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將教學目標設計與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緊密結合起來
要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和「知識與技能」三個方面的規定性統一為一個有機整體加以關注,過分突出哪一方面或忽視哪一方面都會使教學產生偏頗。在當前的音樂教學中,常常無視教學目標的實現,或將三維目標脫節,一味地突出或誇大某一方面,從而造成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要緊密圍繞目標來展開音樂教學活動,所以教學形式的選擇應該服從於教學目標,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實施也應該服從於教學目標,要有明確的針對性和目的性。這說明在課堂上如何能夠達到既定目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包含兩層意思:一層就是教學目標設定本身有三維目標;第二層意思是說三維目標和教學目標的關系,所有的手段、方法或者教學形式,都應該緊緊地圍繞著目標的實現。另外,教學目標不是空洞的,而是具體的,教師要教什麼,要達到什麼效果,必須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有了教學目標以後才能產生教學計劃、教學設計、教學流程。有的老師往往不考慮教學內容,先看教參,然後按照教參里的目標去安排課程,這就本末倒置了。目標的設定應該從音樂內容入手,通過音樂內容設定的目標,還要顧及前後的經驗積累和知識交替的延續,承上啟下,避免了能力的中斷。從音樂教學現狀來看,教師在設定目標時不從音樂內容出發,就會使制定的目標和教學過程不相符,容易脫節。教學中所有的一切豐富的、有趣的活動形式都是為音樂內容服務的,有些看似很熱鬧,顧及了學生的興趣,但是它沒有起到目標設定的音樂內容所要感受體驗表現的作用。教學目標的設計和實踐應該和三個維度的整合形成一個有機的聯系。所以課程標准指出要重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注意過程與方法的教學體現。課程標准修訂的亮點就是把情感態度價值觀放在第一維了,如果去關注、重視第一維目標的實現,是不是會犧牲另兩個方面,會偏離教學目標呢?這就涉及內容和目標的關系,第一段要講內容和目標的關系,教學形式和目標的關系。在對內容的深入研修之後產生了目標,也就是必須對作品深入地理解分析,並且在對學生有深刻了解的前提下才能生成目標。現在有的教師在上課之前已經把目標確定了,這樣確定的目標是容易和教學內容相脫節的,容易把目標虛化。教師制定的目標應該產生在對教學內容和對學生的實際作深入分析之後。教學目標體現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因為一個內容可以產生不同的目標,所以說目標是從內容產生的。一個作品可以讓它產生不同的目標,對於知識技能方面也可以有不同的目標,比如《堪培拉的小火車》,教師可以讓學生探討音色,也可以讓他們探討節奏,也可以探討一種文化現象,還可以問學生是不是作曲家必須坐著小火車,才能寫出這樣的作品等一些音樂創作方面的問題。所以說,一個內容可以派生出很多目標,這些目標必須要有機地結合,必須服從於教學內容,和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同時,教學目標不能定得過高過大,因為每一堂課的目標要在40分鍾或者45分鍾內完成,制定一個很宏偉的目標是很難實現的,所以教師在制定目標的時候,一定要具體,要有操作性。 目標的設計與整合是音樂教材依據標准來制定的,在教材當中所設定的音樂內容,給教師提供了豐富的需求。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音樂內容的整合,要做到非常合理和巧妙。
㈡ 課堂教學三維目標是什麼
1、三維目標是教育理論中的一個新名詞。它是指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達到的三個目標維度。
2、「三維目標」是一個教學目標的三個方面,而不是三個獨立的教學目標,它們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這三個緯度就是K、A、 P,加上學習事件本身首字母為O,就是我們所說的KAPO模型。
3、三維目標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4、它的技能是在教學中,既不能離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也不能離開知識與技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學習。
(2)基於目標的課堂教學擴展閱讀:
1、要整合三維目標,前提是要整體解讀文本,科學確定每一個維度的目標。「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在閱讀文本時,首先要確定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點。
2、目標的逐維分解有利於目標的具體化、操作化,分解目標只是教學目標設計的第一步,關鍵是把分解後的目標整合起來,整合的目標更有利於目標的結構化和整體化。
3、在目標的表述形式上,雖然沒有出現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明顯的提示語,但是每一條目標都很好地把三維目標交融在一起,並且分層遞進,為課堂教學達到三維目標和諧共振奠定了基礎。
㈢ 課堂目標是教學目標的一種形式嗎
實現教學最優化的第一個辦法或第一位工作,就是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或教學任務。這里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課時教學目標,也有人稱它為課堂教學任務,指的是單位教學時間內預期達到的教學效果。教學目標是師生從事一切教學活動的指針,是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依據,也是衡量教學成敗的標准。
有的老師認為,我只要認真備課,然後把規定的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完成了教學任務,自然就達到了教學目標;還有的老師覺得,教學是講課的藝術,只要課上的生動,學生愛聽,教學效果自然會好,無所謂教學目標。正是由於對教學目標把握的隨意性,直接導致了教學過程的盲目性,因此許多課看似很有藝術,學生的參與率高,場面熱熱鬧鬧,但學生的實際收獲卻並不多。
那麼,怎樣才能避免這種隨意性和盲目性,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呢?我覺得關鍵問題是要制定好明確而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
