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初中思品教學質量如何提高

初中思品教學質量如何提高

發布時間:2021-01-29 19:07:11

① 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怎樣向課堂要質量

洪梅中學羅斯衛摘要:思想品德課程是義務教育中重要的基礎教育科目之一。長期以來,由於歷史的、自然的、傳統的原因,致使眼前的、局部的經濟利益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農村中學學生的基礎素質、學習志向和遠大目標;信息閉塞又局限了農村學生的眼界。另外,由於農村教育的條件較落後,老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也受到一定的局限。要提高農村初中學生思想品德課程教育的質量,我認為教師在認真鑽研教材、提高自身教學技能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而轉化為學習的巨大的動力和創造力,這也是提高學習質量的巨大生命力。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程改革農村教育學習興趣情景學習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沿襲了幾千年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專讀聖賢書」的傳統教育正在被素質教育的浪潮所淘汰。死讀書,讀死書,正在被世人所唾棄。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把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逐步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而在學生學習的諸多學科中,思想品德課是素質教育的前沿陣地,是確立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主陣地。然而,就是這樣一門重要的課程,農村初中的教學質量與城市初中的教學質量差距正在越拉越大。 一、存在問題及原因: 首先,近年來,考試制度進行了多次重大改革,考試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大部分試題源自於城市生活和城市建設。對於鄉村的學生來說無疑感到陌生,有相當的難度。特別是對初三階段的學習內容,與國家建設的政策、方針聯系密切,農村家長文化程度低無法輔導,落後的人文的環境及繁重的學習任務往往使學生不能顧及報刊上的新聞細節,造成農村學生視野較城鎮學生狹窄。一到中考試場,看到試卷題目,只能做些書上抄得到的理論性死答案,至於聯系實際談出自己的看法那就傻眼了。 其次,農村學校中大量優秀學生自小學始就流向大城鎮學校,是造成城鄉學校間知識質量懸殊的又一個重要原因。城鎮化的發展和家長對教育的逐漸重視,許多有點經濟實力的家庭,就想方設法把自己的孩子轉入大城鎮條件較好的學校就讀。這樣,在農村初中各年級班級中就失去了一批學生學習的領頭羊,而轉入學校卻又充實和擴大了優秀生隊伍,城鄉間學生成績的差距就不斷擴大。 另外,面對新課改,部分老師的教法卻依然穿新鞋走老路,新理念與教學實踐脫節。雖然在理論上知道課堂應以學生為中心,應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也知道課堂倡導應以「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合作」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方式,但一到教室,教師依然以權威自居,仍把自己當成教學的主角,把學生當配角,有意無意把學生的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范疇;無視學生的反應和教學效果,只管按照預設教案,落實自己的課堂計劃,不管課程的靈活性、生成性,把教材當唯一的課程,抱著死教苦練。這樣教師就忽視自己的主導作用,一堂課設計諸多問題,讓學生就問題讀讀念念、講講說說,自己僅僅只充當一個機械的提問者、點名者、旁聽者,面帶微笑不斷地說著「好」、「很棒」 ,而不是適當引導、點撥、糾正、收放、總結和拓展,這其實是錯誤地理解了「自主學習」的含義。 再來,部分教師即使教學行為形式變了,但有效性卻沒得到提高。當前,通過培訓教師的教學觀念都發生了變化,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究和交流成為常見的教學方式。但部分教師注重的是表面形式的變化,至於效果如何,則思考很少。例如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若教者對小組合作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進行認真思考和設計,只要有疑問,無論難易,甚至是一些毫無討論價值的問題都在小組中討論;設計的問題缺少鋪墊和階梯,討論時間又沒保證,有時學生還沒進入合作學習狀態,小組合作學習就在老師的要求下草草收兵。在學生方面,由於缺乏平等的溝通和交流,教者的檢查設計又不針對差生,結果往往是優秀者的意見和想法代替了其他成員的意見和想法,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成了陪襯, 即使發表意見也不會受重視。在小組匯報時,匯報往往成了成績優秀學生的專利。這樣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就大打折扣了。 還有,部分老師教 學方法簡單,課堂教學質量不高。每個學科教學目標的實施,都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因而優化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由於受教師的主導因素的影響,相當一部分思品教師依據教學參考書提供的教學設計組織教學活動的多,自己動手動腦精心設計教案的少。很多教師只注重了課本范圍內的備課、上課,很少考慮教材之外的教育內容。教師情感投入不夠,使用教材不靈活。思品課除了認知與導行外,新課程更多的強調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引導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獲得經驗,養成良好的品德,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上課時缺乏情感,課上的較死板、枯燥,影響了教育的實效。總之,教師一切從書本出發,不管是否符合學生實際,對學生關注不夠,是不能做到把學生從書本帶向自然,從小課堂走向社會生活的大課堂,真正從封閉的課堂走向開放的課堂。 