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激勵教育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激勵教育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發布時間:2021-01-26 10:42:47

⑴ 如何讓獎勵或鼓勵更有效的在教育教學中發揮作用

一、 關注過程、超越自我。
我們在調研中了解到,傳統教育評價中的甄別、選拔功能在我們當前的工作中雖有好轉,但始終沒有徹底改變教師心目中,期待以甄別來實現激勵學生上進的願望——那種在大庭廣眾之下、自覺形慚神愧而生成的上進願望。於是多數教師雖在表面上改變了那種排名次、比高低的做法,但往往還是樂於關注「一紙成績」,並將之標榜明示,讓名次自在觀者心中。而多數學生表示這種做法非但沒有使他們因為評價的激勵而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生成自信——我能行,且在「我能行」的情感之下產生「我要做,因為我能行」的慾望,反而有抵觸情緒產生。對此,我們本著「發展性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關注學生需要、促進學生發展」的思想,突出評價過程化,讓結果隱性化,注重縱向評比過程中不斷地激發學生超越自我,從而促進個體綜合素質的提高。
1、知識技能評價實現分層
我們倡導將一學期的學習內容分為三「塊」對學生進行分期的達標測查,試卷為A(基本卷)、B(拓展卷)兩類,學生可根據自己實際水平選定,成績同為優良等級。學生對某次某部分內容的達標成績不滿意,還允許他們第二次解答(試題相仿),從中選最高成績記入學生個人成長記錄袋。學期末評價也通過宣傳等舉措,削弱以往那種「一紙定終身」「一紙定乾坤」的觀念,只是
把它作為一項綜合測試成績,如過程性評價一樣,悄悄記入個人成長袋,僅作為個體發展的一個軌跡資料。
這種「分層評價、縱向評比、推遲評斷」的做法不僅能反映學生的個體發展,更能讓他們從一次次的評價中看到自己不同階段的發展軌跡,從而激發出新的學習動力。
2、應用技能評價實現分解
要讓學生全面的發展,就要堅持對學生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對此,我們重視評價內容的綜合化、評價角度的多元化,關注並引領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我們採取在日常進行應用技能水平的評價,來落實新課程評價中提出的「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等各方面的發展」。多項應用技能指標的建立,是對學生書面評價一個良好的補充,有效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健康成長。
⑴ 課堂行為記錄
我們抓住「課堂」這塊主陣地,設計了學生課堂行為記錄表,來評價課堂上學生個體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特別表現等,以促進學生創新、探究、合作與實踐等素質的發展。記錄表的結構、內容、作用,讓學生充分了解,並強調只要在課上做到專心聽講,積極參與等,老師或同學就會對他創新性見解、出色的操作、積極的思考等給予「特別的」評價,那麼這個同學就可以由同桌在記錄表上劃上一筆(畫「正」字數筆畫)。同學們對此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課堂上呈現出異常的「活而不亂」的氛圍,尤其在「認真傾聽」方面大有改進,因為抓住發言人稍縱即逝的信息而進行的針對性很強的評價也會變成自己記錄本上「精彩的一筆」。
如:在觀察[一條魚在一個魚缸里游]這個現實生活情景說句子訓練中,第一個學生說:「小魚在游。」老師微笑示意他可以;第二個學生站起來說:「一條小魚在水裡游。」老師抓住這個亮點,撫摸著他的頭(因為學生離得近),深情地點評了一句:「你不光說出了小魚在游,還說出了是幾條小魚、在哪游,真具體。」第三個人說:「小魚在魚缸里游。」老師對他點點頭,示意他說對了。當有一個同學說:「可愛的小魚在水裡慢慢地游。」同桌馬上豎起大拇指對他說:「你說得真好,你說了是什麼樣的小魚,還說了是怎樣游的。」「你點評的真准確!」老師向她投去欣賞的目光。
這些具體的語言激勵、體態示意,學生都會自覺地感知到這是對自己表現的一種「特殊獎勵」,課後要光榮地給自己畫上「我能行」的一筆。
⑵ 隨堂情景測試
我們還通過隨堂測查學生用所掌握的知識技能,探索、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水平,來評價學生選擇簡便的方法,合理、靈活地解答學習活動中應用舊知識解決學科新問題的能力,來激勵師生將書本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自覺地將所學的知識、技能應用到學習活動中,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鼓勵師生關注知識技能的應用,關注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從而達到促進教師的教育行為更好地為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服務。應用技能水平評價的測評題目是「實踐應用」層面的內容,以「口試題、操作題」為主。

