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2010湖南省職業教育教學研究課題

2010湖南省職業教育教學研究課題

發布時間:2021-01-29 15:39:13

『壹』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德育工作委員會德育課題是什麼級別的

中國職業技術教抄育學會下襲面沒有研究會,只有專業委員會,設學術、教學、培訓交流以及職教師資、職教管理、職業指導、中專教育、職業高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農業和農村職業教育、城市職業教育、少數民族職業教育、輕工和商業職業教育、旅遊職業

『貳』 職業教育研究論----課題申報書(論文)誰有

這是我以前用過的,不知道對你有沒有幫助
「數字化校園」與信息化學習環境研究

一、 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選題意義和研究價值
1、 目前國內外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現狀與趨勢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已經進入了一個信息網路化、科技高新化、經濟全球化的新時代。知識的更新頻率如此之快,人們就需要不斷地、深入地、隨時隨地地廣泛學習。這樣的學習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局限於文憑與學歷、局限於職業需要的學習,而是獨立人格與自主價值取向的學習。目前發達國家信息化已經滲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深刻改變著教育管理、教育理念、教學手段、師生關系等。近五年來,我國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就也令世界矚目: 各級教育決策管理部門對教育信息化的高度視, 硬體、軟體、資源建設超常規發展,新型學習與教學模式的探索如雨後春筍,新一代教師和教育管理者迅速成長……;但與此同時,各種矛盾和問題也逐漸產生和暴露出來:教育信息化的目標、評價體系需要進一步明確和調整,投資和管理體制急待健全、改革和完善, 教師和教育管理者的培訓應更加求實和不斷深化,與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的內在聯系和協調發展必須加強……
作為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者、參與者、推動者,我們既置身其中,又需要保持一種研究者的客觀和清醒。一方面,校長、教師乃至教育局長們是帶著種種枷鎖在跳教育改革之舞!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的投資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益,不僅造成了令人痛心的浪費,而且助長了形式主義的不良風氣…… 好在越來越多的教育決策、管理者和廣大教師已經對此有了越來越深刻的反思、共識和對策。
教育信息化是整個教育現代化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其最根本目標應能夠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現行教育系統進行全方位改造,從而大大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益,培養出能夠適應數字化生存環境的新一代公民。近五年來,教育信息化先後經歷了多媒體創作、web創作、web多媒體創作及web資源建設等原始積累階段和web資源功能化、數字化校園建設與教育形態變革的新階段。構建全真的虛擬校園、虛擬社會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方向與趨勢。
2、 「數字化校園」與信息化學習環境研究課題的界定
「數字化校園」與信息化學習環境是在現代通訊技術和網路技術的基礎上由e-class、e-library、e-lab、e-office、e-learning、web studio、web service等概念組成的內外部網路動態整合,形成學校資源與社會教育資源的有機整合。本課題研究的就是如何在網路、電腦技術的基礎上開展教育資源建設和教育服務,探討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習方法。
3、 「數字化校園」與信息化學習環境研究選題意義與研究價值
我們學校是一所老牌省重點中學,2004年被命名為四星級學校。選擇本課題我們主要是結合本校實際,根據當前的基礎教育改革和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通過本課題研究積極探索運用信息化環境下實施課程改革落實新課程標准教育教學目標的課程資源建設與運用課程資源整合到教育教學過程的規律、模式、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探索學校數字化走向學習化社會的道路,推進學校教育現代化的深入發展。
二、 本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主要觀點和創新之處
1、「數字化校園」與信息化學習環境研究的目標與宗旨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使廣大師生充分利用優秀教育信息資源及信息化手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實現培養創造性人才的目標。本課題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優秀教育資源的開發與普及應用。其二就是在信息化學習環境下在教學模式上如何把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師生雙主體的模式轉變。其三是在信息化學習環境下學生學習方式如何從接受性學習到探究性、協作性、自主性學習方式的轉變。
2、「數字化校園」與信息化學習環境研究的研究內容
(1)「數字化校園」與信息化學習環境的基本概念與結構研究
(2)「數字化校園」與信息化學習環境的數字資源建設的研究
(3)「數字化校園」與信息化學習環境下的學科教學模式實踐與研究
(4)「數字化校園」與信息化學習環境下基於專題網站的學習型虛擬社區建設研究
3、「數字化校園」與信息化學習環境研究的主要觀點與創新之處
三、 本課題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
數字化校園是現實校園向數字空間的無限延伸。本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有:
1、 研究與實驗數字課堂教學,發展課堂教育教學的新形態與新模式。
2、 研究如何優化整合學生資源、教師資源和社會資源構建數字化校園和課程改革的支撐環境。
3、 研究數字化學習環境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探索如何把數字化學習滲透到課堂內外教育教學中去的模式。
本課題的研究方法及具體開展形式:
1、 專家講座與培訓、學術交流,開展理論研究
2、 結合中學教育實際的理論研究與思維創新
3、 數字化資源開發與整合研究
4、 利用信息技術與課程資源開展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習教學活動實踐
5、 利用專題網站開展學習型虛擬社區實踐活動
6、 公開展示研究過程的成果
7、 在研究過程中運用觀察法、調查法、實踐法和歸納法等科學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的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2006、4――2006、12)
開展有關「數字化校園」與信息化學習環境的理論研究,探討「數字化校園」與信息化學習環境的內涵與范疇及對基礎教育的影響和思維創新。
第二階段(2007、1――2007、12)
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資源在信息化環境下的整合研究
和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習研究
第三階段(2008、1――2008、12)
開展基於網站方式下學習型虛擬社區的研究
總結歸納課題研究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完成課題研究的總結報告和研究成果。

