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
音樂教育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正以她日益嶄新的面貌,確立了在學校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位置。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音樂教育是以音樂藝術為手段,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樂)曲中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作為音樂教師,應利用音樂學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樂歌曲中內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採用「輸液灌滴」、「潛移默化」的方法,把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給學生,讓他們更好地感受、體驗和表現,並從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響,心靈上受到啟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德育境地。 我國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不難發現這樣一個現象:許多教師把教學目標重點放在了音樂知識的認知上和音樂技能的訓練上,但從教育、心理角度、從學生的特點、教學大綱要求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高度來審視小學音樂教學時,就不難看出,培養學生的感受力、審美力、表現力及創造力的同時,在感情上感悟音樂中陶冶情操進行德育教育,才是小學音樂教學追求的主要目標。因此,認知活動和技能訓練活動雖是主要教學內容,但感悟音樂進行德育教學才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首要追求。 從小學音樂教學目的來看,該課程的開設決不是為了培養一個個音樂家,而是為了讓學生,是未來的公民獲得一定的音樂素質和得到一定的審美觀點,是從建夠「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素質結構的角度來設置的,因此,音樂既不是對受教育者進行智育的客體,也不是受教育者獲得生存的手段的教育內容,而是讓學生在受教育是獲得音樂知識和道德品質等方面的教育。下面我來談談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幾個方面。一、歌曲學唱中滲透德育 俄國大文豪契可夫說:「歌聲是太陽,沒有歌聲的生活就象沒有太陽的生活一樣蒼白,淡化」。學習唱歌和歌曲欣賞是學校音樂教育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它是學習者情感的表達,靈魂的體現。當學生對其樂作品產生強烈的情緒時,就會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和思想境界。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浸透他們的心脾。如在學唱歌曲《拍手拍手》時,首先問學生會在什麼場合下出現掌聲?掌聲能表達什麼情感?再學唱歌曲,讓學生了解歌曲內容。在學唱歌曲時,讓學生為唱的好、表演的好的同學拍手,為上課認真的同學拍手,學會拍手的意義,讓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下歌唱「團結、友誼」、「發揚文明新風」。二、樂曲欣賞中滲透德育 樂曲欣賞是音樂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培養學生通過聽覺聆聽音樂作品,從中獲取音樂美的享受,滿足精神的愉悅和理性的提升。然而,音樂以其音響的魅力,給人以各種美的感受。它的旋律在起伏變化,抑揚頓挫,迂迴曲折中,在動與靜、高與低、快與慢、緊與松的對比組合中無一不蘊涵美的因素,顯現出它獨有的魅力,從而喚起人們對美的追求和嚮往,激起人們感情的波瀾。它以其音響本身的美,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並在樂曲欣賞中容入愛勞動、愛集體、愛生活愛祖國等的德育教育,陶冶他們的情操。 如這學期在欣賞歌曲《彩橋架到台灣島》和《東方明珠》時,先讓學生去復習上學期學過的《國歌》。學生知道它是中華民族形象的標志,聯想到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他們可以說出許多:中國的今天、明天、中國的改革開放......