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教師怎樣解決課堂教學問題

教師怎樣解決課堂教學問題

發布時間:2021-01-27 23:00:05

⑴ 老師在教學中遇到怎樣的困難

在新課程教學中,我們教師的熱情都很高漲,個個都氣勢昂揚,有信心把語文工作做好,但經過幾年的探討,我們教師對語文課改還屬在不適應階段,在這就談談我對語文教學中給我帶來的一些困惑與相應的對策。
一、課堂上的時間不夠用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通過學方法,讓學生勇於探索,對新事物產生興趣。為了適應新課程教學,我們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會產生拖堂現象,那我們如何去完成教學計劃,識字能力又怎麼樣培養?
那就必須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不能讓課堂的時間浪費掉,教師們必須控制好時間,避免遲到,防止外界干擾,減少維持課堂紀律,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是重要的事情,是要花很多時間去學的,但不是可以隨便浪費的。我們還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將最感興趣的話題或文中的重點問題提出來討論,而其它的問題可放在課後與學生單獨交流,或將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再交給老師,對於較為精彩的話語可展覽在語文學習園地內。
二、學生學習方式轉變,但學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行為和認知取向,即學生在研究解決其學習任務時,所表現出來的具有個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過於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但常常不好操作,流於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在課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學能參與,其他同學仍是被動,沒有表現的機會。有的學生合作學習時,不會傾聽,不會合作。
在課堂活動前,先明確分工,再合作。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也可以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後形成集體的意見。在合作學習的內容中,要考慮學生之間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發現,這些內容往往是教學的重點或難點,是學生靠個體自主學習很難解決的,把學生的個體差異變成一種教學資源,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中去。教師要對合作學習進行指導,不能袖手旁觀,要真正關注學生,深入到合作學習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
三、語文教師轉變教學理念,但把握不住語文課該教什麼
理念的轉變,是適應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主要靠自己個人解決課堂裡面的所有問題。新課程里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那麼就要靠教師集體能力的發揮,就需要更多人,更大的空間,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作,與不同學科的教師打交道,那語文課到底是什麼課?
現代教師所面臨的挑戰,要求教師保持開放的心態,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進行多方位的學習,現在的語文教學,已經不是單一的語文知識,而是涉及多門學科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有更開闊的教學視野;其次,就是學會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協調一致;對學生的評價,不僅看學生成績,還要多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重視知識的運用、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不搞題海戰術,減輕學生負擔,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四、不學語法,語文教師在課堂怎樣培養「語感」
談到語文教學時,特別強調「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而不僅僅地掌握知識和籠統地提高能力。不少人感慨,「耗時多,收益少」。重視能力的培養,不重視基礎知識,那不學語法知識,「語感」又怎麼樣培養?
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感」,就突出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可以通過吟誦法,讓學生利用讀書的語氣感悟,主要通過學生,老師進行有感情的朗誦,進行對比,而產生共鳴;也可以進行教學情境法,來讓學生感悟,主要通過教學內容,精心布置情境,讓學生們都能融洽到情景中;還可以利用傳授的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在思維里產生感悟。
五、語文教師轉變教學行為,那如何去備好課
語文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必須根本轉變,這樣才能主動適應並投入新課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實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然而,以學生為中心,意味著教師轉為合作者,那麼一堂課,教師如何去備課,如何去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去主動尋找問題。
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教師由權威變成合作者,那麼教師跟學生是平等關系,在學習中,備課中,可以去參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根據學生的學習個性去發現問題,通過課堂的組織,並引導學生發現並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產生興趣與個性,這樣大大加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化,運用多種教學模式,讓學生找問題,可以同學提,老師提,再一起解決;還可以通過利用學生最感興趣的字、詞、句、畫等入手,讓學生產生興趣,在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六、課堂新用語的運用機械化,從教材難引到實踐
新課改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要以教材帶領學生走向自然和社會,然而就在課堂中經常出現一句課堂口頭語「你們讀懂了什麼」,從這句話中,我們就知道還是不能走出「教教材」,新課程的教材,使我們在課堂提問下,學生無語。我們是想讓學生弄懂教材,並從教材中引發到現在生活中去,而往往教師們還是拘謹於教材,不敢突破。還由於學生在現在生活的閱歷和社會接觸較少,讀課外圖書也有限,也很難去領悟教材,甚至一些關鍵詞、句難以表現出來。真正樹立為學生而教,根據學情而教,使學生讀有所感,思有所啟,練有所得,學有所獲,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思想交流、情感溝通、生命對話的場所。教學要沉下心來咀嚼教材,發現、選取典範語段、欣賞點評;要開掘出蘊涵於母語中優秀的民族文化;對課文的主體特點、語言特色應瞭然於胸,還要自己准備好課文的相關知識、背景資料,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生能自己收集信息最好。這樣,在教學中才能得心應手發揮信息調控的功能。
語文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學得聰明一些,靈氣一點,當然,新課程所蘊涵的新思想、新理念,也給我們前所未有的沖擊,給我們帶來困惑,但新課程所構建的理想未來,正是需要我們帶來困惑去實踐,去探索,去創造。

