的真諦,被數學所吸引,喜歡數學,熱愛數學。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合理的組織、生動的語言、規范的板書、精闢的分析、形象的講解、巧妙地啟發、恰當的比喻、嚴密的推理,有機的聯系,定能使學生在美的熏陶中,從「學習數學枯燥無味」中解脫出來。這種心靈上的滿足,能不促使學生喜愛數學嗎?因此,教師應把數學中的審美原則盡可能體現到數學教學和教法中去,在教授數學知識的同時,按數學思想挖掘其背後的美學思想、美學價值,以培養學生的美感和審美思維。

⑸ 數學教育的德育和美育的價值表現有哪些

淺析數學教學中的美育教育

審美教育簡稱美育,是通過一定的方式實施培養人的正確健康的審美觀念、審美情趣,提高人的欣賞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的目的和德育、智育、體育等一樣都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不可缺少重要環節.而在數學教學中,無論是從內容方法還是從表現形式中往往蘊含著無限的神奇的美學因素.因此數學教學具有高度的美學價值.
而中學時期是人的審美性情較為突出的時期,作為數學教師應利用這個時期不失時機的向學生揭示數學美,充分發揮數學教學的美育功能.中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不僅能使學生更好的感知和理解數學美,使學生在愉快的數學審美活動中潛移默化、陶冶情操,充實豐富精神世界,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提高學生對數學美的欣賞能力,從而培養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創造潛能.
可是,長期以來,在中學數學教學中人們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與訓練,而忽視了美育在教學中的落實.那麼究竟在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數學的美育功能呢?本文擬就這個問題作初步探討.
一、教師要善於挖掘數學中的美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比較重視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對於完成美育的教育任務卻常常落不到實處,培養學生發現美、鑒賞美的能力往往成為一句空話,而通過對數學美的研究和探討,可以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覺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審美情趣、審美情感和審美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陶醉於數學美的享受之中,心曠神怡,使身上的肌肉鬆馳而消除緊張學習帶來的疲勞,調節生理節律,使大腦得以積極的休息,實實在在地完成美育的教育任務.
事實上,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美即是蘊藏於它所特有的抽象概念、公式符號、命題模型、結構系統、推理論證、思維方法……之中的簡單、和諧、嚴謹、奇異等形式,它是數學創造的自由形式,它揭示了規律性,是一種科學的真實美.
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首先接觸到的是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等,它們雖然蘊涵著美的因素,但由於數學的美主要是通過數學語言來體現的,具有一定的間接性、模糊性.因此,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數學美的存在.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數學審美感知力,引導他們去發現美,鑒賞美.比如,對於任意三角形,它們的三條中線總是交於一點,使學生看到各種三角形都是如此而並非巧合,顯示了一種奇巧的美.同樣,三角形三條角平分線、三條垂直平分線、三條高也分別交於一點,更進一步使學生認識到既使是最簡單的圖形——三角形也蘊藏著鐵一般的規律.
從數學美的外在表現形式出發,變抽象為直觀,充分揭示其美的內涵是數學教學應遵循的原則.空間審美感知力(即對物體的形狀、大小、方位等空間特徵的感知力)的培養也是如此,解析幾何中討論的空間曲面是對稱的,對稱雖然顯得呆板,若將其看成一種美,我們就會發現,這些圖形和它們的方程之間有著怎樣的一種和諧統一的美感.因此,教師應善於挖掘數學中蘊含的美感,在激發學生求知慾的同時,培養學生對數學美的分析鑒賞能力.