二、應對策略:1、轉變觀念,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高度來認識初中思想品德課。 初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並向成年人過渡,自我意識和獨立性逐步增強。在初中階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品德,樹立責任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對學生的成長具有基礎性的作用。而思想品德課程的任務主要就是引領學生感悟人生的意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念,學做負責任的公民,過有意義的生活。所以作為思想品德課老師,我們就要從各方面來關注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這還需要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給予多方面的支持,以便教師把思想品德課堂真正變成一個關注學生成長的樂園,使學生在探究中成長,把重心轉移到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和學習能力的培養上,使教學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 更應該認識到本學科與校風學風建設、學校常規管理、學校教學質量相統一的一面,努力處理好這一對矛盾,實現學科教學與學生思想教育的「雙贏」。2、樹立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觀點。用鄧小平創新教育理論指導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教學,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在教學實踐中,要敢於探索和打破常觀的教育方式,走出一條與時代相接軌的、適應農村實際的教學新路子。要使這門學科克服空洞乏味的說教,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體現思想教育性和知識性,又要有能調動學生的趣味性,寓教育性和知識性於趣味性之中。思想品德課教師就要遵循鄧小平同志所說的「要克服一個怕字,要有勇氣。什麼事情總要有人試第一個,才能開拓新路。」不因循守舊、人雲亦雲,不迷信權威。努力開拓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新途徑和方法,在復雜多變的教育教學情景中創造性地運用教育教學規律。3、注重校本教研,加強思想品德學科教師能力素質的培養 。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以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要通過培訓和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調控和組織能力,並熟練掌握現代先進教育技術,能很好地利用視聽設備、多媒體技術和網路資源等來為教學服務。要經常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師。新教材要求教師有寬同視野、淵博的知識,所以我們教師不僅要對自己所從事學科領域的知識體系有較深的了解與掌握,還要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蘊。4、加強校內、校際本學科教師的合作,建立學科信息資源庫。由於本課程涉及的知識廣、博、雜,備課時需要搜集許多資料和案例,並且每個人的知識和精力總是有限,必須充分發揮集體力量和智慧,利用現代網路優勢,建立市級、校級資源庫,實現知識互補、資源共享。5、更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切都是由教師決定的。思想品德課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單一的,即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和教材的「炒作」,形成了學生圍著教師轉,教師圍著書本轉的局面,學生的主體作用被扼殺了,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灌輸狀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根本無法實現。隨著形勢的發展,為適應培養現代化人才和素質教育的需要。 新的《課程標准》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新課程要求大膽地進行教學結構改革,拋棄過去單調枯燥的教法,根據不同教材內容,視不同的學生認知水平採用不同的教學結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5.1創立樂學情景。情景創設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並真正成為教育」。因此教師必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與現實的社會生活、社會現象和學生思想實際相貼近。我在教學實踐中力求做到:選擇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大家熟悉的、貼近生活的實際事例。這樣可以克服農村學生因地域的差異、知識視野的狹窄而造成對概念、原理、思想體系感到枯燥無味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實踐證明,只有與學生生活相貼近的學習情景,才容易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有了這樣的感覺和體驗,學生就會帶著積極的情感,興趣盎然地走進課堂。現行的中學思想品德教材重視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探究性,重視學生的參與、體驗、思考,體現與學生的對話關系。如人教版課本中的「新學校、新同學」、「感悟青春」、「自我新形象」、「我愛我家」等都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連而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這些設置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了客觀依據。當然,教師還可以設置與農村相關的教學情景,如「兩免一補我受益」、「遠程教育助我學」、「工廠走進我們村」等,讓思想品德課程教學走進現實生活,從而更充分地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 5.2 樂學情景設置的形式要多樣化。