⑵ 教師怎樣解決課堂.ppt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日益普及,計算機輔助教學已被中學教師普遍採用,幾乎100%的數學教師在課堂上經常使用(或曾經使用過)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課件具有適合呈現課堂教學內容的很多功能,包括文字、圖片,視頻和聲音,還可以按順序播放等等。它在創設問題情境、演示補充資料(文字、圖片)、插入模擬動畫(錄像)等方面有著傳統教學無可比擬的優勢,但有時卻未能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目的,存在高耗費低效力、高投入低產出的問題。在實際聽課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批「放映幻燈型課堂」:他們對多媒體的使用過頻過濫,例如,不僅重要知識點和信息用課件展示,而且就連課題也用課件播放;不僅作業、訓練題用課件呈現,甚至就連訓練、推演結果等教學過程也用課件演示。教師用得手忙腳亂,學生看得眼花繚亂。教師就如放映員,學生如同看電影。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的板書沒有了,解題的過程沒有了,學生的板演沒有了……。快速移動的畫面不僅使學生無暇思考,甚至連做一點課堂筆記都難以進行,一節課結束,往往出現課本「空白」——無補注、筆記「空白」 ——無記錄、頭腦「空白」 ——未吸收。因此當前的緊迫任務,一方面就是轉變觀念,正確認識多媒體的「輔助」作用,盡快走出「機器取代人」的認識誤區,另一方面就有效提升對多媒體的運用能力與水平,自覺把現代媒體從演示工具轉變為學生的認知工具,有效發揮現代媒體在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認識事物等方面的教學輔助作用。

本文將針對教師用製作的多媒體課件,所存在一些共同問題進行總結、反思,使之成為數學教師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有效教學策略。

一、多媒體課件不能代替板書,要將多媒體課件和板書相互結合,相得益彰

案例一:某教師在開設公開課《圓與圓的位置關系》時,只在黑板上寫了一個課題後,到本節課結束也沒有在黑板上再寫任何一個字。

有些教師為了加大課堂教學的密度,用多媒體課件代替板書,將過去的「灌輸式」教學變成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灌輸式」教學(有人戲稱為「電灌」),弊端有二:其一教師即使放慢播放速度,學生也難以記下學習的內容,難以明確學習的重點、難點;其二學生的學習方式特別被動,教師展示、講解的內容越多,學生越沒有思考、內化的時間和空間。

多媒體課件不宜代替板書,而應與板書相互結合,發揮其各自的功能,為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服務。板書的作用是提示學生課堂學習重點、難點的簡捷、是有效的表達方式。在一節課結束之後,學生抬頭看一下黑板,本節課的內容要點、相互關系、知識體系應該完整地映入學生的眼簾。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是教師呈現文字、圖片等資料的一種呈現方式。用多媒體課件所呈現的文字和圖片等,應該是對板書的補充與說明。

二、學生在觀看多媒體課件時,第一需求是清晰,第二需求是美觀

案例二:某教師在開設公開課《平行四邊形的判定(一)》時,他把PPt做得花里胡哨的,一會兒是一個米老鼠,一會兒又是一隻大花籃,一會兒是一顆閃閃的紅星,…

我們在聽課時,經常會發現有些教師常在畫面的角上放一些閃閃的星星或動畫以達到「美」的效果,但上課時往往許多學生的注意力會被這些小動畫吸引,以至於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在字跡清晰的基礎上,要努力製作美觀的多媒體課件,提升學生對美的感受。數學是一門很「美」的科學。多媒體課件作為一種課堂教學的重要呈現方式,它是創設課堂氛圍的一種重要環境要素。多媒體課件做得很美,符合學生的審美要求,學生學習時會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提升美的感受。

