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白族教學樓

白族教學樓

發布時間:2021-01-28 00:45:34

① 白族的資料

聚居於點蒼山下、洱海之濱的白族人民,在生活習俗和服飾等方面,一直保持著本民族鮮明的傳統特點。白族男女普遍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為重。

大理地區的白族男子喜纏白色或藍色包頭,多穿白色對襟上衣,外套黑領褂,下身穿寬桶褲,系拖須褲帶,有的還喜佩帶綉有美麗圖案的掛包。

其他一些地區的白族男子,則又喜歡頭戴瓜皮帽,穿大襟短上衣,外套羊皮領褂或數件皮質和綢質的領褂,謂之「三滴水」。顯得敦厚英俊,灑脫大方。

(1)白族教學樓擴展閱讀:

白族的雕刻藝術聞名於世,主要體現於石雕和木雕。石雕以劍川石鍾山石窟和大理國經幢為代表。開鑿於南詔大理國年間的劍川石鍾山石窟是中國南方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之一,享有「西南敦煌」的美譽。大理國經幢,又名「地藏寺經幢」。

經幢造型優美,雕刻技術精湛,具有密宗佛教造像的特點,被譽為「滇中藝術極品」。白族木雕主要運用於宮廷廟宇、民居建築的裝飾上,尤以劍川木雕最為出名。北京人民大會堂雲南廳的堂門和木雕屏風就是出自劍川木匠之手。

唐代建築的大理崇聖寺三塔,主塔高近六十米,分十六級,造作精巧,近似西安的小雁塔。劍川石寶山石窟,技術嫻熟精巧,人像栩栩如生。它具有我國石窟造像的共同點又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在我國石刻藝術史上佔有很高的地位。

② 白族創造了哪些建築物的圖片

白族的住宅建築多為磚木結構的瓦房。平房結構多以「三房一照壁」為主,少數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排架」(以一排柱子為主的屋架叫排架)承重,四柱落地。左右後三方用土基牆圍護,前面及中央用木料板為隔,山牆到頂,屋面挑出,有防止鄰居火災波及作用。在「排架」間和樓板照面下面,前後均有一根通穿的枋,當地叫做「穿枋」,是白族木工一項很出色的創造。「穿枋」把整所房子的「排架」聯成一個整體。與照面枋、檐口掛枋和落地枋相互作用之後,剛度很大,具有很高的抗震能力。

大理是個多風地區,每年出現大風日數既多,風力又強,尤其下關一帶,每秒鍾最大風速可達四十米左右。在與自然作斗爭中,白族勞動人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常年多是偏西的風向,他們就將主房的布局坐西向東,門窗都開在向東那面,風從屋後吹來,自然不易進入室內。白族建築的照壁比較高大,主房、廂房和廳房一般是層高均等,不分主次,充分起著互相屏障的作用,由於從房屋坐向,平面組合到主面處理,都為避風步步築防,所以不為勁風所煩擾。門 樓裝飾的種類通常包括泥塑、木雕、彩雲、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磚和青磚等,組成一座中角飛檐、花枋精巧、斗拱重疊、玲挑剔透、雄渾穩重和美觀大方的綜合藝術的建築。白族這種門樓,不僅造型富於我國傳統的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築的布局結構上也獨具風格。如在花坊、照壁、天花板以及門窗上均雕有人物、花卉、山水和鳥獸,組成雙鳳朝陽、二龍搶寶、百鳥朝鳳等圖案。門樓各部位系用鑿榫卯眼相接,一般不使用鐵釘,卻又連接得十分牢固。花櫛和斗拱.的布局與安裝,縱橫交錯,支承挑檐,結構精巧嚴謹,造形簡潔大方。遠遠望去,給人一種既均衡對稱又美觀和諧的感覺。

③ 白族建築 白族民居的建築形式是什麼樣的

白族建築:

雲南大理白族聚居區的住宅都建有門樓,以喜洲門樓最佳。通常採用中原殿閣造型,飛檐串角,但多用石灰塑成或磚瓦壘砌。除大門瓦檐裙板和門楣花飾部分用木結構外,余以磚瓦結構為主。木質部分鑿榫鉚眼相結合,與磚瓦部分錯落有致,精巧嚴謹。樓面以泥塑、木雕、彩畫、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磚等組織成豐富多彩的立體圖案。

四合五天井由四棟帶廈房屋組成,有四個院落,其中四棟房屋中間的院落最大,每兩房子相交各有一個漏角天井,共四個,較小,故稱「四合五天井」。房子都為三間兩層樓房,正房較高。漏角天井都有耳房,有兩層。除大門外,有的人家習慣用一個漏角天井做人口小院,再在廂房山牆上開二門通達廂廓。在洱源、鄧川等地區,還將正房漏角的樓房作鋪子,面向街道,大小門可出入。在劍川、鶴慶等地區,有的將大門開在廂房次間上,以便安排寬敞的門廓。其他各地除無照壁外,與「三房一照壁」相同,注重內部裝修.]兩房一耳又稱兩向兩房,即由兩方帶廈的房屋組成,一般正房向東,耳房問南,和相對的照壁與圍牆組成院落。在兩房相交處有一個漏角天井,沒有房屋的兩邊,多以正房相對的一邊做照壁,耳房相對的一邊做圍牆(或蓋簡易房子作畜廄和廚房),組成三合院或四合院。

一房三牆即由一方帶廈的房屋和三面圍牆組成院落,房屋左右兩邊各有漏角一個。這類民居主要為人口較少或經濟力量單薄的人家所建。另外,居住在城鎮的沿街居民,建築房屋時,常以沿街一面的房屋做鋪面。經營土雜百貨或開飯館,其房屋建築形式均採取上述幾種形式。

④ 白族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是

雲南省大理市喜洲鎮的白族民居,是白族民族建築中最有代表性的!

⑤ 白族居住的房子叫什麼

吊腳樓等。
白族住屋形式,壩區多為「長三間」,襯以廚房、畜廄和有場院的內茅草房,或容「一正兩耳」、「三方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廚房、畜廄俱各分開。山區多為上樓下廄的草房、「閃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覺的地方常連在一起。
大理喜州、海東一帶有的民居建築還有泥塑,造塑多為龍鳳、古瓶、花卉。照壁即瓦頂飛檐的粉牆,是建築中藝術裝點最集中的地方,多用凸花青磚組合成豐富多彩的立體圖案,各組中心再作粉畫,或鑲嵌自然山水圖案的大理石。有的在兩邊塑魚,以示穩固。照壁腳下常砌花壇,花香四溢,怡靜幽雅。照壁與正房和兩側樓房構成三坊一照壁的格局。此外,更高級的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套院建築,其木雕、石刻、粉畫就更為集中突出。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築藝術的一大景觀

⑥ 白族建築的介紹

白族建築。雲南大理復白族聚制居區的住宅都建有門樓,以喜洲門樓最佳。通常採用中原殿閣造型,飛檐串角,但多用石灰塑成或磚瓦壘砌。除大門瓦檐裙板和門楣花飾部分用木結構外,余以磚瓦結構為主。木質部分鑿榫鉚眼相結合,與磚瓦部分錯落有致,精巧嚴謹。樓面以泥塑、木雕、彩畫、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磚等組織成豐富多彩的立體圖案,富麗堂皇,古樸大方。

⑦ 白族民居特點

白族住屋形式,壩區多為「長三間」,襯以廚房、畜廄和有場院的茅草房,或「一正兩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廚房、畜廄俱各分開。山區多為上樓下廄的草房、「閃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覺的地方常連在一起。

白族崇尚白色,其建築外牆均有白色為主調.就從院落布局、建築結構和內外裝修等基本風格來看,白族民居與中原民居建築有著傳統 上的承襲。由於自然環境、審美情趣上的差異,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顯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 色。