今天對祖國說話的是澳門,三百年長久的呼喚,「祖國母親我要回來」。包含著酸甜苦辣。喜淚掛在笑臉上,奮斗抗爭、渴望,隨著音符的跳動從心底里流淌出來。香港的呼喚,讓祖國母親看到《東方明珠》今天更加美麗。但是,還有一個子女日夜牽掛著母親的心。「海龍王」你能架起彩橋,把鼓浪嶼和基隆港連起來嗎?鄭成功的子孫們面對台灣,遙想當年「雄風」。「快快見到」的急切心情感染著學生,這情,是母子情、思戀情、思歸情,通過歌曲的教唱和欣賞,誰不受到感染,他們聽著、唱著、愛國之情由然而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以提升,道德情操隨之升華。拉近了教材與學生的距離;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拉近了學生與社會、與生活的距離。因此不難看出,這節課讓學生得到了充分的愛國教育。 又如在欣賞《森林的歌聲》和《蔭中鳥》時,引導學生聽辨樂曲中各種小動物、各種鳥鳴叫聲等,並讓學生學各種動物及鳥叫聲,此時此刻,樂曲的魅力與學生的心靈在碰撞在交融,獲得了相得益彰的最佳效果,與此同時,教師要因勢利導見機而行,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並指導學生在今後欣賞音樂作品中,要多聽、多想,用心去感受,去領悟、去體會樂曲所表現的音響美、音色美、配器美、直體美、和諧美、意境美以美怡心。三、音樂實踐中滲透德育 音樂是對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也是實現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徑。音樂作品的藝術性和思想性融為一體,隱性的德育教育因素潛移默化相互滲透。如在課外合唱、器樂合奏排練中,因合唱隊,樂隊由多人組成。相互間協同配合很重要,不但要求大家唱、奏要整齊,而且要求必須齊心協力才能表現好作品,在整齊的基礎上特別強調多聲部的唱、奏不僅聲部直體諧和,而且更講究方方面面的協調配合,才能把藝術性很強的聲樂和器樂作品完美地表現出來。在此基礎上,教師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以美導行」在這里所產生的效果,是最直接、最有說服力的事實。由此不難看出,集體主義意識在合唱、合奏音樂活動中是何等的重要。相互配合協調這種顯性意識正是我們學校德育教育中重要的內容。以音樂培育學生的心靈美、以音樂啟發學生的智力、以音樂呼喚學生的情感、以音樂進行德育教育,在這特定的環境下得以淋漓盡致的展示。 綜上所述,學校的德育教育,它不應該是應試教育的遮羞布,不是裝飾名牌學校的廣告牌!不是掛在校長嘴邊動聽的詞燥,也不是校園牆壁上華麗的標語,更不是學校升學率的代詞......。那麼,它究竟是什麼呢?筆者認為:它應該是學生創新思維的動力,是個性發展的催化劑,是培養人格的工具,是勾勒宏偉藍圖的色彩,是國民整體素質的集中體現,是課堂上春雨潤物的悉心交融、是開闊視野的明鏡。它能折射出美德育教育絢麗多彩的畫卷;它能編織出德育教育五光十色的彩環;它能堆砌出德育教育百年樹人的大廈;它能譜寫出壯麗人生的不朽樂章.....作為學校美德育傳播者和奠基人的音樂教師,應該明白新世紀角色轉換的道理,主動去感受、體驗、觀察、比較、分析、明確自己在課改中的位置。不僅要挖掘音樂教材中美的各種因素,而且還要善於啟發誘導學生以美導行,使他們在學校德育教育活動的實踐當中,自己去認識美、體驗美、掌握美、表現美、創造美。 也許,我的「紙言片語」僅是盲人摸象,無法窺探音樂課程標准改革的全貌,但我們力求走進新課程,去感悟新課程改革那如火如荼的氣息,去接受新課程改革那春風化雨般的洗禮,去加入新課程改革那轟轟烈烈的行列,去吮吸新課程改革那點點滴滴的精髓。
『貳』 音樂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
小學的音樂教育是學校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它以愛國主義教內育為核心,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容德育內涵。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特點是:知識面廣、綜合性強、既有內容廣泛的政治、地理、歷史、民俗等知識的傳授,又有嚴格的節奏、聽音、視唱、發聲、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訓練,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綜合素質,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的最佳途徑。正如列寧指出:「音樂是對人民進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叄』 如何在音樂中滲透德育教育
一、用教師人格魅力感染學生.
