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音樂教學教育建議

音樂教學教育建議

發布時間:2021-01-26 22:33:26

Ⅰ 蕭友梅在音樂教育方面的貢獻主要有哪些

該校停辦。先後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音樂體育專科、《普通樂學》(1928)等。1901年留學日本、《新歌初集》(1923)和《新學制唱歌教科書》中、《古今中西音階概說》(1930):《什麼是音樂。其中《問》的音樂純朴親切,就讀於萊比錫大學及萊比錫音樂學院、1925年「鋼琴教科書」,又留學德國,蕭友梅是最有貢獻的人之一。

蕭友梅還致力於編寫音樂教材,如《問》。原籍廣東香山縣(今中山縣)。1906年加入同盟會:有1924年的「風琴教科書」。他的歌曲作品。1923年兼任北京國立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主任,取得博士學位後於1920年回國。回國以後又創作有《別校辭》和《春江花月夜》等近百首歌曲和兩部大型合唱曲、《風琴教科書》(1924)《鋼琴教科書》(1925),他已創作了弦樂四重奏《小夜曲》和鋼琴曲《哀悼引》等。1899年就讀於廣州時敏學堂,著有「 中西音樂的比較研究」,他力主學習西洋音樂發展的經驗、《新學制唱歌教科書》(3冊,他任教務主任。1913年又到德國萊比音樂學院和萊比大學學習,還發表了50餘篇音樂論文。1920年春回國、作曲家,任音樂科主任)。

「五四」以前。字思鶴,這是中國第一所專業音樂院,多數收入《今樂初集》(1922)。

蕭友梅也是中國近代較早從事專業音樂創作的作曲家,以及大提琴曲《秋思》和管弦樂曲《新霓裳羽衣舞》(1923年以鋼琴曲形式出版)等、「古今中西音樂概說 」和「 中國歷代音樂概略 」 等學術論著。蕭友梅1901年赴日本留學。此外。1884年1月7日生於香山縣,成為辛亥革命後中國政府頒布的第一首國歌、《中國歷代音樂沿革概略》(1931),1940年12月31日病逝於上海,音樂研究會於1922年底改為音樂傳習所,還編寫了許多教材,在東京音樂學校學習鋼琴與聲樂。從事表演的活動、《復興國樂我見》(1939)等。

蕭友梅畢生堅持不懈地致力於發展中國音樂教育事業?中國音樂教育不發達的原因》(1920),在於「歷代向無真正音樂教育機關之設立」。1927年。什麼是樂學?外國的音樂教育機關、《國土》,他先後任該院教授兼教務主任,還創作了 「新霓裳羽衣舞」,攻讀教育學,並學鋼琴聲樂、《小提琴教科書》(1927)《和聲學》(1927)、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和北京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任教,是由社會底層的「戲子」們擔任的,為音樂教育事業與培養專業音樂人才奠定了基礎,中國傳統的音樂教育只限在文人的自娛性音樂方面,應蔡元培之聘。其歌曲除部分散見於報刊外,自任指揮。這些不同體裁的創作、《最近一千年來西樂發展之顯著事實與我國舊樂不振之原因》(1934)。1916年以論文《中國古代樂器考》(原名為《十七世紀以前中國樂隊的歷史性的探索》)獲萊比錫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代院長,任教育部編審員,該校停辦,直接參加教學活動,並具體著手創建專業音樂院校,並與楊仲子等為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院創立音樂體育專修科。1912年10月,又字雪明。在德國留學時,多數為描寫自然景物和表現學生生活;經他建議,如《五四紀念愛國歌》(1924)。他認為中國近代音樂文化落後的原因之一,1927年在上海創辦了國立音樂院,並擔任該校音樂研究會導師,音樂院改組為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曾被廣泛傳唱、1927年的「 小提琴教科書 」等,他擔任校長,他到上海:
「1927年,任北京大學講師,至於京劇的「票友」是後來的事,直至病逝,任科主任(後音樂體育分科,並在帝國大學學習教育,例如彈古琴他們只是作為修身養性的一種手段、《南飛之雁語》等。為此,1924~1925),其中較為重要的有,先後就學於東京高等師范學校附屬中學,在中國都屬開創性的嘗試。翌年。如、《新雪》、東京音樂學校及東京帝國大學哲學科。這些活動與「國民音樂教育」並不是一回事。中華民國成立後,他到上海、《國恥》和《國民革命歌》(1928)以及《從軍歌》(1931)等,並擔任領導工作。

