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提出的一個教育思想,「教學做合一」用英文怎麼翻譯
教學來做自合一
Integrity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Practice
integrity of ecation, studying as well as practice
供參
❷ 陶行知教育思想集中體現在什麼地方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創新猶如一根金線,貫串於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個部分。回創新在這里指革除答不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舊」,創立與社會、歷史進步相符的「新」。創新還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掙脫教條的束縛,從僵化習慣性思維中走出來的含義。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創新,也表現在培養目標上。他針對舊教育把培養「人上人」作為目標的現象,指出新教育應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創辦南京安徽公學時就為這所學校提出三個教育目標:研究學問,要有科學的精神;改造環境,要有審美的意境;處世應變,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
(2)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中心擴展閱讀
1926年起發表了《中華教育改進社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1929年聖約翰大學授予他榮譽科學博士學位,表彰他為中國教育改造事業作出的貢獻。1931年主編《兒童科學叢書》。1935年,在中國共產黨「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
1945年當選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長期勞累過度,不幸逝世於上海,享年55歲
❸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什麼啊,即大眾教育。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作者:wuweihaobaobao
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國現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同時又是堅定的民主戰士和大眾詩人。他畢生致力於人民教育事業和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活動,不僅在當時國統區、老解放區有很大影響,而且也影響到國外。毛澤東贊揚他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來評價他是"一個無保留追隨黨的黨外布爾什維克"。宋慶齡也贊頌他是"萬世師表"。
關於 "生活教育"的思想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體系,最初是以鄉村教育的形式出現的,後來陶行知將其作為一種與傳統教育、舊教育、富人教育相對立的新教育和窮人的教育。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麼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麼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可見,"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義: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第二,"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
2、"社會即學校"
"社會即學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另一個重要命題。陶行知認為自有人類以來,社會就是學校,如果從大眾的立場上看社會是大眾唯一的學校,生活是大眾唯一的教育。統治階級、士大夫為何不承認此,是因為他們有特殊的學校給他們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陶行知反對這種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會即學校",以此來推動大眾的普及教育。陶行知提出"社會即學校",在於要求擴大教育的對象、學習的內容,讓更多的人受教育。他指出:"我們主張 '社會即學校',是因為在 '學校即社會'的主張下,學校里的東西太少,不如反過來主張 '社會即學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學生、先生可以多起來。"陶行知提出"社會即學校"的主張和"生活即教育"一樣,也在於反對傳統教育與生活、學校與社會相脫節、相隔離。他認為"學校即社會,就好象把一隻活潑的小鳥從天空里捉來關在籠里一樣。它要以一個小的學校去把社會所有的一切東西都吸收進來,所以容易弄假"。而且這種教育在"學校與社會中間造成了一道高牆",把學校與社會生活隔開了。陶行知提出"社會即學校"是"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是要拆除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高牆,"把學校里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里去"。
3、"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
"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話說,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他用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裡做的,便須在田裡學,在田裡教。在陶行知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方法,"事怎樣做便傅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由此他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值得指出的是:"教學做合一"的"做"與杜威"從做中學"的"做"是有區別的。首先,陶行知所說的"做"是指"勞力上勞心",反對勞力與勞心脫節。其次這個"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學做合一既以做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陽明東原的見解顛倒過來,成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認為"有行的勇氣才有知的收獲"。
可見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礎上,是以"行"求知,強調"行"是獲得知識的源泉。這些見解在認識論上具有唯物主義因素,因而"教學做合一"和主觀唯心主義的"從保重中學"就有了區別。但是陶行知所說的"行"與我們現在所講的實踐還不同,他所說的"行"還只是個人狹隘的瑣碎的活動。
陶行知特別重視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當作改造中國教育、社會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來,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傳統舊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當作衡量教育、學校、書本甚至一切的標准。他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在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生活教育理論在反傳統的舊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揭露並批評了舊教育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山了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在當時的歷史下,對普及識字教育、掃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適應的。如陶行知提出"教學做合一",要求"教"與"學"同"做"結合起來,同實際的生活活動結合起來,這對教師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尊重學生,注意教學之外的生活,指導學生在實際的活動中學好本領,培養他們的生活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對當時的教學方法的改革有積極作用,對我們現在的教學方式也有啟發之處。
❹ 曉庄師范的教育思想核心是什麼
我只想告訴你,陶老校長的8大精神,在曉庄學院下一代中已經盪然無存了。
一、「實」二、「活」
三、「真」
四、「創」
五、「愛」
六、「新」
七、「行」
八、「人」
❺ 陶行知主張教學做合一強調什麼是中心
教學做合一,這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話說,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他用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裡做的,便須在田裡學,在田裡教。在陶行知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方法,「事怎樣做便傅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由此他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
值得指出的是:「教學做合一」的「做」與杜威「從做中學」的「做」是有區別的。首先,陶行知所說的「做」是指「勞力上勞心」,反對勞力與勞心脫節。其次這個「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學做合一既以做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陽明東原的見解顛倒過來,成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認為「有行的勇氣才有知的收獲」。可見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礎上,是以「行」求知,強調「行」是獲得知識的源泉。這些見解在認識論上具有唯物主義因素,因而「教學做合一」和主觀唯心主義的「從保重中學」就有了區別。但是陶行知所說的「行」與我們現在所講的實踐還不同,他所說的「行」還只是個人狹隘的瑣碎的活動。
