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行為

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行為

發布時間:2021-01-29 05:00:49

A. 怎樣用好課堂教學語言和副語言行為教育理論論

怎樣用好課堂教學語言
化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應力求做到:清楚、准確、精煉、生動。
(一)清楚
清楚是對教師語言的起碼要求。教師講課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個句子都要讓學生聽得明明白白。怎樣才能使語言清楚呢?
1.口齒清楚
教師對字、詞的發音要准確,應盡量使用普通話講課。標准流暢的普通話,會增加語言的清晰度。
2.音量適宜
教師講課的音量應以全教室每個學生都能聽清楚為准。音量不宜太大,也不能太小。若音量太大,教者、聽者都會感到吃力;若音量太小,後面的學生聽不見,教學效果肯定不好。
3.語速適中
理想的語速應給學生理解和思考的餘地。語速太慢,輸出的語言信息達不到一定的密度,學生容易漫不經心而鬆鬆誇誇;語速太快,學生來不及接受,影響教學效果。新教師的語速常常偏快,仔細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句與句之間停頓時間太短;二是每一句話中的每一個字沒有足夠的拖音時間,講話時送氣短促,給人以快而不穩的感覺。所以控制語速應著眼於控制每個字的發音時間和句與句之間的適當停頓。
當然,音量適宜和語速適中,是就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整體而言的,並不和「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相悖。教師的語言要在音量和語速大體適當的前提下,視教學需要,該輕則輕,該重則重,該慢則慢,該快則快。然而,雖輕亦能聽見,雖重卻不震耳,雖慢但不拖沓,雖快決不含糊。
4.思路清晰
這是決定語言表達有條不紊而使語言清楚的首要條件。教師備課時,必須刻苦鑽研教材思路,認真揣摩學生思路,最後形成自己的教學思路。只有思路清晰,才會有語言清楚。所以,語言的清楚依賴於思維的明晰,語言的深刻依賴於思維的深入,語言的「鮮活」依賴於思維的獨特。
(二)准確
准確地表述每一個化學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准確地剖析概念中重要的字、詞含義,是化學教師課堂教學語言准確性的重要標志。對此,有下列幾種情況需要注意:
1.抓住關鍵性字、詞重點講解
例如,初中化學中「電解質」的定義,應著重講清「或」、「化合物」等字、詞,才能使學生准確地掌握電解質的概念。在高中化學中「化學鍵」的定義,要突出「內」、「相鄰」、「強烈的」、「相互作用」等字、詞,才能使學生深刻認識化學鍵的本質。
2.准確表達多義詞在特定條件下的含義
例如,初中化學中「化合價」概念:「一種元素一定數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數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質,叫做這種元素的化合價」。在這個定義中,兩個「一定數目」雖然文字完全相同,但相化合的元素的原子數卻可能相同,亦可能不同。

B. 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幾分鍾啊

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的時間為10分鍾。面試試講環節是在答完考官規定版的問題後,在這個環節權中,考生需要按照準備好的教案進行試講或演示。試講時間為10分鍾。緊隨試講環節之後的是答辯環節,考官根據考生試講或演示的內容提出問題,考生進行回答。時間為5分鍾。

考生答辯結束後,考官依據評分標准對考生面試表現進行綜合評分,填寫《面試評分表》,經答辯小組組長簽字後,通過面試測評系統提交評分。面試成績總分為100分,考生成績由各分項得分加權累加而得。

(2)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行為擴展閱讀:

在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過程中,考生要注意調節心態,放鬆心情,面帶微笑進行,試講時聲音要洪亮,語句要連貫,語速要適中,不要有過多的口頭語,肢體語言可以有,但是不要太過頻繁。

試講如果出現與原來的備課教案不一致的地方,也不要停下來返回重講,可以在試講結束後,對考官說明自己為什麼這樣做,讓評委理解你的意圖;涉及到的重點內容突出一點到兩點,切不可面面俱到。同時還要注意,試講雖沒有學生參與,但試講還是要體現與聽課者的互動,實現師生互動,達到活躍課堂效果的作用。

