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談談如何在課程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包括實施素質教育應該處理好哪些關系,教師如何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落實素質教育思想的要求等 ?
教育是以培養和造就人才為目的。進入21世 紀,如何培養適應新世紀所要求的新型人才是當前 教育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21世紀人類將面臨著
多方面的激烈競爭,日新月異的科技信息競爭、飛速 發展的經濟競爭以及綜合國力的競爭,歸跟到底是 人對丫肉競爭。站在21世紀的制高點,誰有高素質的
人才,誰就能搶盡先機,誰就能穩操勝卷。因此,21世 紀的中學化學教學,已不僅僅是關心提高學生的知 識水平問題,而應特別關注的是每一位學生各方面
素質的培養
一、處理好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 「學」關系
教學過程是教和學兩過程的有機統一。現代學 習,心理學認為「以學論教」是化學教學的一條新的教 學原則.這就要求我們樹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
體,樹立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教師在教學中如何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這幾 乎是所肩「教師的口頭禪,但由於受舊的教學思想的
束縛,在實際教學中放不開手腳,總是懷疑學生的基 礎知識和能力,懷疑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精神,以 至於目前仍有相 當一部分教師重教輕學,而忽視對
他們學法的指導。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一個思字道出了 方法上指出教法的真諦。教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 「導」上,「導」是開導、引導、疏導,而不是以教師為主
體來行使權力,強迫學生來接受知識,或者是主宰課 堂45分 鍾,搞滿堂灌填鴨人。教的主導作用只有通 過調動學生「學」的自覺性、積極性才能充分發揮,因
而在教學中,引導他們自覺地動腦、動口 、動手大膽化的 探索。勇於發現提出問題並發表自己的見解,學校的 主體是學生,教學質量的好壞應由他們來體現。教師
的教是外因,通過學生的學內因才起作用,自覺性、 主動性就是內問起變化的反映,是在明確學習任務, 了解學習意義的情況下產生的,是學習責任感和學
習興趣的綜合體現。只有自覺主動的學習,才能產生 最佳的精神狀態,才能愉快地創造性地進行學習,才 能深刻理解所學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才能真正成
為學習的主人。
二、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
現代教學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交給 他們學習的方法,培養和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學生 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終生受益。特別是在知識
爆炸的今天,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汲取知 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三、處理好發展智力因素和培養非智力因素的關系
學生的智力發展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既有 直接與認識過程的感覺、知覺、想像、記憶和思維等 智力活動構成的操作系統。又有動機、興趣、意志和
性格等非智力心理品質構成的動力系統。兩者在學 習生活中.共同起著促進和協調作用,學牛成績的好 壞,智力因素固然起著重要作用,但是非智力因素也
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有時甚至起著決定性的作甲:。 如今,在化學教學中只重視智力因素,忽視非智力因 素的現象仍普遍存在,這也是造成學生成績兩極分
化的一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必須樹立智力因素與非智 力因素並重的觀念。
四、處理好結果與過程的關系
現代教育思想認為,化學教學是化學思維活動 的教學,應著眼於活動的過程,而不是活動的結果。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較為突出,
這對培養學生的能力是十分不利的。
五、處理好課內與課外的關系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內教師要 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形式,完成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各 項教學內容,但課堂教學不是唯一的渠道。學生的課」
外空間很大,要充分利用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帶領 他們走出課堂,走出·校園,組織他們參加課外興趣小 組,收聽專題講座和專題報告,閱讀科普讀物,上網
學習以及參加社區服務、旅遊、社會調查等豐富多彩 的課外活動。教師還可根據實際情況給出一些研究 的課題讓學生進行探索。
六、處理好全面發展與發揮個性特長的關系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教學必須堅持全體性和全面性,即教育的對象是全體學生,重視每個學生的發 展,同時還要全面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
化、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 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逐步養 成良好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習慣,為他們創設成功的 條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和發展
學生個性特長相結合,才能達到在化學教學中全面 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Ⅱ 如何在數學課堂中有效地進行素質教育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一、制定全面、科學、合理的小學數學教學目標 實施素質教育,就要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而教學活動也必然會對學生身心的每一個方面都產生影響,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結合數學教育的特點,《標准》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並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四個方面作出了進一步的闡述。從小給學生打好數學的初步基礎,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1、發展學生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技能。當前我們把解決問題作為數學課程的中心,作為數學教育的一個基本目標,在數學教學中摒棄過去那種只重視數學思維結果數學的做法,強化數學思維過程的教學。要求教師為學生創設問題的情景,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動手、動腦去探索、發現問題的答案,發展其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加強數學基本思想方法的滲透。小學中滲透的數學思想與方法主要有:化歸、組合、歸納、聯想、集合、對應等。這些思想和方法隱含在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中,它們比數學知識本身具有更強的穩定性和更普遍的適用性,因而教師要充分挖掘這些思想,緊密結合數學知識的教學進行滲透。這對學生理解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是大有裨益的。3、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數學發展到今天,其內容、思想 、方法、語言已廣泛滲透到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現代生活中,因而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從一年級起就應把數學知識的學習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觀察、分析和解決生活問題,養成主動地從數和形的角度觀察分析客觀事物的習慣。 