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今後如何在教學中實踐和開展
一堂課的成敗,整個教學的得失,關鍵就在於是否處理好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這一問題.一、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的新認識.1、什麼是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重點」是指學科或教材內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識和技能.一個學科知識點在整個學科知識中的地位,及通過相關知識的教學能給學生發展帶來的貢獻決定了它是否為教學重點. 「難點」一般包含兩層意思:其一,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內容;其二,學生容易出錯或混淆的內容.如:教學內容比較抽象,不易被學生理解,有的內容縱橫交錯,比較復雜,有的內容本質屬性比較隱蔽,有的體現了新觀點和新方法,有的在新舊知識的銜接上呈現較大的差距等.這種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內容通常稱之為教材的難點,教學難點要根據教材的廣度和深度、學生的知識基礎與心理特徵來確定.簡而言之,即教學目標與學生的水平有較大落差,就形成了教學難點.克服難點就是結合學生實際想辦法把落差的坡度變緩. 「關鍵」是指教學或教材中起決定作用的內容.教學難點有時和重點是一致的,有些內容對掌握某一部分知識或解決某一類問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些內容就是教學的關鍵.它是教學活動中解決主要問題的著手點.教學的關鍵也可以說成是教學重點中的重點.2、確定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的依據. (1)教學目標(課程標准):課堂教學過程是為了實現目標而展開的,確定教學重點、難點是為了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以便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地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因此,確定教學重難點首先要吃透新課標.新的課程標准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確定為教學目標.只有明確了這節課的完整知識體系框架和教學目標,並把課程標准、教材整合起來,才能科學確定靜態的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2)學生實際:學生是課程學習的主體,教學重點尤其是教學難點是針對學生的學習而言的.因此,我們要了解學生,研究學生.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和技能的狀況,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了解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有經驗的教師往往是通過課堂提問、課後輔導、批改作業、分析試卷等方法,分析學生的疑難所在,以作為今後教學相應內容時確定難點的借鑒. 要判斷是否為教學難點,就要分析學生學習難點形成的原因,一般形成學習難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對於學習的內容,學生缺乏相應的感性認識,因而難以開展抽象思維活動,不能較快或較好地理解. 第二種是在學習新的概念、原理時,缺少相應的已知概念、原理作基礎,或學生對已知概念、原理掌握不準確、不清晰,使學生陷入了認知的困境.所以,讓學生明白這些概念的內涵就是教學時必須解決的難點問題. 第三種是已知對新知的負遷移作用壓倒了正遷移作用.即已學過的知識在對學習新知識時,起了干擾作用,因而在已知向新知的轉化中,注意力常常集中到對過去概念、原理的回憶上,而未能把這些概念、原理運用於新的學習之中,反而成為難點. 第四種是教材中一些綜合性較強、時空跨越較大、變化較為復雜的內容,使學生一時難以接受和理解,而這些內容往往非一節課所能完成,這是教學中的「大難點」.因此這類內容在教材處理和教學方法選擇上都是難點.備課時,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情況,對可能出現的教學難點做出判斷,並採取有效措施.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做出預見,預見學生在接受新知時的困難、產生的問題,以便對症下葯.避免教學中的主觀主義和盲目性,切實做好理論聯系實際.從而確定好自己的課堂教學的靜態和動態重點、難點和關鍵. 以此為依據,從教學內容的科學系統來看,組成學科發展基本線索的主要環節為教學重點難點;從教育學的活動要求來看,培養學生能力,掌握學習方法是教學重點難點;從情感教育和品德養成來看,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是教學重點難點.總之,老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根據教學目標,恰當地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確立為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二、正確地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的教學策略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1、突出教學重點. 在准確確定重點之後,就應該考慮採取措施如何做到真正突出重點.僅就教學內容的組織處理而言,下列幾個方面對突出重點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分清主次.特級教師支玉恆說:「那種把教材所有內容無巨無細都鑽得深而透之作法,並非聰明之舉,如果進而把這些東西都要納入教學計劃當中,則更是弊多利少.面面俱到其實面面不到.淺嘗則止,水過地皮濕式地教學,是絕對不可取的.因此吃透教材,首先是吃透教材的重點內容.」教師在組織教學內容時要靈活調動教學內容,可以圍繞中心問題合理變動順序,力求從系統發展過程中突出中心環節,做到既有中心,又有向心力,使教學內容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 二是圍繞重點作必要的補充,以求課堂講授內容具體、深入、明確,使重點更加突出、豐滿.對於非重點的教學內容,則予以適當精簡,概而述之. 三是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予以切實保證,使重點部分得以講清講透. 當然,突出重點的方法很多,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去總結、積累.2、突破教學難點. 突破教學難點的方法很多,或化抽象為具體,或化復雜為簡單,或變生疏位熟悉,其目的都是為了化難為易.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運用直觀的方法加強學生的感知,如多媒體輔助法. 第二,創設情境,聯系實際,引導學生的思維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 第三,補充材料,化解難點法.對於一些結論性難點,化解的方法是需要引用一些典型的事實材料,並以材料為依據進行分析,從而化解難點. 第四,對於易混淆的內容,運用對比方法區分各自的特點,如表格比較法. 第五,分散難點,各個擊破,如分層設問法:對於難度較大的問題,不妨把問題按難易程度分解成若干個與之相關的小問題,小坡度式地層層遞進,劃難為易,由易到難.