===========================================================

蕭友梅

(1884~1940)

中國音樂教育家、《中西音樂的比較研究》(1920)。1910年回國。1929年9月。還有一些則同當時的反帝愛國斗爭有直接聯系:《初級中學樂理教科書》(6冊。在蔡元培的支持下。]

回應補充、「哀悼引」等作品,並組織了管弦樂隊二十世紀中國的音樂教育,曾任南京臨時大總統府秘書,在蔡元培支持下籌建國立音樂院,1924~1925)。他於1920年所作《卿雲歌》,其中有一些透露出對當時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祖國山河殘破的悲憤感情。幼年在澳門開始接融西洋音樂

Ⅱ 音樂教育活動教師指導的重要性

音樂教育活動中教師的指導策略
2013年月3日上午,我參加了在中心園舉行的「縣級示範性幼兒園互動研討」活動,觀摩了林老師的音樂活動《對面的兔子看過來》。結合今天的教研議題《幼兒園音樂活動有效開展策略》,我說說我的想法。
幼兒藝術教育以幼兒為本,強調主動性,改變幼兒被驅使進行藝術活動的被動地位;強調幼兒藝術教育對兒童自身的影響作用和促進作用,改變使藝術成為技能訓練和表演的功能。而教師是《綱要》與幼兒發展之間的橋梁和紐帶,貫徹《綱要》的關鍵在於教師。回顧傳統的音樂教育活動,教師在指導策略上存在著如下幾個問題:
1.教師是活動的絕對主宰者。教師引領多,幼兒模仿多,給幼兒發展和表現的空間不夠。
2.幼兒對音樂活動大都停留在喜歡的層面上。教師缺乏對幼兒音樂素養的培養。
3.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表達不能完全得到滿足。
4.雖然活動形式比較活躍,但教師缺乏對關鍵經驗的理解和把握。
那麼,如何改變教師的教育理念,優化教師指導策略,切實發揮音樂教育活動在各領域活動中的中介作用,提高音樂教育的美育作用呢?我認為選擇適宜的音樂教育內容與方法是最為關鍵的。
首先是節奏訓練。節奏是音樂的骨骼,是音樂情緒與風格的重要表現手段。節奏訓練有助於培養幼兒的節奏感,使幼兒感受節奏美,並體驗節奏在音樂藝術中的情緒表現功能,從而促進幼兒音樂感的發展。可以這么來設計:一是在音樂伴奏下讓幼兒進行基本動作的訓練,要求幼兒准確合拍。教師示範,從模仿小鳥飛,小兔跳,逐步發展到拍手、拍肩、拍腿、跺腳、走步及更復雜的動作。感受節奏的基礎是運動覺,我們重點讓幼兒在聽覺中產生印象,在運動中表現音樂節奏。二是運用奧爾夫教學法,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滑稽音樂作品如《豬八戒吃西瓜》等,讓幼兒在歡笑中按樂曲節拍、速度做拍手、走步等基本動作和舞蹈動作的合拍練習,以使幼兒的動作不僅合拍而且富有韻律感,能夠把音樂的情緒、速度、力度等都表現出來。
其次是音樂聽覺能力訓練。一是培養幼兒聽辯樂音的高低、快慢、強弱,同時要求幼兒張開嘴輕輕地唱,達到聽得准、唱得准、反應靈敏的目標。二是練習聽唱短句,以培養幼兒注意傾聽和記憶音樂的能力。三是在電子琴上變換不同的音區彈奏,以培養幼兒聽辯音區高低的能力。我們用電子琴變換出鋼琴、風琴、提琴、小號等音色,讓幼兒在比較中聽辯不同樂器的聲音,提高聽音辨別能力。四是欣賞不同風格的曲子,如歡快的《七色光》、安靜的《搖籃曲》、雄壯的《進行曲》、優美的電子琴曲等,以此豐富幼兒的欣賞經驗,幫助其積累音樂知識,擴大音樂視野,提高感受和理解音樂的能力。
生活離不開音樂,音樂源於生活,音樂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以歡樂,音樂用自己特有的語言對幼兒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它促使幼兒在唱、跳、玩、樂的活動中加強了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同時其個性與品德也得到了健康有益的發展。我們堅信,優美動聽的歌曲與樂曲會給孩子們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並把他們引向光明燦爛的未來;我們也堅信,根據音樂藝術的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的音樂教育,因為始終堅持以培養幼兒的音樂興趣為核心,注意讓幼兒在傾聽與欣賞音樂的基礎上有感情地對待音樂、理解音樂,因此也是富有成效的,確實能夠有效地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與素質的發展。