培養學生的情感和態度。情感和態度目標既有與認識活動相關的內容與價值,又有其相對獨立的內容與價值。這樣的目標並不是一節課就能完成的,它必須通過每節課來實現,滲透在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之中。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要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來認識,它們不僅服務於、從屬於認識活動,而且有其相對獨立的內容、價值和地位,是學生基本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 要注意的是,小學數學教學目標要具體化,也就是在教學中要層層分解落實到每個單元和課時。教師在確定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時,要在研究學生、分析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師自身特點等因素的基礎上,善於選擇一節課能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務。實踐中有的教師在一節課內羅列過多的任務,結果只能使任務的完成流於形式;有的教師只重視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而忽視了其他的任務。這些做法都必然會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二、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獲得盡可能大的發展 我們在反思評價以往的教育時,都認為過去的教育過於劃一和死板,學校面對學生人數的大量增加,忽視了個人需要。素質教育強調遵循個性教育原則,也就是教育要面向有差異的每一個個體,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盡可能大的發展,達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在當前班級人數較多的情況下,要求每節課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是不現實的。可行的辦法是把學生進行適當的分層次劃分,對不同層次學生分類指導。 小學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要注意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在保證全體學生達到大綱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對學有餘力的學生要在大綱基礎上加深拓寬,讓他們有機會接觸、了解乃至鑽研自己所感興趣的數學問題,最大限度的滿足其進一不學習的需要,並注意培養其學習的獨立性、創造性。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可在速度上、難度上適當降低、放寬要求,並對其提供多種形式的幫助。 為了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就要打破班級授課制的單一教學組織形式,把班級授課與小組教學、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如何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的機會,是實施素質教育,面向全體亟需研究的一個問題。本人認為:把一個班級的學生分成幾個層次組,教師對不同組在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課堂練習等方面都區別對待。也有實驗採取分組結對方法,即兩張課桌四人為一組,四人又結成兩對,優差搭配,以好帶差。教師把任務下達到每組、每對,向學生提出雙重任務,既當學生,又做先生,好學樂教,學教相長。通過這種形式能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為每個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保證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三、重視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的主體性,一是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把學生當作認識和發展的主體,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因為學生的學習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因此,要採取各種措施激勵所有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活動。可以說,對於每一個學習主體,沒有活動就形不成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二是要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為此,教師要愛學生、愛數學,這是培養學生喜歡數學的情感媒介;要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尤其是學習困難的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以此激發他們熱愛學習的情感,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三是教師要創造性地運用有利於學生主體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的系列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調動積極性,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與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四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設必要的精神心理條件。教師要善於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在這種健康的精神心理氣氛中,能夠積極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獨立的見解。五是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思維方法,使學生能夠主動的學習,善於學習。 四、建立科學的評價制度 小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評價是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評價具有價值判斷、導向、激勵、反饋、改進的功能。充分發揮評價的諸方面的作用,全面科學地進行評價,有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首先,評價內容要全面。既重視數學知識、技能、能力的考查,又重視學習情感、興趣、動機、態度、意志品質、習慣的評價。二是評價的方式,途徑要多樣化。既重視書面考查,又重視口頭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的評價;既重視定期評價,又要在復習檢查、新知識講授、鞏固練習、獨立作業等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中,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評價;把課堂教學中的表現和課外活動、家庭作業中的表現結合起來評價。三是診斷性、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四是把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他評相結合。五是以等級制代替百分制,同時寫出診斷性、指導性和鼓勵性評語,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心理負擔,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Ⅲ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
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一門基礎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教好這門學科,對於學習其它各門學科,獲取知識,對於貫徹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德、智、體等各方面全面發展,培養「四有」人才,對於提高民族素質都有重要的意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基礎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革命。素質教育不是一種游離於具體學科之外的特殊教育模式,而是滲透於各科教學之中,而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