二、教師應注重學生的數學審美想像力
數學審美離不開想像,想像在數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談數學審美想像力,就不能不提到「0.618」這一數字.「0.618」在數學上稱為黃金分割數.按此比例把線段分割做成像框給人以協調的感覺;它可以把圓十等份,做成正十邊形,連接對角線又可得到正五角星;另外,醫學研究發現,人體內部存在著一個最佳藕合系數,其變動范圍在0.617-0.675之間擺動,正巧把黃金分割值0.618包括在內.人類意識活動的最佳狀態的重要條件是腦心耦合機制,即心腦以心、腦最佳頻率耦合的形式參與了思維.這些都並不是巧合,而是緣於數學本身所具有的內在美.
又如,在講授利用圓的內接多邊形面積的極限來求圓面積時,結合我國魏晉時代數學家劉徽首創的「割圓術」:「割之彌細,所失彌少;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這說明劉徽想到了事物的無限可分性,並認識到了在一定條件下無限可以向有限轉化,這在當時是一種多麼新奇美妙的數學思想啊!
再如,對數的學習是比較機械的、枯燥的.如若在本章學習之前,先提出一個問題,「一張0.01mm厚的紙折疊十次以後,有多厚」學生是可以計算得了.在此,又提出問題,若是折了100次呢?有的學生或許可以算得,估算即為2100層紙厚,為2100=(210)10≈(103)10=1030即為1030×0.01×0.01×0.01km=1024km,這有1024公里長度,學生都為之驚嘆.這一數字,只是估算,學生感到有趣、好奇,它的新穎奇特在學生的心靈中引起了一種愉快的、孕育著豐富的「美感」想像.進一步為了解決這一繁而驚人的計算,而因追求計算的「簡單性」——數學美的表現形式之一,導致了對數計算方法的產生.學生帶著興趣、美感、追求,開始學習對數運算.
三、教師應以美啟智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對數學美的完善與追求,是發現新理論、創造新發明的重要線索和有力手段.事實上,當某個理論、某個問題或某個對象,無論是其思想內容,還是其形式方法,尚未完善時,往往會遵循審美標准、依據美的規律去繼續創造、發展直至完善它,這就是創造性審美思想.
創造性審美思想具有直覺性、統一性和創造性,創造性審美思想在數學教學中處處有所體現.
當n是自然數,n!表示從1到n的n個自然數的乘積,而當n=0時,0!顯然無意義,這就破壞了階乘定義的整體和諧美,考察公式Cnm=m!/(n!(m-n)!),這里m、n是自然數,且m>n,當m=n時,左邊為Cnm=1,右邊為m!/(m!0!),為使m=n時,公式仍成立,就必須補充規定0!=1,從而滿足了和諧性.
數學美作為一種誘因,往往能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一旦學生的學習活動,充滿了審美趣味性,學習過程便會在前進中留下美的軌跡,審美趣味將成為學生心理生活的催化劑,成為學生積極的自我完善的力量,讓學生對前、後知識進行比較,理解它們的內在聯系,從而形成知識的有序結構和解題的方法體系,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例如,為了介紹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的幾何意義,教師要求學生將公式αn=α1+(n-1)d變形為αn=dn+(α1-d),看到當d≠0時,αn是關於n的一次式.若令y=αn,x=n,k=d,b=α1=d,則可得直線方程y=kx+b,由此可見,以自然數集N為定義域的函數αn=f(n)的圖象應是直線y=kx+b上那些x∈N的點的集合,而這一直線的斜率k=d,在縱軸上的截距b=α1-d,這就是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的幾何意義.等差數列通項公式與直線方程的形式是相同的,學生從中獲得了和諧的美感,很自然,在和諧美的啟示下,學生容易將經過兩點(x1,y1),(x2,y2)的直線的斜率公式k=(y2-y1)/(x2-x1),創造性地用來解決由等差數列的兩項αm、αn來求其公差d的問題,即d=(αn-αm)/(n-m),此公式還能簡捷地用作解決不少的等差數問題,學生從中獲得了美的享受,啟迪了思維,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數學中處處蘊涵著美,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潛心挖掘數學中美的因素,潛移默化的滲透於課堂教學之中,激發學生對數學美的體驗,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⑹ 淺談如何把美育貫穿於初中數學教學