C. 在課堂教學中,應掌握哪些教學技能

課堂教學技能是指運用專業知識、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的有關知識以及教學經驗,執行課堂教學的教學行為。也可以理解為是課堂教學中採用與教師特定的意圖有關系的意圖性行動。它包括動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佔主要方面的是復雜的心智技能。培養教師駕馭課堂教學技能,是增強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前提和基礎。教學技能不會在學習教學理論過程中自發產生,它必須在學習現代教學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反復訓練才能形成。
每一項課堂教學技能是有明確含義和功能;是能夠表現和觀察到的;是能夠被廣大教師所駕馭的;是能適應各科教學規律的;是能促使教師與學生間和諧地相互作用的;是能夠進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的。
對教學技能進行系統的、科學的分類,便於明確每一項技能的訓練目的,便於提供示範和進行客觀評價。目前世界各國的師范教育工作者對教學技能的分類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不同的分類角度、不同的文化背景影響了分類的一致性。目前國內針對中學數學常用的分基本教學技能和調控教學過程的教學技能,基本教學技能有教學語言技能、提問技能、講解技能、板書技能、教態變化技能等,調控教學過程的教學技能有導入技能、反饋教學技能、組織教學技能、強化技能和結束技能。
以下沒有提供的教學技能可參考其它資料學習。
基本教學技能
技能I 課堂教學中的語言技能
一、教學語言技能及其功能
教學語言技能是教師傳遞信息,提供指導的語言行為方式,它是一切教學活動(如傳授知識和技能,培養能力和方法,表達思想感情,激發學習情緒等)的最基本的行為方式。
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對客觀世界的特殊認識過程,也是學生的發展過程。這種特殊性,首先是所學的大多是前人已經「發現」了的結果概括總結的認識;其次,在這一認識過程中,教師發揮著引導,指導和疏導的作用,為學生的學習「導航」開竅。教師的課堂教學,要在鑽研教材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知識的邏輯關系的基礎上,按照學生的認識順序(從感知到理解,從已知到未知,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從特殊到一般和從一般到特殊的結合,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和應用,從模仿到創造,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和學生的心理發展順序(主要指學生認識能力的發展),對教材內容加以周密組織,能力的改造,並且用清晰,准確,簡潔,生動和富於啟發性的語言表達出來,以便於學生感知和理解。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水平,便是影響學生學習質量和智力素質(一般指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注意力,記憶力,想像力等)的直接的重要因素,是課堂教學高效的關鍵。
教學語言技能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幾點:
第一,保證准確,清晰地傳遞教學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學任務。語言是信息的載體,是最直接的交流工具。條理清楚,出口成章,針對性強,言簡意賅,用語嚴謹的教學語言,使得學生願聽,愛聽,使學生感到真切和動聽,必將有利於學生接受各種知識和技能。
第二,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各學科的產生,發展,學習和應用,都離不開本學科的語言。各科教師運用的課堂語言,對學生逐步形成各學科語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知識表面化的根源,往往是在學科語言的學習中,語義處理和句法處理之間配合不當。形式與內容的脫節,實質上就是學科語言符號,公式和他們所表示的東西脫節。
第三,形象,生動,具有啟發性的教學語言,能使學生的智力得以發展,能力得到培養。高效率的說明,講述,推理和論證,要求聽講的學生思維敏捷,有預見性,在聽的過程中,辨析能力,記憶能力,想像能力都能得到鍛煉。良好的課堂教學過程,能促進學生各種心理品質(如情緒,情感,興趣,愛好,意志,行為習慣等)的發展。而這種愉快和諧,啟迪智慧,積極緊張的良好教學氛圍,絕大部分是教師運用完美的教學語言創設的。
第四,不斷提高教學語言技能,可以促進教師的思維品質的發展。語言信息時思維的原料,思維的過程就是對信息加工的過程。語言越豐富,思維加工也就越有效。通過教學語言技能的訓練,使教師增加了語言學習的儲備,鍛煉了快速選片語句的能力,這對思維的敏捷性,准確性,也是很好的培養。語言還是表達思想感情的工具。教師正是運用語言要素,組成話語來表情達意,以便讓學生理解這種思想;同時,教學語言也是教師思想的反饋,有了這種反饋,才有助於修正,補充教師的思想。語言和思維就是這樣一種辯證的關系:語言能力的提高,有助於思維品質的發展;思維品質的提高,又有助於運用語言能力的發展。二者是相互促進的。所以,我們可以認為:教學語言技能的訓練,可以說對教師的一種極好的思維訓練。
二、教學語言技能的構成
教學語言技能是由基本語言技能和適應教學要求的特殊語言技能兩方面的。
(一)基本語言技能的主要構成.
1、組織內部語言的技能 人們在說話時,都是在先想後說,邊想邊說。想就是組織內部語言,思考「為什麼?」「對誰說?」以及說話的意向與要點。負責內部語言的生成與組織的是大腦神經中樞。看到外界事物獲得的印象,以及聽學生回答問題時獲得信息,馬上進入大腦神經中樞這個加工廠加工,經過閃電般的分析,綜合,歸納,演繹,或引起聯想,或發生想像,形成了內部語言。內部語言組織得快,則語言就流暢,連貫;內部語言組織得好,則說出的話就清晰,有條理。可見內部語言的組織能力,是構成語言技能的第一要素。
2、快速語言編碼的技能 人們說話,也是吧內部語言經過擴張進行編碼的短暫過程。使語言能夠順利編碼的條件有二:一是有一定的口語詞彙的儲備多,這是語言編碼的符號材料。如果教師掌握的口語儲備多則講解時對詞語就有較多的選擇可能,說話就准確,流利,生動。二是要掌握吧詞語按准確次序組合的規則,即懂得語法規范。這是言語編碼的結構法則。語法規范是人們在長期語言實踐中獲得的。在言語編碼中,如果符合語法規范,學生才能聽懂。總之,加速言語編碼技能,是構成語法技能的第二個要素。如果這種技能缺乏訓練,講話時由於一時想不出恰當的詞彙,就會造成停頓的現象較多,或者是詞不達意。
