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進行有效課堂設計
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一個讓學生獲得知識與培養技能同步進行的過程,教師最重要的使命將不再是傳授知識,而是創設來自生活的教學情境,並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營造一個民主、和諧、寬容的課堂氛圍。 1、在教學目標設計上:嚴格依據課程標准,認真研究教材和學生情況,全面整合和落實三維目標。 2、在教學內容設計上:教學內容設計包括教學內容的選擇、組織、呈現方式,重難點的確定及處理,知識的構建,課內外練習材料的選擇等。 (1)教學內容的選擇 ①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對象選擇教學內容。 ③所選取的教學內容應體現科學性、基礎性、發展性、可接受性、時代性、多功能性 (2)教學內容的組織、呈現方式 (3)重難點突破 要在對教學內容完整准確理清、把握的基礎上,把重難點設計成一個個可以解決的問題,使教學重點和難點問題化,即通過問題來解決重點和難點。當然,在設計教學問題時,一定注意科學性、挑戰性、開放性、思考性、層次性、引導性。 (4)知識的構建。知識構建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每一框題的知識內容都是相對獨立的,當然框題之間的知識是有聯系的。可以通過畫樹狀圖,也可以通過列提綱等方法對知識進行總結,在不違背科學性、邏輯性的前提下,可以鼓勵學生大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構建。 (5)訓練題的精選。經典訓練是對課堂教學知識的鞏固。選題必須是精細准確,現在的參考資料、各種的測試題漫天飛,良莠不齊,教師要精挑細選,選擇質量高有代表性的題型,題型多樣。必須依照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選題,必須覆蓋本框的重點和難點。 3、在教學形式設計上: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師教學方式科學化、合理化、多樣化 在新課程教學中,我們在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時,主要採取了情境問題探究教學模式來達成新課標 三維統一的要求,該模式旨在藉助情境,圍繞主題,層層設問,促進師生相互交流意見,突出學習過程的互動性和探究性的特點,讓學生在既定環境下將自身投入到一定的環境中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自主獲得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教學總結上:理性思考,善於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指教師對自己已完成的教學實踐活動有目的地進行審視,做出理性思考,並用以指導日後的教學。教學反思之所以必要,是因為任何教學設計,都有紙上談兵、理論脫離實際之嫌。教學設計和原生態課堂往往是不能完全統一、甚至是大相徑庭的。因為課堂是動態的。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後從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教學行為、學習有效性等方面,全面地總結和反思教與學的得與失。因此可以說,在新課程改革的潮流中,沒有反思的教學設計是不完整、不科學、不合理的設計,從此層意義上講,反思教學也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加以重視。
B. 如何能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促進課堂教學的前行
一、活動設計要為教學目標服務.
任何活動都應是為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而設計的.例如:在教學觀察物體時,將學生分成四人一組,四人分別坐在四個方向,觀察擺在課桌正中間的茶壺,讓學生自己描述所觀察到的茶壺的樣子,再交換位置繼續觀察,比較與前面觀察到的形狀是否相同.學生表現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在「玩」的過程中學到了從不同的方位觀察同一個物體,觀察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也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觀察物體都只觀察到物體的一部分.要觀察到全貌,就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因此,無論教師採用何種教學形式,都要將教學內容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使每個活動能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這樣才能有助於數學知識及數學技能的掌握和運用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學習與活動實現有機結合,使教學任務在活動中完成.
二、活動設計要活而有序,要具有可操作性.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在忘我地投入課堂活動時動起來,這樣的課堂才能迸發出生命的活力.其次,一堂課的活動既要靈活多變,又要活而有序.教師在設計活動時,既要考慮其多樣性和靈活性,更要考慮其有序性.課堂活動要做到富於變化,難度適中,連貫緊湊,循序漸進.一般來說,活動順序的安排要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由理解到運用的原則,要使學生活動之後感覺到進步,獲得成就感.最後,教師要發揮組織、引導和調控作用,使活動具有可操作性,這樣才能保障學習過程順利進行.一要合理分配每個活動的時間,隨機調控課堂節奏;二要考慮每個活動的注意事項,活動前要提出要求;三設計的活動要便於操作,有客觀的評價標准.