不重視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美,鑒賞數學美,更談不上引導學生創造數學美,那麼如何把美育貫穿於初中數學教學呢?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興趣是思維的動因之一,興趣是強烈而又持久的學習動機。只有學生熱愛數學,才能產生積極而又持久的求學勁頭。因此,教師應充分運用數學美的誘發力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慾望。具體方法如下:(一)通過生動的學生熟悉的實際事例、形象的直觀教具,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等引入數學概念、定理、公式,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二)結合教材內容,向學生介紹數學的發展史和進展情況以及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看到數學的用處,明確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明天的應用(三)根據教材內容,選擇地向學生介紹一些形象生動的數學典故、趣聞軼事和中外數學家探索數學思維王國的奧妙的故事(四)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強的數學問題。
二、加深學生的知識理解。
數學美是美的高級形式,它的特點在於抽象的理性形式中包含著無限豐富的感性內容。在教學中,教師運用大量生動的感性材料給學生以美感直覺,把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公式、定理先給學生以具體的直觀形象,再上升為理性形象,成為字母與運算符號間的造型藝術,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易於接受,便於理解。教師通過嚴密的推理,生動的語言,優美的圖形,科學的板書等作出審美示範,創設思維情境,把數學美的簡單統一、和諧對稱等特徵融貫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使學生在美的享受中獲得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在潛移默化中理解數學美的真正含義。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前後比較,歸納總結,揭示內在規律,形成有序結構體系,並教給學生歸納整理的方法等手段融貫數學之美,既能促進學生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也能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師帶領學生把正稜柱內接於圓錐、圓柱內接於圓錐、圓柱內接於球、圓錐內接於球、圓台內接於球、球內切於圓柱、球內切於圓錐、球內切於圓台以及球內切於正方體、球和正方體的所有棱都相切與球外接於正方體等等常見的特殊多面體與旋轉體的相「接」相「切」問題,畫出圖形、分析比較,區別異同。根據多面體與旋轉體的定義和性質,歸納總結各種情況下「接」與「切」的空間位置關系和各個元素之間的相互數量關系,尋覓解決問題的截面和把空間問題轉化為平面問題解決的途徑。這些優美對稱的圖形使學生看到美的形象,領略到美的神韻。在感受美、鑒賞美的過程中建立起「知識鏈」,形成了知識的有序結構和解題的方法體系,鞏固和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中學數學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是在傳授數學知識和培養技能。技巧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根據青少年「好想」、「好動」的特點,在教學中教師通過一題多解(證)、一題多變。一法多用、一圖多變等數學的奇異美,鼓勵學生多向思維,標新立異,找出最優方法。教師要善於把握教學機制,創設思維境界,用數學美的進力啟迪學生思維,當學生對數學美感受最靈敏、最強烈、最深刻的時候,他們的思維也進入最佳時期,邏輯思維和靈感思維交融促進,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一旦「靈感」出現,他們就會感受到創造數學美的喜悅和成功後的樂趣。毫無疑問他們的思維能力也得到培養和提高。
多數同學能用比較法、綜合法、分析法和反證法給出四種證明等初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抓住時機,及時點撥,促進學生思維發散,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引導學生觀察式子的整體結構特徵,發掘題中的隱含條件,尋求其它證法。數學美的誘發力喚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啟迪了他們的思維活動,經過觀察、分析、聯想,有的同學給出了一些新穎證法,其中提出了一種三角證法。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的奇異之美,陶醉到創造數學美的愉悅之中。
四、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
數學中的審美教育同文學藝術一樣,具有潛在的思想教育功能。不過,數學美是美的高級形式,對缺乏數學素養的人來講,特別是青少年受閱歷、知識和審美能力的局限,不可能像文學藝術那樣輕易地感受和意識到,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美學修養,認真鑽研教材,深入發掘和精心提煉教材中蘊含的美育因素,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愉快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按照美的規律去發現美、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審美能力,培養審美意識。它的核心是通過情感教育,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中開啟心靈,以自己的知、意、情去追求客觀世界的真、善、美,引起精神上的升華,產生情感共鳴,起到美化心靈,凈化感情,陶冶情操的效果,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形成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完美的世界觀也能起積極作用。