一般說來,教學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使學生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2)培養學生良好的世界觀和道德、審美、勞動等觀念及相應的行為方式;(3)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就應根據這三個方面制定具體而明確的教學目標。只有教學目標明確了,才便於把握、操作、落實和檢查。當然,要想使自己制定的目標明確而具體,首先就要了解學生,弄清他們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具備了哪幾方面的能力,從而明確本課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知識的聯系,並尋找建立聯系的方法,同時要估計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有針對性的確立教學重點和難點;其次,要反復鑽研大綱和教材,確立本課教學的具體目標點,並對具體的目標點進行簡要的分類,弄清它市屬於概念、方法還是程序、原理,以便確定具體的掌握程度;再次,教師還要確定每一目標點的掌握水平要求,比如,是一般了解,還是理解、運用,是能仿照例題進行再現式的運用,還是能在改變條件的情況下作變式運用.通過這幾個方面的充分准備,然後逐條落實明確而細致的目標,就能夠避免教學環節游離於教學目標,課堂效率低下的弊病。
那麼,是否每堂課都要針對以上三個方面,面面俱到的確定目標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這正如做作文,要求做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否把主人公的所有事情不分主次全部記錄出來呢?顯然,這得根據中心的需要,如果與中心無關系或關系不大的內容,完全可以略寫或不寫。確立目標也是如此,首先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科確定不同的側重點,如語文,政治,歷史等科目除傳授文化知識外,更要著重培養學生的世界觀,道德和審美觀;數理化等學科則更為注重知識的運用和技能的訓練;音體美等科目以側重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其次,還需根據班級的整體水平來確定目標,如原有基礎較好,那麼可把目標適當定高一點,如把一些記憶水平的知識提高到理解或運用,這就避免了因為內容簡單而激發不起學生裝的學習熱情和興趣的情況;反之,可把目標定低一些,防止學生因聽不懂而注意力分散。除此之外,教師在制定目標時,還需考慮同一班級內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確保絕大多數的同學都能「吃飽吃好」。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明確而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因此,我們每位老師都應當把它作為一個課題認真研究,從而培養出更多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㈣ 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方法
新課程標准都是以學生的學為基礎提出來的,淡化了教師的主導地位。但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仍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是通過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確立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效果體現出來的。布魯納認為: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創設一種能夠使學生獨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知識接受者,而是主動、積極的探索者。課堂教學雖然應當成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天地,但教師絕不是袖手的旁觀者。教師應當積極地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採取適當的學習方法。並且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主動積極的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參與的基礎上指導。教師第一要利用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因素,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動力,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第二要千方百計拓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空間。第三,適當組織專題性探究活動。
教師要注意在學生的能力和知識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學習方法,在指導的過程中和指導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豐富學生的知識,發展學生的能力。 1、主體參與的有效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要學會贊賞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選擇的能力和履行職責的能力,使學生有能力選擇學習的內容和學習方法,能夠勝任獨立學習以及合作學習中的自己的任務。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相聯系,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撥動學生的心弦,使學生的學習主體有效地參與學習的過程。
2、情感態度的個性化。學生是千差萬別的學習地主體,在具體的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學習場景、學習范疇中,在個人的情感體驗上,也會是各不相同。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並注意保護和開發學生獨特的個人情感體驗,讓個性化的情感體驗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在教師的指導過程中得到豐富和發展。讓學生能夠對學習內容的思想感情傾向,能夠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學習內容中感人的情境和人物形象,能夠說出自己的體驗。