教師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忌兩個極端:一是過於單調;二是過於花哨。多媒體課件過於單調容易讓人產生視覺疲勞,減弱大腦的興奮程度,學習效果會衰減。多媒體課件過於花哨容易讓人分散注意力,不容易抓住課堂上的重點,也不利於突破教學難點,學習效果也會衰減。因此教師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選材要廣泛精心,內容要圖文並茂,布局要錯落有致,顏色要和諧統一,形狀要相互搭配,呈現要先後有序。多媒體課件的美體現在每一張多媒體課件上,還體現在多媒體課件播放過程中精心、巧妙的安排。美觀的多媒體課件設計,使數學課變得更「美」,學生在「美」的環境中心情放鬆,學習狀態更佳。

三、在一頁多媒體課件上呈現大量文字材料,會使學生產生心理壓力,不利於活躍學生思維

在一頁多媒體課件中,若呈現大量文字材料,對於觀看的人來講會有一種視覺的恐懼感。由於要閱讀大量的文字材料,對人的視覺會造成壓力,這種視覺壓力可以轉化為心理上的壓力,使閱讀者從心理產生一種抵觸情緒,行為上表現出情緒煩躁「不想讀」。可是在課堂上,學生又必須讀,這種「硬著頭皮讀」的閱讀效果可想而知。

在這種閱讀中,學生要先讀懂材料,才能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再思考問題與材料之間存在的關系。這種閱讀使學生進入情境

⑶ 讀《教師怎樣解決課堂教學問題》有感

讀了《今天怎樣做教師》,我想做一名快樂高明而且讓學生喜歡的教師,到 底應該怎樣去做呢?結合自己的實際,我有以下看法: 作一名快樂的教師,必須學會發現快樂,體驗快樂,教師的快樂來源於何處呢? 教師的快樂來源於教育對象的激情與活力。面對朝氣蓬勃、天真浪漫的青少年,教師會永葆青春、永懷童心、永有童趣,即使歲月染白須眉鬢發,心頭也會綻放不敗的春花。 教師的快樂來源於教育過程的挑戰與創新。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更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人不能兩次渡過同一條河流,更不可能重復使用一種教育方法。學生是千差萬別的,教育情景也是千變萬化的。這種變化,對教師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考驗。它激勵和鞭策著教師不斷創新,不斷超越,時刻置身於一種色彩斑闌的新奇感覺之中。 教師的快樂來源於學生心靈的回應與情感的互動。教師一串連珠的妙語、一個生動的事例、一句精巧的名言、一節成功的教學,都會贏得學生贊賞的目光、會心的微笑、熱情的掌聲、由衷的敬意;教師對學生的每一點關愛、每一絲呵護、每一次教誨,都會融入學生的腦海,刻在學生的心扉。此情無價,此樂無價。 教師的快樂來源於教育目的的崇...
自己查下資料吧
這樣的提問感覺沒有意義