幼兒藝術教育以幼兒為本,強調主動性,改變幼兒被驅使進行藝術活動的被動地位;強調幼兒藝術教育對兒童自身的影響作用和促進作用,改變使藝術成為技能訓練和表演的功能。而教師是《綱要》與幼兒發展之間的橋梁和紐帶,貫徹《綱要》的關鍵在於教師。回顧傳統的音樂教育活動,教師在指導策略上存在著如下幾個問題:
1.教師是活動的絕對主宰者。教師引領多,幼兒模仿多,給幼兒發展和表現的空間不夠。
2.幼兒對音樂活動大都停留在喜歡的層面上。教師缺乏對幼兒音樂素養的培養。
3.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表達不能完全得到滿足。
4.雖然活動形式比較活躍,但教師缺乏對關鍵經驗的理解和把握。
那麼,如何改變教師的教育理念,優化教師指導策略,切實發揮音樂教育活動在各領域活動中的中介作用,提高音樂教育的美育作用呢?我認為選擇適宜的音樂教育內容與方法是最為關鍵的。
首先是節奏訓練。節奏是音樂的骨骼,是音樂情緒與風格的重要表現手段。節奏訓練有助於培養幼兒的節奏感,使幼兒感受節奏美,並體驗節奏在音樂藝術中的情緒表現功能,從而促進幼兒音樂感的發展。可以這么來設計:一是在音樂伴奏下讓幼兒進行基本動作的訓練,要求幼兒准確合拍。教師示範,從模仿小鳥飛,小兔跳,逐步發展到拍手、拍肩、拍腿、跺腳、走步及更復雜的動作。感受節奏的基礎是運動覺,我們重點讓幼兒在聽覺中產生印象,在運動中表現音樂節奏。二是運用奧爾夫教學法,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滑稽音樂作品如《豬八戒吃西瓜》等,讓幼兒在歡笑中按樂曲節拍、速度做拍手、走步等基本動作和舞蹈動作的合拍練習,以使幼兒的動作不僅合拍而且富有韻律感,能夠把音樂的情緒、速度、力度等都表現出來。
其次是音樂聽覺能力訓練。一是培養幼兒聽辯樂音的高低、快慢、強弱,同時要求幼兒張開嘴輕輕地唱,達到聽得准、唱得准、反應靈敏的目標。二是練習聽唱短句,以培養幼兒注意傾聽和記憶音樂的能力。三是在電子琴上變換不同的音區彈奏,以培養幼兒聽辯音區高低的能力。我們用電子琴變換出鋼琴、風琴、提琴、小號等音色,讓幼兒在比較中聽辯不同樂器的聲音,提高聽音辨別能力。四是欣賞不同風格的曲子,如歡快的《七色光》、安靜的《搖籃曲》、雄壯的《進行曲》、優美的電子琴曲等,以此豐富幼兒的欣賞經驗,幫助其積累音樂知識,擴大音樂視野,提高感受和理解音樂的能力。
生活離不開音樂,音樂源於生活,音樂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以歡樂,音樂用自己特有的語言對幼兒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它促使幼兒在唱、跳、玩、樂的活動中加強了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同時其個性與品德也得到了健康有益的發展。我們堅信,優美動聽的歌曲與樂曲會給孩子們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並把他們引向光明燦爛的未來;我們也堅信,根據音樂藝術的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的音樂教育,因為始終堅持以培養幼兒的音樂興趣為核心,注意讓幼兒在傾聽與欣賞音樂的基礎上有感情地對待音樂、理解音樂,因此也是富有成效的,確實能夠有效地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與素質的發展。