『叄』 湖南省職業教育 與成人教育學會科研規劃課題屬於什麼級別

屬於地廳級。
全省各級各類職業院校、獨立設置的成人高校和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版門、科研院所的教權師、教育行政管理人員、科研工作者,行業企業、社會各界的技術人員以及熱心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的相關人員,均可申報課題。

『肆』 四川高等職業教育研究中心課題是省級課題嗎

屬於省級課題,也有中國高教學會的立項課題,學會性質的課題學術性較強,但經費很少,一般只有重點課題才有經費支持,立項的對象面向各級給類高等教育組織機構,既有大學教師也有大學組織管理者

『伍』 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課題"生態體驗式德育的案例與問題研究"具體指哪些方面

「十一五」時期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任務

科學發展觀是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始終要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必須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我國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全局,把科學發展觀貫穿到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全過程。

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要堅持以素質教育為主題,著力完成好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這三大任務,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真正把素質教育作為我國教育工作的主題,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貫穿於各級各類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各個方面。堅持德育為先,從根本上改變重智育,輕德、體、美育的傾向,全面加強和改進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入教材、引入課堂、引入學生頭腦。進一步端正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切實提高學校和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改革和完善考試評價制度。推動全社會形成共同推進素質教育的強大合力和良好環境。

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抓住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大好時機,進一步強化政府對義務教育的保障責任,把這一關系我國教育長遠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抓緊抓好,全面提升我國義務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堅決完成好西部地區「兩基」攻堅任務,繼續積極發展民族地區教育。東、中部地區要不斷提高義務教育的普及水平和質量,大力推進區域內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努力辦好義務教育階段的每一所學校。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進一步確立起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觀念,實現職業教育辦學思想、辦學模式、發展思路的根本轉變。職業院校要更好地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實行靈活多樣的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讀制度。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繼續擴大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

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切實把提高質量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人才觀和質量觀,大力改變一些課程教材陳舊、理論脫離實際的狀況,加快建立新的課程教材體系、考試評價制度,形成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模式。深入實施高等教育質量工程。深化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著力提高研究生培養的質量。充分發揮高校的優勢,加快提升高校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增強高校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任務的能力。深化高校科技體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進一步繁榮和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著力推進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高水平大學的建設。

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教師隊伍,堅定不移建設好人民教師隊伍,著力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全面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以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優化、調整農村教師隊伍結構,提高農村教師質量。統籌城鄉教師資源,大力推進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切實提高教師教育質量,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培養培訓。堅持把師德建設放在首位。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待遇和地位。