心理學家研究顯示,在簡單重復的對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會遲鈍起來,難以產生心理反應;而新穎奇特的對象則會使人腦神經系統興奮,激發強烈的注意力。多樣化的教學情景可以調動多種器官參與教學活動,減輕學習時的疲勞,從而增強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形式要多樣化,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如課的類型既有講授課,也有討論課、自學課,教學手段可採用錄音、投影、掛圖等多種輔助手段。方法的設計思路可從兩個方面去考慮:一是不同的教法在課堂上交替出現;二是對不同的課題盡可能採取不同的教學形式。情景設置也可以根據內容,以一兩種為主,再兼顧與其他形式的有機結合。如:「聽一聽、問一問、說一說、評一評」的形式,也可以採用「看一看、議一議、演一演」等__形式。這樣一來,學生覺得每堂課都有新鮮感,興趣自然也來了,在課堂上走神、做其他作業、睡覺等現象也自然消失了。生動逼真的多樣化情景創設,能夠調動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喚起學生主動、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3 讓學生產生學習需要。布魯納所說:「要使學生對一個學科有興趣的最好方法,是使他感到這個學科值得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是多層次、全方位的。在校學生是社會人才需求的後備軍,而農村是向社會提供人才需求的巨大來源。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正是從社會和個體的需要出發,培養學生具有社會責任感、健全的人格、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養及環境意識,尤其是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及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思想品德課教師就應從社會的和學生的實際使學生感到思想品德課程中理論知識的確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培養他們對這門學科的興趣。 5.4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長久不衰的學習興趣是發揮學生主體學習的保障,也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終身發展的動力。初中學生逐步進入青春期,他們的思想、見解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及時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關系,使學生個體的思想品德在個人的主動實踐中形成和發展。「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須被點燃的火把」。教師必須注重學生的參與、體驗,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使學生形成道德規范的理論體系,才能使學生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價值判斷和選擇,才能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保持長久的學習興趣。因而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前提下,要積極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獲取知識。在教學實踐中,我每節課都要拿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如有時在新課前五分鍾讓學生對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講演或者在提出一個話題或問題後留出時間讓他們自學;有時在課中讓學生參與問題的討論,討論可以是師生進行對話,也可以是學生之間的辯論;有時還讓學生來充當教師進行課文講解,或將富有啟發性的題目採取小組搶答、點名回答等形式來完成。這樣,課堂不僅成了學生施展才華的競技場,也成了學生學習的樂園。 5.5 理論聯系實際。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生命力所在。教師除了利用課堂教學這種途徑外,還可以利用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使學生躍出課本,走出課堂,融人生活實踐中。通過學生自己的多方實踐來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並用所學知識去認識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不但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也使學生深深體會到思想品德課程內容有用、有價值,從而真正願學、愛學這門學科。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採取成立興趣小組和開展社會小調查。在興趣小組里,我組織學生學習有關報刊,讓大家了解、熟悉國內外大事、社會熱點,並開展時事知識競賽、新聞背景分析等活動。另外,也適時地開展了社會小調查,如在講人教版七年級「世界因生命而精彩」這一框題前,我要求學生列舉家鄉近年來所遭受的污染、洪澇等災害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課後讓學生到所在村調查各農戶的作物受各種災害影響的情況和國家的相關政策,然後在課堂上介紹和交流,使學生從身邊事例中增強生態環保意識。我還讓學生在假期中做「國家減稅政策給村裡帶來的變化」為題的社會調查。通過這些活動很多同學已養成了讀書看報、關心生活的大小事、積極思考的好習慣。這樣學生對學習興趣就能得到加固與發展。 總之,教學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創新的過程。新一輪課程改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農村教育的實際情況決定了新課程改革必須結合農村學生的特點,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要不斷實踐、不斷總結,既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又要輔以恰當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程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智能,從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育工作中,只要我們教師能以時俱進,不斷地充實自己、創新自己,善於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不斷地鞏固和發展這種興趣,就會使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② 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初中的思想品德課教學質量