3、運用語音表情達意的技能 人們說話時把內部語言經過擴展,並編碼成一定語句,同時大腦神經中樞控制發音器官,發出不同音高,音強,音長的語音波,變成外部語言(有聲語言)。由於人類除有一個口腔外,還有一個人類特有的咽喉,轉動靈活的舌頭,所以能發出多種音高,音強,音長的語音波使有聲語句,不僅能表達各種意思,而且能傳達出多變的動人的感情色彩。善說的人很會運用語音,語調,語速,語量的變化表情達意,娓娓動聽,從而尊強表達的效果。可見,運用語音表情達意的技能,也是構成語言技能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教學語言的特殊結構
在課堂上,教師要從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媒體出發組織自己的語言,這就形成了課堂教學口頭語的特殊結構。
教師在課堂上無論講解還是提問,從一個完整的段落來看,其基本結構是由三個要素(階段)構成的,即引入,介入,評核。
(1)引入 教師用不同的方式,使學生對所學內容作好心理准備。此要素的細節有:界線標志——指明一個新話題的開始;點題,集中——明確要求的目的;指名——指定學生作答或操作。
(2)介入 教師用不同方法,鼓勵,誘發,提示學生作出正確答案,或執行教師的要求。此要素的細節有:提示——教師提示問題,提供知識,行為的依據;重復——對學生的回答作重復,以引起全體學生的重視,或作出判斷;追問——根據學生錯誤或不完全正確的答案,再提問題,引導深入思考,得出正確的答案。
(3)評核 教師以不同的方式處理學生的回答。此要素的細節有:評價——對學生的回答加以分析,評價;更正——學生的答案還不準確或思想發放不全面,教師予以剖析,更正;追問——繼續設問,引發更加深入而廣泛的思考;擴展,延伸——在已經得到真確結論的基礎上,聯系其他有關資料和相關問題作分析,探索。
教學語言也是教師思想的反饋,有了這種反饋,才有助也修正、補充的思想。語言和思維就是這樣一種辨證關系:語言能力的提高,有助於思維能力的發展;思維品質的提高有助於運用語言能力的發展。二者是相互促進的。所以,我們可以認為:教學語言技能的訓練,可以說是對教師的一種極好的思維訓練。
(三)頭語言質量的評價。
評價一位教師口頭語言的質量,除了看語言內容是否正確、深刻以外,對口頭語言形式本身,還可以列出以下評價指標:
1、語音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材料。有了語音這一載體,才能使得表達信息的符號——語言能以聲音的形式發出、傳送和被感知。在交際中,特別是在教學中,要用准確、流暢的普通話。語音力求清晰、清脆、悅耳,音色圓潤,吐字清楚、堅實、完整。造成吐字不清的主要原因是唇、齒、舌在發相應的字音時不到位。這種問題,只要有意識矯正,並且經常練習,是可以解決的。
2、語量 。語量是指講話聲音大小。語量要符合語言情景和表情達意的需要。聲音過大,不公沒有必要,而且使人聽了不舒服、易疲勞。課堂口語的語量,最好控制在教室最後一排的學生也能聽清楚。在師生數人對話的場合,能挑撥小聲發音法。徐聲發音法。語量的大小和氣息的控制有密切關系。要達到一定語量,就要注意深吸氣;講話時,有控制地用氣,課堂口語還要注意語量的保持,教師要把每一句的最後一個字都清清楚楚地送進學生的耳朵。不能先強後弱,越說越沒有底氣。爆發式的語音激變,會使學生嚇一跳,也要防止。
3、語調。 語調是指講話時,聲音的高低升降、抑揚頓挫的變化.語調能強化表情達意,增添口語表達的生動性.要求語調自然、適度、力爭優美.能掌握高亢、沉重調、短促調節器、加長調、重音調等"調式",進行朗讀與講述.
4、語匯。要熟練地運用口語語匯,並能在交際中,特別是在教學中做到:語言正確――用語符合口語語法規范,這是讓人聽得懂的前提;語言准確――講的話能准確表達自己的願意和客觀的事物,講話不能使人不解其意;語言精練――講的話一句有一句用途,沒有不必要的重復,使人聽起來干凈、利落;語言生動――講的話富有形象性、可感性,聽眾能想像出所描述的人和事,注意選片語句的感情色彩,忌干癟、忌刻板;語言純潔――選用的語匯是為社會公認的、絕大多數人都能聽得懂的,不生造除自已之外,誰也不懂的詞語.盡量少說方言語匯,不說土說、"流行語".只有掌握比較豐富的語匯,才能在說話時迅速講出准確、簡明、生動的語句,提高語言表現力.
5、語速。指講話時的快、慢變化.能根據講解內容和個人表情達意的需要,運用恰當的語速說話.在應該快速講說時,不絆嘴,語言流暢;在應該慢說時,不拖沓,聲聲入耳.在課堂教學中,語速要適度,一般每分釧200至250字,但是每個字所佔的時間並不一樣;句中、句間還有長短不一的停頓.這些音的長短和停頓的長短所構成的快、慢變化,就是節奏.善於調節音程的徐疾變化,形成和諧的節奏,也可以加強語調節器表達的生動性;使聽眾不疲勞、不緊張.
6、語境。說話注意對象、場合,能根據講話環境,內外純朴、自然地訴說,有針對性的談話.比如在正式講課的場合,在與學生促膝談心的場合,在佳節聯歡的場合是有區別的,要根據不同需要、氛圍說不同的話.教師講課必須注意學生的年齡特徵、當時的心理情緒,以便選擇恰當的說話角度、措詞、口氣和語調,使話語感情色彩符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需要.
7、語態。以態勢語言(例如手勢、身勢、眼神和面部表情等)助說話.語態要自然、大方、適度,不拘謹,不誇張.做到態勢語言與有聲語言的巧妙配合.
上述口頭語言形式上的質量指標,對能言善辯的人,也很難全部達到.向廣大教師提出口頭語言質量指標,有利於認識教學語言技能的豐富內涵,提高教學語言訓練的自覺性,並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向上述指標靠攏。
三、教學語言技能的類型與範例
根據教學過程所採用的語言表達方式或程序,教學語言技能的類型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說明法明確對象、簡介某概念的涵義或知識間的關系;把某個問題的內容、因果關系解釋清楚.此法又可細分為注釋說明,結構、程序說明,邏輯說明,分類說明,舉例
(二)論證法 運用論據(事實、數據、定理和定義等)來證明論題的真實性的論述過程。此法又可細分為歸納論證和演繹論證。常用「由於」、「因為」、「根據」等詞關聯,而在論題(或論點)的前面常使用「所以」、「因為」、「總之」等詞彙。
(三)推導法 根據已知的公理、定義、定理,經過演算和邏輯推理而得出新的結論的過程。常在已知知識的前面使用「由於」、「因為」、「根據」,而在新的知識前面使用「因此」、「所以」等。
(四)比較法 比較是確定被比較概念之間的異同點。通過比較,可以從共性中尋求規律性,從差異中探索各自的特殊性。
(五)藉助法 在教學過程中,用學生熟悉的事物、生動的語句來促進理解和記憶。例如:

2、擬人法
(六)聯系法 按知識的內在規律,採用由此及彼的聯接表述方法。例如:以舊引新、理論聯系實際、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前因後果、宏微結合、以古鑒今以及透過現象提示本質等等。
四、教學語言技能運用的要求
從教學的內容、教學的對象——學生、運用語言等角度出發,在教學語言技能的運用中,應遵循下列要求:
第一、善於運用本門學科的專門用語(簡稱學科用語),並注意與通俗語言巧妙結合,靈活運用。這是因為每門學科都有自己的概念、理論,並通過它們所構成的理論體系來揭示其客觀規律。這類概念理論系列,是用專業術語來表達的。例如:數學用語,它是指嚴格的數學科學語言。它可分為:文字型數學用語,它是完全用文字敘述一個數學事實,而且是最為簡練的語言。如:「如果一個函數的圖象對於原點或中心對稱圖形,那麼這個函數是奇函數。」文字型數學用語,在中學教材中大量存在;符號型數學用語,它是由數學符號和公式構成的人工語言。文字型和符號型相結合的數學詞語,是數學教材及數學教學中廣泛使用的數學用語。教學型數學用語,它用於彌補文字型和符號型數學用語過於抽象和不易理解,它採用合乎數學邏輯、語言邏輯的語言講解數學問題,這種語言表述的數學事實完整、准確又十分細致,它將文字型和符號型的數學用語化為幾個句子,使學生易於聽明白。
第二、要用詞准確,講一段話,必須符合事物自身發展變化的規律,合乎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也就是說必須合乎邏輯。這是教學內容科學性的重要保證。例如,線段就不是直線。如果用詞不準,勢必造成概念混淆。教師出現的語言錯誤,會造成學生思維困難。
第三、要十分重視教學語言的教育性。教師的教學語言,具有一定權威性,對學生的思想、情感、行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一般說來,學生的年級越低,這種影響則越大。課堂口語的教育性,是與所教內容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第四、要嚴謹、簡明、流暢。教學語言的嚴謹性要體現在教師課堂教學的每一句話上。
第五、要善於運用具有啟發作用的教學語言。啟發學生思維的語言主要用來啟發學生對學習目的意義的認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熱情和求知慾;啟發學生聯想、想像、分析、對比、歸納、演繹,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啟發學生審美情趣、豐富學生的思想感情。要使教學語言具有啟發性,首先,教學語言要體現出對學生尊重的態度,要飽含豐富的感情;其次,教學語言要體現新舊知識的聯系,要盡可能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深奧的道理形象化,能激發想像與聯想,從而發展學生的思考能力;最後,還要抓住教學內容的內在矛盾及其發展,以提出矛盾再解決矛盾的方式來組織教學語言,有助於鞏固學生持續的注意力和積極思考。
第六、教學語言要有機動性。即教師講課的語言,要跟學生當時的思想聯系起來,與學生的接受水平盡量一致。應根據學生的反映,靈活機動地改變詞句或敘述結構,使之易為學生所接受。一個教師要能靈活機動地運用教學語言,對教學工作要有極端負責的精神,在備課中不僅要確定經過深思熟慮的教學語言,還要考慮同步的學生的學習行為,為靈活運用教學語言作好准備;要深入掌握所講的學科內容;要具有比較豐富的心理學知識和對學生的觀察力和判斷力;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並掌握豐富的詞彙。
技能II 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技能
一、提問技能及其功能
提問技能及其功能是教師運用提出問題、誘導學生回答問題和處理學生答案的方式,來啟迪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參與學習,理解和應用知識,培養能力;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的一類教學行為。
一個完整的提問過程,包括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引入階段。教師用指令性語言由講解轉入提問,使學生在心理上對提問有所准備。然後用准備清晰的語言提出問題,稍等片刻,再指定某位學生回答。
第二,介入階段。在學生不作回答時才引入此階段。此時教師要以不同的方法鼓勵和誘發學生作答。教師可查核學生是否明了問題;催促學生回答;提示材料,協助學生作答;教師可以運用不同詞句,重復問題等。
第三,評核階段。教師以不同方式,處理學生的答案。包括檢查學生的答案;估測其他學生是否聽懂答案;重復學生回答的要點;對學生所答內容加以評論;依據學生答案聯系其它有關資料,引導學生回答有關的另一問題或追問其中某一要點,即進行延伸和追問;更正學生的回答;就學生的答案提出新見解、補充新信息;以不同詞句,強調學生的觀點和例證。也可引導其他學生參與對答案的訂正和擴展。
有經驗的教師,幾乎每一節課,都要精心編擬不同水平、形式多樣、發人深思的問題,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提問。提問技能的教學功能有以下幾點:
第一,能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使他們的注意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現象、專題或概念上。