認真解決「上學難、上學貴」問題,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進一步做好資助家庭貧困學生工作。大力推進「兩免一補」政策;進一步完善高等學校家庭貧困學生資助體系,堅持「綠色通道」制度;積極推進建立職業教育家庭貧困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鼓勵社會各界捐資助教。下更大的決心,採取更有力的措施,堅決制止教育亂收費行為。堅決杜絕農村學校中的亂收費行為;信息公開,接受監督,進一步規范非義務學校收費行為;堅決地逐步地解決好「擇校」問題。實施更加積極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努力開辟新的空間和渠道,鼓勵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去。努力為廣大中小學生創造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

『陸』 職業教育畢業論文,好難選題急急急!!!

淺論中職德育的有效性途徑-職業教育論文
論文摘要:中職學生是個特殊群體,其道德的完善比技術和職業訓練更為重要。中職德育不僅需要傳授道德知識,還需要以公共生活為中心,向生活世界回歸,注重對學生的日常生活習慣和行為的養成,還需要道德體驗的交流,並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
論文關鍵詞:特殊群體;中職德育;現狀;理論認識;有效途徑
道德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最壯麗的日出」,人因道德而崇高。正如古代著名思想家苟況在(苟子中所言:「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道德教育永遠是一種腳踩大地,仰望星空的存在。腳踩大地是因為教育必須紮根實踐;仰望星空是因為教育必須執著人類的理想和理想的人類。任何教育工作者,對德育的道理既懂也能講,而且對德育都能評判一番,而難的是操作與踐行,難的是有實效,中職德育更是如此。
一、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
中職學生的弱勢表現在下述三個方面:
第一,義務教育階段處於學生群體中的弱勢,大多數文化課學習成績不理想,受到來自家長、教師甚至同學的歧視。他們不是中考的勝出者,而大多數是中考的「失敗」者,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不主動、不積極。
第二,大多數來自弱勢家庭,如農村、城市下崗職工家庭。家長的文化水平不高,收入水平偏低,家境較為貧困。
第三,不少學生自卑心理較為嚴重,內向和離群現象較為突出,「我不會」、「我不是學習的料」、「我做不好」等成了其心理定勢。他們常常感到前途無望,有的迷失了方向,上網成癮,沉浸在虛無縹渺的空幻之中,進網吧、聊天、玩游戲、吸煙、酗酒…一忘卻了生活目標。而且,學生的不良心理有相互「傳染」之勢。
二.學校德育顯得蒼白無力
中職德育的現狀突出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其一,照搬普高德育經驗,認為中職學生與普通高中學生同屬一個年齡階段,兩者在身心特點上有許多共同之處,德育工作也自然有共性。因此,在德育工作中照搬或過多借鑒普高經驗,偏離職業學校德育應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未注意到:中職學生的培養目標不同於普高,學習內容與學習方式的差異,學生思想、心理狀態的區別。
其二,德育課特色不明顯。
中職德育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德育課教學的具體實踐中,依然以知識傳授為中心。重視道德知識的教學和灌輸,學生成為接受道德規范和教條的容器。道德知識與道德能力脫節,學生擁有一定的道德教條,卻又在多元的現實中手足無措。有調查表明:中職學生對德育課程不抱喜愛態度,認為學校德育與現實不合拍。
三社會環境對中職德育的負面影響