國家教委文任柳斌同志說「素質教育是與應試教育相對立的,它是以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和身體、心理勞動技能素質、培養能力,發展能力,發展個性為目的的基礎教育。」柳斌同志高度概括了素質教育的性質和目標。根據這個目標,學校素質教育應該使每個學生達到「學會求知,學會辦事,學會健體,學會做人」。這四項要求,中小學階段是青少年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階段,是他們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辦事,學會創造的重要階段,是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高尚好道德觀,科學的人生觀的基本階段。在這人生的黃金時段,不失時機地對他們進行素質教育,為他們將來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下面談談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的初步探討。
一、加強朗讀訓練,培養語感,加深理解。從心理學角度說語感是一種心智技能。教師採用各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產生「頓悟」之感,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去感受,去體驗,瞭然於心。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朗讀所發展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加深。」小學語文教材的絕大部分課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對於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有著重大的作用。教師要學生真正掌握語文知識,具有聽、說、讀、寫的能力,指導學生掌握朗讀的方法,讓他們會讀書,從而把書讀懂。
模仿是少年兒童的天性。因此,指導學生掌握朗讀課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范讀。我們在語文教學時,可以通過范讀,教給學生正確的語音、語氣和朗讀速度,使學生對課文形成初步的認識。尤其是新課教學時,教師在范讀之前提出幫助理解課文的大意。教師在范讀時的語音、語調和富有表情的神態都會深深引著學生,使學生在聽時產生共鳴,受到感染,加深印象,從而體會了文章的含義。如教學《凡卡》一課,我根據文字淺意明,感染力強的特點,採用「寓講於讀」的教學方法。首先,我以范讀來激發學生的感情,當我讀到「親愛的爺爺,發發慈悲吧,我再也受不住了!……的時候,語調凄切,淚如泉涌。再往下讀「我給您跪下了,我會永遠為您禱告上帝,帶我離開這兒吧,要不,我就要死了!……」這一段時,我聲音嘶啞,泣不成聲,正如文中所寫凡卡此時的神情動作:「拿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才繼續往下讀。此時,學生從我的范讀中進入了文中的意境。彷彿看到了凡卡懇求,泣求到瀕臨絕境而跪地哀求的凄慘形象。學生們竟無法自製,抽泣起來,個別學生甚至失聲痛哭。范讀完,我等學生的心情稍微平靜下來,就言不絮煩讓學生默讀課文,理解內容,並把凡卡斷斷續續寫給他爺爺的信連起來自由朗讀,加深體會。最後我指名朗讀,檢查效果,許多學生都能從聽到讀體會了文章的思想感情、達到了教學目的。
教師要根據課文表達了思想感情不同,指導學生採用不同的朗讀方法,學生掌握了朗讀基本功,口頭表達能力自然而然也得了提高,在日常的語言交流或參加演講的表達能力都會很大提高,自然理解能力也會大大提高了。
二、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發展智能。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另一個措施,就是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千方百計地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能力。「智力」指人的聰明度;能力屬心理學范疇,指辦事的本領。有的人智力發展較早,有的人發展較遲些;有的人能力較強,有的人差些。素質教育研究的是每個學生的身心特點,用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發展規律的辦法對他們進行教育引導。因材施教,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不但要研究孩子們的共性,還要研究孩子們的個性,使他們各得其所。課文課程是根據學生年齡特徵,根據不同認識事物的規律編排的,相當一部分內容是培養學生能力,開發智力的,教師應憑借這些教材對學生進行智力開發和能力培養訓練,並根據學生個性差異,有的放矢輸導,使之各有所進。
如四年級的課文《大森林的主人》、《田忌賽馬》,三年級課文《做風車的故事》、《撈鐵牛》等課文都旨在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大森林的主人》講雨後翻船,獵人動腦筋想辦法克服了「冷」「餓」「累」的困難,而作者卻面對困難束手無策。教學教師要抓住這一點,要求學生思考:假如你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像獵人一樣還是像作者一樣?或者還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些困難?讓學生充分地討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後引導學生理解獵人說的話:「在大森林裡,你不能像個客人,得像個主人。只要肯動腦筋,一切東西都會拿來用。」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遇到困難只要動腦筋想辦法,不要有依賴思想,不存在僥幸心理,要有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勝利一定屬於強者,屬於聰明人。
《田忌賽馬》中的孫臏為什麼那麼厲害?那樣有絕招?《撈鐵牛》中懷丙和尚也那麼行,想那麼好的辦法拖回鐵牛?《做,風車的故事》中卡特為什麼說不出風車會轉的道理?這些都是訓練學生開動腦筋發展智力的好課題。教師要認真設計好教學過程,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力爭取得好效果,不滿足於字詞名段篇的訓練,要啟發學生鑽研教材蘊含的哲理,鼓勵學生發散思維,不拘泥於「雪化了變成了水」的常規,激勵學生更上「雪化了是春天」的一層樓。
總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和培養一代高素質的跨世紀人才,是時代賦於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也是黨和國家對廣大教師的殷切期望。我們每一位教師應站在時代的前列,不斷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為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正因如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徹底轉變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個性差異,讓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Ⅳ 如何在教學中提高素質教育
國家教委《關於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出:「要面向全體學生,承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要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創造的能力以及生存與發展的能力打好基礎。」可見素質教育的目標蘊含著深刻的人文傾向,順應了當代國際教育人文化的潮流。
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可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全」,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全面性」是素質教育一個最為顯著的特徵,「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是對素質教育「全面性」的表達。基礎教育首先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使全體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和提高,這也是對素質教育「全面性」的闡述。二是「新」,即在新時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新要求。