在音樂教育中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德育教育就是陶冶學生的情感,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音樂教師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的,也是深遠的,其中教師的示範作用以及老師對學生的態度,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主要方法。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能感染學生,我們要以嚴謹的教學風格和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來影響學生。上課時,著裝要樸素大方,講普通話,語言要清楚、明白、有邏輯性.板書要整齊,書寫要規范.板書設計、語言表達、教師的儀表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感受了美的教育。輔導「問題生」要耐心、細致,使學生在教師的感染下,潛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將師生的感情、融於認知活動中,使學生在一個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學習,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
二、利用教材內容,滲透品德教育。
音樂教育內容、教學資源十分豐富,只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貫穿於音樂教學中。傳唱具有正能量的歌曲,對學生進行愛家鄉、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結合教學過程,滲透德育教育。拿教學方法來說,教師可以採取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使學生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我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要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的,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三、在教育工作中,注意培養健全人格。
德育工作離不開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在音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人格,不挖苦、諷刺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養成尊重老師,團結同學,認真學習的好習慣,同時要求學生端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聯系生活實際,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選取有關德育信息,及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召開歌唱祖國、歌唱人民主題活動,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聽到經濟飛速發展的聲音,也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不但要靠教材的示範作用,還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思想教育。
『肆』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的音樂教育是學校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德育內涵。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特點是:知識面廣、綜合性強、既有內容廣泛的政治、地理、歷史、民俗等知識的傳授,又有嚴格的節奏、聽音、視唱、發聲、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訓練,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綜合素質,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的最佳途徑。正如列寧指出:「音樂是對人民進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一、在教學准備中滲透德育教育
教學的准備關鍵在對教材的分析,教師應當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課都能有德育的側重點。在我們的小學音樂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顯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們多麼幸福》、《國旗國旗我愛你》等。豐富的德育內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去挖掘、發現。作好教具、課件等其他的教學准備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國旗國旗真美麗》欣賞教學中,我就准備了一面五星紅旗放在新課的引入階段進行展示,此外我還查找了三代領導人近十張關於開國大典的照片,通過課件的展示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看照片,同學們既有聽覺又有視覺的感受,對他們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緒給予很好的幫助。
二、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一節優質課中,教學過程是精粹,在此環節中體現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說教,應該注重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體現。」作為教師就要認真設計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使德育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說教,要見縫插針聯系實際。把情感做為主線來貫穿整節課。同時音樂教師還應該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音樂學習習慣。