社會環境對中職學生的教育存在許多負面影響。譬如,有的流行音樂和影視節目,基調消極、頹廢、低俗;網吧可隨意進入,網上一些不良的內容誘惑著學生。使得學生在校接受的道德約束急劇減弱甚至消失。其次是不健康的家庭教育,突出體現在不健康的親子關繫上,孩子與父母的關系完全變成了索取和給予,孩子認為父母的給予是天經地義的。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完全物質化、金錢化。有的家庭教育方法不當,教育方式簡單化和極端化。
四 中職德育的理論認識
第一,一般地說,道德要求社會公正地對待個人,並且不要忘記,道德的產生是有助於個人的好的生活,而不是對個人進行不必要的干預。道德是為_了人而產生,但不能說人為了體現道德而生存。顯然,道德的目標指向是個人幸福生活。德育是快樂的、是有用的。
第二,教育的職能,第一是培養人格,第二是開發智力,第三是傳授知識和技能。古希臘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認為,道德的完善比技術和職業訓練更為重要。
第三,學校道德教育需要進一步創新和夯實,要構築道德精神,增強道德教育的生命力。
第四,道德教育不僅需要進行道德知識的傳授,道德規范的訓練,還需要道德感受與道德體驗的交流。
第五,德育理論專家對普教的德育與心理研究深入,但對職教德育未予攻堅。中職德育不應孤立無助,它需要在呈現中張揚,在張揚中認同,在認同中壯大,因此,它需要專家的系統理論支持。
五、中職德育的有效途徑
1.把中職德育融入職業教育全過程
第一,創建職業的教育環境和實施環境。
培養企業所需的員工,不僅僅要有精湛的技能,更需要有過硬的職業道德和奉獻精神,沒有專長的人才是次品,沒有良好職業道德的學生是危險品。因此,中職德育應緊緊圍繞培養「職業』作為主線,學校的德育內容圍繞企業的用人標准進行組織,按崗位需求進行德育創新。構建全員參與、全程管理、全方位滲透的管理模式。
學校與企業相結合,職業教育必須引進企業文化開展學生德育,要讓學生熟悉企業,不能關門搞德育,要把那些職場能手(尤其是自己的畢業生)請進來,現場說法,培養學生的職業自豪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氛圍。
把學生在校的一日行為和在校三年的行為規范化,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培養方式可分為集中與分散,集中訓練形式至少有拓展訓練與成長訓練等,其內容可為:激發潛能、挑戰自我、學會溝通、熔煉團隊、自我保護、吃苦耐勞、抗擊挫折、逆境求生、頑強自立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訓練,逐漸促進學生職業道德和專業紀律的養成。讓學生在任何時候都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同時發揮學生相互之間的同伴影響作用,形成一個富有道德影響力的德育「場」。
第二,突出職業特色和專業特色。
職業教育的定位,是「以就業為導向」。職業教育培養學生,是根據市場需求和崗位需求進行的,只有以高尚的職業道德、強烈的職業意識為統率,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勝,使學生具有在崗位上發揮才能的思想基礎和職業基礎。離開職業特色,中職德育就會失去立足點。
在職業教育中,不同的專業有著不同的職業特徵、職業紀律和職業行為,如幼師專業與模具專業就有不同的職業要求。因此,中職德育要強調專業特色。職業教育強調特色是質量的標志,質量特色除了技能以外,更重要的就是學生的職業道德特色和行為規范特色。如若忽視,培養出來的學生就難以就業,就難過用人企業檢驗關,就缺乏競爭力。
2.引導學生以「成功者」的心態走向未來
中職學生與普通高中生在心態上相差很大,因此,中職德育必須在抓住同齡人的德育共性的基礎上,准確地把握其個性,即抓住中職學生德育的特殊性,才能增強德育的針對性、時代感,提高德育的實效。為此,學校應努力引導他們以「成功者」的心態走向未來,如通過拓展訓練,讓其點燃激情,超越自我在活動中分享快樂、感悟生活。同時,以心理輔導為牽引,重視學生的心理輔導,目將「教育、輔導、咨詢、服務有機結合增強學生自信。