三、活動形式要多而不亂,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於小學生尤其是中低年級的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教學活動形式的多樣化對維持他們的注意力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其興趣性和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切忌堂堂一個樣,節節一個調,要能使學生產生新奇感,這樣才能扣住學生的心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針對小學生的年齡、心理和生理特點,通常安排猜謎、角色表演、兒歌、做游戲、講、聽故事、調查等多種不同的活動形式相結合,並力求多而不亂.例如,在教10的認識的時候,這樣設計:在認識了10後,教師引導學生做找朋友的游戲,並把能組成10的兩個好朋友都編成兒歌,最後還剩下0和10,學生一致認為0和10也是好朋友,老師說:「對啊,0和10也是好朋友,可老師還沒有給它們編出兒歌,大家願意幫老師嗎?」頓時,學生的學習興趣迅速高漲,紛紛舉起自己的小手,有的說:「0和10,跟我走」又說「0和10 手拉手」……..,通過讓學生自己編兒歌,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得以突破.數學知識的獲得、數學能力的培養、數學素養的形成是通過數學教學中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來實現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思維得到充分的煅煉
四、活動設計要要體現開放性
相對而言,傳統課堂教學較為重視師生之間的聯系、溝通,而忽略學生之間的相互聯系,忽視發揮學生群體在教學中的作用,現代教學論認為,數學教學過程應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它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一個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交流與合作的過程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開放的活動方式,提供了寬松和民主的環境,更有利於發展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智力、情感和社會技能的發展及創造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時以強化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為核心,徹底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促進各個層次學生的共同發展.
C. 如何設計課堂教學的有效問題
引子:今天我們縣組織骨幹教師考試,考題就是看材料寫論文,材料的大概意思是一位教師上一節課提了105個問題,但真正激發創造性思維的問題只有2個,而體現批判性思維的問題則一個都沒有。要求在兩個小時內寫1500 字以上的論文。 當前課堂教學效率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比如材料中的案例:「一節課,該上課教師提了105個問題而真正激發創造性思維問題只有兩個,而體現批判性思維的問題則一個都沒有。」而這兩類問題恰好是當前課堂教學中最需要的,因為這兩類問題有利於學生思維的觸動、開發學生的智慧,也很容易引發不同學生不同觀點的碰撞,從而實現新課程標准中的最後兩維目標: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那麼教師如何才能設計出滿足課程標准要求的有效問題呢?我試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教師知識素養方面 所謂「狗嘴吐不出象牙」,因此要想設計課堂有效問題,教師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沒有這些,即使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更何況我們還不一定是教學上的「巧婦」。沒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就沒有設計課堂教學有效問題的前提或者說是必備條件。而一個教師的文化水平很大一部分是從學生時代儲備而來,沒有在學生時代儲備大量知識的人,我認為不能當教師。因為能在學生時代儲備大量文化知識的人,他必定是有理想、有追求、刻苦鑽研、勤奮學習的人,也是一個安心做事的人。這些也就是當教師必備的「為人師表」的要素,他的奮斗歷程就是一本教育學生的活教材。另外為了提升文化水平,教師還要是一個不斷學習的人,因為在知識爆炸的年代,人的文化水平及對新世界的認識要不斷增長和更新,要做到與時具進,不能總拿老觀點說新事物,即使說得對,人家也聽得煩,更何況說得不對呢!那麼怎樣才能做一個不斷學習的教師呢?教師的學習方式多種多樣,比如教師應當與社會上方方面面的人交流談話獲取新信息、更新對新事物的看法,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就是這個道理;教師應該多看電視和上網,電視和網路是當前信息與知識傳播最快最有效的途徑,一個不關心電視和網路的教師是一個沒有眼睛和耳朵的教師,當然也是孤陋寡聞的教師,這樣的教師何以能進行有效教學?再者教師還應該是積極參加培訓和讀書的人,培訓和讀書最有利於教師專業成長,對教師專業品質的提升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培訓也好、讀書也行,都是專門的機構專門的人有意而為,解決問題的針對性相當明確,可以說是「對症下葯」,因此當前的教師是一個積極參加培訓和勤奮讀書的教師。 二、教師的工作態度方面 所謂「態度決定一切」,未免有誇大主觀作用的意思,但態度在工作中的作用也是相當明顯的,一個態度不端正、無心做事的人,他如何能把事情做好?更何況是育人的工作(教師的工作有復雜性、創造性、長期性和示範性等),因此做為教師首先要有為祖國、為民族而工作的教學態度。不要斤斤計較、患得患失,要捨得花時間、用精力為教育工作、為每一堂課精心設計才能得出有效的教學問題,最基本的一條就是要精心備課,用心研讀教學材料,自己首先要吃透教材,在此基礎上還要依據教材而旁徵博引,做到縱可深入、橫可展開,這樣才能夠為教學的深入淺出鋪平道路、才能夠設計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有效問題。 