Ⅲ 音樂教育專業哪個好考些

考試形式
1.聯考內容考試內容為:演唱能力、鋼琴、視唱練耳、樂理等。
2.校考專業方向劃分:大致為音樂學、音樂教育(師范類)和音樂表演。
音樂校考教育類考試內容:聲樂、鋼琴、視唱練耳、音樂知識、素質面試等。
音樂校考表演類考試內容:主科(聲樂、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琵琶、二胡、手風琴等樂器選擇其中一種)、視唱練耳、音樂常識、面試等。
考試內容
1.音樂教育類:演唱能力、鋼琴、視唱練耳、音樂常識、素質面試等。
一般師范類院校和綜合性大學開設此類專業較多,對考生的文化成績要求較高,比較適合藝術特長,同時文化成績較好的考生報考。
2.器樂類:主科(相關器樂擇其一)、聲樂、視唱練耳、音樂常識、素質面試、樂理等。除了鋼琴外,其他所需樂器需要考生自己攜帶。
音樂學院分類及錄取要求
作曲、指揮、視唱練耳方向:對鋼琴、視唱練耳、音樂理論和專業水平要求非常高,文化課要求較低,大約在300分左右。
演奏、演唱方向:對演奏、演唱的專業水平及自身條件要求非常高,文化課要求較低,大約在260-340分左右。
音樂教育方向:對樂器、聲樂要求相對沒有演奏、演唱專業那麼高,更注重綜合素質,文化課要求跨度較大,一般在350分-420分。
音樂學、藝術管理、音樂治療、音樂製作、錄音工程等:對視唱練耳、樂器要求一般,對音樂理論要求較高,文化課要求較高,一般在420分以上。
音樂劇方向:對聲樂、舞蹈、表演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對文化課要求分數很低,大約在250-300分左右。
需要具備的能力
視唱練耳能力:音樂學院中大多數專業對於視唱練耳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考生需要在平時的學習訓練中不斷提高聽和唱的能力。視唱練耳考試的難易程度與報考院校、專業都有關系,建議考生關注目標院校近年來的考試要求,並針對自己的情況進行合理訓練。
演奏能力:除了聲樂表演專業外,沒有一個音樂學院專業考試是不考演奏的,即使像藝術管理、錄音藝術等更偏向於理論、實踐、技術的專業,也需要對考生的樂器演奏能力進行考察。器樂的學習需要長久的堅持,無法速成。建議每一個考生好好練琴,不練琴的考生不是好學生。
樂理能力:無論是參加省聯考/統考還是參加音樂學院的專業考試,樂理都是必考的一門重要。我們平常所說的樂理,一般是指音樂理論中的基礎部分,也就是基礎樂理,是學習音樂的必修課程,包括讀譜、音程、和弦、節奏、節拍等。
其他能力:除了以上提到的三項必備的音樂能力,考生還應根據各院校的專業具體要求准備,全面提升綜合音樂能力,同時也要注意音樂常識、音樂素養等方面的培養,也許這些不是考學的必考科目,但是對於部分學校的面試以及未來進入音樂學院的學習,都是極為有用的。

Ⅳ 對音樂教育的重視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幼兒音樂教育是通過音樂的教育,其目標是培養全面和諧快樂的孩子。教育是核心,幼兒的創意、表現是重要的過程,表演僅是過程的自然呈現。在相對熟悉中流暢,享受律動愉悅;在自然遷移中喚起,減輕認知負擔;在相對變化中創新,激發超越沖動;在挑戰情境中應變,嘗試自我調控;在人際互動中支持,獲得情感滿足;在變式練習中升級或降級,獲得自我超越與自我實現……

Ⅳ 學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可以肯定地說,音樂不但能啟發人們的創造性思維,而且還會使人保持長時間的興奮而不知疲倦。有一位學生原來學習一個小時就感到疲勞,後來邊聽音樂邊學習,堅持3—4個小時的學習,注意力也不致分散,而且也不知疲倦,後來他在不聽音樂的情況下也能堅持長時間地學習了。從這一點上講,聽音樂對學習是有積極作用的。

美國哈佛大學專家在研究中發現,清醒和睡眠都開始於腦神經干,那裡排列著一種特殊細胞———網狀細胞,或稱「清醒細胞」,它經常向大腦皮層發出使之清醒的信號。但是,這種清醒細胞需要有一定壓力,才能長時間處於活躍狀態,而黑暗、安靜和單調的氣氛只能起到減弱壓力的作用,隨著壓力的不斷減弱,睡眠就開始了,這就是為什麼過分安靜與單調容易使人犯困的原因。因此,我認為為了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保持清醒狀態,就應該設法向大腦的「清醒細胞」發出「警覺的信號」,也就是向「清醒細胞」施加壓力,那麼,最好的辦法,當首推音樂。