⑵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激勵教育 80

評價促發展,激勵暖人心,最終達到的效果能夠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正確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老師能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特點和教學的實際需要,正確、有效地運用接受式學習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使教和學的積極性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在課堂教學評價中,能夠正確地運用激勵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及其他評價方法,給學生以及時、真實、明確的學習反饋信息。教與學的一切活動,都要以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目的,不言而喻,好的課堂教學要在課堂評價時,能夠重視學生的「激勵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以及其他各種課堂教學所需要的各種評價。在這樣的背景下,課堂即時評價運行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是可行的。 (一)有效推行多元化的即時評價,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作為個體,我們每個人都同時擁有相對獨立的八種智能,這八種智能中的每一種在人類認知結構中均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教育應該對不同的智能一視同仁。 1.教師評價體現針對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即時、有效的評價,有效地引導學生學習、活動的方向,通過有效的評價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個性發展;同時教師的評價也是對課堂教學進行合理導向的過程,是促進學生自我調控、自我發展的過程。教師即時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在體能、技能、行為、態度、努力程度等表現出來的情況,進行及時的針對性的口頭表揚、物質獎勵、精神鼓勵或善意的批評等,來激發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鼓勵他們以飽滿的激情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讓學生得到自主發展。對教師來說,這是一種教學藝術和教學智慧的具體體現,教師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簡潔的語言對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評價,以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要真實懇切,根據學生的言行、表現給予一種針對性評價,讓學生感覺到教師時時在關注著自己。 2.學生互評體現激勵性。即學生對學生的評價。學生之間的即時評價有著對教師對學生即時評價的延伸,是實施教學有效評價中的一個重要手方法。學生互評首先體現民主性,學生之間平等,另外,學生互評反映同學間的客觀評價。在學生互評過程中,教師應掌握學生的心理活動規律,有針對性地以正面評價為主,科學地選擇具有教育性、鼓勵性、典型性的學習過程讓學生互評。通過互評,使他們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增強學生的自尊心,並能讓學生不斷感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互評一般以個人間互評、小組間互評為主。 3.學生自評體現自我教育性。即學生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我們在教學中既要體現教師的評價,又要體現學生自動參與的自我評價、生生互評,只有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和教師評價三者靈活結合,才能使一堂課顯得更有激情、更有生機。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只有學生親身經歷,才有正確的評價,特別是那些無法用定量表現的內容,包括情感、意志、態度、興趣等,都是外表不易顯露的,只有通過自我評價才能客觀地反映出來。通過學生在參與對自身學習行為、情感態度、生活態度等各方面的評價過程,能客觀地認識自我,使學生能夠充分體驗到自身成長進步的快樂,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在一堂課中,如學生能正確地意識到自己在學習中還存在什麼問題,自己有哪些優勢和長處,從而有效地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更加全面客觀地發現自我、認識自我,同時也能理智地進行學習和生活,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能力。 (二)靈活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手段,促進學生體驗學習活動的成就感 在當前積極倡導教育公平,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的大環境下,結合學生個性、身體素質的不同,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教學已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共識。因此,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於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以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也就成為教師工作中著力解決的問題。 1.善意批評評價。激勵讓學生樹立自信,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進而產生自覺求知的內驅力,形成一種「樂學」的心理品質。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正面評價學生的行為表現,盡量以激勵的言辭來鼓勵學生。但凡事都有一個度「過猶不及」,為了激勵而不敢批評或為了學生一點的錯誤而進行嚴肅的批評等現象,在教學中都不可取;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評價的客觀性,對學生身上出現的問題,應在保護學生自尊心、求知慾的前提下,提出改進的建議,甚至是委婉地提出批評。這樣教師的評價就能真正達到實事求是,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碰到成績優秀,但行為表現較差、較有個性的學生,課堂上經常講話、影響其他同學的練習,同學們對他較反感;曾經幾次嚴肅地批評他,但效果非常不好,有時產生對立面。 2.及時性評價。課堂教學是一個連動的過程,無論是預設之內,還是生成之中,教師都要全方位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抓住有價值的教育契機作出及時評價,所謂「打鐵須趁熱」,時過境遷的評價行為,很難讓學生信服,教育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所以教師要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及時地進行激勵性評價,在正確處激發潛力,在錯誤處激發信心。 (三)積極倡導藝術性的即時評價,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愉悅感 誇美紐斯曾經說過:「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裡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因為你的一個微笑,學生們感受到了老師的信任;因為你的一個眼神,同學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因為你的一個手勢,學生們感到無比的自信。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肢體語言的表現尤為重要。一句幽默的評價、一個豐富的肢體表情,都有可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渴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一種良好的心態去挑戰新領域。 總之,在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我們只有正確地運用即時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多元化方法、合理發揮評價的多元化手段,巧妙發揮評價的藝術性,才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激勵學生去學習,去挑戰新的高峰;才能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正視自己,發展自己;才能鍛煉學生健康的身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⑶ 在課堂上激勵理論有哪些其他的應用對教師來說是可行的