洪梅中學羅斯衛摘要:思想品德課程是義務教育中重要的基礎教育科目之一。長期以來,由於歷史的、自然的、傳統的原因,致使眼前的、局部的經濟利益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農村中學學生的基礎素質、學習志向和遠大目標;信息閉塞又局限了農村學生的眼界。另外,由於農村教育的條件較落後,老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也受到一定的局限。要提高農村初中學生思想品德課程教育的質量,我認為教師在認真鑽研教材、提高自身教學技能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而轉化為學習的巨大的動力和創造力,這也是提高學習質量的巨大生命力。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程改革農村教育學習興趣情景學習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沿襲了幾千年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專讀聖賢書」的傳統教育正在被素質教育的浪潮所淘汰。死讀書,讀死書,正在被世人所唾棄。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把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逐步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而在學生學習的諸多學科中,思想品德課是素質教育的前沿陣地,是確立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主陣地。然而,就是這樣一門重要的課程,農村初中的教學質量與城市初中的教學質量差距正在越拉越大。 一、存在問題及原因: 首先,近年來,考試制度進行了多次重大改革,考試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大部分試題源自於城市生活和城市建設。對於鄉村的學生來說無疑感到陌生,有相當的難度。特別是對初三階段的學習內容,與國家建設的政策、方針聯系密切,農村家長文化程度低無法輔導,落後的人文的環境及繁重的學習任務往往使學生不能顧及報刊上的新聞細節,造成農村學生視野較城鎮學生狹窄。一到中考試場,看到試卷題目,只能做些書上抄得到的理論性死答案,至於聯系實際談出自己的看法那就傻眼了。 其次,農村學校中大量優秀學生自小學始就流向大城鎮學校,是造成城鄉學校間知識質量懸殊的又一個重要原因。城鎮化的發展和家長對教育的逐漸重視,許多有點經濟實力的家庭,就想方設法把自己的孩子轉入大城鎮條件較好的學校就讀。這樣,在農村初中各年級班級中就失去了一批學生學習的領頭羊,而轉入學校卻又充實和擴大了優秀生隊伍,城鄉間學生成績的差距就不斷擴大。 另外,面對新課改,部分老師的教法卻依然穿新鞋走老路,新理念與教學實踐脫節。雖然在理論上知道課堂應以學生為中心,應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也知道課堂倡導應以「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合作」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方式,但一到教室,教師依然以權威自居,仍把自己當成教學的主角,把學生當配角,有意無意把學生的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范疇;無視學生的反應和教學效果,只管按照預設教案,落實自己的課堂計劃,不管課程的靈活性、生成性,把教材當唯一的課程,抱著死教苦練。這樣教師就忽視自己的主導作用,一堂課設計諸多問題,讓學生就問題讀讀念念、講講說說,自己僅僅只充當一個機械的提問者、點名者、旁聽者,面帶微笑不斷地說著「好」、「很棒」 ,而不是適當引導、點撥、糾正、收放、總結和拓展,這其實是錯誤地理解了「自主學習」的含義。 再來,部分教師即使教學行為形式變了,但有效性卻沒得到提高。當前,通過培訓教師的教學觀念都發生了變化,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究和交流成為常見的教學方式。但部分教師注重的是表面形式的變化,至於效果如何,則思考很少。例如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若教者對小組合作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進行認真思考和設計,只要有疑問,無論難易,甚至是一些毫無討論價值的問題都在小組中討論;設計的問題缺少鋪墊和階梯,討論時間又沒保證,有時學生還沒進入合作學習狀態,小組合作學習就在老師的要求下草草收兵。在學生方面,由於缺乏平等的溝通和交流,教者的檢查設計又不針對差生,結果往往是優秀者的意見和想法代替了其他成員的意見和想法,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成了陪襯, 即使發表意見也不會受重視。在小組匯報時,匯報往往成了成績優秀學生的專利。這樣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就大打折扣了。 還有,部分老師教 學方法簡單,課堂教學質量不高。每個學科教學目標的實施,都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因而優化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由於受教師的主導因素的影響,相當一部分思品教師依據教學參考書提供的教學設計組織教學活動的多,自己動手動腦精心設計教案的少。很多教師只注重了課本范圍內的備課、上課,很少考慮教材之外的教育內容。教師情感投入不夠,使用教材不靈活。思品課除了認知與導行外,新課程更多的強調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引導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獲得經驗,養成良好的品德,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上課時缺乏情感,課上的較死板、枯燥,影響了教育的實效。