⑷ 怎樣機智處理課堂教學中常出現的問題

仁興學校美長小學 許治英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分散,甚至出現影響課堂紀律的行為,比如:學生在下面不認真聽講,搞小動作,形成老師在黑板上講老師的,學生在下面說他們的,課堂教學亂成一團。此時,上課教師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影響課堂氣氛。我們大家都知道,《孟子.告子上》中孟子講了一個故事:兩個智商差不多的人同時拜圍棋高手弈秋為師,結果兩個人的學習成績卻大不相同。這個典故告訴我們:同一個老師教,成績相差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麼區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這說明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專心與不專心對他們的學習成績是否提高至關重要,心理學家認為:專心學習是人在清醒意識狀態下的心理活動對認知對象的指向和集中,當人對某一事物感受得更迅速、更深入、更持久。有位教育學家曾說:「專注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須經過它才能進來。」。然而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分散,不認真聽課,原因何在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內在原因:(1)發呆、走神,做小動作、講小話。他們趁老師在講台上非常專心講課時,在下面置若罔聞,雙目無神,表情呆滯,也許他們正在想著某人某事;有些正在饒有興趣地玩玩具,如折紙飛機,撥弄學具,偷偷地看小人書,吃還沒吃完的零食,畫畫等;或正在底下竊竊私語,小聲議論,講一些與當前課堂學習內容無關的話……。(2)心裡失衡。有些學生由於自尊心受到傷害,如遭受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與家長、同學發生矛盾等,造成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有些學生過份依賴家長、對困難和挑戰缺乏耐心或情緒困擾。(3)厭學傾向。不少學生負擔過重,老師、家長對其有很高的期望,為他們設立了很高的目標,不少學生因為沒有達到老師、家長的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產生煩惱情緒。(4)有些是由於基礎知識差,對學習喪失了信心,無奈父母的強迫,來學校遮風擋雨,發泄自我。(5)有些是想在同學面前炫耀自己,在班裡當所謂的「老大」,專門找渣,時不時動這個摸那個,顯威風。二:外在原因:(1)學習內容不適當。學習內容的難度和注意力也有關系,學的東西不能太難,也不能過分容易,應難易適當。學的東西太難,與過去掌握的知識毫無聯系,無法理解,就容易犯困,當然很難集中注意力。所學的東西也不能太容易,學習的內容如果只是限於將過去的東西簡單重復,不需要再花費什麼努力,注意力必然渙散。(2)課堂學習環境的影響。課桌上擺放的心愛的小玩具,教室里不合時宜的布置、嘈雜的吵鬧聲以及其他噪音等,這些與學習不相乾的因素容易在大腦皮層建立新的興奮點,干擾學生注意力的集中。(3)「無愛」的教育方式。我們有一些教師沒有適應人本教育,自己也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愛心不夠,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還有個別教師沒有掌握育人的藝術,學生成績不好,只會批評、責罵、冷嘲熱諷,不會在學生學習困難時給予及時的輔導、誠心的鼓勵。這種沒有「愛」的教育對一些厭學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打擊,他們往往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差而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極態度,在其他方面也表現出叛逆、消極甚至有些惡劣的行為。這些行為引起了老師和同學的極大反感,於是,開始孤立他們,冷落他們,不把他們當作集體的一員,不給予幫助,不跟他們交往。這種態度深深地傷害了他們,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陷於無法自撥的狀態,從而導致上課不專心。(4)錯誤的教學和管理方法。我們有些老師發現學生上課不專心,明知學生因為不專心答不上來,就故意提高嗓門,將其一軍:「某某同學,請你重復一遍剛才老師的話。」、「請你回答剛才的這個問題。」、「我知道你答不上來。」只等學生羞得滿臉通紅,才肯罷休;有的教師沒有把自己的角色改變過來,不考慮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單純地採用「灌輸式」、「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還有的教師對自己探究合作等學習方式的理解和把握不夠,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內在動力,課堂不專心。(5)家庭的影響。我們有些家長的過高要求和期望,使學生覺得自己無論怎樣努力也達不到父母的要求,無論怎樣努力都失敗,漸漸就會失去信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造成了學習不專心的後果;有些家長則聽之任之不重視,學生放學回家有沒有學習,做不做作業,他們漠不關心,沒有起到監督和督促的作用,這樣就造成學生漠視學習,上課不專心;還有些家庭成員不和睦,影響學生的情緒,學生在這樣的家庭里絲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焦慮不安,上課不專心。