『柒』 簡答題1.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研究的意義教育學的

1、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

時代發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會里,要立足就必須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要有勇於實踐、創新的能力;要適應素質教育對老師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學工作的模式由「經驗型」轉向「科研型」。

2、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

做課題研究主要是為了解決在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及遇到的困惑。這些問題包括自己教學實踐的問題,有學生行為習慣、道德表現的問題,有學校教育的問題,還有學校管理模式的問題。但要注意,一線教師脫離教學實踐做研究,做那些大而空的課題,徒勞無益。

3、有助於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

課題研究的嚴密性,也促使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系統化。

4、有助於形成科研教學意識

教科研實踐活動不但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重要的是養成一種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審視自己的日常工作的習慣;自覺地去改進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反思

(7)2010湖南省職業教育教學研究課題擴展閱讀:

教師專業的含義:

1、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通過專門訓練和終身學習,逐步習得教育專業的知識與技能並在教育專業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從教素質,從而成為教育專業工作者的專業成長過程。

2、它包含雙層意義:既指教師個體通過職前培養,從一名新手逐漸成長為具備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態度的成熟教師及其可持續的專業發展過程,也指教師職業整體從非專業職業、准專業職業向專業性質職業進步的過程。

二、教師專業化目標

1、群體目標教師任職有規定的學歷標准;具有雙專業性(學科專業和教育專業);有公認的職業道德標准和行為規范;有專門學習機構、專門內容和措施;有資格認定製度和管理制度;成立自治組織機構對教師個體進行監控。

2、個體目標承擔起為他人提供教育服務的責任和義務;掌握某種學術和理論;具有熟練的教學實踐技能;能恰當應對不確定教學情境;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產生自我專業發展的需要;接受專門機構或團體監控教學質量和自我發展。