三、在音樂感受中滲透德育教育
《音樂課程標准》明確提出:「音樂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還特別提出:「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於音樂藝術之中。要注意音樂知識教學、音樂能力培養,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樂教育,它對於陶冶情操、品行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起到獨特的作用,教師應緊緊抓旋律、節奏、音色、拍子等音樂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誘導學生進入音樂意境,抒發美好的情感。讓學生在理解美、表現美、鑒賞美中培養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充分利用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來表情達意,因而能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震撼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滲透和影響是很大的。 轉
四、在學習評價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樂課的學習評價中,教師往往讓幾個學生組成一組選唱一首歌曲,打上一個等級草草了事。這樣不僅沒有起到綜合評價作用,更重要的是嚴重淡化了學習評價對學生的教育功能。
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與情感反應,音樂實踐活動中的參與態度、參與程度、合作願望及協調能力,音樂的體驗與模仿能力、表現能力,探究音樂的態度與創編能力,對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理解以及審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們評價應包含的內容或要素,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對美的追求。
五、在教學手段中滲透德育教育
將音樂與文化融合起來,把古今中外音樂家傳記,名人與音樂,音樂與歷史、地理、體育的關系用故事形式講給學生聽或讓學生來講,會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律動、歌表演,這是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特別受中低年級同學的喜愛。
《新課標》中要求學生能夠「當眾、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現」。學生在自由表現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同時培養了自信與勇氣以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而新穎的教學手段,有助於學生養成群體意識和協作精神。
六、在「三結合」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
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德育工作必須密切和家庭、社會的聯系,積極推進「三結合」教育,廣開渠道,努力營造「大德育」氛圍,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伍』 如何利用音樂進行德育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天天是育人之時,處處是育人之地,人人是育人之人.現在的教學學科可以說是:科科能育人,課課能育人.新的教育理念倡導,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首先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怎樣做事,怎樣生活.其實,在我們的各科教學內容中,就蘊含了許許多多學習、生活、工作和做人的哲理.音樂課也如此,也是德育教育的有利資源.如何在音樂教學中有效的滲透德育教育呢?第一、總體把握教材無論是哪個年級的音樂課,拿到教材後,首先必須了解其教學目標、方向及教育培養要求.其次是深入了解課程內容,弄清每個單元的主要目標、教學任務與活動內容.再看看每個單元中那些內容符合本地區和本班學生的實際,那些內容該取捨,那些內容需補充,那些內容有德育教育的價值等.最後根據總體目標和單元目標要求,制定教學計劃.這樣,總體把握好教材,作出德育教育總規劃.第二、找出每一課中德育教育的突破點.德育教育內容廣泛,包括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禮儀、行為、勞動、衛生教育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人生觀的樹立等.當然,這么多的內容不可能在一節課或者一首歌里都涉及到,在一個音樂活動中,一般蘊含的德育哲理也無非一兩個,所以,教學前必須審視教材,研究所教的內容,找出其中隱含的德育要點.然後藉助歌曲和音樂活動,以說和想的方式去理解其中的德育哲理,以唱和跳的方式激發出學生強烈的美德情感,以實踐、模擬的方式引發學生心靈的榜樣共鳴.再通過具體實際的活動,把樹立的良好情感內化,並落實在行動上.第三、認真設計教學活動.教學活動過程是音樂知識消化的過程,也是落實德育目標的主要過程;當一首歌的德育要點確定以後,就要藉助音樂知識、音樂手法、音樂的途徑去進行引導和滲透.例如:我在教學小學二年級的音樂第一單元中的《小烏鴉愛媽媽》一課時,首先,確定出了德育目標,(培養學生養成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好品質.)教學時通過引導學生讀歌詞、談體會、舉例子等形式,理解歌詞含義,挖掘出以上德育目標;再通過情景模擬、參與實際表演等活動,讓學生體會到,具備了「知恩、感恩、報恩」這種好品質的人,是人們最喜歡的人,而且,這樣的人也會獲得許多人的幫助和尊重.然後通過唱、跳與交流等方式深化這一良好的德育情感,從具體、有趣的音樂游戲中去感悟父母的愛和愛父母所獲得的快樂和幸福.最後,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你應該說什麼樣的話,做怎樣的事來表達對父母的愛」這一系列的德育空間,再激勵他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使「孝親教育」這一德育目標得到實實在在的落實和延續,最終在學生身上形成一種美好的品質.總之、只要我們以負責的態度去對待音樂學科,以高尚的情操去審視教材,以新的課程理念去駕馭音樂課堂,以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原則去設計教學活動,我們的音樂課,不僅能使學生學到全面的音樂知識,也能受到良好德育的熏陶.