⑺ 怎樣在數學教學滲透美育

美育是素質教育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其感人、育人、化人的巨大力量,對其他各育起著協調和推動的作用。它不光是藝術課和語文課的任務,也是數學課不可忽視的一個課題。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美感,對於幫助學生學好數學有很大的積極作用。數學之美充滿了整個世界,它結構的完整、圖形的對稱、布局的合理、形式的簡潔,無不體現出數學中美的因素。而作為人類文明和智慧的結晶,數學本身又蘊含著探求未知世界,追求科學真理的功能。數學教學則應在師生和數學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數學中美的因素得以體現。
數學美的產生,需要具備兩方面的條件:一是審美對象的存在。即數學本身存在著美的因素;二是審美者的存在。數學教學過程則為數學審美能力的培養——數學美育提供了條件。數學審美能力是在數學審美活動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它主要包括數學審美感知力、審美想像力、審美情感活動能力和審美評價能力。
新的《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數學本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認為中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創設美的教學情景,將數學活動變為感知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綜合審美活動,從而使學生熱愛數學,學好數學。我的嘗試是:
一、創設美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感知美、欣賞美。
數學知識雖然單調枯燥,但蘊含著豐富的可激發學生興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課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因素,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之中,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求知成為一種內動力。
我們知道,直觀性是審美直覺的重要特點,它要求主體必須親身參與和直接感受。任何優秀的作品和美麗的事物,光靠別人的轉述或傳達都不會產生真正的美感,只有親身去看,去聽,才會感受到震撼心靈的魅力。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審美體驗是主體在審美直覺的基礎上,調動再創造的聯想和想像,設身處地生活在作品以及實踐活動之中,獲得心靈的審美愉悅。
實踐證明,直覺感受越深刻,學生學習興趣就愈濃,審美教育的效果也愈好。因此,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教學准備,可用各種形象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電腦、錄像、范畫、參觀、訪問等引導學生增加直觀形象感受,以形成學生豐富的審美觀點。
新課程改革十分強調要在數學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覺得自己所參加的活動非常有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對小學低段的學生尤為重要。正如古人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人們對美好的事物總是十分感興趣。因此我們可藉助現代教學手段,創設美的教學情景,使數學課堂中的各種活動變得「有聲」、「有色」,使學習活動產生一種強大的吸引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其中,從而達到教學目的,這對小學低段的學生尤為有效。
二、在主體性教育中發展學生的個性。
教師應有一顆愛美之心和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能夠敏銳、准確地發掘、提煉教學內容之美。創設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的情景,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並不神秘,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著名藝術家羅丹說:「美到處都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著名作家王蒙說:「自己豐富才能感知世界的豐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在小學各學科教材中包含著豐富的審美因素。正如數學家普羅克拉斯所認為的,哪裡有數,哪裡就有美。從形式上看,阿拉伯數字「1、2、3、4、5……」書寫形式變化有序,就像一串美的音符,各種幾何圖形,富於對稱之美,變化之美。從內涵來看,數學表達客觀世界的高度抽象、概括,是任何語言所不及的,教師要悉心體會和挖掘,要有自覺的美育意識,在備課時,不僅要備知識點,還要備審美點,並且要將其寫入教學設計中,使之成為教學設計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除了教材中的審美因素外,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需要,恰當補充一些美育內容。
學生的非形式數學知識,生活中的數學常識、經驗的建立,首先必須依賴於實踐活動,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是有源之水,是有本之木。教師要善於挖掘數學內容中的生活畫面,讓數學貼近生活,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習數學,以利於學生自主、和諧、全面的發展。因此實施主體性教育,培養學生的個性美顯得尤為重要。我總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或提出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善於對同學的回答進行評價,允許保留自己意見,引導學生多用「我是這樣想的……,我的方法是……,我認為……」的方式回答問題,保證在整節課中至始至終讓學生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
三、在開放的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美。
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價值。教學時不要把教師和學生死死的捆在教科書上,讓學生死記那些他們

⑻ 小學數學的美育教育包含哪些內容

見下面:

⑼ 小學數學教學中怎麼滲透美育

古代哲學家、數學家拉普拉斯曾經說過:「那裡有數學,那裡就有美。」因此,認真鑽研教材,發掘小學數學中廣泛而豐富的審美內容,就成為在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的前提和關鍵。下面,談幾點建議。
一、在愉快中滲透美
我們知道,整個小學階段,學生思維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總是利用生動的直觀教具,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形成表象,然後再從具體感知向抽象思維過渡,而美育所憑借的感性材料本身就是知識的重要來源,美育以美的形象育人,符合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美育,不僅不會妨礙數學教學,相反能寓教於樂,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促使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數學教學中美的形式,絕不僅限於算術美、圖形美等,在多數情況下,更應該強調教師的教學藝術,要求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講解,巧妙的啟發,優美的板書,去創設一個美好的教學情景。只有在這種美的教學情景中,才能使學生的識記能力、思維能力、欣賞能力和感情的陶冶同時活躍起來,否則就會使學生感到煩躁。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在數學中實施美育對於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是多麼的重要。
二、在教材中滲透美
數學教材中的美無處不在,特別是在實施新課程改革之後,各地對小學數學教材都進行了重新修訂。目前的小學數學教材博古通今,形式新穎,更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美是數學教材中固有的,數學教師應善於用美的眼光審視教學內容,去挖掘、整理、顯示出教材中的數學美,並根據學生的審美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處處創設美的氛圍,寓美學教育於知識教育之中。
三、在興趣中滲透美
心理學研究表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興趣是思維的動因之一,興趣是強烈持久的學習動機。只有學生熱愛數學,才能產生積極而又持久的求學勁頭。因此,教師應充分運用數學美得誘發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慾望。例如在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先讓學生看圖寫算式。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列出加法算式後,再連加,越來越麻煩之後,能否簡便化?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有沒有更簡單的表示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此時教師順水推舟,因勢利導,問:誰能用一種更簡便的方法來解決呢?有生說:可以用乘法。此時學生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初次感受到數學的簡潔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適時展現數學之美,有利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在情境中滲透美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知覺雖然有所發展,但發展水平十分有限。因此,有經驗的老師往往藉助美育的原則和方法,給學生較強烈、較新穎的感知。如一位教師在講被除數、除數末尾有0且有餘數的除法時,用故事這樣引入:「一天,豬八戒到花果山去玩,恰好悟空不在家。八戒就帶著30隻小猴子去摘了100個又大又甜的桃子,對小猴子說「你們一共30人,每人得3個,剩下的一個就給豬伯伯吧」八戒怕小猴子們不相信,還列了一個算式。沒多久,悟空回來了,知道了這件事,斥責八戒不老實、欺騙小猴子。一下子把小猴子弄得莫名其妙。悟空指責他不老實的理由在哪兒呢?」這種講法與直接引入相比,其優勢是不言自明的。從這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美育首先斥之於生動的形象,進而斥之於豐富的情感,把小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學習對象上來。為進一步學習做好了必要的准備。
五、在形式中滲透美
形式美,它是用數學的骨架構造的,卻被賦予了非數學的血肉。因此它不再干癟,而是豐滿起來了。於是它們在小學生的眼中也成了「美的事物」。比如說單個的「+」號,你看不出它有什麼美。但是通過下面的小故事它就會「美」起來:有一隻小狐狸躲在大樹下掉眼淚,因為森林裡的動物都不喜歡和它做朋友。森林女神知道了,就送給小狐狸一支「加號魔棒」。女神說有了「加號魔棒」就可以交到很多朋友。小狐狸拿著魔棒經過河邊,3隻鱷魚和5隻青蛙都笑眯眯地過來和小狐狸打招呼。小狐狸數一數,哇!它有8個好朋友了……這里,枯燥的加號搖身一變成了充滿魅力的「加號魔棒」,怎麼能不讓學生感到它的可親呢?這種「形式美」對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對形成學生長久的數學興趣是何等重要啊!
六、從習題中滲透美
數學應用題是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數學計算問題。教學時要善於發掘其中的美育價值,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例:「學校開展植樹活動,低年級205人,每人植1棵樹,中年級198人,每人植2棵樹,高年級226人,每人植樹3棵,全校共植樹多少棵?」我教學時,在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也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認識到植樹造林能美化家園,改善環境;讓學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自覺保護環境;讓學生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讓學生體會這是一種美的行為,從而激發學生的審美熱情,促進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審美品味。
總之,只要我們用心挖掘和捕捉,就會發現小學數學中蘊含著如此豐富的美的因素,為美育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源泉。教師要善於挖掘美的素材,藉助行之有效和靈活多樣的教學藝術,使所有學生在美的感受中積極思維,發現規律,掌握知識,做到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又加強審美能力的培養。