淺論激勵理論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摘 要]該文依據體育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等教育心理學理論,結合教學實踐,分析了體育課的現狀,提出了將激勵理論用於體育課教學,為提高課堂教學管理效率提供可行的操作手段。
[關鍵詞]激勵理論 體育教學 應用
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一項重要目標,體育教學中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激勵理論是心理學重要理論之一,激勵的本意在於激發和鼓勵,從心理學角度講,就是指導持續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充分發揮激勵的內化作用,合理運用激勵理論,給予每一個學生更多的關注、期望和激勵,就能更好地激發和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營造課堂良好心理氣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優化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體育課現狀分析
體育課是指導學生學習體育知識、技能、增強體質,培養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和能力而進行的教學活動。但在體育教學中存在著一種普遍現象:不少學生在課堂上無精打采,故意請假躲避上課,到課外活動時卻生龍活虎。原因在於:1.體育課是按「大綱」「計劃」授課的,因而具有嚴格的計劃和約束性,教師只能按部就班的組織教學,體育課變成了「達標課」喪失了其應有的休閑、娛樂成份,導致學生害怕體育課;2.學校體育教學在評價內容上,過多的側重體能素質與運動技能,忽視了對身心健康、運動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與動手能力等等,學生沒有從運動中找到樂趣,僅僅為了考試過關而被動地進行體育活動,得不到預期的效果。3.學校場地及體育器材不完善,不能很好地發揮體育課的真正意義。在這種現狀之下,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熱情,搞好課堂氣氛,順利開展體育課的教學?本人認為在體育課教學中,一堂課的順利進行,離不開教育激勵。正確合理的教育激勵,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鍛煉積極性,促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激勵理論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馬斯洛的層次需要論是激勵理論的一種,他認為,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在體育教學中,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徵不同,他們的需求、個性期望、目標等個體變數各不相同。因此,教師應根據激勵理論,針對學生不同特點和體育教學的特點來採取不同的方法。
1.消除情緒障礙,培養學生參與體育練習的興趣。有些學生因平時不喜歡參加體育活動,特別是對自己的弱項、平時較少接觸的項目缺乏熱情和興趣,因而在練習時表現冷漠、消極的態度。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分析他們不喜歡體育的主要原因,從而在課堂當中有針對性地重點引導這類學生。在准備部分教學當中,教師應側重從學生對內容與項目的態度和需要選擇激勵策略,樹立學生對體育與健康的正確認識,使學生對所學內容與項目形成正確積極的體育態度,激勵學生形成全面發展的觀念,把體育學習變為內在的積極自學行為,滿足學生積極的體育心理需要。
2.在基本部分教學時,重點從刺激與感情兩個方面考慮激勵策略。在進行教學活動過程中,可以運用直觀性演示、身體語言、場地器材等因素給學生感官刺激;運用游戲性活動、競賽性練習,給學生於心理刺激;同時教師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教師與學生共同進行身體活動時,要將教師個人的資源「獎勵」給學生,比如教師和學生一起做游戲,一起打籃球等,這是利用感情激勵的有效策略。教材內容適中,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生活化、社會化,即要從「學科教材」向「生活教材」過渡,比如將現在學生喜歡的街舞、越野定向、輪滑等融入到課堂當中;教學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差異,給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要有不一樣的練習強度和難度。體育是一門生動活潑、愉悅身心的課,教師應該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安排多層次的練習內容、結構講解要生動具體、層層推進、步步加深。在運用示範教學方法時,教師完成優美的動作和一場精彩的體育比賽欣賞等能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好奇心。教學過程中多採用合作的學習方式,以營造團隊合作的氛圍激勵學生。
3.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激勵機制。首先是關注學生的差異,注重差異性評價,通過學生對自身體育學習現狀和發展趨勢的評價,尊重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有利於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養,這是一種自我認識的過程。其次是學生自評與學生之間的互評相結合,通過對自身(或同伴)的體育學習的親身評價體驗,產生正確的認識,並獲得尊重感,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後是教師評價,對學生的學習目標完成情況、課堂表現和進步幅度等方面,做出民主、客觀、公正和全理的評價,有利於樹立良好的學風,有助於激勵學生更有效地學習。
教師對學生的肯定、賞識、贊美、表揚等激勵評估方式是改變學生一切不良觀念、不良習慣的良葯。利用激勵理論讓學生每天都感到成功,這樣,學生每天都能有小小的進步,才能從被動學習到主動積極參與到體育的學習與練習當中。
參考文獻
[1]陳秀華,臧輝明.論體育教學中心理教育的特點及途徑[J].中國學校體育,2003(5)