『貳』 楊成的發表的論文
(1)《江蘇蘇北教育技術分會跨越發展思考》,《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年5期
(2)《多媒體教室預約管理系統設計與開發的實踐研究》,《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年21期
(3)《在線授課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研究》,《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年12期
(4)《開放式虛擬實驗平台的設計與開發研究——以教育技術學專業為例》,《現代教育技術》,2009年01期
(5)《徐州師大教育技術學專業虛擬實驗環境開發的構想》,《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年08期
(6)《現代教育技術方向教育碩士培養的實踐研究》,《現代教育技術》,2007年12期
(7)《信息技術促進高校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實踐研究》,《電化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8)《「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導」之思考》,《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7年10期
(9)《基於混合學習的《遠程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研究》,《遠程教育雜志》,2007年05期
(10)《信息技術環境下教育技術師范生教學技能問題及對策研究》,《現代遠距離教育》,2007年05期
(11)《教育技術學專業電子系列課程改革與開發的實踐研究》,《教育探索》,2007年03期
(12)《信息技術條件下遠程網路實驗環境的構建及內容的開發》,《現代遠距離教育》,2007年01期
(13)《信息技術環境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研究的思考》,《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6年11期
(14)《遠程教育在線課堂的設計、開發與應用研究》,《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6年05期
(15)《基於實時交互的課後輔導平台的設計與開發研究》,《現代遠距離教育》,2006年05期
(16)《教育技術學電子系列課程設置的思考》,《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17)《《教育技術學》課程的教材調研分析報告》,《現代教育技術》,2003年02期
(18)《論信息技術條件下遠程教學互動過程的共識》,《中國電化教育》,2002年11期
(19)《基於Web的教學支撐平台探究》,《開放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20)《淺評《教育技術學導論》緒論課》,《中國電化教育》,2002年04期
(21)《基於電化教學的教學之美研究》,《現代教育技術》,2002年02期
(22)《對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電化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23)《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在電化教學過程中的實踐與應用》,《電化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叄』 現代教育技術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應用的幾點思考
1 如何通過評價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回,學生在學業上答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學業上有收獲,懂了、會了,產生興趣了,問題就是這么簡單明了。但是,一些教學活動卻背離了如此明白的原則,言不及義的課堂討論,輕視學科知識而空談能力的教學互動等,都應該列入無效的教學一類。只有當有效性作為一種價值觀深入到教師和學生的內心之後,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活動才能產生出其應有的實效。
『肆』 淺談在學科教學中有效運用信息技術的幾點思考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教學媒體,特別是電化教育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日益明顯和重要。現代教育技術作為學科重要輔助工具,對師生解決學科上的難點和重點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從某種程度上講,它促進了教師本身與外界的聯系,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師對自身素質的要求。隨著課程改革的發展,教學的有效性,更多的體現在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的整合。這種整合是指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等融合為一體,成為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和諧、高效地實施教學。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更好地、更有效地傳遞知識和經驗。以下是我對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科教學中能否有效地運用的初淺認識:一、現代教育技術如何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有人說:「教師的生命在課堂,教師的靈魂在課堂,教師的價值也在課堂。教師要成為研究型教師就要回歸課堂,立足課堂。」是的,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是教師教給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它主要包括教師講解,學生問答,教學活動以及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已成為教師在課堂上創設情境、跨越時間空間的限制、揚長避短,讓教學變得更輕松方便。