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學院在加強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一、抓思想作風建設,樹立向師德要質量的意識 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敬業精神,不斷增強教師教學質量榮辱感和培養人才責任感、使命感。學校要旗幟鮮明的講質量,大張旗鼓的促質量,扎扎實實的抓質量,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求生存的指導想不動搖,真正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學校永恆的中心工作。
二、抓學校制度建設,樹立向管理要質量的意識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以制度管理學校是現代管理的要求。學校要依法健全校內管理體制,規范決策程序,完善學校管理制度,健全學校監督機制。科學的管理制度,不會因為管理人員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它所帶來的好處就是避免了「人治」,傳承的是一種管理文化,在學校管理中具有平等性、權威性和強制性。
三、抓幹部隊伍建設,樹立向管理要質量的意識。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一名不合格的校長,也能毀掉一所學校。校長要以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履行職責,扎扎實實的抓好學校管理工作。校長要帶領班子成員自覺服從工作原則,嚴明工作紀律,確保政令暢通,干好分內工作,以良好的班子形象影響、教育全體教師,打造勤政、廉潔、務實、創新的領導班子集體。
四、抓骨幹教師隊伍建設,樹立向優質教學資源要質量的意識 骨幹教師是學校的財富,是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可靠保證。學校要充分調動和激發骨幹教師工作積極性、創造性,使他們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生力軍,成為一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幫帶的優質教學資源。 五、抓「有效課堂」教學,樹立向課堂要質量的意識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而有效課堂又是關鍵。有的教師教學質量低下,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無效課堂」教學。因此,學校要把「構建有效課堂」當作抓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手段,並通過教研活動、檢查考評、總結匯報等一系列措施,切實把有效課堂抓出成效,使之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可靠保證。
六、抓常規管理,樹立向過程要質量的意識 教學常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因此,學校要進一步規范和優化過程管理,認真落實備、教、批、輔、考、評等各環節,特別要注重平時的督辦檢查、評比、總結等環節。
七、抓教研教改,樹立向科研要質量的意識 教研教改要以「構建有效課堂」為切入點和突破口,扎實開展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學研究活動,以提高教師素質和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形成人與教研,個個投入教改的良好局面。
八、抓考風考紀建設,樹立向評價公平要質量的意識 不端正考風考紀,教學質量評價就不公平;端正考風考紀,校長重視是關鍵。事實上,考風和教風、學風、校風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的,沒有良好的考風,其他之風也就會大扣。
九、抓教學時間規范,樹立向時間要質量的意識 書要時間讀,作業要時間寫,知識要時間鞏固,沒有時間做保證都無法實現。固然不贊成時間加汗水,但沒有必要的時間做保證,談教學質量的提高只是一句空話。
十、抓安全保障,樹立向平安要質量的意識 平安不保,何談質量?只有平安的校園環境,才能集中精力和心思抓管理抓教學,一旦出了安全事故,不但經濟上會受損失,精力上也會牽扯進去,教育教學就會受到沖擊和影響。
㈡ 如何理解教學和質量保障體系運行的有效性
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運用系統理論的概念和方法,把版質量管理的各個權階段、各個環節的職能組織起來,對人才培養活動實行體制化、結構化、持續化的監控,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和診斷,形成的一個任務
㈢ 如何構建中小學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建立國家教育質量標准體系。「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了建立國家教育標准內體系、研究制定適應各容級各類教育特點和規律、體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要求、可衡量、有針對性的教育質量標準的任務,這反映了我國在教育質量保障思路上的新進展,是教育「十二五」規劃一個重大亮點。制定國家教育質量標准體系,明確各級各類教育對質量的基本要求,是建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環節,也是實施教育質量管理和監測評估的基本前提,是提高教育質量的「綱」。按照規劃要求在「十二五」期間完成各級各類教育國家標準的制定,必將對我國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起到「綱舉目張」的促進作用。
㈣ 如何構建中小學教學質量保障體系.ppt
體系框架抄 實施要點 兩個基礎 教學質量保障組織機構 職責確認 在不改變學校原有管理體制與組織機構情況下,強化各級機構教學質量管理職能,突出教學質量管理效能。 學科教學目標與評價目標的確定 制定主要學科或全部學科的教學目標與評價目標雙向