3、目標任務的多樣化。對每個學生來講,他們各自的知識結構,人生經歷,生活閱歷,情感傾向,個性特色,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等都存在差異,這些差異都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效果。所以,教師要能夠使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所達到的目標任務多樣化。讓個人基礎不同的學生達到適合自己發展需要的目標要求。這樣,學生在達到自己的目標任務的前提下,也都能夠享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才會對學習充滿信心,才能更順利的進行更高層次的學習。
三維目標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整體,是一個完整的人在學習活動中實現素質建構的三個側面。因此,課堂教學應該全面關注三維目標,並將它整合於統一的教學活動過程之中。
㈤ 如何基於教學目標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
由於本人正在參與市教委教研室組織的市區教研合作項目的研究,因此最近的研究多在課堂教學評價的領域。前不久專門閱讀了華東師大課程研究所的崔允漷教授的專著《有效教學》,我對於其中教學評價的內容作了重點學習,本文對其中的內容作了專門的摘引梳理,並就此表達若干個人的觀點。
一、什麼是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運用可操作的科學手段,通過系統地收集有關教學的信息,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做出價值判斷,並為被評價者的自我完善和有關部門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有效教學》崔允漷)。教學評價的上位概念是教育評價。世界范圍內,新型的教育評價文化正在形成。這種評價文化有以下一些重要的前提假設:
l 教育評價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指導思想是為了「創造適合於兒童的教育」,必須適合高質量的學習並用以促進這種學習,教育評價鼓勵學生思考而不僅僅是記住或復述事實;
l 教育評價不是一種精確至上的科學,因為評價所涉及的領域和結構是多維度、復雜的。學生、學習結果、評價之間的互動是十分復雜的;
l 教育評價依賴於清晰的標准。應鼓勵學生監控並反思自己的工作和表現,因此對標準的理解不應只是教師的事,也應當是學生的事。提供反饋是教育評價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強調的是掌握和進步,而不只是和其他學生的比較;
l 教育評價應引出學生的最佳表現。這需要具體的、學生經驗范圍內的任務,這些任務應當清楚地呈現、與學生當前所關注的內容相關;
l 在教育評價中決定分數的不是正確答案的數量,而是任務完成的整體質量。不是聚合多種復雜的數據形成單一的分數,而要藉助於對成就的多維度描述。
教師對自己學生的評價是教育評價的核心部分,教師的課堂評價比大規模測驗更重要。這種評
l 價應能支持學生的學習並為之提供支架,應能評價多種情境中的表現;
l 要保證評價的教育性,元評價非常必要,教師的評價素養應該是教師專業素養中的重要內容。
課堂教學評價是一個專業的研究領域,其包括課堂觀察、證據收集和評價反饋等多個方面。一般認為:聽課過程是收集證據的過程,評課過程就是基於證據的推論.因此,對於課堂教學評價的認識,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是一種教學後的研討活動,而是應當設定一個研究的主題,有一個整體的研究過程,並對於評價的內容開展教學反芻,更好地推動課堂教學效益的提升。
二、課堂教學評價的核心理念
l 課堂教學評價必須以教學的改進為目的,以教師專業發展為目的;
l 課堂教學評價必須基於專業的思考——是一項專業研究活動;
l 課堂教學評價必須基於協商參與——避免單一主體評價造成的主觀性;
筆者認為,開展基於新課程實施的有效教學和課堂教學評價,我們一定要注意擺脫四大誤區:
(1)課堂教學評價的方法「去專業化」。教學評價是一項設計具體課程實施情況的評價,我們應避免陷入「指標過於原則」或者「方法過於繁瑣」的誤區。課堂教學評價的方法應和學科教學的特點相結合,應當成為學科教學改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推動力。
(2)課堂教學評價的目標「唯專業化」。課堂教學評價不能只關注學科內容,評價不能成為對教師學科專業能力或績效的總結性評價。作為一名學科教師,專業素養並不一定直接能體現在課堂教學上,因此教學評價應當具有促進教學能力發展的功能,而不是對教師的專業能力下定論。課堂教學評價應提倡不同類型的個體,包括課程專家、學科專家、學校領導、學科同行乃至學生等的共同參與,但不同個體需要對教學評價的價值取向、基本要求、主要差異等事先形成共識,開展目標明確的評價活動。
(3)課堂教學評價的手段「偽專業化」。課堂教學評價應基於課堂聽評課的觀察和分析, 應著重進行基於課堂觀察數據的理論思考,而不能僅停留於思辨。我們在認可「教無定法」的同時,也不能將課堂教學評價淪為展示演講與口才的「辯論會」。只有加強相關的實證研究,才能促進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或者有意義的建構, 才能通過教學評價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問題。
(4)課堂教學評價的體系「過專業化」。科學的評價一定是基於大量的數據信息為基礎的,而目前常見的聽評課工具的設計往往只重形式,而忽略了可操作性。因此,將現代信息技術作為課堂教學評價的平台,可以突出體現課堂教學評價研究的技術特徵和體現對評價的元認知特點。課堂教學評價所提供的數據和信息越准確、越翔實,作出的分析越深入、越客觀,對教師帶來的幫助也越大,但在一定條件下,我們
應可以選用適切的評價方法來指導教學。
為此,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我覺得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結合一段時間的反思,我們將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分成三個階段,第一:研究「基於教學目標分解的教學評價」主要研究新課程內容實施效果的課堂評價」;第二階段,研究「促進教師教學行為的課堂教學評價」,主要研究如何評價教師的教學行為;第三階段,研究「如何評價課堂教學的達成度」,主要研究學生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效果.