(6)社會因素。一些娛樂場所的違規開放,如游戲室、網吧,沒有禁止未滿18歲學生入內,使一些學生嘗到了游戲的甜頭,再也靜不下心來學習自認為枯燥無味的知識。有些學生時常在網吧玩到天亮,一來到教室就扒在課桌上睡了起來,把白天當夜晚了。這種現象在農村最為普遍。針對以上的種種因素,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怎樣既制止學生違紀,組織好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之專注,又增添課堂情趣,還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呢?我認為不妨運用以下幾種方法來處理。一:旁敲側擊法教師批評學生是常見的事情,方法得當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比如學生上課做小動作、講笑話,教師若不能運用旁敲側擊或風趣或激勵的方法教育指正,不注意批評的藝術,而採取了直截了當的責問,容易挫傷學生的情緒,影響課堂教學氣氛,甚至會造成學生對教師所任的課產生厭煩情緒。如我在講課的時候,發現有一個學生正在低頭搞小動作,沒有認真聽講,我當時並沒有指出,而是當作視而不見,於是指著旁邊一個聽得很認真的學生對大家說:「××同學聽得可認真了,咱們是不是向他學習呀?」學生齊聲回答:「是」,於是,學生們個個都聚精會神了起來,那個搞小動作的學生也開始認真聽課了。二:目光暗示法有一次,我在上語文課,發現班裡有一名學生聽課精力不聚中,要麼做小動作,要麼眼睛直直地盯著黑板或某一處,有時還轉回後面跟其他同學講話,當時我真想點他的名,讓他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出醜,但一想,這樣做不是傷害了這個學生的自尊心嗎?就想到用語言提示他,但又覺得這樣做還不跟前一種想法一樣,這不僅沒有給那個學生留面子,而且會轉移其他孩子的注意力,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這時,我便用目光暗示法,講課時,臉朝著他的方向,眼神一直注視著他,眉目間轉達我對他的責備與提醒,此時無聲勝有聲,飽含期待的目光定會比嚴厲的責備更好。當我們倆的眼神碰撞時,他滿臉通紅,羞愧地低下了頭,再也不搞小動作了,從這以後,他變了,變得認真聽講,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三:變換語調法教師聲音的高低起伏、抑揚頓挫,是課堂上活潑流淌的清泉。遇到不能約束自己的學生,不妨將「弦外之音」運用語氣上,讓這股清泉對其悄然約束及引導,問題定會得以巧妙解決。四:行為指導法所謂「行為指導法」指的是:在課堂管理中實行一套獎優罰劣的措施,來激勵積極的行為,減少消極的行為,要長期堅持並形成制度。獎優主要是口頭表楊,罰劣是為別人、為集體做一件好事,補償內疚心理;為大家唱支歌或表演一個小節目,增加自製觀念;寫一份保證書等。通過這樣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行為指導,能擴展學生健康的自我意識,促進其人格的自我完善。例如:有一次正我講課非常入神的時候,學生聽課非常認真,突然發現我班有名的「搗蛋王」莫明傑,正在與同桌正在搞小動作,於是我就走到他們的課桌前用眼光盯了他們一下,就走開了,到了快要下課的時候,我就對本節課聽課認真的同學進行了表揚,對莫明傑與他的同桌進行了批評,並處罰他倆放學後打掃教室,並寫下保證書。從這以後,他們倆再也不敢在課堂上搞小動作了,聽課非常認真,「搗蛋王」的綽號從此消失了。這種方法也起到了「殺一警百的效果」。五:心照不宣法我們學校搞課研活動,我也參加了,聽了一位老師上的公開課,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在講,學生們都在認真聽講,只有一個正在低頭搞小動作的學生。教師看在眼裡,並沒有點他的名,而是不經意地走去,用手輕輕敲了一下桌子。那個學生馬上意識到了,於是不再搞小動作了。教師的這個動作很隱蔽,不仔細觀察是發現不了的。我想,這個動作大概只有那個學生和教師心裡明白吧?六:小組管理法合作學習已被教師們廣泛採用於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小組相互幫助,相互監督,彼此學習,不但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對課堂紀律的組織有了可靠的保證。總之,教有法卻不定法。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如何機智去處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還有許多方法值得我們去探討。比如營造安靜優美的學習環境,教室內外要謝絕吵鬧和嘈雜,學校安靜了,學生的心才能「入靜」。布置好教室,在牆壁四周張貼的名人名言、學生的書法作品;教室的角落和窗檯擺放的綠色植物;課堂上播放的與課堂內容有關的音樂和影像資料都能使學生進入專心學習的狀態。同時,還要建立民主與規范的課堂新秩序,確定合理的教學內容,多開展一些有趣的學習活動,最為重要的是用真誠的關愛去有愛護每一位學生。我們要張開自己的懷抱去擁抱他們,學生一定會消除與老師之間的隔閡,從心理上走近老師。對其課堂上的點滴進步,我們都要及時鼓勵,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從而產生不斷向前發展的意向,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成功感和自尊感。激勵他們不斷前進的巨大動力。