第二,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回憶、聯系、分析、綜合、概括,從而獲得新知識,形成新概念。
第三,通過問題的解答,能提高學生運用有價值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第四,提高可以使教師及時得到反饋的信息,不斷調控教學程序;為學生提供機會,激勵他們提出疑問,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二、提問技能的類型
提高技能,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可按提高的目的來劃分,也可按問題的認知水平來劃分,也可按問題的認知水平來劃分。下面介紹幾種重要類型:
1、誘發探求新知識的提高。
2、低級認知的提問。
3、高級認知的提問。
(1)理解性問題。
(2)分析性問題。
(3)綜合性問題。
(4)評價性問題。
(5)激發爭議式問題。範例 在講「西安事變」時設問:「蔣介石殺了成千上萬的共產黨人,為什麼中國共產黨還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這很容易激發起學生的議論。
三、提問技能的應用要求
1、問題要緊扣教材內容,圍繞學習的目的要求,抓住那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節點。將問題集中在重點、難點和弱點上,以利於突出重點、攻克難點,揭示薄弱環節。
2、應以實驗現象和日常生活或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提出符合學生智能水平、難易適度的問題。
3、應多編擬能抓住教學內容的內在矛盾及其發展的思考題,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能在提問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盡量少問非此即彼的問題。
4、提問的時機要得當。
5、提問要面向全體,能使全體學生准確清楚地領會問題。要注意組織大家仔細傾聽回答,引導學生參與、確認和修正。
6、能事先想到學生可能回答的內容,能敏銳地捕捉和及進糾正學生答復中的錯誤或不確切的內容以及思想方法上的缺陷。善於採用歸納、小結的方法幫助學生形成答案;採用試探的方法,幫助學生思考更深一步的答案,對學生的回答應堅持以表揚為主。
7、提問要靈活運用。在講、練、讀和議諸環節都可以回答問題或帶著問題進行;也可以在學生精神渙散時,用提出問題的方法來集中學生的注意。
8、教師要善於靈活地穿插運用轉入、點題、沉默、查核、催促、提示、重述、評論、強化、延伸、更正、追問和擴展等教學行為。
技能III 課堂教學中的講解技能
一、講解技能及其功能
講解技能是教師運用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方法、促進智力發展、表達思想感情的一類教學行為。
講解的實質是建立新知識與學生原有知識經驗之間的聯系。新知識的獲得,主要依賴原認知結構中適當的概念,並通過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
客體(學生)
主體(教師)
信息知識流向
媒體: 語言
講解技能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源遠流長,從兩千多年孔子的「私學」和柏拉圖的「學園」,延續至今。它之所以一直受偏愛,是由於它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較建軍的傳授大量的知識;可以方便,及時地向學生提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教材中微觀,抽象的內容,可以通過教師的講解領著學生想懂;解決為教師傳授知識提供了充分的主動權和控制權。總之,准確流暢清晰生動的描述,循循善誘層層推理點點入滴的講解,可以使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會使聽者「欲罷不能」。
講解技能的教學功能首先是能引導學生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感知理解鞏固和應用新知識新概念和新原理。其次,可幫助學生明了得出結論的思維過程和探討方法,推進學生的認識能力(如觀察力思維力想像力等)和實踐能力(如運算能力,實驗操作能力設計能力等)。第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並結合教學內容的思想性和美感,影響學生的思想和審美情趣。
二、講解技能的類型和範例
結合我國的教學實際情況,講解技能可分為描述式解釋式原理中心式問題中心式和行為動作中心式等類型,下面對諸類型的特徵和範例加以闡述:
1.描述式,又稱敘述式或記敘式。描述的任務在於使學生對描述的人事物的結構要素屬性發展和變化,有比較形象的具體的感知,或有一定深度的認識。根據描述方式不同,描述有可分為:
(1)概要性的描述:對人事物的特徵,要素作該概述。範例 對集合定義的概要性描述
集合——數學大廈的根基:集合是描述性概念,無准確定義,如點、數、直線等一樣,集合是什麼通俗地說,它是一些元素組成的集體,20世紀以來研究表明,不僅微積分的基礎——實數理論奠定在集合論的基礎上,而且各種復雜的數學概念都可以用「集合」概念定義出來,各種數學理論又都可以「嵌入」集合論之內。
對這類描述要充分運用生動形象的口頭語言引用有關數字資料,要注意揭示事物的結構層次間的關系。
(2)例證式描述;舉出有代表性的人們比較熟悉的有說明力的例證來描述事物。