㈤ 如何構建中小學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要點.ppt
高效課堂是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的學習效益的課堂,基本特徵是「自主建構,互動激發,高效生成,愉悅共享」。衡量課堂高效,一看學生知識掌握、能力增長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變化程度;二看教學效果是通過怎樣的投入獲得的,是否實現了少教多學;三看師生是否經歷了一段雙向激發的愉悅交往過程
㈥ 如何建立激勵與監控有機結合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一、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內涵
教學質量是高校的生命線。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社會對人才需求多樣化的新形勢下,建立一套科學完善、並具有實踐操作性的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進一步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是高等教育生存與發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包括高校內部自身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和政府、社會通過對高等學校認證、評價等措施而建立的外部質量監督體系。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指高校通過建立科學的教學質量標准、質量管理程序、制度和規章,運用測量和評價等手段,整合內部各類教學資源,從而確保人才培養質量能符合社會、個體、學校的需要,同時「形成一個完整的培育組織學習系統,構成一個在質量上能夠自我約束、自我激勵、自我改進、自我發展的有效運行機制」。[1]
二、現階段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現狀
目前,我國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主要依賴於對教學活動過程的監督和控制,輔以物質獎勵形式的激勵。客觀地講,以監控為主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對於教學過程的測評和監控、教學管理效率的提高、教學質量意識的加強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也暴露出它的不足。
(一)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真正目的被掩蓋
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目的是為了鑒定、考核老師,還是推動、改進教學?是為了選拔、淘汰,還是發展教育?前者側重於鑒定等級、區分優劣、排列名次;後者側重於發現問題、找出差距、改進教學,這才是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真正目的。前者是以監控為主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對穩定和保證教學質量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但是,從國外教師教學質量評估比較成功的經驗分析來看,要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就必須淡化評估的鑒定性和評比性功能,強化過程性和反饋性,促進教師主動地進行教學改革和研究,不斷發現問題、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水平。
(二)監控產生的「負效應」挫傷了教師的自尊心和工作積極性
教學效果的滯後性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監控信息的樣本量,師生之間、教師之間、評估者與被評估者之間公正意識的狀況,都影響著教學評估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無論是學生評教,還是專家或領導評估,都要對教學作出量化評估,其准確度不可能不產生偏離,如果偏離過大,就會挫傷教師的自尊心和工作積極性。因為,第一,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不足以全面、准確、客觀地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第二,有的教師很可能會因此而討好學生,放鬆對學生的要求;第三,有的學生打分隨意、不嚴肅;第四,不區分課程性質、課程與專業培養計劃的關聯性的評價,不能真實反映教學要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因而失去公允;第五,專家或領導評估,如果只聽了教師的一堂課,就得出評價結果,必然失去評價的全面性和客觀性。三、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涉及學校的各部門、各個工作環節,大致應該包括以下幾個子系統。
(一)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指揮系統
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指揮系統是內部教學質量保障的核心部分,具體指在校黨委和主管校長的具體領導下,以教務處為主形成的運轉靈活、上通下達、權威高效的運行機構。從整體上看,指揮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按照學校總的教學質量目標,把分散的教學過程質量要素和質量管理活動有效地組織起來,使教學環節有序運轉、規范協調,收到教學質量管理的最佳效果。從具體的運作上講,主要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學校,包括校長、分管副校長、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和教務處。在這個指揮系統中,這一層次承擔了教學質量管理的決策、指揮、組織和調度的職能。其中,教務處是教學質量管理指揮中心,它起著上情下達和下請上傳的作用。對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和校領導,它需要如實反映教學質量的現狀,提出質量改進的建議和教學改革的設想,為學校作出合理的教學質量管理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對學院,它是代表學校行使全校教學質量管理責任的專門機構,主要負責制定學校教學質量管理方案,籌措教學經費和改善教學設施,開展經常性的教學調研,組織教學質量的評估和檢測,確定培養方案的制定或修訂的原則,落實或實施相關教學政策。