⑷ 鼓勵在教學中的意義

表揚語和激勵語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新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應聯系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中獲得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感受教學的力量,同時在學習活動中,要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應用意識,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認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努力激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當然表揚語和激勵語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鼓勵在教學中的作用
俗話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我們有時把鼓勵、贊揚這樣的教育方法給忽略掉,有一次,學校有位教師給一名學生輔導數學,講了半天,這名學生的作業錯題了一半多。這位教師氣呼呼地不斷指責學生,不夠聰明,你真笨,這么簡單的題都做錯,我給你白講了,說她沒有頭腦,並很生氣的把作業本扔給學生,下去好好再改,嘴裡還不停的嘮叨著……聽了這位教師的話,我心裡真的不是滋味,很難受。作為教師怎能這樣的指責學生呢?孩子是要鼓勵的,在鼓勵下成長的孩子,她必定也會去鼓勵別人,這樣她的成長一定是非常健康。因為她是在一種被鼓勵,被贊賞的環境下成長的。她自然就懂得去贊賞別人的。如果你一味的去指責他,那孩子的心靈會被傷害,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尊重,這樣的學生就會缺乏溫暖、自信。

⑸ 教育管理中如何運用激勵理論

運用期待理論,確定目標。
1.目標的價值。目標具有較高價值時,具有吸引力。在教學版中,根權據表現不同設定獎勵,加強吸引力。
2.目標的可實現性。只有目標具有實現可能性時,被激勵對象才會有動力。
不成熟建議,僅供參考。

⑹ 教學實踐中評價的激勵功能可採用哪些方式達成

一、激勵是實施新課程評價的基礎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對評價改革的重大突破。這一理念所追求的不是給學生下一個精確的結論,更不是給學生一個等級或分數與他人比較,而是了解學生發展的需求,重視被評價者的差異,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和變化,及時給予評價和反饋,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強調通過反饋促進學生改進,促進學生提高。用一句形象的比喻:評價不再是分出等級的篩子,而是激勵學生發展的泵。

如何使激勵性的評價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催化劑呢?本人認為教師的評價源於對學生真誠的愛,用敏銳的眼光去捕捉學生身上瞬間即逝的「閃光點」,即找到學生個性化表現的落腳點,使表揚具有情景性,然後再寄予鼓勵期待的語言,才會使表揚獲得最大效應。課堂上,評價必須超出和突破傳統的以「這個問題你答對了」,「不對,坐下來,再想一想」這些無意識的簡單化的評價,要構建能對學生學習活動有激發作用,使之保持長久的、內化的、積極的情感、態度的課堂發展性評價體系。因此,在評價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對學生的情緒和感情的影響,注重感情的投入,用簡短、恰當 、熱情的話對學生給予鼓勵。如:「你知道得真多!」「確實很有自己的見解。」「回答錯了不要緊,老師也有說錯的時候!」「你很聰明,相信你下一次讀得或回答得更好。」這些熱情洋溢的話語一定會使一隻只膽怯的手高高舉起。教師的看似平常又不平常的話語是孩子的陽光,課堂的生命。

鼓勵和表揚是教育的法寶, 它們對學生有著無窮的誘惑力,對學生的學習無疑是一劑興奮劑。有了這種熱情,課堂上才充滿生機和活力。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苛求學生,不如用一點心力去鼓勵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讓他們都能自由、和諧的發展。總之,我們的教師應以滿腔的熱情,飽滿的精神,豐富的情感,哪怕是對學生的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豎起大拇指的贊許、握握手的感激、拍拍肩的激勵、摸摸頭的愛撫,都是評價,它像一絲絲花香、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這樣的評價,簡便直接,雖然不是記載,但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誰能說它不是評價呢?

二、多元化是實施新課程評價的核心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對教育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直接影響教師形成積極樂觀的「學生觀」和重新建構的「智力觀」、「教育觀」。教師應樂於從多個角度來評價、觀察、接納、賞識學生,發現並發展學生的潛能,不但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同時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而這正是新課程學生評價所倡導的改革方向,評價內容多元,評價標准分層,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即重視評價對學生個體發展的建構作用,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

1、評價內容多樣化

從有利於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出發,改變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重學科知識系統、輕語文綜合能力,重智力素質、輕態度習慣的片面性。重視對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與態度進行全面評價,具體范圍包括識字與寫字、寫作、口語文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的能力等項目。這些內容,有的可以劃歸認知領域,有的則屬於非認知領域。

認知領域的評價,要重視學生基本知識點的測評,是要重視他們語文能力發展水平的測評。《語文課程標准》提出的評價內容有: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的能力。非認知領域的評價主要包括學習態度、習慣、興趣等。這些因素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動力性因素,也是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的重要內容。《語文課程標准》提出非認知領域評價內容有:識字與寫字、閱讀的態度,寫作興趣,與人合作態度,文明禮儀素養,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2、評價標准多樣性

評價標準是進行教學評價的衡量尺度,是教學評價得以進行的前提與依據。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受教育評價選拔淘汰目的的影響,追求一元化的價值觀,使學生個性差異被抹煞,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和激勵功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為了優化教學評價,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

(1)允許不同學生非同步達標。能提前達標的學生,教師以此為基礎,為他們創造條件,促進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能力,發展特長。不能按時達到的學生,教師幫助他們找到問題的症結,幫助他們改進,實行延遲評價,使他們在接受評價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2)實施因人而異的多層評價策略。我們要尊重差異,並採取分層評價的策略,有助於每一層次的學生確立自我發展的信心,都能及時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發展和提高。