陶行知特別重視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當作改造中國教育、社會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來,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傳統舊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當作衡量教育、學校、書本甚至一切的標准。他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在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生活教育理論在反傳統的舊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揭露並批評了舊教育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山了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在當時的歷史下,對普及識字教育、掃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適應的。如陶行知提出「教學做合一」,要求「教」與「學」同「做」結合起來,同實際的生活活動結合起來,這對教師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尊重學生,注意教學之外的生活,指導學生在實際的活動中學好本領,培養他們的生活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對當時的教學方法的改革有積極作用,對我們現在的教學方式也有啟發之處。
❻ 數學教學中怎樣做到「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中的教學論,用陶先生自己的話解釋說:「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陶先生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這樣陶先生要求「教」與「學」同「做」結合起來,同實際的生活活動結合起來。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對今天新課程標准下的高中數學教學仍然有著積極的作用。
一、數學教學過程中多種要素相結合體現「以教導學」、「以教促學」
在新課程下,數學教學過程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途徑,它突出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是數學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選擇課程資源、組織教學活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以及參與研製開發學校課程等方面,必須圍繞施素質教育這個中心,同時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因此,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根據不同學習內容,讓學生採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體驗等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依據課程標准,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書、校本資源在內的多樣化課程資源,拓展學生發展空間,切實做到以教導學、以教促學。
二、數學教學過程中利用新教材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體現「教」與「學」同「做」相結合新教材更加符合高中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更適合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課前預習,也有利教師於展開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能力,因此教師要圍繞以下幾點認真做好教學工作。
1.應用實際問題引入,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
新教材突出了數學與實際問題的聯系,意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在教材編排上:章前圖的設計為了說明數學來源於實際;章前引言從實際問題導出;閱讀材料很多是介紹數學模型及應用方法;習題也適當地增加了聯系實際的題目,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創設聯系實際問題的氛圍,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教學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2.認真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在預習中自主探索、獲取知識
新教材是一個綜合編排的知識體系,更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和課前預習。而一個善於提前閱讀教材、自我探索知識的學生,通過閱讀,對知識有了一定的理性認識,逐步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更加積極主動。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前預習、閱讀教材,主動探索數學知識。教學過程中,抓住新教材的這一特徵,每節課都拿出10~15 分鍾的時間給學生閱讀教材,讓其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注意:設置出本節課內容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目標,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動機,讓學生帶著問題和強烈的求知慾去閱讀;要求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觀點;對於有爭議問題,鼓勵學生積極討論,嘗試在小組中得出答案,即使錯了,也要給予積極的肯定。課堂閱讀時,積極鼓勵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超前預習、閱讀教材,把尚未講過的問題作為一種興趣、樂趣,甚至同學之間進行相互競爭,從而實現了數學學習的良性循環。 3.適當創設問題情景,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創設
適當的問題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使學生產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強烈願望,進而轉化為一種對知識的渴求,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從教學的角度講,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只是一種「形式上的走捷徑」的教學,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背誦條文,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系。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摧殘。強調過程,就是強調學生探索知識的經歷和獲得知識的體驗。它不但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了各種能力,而且也使所學的知識更加牢固。探索這個「做」的過程,是一個人的學習、發展、創新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展的內在需要,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期效應」,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說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4.利用「實習作業」、「研究性課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
「實習作業」和「研究性課題」是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而設置的,它是我國教材改革的一個重大舉措,是高中數學新教材的一大特色,也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教」與「學」同「做」相結合的有力體現,但由於受功利主義的影響,也是最容易被教師遺忘的角落。
在教學過程中,這一部分內容可採用課堂與課外相結合的原則,充分利用學生的星期天、寒暑假,鼓勵學生在學習相關內容時,就做好自己假期的研究性學習計劃,並安排課時進行交流,論證計劃的可實施性。節假日進行社會實踐,鼓勵學生走向社會。
綜上所述,課程改革不應只是停留形式上,而應該深入到教學工作的實際中,真正做到通過課程改革引發實際教育教學中思想、觀念、方法的改變,把「教」與「學」同「做」相結合的教育思想充分體現出來。學習內容應著重培養學生日常生活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和正確的生活態度,實現課程生活化的目的。
❼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強什麼是中心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包括了教育的目的、內容和方法。其基本內容主要是「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個方面。「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生活教育是與生俱來的,在生活與教育的關繫上生活決定教育。生活決定教育的目的和內容、教育的方針和政策、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但陶行知又指出,教育並不是消極的適應生活,教育對於生活是有反作用的。教育反作用於生活、選擇和改造生活。「社會即學校」是生活教育論的另一個重要主張,是強調擴大學校的教育范圍,是要以生活作為學校的中心內容。反對脫離社會生活的死教育、死學校,而不是主張取消學校。「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論的教學方法理論。「教學做合一」的涵義是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不僅適應近代我國的國情,而且與當前的教育息息相通。認真學習和研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對於推動我國當前的教育改革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重知識傳授而輕實踐能力培養的現象還普遍存在,教師為考而教、學生為考而學,為了考出好成績,片面地強調對學生的智力教育,忽視了德、體、美和生產勞動教育,忽視了能力與心理素質的培養,現在我們已經認識到了這種教育是不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所以應加強對生活教育理論的學習與研究。借鑒「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法淡化了個人成績、強調團體精神、全面推行我國的素質教育教學改革,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和心理負擔中解放出來,促使學生和諧健康的成長與發展。
❽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什麼和教學做合一等教育思想
先生提出生活復教育理論共包括制三個方面:首先,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其次,社會即學校。「社會即學校」是生活教育理論的另一重要主張,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學校與社會關系問題上的具體化。再次,教學做合一。「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又一重要主張,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學方法問題上的具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