但是,催眠曲不能採用,因為它旋律單調,節奏緩慢,只能對「清醒細胞」起減弱壓力的作用,容易使人入睡。那些過於輕飄的「靡靡之音」也不宜採用,因為它可使人精神不振。流行歌曲更不能採用,因為它有一定思想意義的歌詞,這些歌詞能引起與學習任務無關甚至有害的思維活動。根據科學實驗,最好是採用那些對大腦「清醒細胞」壓力適中,旋律健康,音質優美,節奏快慢協調的抒情性較濃的輕音樂。這種音樂能促使大腦「清醒細胞」處於活躍狀態,而不使人思睡,而且能使人情緒愉快,精神振奮,有益於學習,有益於身心健康。實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根據學習原理、心理學、心理生理學來解釋。
首先,學習是一種積極的腦力勞動,學習需要一個可以提供頭腦積極運動的環境。過於吵鬧的環境會使人的感覺遲鈍,同樣,過於安靜的環境也不利於學習。一般說來,比較理想的學習環境,要求聲音不可以超過50分貝,比較理想的是在睡眠環境下,即30——40分貝。那麼太安靜了,以到於一點背景聲音都沒有了好不好呢?不好。因為過於安靜的環境會使人產生一種潛意識的恐懼,反而會影響學習。
第二,學習需要較多的腦力資源,聽音樂也要佔用一定的腦力資源。試想,如果你用心聽音樂,那麼,你還能全心全意地學習嗎?當然不能。那是不是就不能放音樂了呢?也不是這樣說。其實就像剛才所說的。音樂可以作為一種背景聲音。但並不是很來「聽」的,而是作為一種背景聲音。因為,同樣的背景聲音,和諧的聲音比無規律的聲音更能促進學習。
第三,從生理上來說,人體處於輕快和諧的聲音環境中,人的身體會隨之放鬆,會感覺到兩個情況:一種是昏昏欲睡,一種是精神怡爽。不同的人,不同的條件下會有不同的反應,不能一概而論。根據生理心理學,人的生理會影響人的心理,當人處於精神怡爽狀態時,思維會比較清晰;當人處於昏昏欲睡的狀態時,思維會比較慢,並且准確性不高。
第四,輕而稍慢的音樂佔用人腦資源較少;激烈的、快的音樂佔用人腦資源較多。還有就是兩種腦力活動同時發生時,兩者會相互影響。同樣表現為兩種情形:相互促進和相互干涉。當兩種腦力活動性質過於同一或相差過大時,會相互干涉。只有當兩種腦力活動關系中等時,兩者才會相互促進。
第五,還要注意一點就是「潛意識學習」,也就是說,在我們有意識地學習的同時,我們的潛意識也參與了學習。這種學習不為我們所意識,但在再現和再認的時候越起了很大的作用。學習時放音樂,有可能會干擾「潛意識學習」。
第六,學習和回憶之間遵循一種原理——「情境的熟悉性」。當人回憶時的情境和學習時的情境有較多相似之處時,回憶較容易。學習時放音樂,考試時當然不能放音樂了。這樣就人為地創造了兩者情境的不一性。從理論上來說,當然是不利於學習的。不過也有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因為音樂不是學習時的唯一情境因素,再有就是這種情境的熟悉性當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回憶的質量,如果學習時放音樂使學習的質量提高了,那麼,即使在回憶時有這么一點不同,但綜合起來,卻可以促進學習的效果。
綜所上述,放不放音樂其實不能一概而論,而要看環境、學習的性質、音樂的性質、人的心理特點、學習習慣等方面來確定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人放音樂可以促進學習,而有的人卻得到相反的效果的原因了。

Ⅵ 如何提高音樂欣賞教學中認知教育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有責任感和神聖感,打破「師道尊嚴」的聖框。學生是否發揮學習回主體作答用於教師的態度密切相關。一般學生總喜歡笑口常開、和藹可親、幽默善導、寬容賞識的良師,而心底里拒絕神情嚴肅、心胸狹隘、苛刻責備、諷刺挖苦的教師,所以教師更新理念,改變角色非常重要。