崔教授的專著內容翔實,案例豐富,是一本貼合教師實踐經驗的好書,除了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之外,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研讀和反思的精彩論述,今後我還將不時重溫,不斷獲取新的實踐靈感。
㈥ 課堂教學目標如何定位
文/ 張麗教學是有目標的行為,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預期結果或標准。教學目標是否合理,直接決定著教學的成效。要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質量和水平,教師就必須對教學目標進行准確的定位。對教學目標進行准確定位,要求教師必須熟悉教材內容,明確大綱要求,從教學的整體功能出發,考慮教學目標的合理性。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對教學目標進行准確定位呢?通常來說,首先要依據《英語課程標准》對教學目標的描述,即基於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緯度的目標,設置每個單元的總目標。其次,合理分配課時後設置每個課時的目標。最後,按照科學的流程,再將課時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活動目標。本文將從單元目標、課時目標和活動目標三方面對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學目標的定位進行分析和闡述。 一、縱向分析,橫向聯系,按照教材梯度定位單元目標 縱觀《牛津小學英語》教材,每個單元都有自己的主題,並且每個主題往往都會在教材中反復出現。因此,我們在設置單元教學目標時,可以按照年級的不同和學生接受能力的強弱,本著長遠性原則,設置連續性的單元目標。 以「水果」話題的教學為例,這一話題在《牛津小學英語》3A Unit 3 This is my father Part B, Unit 4 Goodbye Part C, 4B Unit 6 Buying fruit Part B中均有涉及,根據學情分析以及教材的設計編排,我們可以在各單元目標中這樣定位「水果」話題的教學目標: 《牛津小學英語》3A Unit 3 This is my father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分清水果的單復數形式,使學生能夠理解單數可數名詞與不定冠詞a / an搭配使用,復數可數名詞與some搭配使用。 《牛津小學英語》3A Unit 4 Goodbye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用句型This is a / an...熟練地介紹水果的單數形式。 《牛津小學英語》4B Unit 4 Buying fruit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將水果類單詞運用到「買水果」的情景中進行口語交際,能夠拼寫水果類單詞。 從總體上來看,《牛津小學英語》這套教材單元目標的分布呈螺旋上升狀態,而《英語課程標准》的五個維度目標也是在這樣的螺旋上升狀態中通過教學生成實現的。因此,教師在設置各單元目標時要基於理性的考慮,要對教材進行縱向分析和橫向聯系,要按照教材的梯度定位單元目標。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二、去粗取精,層次分明,循序漸進地定位課時目標 各課時教學目標的達成是單元整體教學目標達成的基礎,而各個課時目標都有自己的側重點。因此,我們不能要求學生在一個課時中就去完成一個單元的目標。如《牛津小學英語》4B Unit 4 Buying fruit的教學包括以下幾個課時:第一課時A板塊是圍繞「購買水果」的話題而展開的對話語篇,第二課時主要學習B板塊中的水果類詞彙,第三課時C板塊學習「購物」話題的主要句型等語言項目。根據以上各課時內容的具體安排,第一課時的目標應定位於根據單元話題在整體上理解對話語篇、初步了解「購買水果」的相關知識、初步理解相關語句和語言項目。其中,語篇理解是中心內容,對於在A板塊語篇中出現而在B板塊中不再出現的詞彙,應該在第一課時的語篇學習活動中進行突破;而對於在A板塊語篇中出現但同時又是B、C板塊中需要重點突破的詞彙和句型等,則應定位在「初步理解和感悟」的層面上。第二課時應將B板塊的水果類詞彙和C板塊的「購物」話題句型作為重點學習的內容。因此,運用這些詞句和語言項目圍繞話題開展相關的語言交流活動,則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第三課時主要圍繞單元話題的其它幾個活動板塊開展更高層面的教學活動。因此,將前兩個課時形成的相關語言技能向相關語言能力轉化則應該是第三課時的教學目標。 既然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要分為幾個課時來進行,那就意味著我們在幾個課時的課堂教學活動之後才可能將整個單元的教學目標實現。因此,在課時目標的定位上,我們應當體現層次性和側重性。比如,如果將語篇學習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那麼語篇中涉及到一些較難掌握的新句型便不應該要求學生在第一課時掌握和熟練運用,而只能要求學生理解該句型應該在何種語境下使用。又如,即便將詞彙和句型的學習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我們也不能將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為要求學生完全掌握這些詞彙和句型,因為掌握這些詞彙和句型是整個單元的目標。如果要求學生在第一課時就全部掌握到位的話,那後面鞏固和操練的課時也就完全沒有必要了。 