素質教育內涵的核心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反映了新世紀大教育的時代要求,同時也體現了未來終身教育對人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素質教育把提高國民素質為基本目標和根本宗旨,一是要從教育內部自我完善、自我評價的局限中解放出來,傾聽時代的呼喚,關注國家民族的命運,做到把人的自身發展要求同國家社會發展的要求結合起來,把教育內部自我評價同社會評價結合起來。二是要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標准,探索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把實施素質教育作為建設高質量教育的過程,也就是把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作為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把素質教育從基礎教育階段擴展到整個教育系統,成為中國教育走向21世紀的一面旗幟。三是要把實施素質教育作為社會系統工程,推進教育內部和外部相配套的整體改革。要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學習,更新理念,全心全意實施素質教育
教學思想是教育思想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是教師教學活動的靈魂和統帥,正確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能夠推動教育事業健康地發展;不正確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會給我們的教育事業帶來損失,會給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損害。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素質教育的思想,但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取得共識。比如現在有幾種說法,一種是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沒有什麼不同。理由是素質教育也要考試,「應試教育」也講素質;第二種是大同小異,或小有差異。認為「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有一點差異,差異就是少一點活動,少一點音樂和體育,所以不必做什麼大的改動,加一點就行了,對「應試教育」作點修補就可以了;第三種是「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是互相滲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說我是「應試教育」我就是「應試教育」,你說我是素質教育我就是素質教育。於是把升學率的經驗改一改,貼個標簽,就成了素質教育的經驗;第四種是素質教育重要,「應試教育」也很重要,二者同等重要。實際上,這些看法是要混淆「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差別,盡量把「應試教育」說成是素質教育,如果都這樣搞,那實施素質教育很容易,貼上標簽,全國一下子都是素質教育了。
然而,當前小學教學偏重智育,忽視德育美育;偏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的思考力、想像力、創造力的培養;偏重教師權威,片面強調共性,無視學生的個性、感情、興趣、愛好、差異和人格;偏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包辦學習過程,無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壓抑學生的自主性。長此下去,將使學生馴服奴化,人格失調;思維定勢,不善思考;盲目崇拜,不敢懷疑;因循守舊,不能創新;缺乏闖天地、擔風險的勇氣,喪失獨立生存、應付挑戰的競爭力,這些都與素質教育的目標格格不入。
因此,發揚「尊重人格、尊重差異、思想自由、個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發展」的人文主義精神,推進小學教學人文化改造,培育自尊自強自立的有獨特個性、有完善人格、有創造精神、敢於標新立異的人才,是當前教育變革的一項新課題。
轉變教學思想的關鍵在於努力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全面主動地發展,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體質體能、審美情趣、勞動技能和個性心理等方面的素質。所以,轉變教學思想是小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那麼,小學教學該樹立怎樣的素質觀呢?眾所周知,國家人才素質的提高,中華民族素質的提高,是關繫到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國家教委在《關於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小學教學工作要循學生的特點和社會發展的要求,要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教師要不斷端正教學思想,滲透素質教育」。這不僅為小學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而且明確指明了小學教學應該樹立的素質觀。
二、少些包辦,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競爭激烈、優勝劣汰的新世紀。誰善於學習,誰就擁有未來;學會學習,就是學會競爭、學會生存。長期以來,小學教學重教輕學、重「主導」輕「主體」的現象已使學生的主體性受制於教師的主導作用,造成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低下,面臨失去競爭力的危險。因此,必須改進小學教學,使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辯證地統一起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學會求知。
眾所周知,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也必須做到「目中有人」。就課堂教學而言,這個 「人」無疑就是全體學生。因此,作為小學老師,在授課時應面向全體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調動他們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盡其能。然而應試教育的誤區就在於,一方面,施教者未能完全明白這一點,只強調了自己的主導地位,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教學方法是滿堂灌、一家言,久而久之,學生只是接收器、盲從者,談不上應用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施教者缺乏「全體」意識,注意的只是幾個學習尖子。圍繞尖子施教,針對好生發問,冷落了其它學生。這種做法大大挫傷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小學課堂教學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一改應試教育的弊端,做到如原國家教委主任柳斌同志所講的那樣: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地創設和諧的氛圍,採用靈活多變的形式,使學生在愉悅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其具體施行辦法如下:
1、形式靈活,發動全體學生參與活動
所謂「全」,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質。因此在教學上就要面向全體學生。在知識傳授上要因材施教。我們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個體,他們生活的環境不同,自身條件不同,因此在教學中不能一刀切,要做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要具有一定的層次性,使每個學生都能有腦可動,有話可說,有事可做,各有所得。人不能被動地接受來自他自身以外的刺激。有效果的學習必須具有個人的意義,使個人能在時間和環境適宜的條件下,按照他的知識和理解去行動。小學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表現是,面對全體學生,選擇靈活的教學形式,動員全體學生投入到活動中去。要讓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就要認真設計和安排活動形式。教師應按照聽說讀寫的要求,安排好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設疑點,激發學生靈感,促使人人思考,個個踴躍發言。集體活動、個體發言交替進行,要切實避免老師和幾個尖子學生反復「表演」的現象。對能力差的學生先讓他們回答淺而易懂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優秀生則讓們回答難度大一點的問題。為了促使學生人人有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老師也可採取小集體活動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後桌討論,選一代表發言。