(3)多用開放式的問題測評學生。評價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在測評題目上不要拘泥於知識的記憶,應該讓學生學習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或對某個問題發表獨到見解,提出自己的設計和創意。

3、評價方式多元化

科學的評價方法是實現正確評價目的,落實全面評價內容,執引靈活評價標準的保證。如何使老師的評價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呢?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種評價方式去努力:

(1)實施分層評價。在課堂教學中樹立全面正確的差異觀,立足學生現實存在的差異,著眼與學生發展的差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促進有差異的發展。課堂中分層教學、分層評價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分層測試題中注重針對學生對課文的內容與知識的記憶、內容的理解與應用等方面進行考察。

(2)口頭評價與書面評價相結合。口頭評價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高頻性等特徵,為教師的價值引導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師生間的口頭評價交流,貫穿於課堂的始終,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但口頭評價的隨機性、無記錄性等特徵,一定程度上限制著口頭評價的范圍與效果,它與評價的深刻性、效果的長期性的書面評價相結合,才能更大地發揮作用。書面評價時,盡量注意語言的運用,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即使不是表揚,是批評也要注意用語的委婉。

(3)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交融。教師在教學中的評價分為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即時評價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習中的缺點和錯誤,鼓勵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延時評價而是以鼓勵的行為方式和語言,讓學生暢所欲言,充分發揚民主教學,提高了學生理解的深度。兩者相互使用,能更好地達到評價目的。而且,教學中的評價並不是教師的「專利」,讓學生參與評價,讓學生成為評價主體的一員,將評價變成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展過程,形成積極、民主的評價關系,更有利於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從而促進學生發展。

三、注重過程是實施新課程評價的關鍵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教師、學習夥伴等人的幫助,利用相關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而獲得。這意味著學習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取得良好效果,拓寬學習天地,及時評價,總結學習語文經驗是非常重要的。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個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指出「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但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提倡採取成長記錄的方式(成長檔案袋),收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這就為教師明確了評價學習過程的最好選擇。檔案袋的評價方式重對過程的評價,匯集了學生作品以展示學習上的進步,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進行綜合評價。它除了幫助學生與教師了解學習與進步的狀況外,對於學生自主性、反思能力、創造性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它不僅僅反映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還可以反映學生其它方面,有效地克服了評價標准單一,片面強調學生成績的做法。

讓學生自己設計檔案袋的封面,自己選擇放入檔案袋的記錄材料。內容可以有:記錄學生成長與進步的一件件、一篇篇作品,最滿意的作業,自畫像,尋找到的生活中的感悟,積累的古詩文,名句,相片里的故事,小製作,習作隨筆,家長反饋卡,小組評議,統計圖表……從情感、態度、能力等多方面展示學生的成績,反映學生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付出的努力與進步,並通過反思與改進,以取得更大成績。不難看出,檔案袋的評價方法比起那種板面孔打分評比來得更活潑、便捷、有效。它培養了學生的反思能力,降低了學生對學習與考試的焦慮,減少了學習過程中的消極心理感受,增加了學生的成功體驗。