白族四合院與北京四合院為例作大致的比較,首先從主房的方位來看,北京四合 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為貴;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東,這與大理地處由北向南的橫 斷山脈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壩子的特點有關,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東。

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層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兩層。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兩耳"、"兩房一耳"、"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馬轉角樓"等。採用什麼形式,

由房主人的經濟條件 和家族大小、人口多寡所決定。白族民居的大門大都開在東北角上,門不能直通院子,必須 用牆壁遮擋,遮擋牆上一般寫上"福"字。

(7)白族教學樓擴展閱讀

白族是中國第15大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湖南等省,其中以雲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慶市等地也有分布。

白族有本民族語言,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漢文自古以來一直為白族群眾通用。白族在藝術方面獨樹一幟,其建築、雕刻、繪畫藝術名揚古今中外。在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與周邊的各民族相互往來,創建了燦爛的經濟文化。

白族是一個聚居程度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馬三大支系,受漢文化影響較深。

文化習俗

白族熱情好客,先客後主是白族待客的禮節。家中來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禮。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則需滿杯,他們認為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受到白族人熱情的款待,應說聲挪衛你(謝謝你)來表示你的謝意和感激之情。

尊敬長輩是白族的傳統美德。見到老人要主動打招呼、問候、讓道、讓座、端茶、遞煙。起床後的第一杯早茶要先敬給老人。吃飯時要讓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動筷子。在老人面前不說臟話,不準蹺二郎腿。一些山區的白族,家庭成員各有比較固定的座位,一般男性長輩坐左上方,

女性長輩坐右上方,客人和晚輩坐下方和上方。白族人家的火塘是個神聖的地方,忌諱向火塘內吐口水,禁止從火塘上跨過。白族人家的門檻也忌諱坐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婦女從上面跨過。家庭內忌諱戴著孝帕的人進入,認為這樣會給家庭帶不潔。

⑧ 白族的屋子是怎樣一種形式

白族住房的基本形式,有「長三間」、「一正兩耳」、「四合五天井」

大理在歷史上曾一度成為雲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早在幾千年前,白族同胞就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民居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種建築文化。
白族同其他民族一樣,最喜歡裝點和美化自己的居室,特別是對民居的布局和外部的裝飾格外講究。以大理洱海周圍的白族民居為例,其建築形式是根據本民族的經濟條件來決定其格局,以吉祥的寓意來設計的。一般的白族民居以主房和廂房、對廳*9穴或照壁*9雪圍成一封閉式庭院,最有代表性的有「一坊一廊」、「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進兩*9穴三、四、五*9雪院」等。所謂「坊」指的是三間兩層的一個建築單元:「一坊一廊」是由一坊帶兩間瓦房組成的小院。「三坊一照壁」是由主房和兩側廂房及照壁*9穴即大院無房的一面,用牆圍住*9雪組成。「四合五天井」是由主房、對廳、兩側廂房圍成四合大院,除大院外,四角築有四個小院,組成大小五個天井。「一進兩*9穴三、四、五*9雪院」是由一個三坊一照壁的院和一*9穴兩、三、四*9雪個四合五天井的院子組成,也稱「六合同春」。
白族民居一般均為木質結構,基礎全都用大青石塊壘砌而成。樓房為兩層,底層多為住房,上層多用來儲藏糧食等雜物。樓房正柱由直徑半米左右的大圓木做成,柱底部以大圓石鼓支墊,整棟房屋後壁沒有窗戶,僅在四合院內開窗,也沒有後門,這樣設計是為避免到家的財氣從後窗或後門跑走,樓層在靠天井面均建有走廊,四通八達。在正樓與兩側樓的連接處,有一約6平方米至12平方米的小天井。院門一般建在整座屋子的右邊。院內正面的板壁、柱子、坊頭均飾有雕塑、彩繪,花紋有茶花、梅花、菊花、纏枝連等,獸紋有龍、鳳、虎、豹等,置身其中,恍惚進入一個藝術長廊。
白族民居最有特色的是門樓和照壁。門樓有木製結構、磚石結構及純白大理石結構。飛閣翹檐,多檐重疊,頗顯藝術匠心。整個門樓做石刻木雕、硃色油漆、粉墨彩繪、泥塑書法、鑲花貼金於其上,並飾以山川、花鳥、龍鳳等彩繪和雕塑,大門兩側置一對純白大理石獅子,金光耀眼,氣勢雄渾。照壁呈廡殿式瓦面,四角上翹,壁上抹白灰,飾以彩繪、書法。瓦檐下方圖案為「萬」、「工」、「弓」、「米」等圖形,以增強建築空間和加大層次,使庭院和諧、大方、美觀。
在洱海方圓的幾十里,到處都築有「城廊村邑」、「村邑連甍」的白族民居,近看清秀典雅,遠眺雄偉壯觀。就地域而論,整個民居從選址到始建至完工,無不體現出集水文、氣象、地質、環境、建築、藝術、民俗等學科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如果說,大理是一曲動人的樂章的話,那麼白族民居就是這曲樂章里的音符。
是不是有些跑題了?