(3)程序性描述: 按事物發展的過程一步一步地描述 例如例如平面上到定點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集合是圓。定義中描述了圓是怎樣產生的,「到定點距離等於定長」就是揭示了圓的本質特徵 此種描述要注意事物發展的關節點。
2.說明式。
(3) 比較性說明 。
3.原理中心式。
4.行為動作中心詞。
5.問題中心式。
(論據、例證、論證、推斷)
三、講解技能的應用要求
1、要有明確的講解結構。
2、語言要流暢、准確、明白。
3、講解要有啟發性。
4、要善於使用例證。
5、注意形成連接。
6、會進行強調。

D. 對教師的意見和建議

對教師復的意見和建議:

1、老師制授課的方式非常適合我們,他根據本課程知識結構的特點,重點突出,層次分明。理論和實際相結合,通過例題使知識更條理化。但授課速度有點快,來不及記錄。

2、課堂內容充實,簡單明了,使學生能夠輕輕鬆鬆掌握知識。

3、老師對待教學認真負責,語言生動,條理清晰,舉例充分恰當,對待學生嚴格要求,能夠鼓勵學生踴躍發言,使課堂氣氛比較積極熱烈。

4、老師治學嚴謹,要求嚴格,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循循善誘,平易近人;注意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較為活躍;上課例題豐富,不厭其煩,細心講解,使學生有所收獲。

5、公共場所要傳遞正能量,不要讓自己一時的負面情緒影響他人心情,尤其是班級孩子的狀態。

6、每個孩子都是一種珍貴存在,不言棄、內不拋棄每一個學生,潤澤中等生、關愛潛能生、心育優等。

E. 教師如何在聽課中成長自己

聽課是教師專業成長不可或缺的一種常規的、容易操作的教學研究形式,我想從聽課的操作層面,談談作為一名教師,聽課時應該掌握哪些技能,才能提高聽課的實效性。

一、宏觀「看」整體

一節課的成功與否,關鍵是看教師如何通過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去「學」。所以,聽課不但要「聽」,還要「看」和「記」,更要「思」,做到聽、看、記、思的有機結合。

1.聽什麼、怎樣聽

一要聽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否清晰流暢、是否簡練形象、是否使用普通話、學科術語的表述是否科學准確等);還要聽教師的語言藝術(如,對問題的提出與闡述、對教學內容的分析與講解、對學生的引導與評價、對教學環節的過渡與銜接等,是否嚴謹、直觀、生動,是否具有感染力、驅動力,是否具有激情等)。

二要聽學生的課堂發言。傾聽學生的發言能夠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內化的程度,發現學生有創意的見解和思維障礙,了解教學的真實效果,為教學評價提供依據。

2.看什麼、怎樣看

首先,要看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好不好。

(1)看教師對課標的把握、對教材的領悟和處理是否准確到位;

(2)看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過程的安排是否有利於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

(3)看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是否切合教學實際和滿足學生需求,是否有利於學生的參與和體驗;

(4)看教師的教學是不是充滿激情,能不能振奮學生;

(5)看教師的專業功底和教學基本功是否深厚和扎實,有沒有良好的示範作用;

(6)看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有沒有運用,使用是否得當,等等。

其次,要看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1)看學生參與活動的機會的多少。如,活動的次數,參與活動的人數,回答問題的人次等;

(2)看學生在活動中的狀態。如,是否善於動手操作,與同學交流時是否善於發言,小組討論後是否能積極勇敢地匯報,是否能夠提出有一定價值的問題,學生板演的情況等;

(3)看學生在探究問題中的表現。如,對問題是否善於思考,是否會思考,是否敢於發言,是否會發言(即發言的水平)等;

(4)看學生的學習氛圍是否高漲。如,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參與活動的熱情,師生配合的默契程度等;

3.記什麼、怎樣記

聽課記錄應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基本信息;二是教學實錄;三是教學點評;四是教學總評。