2、教師當「導演」,培養學生的能力。
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並不是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有賴於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充分發揮。無視或輕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放任學生自流,對學生的發展是有害的。當然,強調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並不等於以教師的責任和權威去壓抑學生,而是要善於把學生的上一個發展階段和目前階段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找到自主學習的道路。因此,小學教學中教師應擺正位置,在課堂上當好「主持人,控制教學過程,控制學習方向,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當好「向導」,為學生提供探究的基本技能和工具;當好「咨詢者」,及時釋疑解惑;當好「發動機」,提供成功的機會,激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信心,鼓足學習干勁。
聽、說、讀、寫是課堂教學最基本的要求,小學教學應該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嚴格要求他們講普通話,寫規範字,並輔之以方法技巧的傳授。如練慣用普通話朗讀,要求讀准字音,掌握好語調及節奏,讀出情感韻味等。要指導學生熟悉漢字的基本筆畫,掌握字形意義。課堂上給予學生實際操作的機會,並長期堅持下去。說一口清晰流利的普通話,寫一手規范漂亮的字,不僅是學習的需要,更是交際的需要。
3、更新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
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的交流活動,是師生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過程,它包含課前准備、課堂教學和課後延伸三個階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優化教學過程對於小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有著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很好地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就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活動而言,並不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現成的知識,而是在問題和情境之中,教師去努力激發學生認知的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完成學習的過程。只有把學生真正放在主體地位上,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不能把自己作為中心,而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新的學生觀,這是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問題。
(1) 研究學生,准確放矢
研究學生,把握學生思想實際,是提高學生學習素質的關鍵,因為小學教學不僅要解決學生懂不懂、會不會的問題,更要解決學生信不信、願不願意學的問題。只有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學生,才能使教學有的放矢,提高實效,更著重了解學生的特點和生活實際,研究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接能力和思想品質的特點,了解家庭和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要找准教材與學生的結合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2)「變式」導課,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開端,恰當地破題導入,不但提出本課的教學重點,而且還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心理上的最佳預備狀態。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教材內容採取不同方法。「變式」導課,激發興趣,把學生帶入相應的情境之中,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為體會中心渲染氣氛。我常採用啟發談話,實物圖片演示,實際操作,講故事,學格言,設疑等形式導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的思維火花,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學好新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建立新的評價制度,全面落實素質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還要不要考試,要不要分數,對素質教育應如何評價?這是目前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我國基礎教育在長期教育實踐中崇尚「應試學力」,受「應試教育」影響,學校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升學率、高分數,人為的把考試作為強化教育教學的唯一手段,把文化課考試成績作為教師獎懲、評聘、進級、晉升的唯一根據,學生和學校的優劣,也以此而定乾坤。教師和學生都在為考試和分數而辛苦,其弊端和危害不言自明,而現在搞素質教育,還要不要升率,要不要追求高分數?回答是肯定的。
其實,考試絕不是「應試教育」的專利,考試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礎性環節,是評價素質教育質量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不能把教學中正常的考試與「應試教育」等同,認為反對「應試教育」就是反對考試。事實上,實施素質教育不是不要考試,而應該是分數及升學率越高越好。其一,因為教學工作始終是學校的中心任務,學校教育在全面發展的大前提下,採取科學適宜的手段,提高教育質量與升學率,定會促進學生文化素質和創新素質等方面的提高,這完全符合21世紀高質量教育的要求;其二,分數是衡量學生掌握文化知識的一個重要標志,而文化素質是人整體素質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其他素質發展的堅實基礎,對於高分與升學率,要斥止的應是「片面的」和「一味的」追求的做法;其三,就目前不少學校紛紛效仿的「等級+特長」或「合格+特長」等評價方法而言,其等級也好,合格與否也好,特長也罷,其基礎也是量化的結果。
我們對教育的評價原來基本上是分數評價,為什麼大家重視百分制?百分制評價得很精確 。現在要改變單純的分數評價,必須下大功夫。首先一點是不「唯分」。如果評價「唯分」 就和「應試教育」很難區別開來,很難劃清界線。我們的評價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新的評價制度要有新的指導思想。
關於新的評價制度,一是要對德、智、體、美、勞等各育在評價過程中的權重進行有效調控,以改變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過程中的各育之間結構性的缺失,促進受教育者全面發展;二是新的評價制度一定要簡單易行。如果太繁瑣,搞很多指標,就會很難操作。太繁瑣了就沒有生命力,推廣不開。歸根結底,素質不是考出來的,素質的提高是靠用科學的教育思想、方法去培養,去熏陶,去誘導,去推動學生主動發展的結果。不能什麼都用考試去解決問題。品德怎麼考?事實上,有的品德課很高分的人卻成了犯罪分子。思想情操、感情、意志,與人合作共事、艱苦奮斗、艱苦創業,這些都不能用考試去解決。所以,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去提高素質是不行的,還是要建立素質教育新的評價制度。
孩子們的思維是最活躍的。有個猴子掰棒子的故事,猴子掰了個棒子夾在腋下,走著走著發現個西瓜,就去抱西瓜,結果棒子就丟掉了;抱著西瓜走著走著看見一隻兔子,就去抓兔子,西瓜又丟掉了。老師問:「你們說猴子怎麼樣啊?」有的學生說這個猴子真笨,見異思遷,貪心太大,結果什麼都沒撈著。也有的說猴子永遠都不滿足現狀,總是有新追求,有新的目標,這種進取精神非常可貴。這兩種學生的回答都反映了學生的智慧的火花。為什麼一定要褒一貶一呢?