⑨ 白族的建築特點是什麼

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築藝術的一大景觀。
與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來從事水稻為主的農業生產。定居是農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徵 ,因此,注重居住條件就成了白族最傳統的生活方式。在客籍和土著雜居的地方,過去曾有 這樣的俗語流行:說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則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 是白族人節衣縮食到了傾其所有也要建造起結實舒適的住宅,而客籍人即便是住在簡陋的茅草房裡,吃食卻毫不馬虎,茅草房裡經常油味飄香。在舊時代,建蓋一所像樣一點的住房, 往往成了白族人花畢生精力的大事。他們追求住宅寬敞舒適,以家庭為單位自成院落,在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飯、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儲備糧食、飼養牲畜等作用。
大理石頭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廣泛採用石頭為主要建築材料。大理民間有"大理 有三寶,石頭砌牆牆不倒"的俗語,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點。石頭不僅用在打基礎、砌牆 壁 ,也用於門窗頭的橫梁。這種用材的特徵沿襲的是南詔時的建築方式。據記載,南詔的民居 建築就是"巷陌皆壘石為之,高丈余,連延數里不斷"。
就從院落布局、建築結構和內外裝修等基本風格來看,白族民居與中原民居建築有著傳統 上的承襲。由於自然環境、審美情趣上的差異,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顯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 色。現在以白族四合院與北京四合院為例作大致的比較,首先從主房的方位來看,北京四合 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為貴;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東,這與大理地處由北向南的橫 斷山脈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壩子的特點有關,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東。其次,北京四合院 的住房大多是一層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兩層。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兩耳"、"兩房一耳"、"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馬轉角樓"等。採用什麼形式,由房主人的經濟條件 和家族大小、人口多寡所決定。白族民居的大門大都開在東北角上,門不能直通院子,必須 用牆壁遮擋,遮擋牆上一般寫上"福"字。
白族一切建築,包括普通民居,都離不開精美的雕刻、繪畫裝飾。
木雕多用於建築物的格子門、橫披、板裾、耍頭、吊柱等部份。卷草、飛龍、蝙蝠、玉兔, 各種動植物圖案造型千變萬化,運用自如。更有不少帶象徵意義的,如"金獅吊綉球"、" 麒麟望芭蕉"、"丹鳳含珠"、"秋菊太平"等等情趣盎然的圖案作品。白族木雕巧匠們還 特別擅長作玲瓏剔透的三至五層"透漏雕",多層次的山水人物、花鳥蟲魚都表現得栩栩如生。
"粉牆畫壁"也是白族建築裝飾的一大特色。牆體的磚柱和貼磚都刷灰勾縫,牆心粉白,檐 口彩畫寬窄不同,飾有色彩相間的裝飾帶。以各種幾何圖形布置"花空"作花鳥、山水 ,書法等文人字畫,表現出一種清新雅緻的情趣。
富於裝飾的門樓可以說明白族建築圖案的一個綜合表現。一般都採用殿閣造型,飛檐串角, 再以泥塑、木雕、彩畫、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磚等組合成豐富多彩的立體圖案,顯得富 麗堂皇,又不失古樸大方的整體風格。
白族很講求住宅環境的優雅和整潔。多數人家的天井裡一般都砌有花壇,種上幾株山茶、 緬桂、丹桂、石榴、香椽等喬木花果樹。花壇邊沿或屋檐口放置蘭花等盆花。種花愛花是白 族的傳統美德。