⑺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運用激勵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主要內容
小學語文教材中出現的感恩教育資源是十分豐富的,涉及到養育之恩、祖國之恩、社會之恩等。
(一)養育之恩。「哀哀父母,生我夠勞」,天大地大不如父母養育之恩大,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養育我們長大。「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何況人呢?我們的教材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父母之恩,有《春蠶》中年年辛勞無怨無悔的母親,有《秋天的懷念》中給殘疾的兒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親,有《釣魚的啟示》中給兒子道德力量的父親,有感天動地的地震中的父與子等。
(二)祖國之恩。祖國是具體的,祖國不僅是疆土和一個概念,還有她悠久燦爛的文化以及萬千子女。我們不僅要從描寫祖國各地風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國的寬廣遼闊,更要從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國的博大精深以及豐厚底蘊,從祖國的優秀兒女特別是在祖國危難時刻為國家、民族而獻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國的凝聚力和無盡的恩情。教材中的一些古代詩歌以及諸如《長城》、《趙州橋》、《盧溝橋的獅子》、《頤和園》等課文能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燦爛文化;《十六年前的回憶》、《獄中聯歡》、《狼牙山五壯士》等課文能讓我們感知英烈的愛國心、民族義,《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詹天佑》、《我的戰友邱少雲》等課文讓我們了解到什麼樣的人是祖國的優秀兒女。
(三)社會之恩。我們不僅要把學生培養成為有個性的人,還要把學生培養為社會人,教育學生愛社會、愛人民,培養學生博大的心胸和寬廣的襟懷。我們要引導學生,從《難忘的啟蒙》、《畫楊桃》等課文感受師恩,從《她是我的朋友》等課文感受友恩,從《尊嚴》等課文感受陌生人之恩。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感恩教育的意義
1、通過感恩教育,讓學生懂得珍惜生命。
語文教學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感恩的價值觀。珍惜自己的生命,對父母、對自然、對祖國、對社會,都是一種感恩的表現。每個人來到世間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對大自然的最好的回報;父母含辛茹苦養育我們,就是希望我們長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對父母的最好的回報;國家、社會為我們提供了茁壯成長的陽光和土壤,對每一個生命個體倍加呵護,珍惜生命,是對祖國對社會最好的回報。珍惜生命,就是要愛惜自己的身體,滋養自己的精氣神,就是要遠離危險,包括交通違章、吸毒、艾滋病等,還有形形色色的犯罪。
2、通過感恩教育,讓學生知道承擔責任
在感恩教育中,要滲透承擔責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聽父母的話,不讓父母為自己的成長過分擔憂;感念祖國之恩,就要報效祖國,為建設祖國、保衛祖國做貢獻,在祖國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遭受威脅時,能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獻出寶貴的生命。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珍惜生命教育不是苟且偷安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捨生而取義」,是古人早已教給我們怎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的道理。三是通過感恩教育,讓學生學會和諧共處。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要學會和自然生靈的和諧相處;感念社會之恩,要學會和不同性格的人相處,和不同階層的人相處,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做到人際關系的和諧。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1、策劃寓教於樂的感恩教學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蓄情
感恩教育需要通過主體的參與,首先在既定的情境中,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感恩,為什麼要感恩。為此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精心策劃了豐富多彩的寓教於樂的感恩活動:如收集溫馨照、算算親情帳、講講親情故事……孩子們把童年生活中父母對自己關愛的照片收集起來,用文字記錄照片拍攝時間、地點,以及簡要的情節,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這些定格的溫馨照片,使孩子們瞬間找到了失落的感恩之心。他們逐漸明白原來平淡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愛的哲理。孩子們在反芻生活的同時,還把父母為培育子女成長所支付的一切費用羅列出來。在算算、想想的過程中,孩子們感受到自己平時視而不見的卻是一筆筆多麼昂貴的財富!而這一筆筆財富又蘊含了父母多少深切的愛!感觸萬分之餘,感動之心溢於言表。
2、組織學生誦讀感恩文章,領悟感恩之情
適宜感恩教育的課文,大多文質兼美,適宜在朗讀中體驗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沒有情感體驗的感恩教育是膚淺的。我們要通過情感體驗,讓學生對感恩教育有刻骨銘心的記憶。因此,在知恩之後,要指導學生感情朗讀。感情朗讀的重點,一是直接抒發感恩情感的語段,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可反復朗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體會對父母的感恩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點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的語段,在朗讀中體驗人物的崇高,如《小抄寫員》一課,要反復朗讀有關描寫敘利奧心理的語段,體會敘利奧對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對家庭的責任感;三是景物描寫細致的語段,要在反復的朗讀中深入意境,體驗大自然的美,激發敬畏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會大自然的神奇,愉悅自己的情感。此外,要騰出時間讓學生朗讀全文,鼓勵學生課外多讀全文,讓課文的精彩內容在學生腦海中烙下深深的痕跡。
3、通過寫作的形式,指導學生學會感恩
《教會孩子感恩》這本書的作者唐駿波說:「感恩之情,是心靈成長的營養劑,是美德,更是一種素養。」我們還可以通過指導學生習作,讓學生抒發感恩之情,在母親節來臨之際,寫一封感恩信,讓孩子將自己的所感所想和對媽媽的感恩之情,寫成一封信寄給媽媽,以交流心聲、增進感情;在建黨節之際,寫一篇贊頌黨的豐功偉績的抒情作文,表達對黨的感恩之情;在國慶之時,通過記錄新中國成立以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表達對祖國的感恩之情;當老師、同學給予自己幫助後,可以及時提醒學生把事情記下來,以表達感謝之意。
4、布置感恩作業,讓孩子在生活中踐行
為了讓感恩行動看得見,摸得著,我採用了以大見小,以點帶面的策略,提出了三項感恩作業,即讓孩子用一句話向父母表示感恩;用一個舉動為父母消除疲勞;一天當家為父母分擔家務。讓孩子記住父母的生日,孩子們會在不經意中給父母長輩送去最溫馨的祝願。與家長配合,多為孩子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知恩報恩的行為習慣。比如教會孩子與父母道晚安、給父母夾菜、為父母捶背等。陶行知老先生曾說: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當我們把感恩教育切入實際生活之時,當孩子把感恩之心化為感恩行動之時,我們的教育應該是初見成效了。
總之,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豐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學資源,通過教學堅持實施感恩教育,引導學生知恩、感恩、報恩,在學生心中栽下一棵枝繁葉茂的「感恩樹」,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