提高學生的素質,在小學教學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一個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淺見識,還需進一步學習探索,增強素質教育意識,使每位學生能主動,全面的發展。
Ⅳ 如何在小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教育是以培養和造就人才為目的。進入21世 紀,如何培養適應新世紀所要求的新型人才是當前 教育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21世紀人類將面臨著 多方面的激烈競爭,日新月異的科技信息競爭、飛速 發展的經濟競爭以及綜合國力的競爭,歸跟到底是 人對丫肉競爭。站在21世紀的制高點,誰有高素質的 人才,誰就能搶盡先機,誰就能穩操勝卷。因此,21世 紀的中學化學教學,已不僅僅是關心提高學生的知 識水平問題,而應特別關注的是每一位學生各方面 素質的培養
一、處理好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 「學」關系
教學過程是教和學兩過程的有機統一。現代學 習,心理學認為「以學論教」是化學教學的一條新的教 學原則.這就要求我們樹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 體,樹立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教師在教學中如何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這幾 乎是所肩「教師的口頭禪,但由於受舊的教學思想的 束縛,在實際教學中放不開手腳,總是懷疑學生的基 礎知識和能力,懷疑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精神,以 至於目前仍有相 當一部分教師重教輕學,而忽視對 他們學法的指導。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一個思字道出了 方法上指出教法的真諦。教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 「導」上,「導」是開導、引導、疏導,而不是以教師為主 體來行使權力,強迫學生來接受知識,或者是主宰課 堂45分 鍾,搞滿堂灌填鴨人。教的主導作用只有通 過調動學生「學」的自覺性、積極性才能充分發揮,因 而在教學中,引導他們自覺地動腦、動口 、動手大膽化的 探索。勇於發現提出問題並發表自己的見解,學校的 主體是學生,教學質量的好壞應由他們來體現。教師 的教是外因,通過學生的學內因才起作用,自覺性、 主動性就是內問起變化的反映,是在明確學習任務, 了解學習意義的情況下產生的,是學習責任感和學 習興趣的綜合體現。只有自覺主動的學習,才能產生 最佳的精神狀態,才能愉快地創造性地進行學習,才 能深刻理解所學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才能真正成 為學習的主人。
二、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
現代教學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交給 他們學習的方法,培養和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學生 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終生受益。特別是在知識 爆炸的今天,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汲取知 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三、處理好發展智力因素和培養非智力因素的關系
學生的智力發展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既有 直接與認識過程的感覺、知覺、想像、記憶和思維等 智力活動構成的操作系統。又有動機、興趣、意志和 性格等非智力心理品質構成的動力系統。兩者在學 習生活中.共同起著促進和協調作用,學牛成績的好 壞,智力因素固然起著重要作用,但是非智力因素也 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有時甚至起著決定性的作甲:。 如今,在化學教學中只重視智力因素,忽視非智力因 素的現象仍普遍存在,這也是造成學生成績兩極分 化的一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必須樹立智力因素與非智 力因素並重的觀念。
四、處理好結果與過程的關系
現代教育思想認為,化學教學是化學思維活動 的教學,應著眼於活動的過程,而不是活動的結果。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較為突出, 這對培養學生的能力是十分不利的。
五、處理好課內與課外的關系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內教師要 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形式,完成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各 項教學內容,但課堂教學不是唯一的渠道。學生的課」 外空間很大,要充分利用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帶領 他們走出課堂,走出·校園,組織他們參加課外興趣小 組,收聽專題講座和專題報告,閱讀科普讀物,上網 學習以及參加社區服務、旅遊、社會調查等豐富多彩 的課外活動。教師還可根據實際情況給出一些研究 的課題讓學生進行探索。
六、處理好全面發展與發揮個性特長的關系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教學必須堅持全體性和全面性,即教育的對象是全體學生,重視每個學生的發 展,同時還要全面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 化、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 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逐步養 成良好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習慣,為他們創設成功的 條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和發展 學生個性特長相結合,才能達到在化學教學中全面 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Ⅵ 怎樣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1.形式靈活,發動全體學生參與活動。