『捌』 職業學校教師如何進行課題研究

一、如何選擇課題
課題的選擇,是教育科研的起點,它關繫到科學研究的方向、成效、價值與意義。為此,一線教師要開展課題研究,必須選准課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選擇。
1、課題研究立足「小」字。確立的課題題目要「小一點」, 便於我們研究,易出成效,研究周期的不要太長。通過自己自主探究可以改變行為的「小」課題;或將上級下達的重點課題結合自身教學實際選擇一個「子課題」,以增強課題的可操作性,達到解決平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高自身專業能力與科研能力的目的。
2、課題研究注重「真」字。課題研究內容要「真一點」,以教師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為研究對象,以自主研究為主要方式,以解決教師平時教育教學中的困惑為根本目的所展開的教育研究。圍繞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景和真實事件,發現帶有共性的問題,而問題必須具有針對性和現實性。在教學的同時以研究者的身份,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審視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通過研究使課堂教學改革能夠與時俱進,通過改革實現教師專業成長。
3、課題研究突出「新」字。所謂「新」,選題要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又要符合新課改的要求,還要有時代感,有生命力。在開展教學研究時,應把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研究的主陣地,以新課程理念為導向,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具體問題為對象,不斷探討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或新困惑,以求新的突破,力爭新的提升。
4、課題研究追求「實」字。 從平時教學中找課題, 平時教學中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是選擇課題的基本來源。這些問題的研究與解決,可以促進自身專業成長,推動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為此,在課題研究方案設計時,對課題研究的具體步驟與實施方案要進行科學安排,做到研究方案、研究目標與平時教學緊密結合,做好落實工作。同時,教師還要及時進行自我反思、歸納總結、提煉經驗,使整個課題的操作始終處於有步驟、有成效的運作之中。
二、如何進行研究
任何研究都始於「問題」。當教師在教學中出現的某種「問題」或感到某種困惑時,並想方設法加以克服,給合平時教學不斷地去探討、去解決,從中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這樣教師就踏上了一條由「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 」的校本教研之路。
1、把「問題」當作「課題」。搞教研強調解決教師自己的問題、真實的問題和實際的問題。不過,並非任何教學「問題」都構成研究「課題」,只有當教師持續地關注某個有意義的教學問題,只有當教師比較仔細地探究與解決問題的思路之後,平時的教學「問題」才可能轉化為成研究「課題」。
小學教師搞教科研的目的和任務就是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最終要落實到為教學服務這個根本上。為此,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就應該是要研究的課題。教師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直接性問題。就是明顯存在,需要我們去面對,又必須想辦法加以解決的問題,如學生的學習習慣好不好?數學教材的主題圖怎樣呈現等等。二是探索性問題。就是將教育理論、教育觀念、教育成果轉化為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時所遇到的問題,如分層分類教學應該怎樣操作,綜合實踐活動應該怎樣開展等。三是反思性問題。這是具有「問題意識」的教師,為改進自己的專業水平,通過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回顧和反思,發現的問題,如「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應如何調整?」等等。因此,有效的教科研所研究的「課題」的產生過程是:教師在平常教學中經常遇到困惑與問題,需要我們去探究、去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就可以轉化為課題。
2、把「教學」當作「研究」。絕大多數的教育科研,最終都要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即使是理論研究,其成果也要在教學中得到檢驗和應用。教學和科研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而不是截然分開的「兩張皮」。其實,教學活動就是在不斷地探究、修改與完善的過程,已經伴隨著科研的性質。有效的教學不是日復一日地簡單重復,而是教師自覺學習新的教學經驗和理論,充滿激情的創造性探索活動。同時,還必須適當開展一定規范的教育科研,提升我們教育科研的水平。而小學教育科研往往是降低標准和要求,也體現了小學教師工作的性質和特點。近年來我們採取互動教研方式,即:圍繞「備課—預設;上課—聽課;評課—完善;跟進—再創」四大環節展開,努力提高教師業務能力。
(1)精心備課—預設方案。首先,認真備課。從教科研的主題與目標出發,選定易於體現研究主題的教材,並確定研討課的內容。了解這節課編者的意圖,了解教材編排體系,弄清新的知識的內在聯系,明確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其次,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採取「以學定教」,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再次,預設教學方案。預設方案後再組織教師進行討論,通過討論交流進行取長補短,形成共識;然後由「執教者」集思廣益,綜合地預設教學方案。
(2)上課試教—組織聽課。推薦一位教師根據預設教學方案進行試教,其他教師要進行聽課,做到既聽又看,聽看結合,注重觀察。以便尋找問題與不足,並做好修改、充實、完善等工作。還要對看聽的信息進行整理與分析,為評課做好准備。
(3)合理評議—充實完善。互動研討課的評課,我們堅持客觀性與指導性的原則。針對不足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議,與執教老師交流切磋。評價課堂教學我們抓住兩個看點:a看教師的教。應觀察教師教的四個維度即:組織能力、調控能力、教學機智、練習設計。b、看學生的學。應觀察學生學的四個維度即: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情緒狀態。
(4)及時跟進—拓展再創。「互動研討課」是在「真實的常態中,驗證預設方案」。常見的有兩種類型:主流是好的、成效較大的課;主流是好的、問題較多的課。問題的產生,有的是預設方案失誤,考慮不周;有的是上課時經驗不足,出現失誤,或隨機應變不強等。說主流是好的,是因為通過「互動研討課」,最大的收獲是激起了教師的思維碰撞,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感悟與發現。同時「互動研討課」的根本目標是把新理念轉化為日常的教學行為。因此,在三個環節之後,還需要「跟進—再創」緊跟其後,朝著目標與方向繼續推進。總的要求是:對己取得的經驗要進行重新審視、探索,從而獲得更深入、更正確的認識,並轉化為平時教學行為。並逐漸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以促進教師整體水平的提高。
3、把 「成長」當作 「成果」。小學教育科研成果既有目標指向性,又有過程性和生成性。在研究結束後,教師們將按計劃對整個研究過程進行分析和總結,寫出總結,提煉經驗。把自己對教育科研的認識、體驗、感悟寫出來與同伴交流;把教學過程成功的案例記錄下來,並用新理論加以剖析與同事共享;把教學經驗總結出來,教學成果撰寫成論文呈現出來與同行們共同切磋交流,從而不斷從實驗過程中總結出經驗,並用它去指導平時教學實踐,以提升自己業務水平。還要不斷進行自我反思,通過反思能正確地認識自己,通過反思客觀地評價自己,進而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自覺性。讓課堂教學的成功或失敗等能為以後的教學提供借鑒,也就是使經驗得以提升,失誤得以避免,那麼實現這些最好的辦法就是勤寫教學反思。而撰寫教學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機智、教學感受的流失,教學中的「缺陷」與「遺憾」的忘記,為我們今後的經驗總結,進行行動研究提供鮮活的素材,促使教師有效進行自評、自查、自省、自改、達到自主提高的目的。同時,教師要主動學習最新教育研究成果,積極進行思考和創新,認真尋找有效的解決問題的辦法,促進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提高。為此,我們認為,小學教育科研的最大成果應該是教師的成長和提高,這也是小學開展教育科研的意義和目的所在。

閱讀全文

與2010湖南省職業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