三、教師要提高對新課程標準的認識 目前有很多教師對新課程的要求理解不到位、步入很多誤區。比如:有些教師認為熱鬧的課堂就是學生熱情參與的課堂;有多媒體課件的課堂才是現代化的課堂等等,這實際上是對怎麼樣的課才是一堂好課認識不足。一節好課的標准要從三個方面來判斷:1、教學目標是否具備三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2、從教學活動的組織來看,學生是否進行充分的交流互動(體現在學生對舊的認識和觀念是否有所觸動,學生間是否有不同思想的較量與不意見的辯論,而不是多問幾個問題讓很多人回答使課堂很熱鬧。),教師是否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指導而使學生共同的參與和投入;3、從教學進程的調控來看教師是否進行了合理的激發和調節、教學進程是否有序的展開和推進?教學預設是否脈絡清楚、不枝不蔓和教學的生成是否有生命空間等等。 以上是我對教師能不能設計有效教學問題的三個關鍵條件,缺一不可,教師只有滿足以上條件才能適應新課程有效教學的要求、才能設計出課堂教學的有效問題。
D. 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課堂教學復是實踐英語教學的主要制途徑之一,而課堂教學又是通過教學活動得以體現的。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可靠保障堂教學活動的有斂組織是實現教學目的、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教師必須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優化設計,才能有效解決在教學實踐中仍普遍存在的「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的問題。
E. 淺談在課堂教學中怎樣設計有效的課堂活動
所謂課堂教學「有效」,是從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度來評價或診斷教學行為。過去常對課堂教學採用「合格」、「優質」等綜合性、概述性的評價,雖然也包括目標任務的達標度——「結果」評價,但評價視角的著眼點卻更多的關注師生教學活動——「過程」,因此,許多公開課才變成了「表演課」。為了「演好」一堂課,有時師生還要「排練」好幾次。「有效課堂」從「結果」的角度,關注教學預設目標的達成、關注學生獲得的生成與發展,凡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都可以稱之為有效教學。新課程要求
「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應是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是動態生成教學智慧的教學,是關注師生雙方生命健康發展的教學。
一、課堂教學中常見的幾種「低效」現象。
1、放羊式課堂。片面理解課堂教學的自主性與開放性,教師放棄對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放手自主變成了放任自流,非教學活動過多、教學秩序混亂,教學目標形同虛設,導致教學的低效。有效的課堂教學首先是目標明確的教學,教師必須按照課程要求和學生發展需要提出合理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當好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並不斷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挖掘學生潛能,努力促成教學目標的達成。
2、灌輸式課堂。滿堂灌的講解、傳統的講授。在教學中,還有一部分教師不能適應新課標的要求,習慣於「講課」,試圖努力把書中的知識交給學生,教師始終主宰著整個課堂,忽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參與,忽略學生思維的啟迪,忽略學生能力的生成與發展。有的課堂表面上體現了學生的參與,但「問題」不具備啟發性、「活動」不具備主動性、「討論」不具備探究性,到最後,還是由教師將知識生硬地灌給學生。而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有效教學應當是:學生不僅學到了教師傳授的大部分學科知識,而且學到許多其他知識;上課結束很久以後,學生還在繼續研究和探討上課內容;不是強迫學生學習,而是學生渴望學習。
3、表演式課堂。這種課堂因追求教學過程的完美表現而脫離於「常態課堂」,常見於教學公開課,由於整個過程都是導演的,課堂中看不到學生發展性思維火花的迸發,其有效性不言而喻。教學質量的提高主要依靠常態課來實現,對有效課堂的研究應建立在常態課的基礎上,我們應當讓常態課去除表演課的刻意雕琢、華而不實,同時既充分預設,又動態生成,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使課堂煥發出教學的生命力和創造力,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准確把握教材和領會課標要求,是課堂教學「有效」的前提。
在實施課堂教學前,教師要先備課,確定好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預設好主要的教法學法、准備好適當的課堂練習,因此,認真專研教材,准確把握課標要求,才能提出科學優質的教學設計,才能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可能。准確把握教材和領會課標要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充分研讀教材,提出合理的教學目標,做到心中有「綱」,有的放矢。
常見有些教師因為沒有深入研讀教材和課標,出現教學目標要求把握不準(如了解、理解、掌握、體會、運用等不同的層次要求)、課堂教學容量不當(過輕或偏重)、甚至一堂課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組織散亂。因此,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有效的必要條件。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包括認知掌握目標、技能達成目標、心理發展目標。認知掌握目標就是學生在規定的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內,認知上所達到的「懂」和「會用」的范圍和水平;技能達成目標是指學生在完成規定的課業後,相應技能所能達到的標准;心理發展目標是指學生在一定階段,情感、意志、思維等完善的程度和水平,其中又以思維品質的養成作為心理發展的主要目標。