總之,教師一切從書本出發,不管是否符合學生實際,對學生關注不夠,是不能做到把學生從書本帶向自然,從小課堂走向社會生活的大課堂,真正從封閉的課堂走向開放的課堂。 二、應對策略:1、轉變觀念,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高度來認識初中思想品德課。 初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並向成年人過渡,自我意識和獨立性逐步增強。在初中階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品德,樹立責任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對學生的成長具有基礎性的作用。而思想品德課程的任務主要就是引領學生感悟人生的意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念,學做負責任的公民,過有意義的生活。所以作為思想品德課老師,我們就要從各方面來關注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這還需要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給予多方面的支持,以便教師把思想品德課堂真正變成一個關注學生成長的樂園,使學生在探究中成長,把重心轉移到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和學習能力的培養上,使教學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 更應該認識到本學科與校風學風建設、學校常規管理、學校教學質量相統一的一面,努力處理好這一對矛盾,實現學科教學與學生思想教育的「雙贏」。2、樹立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觀點。用鄧小平創新教育理論指導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教學,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在教學實踐中,要敢於探索和打破常觀的教育方式,走出一條與時代相接軌的、適應農村實際的教學新路子。要使這門學科克服空洞乏味的說教,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體現思想教育性和知識性,又要有能調動學生的趣味性,寓教育性和知識性於趣味性之中。思想品德課教師就要遵循鄧小平同志所說的「要克服一個怕字,要有勇氣。什麼事情總要有人試第一個,才能開拓新路。」不因循守舊、人雲亦雲,不迷信權威。努力開拓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新途徑和方法,在復雜多變的教育教學情景中創造性地運用教育教學規律。3、注重校本教研,加強思想品德學科教師能力素質的培養 。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以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要通過培訓和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調控和組織能力,並熟練掌握現代先進教育技術,能很好地利用視聽設備、多媒體技術和網路資源等來為教學服務。要經常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師。新教材要求教師有寬同視野、淵博的知識,所以我們教師不僅要對自己所從事學科領域的知識體系有較深的了解與掌握,還要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蘊。4、加強校內、校際本學科教師的合作,建立學科信息資源庫。由於本課程涉及的知識廣、博、雜,備課時需要搜集許多資料和案例,並且每個人的知識和精力總是有限,必須充分發揮集體力量和智慧,利用現代網路優勢,建立市級、校級資源庫,實現知識互補、資源共享。5、更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切都是由教師決定的。思想品德課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單一的,即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和教材的「炒作」,形成了學生圍著教師轉,教師圍著書本轉的局面,學生的主體作用被扼殺了,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灌輸狀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根本無法實現。隨著形勢的發展,為適應培養現代化人才和素質教育的需要。 新的《課程標准》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新課程要求大膽地進行教學結構改革,拋棄過去單調枯燥的教法,根據不同教材內容,視不同的學生認知水平採用不同的教學結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5.1創立樂學情景。情景創設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並真正成為教育」。因此教師必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與現實的社會生活、社會現象和學生思想實際相貼近。我在教學實踐中力求做到:選擇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大家熟悉的、貼近生活的實際事例。這樣可以克服農村學生因地域的差異、知識視野的狹窄而造成對概念、原理、思想體系感到枯燥無味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實踐證明,只有與學生生活相貼近的學習情景,才容易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有了這樣的感覺和體驗,學生就會帶著積極的情感,興趣盎然地走進課堂。現行的中學思想品德教材重視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探究性,重視學生的參與、體驗、思考,體現與學生的對話關系。如人教版課本中的「新學校、新同學」、「感悟青春」、「自我新形象」、「我愛我家」等都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連而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這些設置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了客觀依據。