『陸』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如何融入德育教育
目前,德育教育是我國一切教育的基礎,其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就包括高中音樂教育。高中音樂教學中插入德育教育能夠正確樹立高中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洗滌學生的心靈,培養其良好的道德品質以及高尚情操。顯然,德育教育插入到高中音樂教學中格外重要,學生日後的健康發展有賴於此。
一、音樂教學的意義
迫於高考壓力,學生往往偏重於文化課程而極少顧及自身多方面綜合素質的提高,富有情感的藝術,如音樂,能夠極大作用於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的藝術思維。顯然,開展音樂教學十分重要:其一,學習音樂可以很好的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藝術想像力,使其更為嚮往美好生活,進而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其二,學習音樂能夠使學生智力有所提高,從而對攻克理論課而有不小的益處。有相關研究分析後發現,學習音樂可充分發揮大腦皮層的分析機製作用,自然對此等結構、組織的鍛煉就可提升學生的智力;其三,音樂教學有不小的德育價值。音樂教學能提供良好的情感基礎給德育,體現其思想教育的作用,且優美動聽的音樂作為德育之載體,有利於學生接受。
二、高中音樂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音樂教學在高中存在德育功能逐步退化問題。目前,高中的教學體系中,音樂課程所佔比例很小,此等根本問題顯然極度有害於其各種功能的發揮,以下兩方面為主要體現。第一,高中生有十分巨大的學習壓力,迫於不日來臨的高考,理論課程更為緊張,某些高中學校只能將教學重點放置在理論課程上,而音樂類素質教育課程只能成為理論的陪襯,甚至所謂領導們並未認識到或者忽略了音樂教學對有此類天分和理想的學生的人生有多大影響。正是這種價值觀的傳遞,高中學生也必然會對音樂課程不甚重視,只認識到學習能力的重要,對於之外的道德意識以及素質水平的價值有所忽略,這對其各方面成長都沒有多少幫助。另一方面,對於音樂教師來說,又由於多有教師在每天的備課中並未發覺和深入研究音樂的德育功能,故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沒有使音樂課堂整體氣氛更為活躍,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未被調動,自然綜合素質不可能有效提升。
三、高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途徑
(一)將德育滲透在音樂鑒賞課中。
不止音樂藝術,沒種藝術不會憑空出現,而是息息相關於其地域文化、時代色彩、歷史背景。音樂鑒賞課程中,老師能夠利用多媒體設備來教學,用多樣化的形式呈現音樂信息給學生,從而實現插入德育在音樂教學中。老師也可以用「聽講結合」的方式結合學生和音樂作品,使學生產生共鳴,繼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更好的培養學生內心的道德觀念,塑造高尚的人格。如,開展《松花江上》音樂鑒賞課時,教師可提問學生:你認為在成長中什麼境遇使人最為悲傷?學生紛紛響應,「考試」「寫作業」等字眼層出不窮。此時,老師可以趁機引入主體,深入的剖析「悲傷」一詞:「我認為成長中最悲傷的事莫過於家鄉陷落,流落街頭;眼見親人被傷害,自己卻無能為力。」接下來,老師應以凝重的語氣講述:"1931年9月18日,那是一個中華人民永遠不能忘記的日子,刻入內心的日子。」且此時,多媒體屏幕上應刷出「九一八事變」五個字樣。與此同時的應是人們顛沛流離的畫面以及悲傷之極的音樂。此等畫面緩緩播放,配以老師凝重悲傷的語氣,學生流下眼淚、握緊拳頭,誓勿忘國恥。悲傷音樂烘托此種畫面,音樂與畫面以及愛國主義深入人心,德育教育也隨之達成效果。
(二)將德育滲透在音樂知識和技能教學中。
高中音樂教學中的重點是音樂知識,佔用課時最多的就是音樂知識,所以,老師若能在音樂知識以及技能的運用中加以道德品質教學,能極大的彰顯音樂教學中的德育功能。如,正常來說,學校每年都會舉辦自己的音樂會,班與班之間也會舉辦大合唱比賽,不過在學生訓練合唱時,有多種問題容易出現,最為突出的問題即是為人羞澀以及節奏不和的問題。對前者而言,某些學生性格內向,羞於開口大聲唱歌。老師並不能極力批評學生唱不好或者不敢唱,甚至於不容納學生在團隊,此種行徑不單單有害德育的實施,且對學生的自信心有嚴重的惡劣影響,只會加重他們在這方面的缺陷。老師應該的是,跟學生面對面交流,打開學生的心扉,是學生坦然開放的面對整個世界。後者來說,老師要深入講解傳授音樂指揮的形式和功能,將歌曲節奏深刻的刻入學生心底,明白了解指揮節奏。此過程內,老師應該積極巧妙插入德育過程,培養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三)將德育滲透在音樂活動中。
滲透德育的有效途徑也包括音樂活動。如,蒙古族音樂的教學過程內,即可同時學習蒙古族的舞蹈:《鴻雁》,先講蒙古族風土人情,再分解、示範舞蹈動作,繼而讓學生練習舞蹈,親身體驗音樂與蒙古族舞蹈共鳴的形象,舞蹈的表演同時提高學生優秀的藝術情操和想像力。另,樂器小組活動中,小組與小組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音樂感和音樂水平以及音樂技巧各不相同,使得合作演繹出的音樂並不和諧。如,演奏樂曲《黃河》時,老師應先講述介紹《黃河》的時代背景,由音樂而烘托河山壯麗,繼而由音樂的低沉高亢和河山的壯麗形象展現出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意志,深刻凸顯音樂內涵,同時醞釀恰當的情感來闡釋理解作品。這樣既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又德育教育於其身。以情緒演奏出的作品能完美地展現作品活力,渲染作品感染力。這樣德育和音樂教學同時收效。
四、結束語
綜上,德育是提升音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關鍵手段,將德育與音樂教學相結合,可提高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藝術情操。故,高中音樂老師應對音樂教學手段進行創新,不斷研究、發現新的德育和高中音樂教學結合的途徑,從第二課堂活動、音樂鑒賞、音樂技能運用等多方面結合德育,從而來培養優秀的品質,貫徹實施德育結合音樂教學,推動高中音樂教育和道德品質培養的結合和發展。
『柒』 怎樣將音樂學科滲透到德育教育當中
道德最核心的有兩個方面:一是尊重,尊重生命,包括自己、他人以及所有有生命的物種;一是有德,一定要有自己的道德標准和底線。如何能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思想,並且發揚光大,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呢?