豐富了課堂資源。開拓了學生的視野,範例引領,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教學手段之一。但是,教師要想使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上發揮淋漓盡致,就得掌握用它的時機,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適時地為教學服務。由於學科的性質的不同,可能課堂教學所達到的目的也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的時機有個准確的把握,以保證它在課堂教學中所起的效果是最佳的。我認為,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可以出現在這樣幾個環節:首先,教師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好的為新課創設理想的情景,且學生對所要引入的知識有足夠的興趣,並且能為以後的教學做最理想的鋪墊,這時可以嘗試使用;其次,為了解決本課的重難點,而這樣的教學環節用我們普通的教學手段解決起來困難,不形象、不直觀或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可以藉助這方面的力量;最後,為了對文本知識的延伸,需要在短時間內做大致的概括,需要用到這樣必要的手段。二、利用解決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上的整合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對現代教育技術運用有個整體的認識,而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在於精,不在於多。多媒體教學是我們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它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可以模擬各類情境,綜合運用圖象、視頻、動畫等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概念,化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直觀,化復雜多變為簡潔明了,但是,它畢竟是一種為解決教學服務的工具,它的應用往往是解決常規教學中的學生較難理解、不熟悉、缺少感性認識等的一些重要的知識點。而這就對課堂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的主體——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師本身具備較高的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教師還要明確如何利用所掌握的技能,為所教學的內容更好的服務,這才是最終的目的。所以教師需要用大量的時間,去探索、去琢磨,在什麼時間、情境下才能更好的完成信息技術的展示。例如:對於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抽象的文字,特別是經過長時間的文化積淀,要只是從文字上去簡單地理解文本的意境是不現實的,即使這方面的研究的工作者也需要去仔細揣摩,所以如何降低文本要求,同時能利用有效的手段達到小學生對這類知識的理解,形象化的創造是有必要的。如培訓教材中的案例中的那位馬老師就是運用了現代教育技術,使本來由於條件限制的課變得生動直觀,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和氣氛。又如我以前在教學小語《望廬山瀑布》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古詩文,也。自己煞費苦心。從多角度的去觀察廬山瀑布是理解古詩的切入點,讓學生觀察實物是不現實的,那麼現代教育技術就會成為最好的教學手段。雖然當時條件的不允許,學生不可能了解到廬山的「真面目」,為了更好的教學,我專門找到一所影樓,利用他們的電腦選取了幾幅有關不同角度的廬山瀑布的照片利用投影儀,來讓學生觀察,教學事半功倍。二、現代教育技術如何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工具。今後的學習,應該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有機結合,不應該是教師在課堂上簡單的教學資源的再現,而應該是教師的教育與學生資源再現的綜合利用,是一種更有效地教育信息的傳遞,更是一種課堂上的外延,是課後與課堂上的互補,是真正體現學生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專業性學習的有效途徑。而現階段的教學,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往往只停留教師在課堂上簡單的的演示,為自己的教學服務。教師為了不讓學生影響自己的教學或其它原因,自己本身成了現代教育技術的擁有者,決策者,這與教學的客觀規律是相違背的。我們的教育是人的教育,有人的因素,就有不可預測性,課堂上總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利用媒體等條件精心設計的環節,就因為學生突然生成的問題而被迫終止,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大多數情況下是教師只備了課,卻忽略了重要的主體——學生。教師能不能用自己對待文本的思考,藉助合理的手段去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學生也跟著動起來,讓學生也參與到信息技術運用上來,可以通過有效地方式,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越性,達到真正的師生互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多的在享受信息化的生活,那麼藉助現代教育技術,學生利用本身掌握的知識,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更能展開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同時為教師今後的課堂有效教學提供可能。總之,時代的進步更應體現時代的教學,如何做到我們的教學與時俱進、自主創新,需要更多的現代教育技術。願我們的教學因現代教育技術而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