⑽ 數學課堂上如何滲透美育教育 共用

每天登陸還送下載點數哦^_^ 點擊瀏覽會員許可權說明 2、資料一般為壓縮文件,請下載後解壓使用。建議使用IE瀏覽器或者搜狗瀏覽器瀏覽本站,不建議使用傲遊瀏覽器。 3、有任何下載問題,請【發簡訊】。部分資料需要金幣下載的目的主要是為維持網站正常運作,網站大概需要6萬/年維護費。文件簡介::數學課堂上如何滲透美育教育 廣東省南雄市新城王錦輝中學 田光祥 摘要:學生感受,獲得美育教育並非只從日常生活、實踐中獲得,數學課堂上,利用數學美的特徵,巧妙向學生滲透美育教育,同樣也能使學生感知數學美的存在,對中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激發學生求知慾。 關鍵詞:感知數學美、發現數學美、鑒賞數學美、創造數學美 「中學數學枯燥無味,象天書一樣難!」這是許多中學生的感慨!究其原因有很多,有教師的教法太單調也有學生的學法不到位,其中最主要的是受「升考指揮棒」的影響,片面追求升學率,長期以來,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只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與訓練,而忽視了數學與實際生活的應用,忽視了數學美育的滲透,在數學課堂上不善於發掘數學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數學美來感染誘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一些學生感到數學抽象,枯燥「象天書一樣難!」使學生失去信心。那麼,數學課堂上,教師如何利用數學美向學生滲透美育教育呢? 一、利用數學的「簡單美」,使學生感知數學美的存在 數學的簡單美具有形式簡潔、秩序、規范和高度統一的特點,還具有數學規律的普遍性和應用廣泛性,「數學是一種交流形式,它是自然語言的補充,它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種語言,用它的符號、圖象、圖表、句法和術語,可以簡潔明快而又深入地進行交流關系和信息。」中學數學教材中存在許多數學符號、公式、法則、定理的表達形式。例如:+、-、×、÷、[、[、= 、sin、cos、tan、logan、≌、∽等數學符號都很簡單其含義深遠、作用之大。另外像許多數學公式:[=[ah、[=[(a+b)h、[=[ .一元二次方程: [a[+bx+c=0(a≠0)的求根公式:x=[和根與系數的關系:[ + [=-[、[[=[及三角函數表達式:sinA=[、cosA=[等公式,其表達都是非常簡明、直接、具有普遍性,教師在課堂上可以介紹這些數學符號、法則、定律、公式、定理的含義及來歷,當初這些數學家是如何艱難探索、發現、證明這些數學定理,並應用它們解決了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他們的這種探索、鑽研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探索、創新能力,向學生滲透勵志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 二、利用數學的「嚴謹美」使學生發現數學美的存在。 數學的「嚴謹美」表現在數學定義的准確性,運用數學公理、定理進行邏輯推理的嚴密性以及數學圖形、數學語言的描述、計算過程等都休現了數學的嚴謹性。例如:推導證明「切線的判定定理:經過半徑的外端點且垂直於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探索定理有哪些已知條件?為什麼要具備這2個條件,缺少一個或不滿足其條件又會出現什麼情況?學生先交流、互動。教師引導學生探索、發現、總結。教師最後板書其推理過程的嚴密性,引導、提高學生邏輯推理能力,懂得數學推理過程的嚴密性和完美,達到盡善盡美、令人陶醉的境界。三、利用數學圖形的「和諧」美,使學生學會鑒賞數學美,親身體驗創造數學美

閱讀全文

與數學教學中的美學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