⑩ 白族庭院的建築有什麼特點

與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來從事水稻為主的農業生產。定居是農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徵 ,因此,注重居住條件就成了白族最傳統的生活方式。在客籍和土著雜居的地方,過去曾有 這樣的俗語流行:說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則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 是白族人節衣縮食到了傾其所有也要建造起結實舒適的住宅,而客籍人即便是住在簡陋的茅草房裡,吃食卻毫不馬虎,茅草房裡經常油味飄香。在舊時代,建蓋一所像樣一點的住房, 往往成了白族人花畢生精力的大事。他們追求住宅寬敞舒適,以家庭為單位自成院落,在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飯、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儲備糧食、飼養牲畜等作用。
大理石頭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廣泛採用石頭為主要建築材料。大理民間有"大理 有三寶,石頭砌牆牆不倒"的俗語,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點。石頭不僅用在打基礎、砌牆 壁 ,也用於門窗頭的橫梁。這種用材的特徵沿襲的是南詔時的建築方式。據記載,南詔的民居 建築就是"巷陌皆壘石為之,高丈余,連延數里不斷"。
就從院落布局、建築結構和內外裝修等基本風格來看,白族民居與中原民居建築有著傳統 上的承襲。由於自然環境、審美情趣上的差異,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顯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 色。現在以白族四合院與北京四合院為例作大致的比較,首先從主房的方位來看,北京四合 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為貴;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東,這與大理地處由北向南的橫 斷山脈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壩子的特點有關,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東。其次,北京四合院 的住房大多是一層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兩層。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兩耳"、"兩房一耳"、"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馬轉角樓"等。採用什麼形式,由房主人的經濟條件 和家族大小、人口多寡所決定。白族民居的大門大都開在東北角上,門不能直通院子,必須 用牆壁遮擋,遮擋牆上一般寫上"福"字。
白族一切建築,包括普通民居,都離不開精美的雕刻、繪畫裝飾。
木雕多用於建築物的格子門、橫披、板裾、耍頭、吊柱等部份。卷草、飛龍、蝙蝠、玉兔, 各種動植物圖案造型千變萬化,運用自如。更有不少帶象徵意義的,如"金獅吊綉球"、" 麒麟望芭蕉"、"丹鳳含珠"、"秋菊太平"等等情趣盎然的圖案作品。白族木雕巧匠們還 特別擅長作玲瓏剔透的三至五層"透漏雕",多層次的山水人物、花鳥蟲魚都表現得栩栩如生。
"粉牆畫壁"也是白族建築裝飾的一大特色。牆體的磚柱和貼磚都刷灰勾縫,牆心粉白,檐 口彩畫寬窄不同,飾有色彩相間的裝飾帶。以各種幾何圖形布置"花空"作花鳥、山水 ,書法等文人字畫,表現出一種清新雅緻的情趣。
富於裝飾的門樓可以說明白族建築圖案的一個綜合表現。一般都採用殿閣造型,飛檐串角, 再以泥塑、木雕、彩畫、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磚等組合成豐富多彩的立體圖案,顯得富 麗堂皇,又不失古樸大方的整體風格。
白族很講求住宅環境的優雅和整潔。多數人家的天井裡一般都砌有花壇,種上幾株山茶、 緬桂、丹桂、石榴、香椽等喬木花果樹。花壇邊沿或屋檐口放置蘭花等盆花。種花愛花是白 族的傳統美德。

閱讀全文

與白族教學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