⑻ 如何讓獎勵或鼓勵更有效的在教育教學中發揮作用 班主任會議發言稿

隨著評價功能、標准、內容、主體等的變革,新課程強調學生評價要向多元化發展,要重視評價的激勵與改進功能,旨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也明確指出:「教師要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採用多樣的、開放式的評價方法,了解每個學生的優點、潛能、不足以及發展的需要。」在這種評價理念的指導下,廣大中小學教師正在逐步地對原有的評價方法進行完善。
所在,探究能夠促使我們以科學的態度「對症下葯」,實踐中的改進更能夠促使我們務本求實地進行評價改革,真正達到
「解除疾患」。這種一邊深入實踐調研、一邊科學反思症結所在、一邊對症實施科學舉措的工作方法,切實讓我們感受到一些評價改革帶來的良性效應。
一、 關注過程、超越自我。
我們在調研中了解到,傳統教育評價中的甄別、選拔功能在我們當前的工作中雖有好轉,但始終沒有徹底改變教師心目中,期待以甄別來實現激勵學生上進的願望——那種在大庭廣眾之下、自覺形慚神愧而生成的上進願望。於是多數教師雖在表面上改變了那種排名次、比高低的做法,但往往還是樂於關注「一紙成績」,並將之標榜明示,讓名次自在觀者心中。而多數學生表示這種做法非但沒有使他們因為評價的激勵而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生成自信——我能行,且在「我能行」的情感之下產生「我要做,因為我能行」的慾望,反而有抵觸情緒產生。對此,我們本著「發展性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關注學生需要、促進學生發展」的思想,突出評價過程化,讓結果隱性化,注重縱向評比過程中不斷地激發學生超越自我,從而促進個體綜合素質的提高。
1、知識技能評價實現分層
我們倡導將一學期的學習內容分為三「塊」對學生進行分期的達標測查,試卷為A(基本卷)、B(拓展卷)兩類,學生可根據自己實際水平選定,成績同為優良等級。學生對某次某部分內容的達標成績不滿意,還允許他們第二次解答(試題相仿),從中選最高成績記入學生個人成長記錄袋。學期末評價也通過宣傳等舉措,削弱以往那種「一紙定終身」「一紙定乾坤」的觀念,只是
把它作為一項綜合測試成績,如過程性評價一樣,悄悄記入個人成長袋,僅作為個體發展的一個軌跡資料。
這種「分層評價、縱向評比、推遲評斷」的做法不僅能反映學生的個體發展,更能讓他們從一次次的評價中看到自己不同階段的發展軌跡,從而激發出新的學習動力。
2、應用技能評價實現分解
要讓學生全面的發展,就要堅持對學生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對此,我們重視評價內容的綜合化、評價角度的多元化,關注並引領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我們採取在日常進行應用技能水平的評價,來落實新課程評價中提出的「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等各方面的發展」。多項應用技能指標的建立,是對學生書面評價一個良好的補充,有效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健康成長。
⑴ 課堂行為記錄
我們抓住「課堂」這塊主陣地,設計了學生課堂行為記錄表,來評價課堂上學生個體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特別表現等,以促進學生創新、探究、合作與實踐等素質的發展。記錄表的結構、內容、作用,讓學生充分了解,並強調只要在課上做到專心聽講,積極參與等,老師或同學就會對他創新性見解、出色的操作、積極的思考等給予「特別的」評價,那麼這個同學就可以由同桌在記錄表上劃上一筆(畫「正」字數筆畫)。同學們對此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課堂上呈現出異常的「活而不亂」的氛圍,尤其在「認真傾聽」方面大有改進,因為抓住發言人稍縱即逝的信息而進行的針對性很強的評價也會變成自己記錄本上「精彩的一筆」。
如:在觀察[一條魚在一個魚缸里游]這個現實生活情景說句子訓練中,第一個學生說:「小魚在游。」老師微笑示意他可以;第二個學生站起來說:「一條小魚在水裡游。」老師抓住這個亮點,撫摸著他的頭(因為學生離得近),深情地點評了一句:「你不光說出了小魚在游,還說出了是幾條小魚、在哪游,真具體。」第三個人說:「小魚在魚缸里游。」老師對他點點頭,示意他說對了。當有一個同學說:「可愛的小魚在水裡慢慢地游。」同桌馬上豎起大拇指對他說:「你說得真好,你說了是什麼樣的小魚,還說了是怎樣游的。」「你點評的真准確!」老師向她投去欣賞的目光。
這些具體的語言激勵、體態示意,學生都會自覺地感知到這是對自己表現的一種「特殊獎勵」,課後要光榮地給自己畫上「我能行」的一筆。
⑵ 隨堂情景測試
我們還通過隨堂測查學生用所掌握的知識技能,探索、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水平,來評價學生選擇簡便的方法,合理、靈活地解答學習活動中應用舊知識解決學科新問題的能力,來激勵師生將書本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自覺地將所學的知識、技能應用到學習活動中,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鼓勵師生關注知識技能的應用,關注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從而達到促進教師的教育行為更好地為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服務。應用技能水平評價的測評題目是「實踐應用」層面的內容,以「口試題、操作題」為主。