當然,教師還可以設置與農村相關的教學情景,如「兩免一補我受益」、「遠程教育助我學」、「工廠走進我們村」等,讓思想品德課程教學走進現實生活,從而更充分地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 5.2 樂學情景設置的形式要多樣化。心理學家研究顯示,在簡單重復的對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會遲鈍起來,難以產生心理反應;而新穎奇特的對象則會使人腦神經系統興奮,激發強烈的注意力。多樣化的教學情景可以調動多種器官參與教學活動,減輕學習時的疲勞,從而增強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形式要多樣化,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如課的類型既有講授課,也有討論課、自學課,教學手段可採用錄音、投影、掛圖等多種輔助手段。方法的設計思路可從兩個方面去考慮:一是不同的教法在課堂上交替出現;二是對不同的課題盡可能採取不同的教學形式。情景設置也可以根據內容,以一兩種為主,再兼顧與其他形式的有機結合。如:「聽一聽、問一問、說一說、評一評」的形式,也可以採用「看一看、議一議、演一演」等__形式。這樣一來,學生覺得每堂課都有新鮮感,興趣自然也來了,在課堂上走神、做其他作業、睡覺等現象也自然消失了。生動逼真的多樣化情景創設,能夠調動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喚起學生主動、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3 讓學生產生學習需要。布魯納所說:「要使學生對一個學科有興趣的最好方法,是使他感到這個學科值得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是多層次、全方位的。在校學生是社會人才需求的後備軍,而農村是向社會提供人才需求的巨大來源。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正是從社會和個體的需要出發,培養學生具有社會責任感、健全的人格、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養及環境意識,尤其是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及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思想品德課教師就應從社會的和學生的實際使學生感到思想品德課程中理論知識的確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培養他們對這門學科的興趣。 5.4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長久不衰的學習興趣是發揮學生主體學習的保障,也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終身發展的動力。初中學生逐步進入青春期,他們的思想、見解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及時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關系,使學生個體的思想品德在個人的主動實踐中形成和發展。「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須被點燃的火把」。教師必須注重學生的參與、體驗,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使學生形成道德規范的理論體系,才能使學生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價值判斷和選擇,才能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保持長久的學習興趣。因而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前提下,要積極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獲取知識。在教學實踐中,我每節課都要拿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如有時在新課前五分鍾讓學生對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講演或者在提出一個話題或問題後留出時間讓他們自學;有時在課中讓學生參與問題的討論,討論可以是師生進行對話,也可以是學生之間的辯論;有時還讓學生來充當教師進行課文講解,或將富有啟發性的題目採取小組搶答、點名回答等形式來完成。這樣,課堂不僅成了學生施展才華的競技場,也成了學生學習的樂園。 5.5 理論聯系實際。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生命力所在。教師除了利用課堂教學這種途徑外,還可以利用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使學生躍出課本,走出課堂,融人生活實踐中。通過學生自己的多方實踐來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並用所學知識去認識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不但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也使學生深深體會到思想品德課程內容有用、有價值,從而真正願學、愛學這門學科。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採取成立興趣小組和開展社會小調查。在興趣小組里,我組織學生學習有關報刊,讓大家了解、熟悉國內外大事、社會熱點,並開展時事知識競賽、新聞背景分析等活動。另外,也適時地開展了社會小調查,如在講人教版七年級「世界因生命而精彩」這一框題前,我要求學生列舉家鄉近年來所遭受的污染、洪澇等災害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課後讓學生到所在村調查各農戶的作物受各種災害影響的情況和國家的相關政策,然後在課堂上介紹和交流,使學生從身邊事例中增強生態環保意識。我還讓學生在假期中做「國家減稅政策給村裡帶來的變化」為題的社會調查。通過這些活動很多同學已養成了讀書看報、關心生活的大小事、積極思考的好習慣。這樣學生對學習興趣就能得到加固與發展。 總之,教學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創新的過程。