⑸ 在教學中遇到哪些困難並是怎樣解決的

答題內容:

在新課程教學中,我們教師的熱情都很高漲,個個都氣勢昂揚,有信心把語文工作做好,但經過幾年的探討,我們教師對語文課改還屬在不適應階段,在這就談談我對語文教學中給我帶來的一些困惑與相應的對策。
一、課堂上的時間不夠用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通過學方法,讓學生勇於探索,對新事物產生興趣。為了適應新課程教學,我們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會產生拖堂現象,那我們如何去完成教學計劃,識字能力又怎麼樣培養?
那就必須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不能讓課堂的時間浪費掉,教師們必須控制好時間,避免遲到,防止外界干擾,減少維持課堂紀律,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是重要的事情,是要花很多時間去學的,但不是可以隨便浪費的。我們還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將最感興趣的話題或文中的重點問題提出來討論,而其它的問題可放在課後與學生單獨交流,或將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再交給老師,對於較為精彩的話語可展覽在語文學習園地內。
二、學生學習方式轉變,但學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行為和認知取向,即學生在研究解決其學習任務時,所表現出來的具有個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過於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但常常不好操作,流於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在課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學能參與,其他同學仍是被動,沒有表現的機會。有的學生合作學習時,不會傾聽,不會合作。
在課堂活動前,先明確分工,再合作。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也可以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後形成集體的意見。在合作學習的內容中,要考慮學生之間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發現,這些內容往往是教學的重點或難點,是學生靠個體自主學習很難解決的,把學生的個體差異變成一種教學資源,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中去。教師要對合作學習進行指導,不能袖手旁觀,要真正關注學生,深入到合作學習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
三、語文教師轉變教學理念,但把握不住語文課該教什麼
理念的轉變,是適應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主要靠自己個人解決課堂裡面的所有問題。新課程里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那麼就要靠教師集體能力的發揮,就需要更多人,更大的空間,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作,與不同學科的教師打交道,那語文課到底是什麼課?
現代教師所面臨的挑戰,要求教師保持開放的心態,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進行多方位的學習,現在的語文教學,已經不是單一的語文知識,而是涉及多門學科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有更開闊的教學視野;其次,就是學會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協調一致;對學生的評價,不僅看學生成績,還要多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重視知識的運用、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不搞題海戰術,減輕學生負擔,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四、不學語法,語文教師在課堂怎樣培養「語感」
談到語文教學時,特別強調「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而不僅僅地掌握知識和籠統地提高能力。不少人感慨,「耗時多,收益少」。重視能力的培養,不重視基礎知識,那不學語法知識,「語感」又怎麼樣培養?
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感」,就突出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可以通過吟誦法,讓學生利用讀書的語氣感悟,主要通過學生,老師進行有感情的朗誦,進行對比,而產生共鳴;也可以進行教學情境法,來讓學生感悟,主要通過教學內容,精心布置情境,讓學生們都能融洽到情景中;還可以利用傳授的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在思維里產生感悟。
五、語文教師轉變教學行為,那如何去備好課
語文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必須根本轉變,這樣才能主動適應並投入新課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實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然而,以學生為中心,意味著教師轉為合作者,那麼一堂課,教師如何去備課,如何去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去主動尋找問題。
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教師由權威變成合作者,那麼教師跟學生是平等關系,在學習中,備課中,可以去參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根據學生的學習個性去發現問題,通過課堂的組織,並引導學生發現並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產生興趣與個性,這樣大大加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化,運用多種教學模式,讓學生找問題,可以同學提,老師提,再一起解決;還可以通過利用學生最感興趣的字、詞、句、畫等入手,讓學生產生興趣,在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六、課堂新用語的運用機械化,從教材難引到實踐
新課改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要以教材帶領學生走向自然和社會,然而就在課堂中經常出現一句課堂口頭語「你們讀懂了什麼」,從這句話中,我們就知道還是不能走出「教教材」,新課程的教材,使我們在課堂提問下,學生無語。我們是想讓學生弄懂教材,並從教材中引發到現在生活中去,而往往教師們還是拘謹於教材,不敢突破。還由於學生在現在生活的閱歷和社會接觸較少,讀課外圖書也有限,也很難去領悟教材,甚至一些關鍵詞、句難以表現出來。真正樹立為學生而教,根據學情而教,使學生讀有所感,思有所啟,練有所得,學有所獲,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思想交流、情感溝通、生命對話的場所。教學要沉下心來咀嚼教材,發現、選取典範語段、欣賞點評;要開掘出蘊涵於母語中優秀的民族文化;對課文的主體特點、語言特色應瞭然於胸,還要自己准備好課文的相關知識、背景資料,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生能自己收集信息最好。這樣,在教學中才能得心應手發揮信息調控的功能。
語文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學得聰明一些,靈氣一點,當然,新課程所蘊涵的新思想、新理念,也給我們前所未有的沖擊,給我們帶來困惑,但新課程所構建的理想未來,正是需要我們帶來困惑去實踐,去探索,去創造。