⑼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去應用激勵教育模式

所謂「激勵教育」,就是一種具體針對當前青少年心理特點,藉助各種手段對其加以激發、鼓勵,使之逐步提高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習的信心、完成學習目標的教育理念。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激勵性的話語、行為與表情,能夠給予學生勇氣與自信,能夠幫助學生確定努力的方向,能夠為學生更真切地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搭建平台。為此,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知曉激勵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價值,並將其落實到教學中,確保其應用價值的發揮。
一、遵循個體差異,恰當激勵
伴隨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現代人生活水平也在提升,加上計劃生育的普及,現在大多數學生都為獨生子女,備受長輩寵愛,大多形成了唯我獨尊的性格,而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教學的順利展開。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結合學生的特點,在遵循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恰當展開激勵教育,確保每個學生都能不斷進步。如對性格外向的學生,因其比較熱情,也比較好動,較重視教師的評價,對此,教師應在鼓勵其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同時,時常給予其相應的獎勵,以資鼓勵;而針對內向、較自卑的學生,教師應該主動尋找其發光點,並給予其及時的表揚,以此來鼓勵該類學生繼續努力;針對那些躁動不安且學習不穩定的學生,教師要重點引導其參與到班級日常活動中,如鼓勵其參與到手抄報、黑板報設計活動中,以挖掘其個人特性,展現其特長,從而漸漸愛上語文學習。同時,對於學生的激勵表揚,不可僅停留在知識學習方面,也應涉及其他方面,如對那些原本可表現得更好,但卻出現退步思想的學生,可對過去成就加以表揚,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而對那些性格較內向卻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不論學生回答正確與否,教師都要給予相應的表揚,使之感知來自教師的關心,從而逐步樹立學習信心,健康發展。
二、巧設語文活動,巧妙激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通過各種語文活動的展開巧妙地進行激勵教育,從而引導小學生主動參與到各類語文活動中,主動參加實踐練習。如組織學生展開課文朗讀比賽、寫字比賽與演講比賽等,讓學生在比賽過程中逐漸發現自身的優點與不足,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後期的學習制訂相應的目標與計劃,以此不斷提升學習效果。同時,對於那些在比賽中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分層次獎勵,以資鼓勵,讓學生在比賽中逐步形成互幫互助、團結奮進的友愛精神與力爭上游、努力拚搏的競爭精神,讓學生在比賽評比中意識到自身表現將直接影響到小組與個人的榮譽,讓學生在比賽中主動學會協調集體和個人的關系,樹立高度責任感與集體榮譽感,讓優勝者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讓表現不足者看到今後努力的方向,最終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進步,都能有所成長。如有些教師每周都會組織一次「閱讀之星評選活動」,結合學生的情況制定相應的評比標准,並利用每周的讀書課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閱讀方法與閱讀書目等加以指導,積極引導學生展開課外閱讀。同時,在閱讀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組織一些類似於讀書卡展示、知識問答競賽與手抄報展覽的活動,用以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提高課外閱讀的有效性,最終在班級中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
三、發揮榜樣力量,適時激勵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且與一般教育相比,榜樣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學者菲爾丁就曾說過:「典範比教育更快,更能強烈地銘刻在孩子心理。」因為一個有志向的、有想法的孩子,會主動在榜樣中尋找自己以後的影子,並從中發現自己所需的能量或精神。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樹立自己的榜樣,也需積極樹立學生榜樣,讓其他學生能夠從中受到激勵、鼓勵,努力學習。如,在講授《珍珠鳥》時,教師可先組織學生自主朗讀,後分組評選出朗讀較優秀的學生,使之作為榜樣來引導訓練其他學生展開有感情的課文朗讀,讓學生能夠將榜樣作為自己努力的目標,逐步提升自身的朗讀水平。通過這樣一種競爭形式來展開課文朗讀訓練,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還能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理,使之不斷努力,不斷進步。同時,對正處於品格形成初級階段的小學生而言,教師的榜樣作用也是相當重要的,對學生品格、性情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本身也要注意自身言行舉止,進行自我約束,因為教師的每個動作、每一句話、每一個表情都將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故教師必須為人師表,嚴於律己,不可為了哄學生而亂承諾,要說到做到,言行一致,以此來鼓勵學生逐漸成長為一個信守承諾、嚴於律己的人。
總而言之,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展開激勵教育,不僅可以確保學生學習活動的有序展開,還能更好地迎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充分挖掘其潛力,從整體上提升教學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從各方面入手,給予學生恰當的、巧妙的、適時的激勵,以此來促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長遠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激勵教育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