第二層次是學院。其主要職責是依照學校的使命、人才培養要求和教學質量標准,管理所屬專業培養計劃的制定和修訂,協調教學環節的組織,檢查課程實施的效果,完善教學基礎建設,確保教學文檔的齊全,監控各專業和教師個人的教學質量,指導和協調實踐性教學活動等。
第三層次是系。系是教學質量保障的基礎,其主要職責是根據學校和學院教學質量管理的目標和措施,對所屬專業的課程實施和教學環節進行質量控制,包括專業改革、課程建設、教材選用、講義編寫、教師業務培訓和進修、教研活動組織、教學經驗交流、學生學習指導和開展本專業畢業生追蹤調查等。[3]
(二)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信息系統
教學信息是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基礎,沒有準確、全面、客觀的教學信息,就無法保障高校的教學質量。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信息系統包括教學信息收集、教學信息處理、教學信息的評估與診斷和教學信息反饋。教學信息的收集應該通過多種渠道,有專家的信息、有校督導組的信息、有校領導的聽課信息,還有學生的聽課信息。教學信息的處理應該科學和全面,對一個老師的教學效果進行科學和全面的評價,只聽一堂課或是只看教師課堂上的講課表現是不充分的,要有足夠的、長時間段的課堂教學樣本量,以及教師課前的備課情況,甚至要考慮課程的性質,這樣才能保證對教學信息處理的科學、合理和公正。收集大量的教學信息以後,對信息進行評價和診斷,形成結果,並將結果反饋給被評估者本人,不排序、不對比、不公示,目的是幫助教師改進和提高教學。教學信息的反饋可以在網路環境下實現,通過網路信息平台,校長可以查詢全校教師的評估結果,院長可以查詢本院全體教師的評估結果,系主任可以查詢本系全體教師的評估結果,而教師本人只能看到自己的評估結果。因此,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教師的「隱私」,教師看到學生或專家對自己的評估,就可以去分析存在的教學問題,思考如何提高、如何改進。 蘇大公共化學系周為群 ,
(三)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督導系統 ,
督導系統是教學質量管理的約束機制,由學校和學院兩級教學督導委員會,以及各學系本科專業委員會構成。它改變了過去督導成員單純由退休教師承擔的做法,建設了一支參與面廣、能力強的督導隊伍。學校教學督導委員會由分管副校長、教務處長、各學院分管副院長、教授代表和教師代表組成;學院督導委員會由分管副院長、各學系主任、專業負責人、教授代表和教師代表組成。教學督導委員會的職能是建立教學質量標准,監督質量管理規范的執行,深入課堂、實驗室、教研室、學生宿舍進行聽課、調研和談話等,認定和處理教學事故,接受學生有關教學方面的投訴,以及引導教學改革的進行等,從而監督學校始終堅持以教學質量為中心。
㈦ 如何構建應用型大學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一是樹立科學復的教育質量觀。建立教育制質量保障體系的一個基本前提是全面地理解教育質量的深刻內涵,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十二五」規劃從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出發,對科學的教育質量觀的內涵給予了清晰的表述。首先強調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質量觀,就是說提高教育質量不僅要關注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而且要使質量提升惠及全體學生,為全體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優質教育。其次強調素質教育,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再其次強調能力為本的教育質量觀。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顯著增強作為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目標,反映出對教育質量認識上的重大轉變。 二是建立國家教育質量標准體系。「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了建立國家教育標准體系、研究制定適應各級各類教育特點和規律、體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要求、可衡量、有針對性的教育質量標準的任務,這反映了我國在教育質量保障思路上的新進展,是教育「十二五」規劃一個重大亮點。制定國家教育質量標准體系,明確各級各類教育對質量的基本要求,是建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環節,也是實施教育質量管理和監測評估的基本前提,是提高教育質量的「綱」。
㈧ 學院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結構是怎樣的
首要的任務是要擺正師生以往不平等的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特別在版中學,權由於中學生的心理發展還極不成熟,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擺著「師尊」的「架子」,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時,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