三、立足學生,關注實效,有的放矢地定位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落實到課堂中就是各個教學環節的目標,而各個教學環節的目標又可以基本定位在一些語言知識或語言技能在具體活動中的落實。活動目標的關注點應該是該活動的有效性。還是以《牛津小學英語》4B Unit 4 Buying fruit為例,我們在進行「購買水果」這一活動時,應該首先考慮學生對此話題的熟悉程度以及他們對這一話題的哪些內容感興趣,他們還需要了解些什麼等,並以此為依據來設置各環節目標中的側重點。 學生是靈動的生命個體,所以為之服務的課堂也必須不斷調整,但「基於學生的發展,關心學生的發展,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這一主題是不變的。因此,在具體的操作和定位中,「感受——體驗——實踐」這一課堂的「三步曲」是我們為教學活動目標進行定位的有效思路。 四、結論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基礎,是開展教學活動的標尺,也左右著課堂教學過程,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在新課程繼續前行的過程中,正確認識單元目標、課時目標和活動目標的邏輯關系,科學定位每個階段的目標,無疑是英語教學重要的課題之一。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洛社中心小學
㈦ 課堂教學怎樣實現知識與能力目標
課堂教學要落實知識與能力目標,首先要順次展開三個層次:
1、情境創設:情境應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在引發主動學習的啟動環節,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特定的情境,激活學習的問題意識,形成基於問題的學習任務,從而展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二是通過特定的情境,使問題與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經驗發生聯系,激活現有的經驗去「同化」或「順應」學習活動中的新知識,賦予新知識以個體意義,導致認知結構的改組或重建。
2、新知探究: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實現知識內化,即通過解決是什麼(陳述性知識)和為什麼(建立知識間的聯系)的問題,把握知識規律;二是形成學科技能,即通過知識的應用,把握知識應用規律。
3、知識應用: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既要完成鞏固知識,進行技能性的轉化,又要完成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任務,還要考慮適應學生不同智力水平。所以要精心設計訓練題,題型要多樣化,注意精練性和典型性,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為此應該設置智力台階:基礎性應用即與教材上的例題同結構、同題型、同難度的模仿性練習題,用於鞏固當堂所學的新知識;綜合性應用有兩個維度,一是本堂課內所學知識點的綜合,二是本堂課內所學知識與已往已學的相關知識的綜合;發展性應用:有四個維度,一是一題多解,二是多題一思路,三是一題多變,四是學科綜合。
其次要落實四項訓練:
在課堂教學中要始終貫穿訓練,即觀察能力的訓練、操作能力的訓練、表達能力的訓練和問題解決能力的訓練。以四項訓練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㈧ 設計課堂教學目標的基本依據有哪些
教學目標規定著教學活動的方向,它是教學活動展開的依據,是評價學生內的重要標准。教容學中的環節不是目標;教學中的活動不是目標;評價活動不是目標;教學策略不是目標,教學目標是學生有效學習後的結果。它是能力和行為傾向的變化。
教學目標設計中常見的問題:目標設計主觀臆斷;目標不明確,模糊、籠統;目標中知識點太多;目標與教學內容不一致……。
如何設計教學目標?按照布魯姆的目標分類學,我們要明確以下問題:誰學?學什麼?怎麼學?學到了什麼?
教學目標包括多個水平、多個層次。教學目標表述的四個要素:首先是主體性,其次是具體性,第三是邏輯性,最後是指向性。目標描述的行為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目標描述的行為動詞必須是可測量的、可評價的,具體而又明確的。
掌握教學目標設計的思路和具體的方法,對教學有一定的幫助。基於教學目標,挖掘深度。用高階的思維能力和科學的教育觀去應對未來的學習、工作與生活。
㈨ 教學目標的確定對教學准備和課堂教學的實施有什麼意義
課堂教學抄目標的確定和表述是課襲堂教學組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選取的依據和標准,是教與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根據所設定的教學目標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並基此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組織和進度,以有效地達成目標。因而,恰當合理的目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和保障。既然課堂教學目標在教學中起著如此重要的作用,實踐中,教師們是否花費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研究每節課教學目標的確定,並准確地將之表述出來呢?其實未必盡然。中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目標的確定和表述方面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