一、在教學歌曲中滲透德育[本文轉自:www.dylw.net]
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歌曲以優美的旋律,豐富的演唱形式來帶動學生的情感,滌盪學生的心靈。所以,在每個學期開學的時候,我都和同組的老師進行教材梳理,哪些歌曲中滲透了德育,哪些是偏向於專業知識的。因為課堂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還要讓學生在歌唱中認識人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教師應緊緊抓住音樂形象,通過歌曲的演唱、表演、創編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自然的情感。這樣在教學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有目的性地去收集資源,並且在教學中把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教育放在音樂教育的突出位置,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比如在學唱《共產兒童團團歌》《賣報歌》這樣的歌曲時,針對現在的孩子對過去抗戰時期的歷史和解放斗爭的歷史了解甚少的現狀,結合圖片,介紹背景,學生不僅很容易地了解當時的中國,而且對理解歌曲很有幫助。在教《賣報歌》時,學生問我:「為什麼那麼小的孩子要上街賣報,他們不上學嗎?」針對這一問題,我讓學生觀看多媒體,讓學生了解舊中國上海報童飢寒交迫的痛苦生活,讓學生對報童的苦難生活有一個更直觀的了解。通過這首歌的學唱,激起學生對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強烈熱愛。歌曲學會後,我又讓學生用表情、動作表演當年賣報小朋友上街賣報紙的情景,學生邊跳邊唱創編表演歌曲,深切地感受了報童的苦難生活,從而樹立認真學習、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
二、在音樂的欣賞中滲透德育[本文轉自:www.dylw.net]
在音樂教學中,德育不僅能滲透在歌曲的教學中,更能滲透在欣賞教學中。欣賞教學是以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讓學生在反復聆聽後對作品形成一種全身心的審美體驗。所以,在欣賞教學中教師要拋給學生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聆聽欣賞曲目,學生這樣有目的的聆聽,會達到良好的欣賞效果。
比如:在二年級音樂欣賞課中有一個曲子叫《小狗圓舞曲》,歌曲的旋律很快,讓學生閉上眼睛聆聽,想像小狗在干什麼。當聽完歌曲時,學生還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當讓他們說到表現小狗怎樣的形象時,他們紛紛用上了可愛、調皮這樣的詞語。學生都喜歡小動物,於是再次聆聽曲目,讓學生感受小狗調皮的樣子,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最後讓學生說說身邊是否有這樣的小狗。學生紛紛暢談,說出自己是怎樣愛護小動物的,決心以後怎麼樣去做。一節課下來不僅輕松地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而且成功地滲透了保護小動物的思想,滲透了德育教育。
三、在音樂體驗活動中學會合作
在我們的德育范疇中,經常提到的是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學會關愛他人,這也是德育的一個內容。教師不僅要注重滲透德育,還要注重讓學生將德育內容實踐於生活中,如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來達到教學目標,因為音樂課本身是快樂的,大家要配合的。所以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要讓學生體會尊重他人、學會合作,並且懂得團結友愛、共同進步。比如:在教授《打花巴掌》和《理發師》這樣的課程時,在創編和表現音樂的環節,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怎樣與同伴合作,才能把手拍好、表現好。怎樣對待顧客才能成為一名好的理發師,這樣學生在整個互動、配合的過程中,既完成了教學任務,也參與了活動,更多的是懂得了怎樣與同伴互助、共同進步。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無論是唱歌,還是欣賞,都應該將德育寓於音樂教學之中,使學生既學習了音樂知識、開闊了音樂視野,又得到了品德的培養、情感的陶冶,真正發揮了音樂學科特有的思想教育作用。
『捌』 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實施德育
、深入作品寓德育於音樂教 《九義務教育全制、初音樂教綱》明確提:音樂教育實施美育重要途徑特別提: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於音樂藝術要注意音樂知識教、音樂能力培養思想品德教育配合 教唱首歌(樂)曲前教師首先要深入作品作品進行深刻理解緊抓旋律、節奏、音色、拍、曲式聲等音樂要素所塑造形象誘導進入歌(樂)曲意境抒發美情讓理解美、表現美、鑒賞美培養高尚情操道德 二、創設情境寓德育於音樂教 教師主導主體實踐主線教原理音樂教尤重要要求音樂教師課堂盡量採用放式教努力創設潑、新穎愉快習氛圍讓沐浴優美情境充受美情激發深化 三、鑽研教材寓德育於音樂教 課堂講授科教滲透德育主要途徑授課應力求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智力發、思想教育於體音樂教課前必須鑽研教材、深入備課既要弄清教材知識內容要教材德育素深入體選擇教與思想教育佳結合點採用各種教手段及捕捉機適點撥並恰其引導達既教書育效例結合教材講音樂故事古今外音樂家傳記、名與音樂、趣聞軼事、作品珍聞等用故事形式講給聽或讓講幼靈留深刻印象激發各種美情提高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識別能力 四、見縫插針寓德育於音樂教 要推進素質教育必須素質教育各要素滲透各科教做既教書育音樂課堂教教師要認真設計教各環節德育貫穿滲透音樂教全程追求形式硬說教要見縫插針聯系實際促進全面諧發展真使素質教育落實處 音樂課知識習、能力培養同寓德育於音樂教 必要、優勢千萬能音樂課思想政治課失音樂課審美性、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