語文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表現是,面對全體學生內,選擇容靈活的教學 形式,動員全體學生投入到活動中去。要讓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就要認真設計和安排活動形式。教師應按 照聽說讀寫的要求,安排好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設疑點,激發學生靈感,促使人人思考,個個踴 躍發言。集體活動、個體發言交替進行,要切實避免老師和幾個尖子學生反復「表演」的現象。對能力差的學 生先讓他們回答淺而易懂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優秀生則讓他們回答難度大一點的問題。為了促使學 生人人有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老師也可採取小集體活動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後桌討論,選一代表發言。如 復述課文內容、背誦課文章節、默寫詞語、討論疑點等教學內容。
Ⅶ 教學中如何積極踐行素質教育
我國的基礎教育已進入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階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日益顯著。幾年來的實踐證明,素質教育只有進入到課程改革層面,才能取得實質性成果。 1、素質教育面臨巨大阻力 社會和家長對推進素質教育的阻力很大,家長們要的是高分數,要的是升學率,有些地方黨政領導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在素質教育的推進中未能發揮積極作用,有的甚至成為推進素質教育的阻力;一些地方的學校領導及教師也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影響了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很多地方依然是「轟轟烈烈講素質教育,扎扎實實抓應試教育」。從新出台的「四川省素質教育八條規定」在各地的執行情況看,城市地方執行的較好,而縣城及鄉鎮以下農村學校則不容樂觀,一方面,學校怕實行「朝九晚五」、取消早晚自習以及周六補課後,教學時間減少了,教學質量會下降,比不上其他學校;另一方面,家長們也不理解,認為不把學生逼緊點,不補課,學習成績怎麼上得去,所以也抱反對態度;第三方面,一些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也深知,由於本地區教育資源、師資水平等落後於其他地區,要在短期內出成績只有用時間加汗水的辦法,「不管黃貓黑貓,抓到耗子就是好貓」,只要高考、中考考好了,犧牲學生的一點利益算什麼。所以,對素質教育新八條的執行也是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有的甚至提出要「創造性」地、「結合本地實際」執行素質教育新八條的規定,殊不知,追求了短期效益,出了所謂政績,卻以犧牲學生長遠發展為代價,到頭來,吃虧的還是學生和家長。 2、缺乏現代教育理念 制約素質教育推進的主要因素是「現代教育理念缺乏,人才觀、質量觀和政績觀偏失」,由於當今社會就業競爭空前激烈,人們往往把一個學校升入名牌大學、重點本科以及重點中學的指標作為衡量一所高中或初中的唯一標准,作為衡量地方政府政績的標准。這就不得不使學校改變自己的人才觀、質量觀以適應社會大眾的胃口,在整個社會思潮的巨大壓力下,也使得地方政府的政績觀失之偏頗,所以,素質教育推進難的根本原因在於整個社會群體缺乏現代教育理念和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因此,樹立現代教育理念,確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政績觀,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先決因素。 二、新課程改革的困難重重 1、考試評價制度制約新課程改革的推進 全國中小學已經全面進入了新課程,在很多地方,新課程改革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從全國層面看,縣城及農村學校佔了基礎教育的半壁江山,在這些地方新課程改革的進展如何,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全國新課程改革的成敗。對於教師和學生來說,高考和中考仍然是高懸在他們頭上的一根指揮棒。因此,考試評價制度改革對素質教育的全面有效實施至關重要。考試評價的指揮棒不變,新課程改革就容易迷失方向,素質教育就無法深入推進。而考試評價制度改革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應該如何改革,也是令眾多專家們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頭疼的事情。 2、舊的教育觀念制約新課程的實施和發展 新課程的理念、基本目標以及內容基本得到人們認可,這也是課改取得成功的地區新課程能夠順利實施的原因。但對於多數地區來說,陳舊的教育觀念依然是制約新課程實施和發展的障礙,新課程實施以來,農村學校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很多教師的教育觀念一時還難以轉變,相當一部分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方法很難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還十分突出。 3、教師培訓跟不上新課改的步伐 教師是實施新課程最直接的執行者,他們的素質直接關繫到新課程實施的效果。目前的師資水平不盡如人意,師資培訓雖然初見成效,但是還不足以達到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校本培訓是新形勢下提高教師素質的最有效的措施,可是在實施培訓的過程中卻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而難以得到很好的開展,農村學校布局分散,師資匱乏,學科專任教師培訓和組織管理相對困難,學校的設備和資料相對薄弱,不能滿足教師學習的要求,校本培訓很難使教師的理論層次得到盡快的提高。 三、對推進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 1、強化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 要使素質教育真正開花結果,必須依附新課程改革的肥沃土壤。而新課程改革要想得以順利實施,轉變領導、教師、家長以及社會的觀念非常重要。作為學校領導,積極參與新課程的改革和研究,順應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重建科學高效的教育教學管理理念;作為教師,要擺脫陳舊的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標准和素質教育理論,讓理論學習貫穿課程改革的始終,把學習研究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把學習與反思相結合起來,集思廣益,相互交流,建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新的教學理念。 2、以校本教研為核心,創新教師培訓體系。 教師的素質決定著新課程改革的成敗,制約著素質教育的正常推進,由於新課程改革已全面實施,需要參加培訓的教師數量十分龐大,全員培訓往往難以實施。為此,各學校可選送素質較好、善於學習、觀念先進的教師參加學習和培訓,回來後再組織二級培訓,確