(1)基本信息。主要是指與聽課有關的基本信息。如時間、學校、班級、學科、授課者、課題、課型等。

(2)教學實錄。記錄的是教學的內容,主要包括:

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如,教師的重點提問、學生的典型發言、教學亮點和失誤之處老師和學生的語言、活動的大致情況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如,多媒體展示的內容,課件的製作技術等)。

(3)教學點評。聽課教師在聽課過程中要把自己的分析、感悟和評價及時地記錄下來,這就是教學點評。

(4)教學總評。聽完課後教師應對教學實況反復琢磨、全面思考,對授課教師好的做法和不足之處進行歸納分析,肯定成功之處,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並提出改進意見。

4.思什麼、怎樣思

(1)聽課過程中要思

①教師為什麼要這樣處理教材,換個角度行不行、好不好;

②問題的設計是否有探究的價值(即是否具有一定的思維含量,學生是否能夠探究);

③設計的活動是否有意義(即是真活動還是偽活動);

④亮點和不足之處的原因是什麼,對學生會產生哪些影響,如果是自己來上這節課,應怎樣處理這些問題;

⑤是否存在科學性錯誤;

⑥若自己是學生,我是否能夠掌握和理解所學的內容,老師的教法是否吸引我;⑦新課程的理念、方法、要求是否融入了教學中,是否內化為教師自覺的教學行為,等等。

(2)聽課之後要從三個視角對整節課進行分析思考:專業的視角、教學視角和特色視角

一看專業功底

內容是否充實、完整,邏輯線路是否明晰;新知識建構過程是否合理;是否有學科思想方法的滲透、提煉或闡明等。

二看教學能力;教學過程是否自然、和諧地融入三維目標;教學要求是否恰當,適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是否有創設發現情境、鼓勵探索質疑、多向交流溝通、促進意義建構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是否有序、完整,思路是否清晰;教學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攻破,教學目標是否實現。

三看創新亮點;內容處理是否有新意,教學風格是否有個性,教學設計是否有亮點,突發事件處理是否得當等。

(3)對聽過的課要經常反思和研究。

要善於整理它、保存它,每過一段時間,教師就應該翻翻它,將有聯系的課作一番比較研究,反思、歸納出一些共性的東西,以便借鑒成功經驗和做法,摒棄問題和不足,使聽課記錄常翻常新,這樣才能使聽課的作用落到實處。

F. 科學的教學方法有哪四種

1、李秉德教授主編學論中的教學方法分類按照教學方法的外部形態,以及相對應的這種形態下學生認識活動的特點,把中國的中小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分為五類.
第一類方法:「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
第二類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等.
第三類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
第四類方法:「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類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如發現法;探究法等.
2、黃甫全教授提出的層次構成分類模式黃甫全教授認為,從具體到抽象,教學方法是由三個層次構成的,這三個層次是:第一層次:原理性教學方法.解決教學規律、教學思想、新教學理論觀念與學校教學實踐直接的聯系問題,是教學意識在教學實踐中方法化的結果.如:啟發式、發現式、設計教學法、注入式方法等.第二層次:技術性教學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學方法的指導,向下可以與不同學科的教學內容相結合構成操作性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體系中發揮著中介性作用.
例如: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參觀法、實驗法、練習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實習作業法等.第三層次:操作性教學方法.指學校不同學科教學中具有特殊性的具體的方法.如語文課的分散識字法、外語課的聽說法、美術課是寫生法、音樂課的視唱法、勞動技術課的工序法等. 常用方法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講授既要重視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同時又要應盡可能的與學生的認知基礎發生聯系.②講授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3]③講授應具有啟發性.④講授要講究語言藝術.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確、簡練,條理清楚、通俗易懂,盡可能音量、語速要適度,語調要抑揚頓挫,適應學生的心理節奏.
講授法的優點是教師容易控制教學進程,能夠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科學知識.但如果運用不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易發揮,就會出現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局面.討論法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運用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討論的問題要具有吸引力.討論前教師應提出討論題和討論的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收集閱讀有關資料或進行調查研究,認真寫好發言提綱.②討論時,要善於啟發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討論要圍繞中心,聯系實際,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機會.③討論結束時,教師應進行小結,概括討論的情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的知識.直觀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
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運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1、目的要明確2、現象要明顯且容易觀察3、盡量排除次要因素或減小次要因素的影響練習法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
練習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其一,語言的練習.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其二,解答問題的練習.包括口頭和書面解答問題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三,實際操作的練習.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術性學科中占重要地位.讀書指導法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任務驅動法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極積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及合作精神.參觀教學法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
參觀教學法一般由校外實訓教師指導和講解,要求學生圍繞參觀內容收集有關資料,質疑問難,做好記錄,參觀結束後,整理參觀筆記,寫出書面參觀報告,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知識.參觀教學法可使學生鞏固已學的理論知識,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識.
參觀教學法主要應用於各種植物品種改良技術的工作程序、後代選擇方法和最新研究進展等方面內容的教學.參觀教學法可以分為:「准備性參觀、並行性參觀、總結性參觀」.現場教學法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
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自主學習法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自主學習法主要應用於課程拓展內容的教學,如項目教學未涉及的小作物具體的育種方法和特點,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按照論文的形式並撰寫學習小論文,交由老師評價.鍛煉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科技寫作能力.