2、有效利用教學資源,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
實施課堂教學前的備課過程,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教學方法的預設。「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方法的選擇應當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目標要求、學生學情、環境條件等因素靈活選擇,但要注意幾個原則:一是「興趣」原則,既課堂教學應當不斷調節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興趣,堅持「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二是「激勵」原則,首先,教師需要在教學中特意設定一些激勵環節、提出激勵性問題,同時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強化與肯定。三是「自主」原則,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講授」法,努力創設讓學生自主學習的平台,教學中以問題引路,學生自主探究新知,或引發思維、或組織討論、或實踐操作,再輔之以教師的精講導學,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的生成與發展。
三、保證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是課堂教學「有效」的關鍵。
主體性教學是以充分發揮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前提,讓學生在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得到全面發展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應當怎樣保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呢?
1、構建民主的課堂氣氛。教學中,教師要有平等意識,要尊重每一個孩子、相信每一個孩子、善待每一個孩子,這樣才會有民主的課堂氣氛,才能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及和諧的教學秩序,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
2、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新課程標准》指出:要改革單純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的教學模式,提供給兒童觀察、操作、實驗及獨立思考的機會。因此,教師應當根據教材的基本要求,創造性地用好新教材,盡量讓學生自己查找學習資料,堅持聯系生活實際組織教學,充分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組織教學。
3、積極創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情境,提供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在教學設計時,教師應當通過一定的課堂組織形式,不斷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通過讀讀寫寫、問題質疑、合作探究、動手操作、鞏固練習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活動。
四、講、學、練相結合,是課堂教學「有效」的保證。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努力做到精講、善導,努力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還要懂得讓學生即及時練習鞏固,保證課堂教學取得實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洋思中學「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給與了教師們很大的啟示,很多學校也在積極地推廣洋思經驗,我認為,講、學、練有機結合,應當是洋思課堂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們的教學方法正在不斷地更新,新的教學理念在不斷的內化,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活動越來越成熟。但我們也發現,不少的課堂顧了「講」「學」環節的精湛,卻常常失去了讓學生及時「練」的時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以下幾點值得大家注意:
1、盡量精簡教學環節,優化教學流程。如過長的課堂引入、不必要的課堂討論、不起作用的媒體課件、形式化的課堂拓展等均應當讓位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鞏固練習。
2、不斷錘煉教學語言,使課堂簡潔清晰。如復雜的提問語言、習慣性的重復語言、慢節奏語速、離題了的故事等。教學語言往往具有習慣性,因此,只有教師刻意改變,才能使自己的課堂語言越來越精煉。
3、當堂訓練、及時鞏固、關注發展。課堂是師生完成教學目標的主陣地,課堂上,有教師的正確引導,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在知識與能力的生成過程中,也必須有合理、充分的練習鞏固環節,以有效促進知識與能力的生成與鞏固。課堂練習的形式應是多樣化的,內容與要求應當是有層次性的。很多教師非常重視課堂中的教師怎樣講、學生如何學等教學活動過程,練習與鞏固環節的時間往往別擠占,甚至有不少教師習慣於將課堂練習安排學生在課外去完成。試想,課堂在精彩的師生教學活動的後面,及時安排學生進行合理的、有層次的練習與鞏固,教師及時地把握反饋信息,不是能更好地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嗎?
有效課堂是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