Ⅷ 如何更好地開展課外素質教育教學
教育是以培養和造就人才為目的。進入21世 紀,如何培養適應新世紀所要求的新型人才是當前 教育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21世紀人類將面臨著 多方面的激烈競爭,日新月異的科技信息競爭、飛速 發展的經濟競爭以及綜合國力的競爭,歸跟到底是 人對丫肉競爭。站在21世紀的制高點,誰有高素質的 人才,誰就能搶盡先機,誰就能穩操勝卷。因此,21世 紀的中學化學教學,已不僅僅是關心提高學生的知 識水平問題,而應特別關注的是每一位學生各方面 素質的培養
一、處理好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 「學」關系
教學過程是教和學兩過程的有機統一。現代學 習,心理學認為「以學論教」是化學教學的一條新的教 學原則.這就要求我們樹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 體,樹立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教師在教學中如何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這幾 乎是所肩「教師的口頭禪,但由於受舊的教學思想的 束縛,在實際教學中放不開手腳,總是懷疑學生的基 礎知識和能力,懷疑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精神,以 至於目前仍有相 當一部分教師重教輕學,而忽視對 他們學法的指導。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一個思字道出了 方法上指出教法的真諦。教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 「導」上,「導」是開導、引導、疏導,而不是以教師為主 體來行使權力,強迫學生來接受知識,或者是主宰課 堂45分 鍾,搞滿堂灌填鴨人。教的主導作用只有通 過調動學生「學」的自覺性、積極性才能充分發揮,因 而在教學中,引導他們自覺地動腦、動口 、動手大膽化的 探索。勇於發現提出問題並發表自己的見解,學校的 主體是學生,教學質量的好壞應由他們來體現。教師 的教是外因,通過學生的學內因才起作用,自覺性、 主動性就是內問起變化的反映,是在明確學習任務, 了解學習意義的情況下產生的,是學習責任感和學 習興趣的綜合體現。只有自覺主動的學習,才能產生 最佳的精神狀態,才能愉快地創造性地進行學習,才 能深刻理解所學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才能真正成 為學習的主人。
二、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
現代教學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交給 他們學習的方法,培養和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學生 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終生受益。特別是在知識 爆炸的今天,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汲取知 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三、處理好發展智力因素和培養非智力因素的關系
學生的智力發展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既有 直接與認識過程的感覺、知覺、想像、記憶和思維等 智力活動構成的操作系統。又有動機、興趣、意志和 性格等非智力心理品質構成的動力系統。兩者在學 習生活中.共同起著促進和協調作用,學牛成績的好 壞,智力因素固然起著重要作用,但是非智力因素也 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有時甚至起著決定性的作甲:。 如今,在化學教學中只重視智力因素,忽視非智力因 素的現象仍普遍存在,這也是造成學生成績兩極分 化的一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必須樹立智力因素與非智 力因素並重的觀念。
四、處理好結果與過程的關系
現代教育思想認為,化學教學是化學思維活動 的教學,應著眼於活動的過程,而不是活動的結果。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較為突出, 這對培養學生的能力是十分不利的。
五、處理好課內與課外的關系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內教師要 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形式,完成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各 項教學內容,但課堂教學不是唯一的渠道。學生的課」 外空間很大,要充分利用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帶領 他們走出課堂,走出·校園,組織他們參加課外興趣小 組,收聽專題講座和專題報告,閱讀科普讀物,上網 學習以及參加社區服務、旅遊、社會調查等豐富多彩 的課外活動。教師還可根據實際情況給出一些研究 的課題讓學生進行探索。
六、處理好全面發展與發揮個性特長的關系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教學必須堅持全體性和全面性,即教育的對象是全體學生,重視每個學生的發 展,同時還要全面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 化、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 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逐步養 成良好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習慣,為他們創設成功的 條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和發展 學生個性特長相結合,才能達到在化學教學中全面 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