新一輪課程改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農村教育的實際情況決定了新課程改革必須結合農村學生的特點,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要不斷實踐、不斷總結,既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又要輔以恰當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程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智能,從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育工作中,只要我們教師能以時俱進,不斷地充實自己、創新自己,善於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不斷地鞏固和發展這種興趣,就會使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參考文獻:1、學苑出版社:《中學政治創新教法》2、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走進新課程》3、政治教學網:《根據農村初中生特點,在思想政治課上提高學生素質》4.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劉黔敏、王彥力:《中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師專業化》

③ 怎麼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明明這個問題自己講了許多次了,可學生照樣錯。
究其原因,是學生只是聽了,而沒有思考,形成自己的東西,當然印象不深。
所以,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思考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個現代人,首先必須具備精神和能力。
,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構成,是人能夠立足於社會,發揮其潛力的基礎。
愛因斯坦說:「要是沒有思考和批判的有創造能力的人,社會的向上發展就不可想像。
」首先,作為教師,要教學生學會思考,引導學生自覺形成思考的習慣。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講課不宜過細,給學生思考的餘地,不要讓學生養成依賴心理。
學生何時因思考問題的興奮而累,而不是因為純粹的記憶而累,何時便是教育成功之時,因為信息時代的來臨意味著處理信息比記憶信息更重要。
不是因為不需要記憶信息,而是因為只有十分有限的大腦「內存」空間。
與其把有限的心智資源用來記憶互不相乾的事實,不如充分發揮大腦的思維功能,連貫地思考問題。
在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過程中,常會出現這種情況:老師剛提出一個問題,便立刻讓學生回答。
於是,學生七嘴八舌,或是老師總結問題答案,或是老師說出自己的答案。
這種教學只能滿足於給問題找答案,忽視了對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
思考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是發現問題、問題、解決問題的必備條件。
它對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尋求自提高閱讀能力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
教師提出問題,然後教師要求學生思考,一次思考不出來,可以兩次、三次……學生實在思考不出來,老師可以適當提示,予以引導,讓學生真正思考起來。
如此持之以恆地訓練,學生的思考能力就會增強。
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思考,及時表揚思考較好的同學。
學生思考的能力增強了,就能使學生閱讀能力進一步提高。
其次,要啟發學生思考,採用討論法進行教學;
採取個案教學;
實際問題進行教學;
老師要設計出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案,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講解,提出問題,採用多種方式,引導啟發學生討論思考,培養學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比如聽人講話要想一想,認為他講得對還是不對。
對,為什麼是對的。
不對,錯在哪裡。
怎樣才是對的。
好還是不好,好在哪裡。
不好在哪裡。
同意他的說法嗎。
為什麼同意。
不同意又是為什麼。
經過一番思考得出的結論就是見解,經過思考產生的見解。
不僅是聽人說話,對待周圍的事物都要善於想一想,訓練自己思考的能力。
再次,鼓勵學生思考。
讓學生思考,就要允許有不同見解,對於學生的,不要一棍子打死,要鼓勵學生敢想敢說,鼓勵學生提出新問題,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個比較寬松的環境。
「教師完全傳授,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語文教學模式下,教師具有絕對的權威性,課本是絕對的真理,很少有學生對教師或課本產生質疑。
這種模式下造就的學生就會逐漸養成依賴性的學習習慣。
教師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主體性和性,引導學生學會用自己的眼光去研究、發現文學作品中與眾不同的地方,從而培養他們的思考的學習習慣。
在語文教學中,一旦學生提出問題,就應給學生機會,讓他們能從給定的情境或已解決的問題中提出新的問題,這不僅有利於發揮個人的創造力,同時,學生自己產生的問題比課本上的問題更能激發其進行創造的興趣。
因此,教師要有意引導學生去思索、去探討,要幫助學生如何去尋找問題的答案,而不是簡單地將答案告訴學生,要給學生更多的思索空間,培養學生思考、勇於質疑的習慣。
另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轉換角色,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以合作夥伴的身份與學生探討,讓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鼓勵學生不要隨波逐流,幫助學生不斷完善自。
總之,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教師要有正確的認識,並採用正確的方法,並堅持,這樣,才能在這方面取得不錯的成就

閱讀全文

與初中思品教學質量如何提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