G. 淺談幼兒教師怎樣上好語言課

淺談幼兒教師怎樣上好語言課: 幼兒園教學的基本形式與中、小學上課不同,因受課對象是3-6歲的幼兒,這時期的幼兒求知慾旺盛,對周圍的事物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好奇、好問、好動、好模仿、好游戲是他們的特點。另外幼兒年齡小,活動能力有限,還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掌握自己的行為。他們的學習沒有目的性,只是憑興趣,覺...得有味就聽,沒味道就不聽也不看。所以很多教師都會覺得幼兒園的課不好上。針對這些情況,在實際教學中,我給幼兒上課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運用比喻、擬人的生動語言 (二)運用游戲教學 (三)及時觀察並鼓勵幼兒上好語言課 (四)運用情感性語言上好語言課 (五)課堂語言要突出重點 (六)課堂小結的重要性 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及幼兒年齡特點、實際水平適當選擇靈活運用。要充分發揮幼兒的能動作用和創造性。由於上課的過程是一個有情感參與的認知過程,教師在運用各種方法時,對幼兒的關心愛護和以身作則是教師對幼兒配合默契的一種潛力,是運用各種方法取得成功的源泉。在課堂中教師應使幼兒的學習處於愉快之中,以便幼兒更有效地學習。一節課能否吸引幼兒,取決於它的設計是否新穎。

H. 論文:怎樣用好課堂教學語言和副語言行為

教師不是先知先覺來者,也不是知識的源源泉,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不能僅僅把教師定位在「知識的佔有者」、「文化知識的傳遞者」上,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僅是專業知識,也包括教學藝術和手段。「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已不符合今天的現實。

I. 課堂教學中,老師的非言語表現形式有哪些

非言語表現形式是指那些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意識信號系統。簡而言之一般可以認為是動作、體態、表情、語調等。
具體可以分為三種,這三種類型都以特定的方式傳遞各種 信息,輔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1)動態無聲交流 動態無聲交流主要是通過身勢或體語表現,又可區分為面部表情——臉 語;用眼傳神——眼語;點頭肯定否定——頭語;揮手以示贊揚或批評—— 手語;身體的方向,姿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運用必要的體語與學生相 互溝通,有時會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2)靜態無聲交流 靜態無聲交流主要指人際距離.據研究,人與人之間互動時的空間距離 也是人們交流的一種方式.人際距離是情感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教學活 動中,教師可以根據需要不斷調整自己與學生之間的空間距離,如走近或遠 離,變換自己在教室內的位置等,以達到組織教學和課堂管理的目的.
(3)有聲交流 有聲交流指輔助言語和類語言,又稱"副語言".輔助言語指言語的非 語詞方面,如聲調,重音,音量等,它屬於言語表達的一部分,但不是言語 詞語本身.類語言指的是無固定語義的發聲,如笑,哭,嘆息,呻吟等.盡 管這些發聲並無固定意義,但在特定情境下具體表達著詞語之外的思想,感 情等.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認識和利用這種類型. 以上僅就非言語行為大的方面進行分類,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具體運用 中,並不存在機械的單調的使用方法,而是將三種類型綜合起來,並配合語 言講授進行運用.

J. 怎麼樣用好課堂教學語言和副語言行為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不論採取何種教學方法,要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都離不開教師精彩的講解。在影響講解效果的諸多因素中,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副語言行為也不能忽視。
一、怎樣用好課堂教學語言
化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應力求做到:清楚、准確、精煉、生動。
(一)清楚
清楚是對教師語言的起碼要求。教師講課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個句子都要讓學生聽得明明白白。怎樣才能使語言清楚呢?
1.口齒清楚
教師對字、詞的發音要准確,應盡量使用普通話講課。標准流暢的普通話,會增加語言的清晰度。
2.音量適宜
教師講課的音量應以全教室每個學生都能聽清楚為准。音量不宜太大,也不能太小。若音量太大,教者、聽者都會感到吃力;若音量太小,後面的學生聽不見,教學效果肯定不好。
3.語速適中
理想的語速應給學生理解和思考的餘地。語速太慢,輸出的語言信息達不到一定的密度,學生容易漫不經心而鬆鬆誇誇;語速太快,學生來不及接受,影響教學效果。新教師的語速常常偏快,仔細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句與句之間停頓時間太短;二是每一句話中的每一個字沒有足夠的拖音時間,講話時送氣短促,給人以快而不穩的感覺。所以控制語速應著眼於控制每個字的發音時間和句與句之間的適當停頓。
當然,音量適宜和語速適中,是就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整體而言的,並不和「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相悖。教師的語言要在音量和語速大體適當的前提下,視教學需要,該輕則輕,該重則重,該慢則慢,該快則快。然而,雖輕亦能聽見,雖重卻不震耳,雖慢但不拖沓,雖快決不含糊。
4.思路清晰

閱讀全文

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行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