Ⅶ 關於音樂教育的書籍。

答-您是教3-6歲的孩子嗎[有一本適合這年齡段的孩子的書-動植物總動員-90首童謠故事和90首童謠鋼琴曲]。

Ⅷ 音樂教育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音樂教育的目的是:擴大音樂視野,培養對音樂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專、鑒賞能力。音樂教育的屬意義是:陶冶高尚的藝術情操,形成正確的藝術觀,更重要的是培養人的性格品質,使人身心得到益處。

音樂教育分「普通」音樂教育和「專業」音樂教育,專業音樂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音樂表演基本理論和表演、教學基本技能及藝術實踐知識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音樂教育專業方向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音樂教師。

(8)音樂教學教育建議擴展閱讀:

音樂教育的核心能力:具有較強的聲樂、器樂表演能力和音樂鑒賞及辨別能力,掌握音樂作品的分析方法、具備一定的音樂創編能力;具有較強的組織音樂教育教學活動、文藝活動和競賽工作的能力;具備一定的音樂教育科研能力。

音樂教育的核心課程:

樂理、視唱練耳、聲樂、器樂(含中外器樂)、和聲基礎、中外音樂史、音樂欣賞、合唱指揮、歌曲寫作、曲式分析、藝術概論、舞台表演、舞蹈、音樂教育導論、音樂教育哲學、教育學、心理學、音樂治療學等。

主要實踐環節有:畢業實習、音樂調研與采風、藝術實踐(展演)、就業指導、畢業設計(論文、音樂會)。

Ⅸ 你對兒童音樂教育課有什麼建議

暈,還要論文啊。為了答你的問題居然要花這力氣,實在是………………。幼兒自然要聽一些兒歌了。兒歌能給小孩跳躍活潑可愛快樂的感受。

Ⅹ 小學音樂教育現實意義

1.感受與鑒賞。感受與鑒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應注意以音樂為本,從音響出發,以聽賞為主。教師的講解、提示,力求簡明、生動,富有啟發性。應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引發想像和聯想。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感受與見解,鼓勵學生勇於表述自己的審美體驗,以利於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逐步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積累感受與鑒賞音樂的經驗。
2.演唱。演唱歌曲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學生最易於接受和樂於參與的表現形式。歌唱技能的練習,應結合演唱實踐活動進行。創設與歌曲表現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帶聲,聲情並茂。注意變聲期的嗓音保護,避免喊唱。
要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盡早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驗,培養群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合唱教學可從輪唱開始,逐步過渡到多聲部合唱。 唱歌教學要注意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演唱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
3.演奏。器樂演奏對於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器樂教學應與唱歌、鑒賞、創造等教學內容密切結合。例如,可用樂器為歌唱做伴奏,演奏欣賞曲的主題音調等。可採用各種演奏形式,以學生普遍學習樂器的合奏為主,鼓勵學生從實際條件和各自的興趣愛好出發,在普遍參與中發展自己的特長。
課堂樂器應易學易奏,便於集體教學使用。吹奏樂器必須符合衛生標准,發音純正。可因地制宜,選擇學習本地區、本民族適宜中小學課堂教學的樂器。鼓勵和引導學生自製樂器。
4.識讀樂譜。樂譜是記載音樂的符號,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工具。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有利於進行音樂表演和創造等教學活動,識譜要與演唱、演奏、創造、鑒賞等教學內容密切結合,要以生動的音樂為載體,在學生感性積累和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可以通過學生熟悉的歌曲或樂曲識讀樂譜,也可以藉助樂器演奏來學習。
簡譜和五線譜是我國現行的兩種主要譜式,各地、各校在教學中可自行選擇。五線譜教學建議採用首調唱名法。
5.創造。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音樂創造是指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即興創造和運用音樂材料來創作音樂的活動。在音樂教學中,處處都有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機會。教師應將創造力的培養貫穿於各個教學領域,要啟發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藝術表現,不要用「標准答案」去束縛學生。同一個練習,可能有多種答案;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種處理方法;同一首樂曲,可能有多種理解。應重視音樂實踐中的創造過程,培養和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

閱讀全文

與音樂教學教育建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