⑹ 如何解決老師教學問題

說實來話人家是老師,咱不能來硬自的,咱就來軟的,你們可以私下聯系同學給老師寫信啊、發簡訊啊、QQ啊什麼的,總之就是告訴他知道他的良苦用心,可是學習還要靠自己的自學,外界給的壓力大,好處多餘壞處,建議老師因材施教

試試吧

⑺ 《教師怎樣解決課堂教學問題》讀書體會

怎樣的教學是有效教學呢?就是說預期的目標與結果是否在教學活動中實現和出現。教師的教,是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教師教的行為出來以後,需要考察是否引起期望的學生行為,比如你向學生提出一個需要思考和回答的問題,學生思考沒有,有沒有學生起來響應你、回答你的問題。如果學生思考了,或者學生起來應答了,說明你的行為是有效果的,如果學生無動於衷,根本沒有反應,你的這個教的行為就是無效的。 我們要追求教學效益,不單純是教學方法或教學手段的更新和調整,而是在先進的教育理念支持下整體改進課程設計和教學實施,它需要系統設計的思想和整體改進的觀念。追求「有效」需要教師時刻反思「是否有效」「怎樣更有效」。它要求教師對現有教學時刻處於一種「不滿意」的審視狀態,不斷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採取有效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學效益。它需要採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及時獲取教學反饋信息,加強教學活動監控,以保障教學質量和效益。「有效」既是一種理念,又是一種「策略」。作為一種理念,「有效」始終致力於教學效益的提高。作為一種策略,它表現為教學者為提高教學效益而採用的一系列具體的方式。具體地說,它落實在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與改進三個階段,而且每個階段都以相應的策略和具體方式來支撐。要實施有效教學,其教學行為一般需要滿足三個要求:一是教師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二是要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學生才能有意識地主動參與。三是採用易於學生理解的方式,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需要藉助一些技巧,如重復、深入淺出、抑揚頓挫等。如果教師在講課時不具備這些條件,即使教師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學。 生成是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教師既不能被預先的規定限制自己的教育智慧,也不應該用僵化的形式作用於學生,用預先設定的目標僵硬地規定學生、限定學生。沒有預設課堂教學將失去目標和方向,有序、有效的課堂也就成了一句空話;沒有生成,課堂又將失去靈動,課堂將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刺激,使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發揮。要精心地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要精心地選擇學習材料,創造性地重組教材,使知識的結構更緊密地吻合於學生的認知結構,使學生能夠發現,能夠提出問題。要精心地設計富有思考性、挑戰性的問題,確保生成的智慧含量。老師提出的問題本身有利於學生展開,有利於學生思考。要精心地選用學習方式。預設應力行簡約,要有較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預設的教學環節不宜多,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發展空間,老師的精力應放在關注學生的活動中,放在學生的思維上。教學環節多了,教學內容滿了,就必然不敢也不可能將精力用在關注學生活動和學生生成上。 精彩的生成是教師的機智把握和即興創造,它既需要教師長期實踐積累的教學技巧,又需要教師充滿激情與智慧的超越,精彩的生成涌動著生命的靈性,閃現著智慧的靈光。

閱讀全文

與教師怎樣解決課堂教學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